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低調隱忍厚黑學

    忍是天下人修養的第一功

    自古以來,都把忍辱負重稱為擔當大任的美德。縱觀古今成功人士之道,無不因忍而成就事業。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在自己的成功路上,每前進一步都要忍受莫大恥辱。例如初辦團練時,一日,綠營之兵與湘勇哄鬧,至黑夜闖入國藩行台。國藩親自告知巡撫,巡撫不理,曾國藩隻好第二日將兵營遷之城外,以避綠營亂兵。有人問其故,國藩歎曰:“大難未已,吾人敢以私憤瀆君父乎?”意思是說,大敵當前我怎能為個人利益而泄私憤呢?

    後來,曾國藩這樣總結其忍辱負重之術:“好漢打脫牙和血吞。這句話是我生平咬牙立誌的秘訣,自出道以來,無不遭求屈辱。我在庚戌、辛亥年間被京城的權貴們所唾罵,癸醜、甲寅年間被長沙的權貴所唾罵,乙卯、丙辰年間又被江西人所唾罵,以後又有嶽州、靖江、湖口三次打敗仗,都是打脫牙的時候,沒有一次不是和著鮮血往肚裏咽。”正是靠了這種忍讓,曾國藩終於修成了官道上的正果。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確,不要說十之八九,其實人生有時甚至事事都不能順我們的心意。想要生存在這個反複無常的世界裏,最重要的還是要學習曾國藩的“忍辱負重”之術。

    忍辱負重一直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唐朝第三個皇帝高宗即位後,一直受到皇後武則天的限製,因而抑鬱寡歡。有一次,高宗在巡幸途中,遇到一家好幾百人同堂的大家族,大家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沒有任何風波,十分和睦,這在當時實在少有。因此,高宗特地去拜訪這個家庭,向他們請教家族和睦的秘訣。

    於是族長取來紙和筆,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給高宗看,意思是講,大家族和睦的秘訣除了“忍”字以外別無他法。高宗看後深有同感,給予這個家族莫大褒賞。

    看來人與人和平相處的秘訣在於一個“忍”字,俗話說百忍成金。不僅如此,“忍”還是避禍做官的好辦法。

    曾國藩說“傲為兇德”,特別是文人做官大多為所謂的自好之士,多講氣節,講之不精,則流於傲而不自覺。風節本來是守於己的,而傲氣則加於別人。由於過於驕傲,造成君臣不和、朝廷紛亂必為禍害。曾國藩在檢討自己的缺點時,認為自己“忍”得不夠,說自己有三大過錯:平日不取信、不尊敬別人,相對傲慢太甚,這是一;平時一句話不對勁,就怨恨無禮,這是二;抵觸分歧之後,別人反而恢複平靜易順,他卻反而悍然不近人情,這是三。有此三點,曾國藩更注重“忍”字之術,注意自己的心態修養,時時為自己敲起警鍾。

    曾國藩這樣做,是有其深刻考慮的,因為曆史上因不能忍辱負重而導致危險的事例太多了。

    唐朝時,唐太宗在慶善宮舉行宴會,同州刺史尉遲敬德被邀請參加。但他一看自己的上座有人,便很生氣地質問說:“你有什麽功勞,竟坐在我的上手?”

    任城王李道宗席位安排在他的下手,就來勸解他。尉遲敬德不但不聽,反而舉拳頭毆打李道宗,李道宗的眼睛幾乎被打瞎。

    唐太宗很不高興地讓宴會停止了。他對尉遲敬德說:“我本想和你共富貴,然而你做官後好幾次犯法。我這才明白像韓信、彭越那樣被剁成肉醬,並不一定是漢高祖劉邦的錯呀!”尉遲敬德聽到這種極其嚴厲的警告後害怕了,以後就學會了忍讓,並能夠克製自己了。

    由此可見,“忍”功是天下修養第一功。要做到不自滿,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忍”的問題。所以,無論你位有多高、權有多大,都必須學會忍讓,切不可因一時之怒氣而毀掉你的大好前程。

    做事有顯有藏

    在宗吾先生看來,運用“神龍見尾不見首”這一處世技巧,並不是說把自己徹底裹藏起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如何厚黑行世?“神龍見尾不見首”中所謂“見”與“不見”,說的就是“有顯有藏”,想讓別人看見的部分就顯露出來,不想讓別人看見的部分就隱藏起來。實質上就是一個形象包裝的問題。生活中我們總能發現舍長就短,終生遺憾的悲劇。而那些自知程度較高、對自身長短利弊了如指掌的人,就不同了。

    漢武帝的一位寵妃李夫人重病不起,漢武帝親自前往探病。李夫人蒙被致歉道:“臣妾久病在床,樣子難看,不能見皇上,看我現在的病情,恐怕不久於人世了。我想把我的兒子和兄弟托付給陛下,請陛下多加關照。”漢武帝說:“你的囑托我一定照辦,請放心吧!但你病到這個地步,還是讓我看一看吧。”李夫人說:“女人不把容貌修飾好,不能見君王、父親,臣妾不敢破這個先例。”漢武帝說:“愛妃隻要見我一麵,我會賜給你千金,而且封你的兄弟做高官。”李夫人卻說:“封不封官,那是陛下您的事,不在於見不見我一麵。”

    漢武帝又請求李夫人讓他見上一麵,李夫人索性轉向內側,抽泣著不再說話。沒有辦法,漢武帝隻好無奈地站起身離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漢武帝走後,她的兄弟李廣利責怪姐姐說:“既然你托付兄弟兒子給皇上,為什麽不見皇上一麵呢?難道你怨恨皇上嗎?”李夫人解釋說:“我們女人是用容貌去侍奉人的,我們的長處是長得漂亮。一旦容貌衰退,就不招人喜歡了。皇上不喜歡你,自然恩斷義絕。皇上之所以還戀念著我,那是因為我過去容貌好看。如今,我久病貌衰,一旦被皇上看見,必然遭到皇上的厭惡和唾棄,他怎麽還能思念我而厚待我的兄弟兒子呢?”不久,李夫人病故。想起往日的纏綿,漢武帝對她思念不已,因此對李夫人的兄弟也很關照。

    這位李夫人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就是自己的美貌。盡管久病之後,美貌早已不複存在,但在皇上心中的美好印象卻還是與往常一樣。為了保住這個虛幻的優勢,她便采取了蒙被子說話,不讓皇上看見醜臉的方略,最終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這種厚黑策略,實為一般人所不能及。

    在處世中,假若能將自己的缺點明白地表示出來,往往更能得到別人的信賴。但這並不是說要將自己的缺點一五一十地全都說出來,因為這樣做不但得不到上述的效果,反而會破壞自己的形象。這就是厚黑中的“藏”招。那厚黑中的顯招又是什麽呢?

