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有人成為背景板。
海陵有一個叫趙破陣的賊帥,自以為兵強馬壯,不服杜伏威,還不知天高地厚地派人招降他,對於這種送上門的好事,杜伏威笑納。
他讓輔公祏率兵駐紮在外,聊做後援,以觀其變,他自己親自帶著十個人,擔著牛酒,進入趙破陣的軍營,以示投誠。
趙破陣大喜,並不設防。
他將所有的將領一起集中起來,以慶祝杜伏威的來投。
但他不過是為杜伏威做了嫁衣裳,在眾目睽睽,酒席之間,杜伏威拔刀斬殺趙破陣。
能者為王,懾於杜伏威的氣魄,他手下的將領竟然願意推舉杜伏威做老大。
但真正的老大,來源於戰場上的戰績。
杜伏威開了個好頭,他打敗了楊廣派遣的第一支鎮壓軍隊。
這讓他聲譽鵲起,但樹大招風,他終於引起楊廣朝廷的重視。
派遣了當朝名將陳棱,率領八千精兵討伐他。
這也就意味著,杜伏威已經成為江淮之間,可怕的存在。
更可怕的是,他將在陳棱身上收獲自信,他將踩著陳棱軍隊的屍首,而屹立於天地之間。
陳棱雖然手握重兵,但懾於杜伏威的聲名,竟然不敢和他直接開戰,但流水無意,落花有情,杜伏威要戰。
他想激怒陳棱。
杜伏威派人送給陳棱一件禮物,那是一件婦人穿的衣服,杜伏威還專門修了一封信,在信中大書其名“陳姥”,意即是老婦人。
這在當地言語和風俗之中,是一種非常大的羞辱。
陳棱大怒,他其實也並不是真的懼怕杜伏威,隻是想挫他一下威風,現在他要找死,就成全他。
陳棱受不住杜伏威的激將之法,派兵出戰,杜伏威初生牛犢,親自打頭陣,但業餘的,真的打不過專業的。
陳棱之軍,畢竟是隋朝的正規軍,基本功紮實的奇才異士,所在多有,杜伏威運氣不好,他被一個神箭手射中了額頭。
這惹火了杜伏威。
他並不把箭拔出來,而是用手指著那個箭手,大怒說道:“不殺汝,我終不拔箭。”
杜伏威如神兵天將下凡,衝入陳棱的軍中,直追那個箭手,他大唿小叫,左衝右突,在陳棱軍中,如入無人之地,竟然真的將這個箭手捉拿迴來了。
杜伏威實在是個猛人。
他讓這個箭手拔出他額頭上的箭,然後一刀將他斬首,他的部下看到這一幕,心中大受震撼,杜伏威的軍心士氣,在瞬間達到頂點。
他們帶著這名箭手的腦袋,唿嘯而出,直衝陳棱陣中。
隋軍見到他們這種不要命的打法,心中大恐,因為他們當兵隻是為了有口飯吃,升官發財,並不是想送死。
但對麵這群人,似乎像魔鬼般,以殺人為樂。
陳棱軍隊的戰鬥意誌瞬間降到冰點,猝不及防之下,又被杜伏威殺掉幾十人,軍心崩塌。
潰敗已不可避免。
陳棱僅以身免,杜伏威乘勝破高郵(江都附近),引兵占據曆陽,自稱曆陽總管。
此戰是杜伏威成名之戰。
從此之後,江淮之間,杜伏威是當仁不讓的老大,所有小股賊寇,歸者如鯽。
杜伏威的軍隊之所以如此勇猛,在於他的建軍理念,目的是建立一支悍不畏死的隊伍,這來自於二點。
一是他組建了一支精銳的核心隊伍,那是由五千敢死之士組成的“上募”。
這隻軍隊每戰必前,衝鋒陷陣,打起仗來不要命。
他們並不是天生不要命,而是人可以為了一些東西,可以舍命。
要想讓人不惜命,就需要足夠的金錢等去刺激他們,對於他們的待遇,杜伏威信奉千金之下,人為財死的古訓,他給予他們足夠的金錢刺激。
並且,為了讓這部分上募放心拚命,杜伏威還做了一個特別規定,當他們戰死時,也必定以他們的妻妾殉葬。
並且,每一次戰鬥,杜伏威都衝在隊伍的前麵,主帥不要命,下麵士卒豈能再惜命。
當然,上了戰場,每個人即使想惜命,也無法自己做主。
這來自於杜伏威治軍的第二點規定。
那就是每一次戰鬥過後,他都會讓上募們脫衣檢視傷口,如果背部有傷,那就被認為是臨陣逃脫,立即處斬。
於是,杜伏威的軍隊人人拚命殺敵,
