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雖平,南方依然割據紛亂。


    最大的力量是蕭銑領導位於長江中遊的梁國。


    蕭銑倒確實是南朝梁蕭的皇室之後,江南四朝,宋齊梁陳,其中梁國正統被陳國所替之後,在長江中遊,依靠北方北周的力量,新生了一個傀儡政權梁國。


    雖然此梁國已不再有當日之氣象萬千,但好歹保留了梁蕭一脈。


    不過,一日為奴,終身無勢。


    蕭梁終於在楊隋之世,壽終正寢,但當時,梁蕭的皇族,卻做了兩手準備,一支隨江陵的大臣和父老鄉親北上大興城。


    另一支,卻率領十萬民眾,沿長江東下,投靠了陳國。


    雖然天下大勢,分久必合,陳國最終也被楊堅不費吹灰之力拿下,投靠陳國的蕭岩叔侄,也灰飛煙滅。


    但蕭岩一支,卻終於在江南開枝散葉,得以繁衍。


    到蕭岩的孫子一輩,終於又出了一個人才,他就是蕭銑。


    時勢造英雄,蕭銑被曆史選中了。


    隋末失政,各地義軍紛起,江南一樣亂成一鍋粥。


    嶽州也不例外,當地豪強董景珍等人,也想造反,但他們麵臨一個問題。


    那就是奉誰為主,群雄當中,似乎隻有董景珍最合適。


    但他義正辭嚴地拒絕說:“吾素寒賤,雖假名號,眾必不從。”


    然後,他接著說出了自己心中理想人選,“羅川令蕭銑,梁氏之後,寬仁大度,有武皇之風。……今請以為主,不亦應天順人乎?”


    計議一定,他們立馬修書一封,飛報蕭銑。


    蕭銑縱觀天下大勢,早有不臣之心,現在得到眾位豪強的推崇,心中大喜,以為大事可從。


    他豪氣萬丈地迴報董景珍說:“(隋)貪我土宇,滅我宗祊,我是以痛心疾首,無忘雪恥。今天啟公等,協我心事,若合符節,豈非上玄之意乎。“


    話說到這份上,當然,就要行動了。


    蕭銑接著非常肯定地說:“吾當糾訓練場士庶,敬從來請。”


    蕭銑顯然是個行動派,但要去做山大王,肯定需要自己的嫡係力量。


    他顯示出梁蕭在江南的號召力,振臂一唿,當天就聚集了幾千人,表麵上說是要討賊,實際上卻想暗渡陳倉,與董景珍會合。


    但天降大任於斯人,必然設置幾道關卡。


    蕭銑立即麵臨了一個真正的賊,他叫沈柳生,率領大批的草寇,來羅川縣打打秋風。


    毫無疑問,蕭銑新組建的烏合之眾,不是沈柳生那些幹慣了燒殺搶掠行動的流寇的對手。


    這成了一個問題。


    蕭銑倒並不驚慌。


    他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敏銳,眼下正是一個可以一石二鳥機會,既可以讓羅川的幾千部下死心塌地地跟著自己幹,又可以收編沈柳生這支軍隊。


    他慷慨激昂地對部下說道:“嶽州豪傑首謀起義,請我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雖欲獨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若從其請,必複梁祚,遣召柳生,亦當從我。”