    日本大企業家福田先生在做服務生的時候常常被老板小鬆先生責罵。但福田也因為他每次的責罵而得到一些啟示,學會一些事情,所以福田當時總是“主動地”尋找挨罵。隻要遇見了小鬆先生,福田絕不會像其他怕挨罵的服務生那樣逃之夭夭,總是恰到好處地把握機會,立刻趨身向前向小鬆先生打招唿,並態度誠懇地請教說:“早安!請問社長,您看我有什麽地方需要改進嗎?”

    就這樣,福田每天主動又虛心地向小鬆討教,持續了兩年。有一天,小鬆社長對福田說:“我長期觀察,發現你工作相當勤勉,值得鼓勵,所以明天開始我請你擔任經理。”就這樣,19歲的服務生一下子便跳升為經理,在待遇方麵也提高很多。

    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誰也不願意讓人數落,所以在被別人訓斥的時候,即使不會當場發作,臉上也總是火辣辣地發燒。宗吾先生卻認為:對於上司的罵,絕對要保持順從的態度。雖然不必做到像應聲蟲一樣唯唯諾諾的地步,但最起碼,臉上也應該露出反省的表情,並以坦率誠懇的語氣向上司道歉。挨罵之後,最重要的是應盡快改正錯誤,無禮的反抗態度隻會使自己受傷害。

    低調才能保全自己

    在厚黑者看來,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機巧、險詐、說謊、欺騙、逞能、陰謀、鬥爭,而老實、忠厚、善良、退讓、柔弱等美德都逃得無影無蹤了。彼此逞能,暗算代替了友情;彼此都以為自己聰明,所以,彼此都愚蠢;彼此都想來占對方的便宜,所以,到頭來大家都挖了自己的牆腳。

    其實,低調絕不是無用,不等於懦弱;相反,低調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保全自己,戰勝他人。我們來聽一聽老子與商容的一段對話。

    商容是殷商時期的一位貴族,也是當時一位很有學問的人,老子就曾從他那求過學。當他生命垂危的時候,老子來到他的床前問候說:“老師您還有什麽要教誨弟子的嗎?”

    商容說:“我的思想你已完全掌握了,現在我隻想問你,人們經過自己的故鄉時要下車步行,你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老子迴答說:“我想這大概是表示,人們沒有忘記故鄉水土的養育之恩吧。”

    商容又問道:“走過高大蔥翠的古樹之下,人們總要低頭恭謹而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老子迴答說:“也許是大家仰慕它頑強生命的緣故吧。”

    商容張開嘴讓老子看,然後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老子大惑不解地說:“當然還在。”

    商容又問道:“那麽我的牙齒還在嗎?”

    老子說:“已全部掉光了。”

    商容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老子,說:“你明白這是什麽道理嗎?”

    老了沉思了一會兒說:“我想這是剛強的容易過早衰亡,而柔弱的卻是能長存不壞吧?”

    商容滿意地笑了笑,對他這個傑出的學生說:“天下的道理已全部包含在這三件事之中了。”

    低調就是一種顯示為柔弱,但有時是比剛強更有力的策略。

    唐朝大將郭子儀一生活得像模像樣,有頭有臉,其實就得益於這四個字:“低調做人”。

    功高權重的郭子儀,更加被宦官們視為眼中釘。代宗大曆二年十月,正當郭子儀領兵在靈州前線與吐蕃軍拚殺的時候,魚朝恩卻偷偷派人掘了他父親的墳墓。當郭子儀從陘陽班師迴朝時,朝中君臣都捏了一把汗,怕他迴來不肯和魚朝恩善罷甘休,會鬧得上下不安。郭子儀入朝的那一天,唐代宗主動提了這件事,郭子儀卻躬身自責,說:“臣長期帶兵打仗,治軍不嚴,未能製止軍士盜墳的行為。現在,家父的墳被盜,說明臣的不忠不孝已得罪天地。”君臣們聽了,都由衷地佩服郭子儀坦蕩的胸懷。

    郭子儀心裏明白,自己功勞越大,麻煩就越大,就是當朝皇帝代宗,也會對自己有所顧忌。所以他處處謹慎小心,以求自保。每次唐代宗給他加官晉爵,他都懇辭再三,實在推辭不掉,才勉強接受。廣德二年,唐代宗要授他“尚書令”,他死也不肯,說:“臣實在不敢當!當年太宗皇帝即位前,曾擔任過這個職務。後來幾位先皇,為了表示對太宗皇帝的尊敬,從來沒有把這個官銜授給臣子,皇上怎能因為偏愛老臣而亂了祖上規矩呢?況且,臣才疏德淺,已累受皇恩,怎敢再受此重封呢?”唐代宗沒法,隻得另行重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郭子儀爵封汾陽王,王府建在首都長安的親仁裏。汾陽王府自落成後,每天都是府門大開,任憑人們自由進進出出,而郭子儀不允許其府中的人對此加以幹涉。有一天,郭子儀帳下的一名軍官要調到外地任職,來王府辭行。他知道郭子儀府中百無禁忌,就一直走進了內宅。恰巧,他看見郭子儀的夫人和他的愛女正在梳妝打扮,而王爺郭子儀正在一旁侍奉她們,她們一會兒要王爺遞毛巾,一會兒要他去端水,使喚王爺就好像奴仆一樣。這位將官當時不敢譏笑郭子儀,迴家後,他禁不住講給他的家人聽。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整個京城的人都把這件事當成笑話來談論。郭子儀聽了倒沒有什麽,他的幾個兒子聽了卻覺得大丟王爺的麵子,他們決定對父親提出建議。

