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被攻破,


    學生們又能冷靜下來思考陸時的話了。


    現場變得極安靜。


    陸時環視一圈,說道:“我剛才就提到,今天的主題是世俗認知和文學創作之間的衝突。就比如《月亮與六便士》的主角——思特裏克蘭德,他並不討喜。”


    何止不討喜,


    很多人讀完,甚至覺得有些惡心。


    作為從事金融業的富裕中產,思特裏克蘭德家庭美滿,


    誰能想到他忽然離家出走,僅是為了追求四十多歲才開始的夢想——


    繪畫。


    但現實殘酷,


    他在巴黎賣不出一幅畫,貧病交加、險些喪命,最終靠施特略夫的資助才渡過難關,


    離譜的是,施特略夫不僅資助了金錢、還資助了老婆。


    但思特裏克蘭德是個徹頭徹尾的人渣,褲子一提,繼續追求藝術,最後來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娶了當地土著女人。


    他繼續畫畫,還染上了麻風病,


    病死前,他完成巨型壁畫,又留下遺言讓人在死後焚毀畫滿壁畫的房子。


    陸時問道:“有多少人不喜歡主角?請舉一下手。”


    現場沉默了幾秒,


    隨後,學生們緩緩地舉起手,


    大致占現場的七成。


    眾人沒想到地,陸時自己也舉起了手。


    禮堂內一片竊竊私語。


    作家不喜歡自己筆下的角色,還是不太常見的。


    陸時又問:“又有多少人喜歡他呢?”


    這一次舉手的是剩下的三成人。


    而陸時又舉了起來。


    立即有學生說:“陸教授兩次都舉了手。看來,你對思特裏克蘭德的態度十分複雜。”


    陸時淺淺地歎氣,


    “是的,非常複雜。一方麵,我覺得思特裏克蘭德確實是個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另一方麵,我又有些欽佩他對生活的態度。”


    學生們不由得陷入沉默。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還沒有開始左轉,不隻是東亞,絕大多數國家和民族仍強調責任感,


    大部分時候,人們在為了家人或是某個集體而活,


    這沒什麽不對。


    但人們的心中又有悸動,偶爾想要衝動地任性一下,


    人本主義思潮也隨之湧動。


    前排的一名教授說:“陸教授,坦白講,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像思特裏克蘭德那般執著於夢想的人,但真正能成為大畫家的,又有幾個?而且,就算是思特裏克蘭德,也是死後才成名的。”


    陸時點點頭,


    他剛想承認對方說的,下麵卻有學生替他發言了,


    “教授,你沒讀懂這本書。”


    劍橋的學生也是勇,堅定地踐行“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一原則。


    提問的教授並不著惱,


    他轉過身來,


    “怎麽說?”


    學生答:“世俗意義的成就,不該在討論之列。”


    教授笑道:“可是,陸教授在中描述了思特裏克蘭德藝術上的成功。”


    學生仍然堅持,


    “但作為讀者,我們絕不能將這種成功視為思特裏克蘭德做出抉擇的動機。”


    爭執不下,


    兩人不由得對視。


    陸時說:“兩位的爭執,我引用中的原話來解答吧。中,‘我’在巴黎找到了思特裏克蘭德,之後發生了一段對話。”


    他清清嗓子,


    “


    我質問他:‘假如你怎麽折騰都是三流畫家,你還值得放棄一切重新開始嗎?’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裏,他遊泳遊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紮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這是思特裏克蘭德的迴答。


    ”


    教授若有所思。


    他明白了,


    對思特裏克蘭德來說,成功與否並不重要,


    之所以選擇畫畫,是因為他必須畫,心底的衝動告訴他:


    “不畫畫,毋寧死!”


    陸時進一步提示道:“中,還有一個與主線無關的人物,那個名叫亞伯拉罕的醫生,各位還記得嗎?”


    亞伯拉罕成為主治醫生後風頭無兩,


    但他急流勇退,辭去了職務,跑到小城市度過平凡的一生。


    而亞伯拉罕的繼任者,哪怕能力遠遠不如他,仍借此空檔平步青雲,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陸時說:“劇情已然過半,為什麽還要寫一個無關主線的亞伯拉罕呢?原因就在於,中的思特裏克蘭德的藝術成就太高,會讓讀者認定他是為了成功才選擇的繪畫。”


    眾人了然,


    寫亞伯拉罕,就是為了說明,不成功,也不一定代表生活沒有意義。


    教授好奇問道:“所以,你才安排了那個劇情,讓思特裏克蘭德將傑作付之一炬。因為,他不需要外界認可來作為成功的標準。”


    陸時攤手,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思特裏克蘭德已病入膏肓,他的行為不一定受大腦控製。”


