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決定替隋行道。
他對部下言語諄諄地說:“吾為隋民,隋為吾君,今宇文化及弑逆,乃吾仇也,吾不可以不討。”
這一舉動立即得到很多投降的隋室舊臣的擁護,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道:“大王奮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以能仗順扶義,安四方也。(宇文)化及為隋姻裏,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國,仇不共天,請鼓行執其罪。”
這也是宇文化及的宿命,天下雖大,無處安身,何況立國?
宇文化及的生命開始倒計時。
他本來應當已經死過一次了。
當日,他被李神通圍在聊城,旦夕且下,如果李神通不是為了貪圖宇文化及的金銀財寶,坐失破城良機,區區聊城,指日而下。
但李神通坐失大好時機,將聊城拱手讓給了竇建德。
竇建德當仁不讓,笑納這一份大禮。
宇文化及的軍隊已沒有任何鬥誌,僅僅二天時間,他的部下王薄就開門投降了竇建德。
竇建德一如既往地謙恭下士,他完全接收了宇文化及從江都帶來的政治遺產。
宇文化及手上,有全套象征皇權正宗的傳國玉璽及鹵薄依仗,更重要的是,竇建德吸納了原隋朝相當部分的中央官僚。
雖然竇建德在擊敗宇文化及之後,充分尊重了和宇文化及北上驍果和朝廷官員的個人意誌,讓他們自行決定去留,比如西歸長安,南下洛陽,或者效力於自己。
竇建德做到了一個仁者,或者說是梟雄的去留隨意。
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裁汰濁流,提升影響力的高姿態,這將在道德層麵形成和強化竇建德“仁義”的定位。
實際上,竇建德的政權,是一個縮小版的舊隋朝廷,其核心骨幹就是以原隋官吏為中堅組成。
諫議大夫宋正本是竇建德攻陷饒陽時的縣長,後有瀛州刺史王琮,裴矩為尚書左仆射,崔君肅為侍中,這些人才的加入,讓竇建德的政權成不甚入流的下裏巴人,一躍而成為正大堂皇的天子廟堂。
隋末皇權三分,一分江都,二分長安,三分在洛陽。
現在天下大勢,已經完全明朗,長安歸李唐,洛陽屬於王世充,而江都的道統,已盡在竇建德。
這三分皇權的著落,才是真正具備爭天下,建立新朝的天選勢力。
舊隋已往,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竇建德非常忙。
他的時間金貴,在快刀斬亂麻斬殺宇文化及等大逆不道的首惡後,他知道,他需要和時間賽跑,他將迎來另外二個政權的實質性挑戰。
竇建德還需要給自己找一個靠山。
他手上有一張王牌,那就是楊廣的蕭皇後和他的孫子,也是齊王楊暕的遺腹子楊政道。
在楊堅時代,隋朝曾經是突厥的宗主國,楊堅和啟民可汗,譜寫了一段濃情蜜意的關係史。
即使在楊廣時代,也一直和突厥保持和親,現在突厥的可賀敦(皇後)就是隋朝的義成公主,她在突厥,已成為活著的傳奇。
她一生之中,做過啟民、始畢、處羅和頡利四個可汗的可賀敦,並且,現在的頡利可汗,就是她親手所立。
這個傳奇的女人,雖然不是楊堅的親生女兒,但她想再為娘家盡一份心力。
她做了一個和親的女性所能做到的極致。
她向竇建德請求迎立蕭皇後和楊政道,她要在突厥成立楊隋的流亡政府,以期恢複楊隋舊日的榮光,卷土重來。
在北方,要想生存和強大,就必須取得突厥的直接支持。
如果以前是小打小鬧,可以和突厥人打一打擦邊球,現在,竇建德已經被時勢推上了爭天下的大勢,那就必須取得突厥的直接支持。
這是和突厥建立直接聯係的好機會。
竇建德非常上道,他立即派了一千兵馬,專門護送蕭皇後和楊政道二人北上突厥。
