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冷靜思考,你到底在抱怨什麽
修心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 作者:端木自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抱怨
卡耐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說過:“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樂的人,沒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不抱怨是人生的最佳態度。優秀的人很少抱怨;抱怨是失敗者的標簽,平庸者與愚者的陋習。人生要麵對的是非成敗實在太多,如果對所得所失不能泰然處之,就會影響前進的方向。“人生就是與困境周旋”,人生總有諸多不如意,戰勝失意才能得意。
第十四章
冷靜思考,你到底在抱怨什麽
有位心理學家做過一次心理試驗,他讓自己的學生列出所有戀愛關係中令人抱怨的事情。結果列出的抱怨數目驚人,涉及的範圍從嚴肅認真的(拒絕溝通、缺乏信任感、接受不合理的內疚)到稀鬆平常的(借太多東西、不更換卷筒衛生紙、看電影時肆意聊天),再到有點惹人厭惡的(以難聞的體臭和挖鼻孔為甚)。
抱怨人人有,你也不例外,在生活和工作中,你的抱怨是什麽?
工作瑣碎無聊
如果你去問今天的學生(從高中生直到博士),工作好不好找,相當一部分人會說不好找;如果你去問今天的企業經理們,人才是不是很難得,同樣也會有相當的一部分人會說找個合適人才真的很難。其中的原因,絕不是“信息不對稱”所能解釋的。
一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心高氣傲,心浮氣躁,大事做不了,小事不願做。許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過於瑣碎無聊:“我的工作真是無聊透頂”“每天麵對重複的工作,我簡直要瘋了”“工作做完就行了,哪還管得了那麽多”等等。
也許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聽電話、處理文件、參加會議之類的小事。你是否對此心生抱怨,是否因此敷衍應付?
有一位女孩大學畢業後,去應聘秘書的工作,被錄取了,由於公司裏暫時沒有秘書的缺,經理就暫時安排她做泡茶的工作,領秘書的薪水。
剛開始,她很樂意,認為泡茶的工作簡單,又可以領秘書的薪水,於是很安心地為公司同事泡了一段時間的茶。3個月過去了,女孩依然做著泡茶的工作,她開始沉不住氣了:“我好歹也是個大學生,卻天天來做泡茶這樣乏味的小事。”心裏懷有怨氣的她這樣一想,泡茶就不像從前那樣愉快,泡出來的茶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她將泡好的茶端給經理喝,經理喝了一口茶就吐了出來,大吼道:“這茶怎麽泡的,難喝得要命。虧你還是大學生呢!連茶都泡不好。”女孩聽了,肺都要氣炸了,幾乎要哭著喊出來:“誰要在這個鬼地方繼續泡茶呢!”她當即決定,下午就炒老板的魷魚。
正在這個時候,公司有位重要客戶來訪,經理叫她泡茶招待客人。女孩隻好收斂起不滿與委屈,心裏想:“這可能是我在公司泡的最後一壺茶了,不如好好地泡,不要讓客人覺得大學生連茶也泡不好。”
她專心地將茶泡好,用燦爛的微笑將杯子遞給客戶,客戶喝下一口就說:“呀,好久沒喝過這麽好的茶了。能把茶泡得這麽好的人,任何工作都是可以勝任的。”經理也喝了一口,稱讚道:“這壺茶真的特別好喝!”
不久,公司做成一筆大買賣,女孩調任秘書的工作。
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人,總是不屑於小事,總是太自信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總是盲目地認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可是你知道嗎?能把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就很不簡單了。不要以為美國總統比村民組長好當,有其職就有其責,有其責就有其憂。如果力有所不及,才有所不逮,必然導致混亂,所以,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哪怕這件事是讓你泡茶。
北京中關村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經理曾感歎道:“每次招聘員工,總碰到這樣的情形——碩士生與本科生相比,我們也認為碩士生的素質一般比後者高。可是,有的碩士生自詡為天之驕子,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強調待遇。別說挑大梁,真正找件具體工作讓他獨立完成,卻拖泥帶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卻不小,還瞧不起別人。大事做不來,安排他做小事,他又覺得委屈,埋怨你埋沒了他這個人才,不肯放下架子幹。我們招人是來工作、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碩士生的牌子幹嘛?所以有時候,碩士生、本科生相比之下,本科生反而更實際,更有用。”
現在,社會上有的企業急需人才,而有的高學曆學生卻被拒之於門外,不受歡迎,不被接納,對此現象,人事部經理的一番感歎還是有所啟迪的。
當你對工作感到厭倦而抱怨時,當你對公司的製度產生質疑時,與其抱怨,不如直麵現實,正視自己的工作。你在工作時,眼睛不妨向高處望,但手卻要從低處做起。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發牢騷、抱怨等沒有意義的事情上,要做,就全心全意地去做;要是不想做,就早日另謀高就。如果你隻是個小技術員,你可以花上幾年的時間,把你手中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勝任愉快的工作,不比一天到晚混時間、發牢騷好得多嗎?
在有些時候,抱怨的確能贏得一些善良人的寬慰之詞,使你的內心壓力暫時得到緩解。同時,口頭的抱怨就其本身而言,不會給公司和個人帶來直接經濟損失。但是,持續的抱怨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將自己的頭腦裝滿了抱怨的人是無法想象未來的。抱怨隻會使你與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後一事無成,隻好被迫離開。
如果你正在因為工作瑣碎無聊而抱怨不休,建議你:
重視工作中的小事。世事皆無小事,事事都是工作,隻要是對工作有利的事,無論多小,或者多麽微不足道,都值得重視。
工作之中無小事。密切關注自己的工作流程,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改良和補救工作結果的小細節。
小事不是小人物的事。差距往往從細節開始,造成不同結果的,通常是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
碰到鬱悶的主管
喬安在目前的公司工作了3年,但他越來越覺得他的主管領導無論在工作能力方麵,還是在為人處世方麵都特窩囊,很多同事也說主管不如喬安,這樣喬安就更感到壓抑。記得剛工作那會兒,他對主管怎麽看都不順眼,公司的進賬出賬、財務報表等,每一樣都離不開他。
每次聽到主管提出的有關財務方麵的愚蠢問題,喬安總在心裏哀怨:如果我是主管,我們這個部門對公司的貢獻會更大。他把自己的心事跟朋友談起的時候,朋友們也說曾碰到過類似的情況,有的主管領導能指方向但不會幹實事,亂講一通,出了問題,反過來責怪下屬糟蹋了他的創意;有的自己沒主意,讓員工來出謀劃策,再一把搶過來占為己有;還有些主管固守老一套,員工都想創新,就他百般阻撓,等等。麵對這樣的難題,真不知如何解決。
對主管,切不可感情用事,一定要理智地分析和看待他。當心裏產生抱怨的情緒時,先問問自己:對主管的反感,是不是帶有濃重的個人感情色彩?主管身上真的是找不到一絲優點嗎?
學會客觀看待所遇到的問題,是職場生存的基本功之一。
公司就是公司,既然老板把公司創立起來,當然是把盈利放在首位的。所以,老板不會安排一個無用的人在任何一個部門。看清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理解,這個主管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退一萬步說,即使主管不稱職,作為一個人,也依然會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個失敗的主管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反麵的案例。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什麽樣的主管。當我們升為主管後,我們可以以他為鑒,我們就會知道該怎樣做才可以讓人心服口服。一個稱職的主管,要靠心、靠頭腦去領導,而不是在表麵上的指手畫腳。
當主管下達命令時,我們的心裏一定要清楚,我們真正服從的不是主管,而是我們的職業和我們所熱愛的行業。主管不過是我們工作的指南針而已。在心裏不要產生和主管對立的情緒,畢竟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選擇。人,總要學會適應,總要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有時,盡管我們討厭某些人,但我們依然要同他們交往。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麽神秘力量吸引我們,而是出於一種生存的需要。我們必須知道,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必須忽略的。
再者,我們的抱怨並不能使主管對我們的態度發生根本的改變,我們的抱怨除了讓自己的內心不舒服外,並沒有任何好處。
對主管產生抱怨和抵觸情緒,會讓我們在工作時不支持和配合他,一心想讓主管的工作出錯,讓主管出醜。在我們不斷給他的工作製造麻煩的同時,我們的工作還能順利嗎?我們的工作還能有所起色嗎?報複的同時是否也給自己帶來了傷害?
