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職場厚黑學
造勢是勝出的關鍵
《百戰奇法·弱戰》雲:“凡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須多設旌旗,倍增火灶,示強於敵,使彼莫能測我眾寡、強弱之勢,則敵必不輕與我戰,我可速去,則全軍遠害。”“虛張聲勢,貴在布局。”可以說,不同的人,常常采用不同的辦法為自己壯大聲威。厚黑宗師李宗吾說,做人要“赫赫然大人物,凜不可犯”。誠然,“事之行也有勢,其成也有氣”。誰的“勢”與“氣”強大,誰就穩操勝券。這樣才能壓住對手,讓人尊重乃至對你臣服。
清代,有一位外國的使者來拜訪康熙皇帝,但是這位使者拒絕給皇帝下跪,因為下跪在他們國家看來是最屈辱的事。大臣知道了這事十分煩惱,既不能強迫使者,但又不敢對皇上不恭。後來,有位大臣想出來了一個辦法,在上朝的時候,帶著這位使者在紫禁城裏麵轉了一大圈。使者被剛才看到的高大的城牆和莊嚴的宮殿的氣勢威懾住了,走到太和殿看到了皇上坐在金殿上的時候,他不自覺地就跪下了。
大臣是高明的,他利用建築物的氣勢徹底地擊垮了使者的傲氣。不難看出,氣勢往往會給人一種無形的壓力,能在無形中挫人銳氣,讓對手臣服。
三國時期,曹操領兵分八路進攻樊城,劉備棄城而走,曹操率大軍緊追其後。在千軍萬馬中,趙雲(字子龍)單槍匹馬救出幼主阿鬥,直穿曹兵重圍,往長阪橋而走,曹將文聘引軍追趕。趙雲來到橋邊,已是人困馬乏,始見張飛挺矛立於橋上,趙雲大唿:“翼德快快救我!”
原來張飛為接應趙雲,帶領二十餘騎來到長阪橋。張飛見曹軍成千上萬的兵馬殺將過來,他心生一計,命所有士兵到橋東的樹林內砍下樹枝,拴在馬尾巴上,然後策馬在樹林內來迴馳騁,衝天的塵土使人以為有重兵埋伏。
張飛則親自橫矛立馬於橋上,向西而望。
曹將文聘帶領大軍追趙雲到長阪橋,隻見張飛手持蛇矛,立馬橋上,便勒住馬,不敢近前。不一會兒,曹將曹仁、李典、張遼、許褚都來到長阪橋,見張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都擔心是諸葛亮用計,誰也不敢向前。
曹操得到報告,趕緊催馬由後軍來到橋頭。張飛站於橋上,隱隱約約見後軍有青羅傘蓋、儀仗旌旗來到,料到是曹操起了疑心,親自來陣前查看。
張飛等得心急,大聲喝道:“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來與我決一死戰!”聲音猶如巨雷一般,嚇得曹兵兩腿發抖。
曹操趕緊命左右撤去傘蓋,環視左右將領,說:“我以前曾聽關雲長說過,張飛能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頭顱如在囊中取物那麽容易。今天遇見,大家千萬不可輕敵。”曹操話音剛落,張飛又圓睜雙目大聲喊起來:“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
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自己已是心虛。於是,曹軍眾將一起往西奔逃而去。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從實力上說,曹操比張飛要強得多,但強大的曹操卻被張飛嚇跑了,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張飛在氣勢上占了上風。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不妨也給自己營造一種氣勢,這樣,往往能讓對手仰視,獲得更多人的擁戴。
在美國的一係列競選中,采用“造勢”的辦法讓自己勝出已是屢見不鮮了。可以說誰造的勢大,誰造的勢巧,誰就有可能擊敗對手,成為最後的贏家。
據有關報道,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時善於造勢,他把起點定在費城近郊的威尼塢車站。民眾引頸熱烈期待,奧巴馬乘坐的“改變”號火車緩緩駛進車站。民主黨總統初選參選人奧巴馬走出車廂,站在車尾露天月台上,很熟練地演講起來了。
奧巴馬揮手向月台下的民眾致意,不少粉絲發出尖銳的叫聲,有女子大喊“我愛你”,也有人大喊“總統先生”。奧巴馬說:“我們將一起改變華府,終止政客遊戲,這是我們的時代,不能讓麥肯帶美國走迴頭路!”