得到突厥的肯首之後,竇建德需要盡快打通和突厥之間的直接的交通要道,他需要盡可能,一直北上。
但他的北上之路受阻於幽州,那是羅藝的地盤。
羅藝此時已叫李藝,他歸順了李唐,被賜以國姓,
幽州是中原帝國東北最重要的軍事重鎮,當年楊堅篡周立隋,就得到了幽州總管於翼的支持,才在和尉遲迥的對抗中取得戰略優勢。
而楊廣三度討伐高麗,幽州作為大後方,人物殷盛,器具甲仗,精於四方,臨朔宮中,倉庫盈積,頗多珍產,天然就是一個可以割據稱雄,富甲一方的邊陲要地。
但現在幽州也姓李,是李唐的李。
李藝原名羅藝,現在已經歸順李唐。
他自恃驍勇絕人,通過兵變上位,自稱幽州總管,歸順李唐之後,被李淵賜與國姓,封燕王,和李淵攀上了親戚,才改名叫李藝。
幽州地勢險要,是各大勢力必爭之地。
但羅藝根基太淺,加上更無爭天下之心,無心無力,不可能單獨立國,但他自己雖然不去爭天下,為了未來計,卻一定要選擇那個可以坐穩天下的明主。
李淵的唐朝成了他第一選擇。
當然,還有很多勢力,也都向他投懷送抱,暗送秋波。
宇文化及當年十萬精兵在手,全盛時期率驍果北上,他考慮到洛陽和長安都已名花有主,而當時河北竇建德,不過是個正在上升期的地方梟雄而已,宇文化及最佳的策略,就是據河北之地,和洛陽、長安鼎足而三。
隻要能和羅藝南北相援,河北必然可以指日而下,就會有一個優勝的戰略形勢。
於是,他開出優厚的條件,想和羅藝共同富貴。
但羅藝不為所動,立即處斬他的使者,正義凜然地說:“我隋室舊臣,感恩累葉,在行(楊廣)顛覆,實所痛心。”
他不屑於和宇文化及這種大逆不道的叛賊為伍,以隋臣之禮為煬帝發喪,大臨三日。
但處於列強之間,又是四戰之地,他想獨善其身,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身雖無罪,懷璧其罪,羅藝必須依靠一棵大樹。
他的身邊還有二股勢力,一是高開道,一個是竇建德。
高開道其實是個流寇或者也可以叫做馬賊。
他原來是個鹽商,是當世的神行太保,行走若飛,不輸奔馬,有財又有力,並且不在體製之內,在隋末亂世,要想生存,毫無疑問,就近投向義軍,起兵造反。
但他投靠的格謙,也並不是什麽真正的雄主,很快就被隋朝滅掉了。
高開道沒有迴頭路可以走。
他糾合餘散幾百人,北走漁陽等郡,以劫掠為生,做起了馬賊。
但當時隋朝北平郡守李景,無法抵禦和收捕高開道,讓他一步步坐大,竟然成了當地一股不可抑製的大勢力。
他手下竟然有馬匹數千,嘍羅也有萬人以上的規模,高開道看到天下大亂,心中思動,竟然也有樣學樣,稱為燕王。
雙雄不並立。
高開道自然想招慰羅藝,但羅藝對於高開道的為人並不放心,因為高開道有汙點。
他做燕王之後,有一個叫做高曇盛的沙門,自稱大乘皇帝,還立了個尼姑做皇後,招誘高開道,想和他結為兄弟,一起共享富貴。
但高開道有個小心思,他和曇盛做了幾個月兄弟之後,設計襲殺曇盛,兼並了他的部下。
對於這種人的招撫,羅藝隻能敬而遠之。
但高開道能於亂世之中稱燕王,確實也是一時雄傑。
有一次,他被一支箭射中了麵頰,他不可能天天頂著一支箭亂跑,就必須要做手術,將箭鏃取下來。
但當時箭已經深入骨中,想象一下,都是一種極荒唐,又會痛徹心扉的苦。
高開道開始治病。
他叫來一個醫生,檢查了下,下了個定論說:“箭深,不可出。”
高開道對自己狠,對別人更狠,聽到醫生這樣說,自己需要的是取箭,而不是想聽建議,說箭不可取了同。
高開道二話不說,立即殺了這個醫生。
箭還是要取的,他又叫了一個醫生過來,這個醫生比較小心,就實話實說道:“出之恐痛。”
高開道聽不得不同的意見,也沒有耐心聽不同的意見,他又立即把這個醫生殺了。
到了第三個醫生時,吸取了教訓,斬釘截鐵地說道:“可出。”
