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就像這位小太監說的那樣,黃、劉、高三人才是最後左右皇帝人選最重要的砝碼,因為他們掌握著兵權。
這天晚上,以為潞王登基已成定局的馬士英由浦口迴到鳳陽,突然得到報告,鳳陽守備太監盧九德勾結總兵高傑、黃得功、劉良佐決定擁立福王朱由崧,眼看手下大將全部自行投向福藩,如果自己搞特殊隻會被駕空。
見風使舵的馬士英立馬改弦更張,決定擁立福王登基,這一結果讓所有支持潞王的文臣措手不及,但是他們手無兵權,對武人的決定沒有任何辦法,隻好違心地表示同意擁立福王。
山東總兵劉澤清一度支持東林骨幹擁立的潞王,當他得知高傑、黃得功、劉良佐三鎮的決定,自知兵力不敵,立即加入了擁立福王的陣營。
在這場變故中最慘的要數史可法,他曾給馬士英寫信說:斥責朱由崧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幹預有司,這是他七不可立的理由。馬士英既已改變初衷,參加擁立福王的行列,史可法的來信等於是抓住了他的七寸,讓他不得不把南京的大權交出來,以致後來史可法被排擠出朝廷,去了揚州督軍。
四月二十九日,朱由崧乘舟抵達南京城外燕子磯,五月初一日,入住南京,但並未立即登基,原因是登基後就沒有改變的餘地,監國則尚有退步。
有的大臣考慮到崇禎三子下落不明,而他們之中任何一人都是較各藩王更符合繼承帝位的人選,因此主張再等待一段時間。
五月初三,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監國,到羅虎他們去登州之時,已經過去一天了。
羅虎不記得前世在讀晚明史時朱由崧監國是開始於哪一天,但他登基的時間卻是記得清清楚楚。
五月十五日,若這一天前不能趕到南京,那朱慈烺就做不成皇帝了。所以羅虎決定,軍隊在登州休整一日後立即開赴南京。
正想著,遠方的海岸線已經映入眼簾,登州到了,極目之處就是登州水城。
登州水城是洪武年間在原宋代刀魚寨的基礎上擴建的海港海防體係,它南寬北窄,呈不規則長方形,負山控海,形勢險峻,擁有水門、防浪堤、平浪台、碼頭、城牆、敵台、炮台、護城河等防禦設施。隻不過水師在蘇觀生南下後已經剩不下什麽,加上羅虎在去遼東前征召了僅有的戰船,這裏隻有少數駐守的水兵,作戰用的戰船是一艘都湊不出來了。
進駐水城後,羅虎當即給柳和尚、賀世崇、薑超、徐忠、郝有義、盧常捷、陳雄和陳德都下了命令。賀世崇、薑超在休整一日後繼續北上襲擾旅順、金州地區,兩者水上的距離非常近,一日可到,在滿清主力還在關內的情況下,二人的行動可謂是爽歪歪。
陳雄要守登州,郝有義留下來督造海船、燧發槍和火炮。
其餘人等全部要跟羅虎去南方去南方,包括郝有義的火銃兵。他打算從江蘇鹽城一帶登陸,先去通知淮安的路振飛,讓他再去把大明太子南下的消息報告給南京朝廷。
分配好這些任務,羅虎迴去專心畫自己的圖紙了,他要根據記憶把蓋倫船的形狀構造描繪清楚,好在他大學的時候選修了一門機械繪圖,雖然不精通,但至少能用的上。
沒有西方技術人員,隻能根據記憶去畫,然後讓工匠先去摸索,困難是多了一些,不過想想紅朝建國之初,那些高精尖的武器不都是在西方技術封鎖的前提下研究出來的嗎?
