已是婚後的第二日,林盡染與李時安畢竟是新婚夫婦,正是濃情蜜意之時。
李時安此時在院中撫著琴,時不時地含笑看了眼林盡染,眼中柔情溢於言表。但見林盡染正撒著魚料,喂養這兩日剛放進去的錦鯉,忽聞劉管家急匆匆的進了亭子,行了一禮,說道,“公子,夫人,孫公公來了。”
聞此言,李時安突然停下了,蹙著秀眉問道,“染之,可又要進宮了?”
一般新婚夫婦剛成婚後,非特殊情況,陛下應也不會召見。更何況林盡染至此尚未入仕,也無官職,此時怎會突然派孫公公來府上。
林盡染轉過身來,淡淡的說道,“應該也無大事,孫公公每次來尋我,不都是給我送錢送宅子嘛?”林盡染開了個玩笑,算是平下李時安不安的心。
李時安眉頭倒是鬆了些,捂著嘴輕笑道,“就你會調笑,孫公公哪能迴迴來都是送宅子的。”說完便緩緩起了身,走上前理了理林盡染的衣容,又輕聲說道,“想必陛下應是有要事了,孫公公可不會輕易上門,你且小心些。”
“放心。”林盡染又偷偷摸了摸李時安的柔荑,匆匆去了正廳。
行至正廳,孫蓮英正站在那兒候著,倒是有些著急的模樣,林盡染走上前去行了一禮,說道,“讓孫公公久等了,不知道來尋染之有何事?”
孫蓮英迴了一禮,匆忙道,“林公子正是新婚,老奴本不該擾了林公子的興致。陛下遣老奴來,知會林公子一聲,請林公子至韋府走一趟。”
“現在?”林盡染疑惑地問道,“不過染之剛成婚,便去韋府不太合適吧。”林盡染其實已經在暗指,韋府近日有白事,怕是要犯了忌諱,而且賬冊可是林盡染交上去的,眼下韋府怕是有些恨他入骨吧。
“確實不太合適。”孫公公有些為難地說道,“不過陛下口諭,老奴也不敢違逆。但聽聞老太師因喪子之痛,害了病,臥床不起,陛下於情於理都得去探望一番,便邀你一同前去,未時初刻陛下便會到韋府。陛下說林公子自行決定是否要去韋府,並不會勉強林公子。”
見林盡染還在猶豫,想必應該一時半會兒也決定不了,便拱手說道,“如此,林公子再好好想想,老奴先迴宮侍奉陛下了。”
“好,染之送送孫公公。”
林盡染將孫蓮英送出府,便迴了正廳坐下,隻見李時安也緩緩進了正廳,坐在一旁關心道,“剛剛時安聽劉管家說了,眼下去韋府,且不說有沒有犯忌諱,時安擔心染之會有危險。”
“忌諱,染之倒不在意,至於說危險,有陛下在應該也無大礙。”林盡染緩緩說道,“此時若是老太師患病臥床不起,逼的陛下前去探望,時安覺得老太師會說些什麽?”
李時安沉默了片刻,有些不確定地說道,“倘若是老太師真的害了病臥床不起,怕是要交代一下後事,眼下唯一的牽掛應當就是韋晟。”
“前幾日,韋晟的嶽丈,替禦史大夫扛下了貪墨的罪責,被判鞭笞四十,流放兩千裏。”林盡染迴想起當日在文英殿上的對話,有些不解地說道,“但我在想,那本賬本記錄的幾百金是給積善寺的,並無其他的佐證說明禦史大夫貪墨的是其他官員的金銀。依葉作舟的判罰,以太師的臉麵,博陛下一個輕判也不是不行,韋儼為何要自裁。”
若非前幾日一直疲於與李時安的婚禮,林盡染並未注意到這些細節,結合到民部侍郎葉作舟最後的判罰,楚帝給韋儼最後的體麵,這才發現竟有些蹊蹺。
“許是怕陛下查出有哪些官員受賄收賄,若是都倒了出來,韋家日後在長安城中的日子不好過吧?”李時安蹙著秀眉,嚐試猜測道。
林盡染搖了搖頭,緩緩說道,“起先我與時安的想法不謀而合。但後又仔細琢磨,此事不過是幾百金,先前林明德與韋晟犯下如此多的命案,陛下都顧忌著某些原因便要求終止我和杜大人的調查。此事若是牽連甚廣,陛下就顧忌的更多了。韋儼不過是拖著時間,將罪證一一消滅,或是將罪名做到足夠低便是了,韋儼其實還有活路才對。”
“染之的意思是,問題出在證物上?”