    他們相約一齊來找父親,要他下令,像別的王府一樣,關起大門,不讓閑雜人等出入。郭子儀聽了哈哈一笑,幾個兒子哭著跪下來求他,一個兒子說:“父王您功業顯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卻不尊重自己,不管什麽人,您都讓他們隨意進入內宅。孩兒們認為,即使商朝賢相伊尹、漢朝的大將霍光也無法做到您這樣。”

    郭子儀聽了這些話,收斂了笑容,對他的兒子們語重心長地說:“我敞開府門,任人進出,不是為了追求浮名虛譽,而為了自保,為了保全我們全家的性命。”

    兒子們感到十分驚訝,忙問其中的道理。

    郭子儀歎了一口氣,說道:“你們光看到郭家顯赫的聲勢,而沒有看到這聲勢有喪失的危險。我爵封汾陽王,往前走,再沒有更大的富貴可求了。月盈而蝕,盛極而衰,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們常說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讓我歸隱。再說,即使歸隱,也找不到一塊能容納我郭府1000餘口人的隱居地呀。可以說,我現在是進不得也退不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緊閉大門,不與外麵來往,隻要有一個人與我郭家結下仇怨,誣陷我們對朝廷懷有二心,就必然會有專門落井下石、妒害賢能的小人從中添油加醋,製造冤案。那時,我們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郭子儀所以讓府門敞開,是因為他善於忍受各種複雜的政治環境,因此即使在自己功勳卓著的日子,也時時做好了準備應付可能發生的危險。

    退一寸,進一尺

    在厚黑者的人際交往中,讓步是一種常有的現象。在他們看來,讓步不是懦弱、或失去人格的表現,而是一種修養、一種藝術。誠然,許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真到做時又往往不肯讓步了。那麽讓步到底有什麽好處呢?

    美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爾·卡特遜在紐約舉辦訓練班時,租用的是一家大飯店的大禮堂。訓練班辦至中途,他忽然接到通知,要他付比原來多3倍的租金。後來打聽到,原來是飯店經理為了賺更多的錢,打算把場地出租給另外的人舉辦舞會或晚會。

    卡特遜找到了飯店經理,對他說:“假如我處在你的地位,或許也會寫出同樣的通知。你是這家飯店的經理,你的責任是讓飯店盡可能地多盈利。你不這樣做的話,你的經理職位就難保住。大禮堂不出租給講課的,而出租給舉辦舞會、晚會的,那你可以獲大利了。因為舉行這一類活動的時間不長,他們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比我這租金當然多得多。租給我,顯然,你吃虧了。”

    卡特遜鬆弛了對方的戒備情緒,緩和了氣氛之後,繼續說:“但是,你要增加我的租金,結果將會是降低收入。因為,實際上等於你把我趕跑了。由於我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我勢必再找別的地方舉辦訓練班。要知道,這個訓練班吸引了成千的有文化的、受過教育的中上層管理人員,這些人到你的飯店來聽課,實際上起了免費為飯店做活廣告的作用。可以這麽說,你即使花5000元錢在報紙上登廣告,也不能邀請這麽多人親自到你的飯店來參觀,可我的訓練班給你邀請來了,這難道不合算嗎?”在卡特遜的說服下,飯店經理放棄了增加租金的要求,讓訓練班繼續辦下去。

    以退為進的策略在商場也是很管用的。

    某電器公司推銷員小王,想去老客戶那兒再推銷一批新型發動機。誰知才到一家公司,該公司的總工程師劈頭就是一句:

    “還想我們買你的發動機?”

    一了解,原來他們購買的發動機發熱過高。小王無法知道詳情就退一步說:“先生,我的意見和你相同,如果發動機發熱超標,別說買,還應該退貨。”

    “當然。”總工程師緩和多了。

    小王乘機問道:“按標準,發動機的溫度應該比室內溫度高出40c,是嗎?”

    總工程師答道:“但你們的產品已經超過這個溫度。”

    推銷員小王反問道:“車間溫度多少?”

    當聽說也是40c時,推銷員轉退為攻:“好極了!車間是40c,加上應有的40c,就應該是80c左右,如果用手觸摸會燙傷啊!”

    總工程師點頭稱是,小王立即補上:“今後可不要用手去摸發動機了,放心,那是完全正常的。”結果小王又做了第二筆生意。

    以退為進的策略有時候會提高你的聲譽,而你所要付出的卻極少極少。

    清朝康熙年間的某一天,一騎快馬跑進宰相府。並不是天下出了什麽大事,而是宰相張英收到一封來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來,他們家與鄰居葉家發生了地界糾紛。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於牽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隻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

    張英閱過來信,隻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麵麵相覷,莫名其妙。隻見他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千裏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迴老家。

    家裏人一見書信迴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卻隻是一首打油詩,都很失望。沒辦法隻好咬牙將垣牆拆讓出來三尺。這件事瞬間便傳為美談,在張英家鄉傳播起來,大家都交口稱讚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張英不費半分力氣便收買了不少人心。

    特殊時期要低頭

    為人處世“非有城府,不足以立世”。城府深的人含蓄,不動聲色,或者對外傳遞的是不真實的信息,這樣的人最可怕,別看他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一副好好先生的樣子,可真要到關鍵時候絕對是個厲害角色。示人以懦,不但可以自保無虞,而且最容易達到想要得到的目的,因為別人了解的你不是真正的你,對你毫無防備,你乘虛而入很容易就能獲得主動。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劉備投奔曹操後,兩位亂世英雄,都各自打著算盤。劉備在住所後院辟了一塊菜地,每日親自澆灌,放下身段,夾著尾巴,讓人覺得:我不過凡夫俗子,沒有野心,您曹操還是不要算計我了吧!關羽、張飛兩位誠實直爽之人,哪裏懂得劉備的思想。所以當二人勸說主公應當留心天下大事而不應該學種菜這種下賤的活時,劉備總是說:“這不是兩位兄弟所知道的。”

    一天,關羽和張飛都不在,曹操就派人來請劉備過去。劉備大吃一驚,但又沒有辦法,隻得隨來人入府拜見曹操。曹操綿裏藏針地說:“您學種菜可真不容易呀!”