辦法總比困難多,先幹著,造個小一點,等湯神父來了,情況就會有好轉了。
畫完了蓋倫船,羅虎覺得還有精力,順便把燧發槍的圖紙也畫了出來,明日,他要召開全軍的工匠人員會議,集思廣益,共想辦法,開啟軍隊的武器改革進程。
……
趙興那邊進入北京城其實沒遇到什麽麻煩,滿清雖然入主了,但為了安民,多爾袞給予了百姓比較開放的政策,一切生活如舊,甚至比大順在的時候城市秩序還要好一些。
曆史上,多爾袞的親哥哥阿濟格曾反對在北京建都,他認為應該還都沈陽,至於北京,他建議把人屠盡,然後擄掠北京城的金銀財寶,拿到東北去。但多爾袞要的是繁華的北京,要的是一統天下,所以采取的是安民政策,一改以往的屠戮搶掠,迎合了官紳和普通百姓的願望。
趙興按照羅虎給他的地址來到周奎家,把朱慈烺的信物交給周家家仆,朱媺娖看到這塊隨身的璞玉後知道來者必與哥哥有關,便在堂內召見了趙興。
趙興給朱媺娖行完禮,才見她左袖飄飄,知道她有殘疾,心下對這個年輕公主生出一陣憐憫。他原本也不是冷血之人,隻因遇上災荒,官府又橫征暴斂,家中所有人都餓死了。他帶著悲痛加入大順軍,後來才變得一副冷血模樣。
原本他也痛恨大明皇帝,但是自從進了京城才知道,原來崇禎皇帝也過著緊衣縮食的生活,國庫存銀不足六萬,宮內一切開銷都十分節儉。現在見了這位苦命的公主,趙興反而有種憐惜之感。
趙興把朱慈烺已經被救出,正準備南下即位的消息告訴了朱媺娖。年輕的公主聽後欣喜不已,她盼望的事終於有了結果,隻要哥哥朱慈烺去了應天,那大明還有救。
“現在小人應我家將軍之托護送公主去登州,再從那裏南下應天。”
“好,我這就去準備,咱們明天一早就走。”朱媺娖答道。
“正好,小人今晚也還有其他任務,天亮之前便能迴來。”趙興道。
“別的任務?”
“對,綁個人迴來。”
……
次日一早,朱媺娖收拾完行禮給外公周奎道別,門口有三輛趙興買下的馬車供她使用,一輛朱媺娖乘坐,一輛裝朱媺娖的隨身用品,最後一輛——裏麵是個布袋,袋子裏是昏睡的湯若望。
朱媺娖不知道這個德國傳教士與自己同行,隻是流著淚和外公道別後去了朝陽門。
她活了十六歲也沒離開過北京城,現在要到千裏之外的應天府去自然五味雜陳,亡國的陰影,無情的利劍,父母的自盡,以及現在要去應天府的小小喜悅都交織在一起,讓這個少女久久不能平靜。
待到門口,趙興使了銀子,門口的兵將也沒盤查,現在雖然兵荒馬亂,但滿清的入主倒是給了這座城市暫時的寧靜,也許是因為一月之內北京兩次易主,人人都珍惜當下的安穩,反倒沒有什麽暴力事件發生。
一行人出了北京城往天津的路上走著,到了這天傍晚,卻在一片樹林旁遇到了一夥強人。
隻見這夥人有二十多個,突然從樹林裏竄出,長矛、大刀亮了出來,他們的頭子還有一把鳥銃,火繩上冒著煙,引藥池上的蓋子已經打開,隨時準備射擊。
“你們是什麽人,好大的膽子,連我們也敢劫?”