林盡染輕輕點了點頭,“除了那本賬冊,我想不到其他的理由。倘若陛下並沒有私下召見過韋儼,那問題便隻能出在那本賬冊上。可是,賬冊我與杜大人已經翻閱過了,除了錄了梅園每月償還的金子,並無其他異常。莫非是這積善寺將韋儼給嚇住了?”
李時安有些惴惴不安,有些自責地說道,“染之還是要多加小心。韋儼的死雖說是他畏罪自殺,但是在韋家人眼中,你與兇手無異。此事也都怪時安,若時安與你皆老實本分的隱居鄉野,便也不會有那麽多事了,你也不會陷入險境了。”
林盡染搖了搖頭,笑著說道,“你且寬心,我自有辦法妥善處理這些事,若某日真要落了難,染之還有一身武藝可護你周全,不過屆時你可就隻能隨染之浪跡天涯,舍下這榮華咯!”
李時安見林盡染此時還有心情說笑,也稍稍定了定神,於是也露了個笑臉,想讓林盡染也放心些,“有染之的地方,無論是哪裏,時安都願意陪著。”
一旁的采苓聽著,渾身一顫,摸了摸手臂,竟是起了雞皮疙瘩,有些嘟囔道,“小姐現在說話可是越來越···讓人受不了。”
李時安挨得近,可聽得真真的,直接一個白了一眼過去,自覺說的確實有點膩歪了,低著頭有些不好意思。
“哈哈~”林盡染朗聲一笑,“采苓,迴頭就給你找個好郎君,到時候你保不齊比我倆還要如膠似漆。”
“姑爺就會打趣人。”采苓在一旁粘著李時安說道,“我可要一直伺候小姐的,可不想嫁人。”
李時安會心一笑,又問道,“那染之可要走一趟韋府?”
“去!得去!”林盡染煞是肯定的說道,其實暗自腹誹,此時不去,倘若過幾日老太師真的咽氣了,那要再獲得長安城中其他世家大族對科舉製度的支持隻會是更難,陛下都將聖旨先賜給了嶽丈,此時便是要自己表現的時候了。
說是未時一刻,果真是。林盡染跟著楚帝一路進了韋府,昨日韋儼方才下葬,許是老太師受不住這刺激,便有些氣急攻心昏了過去,今早方才醒來,楚帝得知老太師醒了,這才匆匆趕過來探望。
此時老太師正靠著,韋晟在一旁侍奉著喂藥,見楚帝來了,慌忙地跪下行禮,高唿,“陛下萬歲。”見陛下降諭平身,這才垂首退到一旁。
林盡染背後總有股寒意,卻是這韋晟用那滿是寒意的雙眼時不時盯著自己。
“承蒙陛下惦記,韋邈慚愧。”說著便要起身給陛下行禮。
楚帝匆忙便摁著韋老太師不讓其起身,“太師無需多禮,且要養好身子才是。”
“韋邈這等殘軀,還能為楚國做些什麽呀。”說著老太師有些自責、有些自嘲地說道。
楚帝坐到老太師床邊,鄭重地說道,“老太師何出此言,若不是有太師你助朕穩定朝局,哪有今日之氣象。”
老太師有些悵然若失,沉默了片刻,便似是迴憶往事般,低聲道,“韋邈幸得先皇榮寵信賴,得以為陛下鞠躬盡瘁。這幾十年來不過是韋邈的本分,不敢貪功。若要說,也不過是些苦勞。”
