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飛 吧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進疆的準備工作做的差不多了,七七八八,連瑣碎的細節,都考慮到了。上學的課本,放到哪呢?這些課本,有的雖然已經用過,但仍完好無損;還有的還沒有用過,新嶄嶄的,像初三的那些課本。我想出一個好辦法,用麻杆子紮了個書架,用牛皮紙糊好,把書、圓規、三角板、雕刻作品以及其它一應用品,都裝了進去。把書架吊在南間的檁子上。心想這下可保險了!既不怕老鼠糟踐,又不怕弟弟妹妹們撈拉。我還指望著有一天迴來用呢!後來,這些東西就再也沒有見上,都被天有撈拉的沒有了。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麥口(即快要收麥子)的時候,在新疆疏附部隊當兵服役的國興迴來了。國興的媽是我三嬸,和母親能拍到一起,最為要好了。母親把芬蘭姐說給了國梁,作了三嬸的兒媳婦——國興的嫂子。國興從新疆帶迴來的新疆特產——吐魯番的葡萄幹和疏附的杏幹,三嬸也抓了不少給我們品嚐。使我第一次嚐到了“新疆”的滋味。國興的迴來,妥了,有了進疆的引路人了。嚄,“東風”來了呀!一天晚上,母親帶我到國興們家商談此事,不料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勸銀三叔(國興的爹)發話了:“外麵也不好混啊,叫我說,你還是老巴安悄(方言,意為老老實實),趴在屋裏耙坷垃做莊稼吧!甭狐瘋狗浪了!” 三叔的一席話,猶如兜頭澆了我一盆涼水,澆了個透心涼。我心說:你這個“副團長”,說話一點兒都不給我這個“秘書”的麵子。三叔啊,殊不知和您一樣,九頭牛都拉不迴頭,咱又是一個“三強兒”啊!三叔排行老三,脾氣倔強,人稱“三強兒”。後來我想通了,三叔的一番話,其實也是一片好意,隻不過實話實說,實話難聽罷了。當麵說不通,我又心生一計,到頭兒上,搞個突然襲擊,興許也能成功,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嘛。
國興的探親假睒眼到期,要返迴新疆了。一天,我聽說國興到鄧縣去了。國興的堂兄——建有和有富都在鄧縣工作,我想可能去和他們告別要走了。於是,我就帶上東西,急急忙忙地尾隨追到鄧縣。想追上當麵央求,表明心跡。跟他走,隻是叫他帶個路,到新疆後決不麻煩他。如果再有大爹的說合,可能差不離;實在不行,就用撒手鐧——最後一招,涎皮賴臉,說啥也跟他走。誰知到了鄧縣,撲空了,國興頭天就起程迴新疆了。這下我可像《白毛女》中的穆仁智,帶領家丁追攆逃跑的喜兒一樣,緊追慢攆地追沒了,喲……。可好了,“東風”沒了,但我外出的信心卻更加堅定,舉動也更加主動了。不到黃河心不死!不到長城非好漢。
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指住誰。指望誰?指誰來遮風苫雨——靠山山崩,指水水淌,最終還得指自己。咱不是土行孫,會那遁身之術,去無蹤來無影的。從鄧縣迴來,自己的行動軌跡,可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在背後指指戳戳,啄咥其間,說三道四:“瞅,想吃外麵的掰掰泡泡(本指白麵饃鏌,泛指好日子),要當小流竄了。”搞得滿城風雨,一世八界。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忍受著閑言碎語的非議。“打槍的不要,悄悄地幹活”,暗地裏加緊擴軍備戰。加快進疆步伐。這時候,自己好像變得孤獨了,隱者易孤,情者善獨。心裏的什麽話也不敢向別人透露,怕的是再遭誤解,再遭非議。豁出去,管他呢!說什麽就讓他們說去吧,我是要走自己的路了。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出門的日子,選在場光地淨,莊稼收倉以畢迎冷時兒,把這一年的希望都收獲了,來年從頭兒來。再者,地裏的活沒了,可以避開人們的視線。於是,暗地裏緊鑼密鼓地做著各種工作。母親把我要帶的被褥都提前拆洗了,聽說新疆冷,把棉衣,絨褲都準備好,一上路就得隨身穿上,單衣和被褥打成背包。打背包是我在鐵路上學會的,能打成四方四正,有棱有角,和軍人的背包沒有什麽兩樣。
我外出求職,父親一直持反對態度。這去新疆,他不但反對,而且想方設法加以阻止。把他常掛嘴邊 “小夥兒有誌在四方”的耳提麵命,忘了個幹淨。庭訓歸庭訓,結合到這件事兒上,就不成其庭訓了,可能是他長不離堂的老思想在作怪吧。這與初衷的他,判若兩人。可哪有壓迫,哪兒就有反抗,哪怕是軟抗。因此,這次的一切準備工作,不得不掖掖藏藏,在背地裏幹。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上次出走,雖然沒有成功,可已經打草驚蛇了,引起了包括父親在內的人們的注意。以致後來的各項準備,都像地下黨做地下工作一樣,神秘兮兮的,隱藏得更深了。臥薪嚐膽,抱冰相生。白天在外幹活,父親看著我;晚上在家,父親守著我,總有事沒事地到我的小房間裏走一遭,看看有否異常。我當然也注視著他的舉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有時候,正在做著準備工作,一瞅他來了,就馬上停止,連忙掩蓋起來。我父子倆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他防我,我防他,兩下防呀!就像《群英會蔣幹盜書》中的周瑜和蔣幹一樣。
父親是個泥瓦匠,經常和新龍(人名)、溝東的老有田,給人家蓋房起屋。可是那一陣兒,就是不出門了。連答應人家的幾宗泥瓦活兒,人家連叫了幾次他都沒去。今兒個挑水在溝頭上遇見了,人家問:“四叔,活兒,今兒來幹吧?”他嘴上答應著:“幹,幹!”可沒去。明兒個又碰著了,人家又問:“四爺,能來幹嗎?”他又答應:“能,能!”可又沒 去。就是為看守我,怕我再跑。害的父親成了說話不算話的人了,而且,還得罪了不少不知底細的四鄉八鄰。
