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中天的突厥人,對馬邑勢在必得,至少,不能讓它直接歸入李唐的勢力範圍。


    馬邑是突厥南進,必須占據的戰略要地,即使沒有苑君璋的請求和協助,突厥也會出兵爭奪。


    李淵同樣注意到了馬邑發生的新形勢。


    當時並州總管劉世讓準備走馬上任廣州總管,李淵在他臨行之前叫住了他,他覺得隨著高滿政的降唐,在馬邑,在整個並州的北麵,李唐有取得先機的可能。


    他向劉世讓請教防備突厥的方法。


    劉世讓經營並州多年,頗有心得,他據實迴答說:“突厥南寇,徒以馬邑為中路耳。如臣所計,請於崞城置一智勇之將,多儲金帛,有來降者厚賜之,數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踐禾稼,敗其生業。不出餘歲,彼當無食,馬邑不足圖也。”


    李淵等的就是劉世讓這句話,他立即接口說道:“非公(劉世讓)無可任者。”


    劉世讓臨時被調任戍守崞城,圖謀馬邑。


    馬邑風雲再起。


    劉世讓值得李淵的信任。


    他是李唐的忠臣也是福將,當年他在獄中,聽到獨孤懷恩準備謀反,逃獄之後,在黃河之中,截住了準備前往獨孤懷恩軍營中的李淵,千鈞一發之際,李淵一生之中,最兇險的一場謀反戛然而止。


    此事之神奇,就連李淵都驚唿:“劉世讓之至,豈非天命哉!”


    劉世讓還有一次舍身為李唐的壯舉。


    平滅西秦薛舉之戰,劉世讓和弟弟劉世寶戰敗被擒,薛舉命令他欺騙城中說“大軍五道已趣長安,宜開門早降。”


    刀鋒凜冽之下,劉世讓假意應允,而當他到城下之時,他對守城軍士大聲說:“賊兵多少,極於此矣。宜善自固,以圖安全。”


    這當然是一種自殺行為。


    不過,薛舉本人雖然殘暴,但他實乃當世英雄,竟然重英雄識英雄,沒有為難劉世讓。


    撿了一條命的劉世讓瞅準一個機會,讓他的弟弟劉世寶逃迴唐軍,詳細講述了薛舉軍中的虛實,為李世民在淺水原一戰擒薛舉提供了重要的情報。


    劉世讓在崞城的工作卓有成效。


    突厥人深受其害,高滿政歸唐後,他們二人聯手,渡過了一段甜蜜的蜜月期。


    但他們的對手正處於巔峰。


    苑君璋報仇心切,連續二次引導突厥人入寇,想奪迴馬邑的控製權,但全部被高滿政擊退。


    當此之時,高滿政已經得到李唐的直接支持,李淵派了大將軍李高遷協助高滿政守城。


    馬邑本身已經兵強將勇。


    毫無疑問,劉世讓早先的經營,加上現在互相唿應,才可以讓馬邑的形勢足有一戰之力。


    但突厥人的力量實在太過於強大,當他們派了一萬人馬還攻不下馬邑時,頡利可汗大怒,他發動大軍,揚言一定要奪取馬邑。


    天子一怒,流血千裏。


    現在的形勢,已經不隻是苑君璋來報私仇,如果以二國的直接大規模交戰層麵而言,馬邑的力量,那確實過於單薄。


    李高遷第一個承受不住壓力。


    他既擔心高滿政隨時倒戈,投降突厥,也擔心頡利可汗的大軍圍城。


    他做了一個自尋死路的決定,率領自己所部二千人連夜逃跑。


    棄堅城不守,在突厥優勢的騎兵麵前逃跑,這並不是一個明智而理性的選擇。


    當年楊廣雁門被圍時就有過這個爭論,到底是固守城池,還是率領精銳逃跑?