楚帝蹙著眉,趕緊打斷道,“老太師謙遜了,這何止又是一句苦勞就這麽容易便揭過去的,朕畢竟還得喚你一聲先生。韋卿和林卿在你的調教下,為楚國盡心竭力。這些事兒,朕心裏都記著呢。”
老太師聽著楚帝的話,不露聲色地點了點頭,又接著說道,“難為陛下還記著這些陳年舊事,如今林、韋二家甚是和睦,小輩們都團結一心,韋邈也算是安心了。”
楚帝聞言,臉色卻是變了又變,不發一言。林盡染自然發覺了這當中的微妙氣氛,不過還沒抓著頭緒,聽老太師韋邈的意思,應當要向楚帝提要求的,之前鋪墊的什麽功勞苦勞的,不就是為了讓楚帝說出一句你的功勞都記著呢。那如何又提到林韋二家甚是和睦的時候又變了臉色?林韋?韋林?老太師怎麽把林家放在前頭,這又是有何用意在裏頭?
林盡染自知,這二人若是對話,便是一個字都不能放過,在一旁端正的站著,細細地聽著他二人還要說些什麽。
老太師有些虛弱地說道,“韋英嫁到林家,一切都好,韋邈不曾擔心。韋儼這麽一走,便隻剩下這麽一個孩子。”老太師這會兒看了看站在床尾邊的韋晟,又接著說道,“可憐他沒了爹,眼下丈人也因罪判了流放。”
見著老太師此刻頓住了,楚帝以為老太師是為了韋晟的丈人求親,此刻便有些為難道,“葉作舟的罪名可不小,現已判了流放,倘若···”
韋邈搖了搖頭,拱著手接著說道,“韋邈不敢替罪臣求情。隻是韋家便隻有這麽一棵苗,眼下宜寧的娘家也落了難,往後晟兒的日子怕是難過了。”說著韋邈的老淚也不禁流了下來。
楚帝此時沉默了,這自然是知道韋邈是在幫韋晟伸手要官,而且還得是京官,又提到了韋晟妻子的娘家,想必也是借此再拉攏葉作舟的兒子。畢竟眼下韋家人丁單薄,正是需要多些力量的時候。
“太師,非朕不願。隻是其中的利害關係···想必太師也能體諒朕的難處。”楚帝有些猶豫地說道。
楚帝的話卻是沒有說死,太師輔佐過楚帝,韋儼又是糾察百官的禦史大夫,眼下韋家實際上已少了韋儼這麽一個支柱,而葉家也因葉作舟被流放而落魄,倘若繼續這麽下去,兩家從長安城中消失也不過是遲早的事。
韋邈自知朝中的利益關係豈是三言兩語便能說清楚的。既然他能倚老賣老,躺在功勞簿上跟楚帝提要求,楚帝又何嚐會如此輕易地便能應下來,顯然是得用東西換,此刻才要步入話題的中心。
韋邈對著韋晟使了使眼色,示意他可以離開了,但韋晟卻沒有及時領會過來,站在那兒還呆呆的問,“祖父可是有眼疾?晟兒去尋太醫來給您看看。”還未等韋邈開口,韋晟說罷便匆忙出了屋。
韋邈差點吐一口老血,心中暗自安慰,也算是有些孝心,終究也還是出去了。但是一想到這小子連這麽基本的眼色都看不明白,將來又如何擔當大任呢,每每想到這裏,心中都不免有些鬱結。
“陛下···”韋邈見林盡染此時還呆呆的站在那裏,絲毫沒有想走的意思,便拱著手喚了聲。
“無妨。”楚帝淡淡一笑。
那看起來陛下要提的條件,便是跟這小子有關,韋邈暗自猜想到。