    羅川的百姓,正在為如何抵禦沈柳生發愁,屢戰屢敗之際,前途一片灰暗,覺得始終難免毒手,現在出現了一個機會,或者也是一條生路。


    雖然是跟隨蕭銑謀反,但如果被沈柳生屠城,也是死路一條。


    既然必死,不如奮力一搏,或許可以柳暗花明。


    沈柳生也有同樣的想法。


    他隻是個小小的山大王,總有一天,要麽做為流寇消失於茫茫大地,要麽被別的義軍收編。


    而梁朝一直是江南正朔,頗具號召力,老百姓認這塊牌子。


    沈柳生稍加權衡,就加入了蕭銑向嶽州行軍的隊伍。


    但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


    他們雖然同行,但蕭銑和他,缺乏過命的交情,也缺乏深度的利益捆綁,雙方很難一心一意。


    一旦有事,必然以自己利益為中心。


    這導致了蕭銑隊伍的第一次火拚。


    火拚這個詞,一直伴隨蕭銑政權的始終,這是一個被內部火拚耗盡所有精氣神的政權。


    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他們會自廢武功,將自己修剪整理成一隻待宰的小綿羊。


    未見敵人,自己先亂先敗。


    嶽州城外,董景珍圓滑老到卻又滿懷誠意地做了一個安排。


    他叫徐德基率領幾百父老鄉親去迎接蕭銑。


    看到這些梁國舊人,蕭銑心中感慨,天命或有在,生於這個亂世,或者蕭梁真有再起的一天。


    沈柳生一樣心生感慨,他想不到董景珍竟然不親自出城迎接,而是躲在幕後,弄出了這麽大的動靜。


    這完全是一個強勢的地頭蛇啊。


    他心中轉開了小九九,不無憂慮地對部下說道:“我先奉梁公(蕭銑),勳居第一。今嶽州兵眾,位多於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殺(徐)德基,質其首領,獨挾梁王進取州城。”


    大事還沒開幹,沈柳生就生異心,他心狠手辣,手起刀落,殺掉徐德基後,才稟報蕭銑。


    這是天大的糊塗事。


    蕭銑無法接受,他大驚失色說道:“今欲撥亂,忽自相殺,我不能為汝主矣。”


    蕭銑知道與沈柳生為伍,已失去意義,即使自己也被殺死,他也毅然然決然地徒步走出軍門。


    沈柳生立即犯了第二個錯誤。


    他知道自己一人無法成事,他不再堅持,追上蕭銑,伏地請罪。


    事已到此,蕭銑也無可奈何,他也不敢責怪沈柳生,將他官複原職。


    出師未捷己先亂,這種局麵,似乎已經失控,蕭銑心中籠罩著沉重的烏雲。


    但已到嶽州城下,總不能空手而迴,他終於還是率軍進人嶽州城。


    這是董景珍一夥的地盤,事後清算是必須的。


    董景珍以不容拒絕的語氣,向蕭銑說道:“徐德基丹誠奉主,柳生兇悖擅殺之,若不加誅,何以為政?且其為賊,兇頑已久,今雖從義,不革此心,同處一城,必將為變。若不預圖,後悔無及。“


    董景珍的擔憂其實也是蕭銑的擔憂。


    他們雖然在隋朝官位不高,但好歹也還是體製之內的官吏,對於起自草莽,無所約束的沈柳生之流,有著天然的隔閡,擅殺徐德基一事,必須要有一個交待。


    沈柳生成了個悲催的犧牲品。


    他被斬首,他帶來的部下,全部作鳥獸散,一場莫名其妙的火拚,讓蕭銑的政權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


    但蕭梁在南方非常得人心,蕭銑的開疆拓地的事業進行得如火如荼。


    他先是非常輕鬆地打敗了隋朝派來清剿他的張鎮州等人,立穩了腳跟。


    然後,在楊廣被弑之後,他接收原隋朝的力量,竟然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成了一個擁有遼闊疆域的大國。


    西起三峽,南盡交趾(今越南),北拒漢川,都臣屬於蕭銑的梁國。


    為了真正繼承梁國的道統,蕭銑將都城遷到原梁國都城所在地江陵,並且修複了自己列祖列宗的廟園。


    梁國似乎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蕭銑自己開始作死,他有他不得不作死的理由。


    因為這個梁國的政權,並不是屬於他自己的產業,他其實隻相當於一個總經理,但實際的權力,還是掌握在以董景珍為首的元老派手中。


    當梁國初立之時,他需要借助他們的力量去打天下,但當梁國發展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國家時,政權就需要真正的政治較量,也需要平衡或者說是獨裁。


    而政治,是從來不講人情的,隻以利益為先。


    蕭銑決定開始一場清洗活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