    “啊這……”


    教授有點兒懵了,


    從之前的交流,他覺得陸時是認可思特裏克蘭德的。


    但剛才那句“不一定受大腦控製”,好像又有些批判。


    這很像陸時對《蠅王》的態度,


    不看好天野桂一;


    同時厭惡五島正人。


    陸時笑問:“如果一個人的夢想是飲酒,天天醉生夢死,他算不算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眾人陷入沉默。


    坦白講,他們實在說不出違心的話。


    陸時點點頭,


    “你們的沉默不難理解。可見,《月亮和六便士》的關鍵在於引發思考,而不是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有學生說:“陸教授有些滑頭了哦~我不信你沒有偏向!”


    陸時不由得哈哈大笑,


    “是的,我有偏向。伱們應該知道,以高更先生為原型,我愛屋及烏,自然欣賞思特裏克蘭德。”


    這話十分真誠,


    現場的氣氛也跟著輕鬆了不少。


    陸時繼續說:“所以,你們如果想幫我推銷《月亮與六便士》,千萬別說‘追逐夢想’什麽的,這很容易讓人產生誤會,將之當成一本勵誌來讀。”


    思特裏克蘭德是是追夢人、是天才,


    但他絕對不是個好人。


    如果抱著追求勵誌的心態閱讀《月亮與六便士》,三觀必崩。


    陸時看看講台下,


    學生們似乎都認可了他的觀點。


    他便開啟後麵的話題:“接下來,我們還是講世俗認知。其實,《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不算離經叛道,至少,比起我的其他書不算。”


    因為人本主義出現,一種思想開始傳播:


    人最主要甚至隻需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生活不是一種發現、而是一種發明,沒有統一、正確的生活方式,


    發明自己喜歡的、獨特的才最重要。


    隻要對人本主義有一定接觸,就能大致了解《月亮與六便士》的表達,不至於覺得多麽誇張。


    詹姆斯打趣道:“確實。要我說,還是《狩獵》最離譜。”


    這話引得哄堂大笑。


    學生們也開始討論了,


    “怎麽想都是《蠅王》更過分吧?把一群孩子關在島上相互廝殺,這是什麽惡趣味?”


    “我倒覺得《洛麗塔》……”


    “對對對!還得是《洛麗塔》!那部的未刪減部分相當精彩。”


    “shiit!正研究文學呢,你能不能正經點兒?”


    ……


    現場十分混亂。


    大家都在討論童真三部曲。


    比起思特裏克蘭德的人渣行為,孩童之惡確實給人的衝擊更大。


    不隻20世紀,


    就算現代,大部分人也更不能接受後者。


    這便是世俗認知。


    陸時雙手下壓,


    “好了,各位聊了這麽多,說明世俗認知和文學創作之間確實存在衝突。”


    下麵的學生不由得麵麵相覷,


    因為陸時寫得太好了,


    他們都覺得,那甚至不是單純的創作,簡直像根據真人真事進行的歸納改編。


    有人吐槽:“兒童文學這麽寫,確實有問題。”


    他們真把童真三部曲當童真。


    陸時連連擺手,


    “你們可別冤枉我!不是說主角是孩子,寫出來的就是兒童文學了。你們要是真把我寫的那些書拿去給兒童讀,小心他們第二天……啊,也不盡然,至少,《霍比特人》還是可以的。”


    現場又是一陣哄笑聲。


    有人打趣:“陸教授覺得童真三部曲不算兒童文學,是因為最後,正義沒能戰勝邪惡嗎?”


    《狩獵》,


    盧卡斯被站在製高點的人射箭威脅;


    《洛麗塔》,


    洛麗塔難產而死,亨伯特鋃鐺入獄;


    《蠅王》,


    五島正人戰勝天野桂一。


    總結下來,都是邪惡的一邊笑到了最後。


    陸時沉吟片刻,


    “其實,最純粹的兒童文學,也不見得以好結局收場。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凍死在街頭;《皇帝的新裝》,以鬧劇結尾;《海的女兒》,小美人魚沒能收獲愛情……”


    詹姆斯捧場地說:“我讚同陸教授。如果結局必須是正義戰勝邪惡,那孩子們認知的,是‘一定要正義’,還是‘一定要勝利’呢?”