鐵匠怕長,木匠怕短,父親最怕我跑。可人非鐵木,是有思想的,不針對活思想去繅絲剝繭,解決思想問題,就依靠機械地看著、守著,活生生的人,哪能看守的住呢?難怪我出走成功後,有人諷刺父親說:“四爺,連外麵的木活都不去幹,看住了嗎?”父親笑而遣之:“去,去去!”父親盡管對我看管得那麽嚴,但於事無補。譬如說,今天晚上我要走了,中午放工的時候,我去五爹家,給奶和五爹講,晚上想借他家的廚屋,做頓飯吃(在我家做飯,怕驚動了父親,惹出不必要的麻煩)。多愁善感的奶奶聽說我就要走了,心熱得淚花從眼眶裏“撲嗒撲嗒”地落下來。我偎依在奶的懷裏,晃著央求著:“奶,不哭嘛,不哭!十年後我迴來看您!”奶搌了搌淚,顫著腔說:“到時兒,和青枝(姑的小名)們一起迴來啊!”我點點頭,奶她才得活了。十年後的一九八一年,奶才去世。果真整整等了我十年,如果八一年我跟母親迴來,實現自己的諾言,準能看上奶一眼。可是卻一則礙著工作,二則因為經濟,總是個孫女穿她奶奶鞋——錢(前)緊,沒能迴來,成為終生的憾事。這是後話,敘明留作話柄。為了不露馬腳,穩妥起見。下午,我還在南河,砍了兩墩參差不齊的芭茅擔迴去,掙了四分工。晚上,母親熬煎得沒喝湯,早早去睡了。我知道她哪能睡得著呢?這些天她超常地隱忍,承受著雙重的痛苦:母子分離的痛苦,隻能痛在心裏,非但不能流露,而且表麵上還強打精神,應付著父親,掖掖藏藏,不讓父親發覺,節外生枝。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再個,我有心裏什麽話,隻跟母親講,有什麽事隻跟母親商量,再有母親傳話。母親為支持我,受著父親的氣,暗地裏不知流過多少淚。而且在我走後,斷定還要受氣,還會流淚。這淚是母愛的淚,是牽掛的淚,也是希望的淚。她總搖著頭說:“一撇一捺(意思為“人”字),易說難做呀。托生個人不易啊!”在家千日好,她不忍心讓我走,因為兒走千裏母擔憂,可又不能不放我走。
這一晚,我沒有入睡,母親沒有入睡,奶奶也沒有入睡,所有知道我要出遠門的親人們,都沒有入睡。夜深了,人靜了。那時候沒有鍾表,約莫著時候差不多了,我就悄聲地起床,悄聲地洗漱後,到廚房拿上母親為我擀好了的放在鍋拍上的細麵條。母親的麵條手藝在營灘可是有名的,那麵條細得像一窩絲,比掛麵還好呢!再吃上頓母親擀的細麵條吧。到五爹的廚屋裏,做熟了飯,我先給奶盛了一碗端去。奶說她不吃,五爹也不吃,我隻好自己吃了。吃過飯,和奶、五爹話了別,五爹囑咐我:“路上小心,到那迴個信兒!”奶披衣在床,眼眶裏又噙上了淚花,淚承於睫。我不忍心讓她老再傷心,扭頭出門走了。我不敢進堂屋和母親告別,到自己的小屋裏,帶上已打好的行李包,提上母親為我裝好的幹糧兜。兜裏有幾塊紅薯麵 鍋貼饃饃,和幾個熟雞蛋。出門落了鎖,把鑰匙放在廚屋的案板上。抽身站到院子當中,望著那夜幕籠罩著的院落,瞅著未長成的彎腰棗樹,一片芳心千萬緒。學著樣板戲《紅燈記》裏李玉和辭母上路時的樣子,心中在暗暗祝願:時光不好風雪來得驟,親人們要把冷暖時刻記心頭。人說,人的一生最恐懼的是未來。因為未來是個未知數。我卻不然,綽裏莽,不但毫無恐懼之感,反而期盼追求著自己的將來時,慎重自己的現在時。盡管將來時也是個未知數,但是不管答案如何,吃苦受罪,自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已經有了最壞的打算。後來聽說,那第二天,父親一早,就上工幹活去了,飯時迴來,看我的小屋,門還緊鎖著,就有點兒納悶,但沒吭聲。到晌午還沒有開,就追問母親,母親考慮著沒事了,才實話實說,說我一個人去了新疆。父親愣住了,拍了拍腦門,無奈地“嗨嗨”連聲。
我背著行李包,提著幹糧兜。邁出了萬裏長征的第一步,目的地是萬裏迢迢的新疆。征程可比紅軍兩萬五千裏的長征還要長!人說,行萬裏路,讀萬卷書。這萬裏路是行定了,那讀萬卷書卻不大可能。路上沒有人為自己送行,形隻影單,連個做伴的也沒有。但是我並不感到孤獨,因為有多少雙眼睛在看著我,有親人們在支持著我。我是我自個的,為自己能衝出家庭的牢籠,走自個的路,過自個的生活而感到自豪。用後來的話說,這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在摸前途未卜的黑路。希望就在前頭,可路是在腳下,就華山一條道,要摸下去,一直摸到天亮啊!那是一個月黑頭的晚上,周圍黑咕隆咚的,萬籟俱寂,好像一切都在任己所為。使我想起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話:“一張白紙,沒有什麽擔負,能寫最美最好的文字,能畫最美最好的圖畫。”眼前這夜深人靜,是一切生物都睡著,隻有我和知底兒的親人們才醒著的時候,沒人阻撓,不也如同白紙一張,任己隨心所欲,任寫自己最好的文字,任畫自己最美的圖畫?!沒有人相送,也沒有人為伴都不大要緊,還有天上的星星呢——天上的星星不時地向自己眨巴著眼睛。我就憑著那麽一股勁兒,那麽一股勇氣,那麽一股拚命精神,什麽都無所畏懼。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嘴上說無所畏懼,都無所畏懼,也不盡然,心裏還是有點兒膽怯。過樊溝,翻老虎廟崗的時候,遠遠看到那黑黢黢的兩間廟房。神鬼倒是不怕,怕的是裏麵藏了人啊獸啊的。老遠都得盯著。但隻要一想到求職難,想到誰都靠不住,想到背後被人指戳、啄咥,當然也想到今後的生活,膽子就大了許多。就什麽都無所謂了。廟房已經過去了,還不時地迴頭瞄上幾眼。直到走遠了,看不到為止。待到天麻麻亮的時候,就到了建有大型磚瓦窯的母豬溝(地名),看到窯上燈光閃爍,人影晃動,自己才不那麽膽怯了。