於是,鑿骨,置楔其間,骨裂寸餘,竟然將箭鏃取出來了。
高開道也真是個神人,一邊手術,一邊奏妓進膳,神色不變,頗有關羽刮骨療傷之風采。
亂世之中,誰更狠,誰就能活下去。
這樣一個狠人猛人,成為一方土霸王自然綽綽有餘,但要想爭天下,似乎遠嫌不夠。
羅藝同樣也是這個看法。
他雖然不想投降高開道,但竇建德很快來了。
所以,當竇建德北上攻擊幽州之時,羅藝知道自己無法抵擋,就向高開道救援,二小相合為大,現在大敵當前,他們隻有攜起手來,才能避免被竇建德各個擊破。
羅藝看得很通透,他下了決定,當眾說道:“建德,開道,皆劇賊耳,化及弑逆,並不可從。今唐公起兵,皆符人望,入據關右,事無不成。吾率眾歸之,意已決矣,有沮眾議者,必戮之。”
羅藝有此意,恰好李淵安撫山東,派了張道源經略河北,落花有意,流水有情,雙方一拍即合。
羅藝奉表歸國,詔封燕王,賜姓李氏,正式改名叫李藝。
李藝雖已歸唐,但李唐畢竟和他隔山差海,目前最重要的是,他要應付來自於竇建德的直接威脅。
他率領二十萬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了。
竇建德表麵上聲威浩大,順風順水,其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這取決於他性格之中的缺點。
window.fkp = \"d2luzg93lm9ua2v5zm9jdxmoikrrqwnwr3vjstdmb1lyslnnr3nqzvmxn2r0vuh0mvjooth5r1b3zthawxbkmdj1k3zpbznpd1fysjzpdfvfuupwn01edks4vwfrrhavs29hwnf1uupndkhewvlpnmflqwvhnhrkuurivfy4cmnqwjz4sy9vytl4a1hirjz6czn3iiwgmtyzmji3oteymyk=\";
他對部下言語諄諄地說:“吾為隋民,隋為吾君,今宇文化及弑逆,乃吾仇也,吾不可以不討。”
這一舉動立即得到很多投降的隋室舊臣的擁護,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道:“大王奮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以能仗順扶義,安四方也。(宇文)化及為隋姻裏,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國,仇不共天,請鼓行執其罪。”
這也是宇文化及的宿命,天下雖大,無處安身,何況立國?
宇文化及的生命開始倒計時。
他本來應當已經死過一次了。
當日,他被李神通圍在聊城,旦夕且下,如果李神通不是為了貪圖宇文化及的金銀財寶,坐失破城良機,區區聊城,指日而下。
但李神通坐失大好時機,將聊城拱手讓給了竇建德。
竇建德當仁不讓,笑納這一份大禮。
宇文化及的軍隊已沒有任何鬥誌,僅僅二天時間,他的部下王薄就開門投降了竇建德。
竇建德一如既往地謙恭下士,他完全接收了宇文化及從江都帶來的政治遺產。
宇文化及手上,有全套象征皇權正宗的傳國玉璽及鹵薄依仗,更重要的是,竇建德吸納了原隋朝相當部分的中央官僚。
雖然竇建德在擊敗宇文化及之後,充分尊重了和宇文化及北上驍果和朝廷官員的個人意誌,讓他們自行決定去留,比如西歸長安,南下洛陽,或者效力於自己。
竇建德做到了一個仁者,或者說是梟雄的去留隨意。
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裁汰濁流,提升影響力的高姿態,這將在道德層麵形成和強化竇建德“仁義”的定位。
實際上,竇建德的政權,是一個縮小版的舊隋朝廷,其核心骨幹就是以原隋官吏為中堅組成。