“活不下去了,見各位馬車華麗,定然是富貴之家,留下財貨可保你們不死,不然……”
“出了什麽事?”朱媺娖不諳世事,打開馬車上的布簾,見外麵劍拔弩張,頓時嚇得花容失色。
那頭子見有這般美貌的嬌娘,不禁心下癢癢,他咽了一口唾沫說道:“這小娘長得好生水靈,也給老子留下吧。”
趙興冷笑一聲,道:“那你們也得有能耐來取。”說罷他袖口露出一把短刀,朝著最近的一名劫匪刺去,那人還沒反應過來,利刃就捅進了他的身體,趙興的刀一橫,一提,馬上解決了這個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年輕匪徒。
那頭子一看不妙令其餘人等上前砍殺,但他們沒料到的是大片刀砍在對方身上根本造不成殺傷,原來趙興所帶之人都內襯了鎖子甲,劣質的長刀砍在身上確是起不了太大作用。
趙興這邊的人都是他最得力的幹將,三下五除二,已經幹掉了五六人,那匪首一看不好,端起火銃就想射擊,但無奈眼前搏殺的人都在高速移動,他氣急敗壞,直接把槍口對準了朱媺娖的馬車。
趙興一看不好趕緊上前用身體封堵。
“砰”火舌噴出,一道白煙四散開去,隻見趙興捂著胳膊倒在地上,剛才彈丸的衝擊力把他整個人都掀翻了。
那匪首一看不中,加上自己的人已經大半被砍死,趕扔了火銃逃命去了。
手下想追,被趙興叫住了,此刻保護公主要緊,能不能收人頭都是無關緊要的事兒。
朱媺娖也從布簾的縫隙中看到了這驚險一幕,本來她覺得自己定會命喪黃泉,不料關鍵時刻趙興救了她。
她顧不上什麽尊卑,趕緊下來查看趙興的傷勢,隻見這漢子倒在地上,右胳膊全是血。
“不好,隊長上次就是右肩膀受傷,這次又傷在右邊,得趕快找大夫醫治啊。”趙興的一個手下說道。
“不礙事,咱們趕快再往前走一段,等到了安全一點的地方再宿營。”
趙興執意要趕快前行,朱媺娖覺得他為了自己才受傷,過意不去,讓趙興坐馬車。
“您是公主,而且男女有別。”
“你要是不做,那本宮也不坐了,大不了和你一起走。”朱媺娖跳下馬車,和趙興肩並肩走在坎坷的土路上。
趙興心中疑惑,心想:這大明的公主這麽低調的嗎,竟然平易近人到這種程度,這哪裏像金枝玉葉啊。
他根本就不知道朱媺娖從小隻是過著中人程度的生活,連肉類也不是每餐必有的,她為人也極為平和,在宮女麵前都沒什麽公主架子。
這時的趙興反倒是有點過意不去了,大明公主這般心地純良,讓他明白一個道理:當年逼死自己家人的不是皇帝,而是那些官紳,皇帝隻是被他們蒙蔽了。
待到一處廢棄的驛站,眾人準備在這裏過夜,趙興槍傷難忍,也隻能先包紮一下,他得咬牙忍著,隻有把朱媺娖送上了船才能鬆一口氣。
朱媺娖要上來給趙興包紮傷口,但趙興念她是千金之軀,又是獨臂,怎能忍心讓她幹這活兒。
朱媺娖神色難看,好似在埋怨趙興嫌棄她,趙興才無奈答應了她的要求。
朱媺娖找了條幹淨的布條,用嘴巴咬住一頭,再用另一隻手纏繞著。
趙興一動不敢動,他好似迴到七八年前,她年輕的妻子就這樣坐在身旁,靜靜的,柔和而溫暖。
”有個女人陪著真好,”不過趙興馬上反應過來,“這都是那兒跟哪兒啊,她可是公主。”就算是一種幻覺,趙興也不能讓自己迷失。
包紮好後,朱媺娖用袖口擦去了額頭上的汗,對於一個隻有一隻手臂的殘疾人來說,這點活其實也相當費力。
“謝謝公主,真是折煞小人了。”看著朱媺娖流出的汗水,趙興很過意不去。
“本宮應該謝謝你,你那時可是用命在救本宮啊。”朱媺娖微笑著,嘴角的上翹十分迷人。
“這位趙大哥,其實本宮有很些問題想問你。”
“公主請講,小人知無不答。”
朱媺娖頓了頓,把心中疑惑說給了趙興聽。
“趙大哥是順軍,當年你們東掠西搶,禍亂神州的時候本宮總以為你們都是一幫慘無人道的強盜,但今日一見才知你等都是忠義之士,可為何你要造反,可知我父皇在世之事宵衣旰食,操勞國事,節儉到內襯的衣服都是打著補丁的。”
這個問題讓趙興難以迴答,順軍也有好人,有壞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沒活路了才出來造反。
他隻是輕輕說道:“我本一介布衣,家中有點薄田,往日裏雖然苦點,卻不至於挨餓,但你父皇繼位的這些年,遼餉一再加派,百姓民不聊生,遇上災荒之年,我家中的父母妻兒都餓死了,我又該跟誰說理去呢?”