到北關車站的時候,人們才上班。我進站買了車票,要上車了。碰到北王的均亮哥(我上高小時的同學,天義哥的堂弟),他在縣搬運站工作。這不,正準備上班呢,他看我又是背,又是提的,就問我幹什麽?我如實地告訴了他。他親切地說:“哦,恁遠也,還沒吃飯吧?我到夥上(職工食堂)去給你打幾個白麵饃。”我說:“不了,不了,均亮哥!”他邊跑邊說:“你稍等,我去去就來。”那時的白麵饃,不是隨便都能吃上的,真可謂“掰掰泡泡”了。在外的人不一定都能吃上,連咱在那鐵路上,吃的還不是些紅薯麵饃、高粱麵饃?現在,提著的幹糧兜裏還是些紅薯麵鍋貼呢。管中窺豹,略見一斑,足可見均亮哥的心意了。可是班車的運行是有時間的,它可不等人啊,沒等均亮哥把饃饃打來,班車就開走了。那時候,班車是悶罐子車,好像舊時集中營拉政治犯人的車子一樣。人們坐在車裏,像是裝進了會走動的箱子。雖然車廂上留有四個小洞,外麵穿有鋼筋。可也看不到均亮哥了。
班車開到了南陽火車站。這時候,焦枝鐵路已經通車運營。我下了車,買了火車票,坐上了開往洛陽的火車。行進在自己曾經灑過汗水,親手修築的鐵路線上,心頭頓感欣慰。列車途經韓堂車站的 時候,自己輕輕拉開窗簾,打開車窗,探出頭來,遠眺那自己生活過、戰鬥過的地方,觸景生情,經緯萬端。當年,滿窪遍野,群影憧憧,千人戰韓堂的熱烈場麵,一幅幅、一幕幕的又浮現在眼前。啊!告別了親愛的故鄉!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按出行計劃,我在臨汝鎮車站下了車。找到了在那兒工作的鐵路工人——鐵哥們相武。相武十分親切地接待了我,留我在站上住了一宿。那一宿,我倆敘閑話舊,無話不說,無話不談,像是久別重逢的戰友!真是——重逢那倒是,久別可談不上,打鐵路工地上分別,才不到兩年的光景啊。良宵美景嫌時短,不多時,天就亮了。我們起來吃了早飯,相武給我找了件工人勞保大衣穿上,我也成“鐵路工人”了。他要親自送我一程,陪我到洛陽。
洛陽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有“九朝古都”之稱。尤其是劉秀中興時,這裏就以規模宏偉,經濟繁榮而著稱。它北依邙山,麵對龍門,有四條河流貫流其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相武帶我遊覽了市郊幾公裏處的白馬寺(即後來所說的洛陽一日遊),看看時間還夠,又陪我在人民影院看了場電影——革命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一曲“萬泉河水清又清”的優美旋律,把我倆帶入了美妙的幻景。由相好哥們陪伴,使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臨了,相武還送了我幾十塊的茶水錢,這下路費是綽綽有餘了。晚上,我倆話了別,相武送我登上了西去的列車。
第二章 求職路長
一、吃塹長智
列車向西奔馳著,一路無話,把我帶到了烏魯木齊。這烏魯木齊,蒙古語,優美牧場的意思,舊時稱迪化。它始建於十八世紀中葉,有二百多年的曆史了。現在這座著名的山城,乃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兵團黨政機關所在地。在南站下了車,“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邊疆的歌兒暖人心,暖人心。清清的泉水流不盡,聲聲讚歌唱親人……”激情的歌聲迴蕩在車站上空,站上洋溢著一派祥和的氣氛。出了站口,一看,冰天雪地,銀裝素裹。嗬,一派北國風光。紅山嘴兒上的那青磚塔和亭子,首先躍入眼簾。到處高樓林立,馬路寬敞,高大的建築物上都給鑲上了一道白邊。那白邊在陽光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使建築物的輪廓更加清晰,顯得更雄偉了。馬路兩旁堆滿了積雪,路麵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溜冰。冰滑滑溜溜的,跟溜冰場的沒有什麽兩樣。些微不注意,就會摔交。我是吃過虧,領教過了。出車站剛下斜坡,就摔了一交,提兜都撂了好遠。爬起來,還沒醒過神兒來,哧溜!又撂一交,背包也撂了下來,引得過往行人頓足相看。怎麽迴事,我仔細琢磨著:原來,自己穿著布鞋,鞋底沒有牙口,溜光溜光的,加上路麵上的冰也很光滑。光對光,滑對滑,不摔交才怪哩。再說,走這樣的路,不能邁大步,隻有站穩了腳跟,再邁下一步。真是一竅不得,少得幾百。
按表哥信上的提示,我乘市公交車去了北門。那兒有直達化工廠的車。在那兒坐上了前往化工廠的班車。這化工廠是兵團興建的。因此叫做兵團化工廠,簡稱兵化。它坐落在烏拉泊一片茫茫的戈壁灘上。這烏拉泊,蒙古語裏是紅色靶場的意思。高大的廠房、鐵架設備,在高山的襯托下,顯得渺小了許多。蘭新線從不遠處橫穿而過。為方便廠裏的人們,道口還開了一個小站——芨東站。後麵還要提及,這裏暫且一敘,留做話柄。
到了化工廠,找了表哥,表哥很熱情。那時他還是個單身一條,吃職工食堂,住集體宿舍。他把我安排在他的上鋪住下。飯後話舊,他問長問短,先詢問了口裏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又問了路途中的情況,我一一作答。他介紹了姑們農場連隊的情況,又介紹了去農場連隊怎麽個走法。按照表哥的吩咐,從烏魯木齊到石河子,再由石河子到十戶灘的一四七團農場,一路順利。在團部找到了設在路口的唯一的小食堂,小食堂距離姑們所在的四連,隻有十幾裏路了。連隊每天有發往團部的一輛皮軲轆馬車,車上麵裝有車棚。車棚是用帆布搭成的,可以遮風擋雨。
我坐上了四連這輛馬車,車子一直把我拉到了連隊。姑們聽說了,如臨大喜。慌忙趕來,姑父接過背著的行李包,姑接過手中的提兜,把我迎到家裏,親熱地端詳著,柔穰地問這問那,我都迴答不及。一路上的寒氣倦意,一下子被這濃濃的親情所融。接著,姑父忙從夥上打來熱菜熱饅頭。姑拿出醃製的臘肉,在小灶裏炒作起來,那時還沒有冰箱、冰櫃之類的家用電器。剛上一年級的表弟國亮,拿出他的“a、o、e”給我瞧。表妹國琴忙著收拾桌凳碗筷。我也拿出路上沒吃完的幹糧——紅薯麵鍋貼。姑一看,高興地說:“這可是好東西啊!”她用手指了指國琴、國亮他們,命令似的:“你們誰都不許給我動!”姑這個家,是姑說了算的,她說不準動,有誰還敢動?隻有等著,讓她慢慢地消受去吧!後來我才知道,這裏農場不長紅薯。紅薯和紅薯食品在這兒都是稀罕物兒,物以稀為貴嘛!