    劉備說:“沒有事消遣消遣罷了!”曹操就邀劉備來到小亭裏,見裏麵諸物齊備,盤置青梅,一樽煮酒。於是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喝到半醉時,忽然天上陰雲漠漠,驟雨將至。這時隨從說天邊掛著長龍,並指給二人看,曹操借題發揮,便問:

    “您知道龍的變化嗎?”

    劉備說:“知道得不太詳細。”

    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身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現在正是深春時節,龍能夠順應時節而變化,就好像人得誌了縱橫四海一樣。龍作為動物,可用世上的英雄來打比方。您長期以來,遊曆四方,一定知道當世英雄。試著說說吧!”

    劉備說:“我是肉眼凡胎,哪裏能認得英雄呢?”

    曹操說:“您就不要太謙虛了吧!”

    劉備仍然裝糊塗:“我得您的庇護,做了朝廷官員。天下英雄,真的不知道。”

    曹操說:“那麽,既然您不知道他的長相,也應該聽到他的名字吧?”

    再裝糊塗看來是沒有辦法了。於是劉備舉出淮南袁術、河北袁紹、劉表、江東孫策、益州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一幹人,卻都一一被曹操否定。

    劉備隻好說:“除這些人之外,我實在不知道了。”

    曹操說:“所謂英雄,是指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的人啊!”

    劉備說:“那麽,誰能稱做這樣的英雄呢?”

    曹操用手指了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今天下英雄,隻有您與我罷了!”

    曹操看似不經意的話,其實不僅是一種試探,更包藏著殺機。且不說劉備正在曹操的府上,即使在外邊,如果證實了曹操的推測,他也不會放過劉備的。這真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劉備聽後大吃一驚,到底被曹操識破真麵目了。那麽,自己“放下身段”的招法是不是沒有瞞過奸雄曹操呢?而這時默認或辯解,都無濟於事,慌亂之中,手中的湯匙和筷子掉到地上。恰在此時,大雨將至,雷聲隆隆,他隨即從容不迫、不動聲色地俯下身子,撿起來湯匙和筷子,又不緊不慢地說:“雷聲一震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我的匙筷都掉了。”

    曹操笑著說:“男子漢大丈夫也害怕雷嗎?”

    劉備說:“怪人見到迅雷風烈還變色,我怎麽能不害怕呢?”

    一句話就把聽到曹操的話而吃驚落匙的原因輕輕掩飾過去。自此曹操認為劉備胸無大誌,必不能成氣候,也就未把他放在心上,劉備從而也避免了一場禍患。劉備在煮酒論英雄中的對答非常聰明,用的就是方圓之術。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巧妙又看似隨意地讓曹操解除了對他的懷疑和嫉妒,最後才能如願以償地逃脫虎狼之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三國後期的司馬懿,更是個裏中高手。他佯裝成快要死的人,瞞過了大將軍曹爽,達到了保護自己、等待時機的目的。最後實現了自己的抱負,統一了天下。這正是“鷹立似睡,虎行似病”。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陰符經》上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訴我們,善於伏藏是事業成功和克敵製勝的關鍵。一個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難以戰勝敵人。這便是藏巧於拙,低調做人的重要性。

    伏藏的智謀有幾種:委婉和順但不因循,稱作委蛇;隱藏起來不顯露,稱作謬數;欺騙敵人,使自己不受損失,稱作權奇。若不婉順,那麽事情就受阻;若不隱藏,就有危險出現;若不欺騙,就可能被敵人消滅。

    過分善良的人往往不懂得這一點,以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樣善良。結果,以善良待人,反被邪惡傷害,成了邪惡的犧牲品。即使不以打擊對方為目的,為了不遭對方打擊,也不應天真善良地將自己暴露無遺,毫無還手餘地。

    善良誠可貴;善於在險惡世道中保存這份善良,更為可貴。

    一位企業老總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五年打基礎,五年打天下,用他十年或二十年,終有一天,在哪裏積累就在哪裏成功。”這裏的積累,可以說就是一種伏藏。

    伏藏的內容又可分為兩層:一是藏拙。這是一般意義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點,不給對方乘虛而入的機會,露出自己的長處,給對方以有力的威懾。而另一種,也是更為高明的,即“藏巧”。一個人過於顯露出自己高於一般人的才智,往往會使自己不利,甚至招來外力的攻擊。曆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少。因為這樣可能會使對手容易摸清你的虛實,提前準備好防範措施和對策,或者激起某些人的妒忌等不便說明的心理。

    嘉靖中期,夏言為朝廷的重臣,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深為皇帝所器重。

    當時嚴嵩在翰林院任低級職務,與當時擔任北部尚書的夏言是江西同鄉。嚴嵩打聽到夏言是江西同鄉,就想利用這層關係設法去接近夏言,但幾次前往夏府求見都被轟了出來。

    嚴嵩不死心,準備了酒宴,親自到夏言府上去邀請夏言。夏言根本沒有把這個同鄉放在眼裏,隨便找了個借口不見他。嚴嵩就在堂前鋪上墊子,跪下來一遍一遍地高聲朗讀自己帶來的請柬。

    夏言在屋裏終於被感動了,以為嚴嵩真是對自己恭敬到這種境地,開門將嚴嵩扶起,慨然赴宴。宴席上,嚴嵩特別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使出渾身解數取悅夏言,給夏言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從此夏言很器重嚴嵩,一再提拔他,使他官至禮部左侍郎,獲得了可以直接為皇帝辦事的機會。幾年後,已任內閣首輔的夏言又推薦嚴嵩接任了禮部尚書,位達六卿之列。夏言甚至還向皇帝推薦他接替自己的首輔位置。

    嚴嵩是極有心計的人,不露一絲鋒芒,耐心地等待時機,對夏言仍是俯首帖耳,隻是暗中在尋找、製造機會,以便將夏言一下子打倒。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下令製作了五頂香葉冠,分賜幾位寵臣。夏言一向反對嘉靖帝的迷信活動,不肯接受。而嚴嵩卻趁皇帝召見時把香葉冠戴上,外邊還鄭重地罩上輕紗。皇帝對嚴嵩的忠心大加讚賞,對夏言則很不滿。而且夏言撰寫的青詞也讓皇帝不滿意,而嚴嵩卻恰恰寫得一手好青詞。嚴嵩也利用這個機會,在寫青詞方麵大加研究,同時還迎合皇上的心意,給他引薦了好幾個得道的“高人”。皇帝越來越親近嚴嵩而疏遠夏言。