楚帝這會兒也示意孫蓮英將其他一應人等都趕出去,便對韋邈說道,“太師想為韋晟和葉作舟之子謀個前程,朕倒也有個辦法,隻是希望太師能夠支持,既不落人口實,又能為大楚選賢舉能。”
“陛下請將,韋邈洗耳恭聽。”
“朕打算在這長安城中每三年便設立一次科考,廣邀天下之才來此文試,擇優錄取,優異者入翰林培養,而後便可進內閣。科考畢竟還是新製度,首年便先在長安試試這些才子的本事,若是可行便推行整個大楚,太師覺得如何?”說著楚帝便讓孫蓮英拿出一份文書,大致寫了這科舉考試的形式、內容以及對錄取考生的安排,包括成立新的職能部門翰林院。
韋邈接過後仔細閱讀,生怕錯漏了一個字。但也不過盞茶的功夫,韋邈讀完後陷入深思,難怪陛下需要自己的支持。此舉對世家大族的衝擊,長遠看來不可謂不大,京官畢竟隻有這麽多,且多數京職都是在京的世家及其他各地的大世家所占。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若是通過聯姻或者師徒等方式,將科考學子進行捆綁,自己派係不也是壯大的嗎?尤其是韋家這等相對來說是人丁單薄的氏族。
若是要通過其他的方式入內閣,常人怕是熬上二十年都不一定能進。倘若就算是靠著自己要熬個五年、十年便能進,自己這把身子骨能否活到那日?那今日這為孫兒要官的辛苦豈不是要白費。
但若是通過科舉,進了翰林院,再入內閣,確實是光明正大又不落人話柄的方式,隻是自己這個孫兒的本事···
“陛下高瞻遠矚。”韋邈緩緩放下手中的文書,卻又有些擔憂地說道,“此舉自然是好的,但晟兒恐怕並沒有那個本事。”
楚帝淡淡一笑,似是掌握了全局的模樣,“如此,便是朕還有一件事要與太師商議。”
李時安此時在院中撫著琴,時不時地含笑看了眼林盡染,眼中柔情溢於言表。但見林盡染正撒著魚料,喂養這兩日剛放進去的錦鯉,忽聞劉管家急匆匆的進了亭子,行了一禮,說道,“公子,夫人,孫公公來了。”
聞此言,李時安突然停下了,蹙著秀眉問道,“染之,可又要進宮了?”
一般新婚夫婦剛成婚後,非特殊情況,陛下應也不會召見。更何況林盡染至此尚未入仕,也無官職,此時怎會突然派孫公公來府上。
林盡染轉過身來,淡淡的說道,“應該也無大事,孫公公每次來尋我,不都是給我送錢送宅子嘛?”林盡染開了個玩笑,算是平下李時安不安的心。
李時安眉頭倒是鬆了些,捂著嘴輕笑道,“就你會調笑,孫公公哪能迴迴來都是送宅子的。”說完便緩緩起了身,走上前理了理林盡染的衣容,又輕聲說道,“想必陛下應是有要事了,孫公公可不會輕易上門,你且小心些。”
“放心。”林盡染又偷偷摸了摸李時安的柔荑,匆匆去了正廳。
行至正廳,孫蓮英正站在那兒候著,倒是有些著急的模樣,林盡染走上前去行了一禮,說道,“讓孫公公久等了,不知道來尋染之有何事?”
