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者深諳人性,告密的時間和地點,選擇非常微妙。


    當時,李淵正在仁智宮(今銅川,離長安三百公裏左右)帶著李世民和李元吉狩獵講武。


    仁智宮修建在玉華山的鳳凰穀中,風景秀麗,但入山深沉,其實也是個絕地。


    它的規模也不大,因為才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已經修建完工,這也意味它沒有多少防禦力量。


    這條楊文幹謀反的消息將李淵嚇得不輕。


    天子出巡,太子留守,這是傳統,李建成現在是長安的山大王。


    如果李建成真想要趁這個時間起兵,仁智宮並不是安全之所。


    李淵畢竟久經戰陣,雖驚不亂。


    他立即做了二個部署,一是飛馬召李建成來仁智宮述職,二是立即率領全軍離開仁智宮這個絕地,來到平原開闊地帶,以察看事態的發展。


    事出反常必有妖,李建成並非雛兒,他通過近衛之口,得到了李淵急召自己的真實原因。


    謀反是死罪,李建成長於政治,知道事實有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處理的人,需要什麽樣的事實或是態度。


    李建成本來並無反意,但他真實的想法,對於事件的走向,沒有任何幫助。況且,楊文幹確實也是自己的人。


    要如何應對?


    他憂懼交加,彷徨無依,趕忙召集僚屬開會,他知道這次危機,具有非常大的危險性,稍微應對失誤,自己就將萬劫不複。


    徐師謩勸李建成據城起兵,但趙弘智認為應該詣上謝罪。


    李建成非常清楚,天下初定,人心思靜,況且李淵和李世民是兩座橫亙他麵前的大山,自己無端起兵,不過逆寇而已,勝算全無。


    思慮再三這下,他決定按照人子之禮,求得李淵內心的接納和諒解。


    於是,他向仁智宮出發。


    李建成非常小心,為避免李淵的疑心,在離仁智宮六十裏的地方,就讓大部隊停下,自己隻帶了十幾個隨從,拍馬晉見李淵。


    李建成知道李淵在氣頭上,他放低了姿態,不斷叩頭請罪。


    李建成是真的被嚇到了,他並不是在表演,而是真正賣力地向李淵求饒,竟然幾次都差點暈厥過去。


    李淵看到了李建成的誠意和惶恐,但李建成的所做所為,已經相當出格,自己必須要有態度。


    李淵盛怒不解。


    他不理會李建成的求饒,入夜以後,罰李建成在自己帳幕之外,好好反省,安排專人看守李建成。


    李淵視李建成為有罪的囚犯,僅僅用麥飯讓他充饑而已。


    穩定和控製住李建成,李淵還需要真正麵對楊文幹。


    因為,他真的起兵謀反了。


    李淵派出去的使者宇文穎,也將真實情況告知了楊文幹,謀反之罪,欲辯無辭,反正是死路一條,楊文幹真的反了。


    李淵需要收拾殘局。


    當此之時,李淵身邊大將,就有李世民,並且,也是他的親生兒子。


    相對於別人,上陣父子兵,即使知道李建成和李世民向來不協,他也在緊急關頭,本能地相信自己的兒子。


    或者說,他更想看看李世民在這件事上的參與度或者反應如何。


    李淵叫來李世民商量對策。


    李世民大風大浪見得多了,並沒有任何驚慌之公,他氣定神閑地說道:“文幹豎子,敢為狂逆,計府僚已應擒戮;若不耳,正應遣一將討之耳。”


    在李世民到來之前,李淵已經派了楊師道率軍先出發了。


    李世民的態度非常明確,楊文幹不過是小醜一個,隨便派一個將軍就能手到擒來。


    但李淵說出了他的擔心,他深謀遠慮地說道:“不然,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眾。汝宜自行。”


    然後,李淵在對李建成失望之下,對李世民許下了一個諾言。


    他不加思索地說道:“還,立汝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誅其子,當封(李)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汝取之易耳。”


    李淵這番話,或許真的說過。


    但肯定沒有經過他的深思熟慮,因為在自己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脅之時,他被這件事情的表麵欺騙了,當李淵冷靜下來,仔細聽取大臣們的分析之後,他才真正掌握這件事的核心和真實。


    這件事情,應該是李世民一方精心策劃的扳倒太子的大計。


    從事後的處理來看,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李淵沒有按照謀反罪處罰李建成,相反,他隻是責怪李世民兄弟不相和睦,以致內鬥。