    又有一次,夏言隨皇帝出巡,沒有按時值班,惹得皇帝大怒。皇帝曾命令到西苑值班的大臣都必須乘馬車,而夏言卻乘坐小車。

    幾件事情都引得皇帝不高興,因此,皇帝對夏言越來越不滿。嚴嵩眼看時機已到,馬上一改他往日的謙卑,勾結皇帝所寵幸的道士陶仲文,一起在皇帝麵前添油加醋地說了夏言許多壞話。

    一天,當嚴嵩單獨去見皇帝時,皇帝與他談及夏言,並對他們之間的不和略有詢問。皇帝的話,似乎勾起了嚴嵩的什麽難言之隱,隻見嚴嵩全身顫抖,匍匐在地,痛哭不已。

    皇帝見一個60多歲的老頭子竟然哭得如此傷心,猜想他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冤屈,憐憫之情驟生,連連催問。看見皇帝憐憫,嚴嵩反而變得號啕痛哭起來了。

    皇帝在一邊既動情又義憤地安慰他:“你不要有什麽顧慮,有朕為你做主,有話盡管說,不要害怕。”這下嚴嵩才裝出深受鼓勵後已無顧慮一般,將平時所搜集到的所謂夏言的種種罪狀添枝加葉、無中生有地一一哭訴出來。皇帝聞聽,便對夏言由不滿變得惱怒起來,馬上下令罷免了其一切官職,令嚴嵩取而代之。

    嚴嵩的伏藏雖是反例,卻足可以警示後人伏藏的重要性。我們伏藏的目的不是為了害人,卻可以自保。如果建功立業的時機不夠成熟,裝糊塗、藏機鋒可謂是上上之策。

    懂得忍讓才能成大事

    忍讓,是一種大智大勇的表現,它不計較一時的高低,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懷全局,著眼未來;忍讓,是一種修養,它麵對榮辱毀譽,不驚不喜,心靜如水;忍讓,是一種美德,它以寬廣的胸懷,無私的心靈去容納人、團結人、感化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越王勾踐就是利用忍讓,最後成就了大事。越國被吳國打敗之後,越王勾踐和王後及大臣範蠡都淪為了吳國的階下囚。越王勾踐為了實現重建越國的宏圖大誌,他忍氣吞聲給吳王喂馬,當低三下四的馬夫。他的妻子為吳王獻歌跳舞,甚至陪吳王睡覺。越王勾踐為了博取吳王的信任,爭取早日迴到越國,在吳王生病時曾多次嚐吳王的屎以辨病情。最終,越王勾踐博得了吳王的信任,被釋放迴到了越國。在吳王放他迴國後,他又重整旗鼓,選美女送給吳王。西施不負越王勾踐的重托,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迷惑吳王的任務,並畫出吳國的地形圖,十分巧妙地把地形圖送到了越王手裏,吳國最終被越國打敗了。

    智者就要懂得學會忍天下難忍之事。俗話說得好:“人在屋簷下,豈能不低頭。”忍一忍消災解難,退一步海闊天空。生活的智者知道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達爾文曾經說過:“人要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一步,憤怒是愚蠢的開始,以後悔而告終。”隻要你學會忍讓,即使再高明的激將法,在你的麵前都會失去它的效力。

    《菜根譚》中指出,“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嚐。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這句話旨在說明謙讓的美德。凡事讓步,表麵上看好像是吃虧,但事實上由此獲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

    忍讓是一種豁達的摯愛,就像是一泓清泉澆滅哀怨嫉妒之火。忍讓可以化衝突為祥和,化幹戈為玉帛。忍讓還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別人衝撞了你,內心也會感到不安。你如果以忍讓待人,自然也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擁戴。

    曾有過一則這樣的新聞:在一次上班路途中,某路公交車上的售票員碰到一位挑釁的乘客,那位乘客有意把一口痰吐在了用來買票的紙幣上,然後扔在車廂地板上,其他乘客在譴責這個乘客的同時,也同樣在悄悄地注視著售票員。隻見售票員把那張鈔票撿了起來,然後用餐巾紙擦去上麵的痰沫,接著微笑著把鈔票遞給了那位乘客。

    這位售票員表現出來的這種忍讓精神是多麽可貴!在譴責那位不道德乘客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欽佩這位售票員。或許有人會對售票員的此舉感到不理解,感覺售票員對這種人就應該以牙還牙。試想,如果售票員真的睚眥必報,也對他吐上一口,甚至再將那位乘客大罵一番,這樣勢必會形成車內“龍虎鬥”的局麵。而這位售票員所做的就恰恰相反,在受到侮辱的情況下,采取了克製、忍讓的態度,而且依然以禮相待,用微笑來表示了公交售票員的誠摯無私,做到了以情感人。最終不但贏得了乘客的讚揚,也讓那位沒禮貌的乘客自慚形穢,真誠地向售票員道了歉。我們不能說這位售票員這種“忍”的行為是軟弱的;相反,它應該是一種最高尚的表現。

    從上述的幾個事例中,我們能夠看出:忍讓不等於軟弱,忍讓是理性的以柔克剛,以退為進。而那些能忍者,一定是有堅強的意誌,堅忍的性格,一定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最終也一定會贏得大家的擁護和尊敬。

    善用色變來保護自己

    福禍的初始如果可以被覺察到,那麽我們就可以提前預防,並在危險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避開它。這是需要大智慧的。通常人們都是在危險萌芽的時候茫然不知,而在危險來臨的時候束手無策。若是掌握了柔與忍的做人哲學,在平時就能夠謹慎處事,小心做人,敏感地覺察到事物的變化,那就可以把災禍化於無形了。

    自古以來,為人臣子的對於君王來說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是殺敵防身的利器,用得不好了就是奪權篡位的逆賊。所以當君主的對於戰功、軍權過大的臣子都免不了猜忌,有時候也難免要殺死有功之臣以防他謀位篡權。