姑父是位老黨員,五十年代初,當過誌願軍,參加過抗美援朝,在部隊上受過幾年教育,政治覺悟高,原則性強,在連隊裏當排長。
姑父安排我住在了一個叫“老實人”的單身宿舍裏。因為其他的宿舍都已滿員,沒有空位。“老實人”姓商。人們都叫他“老商”。後來在“老商”後麵加了個“人”字。就變成“老商人”了。這“老商人”,“老商人”的,叫俗了又變成了“老實人”啦。我聽說他是大城市裏“支邊”來的知青,很是敬重他。聽他“儂個”、“啊啦”地講有關上海的故事。他也叫我把老家農村的趣事拍給他聽。時間長了,我視他為知己,有碗數碗,有碟計碟,敞開心扉,連肺腑之言也談吐無遺。他似乎也對我套近乎,經常問長問短。問我來新疆有什麽打算啊,今後怎麽辦哪?我推心置腹地一一迴答了他。誰料想,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一天,姑父把我從宿舍叫迴去,說“老實人”那貨兒把我告了,告到了連指導員那兒。說他丟了錢,是我偷的,編的有鼻有眼,有胳臂有腿,一世八界。這可是天大的冤枉,沒影的事啊!我一聽就火了,氣得我不在狀態。他跐蔑人也不是這個跐蔑法。小時候在老家我火過一次,那是中院自己屋孫女香蘭惹惱了我,我快意恩仇地反擊了她。這次,“老實人”又惹煩了我,他不仁,我就不義,莫非叫我再來一次?“毛主席說了,共產黨講認真。咱們就給他講認真,找他對證去。”我氣不忿地說。新來乍到,咋就平白無故地受他的氣,孰可忍,孰不可忍。急性的姑姑也生氣了,說:“他娃子騷(我們那念‘燒’)裏不輕,去!找他折折,臊臊他的臉。”姑父怕惹出亂子,連忙說姑:“白(別)在加將了,聽我說,人家又沒有不依咱,指導員也隻是叫我問問,又沒說啥,小小不言就算了。能饒人時且饒人。”有姑父這個連裏的排長為其下屬說項,顧顧麵子,算就算了吧!唾麵自幹!沒想到大爹教我的那一招—— “打鬼就鬼”之術,反倒被那貨兒用了個正著,在我身上竟用得如此出神入化,淋漓盡致。姑父給我講,要吸取教訓。實事是鐵,雄辯是銀,沉默是金。罷了,手沒抓屎手不臭,算他惡,童蒙小輩,童言無忌。雖說我當時還是個“盲流”(盲流是蔑稱盲目流動的人,泛指流入新疆,沒有戶口,也沒有工作的人。)但是我一不偷,二不摸,不坑蒙拐騙,明明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光明磊落。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何況自己並非雞鳴狗盜之徒。“老實人”無中生有的誣陷,那他就是《水滸傳》中的張都監,不會有好下場的。這不僅僅使我遭到不白之冤,而且有損我的形象,有毀我的聲譽,傷及了我的自尊。真氣死我了,氣得我連在俱樂部裏上映的《賣花姑娘》,都沒有看好。在下憤恨之極,若有法庭,我非告那貨兒個誣陷罪不可。
後來,才聽說,這“老實人”性格孤僻,匪夷所思,平日根本不同任何人打交道,好希搞一些誣陷他人的惡作劇。今兒上告這個竊了他的錢財,明兒誣陷那個偷了他的衣物。可一經核實,都是子虛烏有無稽之談。上告的次數多了,連裏領導也麻木了,隻要是他告的,就派人過問一下,應付應付了事。因此,還鬧出了不少的笑話,出了不少的洋相。這不,這次他告我,連裏還不是隻讓姑父過問一下,應付一下“老實人”?鬼知道他真的丟了錢?看不出來,這“老實人”還真不老實,還會用拖刀之計,忽悠人哩!
這場風波後,姑父給我講要吸取教訓,不但踏踏實實做人,而且要學會琢磨人,不要輕信。姑也說,新疆是個多民族聚集區。就漢族來說,也都來自五湖四海,人員複雜,不要隨便亂串。我心說,我堂堂正正,連那神鬼都不怕,還怕啥?再者,水隻有流動才會不腐,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有活力,有活力才叫生活,何況樹挪死,人挪活。為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走動,哪成啊?想吃魚,就不怕青泥糊眼。何況捉魚得遍地撒網不是?因此,我背著姑、姑父他們走遍了老三十團(即農八師的三十團,後統編為一四七團)所有的親戚老鄉,踏遍了十戶灘的山山水水。去過團修造連的耀明二哥那,也去過十二連的貫三(西營老二姐兒的孫子,金海的侄子)那,還去過姑絕對不允許去的,畜牧連的那個姑父(表哥的父親)那。連莫索灣的一四八團的親戚們,我也串了個遍:像三十隊的五媽那,工程隊的耀庭大哥那,七連的黑女姐那。甚至連一不沾親二不帶故,隻有老鄉關係的值班四連的宋獻甫、宋天義弟兄倆那,也都光顧了。他們都說現在落戶緊了,嚴了。不像前二年還可以湊合。
兵團農場連隊落不上戶,找不到工作,再到地方老鄉(兵團人對地方的稱唿,非等同於同鄉)公社那兒去看看,在六戶地永豐公社(即瑪納斯縣永豐公社),認識了一個內鄉趙店的老鄉。他告訴我,說是開過年兒(七二年開春),要在沙包裏成立一個新生產隊,那裏收人。我信了,決定到時兒去試試看。
二、凡間天界
一天,春意濃濃,風和日麗,我順著老鄉的指點,顧影唯一地向沙包裏的一條小路走去。說是小路,隻不過是沙漠上多一些腳印而已。到處都是細得像篩過一樣的細沙,連根小草也不長,沒有一絲兒綠意,沒有一點兒生機。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風不敢在此留步,就連那蒼鷹也不敢在此歇腳,可能它怕找不到東西吃,沒力氣飛出去吧,太蒼涼了。使我不禁想起當年的老軍墾們,一把坎土曼屯墾創業時的環境,可能也都如此吧。那沙路走起來軟綿綿的,特別灑脫,怎麽走都行。就是不能亂走啊!如果走錯了,找不到方向,走到沙漠深處,就出不來了。那古班通古特大沙漠,浩瀚得沒邊沒沿。走不出來,即使不被野獸毒蛇吃掉,也得渴死、餓死。我順著沙漠的小路深一腳淺一腳,走一步退半步地走啊,走啊。使我迴想起了上中學唱的歌兒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進疆的準備工作做的差不多了,七七八八,連瑣碎的細節,都考慮到了。