他擁有了一隻非常特殊而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軍隊。
但杜伏威也有非常大的局限。
他起自草莽,江湖氣息過重,並且沒有建立固定的防守頑強的根據地,殘民、擾民、虐民的流寇作風阻礙了他進一步的發展。
他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宇文化及弑逆楊廣之後,招降杜伏威,但他對宇文化及嗤之以鼻,不予理會。
權力出現了真空,杜伏威似乎也有過那麽一個時間,想真正去角逐天下,試試做皇帝的滋味。
他移居丹陽(現江蘇南京),改變自己一味以戰養戰,燒殺搶掠的作法,開始嚐試治理天下。
他任用士人,薄征賦斂,廢除殉葬之法等,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痛苦的適應期之後,杜伏威肯定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實在不是爭天下,更不是做皇帝的料。
杜伏威身上流淌的是一種不羈的血液。
宮殿華宇,不是他的歸宿,他將在馬背戰場之上,得到自己人生的圓滿。
於是,他上表洛陽的越王楊侗,奉他為主。
雖然他現在被稱為楚王,但他在等待一個真正的天命之主的出現。
北方形勢逐漸明朗,當李世民再討王世充,兵圍洛陽時,杜伏威知道,這是他的時間到了。
他接受了李世民的招降,向李淵俯首稱臣。
當時正是中原戰事膠著之時,如果能得杜伏威,可以不戰而有江南之地,這是最優勝的戰略。
李淵對杜伏威展示了最高的信任和賞賜,他封杜伏威為吳王,東南道行台尚書令,並賜姓李,和他稱兄道弟,讓他歸入李氏宗籍。
但杜伏威還在觀望,他並沒有立即放下江南的一切。
但隨著李唐在中原的勢如破竹,河北最後的反抗力量劉黑闥被蕩平之後,他也坐不住了。
杜伏威請求北上長安。
這個時候,他從心理已經徹底接納和認可了李唐的權威。
但李淵此人,對於那些真正獨據一方的梟雄,從來沒有真正放過心,一旦時機成熟,他就選擇從肉體上消滅他們。
杜伏威入朝之進,帶走了幾個核心幫手,但他也留了一個後手,或者也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
但非常可惜,他留的這個後手,開始反製他,並且要了他的命。
杜伏威北上之時,留下了他的老拍檔,也是他軍隊之中的第二號人物輔公祏。
並且和他約定,如果自己進入長安之後,李淵重視自己,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爵位,而不是象李密一樣被排擠和無視,就不要起兵反抗。
但如果自己身死或身陷長安,江南之事,一切憑輔公祏做主。
但輔公祏違背了他們的約定。
杜伏威入朝之後,李淵對他奉若上賓,極盡榮寵,封他做太子太保,以示和他一輩子甚至幾輩子都共享榮華富貴,李淵甚至讓他的排位在齊王李元吉之前。
但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當輔公祏反於江南時,杜伏威也在長安一夕之間暴斃,按李淵的風格和慣例,恐怕無論如何也脫不了幹係。
輔公石具備謀反的資本。
他被一個叫左遊仙的偽道士蠱惑,二個人沆瀣一氣,江南風雲再起。
輔公祏和杜伏威相識於少小微賤之時,加上他比杜伏威年紀大,杜伏威一直當他是兄長,因而在軍中,輔公祏有一個特別的稱號“伯”。
伯伯當然是家裏人,他在軍中,也具備和杜伏威一樣的權威。
並且,輔公石並非是無才無能之輩,他長於微賤,天天在刀頭舔血,長年求生求存,他也是從死人堆裏一步步走過來的。
輔公祏就是那個不可預測的非穩定因素。