諫議大夫宋正本是竇建德攻陷饒陽時的縣長,後有瀛州刺史王琮,裴矩為尚書左仆射,崔君肅為侍中,這些人才的加入,讓竇建德的政權成不甚入流的下裏巴人,一躍而成為正大堂皇的天子廟堂。
隋末皇權三分,一分江都,二分長安,三分在洛陽。
現在天下大勢,已經完全明朗,長安歸李唐,洛陽屬於王世充,而江都的道統,已盡在竇建德。
這三分皇權的著落,才是真正具備爭天下,建立新朝的天選勢力。
舊隋已往,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竇建德非常忙。
他的時間金貴,在快刀斬亂麻斬殺宇文化及等大逆不道的首惡後,他知道,他需要和時間賽跑,他將迎來另外二個政權的實質性挑戰。
竇建德還需要給自己找一個靠山。
他手上有一張王牌,那就是楊廣的蕭皇後和他的孫子,也是齊王楊暕的遺腹子楊政道。
在楊堅時代,隋朝曾經是突厥的宗主國,楊堅和啟民可汗,譜寫了一段濃情蜜意的關係史。
即使在楊廣時代,也一直和突厥保持和親,現在突厥的可賀敦(皇後)就是隋朝的義成公主,她在突厥,已成為活著的傳奇。
她一生之中,做過啟民、始畢、處羅和頡利四個可汗的可賀敦,並且,現在的頡利可汗,就是她親手所立。
這個傳奇的女人,雖然不是楊堅的親生女兒,但她想再為娘家盡一份心力。
她做了一個和親的女性所能做到的極致。
她向竇建德請求迎立蕭皇後和楊政道,她要在突厥成立楊隋的流亡政府,以期恢複楊隋舊日的榮光,卷土重來。
在北方,要想生存和強大,就必須取得突厥的直接支持。
如果以前是小打小鬧,可以和突厥人打一打擦邊球,現在,竇建德已經被時勢推上了爭天下的大勢,那就必須取得突厥的直接支持。
這是和突厥建立直接聯係的好機會。
竇建德非常上道,他立即派了一千兵馬,專門護送蕭皇後和楊政道二人北上突厥。
得到突厥的肯首之後,竇建德需要盡快打通和突厥之間的直接的交通要道,他需要盡可能,一直北上。
但他的北上之路受阻於幽州,那是羅藝的地盤。
羅藝此時已叫李藝,他歸順了李唐,被賜以國姓,
幽州是中原帝國東北最重要的軍事重鎮,當年楊堅篡周立隋,就得到了幽州總管於翼的支持,才在和尉遲迥的對抗中取得戰略優勢。
而楊廣三度討伐高麗,幽州作為大後方,人物殷盛,器具甲仗,精於四方,臨朔宮中,倉庫盈積,頗多珍產,天然就是一個可以割據稱雄,富甲一方的邊陲要地。
但現在幽州也姓李,是李唐的李。
李藝原名羅藝,現在已經歸順李唐。
他自恃驍勇絕人,通過兵變上位,自稱幽州總管,歸順李唐之後,被李淵賜與國姓,封燕王,和李淵攀上了親戚,才改名叫李藝。
幽州地勢險要,是各大勢力必爭之地。
但羅藝根基太淺,加上更無爭天下之心,無心無力,不可能單獨立國,但他自己雖然不去爭天下,為了未來計,卻一定要選擇那個可以坐穩天下的明主。
李淵的唐朝成了他第一選擇。
當然,還有很多勢力,也都向他投懷送抱,暗送秋波。
宇文化及當年十萬精兵在手,全盛時期率驍果北上,他考慮到洛陽和長安都已名花有主,而當時河北竇建德,不過是個正在上升期的地方梟雄而已,宇文化及最佳的策略,就是據河北之地,和洛陽、長安鼎足而三。
隻要能和羅藝南北相援,河北必然可以指日而下,就會有一個優勝的戰略形勢。
於是,他開出優厚的條件,想和羅藝共同富貴。
但羅藝不為所動,立即處斬他的使者,正義凜然地說:“我隋室舊臣,感恩累葉,在行(楊廣)顛覆,實所痛心。”
他不屑於和宇文化及這種大逆不道的叛賊為伍,以隋臣之禮為煬帝發喪,大臨三日。
但處於列強之間,又是四戰之地,他想獨善其身,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身雖無罪,懷璧其罪,羅藝必須依靠一棵大樹。
他的身邊還有二股勢力,一是高開道,一個是竇建德。
高開道其實是個流寇或者也可以叫做馬賊。