如果在工作中我們時刻滿腹怨氣,不時地鬱悶,又有多少心思可以用到工作上?工作了也多半是應付差事,不要說全身心投入,恐怕連認真都難以做到。如果我們不能在工作中創造價值,那麽我們的自身價值又從何而來呢?沒有了工作價值,想在職場立足真的就很難了。
不管這件事情的對錯與否,都不能把產生矛盾的原因直接歸於主管。如果把所有的錯都放在別人身上,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我們就永遠無法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寬容和理解,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我們自己。
當別人用過分的方式對待我們,我們再以這種方式對待別人,如果我們認為別人做錯了,那麽自己是不是也做錯了呢?我們要做的是學會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不管在什麽地方,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人,他們雖然讓我們不喜歡,但他們卻是客觀存在著。我們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如果我們無法改變事實,就要改變我們的心態。在公司裏,最重要的工作態度不是抱怨,而是敬業。不管我們對主管的看法如何,首先都要有敬業的態度。這不僅是對公司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敬業的人,主管沒有理由不尊重你。
主管雖然是給我們下達命令的人,但我們絕不是為了主管工作,而是為了公司而工作,為行業工作,為我們的未來工作。明白了我們的工作目的與性質,我們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就不會按情緒的安排進行,而是按照我們的需要和目的進行。
我們勤奮地工作,努力付出,就是為了在公司提升自己的身價。我們的身價,會在我們離開的時候體現。將來當我們跨出公司的時候,我們已經成為行業的頂尖高手,成為別人爭搶的對象,而不是在行業裏成為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人。
我們可以年輕,但我們不能幼稚。從別人的身上吸取教訓,少走彎路和錯路,永遠是最聰明的選擇。對主管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抱著學習的態度永遠要比抱怨重要得多。
個人懷才不遇
每個地方都有“懷才不遇”的人,普遍的行為是牢騷滿腹,喜歡批評別人,有時也會露出一副抑鬱不得誌的樣子。和這種人交談,運氣不好的時候,還會被他刻薄地批評一頓。
這種人有的真的是懷才不遇,因為客觀環境無法配合,“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遭蝦戲”,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難道有才的人都會這樣嗎?並不是的,雖然有時是千裏馬無緣見伯樂,但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因為真正有才的人常常是自視過高,看不起能力、學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會很複雜,並不是你有才就可得其所的,別人看不慣你的傲氣,自然而然就會想辦法給你點顏色看。至於上司,因為你的才幹威脅到他的生存,如果你不適度收斂,又怕別人不知你才幹似的亂批評,那麽你的上司肯定會壓製你,不讓你出頭,於是你就變成“懷才不遇”了。
另外一種“懷才不遇”的人根本就是自我膨脹的庸才,他之所以沒有受到重用,是因為他的平庸、無能,而不是別人的嫉妒。但他並沒有認識到這個事實,反而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到處發牢騷,吐苦水。這樣的人讓人感覺到厭煩。
不管有才或無才,凡是有“懷才不遇”感覺的人都是人見人怕,因為你隻要一聽他談話,他就會罵人,批評同事、主管、老板,然後吹噓他多有本事,多有能耐,遇到這種情況,你也隻好點頭稱是,絕不要跟這種人唱反調。
“懷才不遇”感覺越強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圈裏,無法參與到其他人群裏麵。每個人都怕惹麻煩而不敢跟這種人打交道,人人視之為“怪物”,敬而遠之。不好的評價一旦傳播開來,除非遇到愛惜人才、明白事理的上司大力提拔,否則將無出頭之日。
不管你才能如何,都有可能會碰上無法施展的時候。但就算有“懷才不遇”的感覺,也不能表現出來,你越沉不住氣,別人越把你看得很輕。因此,你首先要做的是:
先評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估計得太高了。如果覺得自己評估自己不是很客觀,可以找朋友和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別人的評估比你自我評估還低,那麽你要虛心接受。
分析一下為什麽自己的能力無法施展,是一時間沒有恰當的機會還是大環境的限製?有沒有人為的阻礙?如果是機會問題,那隻好繼續等待;如果是大環境的緣故,那就考慮改變一下現有的環境,尋求更好的發展空間;如果是人為因素,那麽可誠懇溝通,並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處,如果是,就要想辦法疏通、化解。如果你骨頭硬,不肯服軟,那當然要另當別論了。
考慮拿出其他專長。有時“懷才不遇”是因為用錯了專長,如果你有第二專長,那麽可以要求上司給你機會去試試看,說不定就此能走上一條光明之路。
營造更和諧的人際關係,不要成為別人躲避的對象,而要以你的才幹積極地去協助其他同事出色地做好工作。但你幫助別人切不可居功,否則會嚇跑了你的同事。此外,謙虛、客氣、廣結善緣,這將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繼續強化你的才幹,當時機成熟時,你的才幹就會為你帶來耀眼的光芒。
總之,不要有“懷才不遇”的感覺,因為這會成為你心理上的負擔。隻要你臥薪嚐膽,遲早會見到曙光的。
沒有機會青睞
經常聽到一些員工埋怨自己的時運不濟,命運不公。評價別人的成功,也總是一味強調人家“運氣好”。實際上,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在職場打拚,不錯過每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才能使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賞識。
然而,相當一部分員工隻能靠不斷成功的刺激來維持自信心,受不得一點挫折,受了一點挫折就輕言放棄,怨天尤人。愛默生說:“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老子也曾經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所以,困難也是一種難得的機會,所謂時勢造英雄,敢於負責的人會在困難中找機會,推卸責任的人是在機會來臨時還害怕困難,給自己搜尋種種他們無法利用這機會的理由。
現實中,每一個職場中人都有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但人生的第一步是必須學會向別人展現自己的真實實力,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經理是從事營銷工作的,有一次他去聽某著名管理家的講演。在講演過程中,專家忽然提問:“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歡經濟學?”在場聽眾沒有一個人迴應。去聽講座的大都是從事經濟工作的,到這兒來的目的就是“充電”。可由於種種原因,大家都選擇了沉默。
專家搖頭苦笑一下,說:“暫停一下,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我剛到美國讀書的時候,大學裏經常舉辦講座,每次都是請華爾街或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來給同學們演講。每次開講前,我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周圍的同學總是拿一張硬紙,中間對折下,讓它可以直立,然後用顏色很鮮豔的筆大大地用粗體寫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於是,每當演講者需要聽講者迴答問題時,他就可以直接看著硬紙上的名字叫人。我開始對此不解,便問旁邊的同學。同學笑著解釋說,演講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和他們交流就意味著機會。當你的迴答令他滿意或吃驚時,他就很有可能給你提供比別人多的機會。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事實也正如此,我確實看到我周圍的幾個同學,因為高超的見解,最終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職……”
專家講完故事之後,林經理以及其他人開始主動舉手迴答演講專家的提問。
在人才輩出、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一般來說機會不會自動找到你。隻有你自己動敢於展示自己,讓別人認識你,吸引對方的眼球,才能可能尋找到機會。
一個善於表現自己的人,他的成功機會就會比別人多得多。不懂得恰當展示自我的人最可悲的,因為這會使你與許多成功的機會失之交臂。
那些埋怨機會為何不降臨在自己的頭上的人,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因而牢騷滿腹。其實,成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你沒有很好地識別機會、抓住機會、利用機會而已。
小王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才華橫溢卻沒有得到上司的賞識,於是總是這樣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板,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就好了。
小王的同事小張,也有類似的想法,他比小王更加積極一些,去打聽老板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約會在何時坐電梯,他便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板,有機會可能和他打個招唿。
他們同事小劉則更善於製造機會和把握機會,他詳細地了解了老板的奮鬥經曆,弄清老板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幾句簡潔明快卻有分量的開場白,找好時間去乘電梯,跟老板打過幾次招唿後,終於有機會跟老板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談話,不久就爭取到了理想的職位。
所以,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住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機會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但機會隻肯垂青那些有備的人。要想在職場取得成功,就要抓住每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塑造卓越的自我。
領導大材小用
李晶從一所名牌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進了一家公司,與她同時進來的同事要麽學曆沒她高,要麽學校沒她好,為此她很有優越感。
當領導分配她做最基礎的工作時,她立即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結算時,她把一筆投資存款的利息重複計算了兩次,雖然最終沒有給公司造成實際損失,但整個公司的財務計劃卻被打亂了。
事後,她卻覺得就像做錯了一道數學題,改正過來,下次注意就是了。
她的這種態度讓主管很不放心,以後再有什麽重要的活,總找借口把她“晾”在一邊,不再讓她參與了。沒過多久,這位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就與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說再見了。應當說,她不是敗給了別人,而是敗給了自己。
究竟是因為你牢騷滿腹而不得升遷,還是因不得升遷而牢騷滿腹,就像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個問題一樣,誰也說不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兩者絕對是相互影響的,形成惡性循環。不要總是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或者是大材小用。首先你要認清自己的才能到底怎樣,然後再給自己合適的定位。
有一位留學美國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接連碰壁,許多家公司都將這位博士拒之門外。這樣高的學曆,這樣吃香的專業,為什麽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博士決定換一種方法試試。他收起了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電腦公司錄用,做了一名基層的程序錄入員。這是一份稍有學曆的人就都不願去幹的工作,而這位博士卻幹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
沒過多久,上司就發現了他的出眾才華: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絕非一般錄入人員所能比的。這時他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書,老板於是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畢業生對口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遊刃有餘,還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大學生高明,這時他才亮出自己的碩士學位證書,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老板也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還是比碩士有水平,其專業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他才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敘述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此時老板才恍然大悟,於是就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因為對他的學識、能力及敬業精神早已全麵了解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個博士是聰明的,碰了幾次釘子後,他放下身份與架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在實際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一次地對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漸高大起來。
如果這位博士有“大材小用”的想法,那麽他的才華很可能就真的沒有地方可以施展。
在不順心的境地裏,如果總是感歎自己“大材小用”、“明珠暗投”,那麽抱怨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糟糕,你會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這樣隻會消磨你的誌氣,是你成功進取的致命傷。
即使你真的遭遇了不公平的事情,自怨自艾也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靠你的實力證明自己吧,沒有人可以阻止你努力。當你的成就有目共睹的時候,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你前進的腳步了。
老板苛刻盤剝
有些打工者常常這樣算賬:老板進了多少貨,進價多少,賣價多少,賺了多少,才分給我多少;或者這樣想:我工資多少,創造的價值多少,剩下被老板剝削了多少。照這樣算下去,世界上有多少個老板,就有多少個黑心肝。
很多賬隻有老板自己心裏清楚,也許一筆生意是賺了很多,但1年中還有很多沒有生意的時候,沒有生意仍然有支出,所以公司不能不有所儲備。另外還有一些生意是虧本的,公司要辦下去,總得扯平了算賬,削高補低,才能維持。既然虧本的時候工資要照發,賺了錢也不可能全部分光,老板和打工者的著眼點不同,算法也不一樣。
打工者往往過高估計自己,隻算自己創造的價值,不算自己產生的消耗,更看不到自己所取得的一切,必須依靠企業這個平台,而搭建這個平台所消耗的龐大費用,是需要每一個人每一個環節來分擔的。
在一個企業裏,利益分配是這樣的:一部分以稅收形式上繳國家,一部分以公益支出形式給了社會,一部分以分紅的形式給了股東,一部分以薪金福利等形式給了員工,一部分留存在企業裏作為企業下一步發展所需的公積金。
我們不得不承認,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之間存在著你多我少,或者你少我多的選擇,從某一個時點上看,個人利益和組織利益是衝突的。但事實上,從一個較長時期來看,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絕對是統一的。這非常好理解。你看看那些效益好的企業,員工的收入不是很高嗎?反之,那些效益差的企業,員工的收入不是很微薄嗎?不要太計較一時的你多我少。如果每一個員工都把目光放長遠一點,今天少索取一點,讓企業發展更快,明天獲取的就不會是這一點了,而是許多倍。
很多人就某一時點上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的衝突引申出老板剝削員工的理論。更有人說:“我不可能長久地待在這個企業裏,我不可能看那麽長遠,我就看現在,我不能容忍屬於我的不給我。”
你真的在被剝削嗎?真的有屬於你的工資而沒給你嗎?如果你沒有創造價值,就是你在“剝削”老板了。公司房租是誰在支付?固定資產的折舊誰在承擔?辦公耗材是誰掏的錢?水電費是誰在買單?老板雇用一個人,即使不支付一分錢薪水,他也得為這個人付出高昂的辦公成本。假如你是一個老板,一個不能為你創造價值的人對你說:“讓我為你工作,我一分錢工資也不要。”你會接受嗎?你肯定不會。把這樣一個人招進你的公司,你最起碼得給他椅子和辦公桌吧,這不得花錢嗎?