海陵有一個叫趙破陣的賊帥,自以為兵強馬壯,不服杜伏威,還不知天高地厚地派人招降他,對於這種送上門的好事,杜伏威笑納。
他讓輔公祏率兵駐紮在外,聊做後援,以觀其變,他自己親自帶著十個人,擔著牛酒,進入趙破陣的軍營,以示投誠。
趙破陣大喜,並不設防。
他將所有的將領一起集中起來,以慶祝杜伏威的來投。
但他不過是為杜伏威做了嫁衣裳,在眾目睽睽,酒席之間,杜伏威拔刀斬殺趙破陣。
能者為王,懾於杜伏威的氣魄,他手下的將領竟然願意推舉杜伏威做老大。
但真正的老大,來源於戰場上的戰績。
杜伏威開了個好頭,他打敗了楊廣派遣的第一支鎮壓軍隊。
這讓他聲譽鵲起,但樹大招風,他終於引起楊廣朝廷的重視。
派遣了當朝名將陳棱,率領八千精兵討伐他。
這也就意味著,杜伏威已經成為江淮之間,可怕的存在。
更可怕的是,他將在陳棱身上收獲自信,他將踩著陳棱軍隊的屍首,而屹立於天地之間。
陳棱雖然手握重兵,但懾於杜伏威的聲名,竟然不敢和他直接開戰,但流水無意,落花有情,杜伏威要戰。
他想激怒陳棱。
杜伏威派人送給陳棱一件禮物,那是一件婦人穿的衣服,杜伏威還專門修了一封信,在信中大書其名“陳姥”,意即是老婦人。
這在當地言語和風俗之中,是一種非常大的羞辱。
陳棱大怒,他其實也並不是真的懼怕杜伏威,隻是想挫他一下威風,現在他要找死,就成全他。
陳棱受不住杜伏威的激將之法,派兵出戰,杜伏威初生牛犢,親自打頭陣,但業餘的,真的打不過專業的。
陳棱之軍,畢竟是隋朝的正規軍,基本功紮實的奇才異士,所在多有,杜伏威運氣不好,他被一個神箭手射中了額頭。
這惹火了杜伏威。
他並不把箭拔出來,而是用手指著那個箭手,大怒說道:“不殺汝,我終不拔箭。”
杜伏威如神兵天將下凡,衝入陳棱的軍中,直追那個箭手,他大唿小叫,左衝右突,在陳棱軍中,如入無人之地,竟然真的將這個箭手捉拿迴來了。
杜伏威實在是個猛人。
他讓這個箭手拔出他額頭上的箭,然後一刀將他斬首,他的部下看到這一幕,心中大受震撼,杜伏威的軍心士氣,在瞬間達到頂點。
他們帶著這名箭手的腦袋,唿嘯而出,直衝陳棱陣中。
隋軍見到他們這種不要命的打法,心中大恐,因為他們當兵隻是為了有口飯吃,升官發財,並不是想送死。
但對麵這群人,似乎像魔鬼般,以殺人為樂。
陳棱軍隊的戰鬥意誌瞬間降到冰點,猝不及防之下,又被杜伏威殺掉幾十人,軍心崩塌。
潰敗已不可避免。
陳棱僅以身免,杜伏威乘勝破高郵(江都附近),引兵占據曆陽,自稱曆陽總管。
此戰是杜伏威成名之戰。
從此之後,江淮之間,杜伏威是當仁不讓的老大,所有小股賊寇,歸者如鯽。
杜伏威的軍隊之所以如此勇猛,在於他的建軍理念,目的是建立一支悍不畏死的隊伍,這來自於二點。
一是他組建了一支精銳的核心隊伍,那是由五千敢死之士組成的“上募”。
這隻軍隊每戰必前,衝鋒陷陣,打起仗來不要命。
他們並不是天生不要命,而是人可以為了一些東西,可以舍命。
要想讓人不惜命,就需要足夠的金錢等去刺激他們,對於他們的待遇,杜伏威信奉千金之下,人為財死的古訓,他給予他們足夠的金錢刺激。
並且,為了讓這部分上募放心拚命,杜伏威還做了一個特別規定,當他們戰死時,也必定以他們的妻妾殉葬。
並且,每一次戰鬥,杜伏威都衝在隊伍的前麵,主帥不要命,下麵士卒豈能再惜命。
當然,上了戰場,每個人即使想惜命,也無法自己做主。
這來自於杜伏威治軍的第二點規定。
那就是每一次戰鬥過後,他都會讓上募們脫衣檢視傷口,如果背部有傷,那就被認為是臨陣逃脫,立即處斬。
於是,杜伏威的軍隊人人拚命殺敵,
他擁有了一隻非常特殊而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軍隊。