他原來是個鹽商,是當世的神行太保,行走若飛,不輸奔馬,有財又有力,並且不在體製之內,在隋末亂世,要想生存,毫無疑問,就近投向義軍,起兵造反。
但他投靠的格謙,也並不是什麽真正的雄主,很快就被隋朝滅掉了。
高開道沒有迴頭路可以走。
他糾合餘散幾百人,北走漁陽等郡,以劫掠為生,做起了馬賊。
但當時隋朝北平郡守李景,無法抵禦和收捕高開道,讓他一步步坐大,竟然成了當地一股不可抑製的大勢力。
他手下竟然有馬匹數千,嘍羅也有萬人以上的規模,高開道看到天下大亂,心中思動,竟然也有樣學樣,稱為燕王。
雙雄不並立。
高開道自然想招慰羅藝,但羅藝對於高開道的為人並不放心,因為高開道有汙點。
他做燕王之後,有一個叫做高曇盛的沙門,自稱大乘皇帝,還立了個尼姑做皇後,招誘高開道,想和他結為兄弟,一起共享富貴。
但高開道有個小心思,他和曇盛做了幾個月兄弟之後,設計襲殺曇盛,兼並了他的部下。
對於這種人的招撫,羅藝隻能敬而遠之。
但高開道能於亂世之中稱燕王,確實也是一時雄傑。
有一次,他被一支箭射中了麵頰,他不可能天天頂著一支箭亂跑,就必須要做手術,將箭鏃取下來。
但當時箭已經深入骨中,想象一下,都是一種極荒唐,又會痛徹心扉的苦。
高開道開始治病。
他叫來一個醫生,檢查了下,下了個定論說:“箭深,不可出。”
高開道對自己狠,對別人更狠,聽到醫生這樣說,自己需要的是取箭,而不是想聽建議,說箭不可取了同。
高開道二話不說,立即殺了這個醫生。
箭還是要取的,他又叫了一個醫生過來,這個醫生比較小心,就實話實說道:“出之恐痛。”
高開道聽不得不同的意見,也沒有耐心聽不同的意見,他又立即把這個醫生殺了。
到了第三個醫生時,吸取了教訓,斬釘截鐵地說道:“可出。”
於是,鑿骨,置楔其間,骨裂寸餘,竟然將箭鏃取出來了。
高開道也真是個神人,一邊手術,一邊奏妓進膳,神色不變,頗有關羽刮骨療傷之風采。
亂世之中,誰更狠,誰就能活下去。
這樣一個狠人猛人,成為一方土霸王自然綽綽有餘,但要想爭天下,似乎遠嫌不夠。
羅藝同樣也是這個看法。
他雖然不想投降高開道,但竇建德很快來了。
所以,當竇建德北上攻擊幽州之時,羅藝知道自己無法抵擋,就向高開道救援,二小相合為大,現在大敵當前,他們隻有攜起手來,才能避免被竇建德各個擊破。
羅藝看得很通透,他下了決定,當眾說道:“建德,開道,皆劇賊耳,化及弑逆,並不可從。今唐公起兵,皆符人望,入據關右,事無不成。吾率眾歸之,意已決矣,有沮眾議者,必戮之。”
羅藝有此意,恰好李淵安撫山東,派了張道源經略河北,落花有意,流水有情,雙方一拍即合。
羅藝奉表歸國,詔封燕王,賜姓李氏,正式改名叫李藝。
李藝雖已歸唐,但李唐畢竟和他隔山差海,目前最重要的是,他要應付來自於竇建德的直接威脅。
他率領二十萬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了。
竇建德表麵上聲威浩大,順風順水,其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這取決於他性格之中的缺點。
window.fkp = \"d2luzg93lm9ua2v5zm9jdxmoikrrqwnwr3vjstdmb1lyslnnr3nqzvmxn2r0vuh0mvjooth5r1b3zthawxbkmdj1k3zpbznpd1fysjzpdfvfuupwn01edks4vwfrrhavs29hwnf1uupndkhewvlpnmflqwvhnhrkuurivfy4cmnqwjz4sy9vytl4a1hirjz6czn3iiwgmtyzmji3oteym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