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展示出他出神入化,令人觀止的抓住機會能力。


    他雖然被李孝恭留下守營,但他絕對不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李靖揮軍進擊,文士弘根本就沒有料到唐軍敗軍之師,還能有如此成建製和戰鬥力的反擊。


    顯然,這中了計,他的軍隊本來就已經不成部伍,再加上軍心士氣,被李靖的突然出現,驚心而崩潰。


    結局早就寫定,李靖大破文士弘。


    此戰繳獲四百多艘艦艇,文士弘的軍隊溺死和被斬首的將士,達到一萬人。


    李靖輕鬆地將一場慘敗逆轉為大勝,自此之後,李靖在軍事上的建議,李孝恭從未再違逆過。


    水急浪高,順風疾進,李靖直到江陵城下。


    這種毫無征兆的大軍壓境,給蕭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震撼。


    因為在內部整肅,罷兵歸農以後,蕭銑在江陵的常備精銳才五千餘人,現在李大軍兵臨城下,顯然需要臨時征兵增援。


    這當然不可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遠水不解近渴,蕭銑知道,李靖不可能會給自己時間。


    因為,李靖馬不停蹄地進攻蕭銑的水城,一戰而下,繳獲了蕭銑全部的戰艦。


    但李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令人莫測高深的動作。


    他讓李孝恭將所有繳獲的船隻,全部散入長江之中,讓它們順流而下。


    將領們表示不理解,他們頗有不舍地說:“破敵所獲,當藉其用,奈何棄以資敵?”


    李靖耐著性子解釋說:“蕭銑之地,南出嶺表,東距洞庭。吾懸軍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兵四集,吾表裏受敵,進退不獲,雖有舟楫,將安用之?”


    然後,他預見了必然出現的局麵:“今棄舟艦,使塞江而下,援兵見之,必謂江陵已破,未敢輕進,往來覘伺,動淹旬日,吾取之必矣。”


    原來李靖此舉,是一著疑兵之策,可以讓蕭銑的援兵疑神疑鬼,能為自己的斬首行動得必要的時間。


    李靖對於人心和人性的把握,已達入微的境地。


    戰事的發展一如他所料,近處的援軍看到滿江的船隻,都判斷江陵已經陷落,遲疑不敢進兵。


    而更遠地方的援兵將到時,聽到的已是蕭銑降唐的消息。


    李靖真是神人。


    他也很有戰力,在外圍的進攻中,他擊潰了江陵最後的精銳,那是楊君茂率領的四千甲卒,那也是蕭銑在江陵,目前唯一的依靠。


    李靖圍城,蕭銑即將失去一切。


    他向群臣問計,中書侍郎岑文本建議蕭銑投降李唐。


    蕭銑知道大勢已去,再無人肯賣命守城。


    他召集臣下們痛心疾首地說:“天不祚梁,數歸於滅。若待力屈,必害黎元,豈以我一人而傷百姓?”


    蕭銑向天命臣服,他接著說道:“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亂兵,幸全眾庶。”


    最後,他有些意興索然地說:“諸人失我,何患無君。”


    他下令打開城門,投降唐朝。


    一個偌大的梁國,竟然如此快的時間內,土崩瓦解,令人唏噓不已。


    蕭銑畢竟是梁國之後,他在投降之時,為滿城百姓乞命,算是盡自己最後的心力。


    他對李孝恭畢恭畢敬地說:“當死者唯(蕭)銑耳,百姓無罪,願不殺掠。”


    因為按照慣例,當攻占一座城市之時,人口玉帛,都需要獎賞將士,李孝恭手下自然也不例外,何況江陵雖小,畢竟也是一國之都,財富自然要超過別的城市。


    岑文本展示了一個大臣的良心,他冒死向李孝恭進言道:“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以望真主……今若縱兵俘掠,使士民失望,恐自此以南,無複向化之心矣!”


    李孝恭展示了大國的仁義,他同意岑文本的請求。


    但軍心士氣,一樣需要兼顧,士兵們也不能白白出工出力獻出生命去打仗。


    將領們退了一步,堅持向李孝恭請求說:“梁之將帥與官軍拒鬥死者,其罪既深,請籍沒其家,以賞將士。”


    雖然這一樣是常例,但李靖站出來反對,他高瞻遠矚,站出來堅決反對說:“王者之師,義存吊伐。……且犬吠其主,無容同叛逆之科,此蒯通所以免大戮於漢祖也。”


    李靖詳細述說了自己的理由,“今新定荊、郢,宜弘寬大,以慰遠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義。但恐自此以南城鎮,各堅守不下,非計之善。”