賓州幅員不小,希拉裏等人搭飛機、坐巴士趕場,頗受舟車勞頓之苦;奧巴馬則遵循傳統,包租一列賓州火車,隨著延伸到各地的路線,深入城鄉進行拉票,安穩的火車之旅讓隨行人員和媒體都輕鬆了不少。
政客上台如明星亮相,必須要營造出場氣勢。奧巴馬聰明地利用賓州交通優勢,火車鐵軌高伏於地麵,露天月台居高臨下,堪稱天然自成的舞台。郊區車站附近多為空地或公園,形成地勢較低的台下。
奧巴馬包租賓州政府經營的septa火車。每迴奧巴馬的“改變”號進站時,火車會兩短一長地鳴笛,有異於平常火車的鳴笛聲,這時人們就知道奧巴馬來了。賓州火車係統配合奧巴馬的行駛路線,適度機動調撥月台,讓奧巴馬能夠順利開講。
威尼塢車站位於郊區,當地為傳統的美國小城鎮,族裔以白人居多,收入在中等水平以下,卻有許多奧巴馬的支持者。泰瑞在鎮裏的雜貨店工作,她帶著兩個小孩,曾起個大早到車站搶位置,隻為一睹奧巴馬的廬山真麵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群穿著支持奧巴馬的運動衫的中年白人男子,在帶領者的指揮下,齊聲大喊“yes,we can”。這引起奧巴馬的注意,他微笑著揮手致意,讓這群白人男子樂翻了,口哨聲此起彼落。
由這個例子中,造勢的作用可見一斑。奧巴馬最後之所以能勝出,很大原因是他的造勢吸引了美國民眾的眼球,從而很好地宣傳了自己。可見,造勢能讓自己的優點、實力放大很多倍。
背靠大樹好乘涼
職場上有一句話,叫做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確,在你的背後,要是有個顯赫人物為你撐著,你的人生旅途自然暢通無阻。這就要求你要有一雙洞察世事的眼睛。
清朝康熙帝在位時,當時最大的奸臣是明珠。明珠幼年在宮中當過侍衛,與康熙的關係比較接近。正由於這層關係,明珠仕途一帆風順,鼎盛期官至兵部尚書。
吳三桂自請“撤藩”,朝中大臣多有慰留之意。明珠附和康熙的意見,主張下旨“撤藩”,看看吳三桂敢不敢反。從此以後,康熙更是對明珠歡喜不已。
明珠得勢以後,與其最親密的走狗餘國柱開始大肆賣官,中飽私囊。凡是各省的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重要位置一有空缺,他們便向有意者大肆索賄,直到滿足他們的欲望為止。日子久了,明珠的財富也就堆積如山了。
而且,明珠還進一步控製那些檢察官員,進而鉗製百官。他將所有新上任的檢察官員找來,令他們訂下密約,答應所有向皇帝上的奏章,事先一定拿來給自己過目。
這樣,明珠不僅得寵於皇上,控製百官,還控製著整個檢察機構。國家機構對他已然沒有任何約束力,明珠一時間權傾朝野。
寵臣太過,就必然會為患於朝廷。大智如康熙者,不曾明眼辨奸,實為憾事。
等到明珠最終被人告發了,康熙也僅僅是免去他的大學士之職,並且,還是很不忍心的。過了不久,康熙又把他召迴身邊,充任“內大臣”!