    但為了平息眾口,他也找出了幾個替罪羊。


    楊文幹是太子的人,太子府當然需要有人為此事負責。


    非常值得關注的是,秦王府竟然也有幾個人,同樣需要治罪,其中有一個就是杜淹。


    杜淹是一個非常有進取心的人。


    他頗多狡詐智略,是杜如晦的堂叔,年少時就有美名重名於世。


    當時是楊堅之世,他看到蘇威以幽居而被重用,也想東施效顰,和友人商量遁入山中,以求前途。


    但他和蘇威的底子不同,雖然同為隱遁,卻沒有達到求官的效果,反倒引起了楊堅的厭惡和猜忌。


    杜淹因為隱遁門,而被楊堅流放到江南之地。


    求福得禍,這一場莫名的遭遇,並沒有熄滅杜淹那顆孜孜上進的心。


    由於其家世淵源,加上時來運轉,他順利進入楊隋一朝的體製內,到楊廣末期,他已經做了禦史中丞的高官了。


    王世充當權之後,他又跟隨王世充,繼續他的做官大業,李唐平洛陽之後,他的官位很久沒有調動。


    杜淹不是個省事的主,他靜極思動,想投靠李建成。


    這是個勁敵。


    杜如晦深知他叔叔的本事,怕他為太子李建成出謀劃策,成為李世民的心頭之患,特意推薦他的叔叔,讓李世民招攬他進入秦王府的核心圈子。


    杜淹本人沒有參與玄武門事變,但他很早就在李世民一朝中做到宰相的高位,應該和他一手策劃李世民二兄弟內鬥,居功至偉。


    李世民府中杜淹等人也被流放到偏遠的越巂之地,這是一個明確的證據。


    一般而言,流放到天高皇帝遠的越巂,如果不是李世民成為皇帝,他們一輩子的政治生涯,就已經宣告結束了。


    處罰如此之重,證明了這件事情,太子李建成雖然有錯,但卻更可能是被秦王府利用,而從讓太子落入了一個圈套。


    李建成上了個大當,他當然也不是好惹的,他的報複立即來了。


    為了緩和氣氛,也為了再次同結一心,眾誌成城,李淵組織了三個嫡親的兒子,去城南遊戲場射箭,李建成表示出大哥的寬宏大量。


    他知道李世民喜愛駿馬,恰好他有一匹北邊胡地進獻的馬,外觀神駿,但卻是個暴脾氣,隻要誰騎在它身上,它就一定要把他掀下馬來。


    李建成想看李世民出洋相,最好能在高速奔馳之中,被馬摔死就是最理想的結局。


    他將這匹馬送給了李世民,以示相好之情意,他特意向李世民誇耀說:“此馬甚駿,能超數丈澗,汝善騎,試乘之。”


    這個禮物正好對上了李世民的味口,這也是李世民絕對不會拒絕的誘惑。


    他生平有二大愛好,一是駿馬,二是良弓。


    李世民不知是計,即使知道是計,也見獵心喜,他立即騎上去,想威風一把。


    但這匹馬果然大發脾氣,幾步就將李世民甩於馬下,李世民再上,再下,如此再三,始終不能征服此馬。


    他終於明白了李建成賜馬的真義了。


    李世民迴過頭,有些氣憤地對著宇文士及說:“彼欲以此見殺,死生有命,庸何傷乎!”


    李建成等的就是這句話。


    他發動了後妃係的優勢,將這件事懷添油加醋,歪曲以後向李淵傳遞說:“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為天下主,豈有浪死。!”


    李淵本來是想調停他們兄弟之間關係,想不到事情沒得到解決,反惹了一身騷。


    李淵大怒,先把建成、元吉召進來,問清楚情況,然後再將李世民喚進來,怒火中燒地對李世民說:“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汝求之一何急邪!”


    李世民無罪被冤,免冠頓首,並且請求讓大臣審察,自證清白。


    但李淵不為所動,也許在這一刻,他在做最後的努力,如果始終要損害一個兒子,也許他會選擇讓李世民承受他的雷霆之怒。


    但王者不死,或者說,李淵是天之所屬,但李世民一樣也是天選之子。


    在這個關鍵時刻,北方邊境又傳來了突厥大舉入寇的消息。


    這對李世民是個利好的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