    他寫恐怖故事,也寫童話,所以有發言權。


    這個話題算是被帶過了。


    陸時又繞了迴去,繼續講世俗認知和文學創作的衝突,


    “童真三部曲並不童真。孩童的惡是純粹的惡,成人的善是複雜的善……”


    接下來,再沒人打岔。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交流結束。


    陸時被眾人圍住,


    學生們都意猶未盡,繼續提出各種關於文學的問題。


    外麵,太陽開始緩緩下沉,


    微風從窗戶開著的小縫吹入,輕拂臉頰,帶來了涼爽的感覺,讓人頭腦為之一清。


    又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們才散去。


    陸時看看天色,


    剛才還是傍晚的淺藍,現在已經漸漸染上了暮色。


    詹姆斯對陸時開玩笑道:“陸,你講得真好!我受益匪淺。”


    陸時擺擺手,


    “隻是想到什麽說什麽,沒有主旨。”


    他看看左右,


    “校監先生人呢?”


    詹姆斯說:“他剛才本想和你聊一聊,但諾獎的提名好像出了些問題,他隻能去處理。”


    陸時“啊?”了一聲,


    “諾獎。”


    詹姆斯低聲道:“放心,不是文學獎。校監先生走的時候跟我說過。”


    兩人一邊聊著,一邊往食堂走。


    陸時今天恐怕趕不迴倫敦,要在劍橋過夜了。


    詹姆斯說:“你的兒童文學……”


    話音未落就被陸時打斷,


    “可別。童真三部曲真不是什麽兒童文學。我要是拿那個當睡前故事給我將來的孩子讀,我怕他會做噩夢。”


    詹姆斯聽得大笑。


    他平複笑意後,說道:“事實上,就算正經的兒童文學,孩子聽了也可能做噩夢。”


    他的目光中滿是迴憶的神采,


    “埃迪小時候……啊,埃迪是我的兒子。他小時候,聽《灰姑娘》的故事,當時我隻講了一半,結果他就整宿沒睡著。你知道為什麽嗎?”


    陸時搖頭,


    “這我怎麽會知道?老詹,你就別賣關子了,直說吧。”


    詹姆斯說道:“因為灰姑娘被繼母和姐姐們虐待,埃迪感到既心疼、又恐懼。”


    “噗!”


    陸時笑噴,


    “這算什麽理由?《灰姑娘》的主角明明是女孩啊!你兒子還能代入?”


    詹姆斯歎氣,


    “等你和公主殿下……咳咳……我的意思是,等你有了孩子,自然會明白。孩子,有著對父母的本能依戀。所以,對他們來說,那種劇情是一種考驗。”


    陸時之前從未考慮過兒童文學這一題材的相關問題,


    現在想想,發現還真是,


    白雪公主的母親去世;


    亨賽爾與格萊特的父母準備扔掉他們;


    小紅帽想要見奶奶,必須獨自穿越叢林;


    ……


    兒童文學對主角設置的磨難,似乎都和親人有關。


    詹姆斯說道:“我寫童話多了,便意識到,兒童文學最主要的是傳遞信念,讓孩子們變得勇敢。就像你剛才舉例的《小美人魚》,結局不好,卻不妨礙它成為經典。”


    兩人聊著,進入食堂。


    他們各自拿了食物,麵對麵坐著。


    詹姆斯嚼完麵包,又喝一口玉米濃湯,隨後道:“陸,你想過寫兒童文學嗎?”


    陸時說:“我寫過的啊。”


    《霍比特人》便是,


    不過,當時他修改了語言風格,使其更加成人化;


    《動物莊園》也勉強算,


    但因為尼古拉二世突然犯病,讓的政治諷刺因素比在前世時多了無數倍,跟兒童也無關了。


    詹姆斯笑,


    “怎麽?你還真想給孩子們看童真三部曲?”


    陸時無奈道:“老詹,你知道我指的不是那三部。”


    詹姆斯“嗯”了聲,換上嚴肅的表情,


    “我的建議是認真的。你也知道,那三部書全都照著孩子用力,而且寫得極好,在文壇頗受讚譽。但普羅大眾有可能……小心他們把你當成心理陰暗的變態。”


    陸時哈哈大笑,


    “那也比你寫恐怖故事強啊!”


    詹姆斯白了他一眼,


    “你覺得,我是因為什麽開始寫童話的?”


    “啊這……”


    陸時屬實沒料到。


    詹姆斯拍拍他的肩,說道:“我開玩笑的。不過,兒童文學確實有獨到之處,能拓寬一個作家的創作思路。剛開始,我對其很是不屑,覺得那不就是哄小孩的嗎?可真正開始落筆,我才意識到,兒童文學能成為一個正經的文學分類,不是沒有原因的。”


    陸時也明白這個道理,


    他陷入沉思,


    自己或許真有必要,為了“挽迴名譽”,寫一點兒美好的作品。


    兒童文學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詹姆斯又說道:“你們《鏡報》不是以多樣化的版塊著稱嗎,弄個睡前故事版,應該能受歡迎。”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英倫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員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員在並收藏英倫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