    漢朝蕭何的功勞很大,有個門客就對他說:“滿朝之中您的功勞最大,已經沒有什麽封賞配得上您了。而且您還得到百姓們的擁護,現在皇帝在外打仗,還幾次問起您在做什麽,他這是怕您謀反啊。”蕭何深以為然,他就按照門客的計策,多買田產多置房宅,還做了一些損害自己聲譽的事情。等漢高祖迴來時,看到百姓攔路控告蕭何,反而十分高興。

    商紂王寵信妲己,沉湎於歌舞酒宴之中,對那些忠言直諫的人就施以炮烙的刑罰。臣民們都感到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人們甚至相信妲己是狐狸精變的,她來到世上就是要讓紂王亡國。

    有一天,因為通宵達旦地飲酒作樂,紂王忘記了此刻是何年何月何日。他就問宮中的侍從:“今天是什麽日子?我怎麽連日子也記不住了?”

    侍從迴答說:“小的也忘記了。總之,千秋萬歲,都是大王的好日子。”

    紂王說:“你去問問箕子,看他知不知道。”

    箕子是紂王的叔父。他性情耿直,很有才能,在朝中擔任太師輔佐朝政。他看見紂王用象牙筷子,就歎息說:“用了象牙筷子,就要有玉做的碗來配,有了玉做的碗,吃的東西就會追求珍奇。這就是奢華的開始啊。”

    當侍從去問箕子的時候,他正在和朋友議論朝政,人人滿腹心事,臉色陰沉。聽了侍從的問話,箕子十分不解:“這……怎麽想起問這個?”

    侍從說明了情況,說:“大王記不得了,小人也記不得了,大王就讓小人來問太師,說太師是一定記得的。”

    箕子怔了半晌,最後才說:“你迴去告訴大王,就說我喝了酒,也不記得了。”

    侍從依言迴去複命。

    朋友問箕子:“你怎麽會連日子都記不得了?”

    箕子長歎一聲:“度日如年,何嚐不記得?隻是身為一國之主,連日子都記不得了,那國家也就危在旦夕了。可是國主都不記得,下麵的人也都不記得,卻隻有我知道,那我的危險也就要來臨了。”

    後來,紂王變得越發荒淫殘暴,箕子多次勸諫,紂王就把他關了起來。周武王滅紂後,放出了箕子,問他如何才能得到商朝百姓的擁戴,箕子說要施仁政,多安撫。但是他自己卻不願做周朝的臣子,就遠渡朝鮮,在那裏建立了國家。

    箕子的做法和王翦、蕭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采用的是韜晦的辦法,用的是柔忍的做人策略,從而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不做出頭鳥

    有很多鳥,隻有一隻鳥露出了它的頭,別的看不見頭,所以隻能打那隻能看見頭的。因而精於厚黑的人認為,凡事好出風頭的人往往成為眾矢之的。

    很多人並不明白在位高權重者麵前顯示自己的聰明智慧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槍打出頭鳥,這往往隻能招來殺身之禍,嶽飛就是這樣一位。

    嶽飛是中國曆史上比較少見的文武雙全的儒將。曾有人把他和範仲淹並提,稱讚說:文人如範仲淹,始足以講武;武將如嶽鵬舉,始足以談文。

    提到嶽飛之死,人們沒有不歸罪秦檜的。在西子湖濱嶽飛的墳墓旁邊,就長跪著秦檜的鐵雕像,並寫有一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但實際上,嶽飛的死,我們第一要罵宋高宗自毀長城,第二要從嶽飛自身找原因,第三須罵秦檜這個幫兇。下麵我們從嶽飛和韓世忠等將領的比較來分析一下。

    宋高宗自毀長城,並不是頭腦發昏,而是由宋朝重文輕武的政治傳統決定的。宋代吸取唐代武將擁兵自重、導致安史之亂的教訓,開國後即以重文輕武為傳統。北宋如此,南宋亦然。雖經靖康之禍,充分暴露出這種政策的缺點,宋高宗並不覺悟,對一般武臣反而猜忌得更厲害了。

    在這種傳統政策之下,像嶽飛這樣傑出的人才,正是當道者所特別要防備的。另一方麵,嶽飛不懂得在當時政治環境下知非不處的策略,處處為宋高宗所不容。嶽飛將屈死是當時必然的結果,因為他不自覺地身處“舉世皆醉唯我獨醒”的危險之中。

    嶽飛不貪財。宋代的將領,很少有不貪財的,特別是南宋初年的大將們,差不多個個都貪財,隻有嶽飛是例外。宋高宗經常縱容諸將貪財,獎勵諸將貪財,用意就在於使諸將腐化而喪失在政治上進取的誌向。

    當時貪財已成為風氣,就連名將韓世忠也未能免俗。

    韓世忠被罷官之後,閉門謝客,絕口不再談打仗的事。他常常騎著驢、飲著酒,後麵跟著一兩個童仆,在西湖一帶遊樂,並找人商議購買新淦縣的官田營利。宋高宗聞之大喜,就把這片田賜給他,並禦筆親書,給他的村莊起名叫旌忠。

    每個看到這一幕的人都會心微笑,因為每個人都明白韓世忠的買田的用意:高宗不能與英雄豪傑推心置腹,深疑諸將有野心,有功之臣如果不能順從他的心意,就難免招致殺身之禍。

    嶽飛死後被抄家,僅有現金一百餘串,其他布帛粟麥等項,合計不過值九千餘串錢。帶兵多年,家產隻有這一點,與同時代諸將真有天淵之別。

    宋高宗曾要為嶽飛營建私第,他辭謝說:“敵未滅,何以家為!”美人金屋,絲毫不在他的念中,誌趣之高遠,可以想見。一個不貪財而且不好色的人,越發使宋高宗感覺到難以駕馭了。這當然又構成了嶽飛的危機之一。

    嶽飛得民心。他治軍非常嚴厲,他的軍隊紀律極好。如果路過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門宇打掃幹淨,盆碗洗滌停當才動身走。有一次,他部隊的一個士兵取用民間一縷麻來束馬革,他立刻把這兵士斬首示眾,毫不姑息。他軍中有“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口號,真可謂秋毫無犯了。所以在他死後,金使劉陶來訪,還向宋朝官員稱讚他的軍隊的紀律。但這又能怎樣呢?嶽飛還是因“莫須有”的罪名而入獄冤死。