    考慮到突厥人在馬背上的優勢,群臣阻止了楊廣的逃跑,而選擇固守待援,最終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現在李高遷想嚐試一下另一個方案。


    但他很失望,在突厥的追擊下,他所部二千人,將士皆沒,他隻身逃歸,被李淵除名流配邊疆。


    李高遷雖去,高滿政還在,況且,頡利的主要目標是奪得馬邑的控製權。


    頡利發動攻城,高滿政沒有退路,隻能全力抵抗,一日之間,竟然相互拚殺十幾次。


    作為衛星城市的崞城,當然必須支援。


    但在頡利全盛的兵鋒麵前,劉世讓也畏懼了,他屯軍鬆子嶺,再也不敢前進一步,隻能乖乖地退迴崞城。


    可見當時在馬邑的軍事力量,李唐確實比不過突厥,隻有整個國家強盛了,一地才可以有一戰之力。


    當時還有一個議和的機會,頡利一邊小打,一邊向唐朝求婚,李淵也是政治老手,他提出了自己的條件,“釋馬邑之圍,乃可議婚。”


    這對雙方都是可以接受的條件,頡利準備接受。


    但李淵忘了,突厥還有一個隋朝的義成公主,現在的可賀敦,她堅決反對。


    她當時在突厥組織了一個隋朝的流亡政府,以楊廣之孫,齊王楊暕的遺腹子楊政道作皇帝,以圖興複隋朝。


    義成公主的態度之所以如此堅決,應該是得到了苑君璋奉楊政道為主的承諾,畢竟同為漢人,打天下,複隋朝,需要依仗漢人本身的力量。


    頡利可汗欠義成公主的人情。


    他本來沒有資格做大可汗,但處羅可汗暴斃之後,因為他的兒子既醜又弱,被義成公主嫌棄,轉而選擇頡利,扶植他當了突厥的大可汗。


    再加上馬邑也是必下之城,這可以得到現實的政治利益。


    既然已經投入這麽多精力,再加上和李唐終有決戰的一天,頡利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


    況且,他有把握順利攻下馬邑。


    突厥雖然不善於攻城,但他手上有一張牌。


    河北高開道現在依附自己,那裏有一批精於攻城的人手和精巧的攻城器械,如果將他們調來,馬邑被攻下,不過舉手之勞而已。


    頡利看的很準。


    當高開道出現在馬邑城下之時,高滿政知道馬邑必然不守。


    城中糧食也將要吃完了,李淵承諾的救兵遙遙無期,他知道,現在隻能完全靠自己了。


    他準備趁自己還能走的時候,突圍去朔州。


    但他的將領杜士遠不再看好高滿政,為了求存,他殺掉高滿政,投降突厥。


    馬邑再次落入苑君璋手中。


    苑君璋入城,先報私仇,高滿政一家和反對他的豪強三十多人,一齊赴死。


    劉世讓付出了代價。


    突厥人來了個陰招,既然明刀明槍要折損人手,那就來個反間計,他派人故意泄露消息給李淵,說劉世讓和頡利可汗達成了協議,將有二心。


    當時馬邑已亡,李淵一時不察,竟然真的誅殺了劉世讓,這個冤案直到貞觀初年,李世民才平反。


    但經此此戰,苑君璋在馬邑的基礎也動搖。


    苑君璋的清洗,和曾經的失敗,讓他的部下開始背叛他,另尋出路。


    很多將領重新歸降李唐,這是唐朝力量開始強盛的證明。


    苑君璋明顯地感覺到時代變了。


    他也想歸順唐朝,李淵非常看重馬邑的得失,為了安撫苑君璋,特地賜給他金券,許諾給他優厚的條件。


    在這個當口,突厥的頡利可汗同樣也想招撫他,傳統上而言,馬邑雖然必爭,卻一直在漢人的治下,頡利需要扶植自己的代理人。


    何去何從?


    苑君璋的兒子苑孝政理性而冷靜地說:“劉武周足殷鑒。今既降唐,又歸頡利,取滅之道也”


    但馬邑作為法外之地太久了,苑君璋擔心過早地傾向哪一方,都會招致象劉武周和高滿政的命運。


    他的一個謀士說出了他心中不謀而同的想法,“恆安之地,五者舊都,山川形勝,足為險固。突厥方強,為我唇齒。據此堅城,足觀天下之變,何乃欲降於人也?”


    首鼠二端,於苑君璋而言,或者也是自存之道,而於唐朝和突厥二國,保持一種暫時的平靜,以等待正式決戰時刻的來臨,也是一種可以接受的方式。


    馬邑,暫時維持一種不勝不敗的狀態。


    但唐朝很快統一全國,強盛到甚至於讓突厥瑟瑟發抖,更致命的是,頡利內部又開始分崩離析。


    馬邑,已離開了很久,是時候迴歸母親的懷抱了。


    苑君璋終於將馬邑歸唐,北部悉平。


    而李唐在江南的征服行動,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唐朝,將屹立於世界之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天字七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雲舞天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雲舞天風並收藏隋唐天字七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