打工者的局限在於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隻看得見具體的業務,看不見整個企業的運作。要營造好企業這個平台,老板所付出的不僅是資金,更重要的還有精力、學識、智慧,這些也許就是他人生的全部貯備,是一個人的生命精華,這筆賬又該如何去算呢?
俗語說: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才知父母恩。小孩子往往隻看見父母的威風,不知道父母的辛勞。統領全局的是老板,而不是我們,我們隻是在這個公司的一個位置做了我們具體的一份工作而已,我們所做的,還遠比不上老板所做的。盡管我們有能力把手頭的工作做好,能夠為老板創效益,如果老板不給我們這個工作機會,我們也不可能賺到這份薪水。
我們在一家公司工作,得知通過自己的工作,老板賺了多少錢,主管拿到多少錢,這些錢與自己的收入差距很大,心理難免失衡,感到非常不公平。於是心灰意冷,工作時不像以前那麽投入,說話時牢騷滿腹。
我們這樣做,其實就是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沒有弄清楚自己和老板的關係。盡管我們工作在一線,做具體的事情,仿佛一切價值都是我們創造的,跟老板和主管沒有太大的關係,事實上則不然。沒有老板和主管,就沒有我們的工作平台,甚至連我們付出的機會都沒有。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的工作結果是一幢大樓,老板就是這幢大樓的設計師和工程師,而我們隻是泥瓦匠。
大樓蓋成了,我們總認為這幢樓是自己動手蓋的,而自己隻拿到很少的工錢,感覺很委屈。但是我們要明白,沒有設計師,是不可能有大樓的;沒有圖紙,水平再高、技術再好的泥瓦匠也建不出樓來。一幢大樓外觀的美與醜,質量的好與壞,和設計師、泥瓦匠都有關係,但是設計師決定著泥瓦匠的命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們還要知道,任何一個行業首先需要的是設計師而不是泥瓦匠。老板給了我們工作的機會,也就是給了我們從泥瓦匠成為設計師的機會。
有了老板,才會有我們的工作,才有我們和老板進行交換的機會。老板利用我們賺錢,我們利用老板提供的平台鍛煉能力,使自己這支剛剛上市的股票不斷增值。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踏實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學習再學習,努力再努力,在實踐中不斷地領會和感悟,培養自己的工作能力,積累自己的工作經驗,建立自己在行業裏的人脈。不要看老板賺了多少錢,我們賺了多少,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發展前途上,關注自己與老板的距離,自己現在的位置與這個行業理想位置的距離。
找到了距離,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找到了距離,就知道自己缺什麽,要學習什麽,從而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機會,也就獲得了比工資更有價值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將決定我們的身價。
老板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好的榜樣和壞的榜樣。就憑這一點,也值得我們對老板的感恩。他不僅僅是雇傭我們賺錢,也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與實踐的機會。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隻能珍惜這個機會,把握這個機會,利用這個機會。
在老板那裏,在很多事情上,我們的努力和付出,不會很快就能有迴報。但事實上,如果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隻要我們投入了,付出了,努力了,總是會有迴報的。而且有時迴報來得越晚,迴報的結果就越大,或許我們追求的隻是一個元寶,迴報我們的卻是一塊比它更大的金子。
無法適應新環境
湯姆剛剛到一家名氣較大的公司工作,論學曆他有碩士文憑,論才幹他的模具設計能力突出,可是最不順心的卻是同事和主管對他的態度,每個人的態度都很冷漠。雖然湯姆對同事們很熱情,可以他們卻當他像一個透明人一般不理不睬,主管也經常給湯姆橫挑鼻子豎挑眼,讓湯姆憋氣又窩火。最讓湯姆難以適應的是這家公司怪異的工作方式和充滿鬥爭的企業文化。公司內部幫派林立,為了有形和無形的利益,幫派之間充滿鬥爭。因為湯姆是新人,所以每個圈子都融入不進去。
最後,湯姆決定辭職。遞交辭職信時,在樓梯間遇見一位相鄰部門的經理,因為與他僅有數麵之緣,兩人互相微微一笑,點頭招唿。
經理看見湯姆手上的辭職信,一臉的驚訝,對他說:“如果你另有高就,那恭喜你,如果是為了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那你可能要考慮一下:你一定要學會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不然你到哪裏可能都難以立足,隻會手足無措。”
這位經理的一席話,一下子說到了針尖上。一個很多職場人憤憤然跌跌撞撞沒有搞懂的問題,原來隻在這簡短的幾句話裏。
湯姆被震動了。之後,他撕掉了那封辭職信。重新迴到崗位上,練習著如何與看不慣的主管和同事相處,雖然他仍然不認同一些違反他的做人原則的事情,但他開始不去較真,盡量去看事情好的一麵。
1年後,湯姆因為業務突出,被總公司調去組建分公司,並擔任負責人。
他還是經常遇見那位點撥了他幾句話的經理。經理依然有著一副酷酷的表情,雖然湯姆從沒有開口向他說聲“謝謝”,但是他永遠記得那一天,曾在樓梯間遇見這位智者,幾句淡淡的話,解開了一顆原本冷凍而充滿棱角的石頭般的心。
在適應的環境下,我們可以生活得很好,在不適應的環境下,我們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因為我們要改變的不是環境,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己。
在選擇離開之前,我們一定要尋找一下離開的原因。我們是因為做不了這份工作離開,還是因為適應不了新公司的環境而離開?如果是前一個原因,我們可以選擇離開,如果是後一個原因,我們一定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
初到一個公司,在新環境下,我們處於弱勢地位。我們希望跟其他人一樣,享受尊重和理解。不過我們要清楚,當我們還不具備被別人仰視的資本時,我們想要的尊重和理解都是奢侈的。
如果我們是行業裏的高手或權威人士,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就會產生180度的大轉彎,馬上就會變成另一副模樣。冷眼變笑臉,傲慢變謙虛。我們不再擔心別人對我們有看法,也沒工夫計較別人說三道四。也不必為複雜的人際關係傷腦筋,不必花費更多的心思了解別人的心理,也不必再看人家的臉色行事。
我們現在還是普通小職員,身上沒有任何耀眼的光環,還不具備吸引人的力量。所以,我們不能對別人有過高的希望和要求,如果有,也得不到。多一點自知之明還是明智的,別人怎樣對待我們是他們的權利,我們也沒有理由指責甚至不滿。
老員工輕視我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我們要被人瞧得起,就得超過他們,做他們做不到的事情,比他們的業績更突出,他們才會對我們另眼相看。
能力與業績永遠是最好的證明,在公司裏,實力意味著地位,決定著我們的位置。當我們成為公司裏的骨幹,行業裏的高手時,我們就能得到大家的關注,再沒有人輕視我們,忽略我們的存在了。
因挫折和自卑而選擇離開,是弱者的表現。離開意味著逃避和放棄,這是一種失敗的表現。不論你為自己找到一個多合情合理的、有說服力的理由,都不能掩蓋為放棄而找來的借口的事實。
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不會有讓你百分之百滿意的地方。一走了之絕不是解決之道,哪個單位都不可能樣樣都好,如果因無法適應而換來換去,最終後悔的是自己。
社會絕不可能給每個人都搭建一個現成的、完全適合自己的環境,環境得靠自己去適應,不能適應環境,不用說事業,連生存都談不上。不管進入的公司如何,隻有兩個選擇:要麽逐步融入,要麽就是走人。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輕易地離開,意味著喪失了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所以,離職前一定要認真思考,因為每一次選擇不僅會影響你一生的軌跡,也會對你的人生態度產生深遠的影響。
坐不住冷板凳