    臨危隱退

    宗吾先生的厚黑講究一個“隱”字,並非常人所知的“避世隱居”、“隱退迴避”,而是一種進攻的手段。之所以要“隱”,最主要的功能是躲避小人的陷害。

    也許有人認為,對於小人,我可以“敬鬼神而遠之”。宗吾先生認為,這隻能是說說而已。小人之所以被稱為小人,就是因為人品差,氣量小,不擇手段、損人利己之惡徒。誰都不願意與小人打交道,可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又總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小人。因為那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鼠輩小人,他們的眼睛牢牢地盯著我們周圍所有大大小小的利益,隨時準備多撈一份。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用各種手段來算計別人,真是令人防不勝防,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在背後給你一刀。

    戰國時期的商鞅便因不懂厚黑“隱”字訣,英雄一世,最後卻落了個五馬分屍的下場。商鞅本來是衛國人,來到秦國後,通過寵臣景監的薦舉,秦孝公多次同商鞅長談,發現商鞅是個難得的治國奇才,便“以衛鞍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秦孝公是一位奮發有為的君主,商鞅提出的一整套富國強兵的辦法,也正好符合他的願望。

    然而,正當商鞅在秦國功勳卓著的時候,他的心情卻反而感到孤寂和迷惘。於是,他去請教一個名叫趙良的隱士。他對趙良說:“秦國原本和戎狄相似,我通過移風易俗加以改正,讓人們父子有序、男女有別。這鹹陽都城,也由我一手建造,我的功勞能不能趕上從前的百裏奚呢?”

    趙良直率地說:“百裏奚一得到信任,就勸秦穆公請賽叔出來做國相,自己甘當副手;你卻大權獨攬,從來沒有推薦過賢人。百裏奚在位六七年,三次平定了晉國的內亂,又幫他們立了新君,天下人無不折服,老百姓安居樂業;而你呢,犯了輕罪,反而要用重罰,簡直把百姓當成了奴隸。百裏奚出門從不乘車,熱天也不打傘蓋,平時很隨便地和大家交談,根本不要大隊警衛保護;而你每次出外都是車馬幾十輛,衛兵一大群,前唿後擁,老百姓嚇得唯恐躲閃不及。你的身邊還得跟著無數的貼身保鏢,沒有這些,你敢挪動半步嗎?百裏奚死後,全國百姓無不落淚,就好像死了親生父親一樣,小孩子不再歌唱,舂米的也不再喊著號子幹活,這是人們自覺自願地敬重他;你卻一味殺罰,就連太子的老師都被你割了鼻子。一旦主公去世,我擔心有不少人要起來收拾你,你還指望做秦國的第二個百裏奚,豈非可笑?為你著想,不如及早交出商於之地,退隱山野,說不定還能終老林泉。不然的話,你的敗亡將指日可待。”

    但是商鞅不聽趙良的規勸,沒有“退隱山野”。秦孝公死後,太子即位,是為秦惠王。公子虔等人立即誣告“商君欲反”,並派人去逮捕商鞅。商鞅走投無路,最後隻好迴到自己的封地商邑,秦發兵攻打,商鞅被殺於澠池。秦惠王連死後的商鞅也不放過,除了把商鞅五馬分屍外,還株連九族。

    小人是琢磨別人的專家,敢於為芝麻大小的恩怨付出一切代價,因此在為人處世中如何與小人打交道,還真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行。怎麽辦呢?宗吾先生說:如果你不想把自己降低到與小人同等的地步,也不想與小人兩敗俱傷的話,那就把臉皮磨厚點,或者睜隻眼閉隻眼,不理了事。一句話,別得罪小人。而如何才能做到不得罪“小人”呢?那就要學習“隱”字訣。

    商鞅本來也算得上是個厚黑之士,黑起來甚至連太子老師的鼻子都敢割掉,可他卻沒學好厚黑“隱”字訣,最後落得自尋死路。

    能屈能伸

    人們常用“人洞能鑽,狗洞能爬”來形容厚黑者,毫無疑問,能屈能伸是成事大智慧。

    春秋時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經常打仗。吳王夫差的父親死在越軍的箭下,為了給父親報仇,夫差苦練了兩年多的兵,終於親自率兵打敗了越國軍隊。

    越國國君勾踐派大臣文種去向夫差求和,願意投降;同時又遣人暗地賄賂夫差的大臣伯,請他在夫差麵前講情。結果夫差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到吳國做奴仆。

    勾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住在他父親墳墓旁的石屋裏,給他喂馬。勾踐非常順從,不但喂馬,夫差坐車出門,他給夫差牽馬;夫差病了,他親自侍奉,非常周到。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他們迴越國了。

    勾踐迴國後,立誌報仇雪恥。他生怕安逸的生活消磨了鬥誌,就用千柴草當褥子,還在吃飯的地方掛了一個苦膽。每逢飯前,先嚐嚐苦膽的味道,同時問自己:“你忘記恥辱了嗎?”這就是曆史上的“臥薪嚐膽”。勾踐親自參加耕種,他的夫人織布,以此鼓舞百姓勤勞耕作;他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積蓄力量,好讓自己的國家變成強國,不再受欺負。

    此時的夫差驕傲極了。勾踐為了麻痹他,經常給他進貢財寶,還選了一個叫西施的絕色美人獻給他。夫差非常滿意,極其寵愛西施,而對勾踐完全喪失了警覺。他手下的大將伍子胥屢次勸他,他不但不聽,反而討厭伍子胥,最後幹脆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逼迫伍子胥自殺了。

    又過了幾年,越國暗中強大起來,勾踐見時機成熟,就向吳國大舉進攻,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這時才想起伍子胥的勸告,簡直後悔至極。他說:“我沒有臉去見伍子胥。”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身亡了。

    越王勾踐如沒有當年的尺蠖之屈,就隻能為夫差所殺,絕不會有後來的興越滅吳;韓信能忍胯下之辱,才在後來貴為王侯;劉備於艱難時寄身曹營,才有後來的三分天下。俗話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這個意思。