朱媺娖聽完之後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國君是好國君,百姓呢也是被逼的,那大明王朝搞成這樣子,又該怪誰呢?
……
這天晚上,以為潞王登基已成定局的馬士英由浦口迴到鳳陽,突然得到報告,鳳陽守備太監盧九德勾結總兵高傑、黃得功、劉良佐決定擁立福王朱由崧,眼看手下大將全部自行投向福藩,如果自己搞特殊隻會被駕空。
見風使舵的馬士英立馬改弦更張,決定擁立福王登基,這一結果讓所有支持潞王的文臣措手不及,但是他們手無兵權,對武人的決定沒有任何辦法,隻好違心地表示同意擁立福王。
山東總兵劉澤清一度支持東林骨幹擁立的潞王,當他得知高傑、黃得功、劉良佐三鎮的決定,自知兵力不敵,立即加入了擁立福王的陣營。
在這場變故中最慘的要數史可法,他曾給馬士英寫信說:斥責朱由崧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幹預有司,這是他七不可立的理由。馬士英既已改變初衷,參加擁立福王的行列,史可法的來信等於是抓住了他的七寸,讓他不得不把南京的大權交出來,以致後來史可法被排擠出朝廷,去了揚州督軍。
四月二十九日,朱由崧乘舟抵達南京城外燕子磯,五月初一日,入住南京,但並未立即登基,原因是登基後就沒有改變的餘地,監國則尚有退步。
有的大臣考慮到崇禎三子下落不明,而他們之中任何一人都是較各藩王更符合繼承帝位的人選,因此主張再等待一段時間。
五月初三,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監國,到羅虎他們去登州之時,已經過去一天了。
羅虎不記得前世在讀晚明史時朱由崧監國是開始於哪一天,但他登基的時間卻是記得清清楚楚。
五月十五日,若這一天前不能趕到南京,那朱慈烺就做不成皇帝了。所以羅虎決定,軍隊在登州休整一日後立即開赴南京。
正想著,遠方的海岸線已經映入眼簾,登州到了,極目之處就是登州水城。
登州水城是洪武年間在原宋代刀魚寨的基礎上擴建的海港海防體係,它南寬北窄,呈不規則長方形,負山控海,形勢險峻,擁有水門、防浪堤、平浪台、碼頭、城牆、敵台、炮台、護城河等防禦設施。隻不過水師在蘇觀生南下後已經剩不下什麽,加上羅虎在去遼東前征召了僅有的戰船,這裏隻有少數駐守的水兵,作戰用的戰船是一艘都湊不出來了。
進駐水城後,羅虎當即給柳和尚、賀世崇、薑超、徐忠、郝有義、盧常捷、陳雄和陳德都下了命令。賀世崇、薑超在休整一日後繼續北上襲擾旅順、金州地區,兩者水上的距離非常近,一日可到,在滿清主力還在關內的情況下,二人的行動可謂是爽歪歪。
陳雄要守登州,郝有義留下來督造海船、燧發槍和火炮。
其餘人等全部要跟羅虎去南方去南方,包括郝有義的火銃兵。他打算從江蘇鹽城一帶登陸,先去通知淮安的路振飛,讓他再去把大明太子南下的消息報告給南京朝廷。
分配好這些任務,羅虎迴去專心畫自己的圖紙了,他要根據記憶把蓋倫船的形狀構造描繪清楚,好在他大學的時候選修了一門機械繪圖,雖然不精通,但至少能用的上。
沒有西方技術人員,隻能根據記憶去畫,然後讓工匠先去摸索,困難是多了一些,不過想想紅朝建國之初,那些高精尖的武器不都是在西方技術封鎖的前提下研究出來的嗎?