在足球比賽中,除了上場踢球的11名隊員外,還有幾個隊員是不能上場的,俗稱“板凳”隊員。在一場比賽中,這些板凳隊員有的隻能上場幾分鍾,有的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我們認為,坐“冷板凳”並不是一種沒本事、丟人的事,即使是國腳也有“失腳”的時候,也要有坐“冷板凳”的勇氣。隻要還能坐“冷板凳”,就還算隊中的一員,就總有上場的機會。如果你連“冷板凳”都坐不住,不要說贏不贏球,首先心態就不正,自己就已經輸球了。
有一位外貿學院畢業的大學生,應聘到某外貿公司當職員。小夥子非常能幹,頗具實力,在剛進公司時很受老板賞識,但不知怎的,在並沒犯什麽錯誤的情況下,他卻被“冷凍”了起來,整整1年時間,老板從未過問他的情況,也不交給他重要的工作。小夥子漸漸覺得受不了了,找到老板,希望老板能給一個說法。老板告訴他,他還是個新員工,需要磨煉。小夥子認為自己不應該被“冷凍”,應該得到重用,於是提出辭職,離開了公司。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坐不住“冷板凳”。大凡坐“冷板凳”,不外乎這幾種情況:一是本身能力欠佳。隻能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卻還沒有到被炒魷魚的地步,因為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使你的老板和上司對你的工作能力失去了信心,隻好暫時把你“冷凍起來”。二是老板或上司有意考驗你。人要做大事必須有麵對挑戰的勇氣,麵對困難的耐心,同時還要有身處孤寂的韌性。有時要培養一個人,除了讓他做事之外,也要讓他無事可做,一方麵觀察,一方麵訓練。這種考驗事先是不會讓他知道的,知道就不會是考驗了。三是大環境有了變化。人說“時勢造英雄”,很多人的崛起是由環境造成的,因為他的個人條件適合當時的環境,可當時過境遷時,英雄便無用武之地了,這時候你隻好坐“冷板凳”。四是你冒犯了上司或老板。寬宏大量的人對你的冒犯無所謂,但人是感情動物,你在言語或行為上的冒犯如果惹惱了他,你便有坐“冷板凳”的可能。五是威脅到老板或上司。你能力如果太強,又不懂得收斂,讓你的上司或老板失去了安全感,那麽你便會受到“冷凍”。老板怕你奪走商機自己去創業,上司怕你奪了他的位置,那麽讓你坐“冷板凳”就是必然的了。
坐“冷板凳”的原因還很多,無法一一列舉。大凡人遭到冷遇,難免都會自怨自艾,疑神疑鬼,而不去冷靜思考、尋找原因。仔細想想,坐“冷板凳”也未必不是什麽不光彩的事情,大可借此機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蓄勢待發,把“冷板凳”坐熱,待時機到來時再大顯身手。
麵對冷遇,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一是強化自己的能力。在不受重用的時候,正是你廣泛收集、吸收各種情報的最好時機。能力強化了,當時運一來,便可跳得更高,表現得更耀眼。而在坐“冷板凳”期間,別人也在觀察你,如果你自暴自棄,那麽恐怕要坐到屁股結冰了,而且惡評一起,再翻身恐怕就很困難了。二是以謙卑姿態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些人不乏打落水狗的劣根性,你坐“冷板凳”,他們巴不得你永遠不要站起來。所以要謙卑,廣結善緣,但不要光提當年勇。光提當年勇不但於事無補,還會使你墜入懷才不遇的情境中,徒增自己的苦悶。三是要采取寬恕的態度。言談舉止中,且輕且淡,既可見自己的風度,也可留有餘地,這種方式比破口指責、揚長而去更能讓人接受。
總之,一旦自己坐了“冷板凳”,不要抱怨,不要灰心喪氣,要冷靜地對待冷遇,理智地對待困境。用平和的情緒、低調的姿態表現自己的真實,也許更能贏得他人的欽佩和認同。
受到同事的孤立
上班之後,每天和我們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是誰?不是愛人,不是父母,而是同事。早上一睜開眼,便急急忙忙趕去與他們見麵;直到夜幕低垂,才滿臉倦意地互道再見。上班前父母都要千叮嚀萬囑咐:在外麵,講究的是一團和氣,和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千萬別生嫌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盡管你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和同事的關係,但有一天卻仍可能驚奇地發現,自己居然被同事孤立了,成了孤單的醜小鴨。
被同事孤立的滋味不好受,被孤立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但每個感到孤立的人都可以想一想,為什麽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呢?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大部分時候,自身的一些缺點也是導致被孤立的重要因素。在單位裏,飛揚跋扈的人、搬弄是非的人、打小報告的人、愛出風頭的人,往往都是被孤立的對象。假如你被孤立了,趕快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這類人。
歸納而言,被同事孤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種。
1.薪水太高
陳曉雨自從進了現在這家公司後,就一直被同部門的兩位女同事孤立。每天上下班,陳曉雨都會向她們微笑、打招唿,但她們總是麵無表情,裝作沒看見。每當這時,陳曉雨的微笑就一下子僵在了臉上,別提多尷尬了。平時,她們也不和陳曉雨講話,有時陳曉雨湊過去想和她們一起聊天,結果她們像商量好的一樣,馬上不說話,各做各的事情去了,丟下陳曉雨訕訕地站在一邊。
在這種環境下工作,陳曉雨的鬱悶可想而知。
後來,她才迂迴曲折地從其他同事那裏聽到一點風聲:陳曉雨雖然來公司沒兩年,但工資卻比這兩位來了4年的女同事高出一大截,於是引來了她們的嫉恨。
陳曉雨對現在的工作非常滿意,因為不僅輕鬆,工資待遇也很稱心。她不想因為同事關係不和就犧牲了工作,可心頭的煩惱卻一天甚似一天。
解決之道: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想不被人孤立,關鍵在於打破敵方的統一戰線。陳曉雨可以找機會多接近兩人中比較好說話的那位,經常讚美她的服飾、氣色,聊聊家常;另一位就隻打招唿,少說話。時間長了,她們的陣營自然就被分化了。不過,使用這一計,必須有十足的耐心。
2.弄錯角色
趙蕾在一家國有企業從事財務工作,財務部隻有主任、出納和她3個人。主任不管業務,出納去年才憑關係進來,於是全部門所有的工作幾乎都壓在了趙蕾身上。出納隻做現金一塊的活計,連最基本的報銷都不做,但主任從來不說半個“不”字,因為她有靠山。在領導的縱容下,出納工作極其馬虎。相反,趙蕾做事努力盡心,可到最後總是吃力不討好。主任有時還會暗示趙蕾,她對工作太認真,把事情都默默地做完了,不等於把他架空了嗎?
趙蕾心底裏直唿冤枉。主任連電腦都不懂,動不動就甩手把所有的工作都推到她一個人身上,把她累得幾乎趴下。到頭來,卻埋怨她太過能幹,趙蕾感到自己簡直裏外不是人。
現在,主任和出納都明顯地表現出不喜歡趙蕾,平時兩人總是有說有笑、有商有量,單單把趙蕾排除在外,趙蕾為此鬱悶不已。
解決之道:被同事孤立時,我們也應從自身找找原因。如果一個人不喜歡你,可能是他不對;如果所有人都不喜歡你,也許問題就出在你身上。趙蕾對工作兢兢業業,為什麽不被主任肯定?很可能是她平時有些越級的舉動,令主任不滿。她說,自己很想把財務部工作做好,可是,3個人中,就隻有她有這個意識。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角色弄錯了。把部門發展好是主任的事情,作為下屬,應當配合上級完成這一目標,而不是幹脆代替上級去思考。她在言談中,對主任頗為鄙視,主任對此怎麽會沒有察覺呢?看來,趙蕾還是應該先擺正自己的位置。
3.太出風頭
董虹羽是個精明能幹的女子,年紀輕輕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開會,老板都會問問她,對這個問題怎麽看。她的風頭如此之足,公司裏資格比她老、職級比她高的員工多少有些看法。
董虹羽觀念前衛,雖然結婚幾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這本來隻是件私事,但卻有好事者到老板那裏吹風,說她官欲太強,為了往上爬,連孩子都不生了。這個說法一時間傳遍了整個公司,董虹羽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當官狂”。此後,董虹羽發覺,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說話也盡量“短、平、快”,一道無形的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間。董虹羽很委屈,她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麽功利,為什麽大家看她都那麽不屑?