上學的課本,放到哪呢?這些課本,有的雖然已經用過,但仍完好無損;還有的還沒有用過,新嶄嶄的,像初三的那些課本。我想出一個好辦法,用麻杆子紮了個書架,用牛皮紙糊好,把書、圓規、三角板、雕刻作品以及其它一應用品,都裝了進去。把書架吊在南間的檁子上。心想這下可保險了!既不怕老鼠糟踐,又不怕弟弟妹妹們撈拉。我還指望著有一天迴來用呢!後來,這些東西就再也沒有見上,都被天有撈拉的沒有了。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麥口(即快要收麥子)的時候,在新疆疏附部隊當兵服役的國興迴來了。國興的媽是我三嬸,和母親能拍到一起,最為要好了。母親把芬蘭姐說給了國梁,作了三嬸的兒媳婦——國興的嫂子。國興從新疆帶迴來的新疆特產——吐魯番的葡萄幹和疏附的杏幹,三嬸也抓了不少給我們品嚐。使我第一次嚐到了“新疆”的滋味。國興的迴來,妥了,有了進疆的引路人了。嚄,“東風”來了呀!一天晚上,母親帶我到國興們家商談此事,不料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勸銀三叔(國興的爹)發話了:“外麵也不好混啊,叫我說,你還是老巴安悄(方言,意為老老實實),趴在屋裏耙坷垃做莊稼吧!甭狐瘋狗浪了!” 三叔的一席話,猶如兜頭澆了我一盆涼水,澆了個透心涼。我心說:你這個“副團長”,說話一點兒都不給我這個“秘書”的麵子。三叔啊,殊不知和您一樣,九頭牛都拉不迴頭,咱又是一個“三強兒”啊!三叔排行老三,脾氣倔強,人稱“三強兒”。後來我想通了,三叔的一番話,其實也是一片好意,隻不過實話實說,實話難聽罷了。當麵說不通,我又心生一計,到頭兒上,搞個突然襲擊,興許也能成功,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嘛。
國興的探親假睒眼到期,要返迴新疆了。一天,我聽說國興到鄧縣去了。國興的堂兄——建有和有富都在鄧縣工作,我想可能去和他們告別要走了。於是,我就帶上東西,急急忙忙地尾隨追到鄧縣。想追上當麵央求,表明心跡。跟他走,隻是叫他帶個路,到新疆後決不麻煩他。如果再有大爹的說合,可能差不離;實在不行,就用撒手鐧——最後一招,涎皮賴臉,說啥也跟他走。誰知到了鄧縣,撲空了,國興頭天就起程迴新疆了。這下我可像《白毛女》中的穆仁智,帶領家丁追攆逃跑的喜兒一樣,緊追慢攆地追沒了,喲……。可好了,“東風”沒了,但我外出的信心卻更加堅定,舉動也更加主動了。不到黃河心不死!不到長城非好漢。
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指住誰。指望誰?指誰來遮風苫雨——靠山山崩,指水水淌,最終還得指自己。咱不是土行孫,會那遁身之術,去無蹤來無影的。從鄧縣迴來,自己的行動軌跡,可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在背後指指戳戳,啄咥其間,說三道四:“瞅,想吃外麵的掰掰泡泡(本指白麵饃鏌,泛指好日子),要當小流竄了。”搞得滿城風雨,一世八界。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忍受著閑言碎語的非議。“打槍的不要,悄悄地幹活”,暗地裏加緊擴軍備戰。加快進疆步伐。這時候,自己好像變得孤獨了,隱者易孤,情者善獨。心裏的什麽話也不敢向別人透露,怕的是再遭誤解,再遭非議。豁出去,管他呢!說什麽就讓他們說去吧,我是要走自己的路了。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出門的日子,選在場光地淨,莊稼收倉以畢迎冷時兒,把這一年的希望都收獲了,來年從頭兒來。再者,地裏的活沒了,可以避開人們的視線。於是,暗地裏緊鑼密鼓地做著各種工作。母親把我要帶的被褥都提前拆洗了,聽說新疆冷,把棉衣,絨褲都準備好,一上路就得隨身穿上,單衣和被褥打成背包。打背包是我在鐵路上學會的,能打成四方四正,有棱有角,和軍人的背包沒有什麽兩樣。
我外出求職,父親一直持反對態度。這去新疆,他不但反對,而且想方設法加以阻止。把他常掛嘴邊 “小夥兒有誌在四方”的耳提麵命,忘了個幹淨。庭訓歸庭訓,結合到這件事兒上,就不成其庭訓了,可能是他長不離堂的老思想在作怪吧。這與初衷的他,判若兩人。可哪有壓迫,哪兒就有反抗,哪怕是軟抗。因此,這次的一切準備工作,不得不掖掖藏藏,在背地裏幹。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上次出走,雖然沒有成功,可已經打草驚蛇了,引起了包括父親在內的人們的注意。以致後來的各項準備,都像地下黨做地下工作一樣,神秘兮兮的,隱藏得更深了。臥薪嚐膽,抱冰相生。白天在外幹活,父親看著我;晚上在家,父親守著我,總有事沒事地到我的小房間裏走一遭,看看有否異常。我當然也注視著他的舉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有時候,正在做著準備工作,一瞅他來了,就馬上停止,連忙掩蓋起來。我父子倆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他防我,我防他,兩下防呀!就像《群英會蔣幹盜書》中的周瑜和蔣幹一樣。
父親是個泥瓦匠,經常和新龍(人名)、溝東的老有田,給人家蓋房起屋。可是那一陣兒,就是不出門了。連答應人家的幾宗泥瓦活兒,人家連叫了幾次他都沒去。今兒個挑水在溝頭上遇見了,人家問:“四叔,活兒,今兒來幹吧?”他嘴上答應著:“幹,幹!”可沒去。明兒個又碰著了,人家又問:“四爺,能來幹嗎?”他又答應:“能,能!”可又沒 去。就是為看守我,怕我再跑。害的父親成了說話不算話的人了,而且,還得罪了不少不知底細的四鄉八鄰。