孫蓮英迴了一禮,匆忙道,“林公子正是新婚,老奴本不該擾了林公子的興致。陛下遣老奴來,知會林公子一聲,請林公子至韋府走一趟。”
“現在?”林盡染疑惑地問道,“不過染之剛成婚,便去韋府不太合適吧。”林盡染其實已經在暗指,韋府近日有白事,怕是要犯了忌諱,而且賬冊可是林盡染交上去的,眼下韋府怕是有些恨他入骨吧。
“確實不太合適。”孫公公有些為難地說道,“不過陛下口諭,老奴也不敢違逆。但聽聞老太師因喪子之痛,害了病,臥床不起,陛下於情於理都得去探望一番,便邀你一同前去,未時初刻陛下便會到韋府。陛下說林公子自行決定是否要去韋府,並不會勉強林公子。”
見林盡染還在猶豫,想必應該一時半會兒也決定不了,便拱手說道,“如此,林公子再好好想想,老奴先迴宮侍奉陛下了。”
“好,染之送送孫公公。”
林盡染將孫蓮英送出府,便迴了正廳坐下,隻見李時安也緩緩進了正廳,坐在一旁關心道,“剛剛時安聽劉管家說了,眼下去韋府,且不說有沒有犯忌諱,時安擔心染之會有危險。”
“忌諱,染之倒不在意,至於說危險,有陛下在應該也無大礙。”林盡染緩緩說道,“此時若是老太師患病臥床不起,逼的陛下前去探望,時安覺得老太師會說些什麽?”
李時安沉默了片刻,有些不確定地說道,“倘若是老太師真的害了病臥床不起,怕是要交代一下後事,眼下唯一的牽掛應當就是韋晟。”
“前幾日,韋晟的嶽丈,替禦史大夫扛下了貪墨的罪責,被判鞭笞四十,流放兩千裏。”林盡染迴想起當日在文英殿上的對話,有些不解地說道,“但我在想,那本賬本記錄的幾百金是給積善寺的,並無其他的佐證說明禦史大夫貪墨的是其他官員的金銀。依葉作舟的判罰,以太師的臉麵,博陛下一個輕判也不是不行,韋儼為何要自裁。”
若非前幾日一直疲於與李時安的婚禮,林盡染並未注意到這些細節,結合到民部侍郎葉作舟最後的判罰,楚帝給韋儼最後的體麵,這才發現竟有些蹊蹺。
“許是怕陛下查出有哪些官員受賄收賄,若是都倒了出來,韋家日後在長安城中的日子不好過吧?”李時安蹙著秀眉,嚐試猜測道。
林盡染搖了搖頭,緩緩說道,“起先我與時安的想法不謀而合。但後又仔細琢磨,此事不過是幾百金,先前林明德與韋晟犯下如此多的命案,陛下都顧忌著某些原因便要求終止我和杜大人的調查。此事若是牽連甚廣,陛下就顧忌的更多了。韋儼不過是拖著時間,將罪證一一消滅,或是將罪名做到足夠低便是了,韋儼其實還有活路才對。”
“染之的意思是,問題出在證物上?”
林盡染輕輕點了點頭,“除了那本賬冊,我想不到其他的理由。倘若陛下並沒有私下召見過韋儼,那問題便隻能出在那本賬冊上。可是,賬冊我與杜大人已經翻閱過了,除了錄了梅園每月償還的金子,並無其他異常。莫非是這積善寺將韋儼給嚇住了?”
李時安有些惴惴不安,有些自責地說道,“染之還是要多加小心。韋儼的死雖說是他畏罪自殺,但是在韋家人眼中,你與兇手無異。此事也都怪時安,若時安與你皆老實本分的隱居鄉野,便也不會有那麽多事了,你也不會陷入險境了。”
林盡染搖了搖頭,笑著說道,“你且寬心,我自有辦法妥善處理這些事,若某日真要落了難,染之還有一身武藝可護你周全,不過屆時你可就隻能隨染之浪跡天涯,舍下這榮華咯!”