解決之道:在職場中鋒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圍人的心態,有這樣的結果並不奇怪。董虹羽並非是目中無人,隻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調,不善於適時隱藏自己的鋒芒。隻要她能真誠地對待同事,日子久了,他們自然會明白,這就是她的真性情。
每天晚上睡前告訴自己要努力,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壓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厲害幾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一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獨和寂寞,不抱怨不訴苦,日後說起時,連自己都能被感動的日子。惟累過,方得閑。惟苦過,方知甜。
卡耐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說過:“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樂的人,沒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不抱怨是人生的最佳態度。優秀的人很少抱怨;抱怨是失敗者的標簽,平庸者與愚者的陋習。人生要麵對的是非成敗實在太多,如果對所得所失不能泰然處之,就會影響前進的方向。“人生就是與困境周旋”,人生總有諸多不如意,戰勝失意才能得意。
第十四章
冷靜思考,你到底在抱怨什麽
有位心理學家做過一次心理試驗,他讓自己的學生列出所有戀愛關係中令人抱怨的事情。結果列出的抱怨數目驚人,涉及的範圍從嚴肅認真的(拒絕溝通、缺乏信任感、接受不合理的內疚)到稀鬆平常的(借太多東西、不更換卷筒衛生紙、看電影時肆意聊天),再到有點惹人厭惡的(以難聞的體臭和挖鼻孔為甚)。
抱怨人人有,你也不例外,在生活和工作中,你的抱怨是什麽?
工作瑣碎無聊
如果你去問今天的學生(從高中生直到博士),工作好不好找,相當一部分人會說不好找;如果你去問今天的企業經理們,人才是不是很難得,同樣也會有相當的一部分人會說找個合適人才真的很難。其中的原因,絕不是“信息不對稱”所能解釋的。
一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心高氣傲,心浮氣躁,大事做不了,小事不願做。許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過於瑣碎無聊:“我的工作真是無聊透頂”“每天麵對重複的工作,我簡直要瘋了”“工作做完就行了,哪還管得了那麽多”等等。
也許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聽電話、處理文件、參加會議之類的小事。你是否對此心生抱怨,是否因此敷衍應付?
有一位女孩大學畢業後,去應聘秘書的工作,被錄取了,由於公司裏暫時沒有秘書的缺,經理就暫時安排她做泡茶的工作,領秘書的薪水。
剛開始,她很樂意,認為泡茶的工作簡單,又可以領秘書的薪水,於是很安心地為公司同事泡了一段時間的茶。3個月過去了,女孩依然做著泡茶的工作,她開始沉不住氣了:“我好歹也是個大學生,卻天天來做泡茶這樣乏味的小事。”心裏懷有怨氣的她這樣一想,泡茶就不像從前那樣愉快,泡出來的茶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她將泡好的茶端給經理喝,經理喝了一口茶就吐了出來,大吼道:“這茶怎麽泡的,難喝得要命。虧你還是大學生呢!連茶都泡不好。”女孩聽了,肺都要氣炸了,幾乎要哭著喊出來:“誰要在這個鬼地方繼續泡茶呢!”她當即決定,下午就炒老板的魷魚。
正在這個時候,公司有位重要客戶來訪,經理叫她泡茶招待客人。女孩隻好收斂起不滿與委屈,心裏想:“這可能是我在公司泡的最後一壺茶了,不如好好地泡,不要讓客人覺得大學生連茶也泡不好。”
她專心地將茶泡好,用燦爛的微笑將杯子遞給客戶,客戶喝下一口就說:“呀,好久沒喝過這麽好的茶了。能把茶泡得這麽好的人,任何工作都是可以勝任的。”經理也喝了一口,稱讚道:“這壺茶真的特別好喝!”
不久,公司做成一筆大買賣,女孩調任秘書的工作。
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人,總是不屑於小事,總是太自信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總是盲目地認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可是你知道嗎?能把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就很不簡單了。不要以為美國總統比村民組長好當,有其職就有其責,有其責就有其憂。如果力有所不及,才有所不逮,必然導致混亂,所以,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哪怕這件事是讓你泡茶。
北京中關村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經理曾感歎道:“每次招聘員工,總碰到這樣的情形——碩士生與本科生相比,我們也認為碩士生的素質一般比後者高。可是,有的碩士生自詡為天之驕子,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強調待遇。別說挑大梁,真正找件具體工作讓他獨立完成,卻拖泥帶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卻不小,還瞧不起別人。大事做不來,安排他做小事,他又覺得委屈,埋怨你埋沒了他這個人才,不肯放下架子幹。我們招人是來工作、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碩士生的牌子幹嘛?所以有時候,碩士生、本科生相比之下,本科生反而更實際,更有用。”
現在,社會上有的企業急需人才,而有的高學曆學生卻被拒之於門外,不受歡迎,不被接納,對此現象,人事部經理的一番感歎還是有所啟迪的。
當你對工作感到厭倦而抱怨時,當你對公司的製度產生質疑時,與其抱怨,不如直麵現實,正視自己的工作。你在工作時,眼睛不妨向高處望,但手卻要從低處做起。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發牢騷、抱怨等沒有意義的事情上,要做,就全心全意地去做;要是不想做,就早日另謀高就。如果你隻是個小技術員,你可以花上幾年的時間,把你手中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勝任愉快的工作,不比一天到晚混時間、發牢騷好得多嗎?
在有些時候,抱怨的確能贏得一些善良人的寬慰之詞,使你的內心壓力暫時得到緩解。同時,口頭的抱怨就其本身而言,不會給公司和個人帶來直接經濟損失。但是,持續的抱怨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將自己的頭腦裝滿了抱怨的人是無法想象未來的。抱怨隻會使你與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後一事無成,隻好被迫離開。
如果你正在因為工作瑣碎無聊而抱怨不休,建議你:
重視工作中的小事。世事皆無小事,事事都是工作,隻要是對工作有利的事,無論多小,或者多麽微不足道,都值得重視。
工作之中無小事。密切關注自己的工作流程,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改良和補救工作結果的小細節。
小事不是小人物的事。差距往往從細節開始,造成不同結果的,通常是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
碰到鬱悶的主管
喬安在目前的公司工作了3年,但他越來越覺得他的主管領導無論在工作能力方麵,還是在為人處世方麵都特窩囊,很多同事也說主管不如喬安,這樣喬安就更感到壓抑。記得剛工作那會兒,他對主管怎麽看都不順眼,公司的進賬出賬、財務報表等,每一樣都離不開他。
每次聽到主管提出的有關財務方麵的愚蠢問題,喬安總在心裏哀怨:如果我是主管,我們這個部門對公司的貢獻會更大。他把自己的心事跟朋友談起的時候,朋友們也說曾碰到過類似的情況,有的主管領導能指方向但不會幹實事,亂講一通,出了問題,反過來責怪下屬糟蹋了他的創意;有的自己沒主意,讓員工來出謀劃策,再一把搶過來占為己有;還有些主管固守老一套,員工都想創新,就他百般阻撓,等等。麵對這樣的難題,真不知如何解決。
對主管,切不可感情用事,一定要理智地分析和看待他。當心裏產生抱怨的情緒時,先問問自己:對主管的反感,是不是帶有濃重的個人感情色彩?主管身上真的是找不到一絲優點嗎?
學會客觀看待所遇到的問題,是職場生存的基本功之一。
公司就是公司,既然老板把公司創立起來,當然是把盈利放在首位的。所以,老板不會安排一個無用的人在任何一個部門。看清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理解,這個主管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退一萬步說,即使主管不稱職,作為一個人,也依然會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個失敗的主管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反麵的案例。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什麽樣的主管。當我們升為主管後,我們可以以他為鑒,我們就會知道該怎樣做才可以讓人心服口服。一個稱職的主管,要靠心、靠頭腦去領導,而不是在表麵上的指手畫腳。
當主管下達命令時,我們的心裏一定要清楚,我們真正服從的不是主管,而是我們的職業和我們所熱愛的行業。主管不過是我們工作的指南針而已。在心裏不要產生和主管對立的情緒,畢竟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選擇。人,總要學會適應,總要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有時,盡管我們討厭某些人,但我們依然要同他們交往。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麽神秘力量吸引我們,而是出於一種生存的需要。我們必須知道,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必須忽略的。
再者,我們的抱怨並不能使主管對我們的態度發生根本的改變,我們的抱怨除了讓自己的內心不舒服外,並沒有任何好處。
對主管產生抱怨和抵觸情緒,會讓我們在工作時不支持和配合他,一心想讓主管的工作出錯,讓主管出醜。在我們不斷給他的工作製造麻煩的同時,我們的工作還能順利嗎?我們的工作還能有所起色嗎?報複的同時是否也給自己帶來了傷害?