明珠是個可憎可惡之人,我們可以從他成功的背後去尋找答案。要不是有康熙這棵大樹為他擋住烈日、擋住狂風、擋住暴雨,他早已是滿朝文武的眾矢之的,身首異處了。
明珠的官道暢通之法,不可為我們所效仿;但是,我們也可從中受到一些啟發。如果在你的工作中,遇到那些十惡不赦之人,而他們又羽翼豐滿、勢力強大,要鏟除他們,你也隻有背靠大樹才能達到目的。
在政界和商界交往中,把極有號召力的旗號拉扯過來,當成虎皮,用來騙人和嚇人。這是一種官場上的“厚黑”惡習,其根本目的是借局布勢。特別是當某些人的力量很弱小、無力形成強大的聲勢時,常可以借助別人的旗號,布置成有利於自己的陣勢。例如,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項梁接受謀士範增的建議,找來已落魄成牧羊童的楚王之孫,尊為楚懷王。楚懷王的出現,激起老百姓對秦朝統治者的反抗情緒,起義軍人數倍增,形成了埋葬秦朝的強大聲勢。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拉大旗做虎皮。在日常生活中,拉大旗做虎皮何止在政治領域中經常運用,就是在今天的商界也司空見慣。
有一位美國出版商,在總統身上大做文章,不僅推銷掉積壓的圖書,而且還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一次,該出版商為倉庫裏堆積如山的圖書賣不出去而發愁,忽然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過了幾天,他通過朋友送給美國總統一本樣書。後來,總統看到了這本書,隻瀏覽了幾頁,便漫不經心地說:“這本書不錯。”出版商聞訊,利用總統這句話大做廣告,一個月內就把積壓圖書全部賣光了。
不久,又有一批圖書積壓在庫。該出版商因嚐到了甜頭,又給總統寄去了一本樣書。這一迴,總統不給麵子,評論說:“這本書糟透了!”於是,該出版商在廣告中大肆宣傳:“本公司現出售一本總統認為很糟糕的書!”不久,該書即銷售一空。
幾個月後,該出版商又遇到了圖書積壓的難題,他像之前一樣如法炮製,寄給總統一本樣書。這次總統學聰明了,幹脆對他的書一言不發。於是,該出版商在廣告中寫道:“這裏有一本總統難以評價的書出售!”結果,所剩圖書頃刻售罄。
體會上意,順時應變
想要得到上司的“恩寵”,必須善於察言觀色投其所好。因此,封建官場中的那些權臣,都非常精通帝王心理,觀風雨聽召喚,體會上意,順時應變。縱觀古代的厚黑者,他們可能治世無能,但卻媚人有方,專會在小處著眼虛處做功,單揀好聽的說,挖空心思迎合上意。
北宋的童貫善於察言觀色、拍馬奉迎的本領,到宋徽宗即位後便發揮得得心應手、淋漓盡致。他瞅準機會,一拍即準,終於在徽宗時期發了跡。童貫主持樞密院,掌握兵權達20年,與宰相蔡京互為表裏,狼狽為奸,權勢之大,其實還在宰相之上。蔡京是男人,被世人稱為公相;童貫是閹人,所以人們稱他為“媼”相。
宋徽宗趙佶即位之後,自認天下再也無人能夠“壓抑”他的“藝術才華”了,就派遣童貫四處搜羅天下名畫,以供他觀賞摹畫。當時書畫藝術最為發達的地區是在東南沿海尤其是江浙蘇杭一帶,於是,童貫就來到了杭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童貫辦這一趟差使,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知道宋徽宗酷愛書畫藝術,隻要能投其所好,肯定會受到寵信。童貫不愧是富有經驗而又深諳人情世態的官場老手,他的分析是極有道理的,藝術家往往不顧其他理性的因素,隻要能在情感上相通,便置一切於腦後。童貫在蘇杭一帶把曆史名畫和時人傑作源源不斷地送到宋徽宗的麵前。宋徽宗在大飽眼福之後,對這位使者的盡心盡力也十分欣賞。
不久,童貫在杭州遇到了逐臣蔡京,蔡京是個奸詐狡猾的投機分子。宋神宗時,他投機於變法派;後來,司馬光當權,罷除新法,當時在開封府任職的蔡京又積極響應,迅速廢除了新法,由此獲得了司馬光的賞識;紹聖年間,哲宗又恢複新法,新黨上台得勢,蔡京就又積極支持新法。這條行為沒有定軌的政治“變色龍”終於在徽宗剛剛即位時,被向太後趕出了朝廷,到杭州任知州去了。童貫此次來到杭州,便與蔡京結交起來,沒想到二人竟是一見如故,十分投機,童貫就想借此機會薦舉蔡京。
恰巧,蔡京精於書法,還通繪畫。童貫就利用蔡京的這一特長,每次送給徽宗的書畫中都帶有蔡京的作品,並附上吹噓蔡京的奏章。徽宗見了蔡京的書畫,本就喜歡,再加上童貫的吹捧,就決定拜蔡京為相。正巧,朝內新、舊兩派鬥爭不休,徽宗即借調和兩派關係之因由,免了宰相韓彥忠,於公元1102年7月,任蔡京為宰相。
如果說和珅的發跡開始是偶然的機遇和肚裏的墨水在起作用,那麽,和珅的不斷榮升靠的則是他的“為人狡黠,善於逢迎”。