    這和岑文本的說法,異曲同工,如果貪圖眼前之小利,必然在江漢嶺南之間,帶來巨大的隱患。


    李孝恭做了正確的選擇。


    他命令部隊秋毫無犯,於是江陵城中的太陽照常升起,而整個蕭梁之地,聽到蕭銑已降,李唐的仁政之後,全都望風而降,


    蕭銑被押送到長安之後,李淵開始數落他不知天命。


    蕭銑不勝惶恐地迴答說:“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銑無天命,故至此;若以為罪,無所逃死。”


    李淵延續了他一貫的政策,對於那些正式稱王稱帝的競爭對手,他堅持從身體上消滅他們。


    蕭銑被斬於長安,梁國終於雨打風吹去。


    但長江中下遊,還有一股非常驃悍的力量,正在夾縫中生存壯大。


    以長江為天然的分界線,在南北分治的時代,長江中遊的江漢之地,雖是重鎮,大鎮,可以製衡南方的局勢,卻一直無法決定南方的局勢。


    但長江下遊的江淮之地,卻可以產生足以和北方中原大地相抗衡的勢力。


    南朝宋、齊、梁、陳四國,他們的發源地和核心勢力範圍,莫不如此。


    而楊廣大力經營江都,也真正讓他這份皇權的道統,具備在東南生根發芽的可能。


    但是,宇文化及弑逆北上之後,東南王氣黯然收,再沒有出現足以撼動李唐的政治力量,但卻誕生了一支足以讓帝國顫抖的武裝力量,那就是自稱曆陽總管的杜伏威。


    從他的名稱就可以知道,他對自己有著清楚和清醒的認識。


    他雖然雄霸一方,武力絕倫,但卻一直在等待真正的名主出現,或歸或降,不過早晚的事。


    李唐似乎真是天命所屬,杜伏威沒有站錯隊。


    但杜伏威真是當世一流的戰將,如果正麵交鋒,李唐未必有必勝的把握。


    因為他的名氣和地盤,全部是自己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戰鬥,流汗流淚流血,搏命而來。


    可惜他出身草莽,限於階層,再加上創業階段,無法避免的流寇做法,讓他早早就失去爭霸天下的可能。


    他和天下雖然失之交臂,但雄霸江淮,卻是足足有餘。


    杜伏威從小就一貧如洗,又沒有一技之長,亂世之中,如果不想乞討,就隻剩下當盜賊一條路。


    事實上,他確實就是一個小賊。


    一直幹些穿牆過門的小偷小摸的行為,這種遊手好閑的行為,吸引了他的一個死黨,叫輔公祏。


    他們自小就是過命的交情,因為想改善下牙口,輔公石還偷過他姑姑家的羊,和杜伏威一起大塊朵頤。


    但令人料想不到的是,輔公石的姑姑竟然報了官,有了案底,他們在家鄉呆不下去了,十六歲開始,二個人就隻能亡命他鄉。


    杜伏威從此開了天眼,他發現外麵的世界如此精彩。


    他們一起做起了正式的強盜。


    杜伏威展示了他的長才,他非常講義氣,每次外出做事,出則居前,入則殿後,這讓他迅速獲得了聲譽,他被推舉做了強盜的頭子。


    但他們這種小打的鬧的行為,始終成不了氣候,需要依靠更大的力量才能得以發展。


    他們轉投一個叫左君行的大盜,左君行看不上他們。


    又轉投苗海潮,但苗海潮也不識貨,二人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始終鬱鬱不得誌。


    杜伏威很有決心,心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既然寄人籬下無法發展,那就不如搏一把,自己單幹。


    自此之後,杜伏威慢慢成長為一顆參天的大樹。


    他通過兼並別的小股力量,逐漸壯大。


    他第一個兼並的對象就是苗海潮,既然加入不了,那就吞並你。


    杜伏威非常直接,他派人對苗海潮大言不慚地說:“今同苦隋政,各興大義,力分勢弱,常恐見擒,何不合以為強,則不患隋軍相製。”


    然後,他給出了二個選擇,“若公能為主,吾當敬從,自揆不堪,可來聽命,不則一戰以決雄雌。”


    當時杜伏威轉戰淮南之地,早已聲名在外。


    要不戰,要不降,沒有第三條路。


    苗海潮自認不是杜伏威的敵手,也覺得杜伏威所說,確實在理,於是,他率軍投降杜伏威。


    但不是每個人都肯臣服杜伏威,至少趙破陣就這樣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