如果在工作中我們時刻滿腹怨氣,不時地鬱悶,又有多少心思可以用到工作上?工作了也多半是應付差事,不要說全身心投入,恐怕連認真都難以做到。如果我們不能在工作中創造價值,那麽我們的自身價值又從何而來呢?沒有了工作價值,想在職場立足真的就很難了。
不管這件事情的對錯與否,都不能把產生矛盾的原因直接歸於主管。如果把所有的錯都放在別人身上,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我們就永遠無法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寬容和理解,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我們自己。
當別人用過分的方式對待我們,我們再以這種方式對待別人,如果我們認為別人做錯了,那麽自己是不是也做錯了呢?我們要做的是學會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不管在什麽地方,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人,他們雖然讓我們不喜歡,但他們卻是客觀存在著。我們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如果我們無法改變事實,就要改變我們的心態。在公司裏,最重要的工作態度不是抱怨,而是敬業。不管我們對主管的看法如何,首先都要有敬業的態度。這不僅是對公司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敬業的人,主管沒有理由不尊重你。
主管雖然是給我們下達命令的人,但我們絕不是為了主管工作,而是為了公司而工作,為行業工作,為我們的未來工作。明白了我們的工作目的與性質,我們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就不會按情緒的安排進行,而是按照我們的需要和目的進行。
我們勤奮地工作,努力付出,就是為了在公司提升自己的身價。我們的身價,會在我們離開的時候體現。將來當我們跨出公司的時候,我們已經成為行業的頂尖高手,成為別人爭搶的對象,而不是在行業裏成為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人。
我們可以年輕,但我們不能幼稚。從別人的身上吸取教訓,少走彎路和錯路,永遠是最聰明的選擇。對主管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抱著學習的態度永遠要比抱怨重要得多。
個人懷才不遇
每個地方都有“懷才不遇”的人,普遍的行為是牢騷滿腹,喜歡批評別人,有時也會露出一副抑鬱不得誌的樣子。和這種人交談,運氣不好的時候,還會被他刻薄地批評一頓。
這種人有的真的是懷才不遇,因為客觀環境無法配合,“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遭蝦戲”,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難道有才的人都會這樣嗎?並不是的,雖然有時是千裏馬無緣見伯樂,但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因為真正有才的人常常是自視過高,看不起能力、學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會很複雜,並不是你有才就可得其所的,別人看不慣你的傲氣,自然而然就會想辦法給你點顏色看。至於上司,因為你的才幹威脅到他的生存,如果你不適度收斂,又怕別人不知你才幹似的亂批評,那麽你的上司肯定會壓製你,不讓你出頭,於是你就變成“懷才不遇”了。
另外一種“懷才不遇”的人根本就是自我膨脹的庸才,他之所以沒有受到重用,是因為他的平庸、無能,而不是別人的嫉妒。但他並沒有認識到這個事實,反而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到處發牢騷,吐苦水。這樣的人讓人感覺到厭煩。
不管有才或無才,凡是有“懷才不遇”感覺的人都是人見人怕,因為你隻要一聽他談話,他就會罵人,批評同事、主管、老板,然後吹噓他多有本事,多有能耐,遇到這種情況,你也隻好點頭稱是,絕不要跟這種人唱反調。
“懷才不遇”感覺越強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圈裏,無法參與到其他人群裏麵。每個人都怕惹麻煩而不敢跟這種人打交道,人人視之為“怪物”,敬而遠之。不好的評價一旦傳播開來,除非遇到愛惜人才、明白事理的上司大力提拔,否則將無出頭之日。
不管你才能如何,都有可能會碰上無法施展的時候。但就算有“懷才不遇”的感覺,也不能表現出來,你越沉不住氣,別人越把你看得很輕。因此,你首先要做的是:
先評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估計得太高了。如果覺得自己評估自己不是很客觀,可以找朋友和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別人的評估比你自我評估還低,那麽你要虛心接受。
分析一下為什麽自己的能力無法施展,是一時間沒有恰當的機會還是大環境的限製?有沒有人為的阻礙?如果是機會問題,那隻好繼續等待;如果是大環境的緣故,那就考慮改變一下現有的環境,尋求更好的發展空間;如果是人為因素,那麽可誠懇溝通,並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處,如果是,就要想辦法疏通、化解。如果你骨頭硬,不肯服軟,那當然要另當別論了。
考慮拿出其他專長。有時“懷才不遇”是因為用錯了專長,如果你有第二專長,那麽可以要求上司給你機會去試試看,說不定就此能走上一條光明之路。
營造更和諧的人際關係,不要成為別人躲避的對象,而要以你的才幹積極地去協助其他同事出色地做好工作。但你幫助別人切不可居功,否則會嚇跑了你的同事。此外,謙虛、客氣、廣結善緣,這將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繼續強化你的才幹,當時機成熟時,你的才幹就會為你帶來耀眼的光芒。
總之,不要有“懷才不遇”的感覺,因為這會成為你心理上的負擔。隻要你臥薪嚐膽,遲早會見到曙光的。
沒有機會青睞
經常聽到一些員工埋怨自己的時運不濟,命運不公。評價別人的成功,也總是一味強調人家“運氣好”。實際上,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在職場打拚,不錯過每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才能使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賞識。
然而,相當一部分員工隻能靠不斷成功的刺激來維持自信心,受不得一點挫折,受了一點挫折就輕言放棄,怨天尤人。愛默生說:“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老子也曾經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所以,困難也是一種難得的機會,所謂時勢造英雄,敢於負責的人會在困難中找機會,推卸責任的人是在機會來臨時還害怕困難,給自己搜尋種種他們無法利用這機會的理由。
現實中,每一個職場中人都有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但人生的第一步是必須學會向別人展現自己的真實實力,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經理是從事營銷工作的,有一次他去聽某著名管理家的講演。在講演過程中,專家忽然提問:“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歡經濟學?”在場聽眾沒有一個人迴應。去聽講座的大都是從事經濟工作的,到這兒來的目的就是“充電”。可由於種種原因,大家都選擇了沉默。
專家搖頭苦笑一下,說:“暫停一下,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我剛到美國讀書的時候,大學裏經常舉辦講座,每次都是請華爾街或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來給同學們演講。每次開講前,我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周圍的同學總是拿一張硬紙,中間對折下,讓它可以直立,然後用顏色很鮮豔的筆大大地用粗體寫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於是,每當演講者需要聽講者迴答問題時,他就可以直接看著硬紙上的名字叫人。我開始對此不解,便問旁邊的同學。同學笑著解釋說,演講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和他們交流就意味著機會。當你的迴答令他滿意或吃驚時,他就很有可能給你提供比別人多的機會。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事實也正如此,我確實看到我周圍的幾個同學,因為高超的見解,最終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職……”
專家講完故事之後,林經理以及其他人開始主動舉手迴答演講專家的提問。
在人才輩出、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一般來說機會不會自動找到你。隻有你自己動敢於展示自己,讓別人認識你,吸引對方的眼球,才能可能尋找到機會。
一個善於表現自己的人,他的成功機會就會比別人多得多。不懂得恰當展示自我的人最可悲的,因為這會使你與許多成功的機會失之交臂。
那些埋怨機會為何不降臨在自己的頭上的人,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因而牢騷滿腹。其實,成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你沒有很好地識別機會、抓住機會、利用機會而已。
小王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才華橫溢卻沒有得到上司的賞識,於是總是這樣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板,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就好了。
小王的同事小張,也有類似的想法,他比小王更加積極一些,去打聽老板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約會在何時坐電梯,他便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板,有機會可能和他打個招唿。
他們同事小劉則更善於製造機會和把握機會,他詳細地了解了老板的奮鬥經曆,弄清老板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幾句簡潔明快卻有分量的開場白,找好時間去乘電梯,跟老板打過幾次招唿後,終於有機會跟老板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談話,不久就爭取到了理想的職位。
所以,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住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機會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但機會隻肯垂青那些有備的人。要想在職場取得成功,就要抓住每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塑造卓越的自我。
領導大材小用
李晶從一所名牌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進了一家公司,與她同時進來的同事要麽學曆沒她高,要麽學校沒她好,為此她很有優越感。
當領導分配她做最基礎的工作時,她立即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結算時,她把一筆投資存款的利息重複計算了兩次,雖然最終沒有給公司造成實際損失,但整個公司的財務計劃卻被打亂了。
事後,她卻覺得就像做錯了一道數學題,改正過來,下次注意就是了。
她的這種態度讓主管很不放心,以後再有什麽重要的活,總找借口把她“晾”在一邊,不再讓她參與了。沒過多久,這位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就與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說再見了。應當說,她不是敗給了別人,而是敗給了自己。
究竟是因為你牢騷滿腹而不得升遷,還是因不得升遷而牢騷滿腹,就像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個問題一樣,誰也說不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兩者絕對是相互影響的,形成惡性循環。不要總是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或者是大材小用。首先你要認清自己的才能到底怎樣,然後再給自己合適的定位。
有一位留學美國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接連碰壁,許多家公司都將這位博士拒之門外。這樣高的學曆,這樣吃香的專業,為什麽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博士決定換一種方法試試。他收起了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電腦公司錄用,做了一名基層的程序錄入員。這是一份稍有學曆的人就都不願去幹的工作,而這位博士卻幹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
沒過多久,上司就發現了他的出眾才華: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絕非一般錄入人員所能比的。這時他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書,老板於是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畢業生對口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遊刃有餘,還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大學生高明,這時他才亮出自己的碩士學位證書,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老板也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還是比碩士有水平,其專業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他才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敘述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此時老板才恍然大悟,於是就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因為對他的學識、能力及敬業精神早已全麵了解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個博士是聰明的,碰了幾次釘子後,他放下身份與架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在實際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一次地對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漸高大起來。
如果這位博士有“大材小用”的想法,那麽他的才華很可能就真的沒有地方可以施展。
在不順心的境地裏,如果總是感歎自己“大材小用”、“明珠暗投”,那麽抱怨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糟糕,你會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這樣隻會消磨你的誌氣,是你成功進取的致命傷。
即使你真的遭遇了不公平的事情,自怨自艾也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靠你的實力證明自己吧,沒有人可以阻止你努力。當你的成就有目共睹的時候,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你前進的腳步了。
老板苛刻盤剝
有些打工者常常這樣算賬:老板進了多少貨,進價多少,賣價多少,賺了多少,才分給我多少;或者這樣想:我工資多少,創造的價值多少,剩下被老板剝削了多少。照這樣算下去,世界上有多少個老板,就有多少個黑心肝。
很多賬隻有老板自己心裏清楚,也許一筆生意是賺了很多,但1年中還有很多沒有生意的時候,沒有生意仍然有支出,所以公司不能不有所儲備。另外還有一些生意是虧本的,公司要辦下去,總得扯平了算賬,削高補低,才能維持。既然虧本的時候工資要照發,賺了錢也不可能全部分光,老板和打工者的著眼點不同,算法也不一樣。
打工者往往過高估計自己,隻算自己創造的價值,不算自己產生的消耗,更看不到自己所取得的一切,必須依靠企業這個平台,而搭建這個平台所消耗的龐大費用,是需要每一個人每一個環節來分擔的。
在一個企業裏,利益分配是這樣的:一部分以稅收形式上繳國家,一部分以公益支出形式給了社會,一部分以分紅的形式給了股東,一部分以薪金福利等形式給了員工,一部分留存在企業裏作為企業下一步發展所需的公積金。
我們不得不承認,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之間存在著你多我少,或者你少我多的選擇,從某一個時點上看,個人利益和組織利益是衝突的。但事實上,從一個較長時期來看,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絕對是統一的。這非常好理解。你看看那些效益好的企業,員工的收入不是很高嗎?反之,那些效益差的企業,員工的收入不是很微薄嗎?不要太計較一時的你多我少。如果每一個員工都把目光放長遠一點,今天少索取一點,讓企業發展更快,明天獲取的就不會是這一點了,而是許多倍。
很多人就某一時點上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的衝突引申出老板剝削員工的理論。更有人說:“我不可能長久地待在這個企業裏,我不可能看那麽長遠,我就看現在,我不能容忍屬於我的不給我。”
你真的在被剝削嗎?真的有屬於你的工資而沒給你嗎?如果你沒有創造價值,就是你在“剝削”老板了。公司房租是誰在支付?固定資產的折舊誰在承擔?辦公耗材是誰掏的錢?水電費是誰在買單?老板雇用一個人,即使不支付一分錢薪水,他也得為這個人付出高昂的辦公成本。假如你是一個老板,一個不能為你創造價值的人對你說:“讓我為你工作,我一分錢工資也不要。”你會接受嗎?你肯定不會。把這樣一個人招進你的公司,你最起碼得給他椅子和辦公桌吧,這不得花錢嗎?