鐵匠怕長,木匠怕短,父親最怕我跑。可人非鐵木,是有思想的,不針對活思想去繅絲剝繭,解決思想問題,就依靠機械地看著、守著,活生生的人,哪能看守的住呢?難怪我出走成功後,有人諷刺父親說:“四爺,連外麵的木活都不去幹,看住了嗎?”父親笑而遣之:“去,去去!”父親盡管對我看管得那麽嚴,但於事無補。譬如說,今天晚上我要走了,中午放工的時候,我去五爹家,給奶和五爹講,晚上想借他家的廚屋,做頓飯吃(在我家做飯,怕驚動了父親,惹出不必要的麻煩)。多愁善感的奶奶聽說我就要走了,心熱得淚花從眼眶裏“撲嗒撲嗒”地落下來。我偎依在奶的懷裏,晃著央求著:“奶,不哭嘛,不哭!十年後我迴來看您!”奶搌了搌淚,顫著腔說:“到時兒,和青枝(姑的小名)們一起迴來啊!”我點點頭,奶她才得活了。十年後的一九八一年,奶才去世。果真整整等了我十年,如果八一年我跟母親迴來,實現自己的諾言,準能看上奶一眼。可是卻一則礙著工作,二則因為經濟,總是個孫女穿她奶奶鞋——錢(前)緊,沒能迴來,成為終生的憾事。這是後話,敘明留作話柄。為了不露馬腳,穩妥起見。下午,我還在南河,砍了兩墩參差不齊的芭茅擔迴去,掙了四分工。晚上,母親熬煎得沒喝湯,早早去睡了。我知道她哪能睡得著呢?這些天她超常地隱忍,承受著雙重的痛苦:母子分離的痛苦,隻能痛在心裏,非但不能流露,而且表麵上還強打精神,應付著父親,掖掖藏藏,不讓父親發覺,節外生枝。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再個,我有心裏什麽話,隻跟母親講,有什麽事隻跟母親商量,再有母親傳話。母親為支持我,受著父親的氣,暗地裏不知流過多少淚。而且在我走後,斷定還要受氣,還會流淚。這淚是母愛的淚,是牽掛的淚,也是希望的淚。她總搖著頭說:“一撇一捺(意思為“人”字),易說難做呀。托生個人不易啊!”在家千日好,她不忍心讓我走,因為兒走千裏母擔憂,可又不能不放我走。
這一晚,我沒有入睡,母親沒有入睡,奶奶也沒有入睡,所有知道我要出遠門的親人們,都沒有入睡。夜深了,人靜了。那時候沒有鍾表,約莫著時候差不多了,我就悄聲地起床,悄聲地洗漱後,到廚房拿上母親為我擀好了的放在鍋拍上的細麵條。母親的麵條手藝在營灘可是有名的,那麵條細得像一窩絲,比掛麵還好呢!再吃上頓母親擀的細麵條吧。到五爹的廚屋裏,做熟了飯,我先給奶盛了一碗端去。奶說她不吃,五爹也不吃,我隻好自己吃了。吃過飯,和奶、五爹話了別,五爹囑咐我:“路上小心,到那迴個信兒!”奶披衣在床,眼眶裏又噙上了淚花,淚承於睫。我不忍心讓她老再傷心,扭頭出門走了。我不敢進堂屋和母親告別,到自己的小屋裏,帶上已打好的行李包,提上母親為我裝好的幹糧兜。兜裏有幾塊紅薯麵 鍋貼饃饃,和幾個熟雞蛋。出門落了鎖,把鑰匙放在廚屋的案板上。抽身站到院子當中,望著那夜幕籠罩著的院落,瞅著未長成的彎腰棗樹,一片芳心千萬緒。學著樣板戲《紅燈記》裏李玉和辭母上路時的樣子,心中在暗暗祝願:時光不好風雪來得驟,親人們要把冷暖時刻記心頭。人說,人的一生最恐懼的是未來。因為未來是個未知數。我卻不然,綽裏莽,不但毫無恐懼之感,反而期盼追求著自己的將來時,慎重自己的現在時。盡管將來時也是個未知數,但是不管答案如何,吃苦受罪,自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已經有了最壞的打算。後來聽說,那第二天,父親一早,就上工幹活去了,飯時迴來,看我的小屋,門還緊鎖著,就有點兒納悶,但沒吭聲。到晌午還沒有開,就追問母親,母親考慮著沒事了,才實話實說,說我一個人去了新疆。父親愣住了,拍了拍腦門,無奈地“嗨嗨”連聲。
我背著行李包,提著幹糧兜。邁出了萬裏長征的第一步,目的地是萬裏迢迢的新疆。征程可比紅軍兩萬五千裏的長征還要長!人說,行萬裏路,讀萬卷書。這萬裏路是行定了,那讀萬卷書卻不大可能。路上沒有人為自己送行,形隻影單,連個做伴的也沒有。但是我並不感到孤獨,因為有多少雙眼睛在看著我,有親人們在支持著我。我是我自個的,為自己能衝出家庭的牢籠,走自個的路,過自個的生活而感到自豪。用後來的話說,這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在摸前途未卜的黑路。希望就在前頭,可路是在腳下,就華山一條道,要摸下去,一直摸到天亮啊!那是一個月黑頭的晚上,周圍黑咕隆咚的,萬籟俱寂,好像一切都在任己所為。使我想起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話:“一張白紙,沒有什麽擔負,能寫最美最好的文字,能畫最美最好的圖畫。”眼前這夜深人靜,是一切生物都睡著,隻有我和知底兒的親人們才醒著的時候,沒人阻撓,不也如同白紙一張,任己隨心所欲,任寫自己最好的文字,任畫自己最美的圖畫?!沒有人相送,也沒有人為伴都不大要緊,還有天上的星星呢——天上的星星不時地向自己眨巴著眼睛。我就憑著那麽一股勁兒,那麽一股勇氣,那麽一股拚命精神,什麽都無所畏懼。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嘴上說無所畏懼,都無所畏懼,也不盡然,心裏還是有點兒膽怯。過樊溝,翻老虎廟崗的時候,遠遠看到那黑黢黢的兩間廟房。神鬼倒是不怕,怕的是裏麵藏了人啊獸啊的。老遠都得盯著。但隻要一想到求職難,想到誰都靠不住,想到背後被人指戳、啄咥,當然也想到今後的生活,膽子就大了許多。就什麽都無所謂了。廟房已經過去了,還不時地迴頭瞄上幾眼。直到走遠了,看不到為止。待到天麻麻亮的時候,就到了建有大型磚瓦窯的母豬溝(地名),看到窯上燈光閃爍,人影晃動,自己才不那麽膽怯了。
到北關車站的時候,人們才上班。我進站買了車票,要上車了。碰到北王的均亮哥(我上高小時的同學,天義哥的堂弟),他在縣搬運站工作。這不,正準備上班呢,他看我又是背,又是提的,就問我幹什麽?我如實地告訴了他。他親切地說:“哦,恁遠也,還沒吃飯吧?我到夥上(職工食堂)去給你打幾個白麵饃。”我說:“不了,不了,均亮哥!”他邊跑邊說:“你稍等,我去去就來。”那時的白麵饃,不是隨便都能吃上的,真可謂“掰掰泡泡”了。在外的人不一定都能吃上,連咱在那鐵路上,吃的還不是些紅薯麵饃、高粱麵饃?現在,提著的幹糧兜裏還是些紅薯麵鍋貼呢。管中窺豹,略見一斑,足可見均亮哥的心意了。可是班車的運行是有時間的,它可不等人啊,沒等均亮哥把饃饃打來,班車就開走了。那時候,班車是悶罐子車,好像舊時集中營拉政治犯人的車子一樣。人們坐在車裏,像是裝進了會走動的箱子。雖然車廂上留有四個小洞,外麵穿有鋼筋。可也看不到均亮哥了。
