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確實是天國上朝。


    他們展示了足夠的自信和智略,因時而動,因地製宜,不囿於傳統,以蓬勃的生機,製定國家大策。


    既要扶植突厥的重生,又需要防止其再次成為中原王朝心腹之患,更需要高瞻遠矚,以突厥應對來自大草原新霸主薛延陀的威脅。


    這是一個複雜的龐大的政策係統,最終目的也達到了政策設計之初的期望。


    唐朝包羅萬象,氣象萬千,終歸還是得人得勢得天時。


    李世民以溫彥博的框架為主,綜合雜采各位大臣的提議。


    這個係列的政策包含有:不設大可汗,分部落治之;設漢製都督府,以突厥首領為漢之都督、長史等官。


    最重要的一點是,李世民采取了大規模的“人質法”。


    他將大批突厥貴族征入長安。


    表麵上是授與他們官爵俸祿,讓他們過上悠遊舒心的生活,但本質上也是一種拘於長安的人質,隻是李世民將長安城當成了他們的囚牢而已。


    但這同樣引發了一個問題。


    頡利入長安,是唐朝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國曆史上一件大事奇事美事。


    中原王朝再一次在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抗中,取得完全的勝利。


    但隋朝的強盛,盛極而衰,一樣前車之覆,殷鑒不遠。


    吸取成敗的教訓,那當然非常重要,但該慶祝,還是要慶祝,該炫耀,也還是可以炫耀。


    為了誇示唐朝的強大,李世民在頡利麵前,羅列了中原王朝曆代相傳相承之物,以示自己受命於天,其壽永昌。


    其中有些珍寶,是來自於頡利的收藏,但物是人非,頡利心中悶,但也隻能強作歡顏。


    李世民意氣風發,以王者的姿態,當著頡利的麵,數落他的五宗罪。


    汝承父兄(啟民、始畢可汗)之業,縱淫虐以取亡,罪一也。


    數與我盟而北之,二也。


    恃強好戰,暴骨如莽,三也。


    蹂我稼穡,掠我子女,四也。


    我宥汝罪,存汝社稷,而遷延不來,五也。”


    勝利者總是正確的。


    然後,李世民展現出自己的大度,安撫頡利說:“然自便橋(渭橋之盟)以來,不複大入為寇,以是得不死耳。”


    頡利心中百感交集,幾年之前,自己率領十萬兵馬,在長安城下耀武揚威,是何等風光,今日卻成階下之囚,世事無常,莫過於此。


    覆國亡家,今生再也無望。


    頡利悲從中來,熱淚再也忍不住,滾滾而下,他無法再抑製住自己的感情,向李世民行禮之後,倉皇而出。


    他的時代完結了。


    李世民的時代才剛開始,但他麵臨無數棘手的問題需要處理。


    安置突厥的“人質”計劃,實施起來,並沒有想象中美好。


    學堂天朝大國,安置一個這種高級別的“人質”,都是一種負擔,何況是一群。


    突厥龐大的族群和種落尊長們封官拜爵,分田賜物,成了絕對沉重的負擔。


    唐朝雖然成立了十幾年,但從建國那一刻起,就沒有一刻停止過征戰,內戰停了,外戰開始,北方消停,南方又起。


    打仗打的是社會資源的消耗,是金錢。


    這麽多年的征戰,再強盛的國家,也會被拖垮,況且,李唐還要給突厥朝貢,這種損耗,其實已經掏空了唐朝的家底。


    但消滅東突厥,是國之大事,該賞賜的錢,不可能少,該封的官,也一定要封。


    這出現了一個奇觀。


    在上朝時,李世民的朝堂之上,左右二分之後,一半是漢人之官,另一邊,已全部是突厥之臣。


    突厥人在朝廷五品以上的大官,雖然不一定掌握實際權力,但人數達到駭人聽聞的上百人,而他們的家屬和宗室在長安定居的人,達到一萬多家。


    生擒頡利,消滅東突厥,當然是震古爍今的功績,但要白養這一批人,也需要一筆龐大的支出,是沉重的負擔。


    對於突厥的管理,除了分封部落之長,建立都督府,入長安為人質以外,還需要精選突厥都督府的管理者,李世民因時因勢,大體上以突厥素有威望,又忠心於唐朝的原部落首領擔任。