辦法總比困難多,先幹著,造個小一點,等湯神父來了,情況就會有好轉了。
畫完了蓋倫船,羅虎覺得還有精力,順便把燧發槍的圖紙也畫了出來,明日,他要召開全軍的工匠人員會議,集思廣益,共想辦法,開啟軍隊的武器改革進程。
……
趙興那邊進入北京城其實沒遇到什麽麻煩,滿清雖然入主了,但為了安民,多爾袞給予了百姓比較開放的政策,一切生活如舊,甚至比大順在的時候城市秩序還要好一些。
曆史上,多爾袞的親哥哥阿濟格曾反對在北京建都,他認為應該還都沈陽,至於北京,他建議把人屠盡,然後擄掠北京城的金銀財寶,拿到東北去。但多爾袞要的是繁華的北京,要的是一統天下,所以采取的是安民政策,一改以往的屠戮搶掠,迎合了官紳和普通百姓的願望。
趙興按照羅虎給他的地址來到周奎家,把朱慈烺的信物交給周家家仆,朱媺娖看到這塊隨身的璞玉後知道來者必與哥哥有關,便在堂內召見了趙興。
趙興給朱媺娖行完禮,才見她左袖飄飄,知道她有殘疾,心下對這個年輕公主生出一陣憐憫。他原本也不是冷血之人,隻因遇上災荒,官府又橫征暴斂,家中所有人都餓死了。他帶著悲痛加入大順軍,後來才變得一副冷血模樣。
原本他也痛恨大明皇帝,但是自從進了京城才知道,原來崇禎皇帝也過著緊衣縮食的生活,國庫存銀不足六萬,宮內一切開銷都十分節儉。現在見了這位苦命的公主,趙興反而有種憐惜之感。
趙興把朱慈烺已經被救出,正準備南下即位的消息告訴了朱媺娖。年輕的公主聽後欣喜不已,她盼望的事終於有了結果,隻要哥哥朱慈烺去了應天,那大明還有救。
“現在小人應我家將軍之托護送公主去登州,再從那裏南下應天。”
“好,我這就去準備,咱們明天一早就走。”朱媺娖答道。
“正好,小人今晚也還有其他任務,天亮之前便能迴來。”趙興道。
“別的任務?”
“對,綁個人迴來。”
……
次日一早,朱媺娖收拾完行禮給外公周奎道別,門口有三輛趙興買下的馬車供她使用,一輛朱媺娖乘坐,一輛裝朱媺娖的隨身用品,最後一輛——裏麵是個布袋,袋子裏是昏睡的湯若望。
朱媺娖不知道這個德國傳教士與自己同行,隻是流著淚和外公道別後去了朝陽門。
她活了十六歲也沒離開過北京城,現在要到千裏之外的應天府去自然五味雜陳,亡國的陰影,無情的利劍,父母的自盡,以及現在要去應天府的小小喜悅都交織在一起,讓這個少女久久不能平靜。
待到門口,趙興使了銀子,門口的兵將也沒盤查,現在雖然兵荒馬亂,但滿清的入主倒是給了這座城市暫時的寧靜,也許是因為一月之內北京兩次易主,人人都珍惜當下的安穩,反倒沒有什麽暴力事件發生。
一行人出了北京城往天津的路上走著,到了這天傍晚,卻在一片樹林旁遇到了一夥強人。
隻見這夥人有二十多個,突然從樹林裏竄出,長矛、大刀亮了出來,他們的頭子還有一把鳥銃,火繩上冒著煙,引藥池上的蓋子已經打開,隨時準備射擊。
“你們是什麽人,好大的膽子,連我們也敢劫?”