班車開到了南陽火車站。這時候,焦枝鐵路已經通車運營。我下了車,買了火車票,坐上了開往洛陽的火車。行進在自己曾經灑過汗水,親手修築的鐵路線上,心頭頓感欣慰。列車途經韓堂車站的 時候,自己輕輕拉開窗簾,打開車窗,探出頭來,遠眺那自己生活過、戰鬥過的地方,觸景生情,經緯萬端。當年,滿窪遍野,群影憧憧,千人戰韓堂的熱烈場麵,一幅幅、一幕幕的又浮現在眼前。啊!告別了親愛的故鄉!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按出行計劃,我在臨汝鎮車站下了車。找到了在那兒工作的鐵路工人——鐵哥們相武。相武十分親切地接待了我,留我在站上住了一宿。那一宿,我倆敘閑話舊,無話不說,無話不談,像是久別重逢的戰友!真是——重逢那倒是,久別可談不上,打鐵路工地上分別,才不到兩年的光景啊。良宵美景嫌時短,不多時,天就亮了。我們起來吃了早飯,相武給我找了件工人勞保大衣穿上,我也成“鐵路工人”了。他要親自送我一程,陪我到洛陽。
洛陽是一座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有“九朝古都”之稱。尤其是劉秀中興時,這裏就以規模宏偉,經濟繁榮而著稱。它北依邙山,麵對龍門,有四條河流貫流其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相武帶我遊覽了市郊幾公裏處的白馬寺(即後來所說的洛陽一日遊),看看時間還夠,又陪我在人民影院看了場電影——革命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一曲“萬泉河水清又清”的優美旋律,把我倆帶入了美妙的幻景。由相好哥們陪伴,使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臨了,相武還送了我幾十塊的茶水錢,這下路費是綽綽有餘了。晚上,我倆話了別,相武送我登上了西去的列車。
第二章 求職路長
一、吃塹長智
列車向西奔馳著,一路無話,把我帶到了烏魯木齊。這烏魯木齊,蒙古語,優美牧場的意思,舊時稱迪化。它始建於十八世紀中葉,有二百多年的曆史了。現在這座著名的山城,乃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兵團黨政機關所在地。在南站下了車,“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邊疆的歌兒暖人心,暖人心。清清的泉水流不盡,聲聲讚歌唱親人……”激情的歌聲迴蕩在車站上空,站上洋溢著一派祥和的氣氛。出了站口,一看,冰天雪地,銀裝素裹。嗬,一派北國風光。紅山嘴兒上的那青磚塔和亭子,首先躍入眼簾。到處高樓林立,馬路寬敞,高大的建築物上都給鑲上了一道白邊。那白邊在陽光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使建築物的輪廓更加清晰,顯得更雄偉了。馬路兩旁堆滿了積雪,路麵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溜冰。冰滑滑溜溜的,跟溜冰場的沒有什麽兩樣。些微不注意,就會摔交。我是吃過虧,領教過了。出車站剛下斜坡,就摔了一交,提兜都撂了好遠。爬起來,還沒醒過神兒來,哧溜!又撂一交,背包也撂了下來,引得過往行人頓足相看。怎麽迴事,我仔細琢磨著:原來,自己穿著布鞋,鞋底沒有牙口,溜光溜光的,加上路麵上的冰也很光滑。光對光,滑對滑,不摔交才怪哩。再說,走這樣的路,不能邁大步,隻有站穩了腳跟,再邁下一步。真是一竅不得,少得幾百。
按表哥信上的提示,我乘市公交車去了北門。那兒有直達化工廠的車。在那兒坐上了前往化工廠的班車。這化工廠是兵團興建的。因此叫做兵團化工廠,簡稱兵化。它坐落在烏拉泊一片茫茫的戈壁灘上。這烏拉泊,蒙古語裏是紅色靶場的意思。高大的廠房、鐵架設備,在高山的襯托下,顯得渺小了許多。蘭新線從不遠處橫穿而過。為方便廠裏的人們,道口還開了一個小站——芨東站。後麵還要提及,這裏暫且一敘,留做話柄。
到了化工廠,找了表哥,表哥很熱情。那時他還是個單身一條,吃職工食堂,住集體宿舍。他把我安排在他的上鋪住下。飯後話舊,他問長問短,先詢問了口裏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又問了路途中的情況,我一一作答。他介紹了姑們農場連隊的情況,又介紹了去農場連隊怎麽個走法。按照表哥的吩咐,從烏魯木齊到石河子,再由石河子到十戶灘的一四七團農場,一路順利。在團部找到了設在路口的唯一的小食堂,小食堂距離姑們所在的四連,隻有十幾裏路了。連隊每天有發往團部的一輛皮軲轆馬車,車上麵裝有車棚。車棚是用帆布搭成的,可以遮風擋雨。
我坐上了四連這輛馬車,車子一直把我拉到了連隊。姑們聽說了,如臨大喜。慌忙趕來,姑父接過背著的行李包,姑接過手中的提兜,把我迎到家裏,親熱地端詳著,柔穰地問這問那,我都迴答不及。一路上的寒氣倦意,一下子被這濃濃的親情所融。接著,姑父忙從夥上打來熱菜熱饅頭。姑拿出醃製的臘肉,在小灶裏炒作起來,那時還沒有冰箱、冰櫃之類的家用電器。剛上一年級的表弟國亮,拿出他的“a、o、e”給我瞧。表妹國琴忙著收拾桌凳碗筷。我也拿出路上沒吃完的幹糧——紅薯麵鍋貼。姑一看,高興地說:“這可是好東西啊!”她用手指了指國琴、國亮他們,命令似的:“你們誰都不許給我動!”姑這個家,是姑說了算的,她說不準動,有誰還敢動?隻有等著,讓她慢慢地消受去吧!後來我才知道,這裏農場不長紅薯。紅薯和紅薯食品在這兒都是稀罕物兒,物以稀為貴嘛!