李時安見林盡染此時還有心情說笑,也稍稍定了定神,於是也露了個笑臉,想讓林盡染也放心些,“有染之的地方,無論是哪裏,時安都願意陪著。”
一旁的采苓聽著,渾身一顫,摸了摸手臂,竟是起了雞皮疙瘩,有些嘟囔道,“小姐現在說話可是越來越···讓人受不了。”
李時安挨得近,可聽得真真的,直接一個白了一眼過去,自覺說的確實有點膩歪了,低著頭有些不好意思。
“哈哈~”林盡染朗聲一笑,“采苓,迴頭就給你找個好郎君,到時候你保不齊比我倆還要如膠似漆。”
“姑爺就會打趣人。”采苓在一旁粘著李時安說道,“我可要一直伺候小姐的,可不想嫁人。”
李時安會心一笑,又問道,“那染之可要走一趟韋府?”
“去!得去!”林盡染煞是肯定的說道,其實暗自腹誹,此時不去,倘若過幾日老太師真的咽氣了,那要再獲得長安城中其他世家大族對科舉製度的支持隻會是更難,陛下都將聖旨先賜給了嶽丈,此時便是要自己表現的時候了。
說是未時一刻,果真是。林盡染跟著楚帝一路進了韋府,昨日韋儼方才下葬,許是老太師受不住這刺激,便有些氣急攻心昏了過去,今早方才醒來,楚帝得知老太師醒了,這才匆匆趕過來探望。
此時老太師正靠著,韋晟在一旁侍奉著喂藥,見楚帝來了,慌忙地跪下行禮,高唿,“陛下萬歲。”見陛下降諭平身,這才垂首退到一旁。
林盡染背後總有股寒意,卻是這韋晟用那滿是寒意的雙眼時不時盯著自己。
“承蒙陛下惦記,韋邈慚愧。”說著便要起身給陛下行禮。
楚帝匆忙便摁著韋老太師不讓其起身,“太師無需多禮,且要養好身子才是。”
“韋邈這等殘軀,還能為楚國做些什麽呀。”說著老太師有些自責、有些自嘲地說道。
楚帝坐到老太師床邊,鄭重地說道,“老太師何出此言,若不是有太師你助朕穩定朝局,哪有今日之氣象。”
老太師有些悵然若失,沉默了片刻,便似是迴憶往事般,低聲道,“韋邈幸得先皇榮寵信賴,得以為陛下鞠躬盡瘁。這幾十年來不過是韋邈的本分,不敢貪功。若要說,也不過是些苦勞。”
楚帝蹙著眉,趕緊打斷道,“老太師謙遜了,這何止又是一句苦勞就這麽容易便揭過去的,朕畢竟還得喚你一聲先生。韋卿和林卿在你的調教下,為楚國盡心竭力。這些事兒,朕心裏都記著呢。”
老太師聽著楚帝的話,不露聲色地點了點頭,又接著說道,“難為陛下還記著這些陳年舊事,如今林、韋二家甚是和睦,小輩們都團結一心,韋邈也算是安心了。”
楚帝聞言,臉色卻是變了又變,不發一言。林盡染自然發覺了這當中的微妙氣氛,不過還沒抓著頭緒,聽老太師韋邈的意思,應當要向楚帝提要求的,之前鋪墊的什麽功勞苦勞的,不就是為了讓楚帝說出一句你的功勞都記著呢。那如何又提到林韋二家甚是和睦的時候又變了臉色?林韋?韋林?老太師怎麽把林家放在前頭,這又是有何用意在裏頭?