    心懷大誌的人,始終注視著遠大的目標,從不計較一時的榮辱,不在乎小人或政敵的挑釁。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勢下,切不可意氣用事、硬打硬拚,而應以理智控製自己,以機智戰勝對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忍是大智,小忍得來的是大謀,曆代謀臣皆善此道。唐代名臣郭子儀是四朝紅人,權傾朝野。他為官的訣竅就在於忍和慎。

    魚朝恩是皇帝身邊的宦官,此人雖無才,但會溜須拍馬,所以得到皇帝寵幸。他對郭子儀的才幹和權勢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麵前打小報告,誹謗攻擊郭子儀,卻沒有成功,憤怒之下,竟暗中指使人盜郭家的祖墳。

    郭子儀知道這是魚朝恩的卑劣伎倆。當時他身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手握重兵,一舉手、一投足,都關係著大唐帝國的興亡,連皇帝都敬讓他三分,要除掉一個魚朝恩,真可謂不費吹灰之力。可當他從前線返迴朝廷時,卻對皇帝說:“……我家祖墳被掘,這是臣不忠不孝,獲罪於上天的結果,並不是他人故意破壞。”

    在中國祖墳被挖,曆來被視為奇恥大辱,而郭子儀卻能隱忍不發,足見他氣度之大。也正因為他能屈能伸,能忍能讓,他才能在那個奸佞橫行、國君昏弱的時代,逢兇化吉,渡過一次又一次政治險灘,享盡富貴,最後安然辭世。

    打掉牙和血吞

    自古以來,厚黑者就用“忍”以謀生存,在自己羽翼未豐、戰機未到之時,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保存自己,以謀發展。

    劉秀是漢朝宗室後裔。雖說祖上是南陽豪族,但到他這一代已破落了。王莽當皇帝時,劉秀還是個少年。20歲那年前後,劉秀走上社會,先是到太學學習,結交了一批朋友。直到身邊的盤纏用盡,劉秀才迴到家鄉。無奈他大哥手下的人打家劫舍,牽連到他,使他莫名其妙地在牢裏吃了一樁冤枉官司。

    劉秀出獄後不久,他的老鄉李通、李軼兄弟找到他,給他看一條神秘的讖語:“劉氏當興,李氏為輔”。讖語在當時的社會有一定的神秘性、權威性。劉秀早就看出這個社會已又麵臨著一場震蕩的考驗,這正是重建漢室的好機會。於是,在和李氏兄弟商議之後,征得大哥的支持後,便糾集了一批人分別在新野、宛縣舉兵。然後,他們找到了新市、平林農民起義勢力的將領王鳳、陳牧等人,兩支隊伍實現了聯合。

    由於王莽政權大失人心,人們又把重建漢室作為奮鬥目標。這支隊伍建立起來,也希望能推舉一個姓劉的當皇帝。按功勞、能力而論,劉秀的大哥最有資格當選,可是新市、平林那些農民軍將領們並不希望找一位有能力的人來做皇帝。由於他們勢力大,最終讓另一位宗室、能力平庸的更始將軍劉玄當了這支隊伍的皇帝。

    接著,劉秀成功地指揮了一場極其漂亮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昆陽大戰。按理說,這場戰役扭轉了反莽勢力軍事鬥爭的被動局麵,把王莽官軍的主力消滅殆盡,劉氏兄弟理應受到重用。可是,劉玄和幾位農民領袖竟把劉秀的大哥給殺了。

    麵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劉秀表現得極其冷靜。他知道這時他的命運還操縱在人家手裏,還不是報仇的時候。所以當他迴到宛城後,在劉玄麵前連稱自己有罪,說是自己沒有勸導哥哥,以致犯下死罪。新市、平林那班將領本來估計劉秀會來報仇,想趁機把他也殺了,沒想到他前來請罪後便不再說什麽。別人來勸慰劉秀時,他也口口聲聲隻說自己有罪,絲毫不提他在昆陽大戰中立下的戰功。

    劉秀簡單地料理了大哥的喪事,言談、舉止和平時一樣。白天對人談笑風生,夜裏卻暗中飲泣,把大半個枕頭都哭濕了。他手下的馮異有一次看到了這個秘密,勸他節哀,他仍說:“不許胡言。”幸而馮異對他確是一片真心,他向劉秀分析劉玄政權已完全失去人心,如果能另拉一支隊伍,大業必成。

    機會終於來了。劉玄想派一個有能力的大將去河北擴充勢力,宗親劉賜建議讓劉秀去。本來劉玄等人對此並不放心,但經劉賜鼎力說服,劉玄等人最終同意劉秀被派往河北。

    果然,劉秀一到河北一帶,如魚得水。他每到一地,都以漢朝重建者的身份廣攬人心,同時廣泛搜羅大小官吏,任用賢士,釋放囚犯,因而大得人心,從而展開了中興漢室的宏圖大業。

    假如劉秀在大哥被殺後,不采取韜光養晦、委曲求全的策略,他的結局絕不會比他大哥好多少。正是由於劉秀在突發事件麵前處變不驚,以韜晦之計保全自己,耐心等待時機,才贏得了重展宏圖、再建漢朝的機會。

    夾起尾巴做人

    在厚黑者看來,“夾起尾巴做人”,也就是將自己的真正誌向和動機隱藏起來,謹言慎行,以謙恭的態度來對待他人。

    夾起尾巴做人,有雙重功能。從消極的角度看,它具有抵擋外來侵害,保護自己的功能。

    生逢亂世的魏晉名士阮籍,很善於運用“夾尾巴”心術保全自己。

    魏晉時期,政權交替頻繁,社會動蕩不安。許多有名的讀書人都遭殺身之禍。為此,阮籍一心飲酒,全然不問政事。司馬昭曾想為兒子司馬貴向阮籍求婚,阮籍一醉60天,司馬昭因為無法和他講話而作罷。鍾會幾次去征求他對時局的意見想以此羅織他的罪名,阮籍居然因為大醉不作迴答,最終得以免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厚黑學大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偉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偉坤並收藏厚黑學大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