打工者的局限在於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隻看得見具體的業務,看不見整個企業的運作。要營造好企業這個平台,老板所付出的不僅是資金,更重要的還有精力、學識、智慧,這些也許就是他人生的全部貯備,是一個人的生命精華,這筆賬又該如何去算呢?
俗語說: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才知父母恩。小孩子往往隻看見父母的威風,不知道父母的辛勞。統領全局的是老板,而不是我們,我們隻是在這個公司的一個位置做了我們具體的一份工作而已,我們所做的,還遠比不上老板所做的。盡管我們有能力把手頭的工作做好,能夠為老板創效益,如果老板不給我們這個工作機會,我們也不可能賺到這份薪水。
我們在一家公司工作,得知通過自己的工作,老板賺了多少錢,主管拿到多少錢,這些錢與自己的收入差距很大,心理難免失衡,感到非常不公平。於是心灰意冷,工作時不像以前那麽投入,說話時牢騷滿腹。
我們這樣做,其實就是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沒有弄清楚自己和老板的關係。盡管我們工作在一線,做具體的事情,仿佛一切價值都是我們創造的,跟老板和主管沒有太大的關係,事實上則不然。沒有老板和主管,就沒有我們的工作平台,甚至連我們付出的機會都沒有。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的工作結果是一幢大樓,老板就是這幢大樓的設計師和工程師,而我們隻是泥瓦匠。
大樓蓋成了,我們總認為這幢樓是自己動手蓋的,而自己隻拿到很少的工錢,感覺很委屈。但是我們要明白,沒有設計師,是不可能有大樓的;沒有圖紙,水平再高、技術再好的泥瓦匠也建不出樓來。一幢大樓外觀的美與醜,質量的好與壞,和設計師、泥瓦匠都有關係,但是設計師決定著泥瓦匠的命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們還要知道,任何一個行業首先需要的是設計師而不是泥瓦匠。老板給了我們工作的機會,也就是給了我們從泥瓦匠成為設計師的機會。
有了老板,才會有我們的工作,才有我們和老板進行交換的機會。老板利用我們賺錢,我們利用老板提供的平台鍛煉能力,使自己這支剛剛上市的股票不斷增值。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踏實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學習再學習,努力再努力,在實踐中不斷地領會和感悟,培養自己的工作能力,積累自己的工作經驗,建立自己在行業裏的人脈。不要看老板賺了多少錢,我們賺了多少,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發展前途上,關注自己與老板的距離,自己現在的位置與這個行業理想位置的距離。
找到了距離,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找到了距離,就知道自己缺什麽,要學習什麽,從而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機會,也就獲得了比工資更有價值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將決定我們的身價。
老板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好的榜樣和壞的榜樣。就憑這一點,也值得我們對老板的感恩。他不僅僅是雇傭我們賺錢,也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與實踐的機會。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隻能珍惜這個機會,把握這個機會,利用這個機會。
在老板那裏,在很多事情上,我們的努力和付出,不會很快就能有迴報。但事實上,如果從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隻要我們投入了,付出了,努力了,總是會有迴報的。而且有時迴報來得越晚,迴報的結果就越大,或許我們追求的隻是一個元寶,迴報我們的卻是一塊比它更大的金子。
無法適應新環境
湯姆剛剛到一家名氣較大的公司工作,論學曆他有碩士文憑,論才幹他的模具設計能力突出,可是最不順心的卻是同事和主管對他的態度,每個人的態度都很冷漠。雖然湯姆對同事們很熱情,可以他們卻當他像一個透明人一般不理不睬,主管也經常給湯姆橫挑鼻子豎挑眼,讓湯姆憋氣又窩火。最讓湯姆難以適應的是這家公司怪異的工作方式和充滿鬥爭的企業文化。公司內部幫派林立,為了有形和無形的利益,幫派之間充滿鬥爭。因為湯姆是新人,所以每個圈子都融入不進去。
最後,湯姆決定辭職。遞交辭職信時,在樓梯間遇見一位相鄰部門的經理,因為與他僅有數麵之緣,兩人互相微微一笑,點頭招唿。
經理看見湯姆手上的辭職信,一臉的驚訝,對他說:“如果你另有高就,那恭喜你,如果是為了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那你可能要考慮一下:你一定要學會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不然你到哪裏可能都難以立足,隻會手足無措。”
這位經理的一席話,一下子說到了針尖上。一個很多職場人憤憤然跌跌撞撞沒有搞懂的問題,原來隻在這簡短的幾句話裏。
湯姆被震動了。之後,他撕掉了那封辭職信。重新迴到崗位上,練習著如何與看不慣的主管和同事相處,雖然他仍然不認同一些違反他的做人原則的事情,但他開始不去較真,盡量去看事情好的一麵。
1年後,湯姆因為業務突出,被總公司調去組建分公司,並擔任負責人。
他還是經常遇見那位點撥了他幾句話的經理。經理依然有著一副酷酷的表情,雖然湯姆從沒有開口向他說聲“謝謝”,但是他永遠記得那一天,曾在樓梯間遇見這位智者,幾句淡淡的話,解開了一顆原本冷凍而充滿棱角的石頭般的心。
在適應的環境下,我們可以生活得很好,在不適應的環境下,我們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因為我們要改變的不是環境,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己。
在選擇離開之前,我們一定要尋找一下離開的原因。我們是因為做不了這份工作離開,還是因為適應不了新公司的環境而離開?如果是前一個原因,我們可以選擇離開,如果是後一個原因,我們一定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
初到一個公司,在新環境下,我們處於弱勢地位。我們希望跟其他人一樣,享受尊重和理解。不過我們要清楚,當我們還不具備被別人仰視的資本時,我們想要的尊重和理解都是奢侈的。
如果我們是行業裏的高手或權威人士,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就會產生180度的大轉彎,馬上就會變成另一副模樣。冷眼變笑臉,傲慢變謙虛。我們不再擔心別人對我們有看法,也沒工夫計較別人說三道四。也不必為複雜的人際關係傷腦筋,不必花費更多的心思了解別人的心理,也不必再看人家的臉色行事。
我們現在還是普通小職員,身上沒有任何耀眼的光環,還不具備吸引人的力量。所以,我們不能對別人有過高的希望和要求,如果有,也得不到。多一點自知之明還是明智的,別人怎樣對待我們是他們的權利,我們也沒有理由指責甚至不滿。
老員工輕視我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我們要被人瞧得起,就得超過他們,做他們做不到的事情,比他們的業績更突出,他們才會對我們另眼相看。
能力與業績永遠是最好的證明,在公司裏,實力意味著地位,決定著我們的位置。當我們成為公司裏的骨幹,行業裏的高手時,我們就能得到大家的關注,再沒有人輕視我們,忽略我們的存在了。
因挫折和自卑而選擇離開,是弱者的表現。離開意味著逃避和放棄,這是一種失敗的表現。不論你為自己找到一個多合情合理的、有說服力的理由,都不能掩蓋為放棄而找來的借口的事實。
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不會有讓你百分之百滿意的地方。一走了之絕不是解決之道,哪個單位都不可能樣樣都好,如果因無法適應而換來換去,最終後悔的是自己。
社會絕不可能給每個人都搭建一個現成的、完全適合自己的環境,環境得靠自己去適應,不能適應環境,不用說事業,連生存都談不上。不管進入的公司如何,隻有兩個選擇:要麽逐步融入,要麽就是走人。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輕易地離開,意味著喪失了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所以,離職前一定要認真思考,因為每一次選擇不僅會影響你一生的軌跡,也會對你的人生態度產生深遠的影響。
坐不住冷板凳
在足球比賽中,除了上場踢球的11名隊員外,還有幾個隊員是不能上場的,俗稱“板凳”隊員。在一場比賽中,這些板凳隊員有的隻能上場幾分鍾,有的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我們認為,坐“冷板凳”並不是一種沒本事、丟人的事,即使是國腳也有“失腳”的時候,也要有坐“冷板凳”的勇氣。隻要還能坐“冷板凳”,就還算隊中的一員,就總有上場的機會。如果你連“冷板凳”都坐不住,不要說贏不贏球,首先心態就不正,自己就已經輸球了。