    比如,李世民拜把子的兄弟突利,就被委任為順州都督。


    李世民推心置腹地對突利說:“我所以不立爾為可汗者,懲啟民(可汗)前事故也。今命爾為都督,爾宜善守國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國久安,亦使爾宗族永全也。”


    當此之時,東突厥一族,已盡入唐朝體係,李世民已成為他們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天可汗。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李淵當時雖然已經閑居,尊號太上皇,但他聽到頡利可汗被擒的消息時,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當年自己太原起義時,對突厥的俯首稱臣,想起自己在李唐草創的那些年裏,對突厥的忍辱負重。


    他也想起了當年自己想遷都時,李世民說幾年之內,必係頡利之頸的豪言壯語,凡此種種,如走馬燈似地湧過心頭。


    莫道當時苦,且看今日福。


    他心中釋然,或者自己這個兒子,才真的應該是天下之主,自己掛著太上皇這個虛,倒也不冤。


    他老懷大慰,由衷歎息著說:“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托付得人,複何憂哉!”


    李淵發自內心的高興。


    也許在這一刻,他心中或多或少,放下對李世民殺兄屠弟的仇恨,他當上太上皇後,第一次行使自己的權利,召集群臣,辦了一次家宴。


    這不是權力的炫耀,而是一個家長的態度。


    也代表著此時此刻,李淵有一種釋然過往,邁向新生活的生之趣味。


    過往皆已死,今日複得生。


    他將李世民,還有幾個自己最核心的信任的大臣,那是他的老夥伴,老戰友,再加上自己的近親兒子女兒們,全部召集起來,他要辦一個家宴。


    隻談感情,不談政治,隻重現在,不憶過往。


    今夜要盡歡,放下過往,往事憶不可追,所有前事,皆是定數,今日之李世民,是大唐唯一的皇帝,是他李淵最值得驕傲的兒子。


    生子如此,夫複何求。


    李淵放下包袱,他親自彈起了琵琶,大臣們依次向他祝酒,這是一種多麽和諧和歡樂的情景。


    多少年了,再沒有過今日之歡樂。


    這也是李世民年輕時,無數次家庭聚會時,最歡樂的場景,雖然自從玄武門事變之後,這已經成了一種奢望,但現在這熟悉的一幕,又迴來了。


    李世民在這一刻,體會到李淵心中最深處,最真實而隱密的思想,他也動了情。


    就如他年輕時一樣,就如同他小時候一樣,當他父親的琵琶聲響起時,他一身輕裝,以皇帝之尊,親自下場跳起舞來。


    宴會的氣氛達到頂點。


    君臣盡歡,新人舊臣,歡聚一堂,今夜無比開心,美酒開懷,美食管夠,徹夜的狂歡,是李唐最高的光榮和閃耀。


    歡樂過後,還是要麵對現實的。


    四海為一家,強敵成侍衛,物阜民豐,天下大治。


    這就是貞觀盛世。


    李世民治國理念一切從實際出發,經世致用,總是能找到最適合這個時代的政策,但他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他一樣也有無法戰勝的對手。


    在這個世界之上,所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對手,要不被他消滅,要不就是被他征服,李唐皇權,是天地之間第一等力量。


    天下一家,其樂何如?


    但強如李世民,也有低頭的時候。


    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到,卻存於世,在於心,彌漫天地之間,超越皇權的一種特殊存在。


    那就是傳統,也是就人們沿襲相成,不去置疑,認定為真理,就如世間日升月落,雲卷雲舒般自然的道理。


    更直接明確的說法,就是漢魏以來的九品中正製,是士族和寒門之分,是社會上姓氏高低之別,核心問題就是,誰比誰更高級。


    李世民非常惱火,也心有不平.


    他開創貞觀盛世,貴為萬人景仰的天可汗,擁有古往今來,絕世無匹的武功,但竟然不是天下第一等高門。


    欺人太甚,他必須反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