姑父是位老黨員,五十年代初,當過誌願軍,參加過抗美援朝,在部隊上受過幾年教育,政治覺悟高,原則性強,在連隊裏當排長。
姑父安排我住在了一個叫“老實人”的單身宿舍裏。因為其他的宿舍都已滿員,沒有空位。“老實人”姓商。人們都叫他“老商”。後來在“老商”後麵加了個“人”字。就變成“老商人”了。這“老商人”,“老商人”的,叫俗了又變成了“老實人”啦。我聽說他是大城市裏“支邊”來的知青,很是敬重他。聽他“儂個”、“啊啦”地講有關上海的故事。他也叫我把老家農村的趣事拍給他聽。時間長了,我視他為知己,有碗數碗,有碟計碟,敞開心扉,連肺腑之言也談吐無遺。他似乎也對我套近乎,經常問長問短。問我來新疆有什麽打算啊,今後怎麽辦哪?我推心置腹地一一迴答了他。誰料想,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一天,姑父把我從宿舍叫迴去,說“老實人”那貨兒把我告了,告到了連指導員那兒。說他丟了錢,是我偷的,編的有鼻有眼,有胳臂有腿,一世八界。這可是天大的冤枉,沒影的事啊!我一聽就火了,氣得我不在狀態。他跐蔑人也不是這個跐蔑法。小時候在老家我火過一次,那是中院自己屋孫女香蘭惹惱了我,我快意恩仇地反擊了她。這次,“老實人”又惹煩了我,他不仁,我就不義,莫非叫我再來一次?“毛主席說了,共產黨講認真。咱們就給他講認真,找他對證去。”我氣不忿地說。新來乍到,咋就平白無故地受他的氣,孰可忍,孰不可忍。急性的姑姑也生氣了,說:“他娃子騷(我們那念‘燒’)裏不輕,去!找他折折,臊臊他的臉。”姑父怕惹出亂子,連忙說姑:“白(別)在加將了,聽我說,人家又沒有不依咱,指導員也隻是叫我問問,又沒說啥,小小不言就算了。能饒人時且饒人。”有姑父這個連裏的排長為其下屬說項,顧顧麵子,算就算了吧!唾麵自幹!沒想到大爹教我的那一招—— “打鬼就鬼”之術,反倒被那貨兒用了個正著,在我身上竟用得如此出神入化,淋漓盡致。姑父給我講,要吸取教訓。實事是鐵,雄辯是銀,沉默是金。罷了,手沒抓屎手不臭,算他惡,童蒙小輩,童言無忌。雖說我當時還是個“盲流”(盲流是蔑稱盲目流動的人,泛指流入新疆,沒有戶口,也沒有工作的人。)但是我一不偷,二不摸,不坑蒙拐騙,明明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光明磊落。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何況自己並非雞鳴狗盜之徒。“老實人”無中生有的誣陷,那他就是《水滸傳》中的張都監,不會有好下場的。這不僅僅使我遭到不白之冤,而且有損我的形象,有毀我的聲譽,傷及了我的自尊。真氣死我了,氣得我連在俱樂部裏上映的《賣花姑娘》,都沒有看好。在下憤恨之極,若有法庭,我非告那貨兒個誣陷罪不可。
後來,才聽說,這“老實人”性格孤僻,匪夷所思,平日根本不同任何人打交道,好希搞一些誣陷他人的惡作劇。今兒上告這個竊了他的錢財,明兒誣陷那個偷了他的衣物。可一經核實,都是子虛烏有無稽之談。上告的次數多了,連裏領導也麻木了,隻要是他告的,就派人過問一下,應付應付了事。因此,還鬧出了不少的笑話,出了不少的洋相。這不,這次他告我,連裏還不是隻讓姑父過問一下,應付一下“老實人”?鬼知道他真的丟了錢?看不出來,這“老實人”還真不老實,還會用拖刀之計,忽悠人哩!
這場風波後,姑父給我講要吸取教訓,不但踏踏實實做人,而且要學會琢磨人,不要輕信。姑也說,新疆是個多民族聚集區。就漢族來說,也都來自五湖四海,人員複雜,不要隨便亂串。我心說,我堂堂正正,連那神鬼都不怕,還怕啥?再者,水隻有流動才會不腐,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有活力,有活力才叫生活,何況樹挪死,人挪活。為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走動,哪成啊?想吃魚,就不怕青泥糊眼。何況捉魚得遍地撒網不是?因此,我背著姑、姑父他們走遍了老三十團(即農八師的三十團,後統編為一四七團)所有的親戚老鄉,踏遍了十戶灘的山山水水。去過團修造連的耀明二哥那,也去過十二連的貫三(西營老二姐兒的孫子,金海的侄子)那,還去過姑絕對不允許去的,畜牧連的那個姑父(表哥的父親)那。連莫索灣的一四八團的親戚們,我也串了個遍:像三十隊的五媽那,工程隊的耀庭大哥那,七連的黑女姐那。甚至連一不沾親二不帶故,隻有老鄉關係的值班四連的宋獻甫、宋天義弟兄倆那,也都光顧了。他們都說現在落戶緊了,嚴了。不像前二年還可以湊合。
兵團農場連隊落不上戶,找不到工作,再到地方老鄉(兵團人對地方的稱唿,非等同於同鄉)公社那兒去看看,在六戶地永豐公社(即瑪納斯縣永豐公社),認識了一個內鄉趙店的老鄉。他告訴我,說是開過年兒(七二年開春),要在沙包裏成立一個新生產隊,那裏收人。我信了,決定到時兒去試試看。
二、凡間天界
一天,春意濃濃,風和日麗,我順著老鄉的指點,顧影唯一地向沙包裏的一條小路走去。說是小路,隻不過是沙漠上多一些腳印而已。到處都是細得像篩過一樣的細沙,連根小草也不長,沒有一絲兒綠意,沒有一點兒生機。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風不敢在此留步,就連那蒼鷹也不敢在此歇腳,可能它怕找不到東西吃,沒力氣飛出去吧,太蒼涼了。使我不禁想起當年的老軍墾們,一把坎土曼屯墾創業時的環境,可能也都如此吧。那沙路走起來軟綿綿的,特別灑脫,怎麽走都行。就是不能亂走啊!如果走錯了,找不到方向,走到沙漠深處,就出不來了。那古班通古特大沙漠,浩瀚得沒邊沒沿。走不出來,即使不被野獸毒蛇吃掉,也得渴死、餓死。我順著沙漠的小路深一腳淺一腳,走一步退半步地走啊,走啊。使我迴想起了上中學唱的歌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