有一位外貿學院畢業的大學生,應聘到某外貿公司當職員。小夥子非常能幹,頗具實力,在剛進公司時很受老板賞識,但不知怎的,在並沒犯什麽錯誤的情況下,他卻被“冷凍”了起來,整整1年時間,老板從未過問他的情況,也不交給他重要的工作。小夥子漸漸覺得受不了了,找到老板,希望老板能給一個說法。老板告訴他,他還是個新員工,需要磨煉。小夥子認為自己不應該被“冷凍”,應該得到重用,於是提出辭職,離開了公司。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坐不住“冷板凳”。大凡坐“冷板凳”,不外乎這幾種情況:一是本身能力欠佳。隻能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卻還沒有到被炒魷魚的地步,因為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使你的老板和上司對你的工作能力失去了信心,隻好暫時把你“冷凍起來”。二是老板或上司有意考驗你。人要做大事必須有麵對挑戰的勇氣,麵對困難的耐心,同時還要有身處孤寂的韌性。有時要培養一個人,除了讓他做事之外,也要讓他無事可做,一方麵觀察,一方麵訓練。這種考驗事先是不會讓他知道的,知道就不會是考驗了。三是大環境有了變化。人說“時勢造英雄”,很多人的崛起是由環境造成的,因為他的個人條件適合當時的環境,可當時過境遷時,英雄便無用武之地了,這時候你隻好坐“冷板凳”。四是你冒犯了上司或老板。寬宏大量的人對你的冒犯無所謂,但人是感情動物,你在言語或行為上的冒犯如果惹惱了他,你便有坐“冷板凳”的可能。五是威脅到老板或上司。你能力如果太強,又不懂得收斂,讓你的上司或老板失去了安全感,那麽你便會受到“冷凍”。老板怕你奪走商機自己去創業,上司怕你奪了他的位置,那麽讓你坐“冷板凳”就是必然的了。
坐“冷板凳”的原因還很多,無法一一列舉。大凡人遭到冷遇,難免都會自怨自艾,疑神疑鬼,而不去冷靜思考、尋找原因。仔細想想,坐“冷板凳”也未必不是什麽不光彩的事情,大可借此機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蓄勢待發,把“冷板凳”坐熱,待時機到來時再大顯身手。
麵對冷遇,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一是強化自己的能力。在不受重用的時候,正是你廣泛收集、吸收各種情報的最好時機。能力強化了,當時運一來,便可跳得更高,表現得更耀眼。而在坐“冷板凳”期間,別人也在觀察你,如果你自暴自棄,那麽恐怕要坐到屁股結冰了,而且惡評一起,再翻身恐怕就很困難了。二是以謙卑姿態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些人不乏打落水狗的劣根性,你坐“冷板凳”,他們巴不得你永遠不要站起來。所以要謙卑,廣結善緣,但不要光提當年勇。光提當年勇不但於事無補,還會使你墜入懷才不遇的情境中,徒增自己的苦悶。三是要采取寬恕的態度。言談舉止中,且輕且淡,既可見自己的風度,也可留有餘地,這種方式比破口指責、揚長而去更能讓人接受。
總之,一旦自己坐了“冷板凳”,不要抱怨,不要灰心喪氣,要冷靜地對待冷遇,理智地對待困境。用平和的情緒、低調的姿態表現自己的真實,也許更能贏得他人的欽佩和認同。
受到同事的孤立
上班之後,每天和我們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是誰?不是愛人,不是父母,而是同事。早上一睜開眼,便急急忙忙趕去與他們見麵;直到夜幕低垂,才滿臉倦意地互道再見。上班前父母都要千叮嚀萬囑咐:在外麵,講究的是一團和氣,和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千萬別生嫌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盡管你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和同事的關係,但有一天卻仍可能驚奇地發現,自己居然被同事孤立了,成了孤單的醜小鴨。
被同事孤立的滋味不好受,被孤立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但每個感到孤立的人都可以想一想,為什麽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呢?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大部分時候,自身的一些缺點也是導致被孤立的重要因素。在單位裏,飛揚跋扈的人、搬弄是非的人、打小報告的人、愛出風頭的人,往往都是被孤立的對象。假如你被孤立了,趕快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這類人。
歸納而言,被同事孤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種。
1.薪水太高
陳曉雨自從進了現在這家公司後,就一直被同部門的兩位女同事孤立。每天上下班,陳曉雨都會向她們微笑、打招唿,但她們總是麵無表情,裝作沒看見。每當這時,陳曉雨的微笑就一下子僵在了臉上,別提多尷尬了。平時,她們也不和陳曉雨講話,有時陳曉雨湊過去想和她們一起聊天,結果她們像商量好的一樣,馬上不說話,各做各的事情去了,丟下陳曉雨訕訕地站在一邊。
在這種環境下工作,陳曉雨的鬱悶可想而知。
後來,她才迂迴曲折地從其他同事那裏聽到一點風聲:陳曉雨雖然來公司沒兩年,但工資卻比這兩位來了4年的女同事高出一大截,於是引來了她們的嫉恨。
陳曉雨對現在的工作非常滿意,因為不僅輕鬆,工資待遇也很稱心。她不想因為同事關係不和就犧牲了工作,可心頭的煩惱卻一天甚似一天。
解決之道: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想不被人孤立,關鍵在於打破敵方的統一戰線。陳曉雨可以找機會多接近兩人中比較好說話的那位,經常讚美她的服飾、氣色,聊聊家常;另一位就隻打招唿,少說話。時間長了,她們的陣營自然就被分化了。不過,使用這一計,必須有十足的耐心。
2.弄錯角色
趙蕾在一家國有企業從事財務工作,財務部隻有主任、出納和她3個人。主任不管業務,出納去年才憑關係進來,於是全部門所有的工作幾乎都壓在了趙蕾身上。出納隻做現金一塊的活計,連最基本的報銷都不做,但主任從來不說半個“不”字,因為她有靠山。在領導的縱容下,出納工作極其馬虎。相反,趙蕾做事努力盡心,可到最後總是吃力不討好。主任有時還會暗示趙蕾,她對工作太認真,把事情都默默地做完了,不等於把他架空了嗎?
趙蕾心底裏直唿冤枉。主任連電腦都不懂,動不動就甩手把所有的工作都推到她一個人身上,把她累得幾乎趴下。到頭來,卻埋怨她太過能幹,趙蕾感到自己簡直裏外不是人。
現在,主任和出納都明顯地表現出不喜歡趙蕾,平時兩人總是有說有笑、有商有量,單單把趙蕾排除在外,趙蕾為此鬱悶不已。
解決之道:被同事孤立時,我們也應從自身找找原因。如果一個人不喜歡你,可能是他不對;如果所有人都不喜歡你,也許問題就出在你身上。趙蕾對工作兢兢業業,為什麽不被主任肯定?很可能是她平時有些越級的舉動,令主任不滿。她說,自己很想把財務部工作做好,可是,3個人中,就隻有她有這個意識。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角色弄錯了。把部門發展好是主任的事情,作為下屬,應當配合上級完成這一目標,而不是幹脆代替上級去思考。她在言談中,對主任頗為鄙視,主任對此怎麽會沒有察覺呢?看來,趙蕾還是應該先擺正自己的位置。
3.太出風頭
董虹羽是個精明能幹的女子,年紀輕輕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開會,老板都會問問她,對這個問題怎麽看。她的風頭如此之足,公司裏資格比她老、職級比她高的員工多少有些看法。
董虹羽觀念前衛,雖然結婚幾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這本來隻是件私事,但卻有好事者到老板那裏吹風,說她官欲太強,為了往上爬,連孩子都不生了。這個說法一時間傳遍了整個公司,董虹羽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當官狂”。此後,董虹羽發覺,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說話也盡量“短、平、快”,一道無形的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間。董虹羽很委屈,她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麽功利,為什麽大家看她都那麽不屑?
解決之道:在職場中鋒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圍人的心態,有這樣的結果並不奇怪。董虹羽並非是目中無人,隻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調,不善於適時隱藏自己的鋒芒。隻要她能真誠地對待同事,日子久了,他們自然會明白,這就是她的真性情。
每天晚上睡前告訴自己要努力,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壓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厲害幾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一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獨和寂寞,不抱怨不訴苦,日後說起時,連自己都能被感動的日子。惟累過,方得閑。惟苦過,方知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