“活不下去了,見各位馬車華麗,定然是富貴之家,留下財貨可保你們不死,不然……”
“出了什麽事?”朱媺娖不諳世事,打開馬車上的布簾,見外麵劍拔弩張,頓時嚇得花容失色。
那頭子見有這般美貌的嬌娘,不禁心下癢癢,他咽了一口唾沫說道:“這小娘長得好生水靈,也給老子留下吧。”
趙興冷笑一聲,道:“那你們也得有能耐來取。”說罷他袖口露出一把短刀,朝著最近的一名劫匪刺去,那人還沒反應過來,利刃就捅進了他的身體,趙興的刀一橫,一提,馬上解決了這個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年輕匪徒。
那頭子一看不妙令其餘人等上前砍殺,但他們沒料到的是大片刀砍在對方身上根本造不成殺傷,原來趙興所帶之人都內襯了鎖子甲,劣質的長刀砍在身上確是起不了太大作用。
趙興這邊的人都是他最得力的幹將,三下五除二,已經幹掉了五六人,那匪首一看不好,端起火銃就想射擊,但無奈眼前搏殺的人都在高速移動,他氣急敗壞,直接把槍口對準了朱媺娖的馬車。
趙興一看不好趕緊上前用身體封堵。
“砰”火舌噴出,一道白煙四散開去,隻見趙興捂著胳膊倒在地上,剛才彈丸的衝擊力把他整個人都掀翻了。
那匪首一看不中,加上自己的人已經大半被砍死,趕扔了火銃逃命去了。
手下想追,被趙興叫住了,此刻保護公主要緊,能不能收人頭都是無關緊要的事兒。
朱媺娖也從布簾的縫隙中看到了這驚險一幕,本來她覺得自己定會命喪黃泉,不料關鍵時刻趙興救了她。
她顧不上什麽尊卑,趕緊下來查看趙興的傷勢,隻見這漢子倒在地上,右胳膊全是血。
“不好,隊長上次就是右肩膀受傷,這次又傷在右邊,得趕快找大夫醫治啊。”趙興的一個手下說道。
“不礙事,咱們趕快再往前走一段,等到了安全一點的地方再宿營。”
趙興執意要趕快前行,朱媺娖覺得他為了自己才受傷,過意不去,讓趙興坐馬車。
“您是公主,而且男女有別。”
“你要是不做,那本宮也不坐了,大不了和你一起走。”朱媺娖跳下馬車,和趙興肩並肩走在坎坷的土路上。
趙興心中疑惑,心想:這大明的公主這麽低調的嗎,竟然平易近人到這種程度,這哪裏像金枝玉葉啊。
他根本就不知道朱媺娖從小隻是過著中人程度的生活,連肉類也不是每餐必有的,她為人也極為平和,在宮女麵前都沒什麽公主架子。
這時的趙興反倒是有點過意不去了,大明公主這般心地純良,讓他明白一個道理:當年逼死自己家人的不是皇帝,而是那些官紳,皇帝隻是被他們蒙蔽了。
待到一處廢棄的驛站,眾人準備在這裏過夜,趙興槍傷難忍,也隻能先包紮一下,他得咬牙忍著,隻有把朱媺娖送上了船才能鬆一口氣。
朱媺娖要上來給趙興包紮傷口,但趙興念她是千金之軀,又是獨臂,怎能忍心讓她幹這活兒。
朱媺娖神色難看,好似在埋怨趙興嫌棄她,趙興才無奈答應了她的要求。
朱媺娖找了條幹淨的布條,用嘴巴咬住一頭,再用另一隻手纏繞著。
趙興一動不敢動,他好似迴到七八年前,她年輕的妻子就這樣坐在身旁,靜靜的,柔和而溫暖。
”有個女人陪著真好,”不過趙興馬上反應過來,“這都是那兒跟哪兒啊,她可是公主。”就算是一種幻覺,趙興也不能讓自己迷失。
包紮好後,朱媺娖用袖口擦去了額頭上的汗,對於一個隻有一隻手臂的殘疾人來說,這點活其實也相當費力。
“謝謝公主,真是折煞小人了。”看著朱媺娖流出的汗水,趙興很過意不去。
“本宮應該謝謝你,你那時可是用命在救本宮啊。”朱媺娖微笑著,嘴角的上翹十分迷人。
“這位趙大哥,其實本宮有很些問題想問你。”
“公主請講,小人知無不答。”
朱媺娖頓了頓,把心中疑惑說給了趙興聽。
“趙大哥是順軍,當年你們東掠西搶,禍亂神州的時候本宮總以為你們都是一幫慘無人道的強盜,但今日一見才知你等都是忠義之士,可為何你要造反,可知我父皇在世之事宵衣旰食,操勞國事,節儉到內襯的衣服都是打著補丁的。”
這個問題讓趙興難以迴答,順軍也有好人,有壞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沒活路了才出來造反。
他隻是輕輕說道:“我本一介布衣,家中有點薄田,往日裏雖然苦點,卻不至於挨餓,但你父皇繼位的這些年,遼餉一再加派,百姓民不聊生,遇上災荒之年,我家中的父母妻兒都餓死了,我又該跟誰說理去呢?”
朱媺娖聽完之後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國君是好國君,百姓呢也是被逼的,那大明王朝搞成這樣子,又該怪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