但杜伏威也有非常大的局限。
他起自草莽,江湖氣息過重,並且沒有建立固定的防守頑強的根據地,殘民、擾民、虐民的流寇作風阻礙了他進一步的發展。
他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宇文化及弑逆楊廣之後,招降杜伏威,但他對宇文化及嗤之以鼻,不予理會。
權力出現了真空,杜伏威似乎也有過那麽一個時間,想真正去角逐天下,試試做皇帝的滋味。
他移居丹陽(現江蘇南京),改變自己一味以戰養戰,燒殺搶掠的作法,開始嚐試治理天下。
他任用士人,薄征賦斂,廢除殉葬之法等,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痛苦的適應期之後,杜伏威肯定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實在不是爭天下,更不是做皇帝的料。
杜伏威身上流淌的是一種不羈的血液。
宮殿華宇,不是他的歸宿,他將在馬背戰場之上,得到自己人生的圓滿。
於是,他上表洛陽的越王楊侗,奉他為主。
雖然他現在被稱為楚王,但他在等待一個真正的天命之主的出現。
北方形勢逐漸明朗,當李世民再討王世充,兵圍洛陽時,杜伏威知道,這是他的時間到了。
他接受了李世民的招降,向李淵俯首稱臣。
當時正是中原戰事膠著之時,如果能得杜伏威,可以不戰而有江南之地,這是最優勝的戰略。
李淵對杜伏威展示了最高的信任和賞賜,他封杜伏威為吳王,東南道行台尚書令,並賜姓李,和他稱兄道弟,讓他歸入李氏宗籍。
但杜伏威還在觀望,他並沒有立即放下江南的一切。
但隨著李唐在中原的勢如破竹,河北最後的反抗力量劉黑闥被蕩平之後,他也坐不住了。
杜伏威請求北上長安。
這個時候,他從心理已經徹底接納和認可了李唐的權威。
但李淵此人,對於那些真正獨據一方的梟雄,從來沒有真正放過心,一旦時機成熟,他就選擇從肉體上消滅他們。
杜伏威入朝之進,帶走了幾個核心幫手,但他也留了一個後手,或者也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
但非常可惜,他留的這個後手,開始反製他,並且要了他的命。
杜伏威北上之時,留下了他的老拍檔,也是他軍隊之中的第二號人物輔公祏。
並且和他約定,如果自己進入長安之後,李淵重視自己,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爵位,而不是象李密一樣被排擠和無視,就不要起兵反抗。
但如果自己身死或身陷長安,江南之事,一切憑輔公祏做主。
但輔公祏違背了他們的約定。
杜伏威入朝之後,李淵對他奉若上賓,極盡榮寵,封他做太子太保,以示和他一輩子甚至幾輩子都共享榮華富貴,李淵甚至讓他的排位在齊王李元吉之前。
但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當輔公祏反於江南時,杜伏威也在長安一夕之間暴斃,按李淵的風格和慣例,恐怕無論如何也脫不了幹係。
輔公石具備謀反的資本。
他被一個叫左遊仙的偽道士蠱惑,二個人沆瀣一氣,江南風雲再起。
輔公祏和杜伏威相識於少小微賤之時,加上他比杜伏威年紀大,杜伏威一直當他是兄長,因而在軍中,輔公祏有一個特別的稱號“伯”。
伯伯當然是家裏人,他在軍中,也具備和杜伏威一樣的權威。
並且,輔公石並非是無才無能之輩,他長於微賤,天天在刀頭舔血,長年求生求存,他也是從死人堆裏一步步走過來的。
輔公祏就是那個不可預測的非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