林盡染自知,這二人若是對話,便是一個字都不能放過,在一旁端正的站著,細細地聽著他二人還要說些什麽。
老太師有些虛弱地說道,“韋英嫁到林家,一切都好,韋邈不曾擔心。韋儼這麽一走,便隻剩下這麽一個孩子。”老太師這會兒看了看站在床尾邊的韋晟,又接著說道,“可憐他沒了爹,眼下丈人也因罪判了流放。”
見著老太師此刻頓住了,楚帝以為老太師是為了韋晟的丈人求親,此刻便有些為難道,“葉作舟的罪名可不小,現已判了流放,倘若···”
韋邈搖了搖頭,拱著手接著說道,“韋邈不敢替罪臣求情。隻是韋家便隻有這麽一棵苗,眼下宜寧的娘家也落了難,往後晟兒的日子怕是難過了。”說著韋邈的老淚也不禁流了下來。
楚帝此時沉默了,這自然是知道韋邈是在幫韋晟伸手要官,而且還得是京官,又提到了韋晟妻子的娘家,想必也是借此再拉攏葉作舟的兒子。畢竟眼下韋家人丁單薄,正是需要多些力量的時候。
“太師,非朕不願。隻是其中的利害關係···想必太師也能體諒朕的難處。”楚帝有些猶豫地說道。
楚帝的話卻是沒有說死,太師輔佐過楚帝,韋儼又是糾察百官的禦史大夫,眼下韋家實際上已少了韋儼這麽一個支柱,而葉家也因葉作舟被流放而落魄,倘若繼續這麽下去,兩家從長安城中消失也不過是遲早的事。
韋邈自知朝中的利益關係豈是三言兩語便能說清楚的。既然他能倚老賣老,躺在功勞簿上跟楚帝提要求,楚帝又何嚐會如此輕易地便能應下來,顯然是得用東西換,此刻才要步入話題的中心。
韋邈對著韋晟使了使眼色,示意他可以離開了,但韋晟卻沒有及時領會過來,站在那兒還呆呆的問,“祖父可是有眼疾?晟兒去尋太醫來給您看看。”還未等韋邈開口,韋晟說罷便匆忙出了屋。
韋邈差點吐一口老血,心中暗自安慰,也算是有些孝心,終究也還是出去了。但是一想到這小子連這麽基本的眼色都看不明白,將來又如何擔當大任呢,每每想到這裏,心中都不免有些鬱結。
“陛下···”韋邈見林盡染此時還呆呆的站在那裏,絲毫沒有想走的意思,便拱著手喚了聲。
“無妨。”楚帝淡淡一笑。
那看起來陛下要提的條件,便是跟這小子有關,韋邈暗自猜想到。
楚帝這會兒也示意孫蓮英將其他一應人等都趕出去,便對韋邈說道,“太師想為韋晟和葉作舟之子謀個前程,朕倒也有個辦法,隻是希望太師能夠支持,既不落人口實,又能為大楚選賢舉能。”
“陛下請將,韋邈洗耳恭聽。”
“朕打算在這長安城中每三年便設立一次科考,廣邀天下之才來此文試,擇優錄取,優異者入翰林培養,而後便可進內閣。科考畢竟還是新製度,首年便先在長安試試這些才子的本事,若是可行便推行整個大楚,太師覺得如何?”說著楚帝便讓孫蓮英拿出一份文書,大致寫了這科舉考試的形式、內容以及對錄取考生的安排,包括成立新的職能部門翰林院。
韋邈接過後仔細閱讀,生怕錯漏了一個字。但也不過盞茶的功夫,韋邈讀完後陷入深思,難怪陛下需要自己的支持。此舉對世家大族的衝擊,長遠看來不可謂不大,京官畢竟隻有這麽多,且多數京職都是在京的世家及其他各地的大世家所占。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若是通過聯姻或者師徒等方式,將科考學子進行捆綁,自己派係不也是壯大的嗎?尤其是韋家這等相對來說是人丁單薄的氏族。
若是要通過其他的方式入內閣,常人怕是熬上二十年都不一定能進。倘若就算是靠著自己要熬個五年、十年便能進,自己這把身子骨能否活到那日?那今日這為孫兒要官的辛苦豈不是要白費。
但若是通過科舉,進了翰林院,再入內閣,確實是光明正大又不落人話柄的方式,隻是自己這個孫兒的本事···
“陛下高瞻遠矚。”韋邈緩緩放下手中的文書,卻又有些擔憂地說道,“此舉自然是好的,但晟兒恐怕並沒有那個本事。”
楚帝淡淡一笑,似是掌握了全局的模樣,“如此,便是朕還有一件事要與太師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