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戰略大家,從不打無把握的仗。


    在政治上,他依然算無遺漏,在出兵前,對於國內的政局,早已因時因勢,布置妥當。


    一是以三城為中心,控扼全國。


    長安、洛陽兩大核心城市,局勢固若金湯,然後,讓皇太子李治,在河北定州監國,以鞏固遼東前線的後方。


    二是消除可能的隱患。


    這涉及到兩個非常敏感的人物。


    其中一個是廢太子李承乾,他於李世民緊鑼密鼓地準備出征高麗時,死於徒所黔州。


    他死的時間不早不晚,剛剛好。


    畢竟李承乾做了十幾年的太子,如果他不死,李世民遠征遼東,羽翼未豐的李治並不一定壓得住李承乾背後的勢力。


    這股勢力,如果被別有用心的陰謀家利用,大唐江山一夕之間變換主人,並非隻是臆想。


    如果李承乾不死,整個大唐,睡不著覺的人,絕對不止一個,而是一群。


    或者李承乾並不是死於宮廷政治,但一個失勢失愛的曾經太子,並且可能成為帝國隱患的廢太子,並不會很遭人待見,卻是一定的。


    第二個人就是李靖。


    他是有唐一代戰神,甚至讓李世民都忌憚三分,他的處境非常有意思。


    在京城長安,李世民曾經專門和李靖作過一次深談。


    李世民對李靖表示了足夠的敬意,他心誠意正地說:“公(李靖)南平吳會,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吐穀渾),唯東有高麗未服,公意如何?”


    李靖心中通透,知道征伐高麗一事,李世民心意已決。


    李靖也不廢話,他立即表示效忠,“臣往者憑籍天威,薄展微效,今殘年朽骨,唯擬此行。陛下若不棄,老臣病期瘳矣。”


    李世民看到李靖已經垂垂老矣,心生憐憫,並沒有讓他隨軍出征。


    但《隋唐嘉話》的記載卻有些不同。


    在征遼之前,李靖因病不能朝見,但李世民卻親自駕臨其宅,和他執手相別。


    李靖在病床之上,向李世民道別說,“老臣宜從,但犬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


    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講出了一番話,“勉之,昔司馬仲達百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勳魏室。”


    李靖見李世民將自己比做司馬昭,言下之意是指借裝病之機,有所圖謀。


    這是一句非常重的話。


    李靖一聽,嚇得冷汗都出來了,趕快從床上爬起來,不斷叩頭說:“老臣請舉病行矣。”


    但李靖的身體,可能確實支撐不住長期的顛沛流離,他在相州時,終於不再隨大部隊前行。


    李靖臥病相州,得到了李世民的肯首,直到遼東戰役結束。


    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於李世民而言,隻要李靖離開了關中長安城、洛陽和定州這三個是非之地,離開了朝堂,還有朝中他那些熟朋故舊。


    李靖就失去了縱橫捭闔的基礎,在遙遠的人生地不熟的相州,李靖再有能耐,也不過是一個匹夫而已,再也掀不起多少風浪。


    於李靖而言,他本來自從缷掉軍職後,就一直韜光養晦,辭祿避位,以消除李世民的戒意和防備。


    自古以來,鳥盡弓藏,重臣尤其是功高蓋世的將軍,能得善終者,太少了。


    臥病相州,兩個人都可相安無事。


    遼東之戰,你放心開幹;後方之事,再與我無關。


    大局和人事都已再無後顧之憂,還剩下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也是楊隋一朝,征遼的大弊病。


    李世民同樣也遭遇到,那就是糧草問題。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李世民可謂知兵知時知勢之戰術大師。


    最後一點,就是保障後勤供應。


    勞師千裏,後繼乏力,這本來是一項弱點,怎樣才能成為自己的強項?


    楊廣在後勤運糧一道,就非常不科學。


    他勞師動眾,好大喜功,全國征兵,運糧集中於涿郡,但卻不根據實際,甚至於運糧者,路途之中的口糧,消耗都已經超過其運糧總數。


    李世民就要科學,務實也踏實得多。


    此次征伐高麗,因為糧道險遠,李世民不再全國運糧,而是主要集中於河北道籌糧,但同時也建造了四百艘船隻,從海上運糧。


    有了這兩手的準備,李世民心中長舒一口氣。


    他料敵於微,經過多次的推算,此戰至少可以保持不敗。


    萬事俱備,隻等開幹。


    李世民正式征伐高麗。


    他首先向天下詔告高麗之罪,並且說明高麗五可伐,大唐有五個必勝之道。


    一是以大擊小,二是以順討逆,三是以治乘亂,四是以以逸待勞,五是以悅當怨。


    此次征戰,大唐水陸諸軍,總計十七萬左右。


    水軍七萬,由張亮率領;陸軍六萬,由李績率領;李世民自己所率本部人馬,大概也有四萬人。


    李世民確實是知兵知敵知己的人,此次行軍非常迅速而高效。


    貞觀十八年,十月十四,從長安出發。try{ggauto;} catch(ex){}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