大家知道,乾隆晚年躊躇滿誌。他認為自己的成就超過了父輩,自滿的情緒日益膨脹,進而好大喜功,而狡黠的和珅便處處加以逢迎:乾隆自命風雅,作詩吟賦,和珅便在詩賦上下工夫;乾隆好虛榮,講排場,他就陪伴乾隆巡幸江南、遊覽避暑山莊等勝地,且不惜重金大興土木,擴建圓明園、避暑山莊,甚至為乾隆帝的退位做好了準備,修建了寧壽宮;乾隆生喜古董,雅愛收藏,和珅便挖空心思羅致進奉;乾隆篤信佛教,和珅便進獻金佛。肉麻和有趣的是乾隆咳嗽之時,和珅還殷勤地捧上痰盂,供他唾痰之用。凡此種種,無不迎合乾隆的心意,當然也就贏得無比的寵幸,乾隆將自己最喜愛的小女兒和孝公主許配給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便是一個證明。而當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從旁觀察的結論是,乾隆對自己兒子的愛護,遠不如對和珅的寵幸。
乾隆很喜愛文史,對文史的整理工作很重視,他想給後世留下經典著作。和珅學問不大,但對一部“四書”讀得滾瓜爛熟,因為乾隆喜愛“四書”,不時提一些“四書”的問題,不管是在鑾輿內,還是散步時,乾隆隨時都會提問,而和珅總是脫口而出,並有獨到見解。於是乾隆認為和珅很有學識。和珅靠這本事在擔任了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步軍統領、崇文門稅務監督之後,又被升為戶部尚書、議政大臣,最後還充會了《四庫全書》館正部裁,兼藩院尚書事。這樣一來,和珅就成了最有“學問”的大臣了。
刊印二十四史時,乾隆非常重視,常常親自校核,校出一處差錯來,便覺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
相傳和珅和其他大臣為了迎合乾隆的這種心理,就在抄寫給乾隆看的書稿中,故意於明顯的地方抄錯幾個字,以便讓乾隆校正。這樣做便顯示了乾隆學問深,比當麵奉承他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皇帝改定的書稿,別人就不能再動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於是,這些錯誤就傳了下來,今天見到的殿版書常有訛處,有不少就是這樣形成的。
和珅此人工於心計,頭腦機敏,善於捕捉乾隆的心理,總是選取恰當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歡心。他還對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習慣進行觀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對乾隆的脾氣、愛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麽,不等乾隆開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慮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
不要使自己的光芒太耀眼
做下屬的,沒有哪個人不想得到賞識的,殊不知這裏麵都潛伏著無數的危機。因此,古代大臣中的一些智者,總注意把握住一個分寸,不讓自己的光芒太為耀眼、以致令自己君上的形象顯得相形見絀、黯然失色;而要有意識地掩飾一下自己的美德卓行,甚至故意幹出幾件不大得人心的事,自毀名聲,以使君上得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從而釋疑化妒,以求得自身的安全,這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道理。
蕭何是最早支持並參與劉邦起事的親信,在後秦滅楚興漢的事業中立有大功。劉邦在論功行賞時,將他排在功臣之首,並給了他可以佩劍穿履從容入宮朝見的特殊待遇,以示恩寵。
後來韓信被誣謀反,當時劉邦率兵出征在外,是蕭何為呂後設計除掉了韓信,解除了劉邦心頭大患,蕭何由此從丞相提升為相國,封地增加了五千戶,還給了五百名士卒做他的警衛。朝中大臣無不向他表示祝賀,隻有一個叫召平原的秦朝遺老獨去致哀,對蕭何說:“你不日將有大禍臨頭了,如今主上風餐露宿轉戰於外,而足下坐鎮京師,並未立有戰功,主上之所以給你增加封地,設置衛隊,是由於韓信剛剛謀反,主上對你心存懷疑,以此加以籠絡,並非是對你的寵信。請足下讓出封賞不要接受,並將自己的家產拿出來資助前方軍隊,主上必然高興。”蕭何認為他說得十分有理,依計而行,劉邦果然十分高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又過了一年,英布謀反,劉邦又一次率兵出征,卻從前線一再派迴使臣打聽蕭何在幹什麽。蕭何在京師盡心盡責地安撫百姓,籌備糧草,輸送前線,如同他多年來所做的那樣。又有人對蕭何說道:“足下不久將有滅族的大禍了。足下如今位為相國,功列第一,官不可再升,功不可再加,可足下自入關中十幾年來,甚得民心。如今主上派使臣來打聽足下的情形,是擔心足下名聲太大,對他構成威脅。足下何不到處壓價買田,高利放債,使民有怨言?隻有如此,主上才會對你放心。”蕭何聽從了他的意見照做了,劉邦果然十分高興。
當劉邦班師迴朝時,老百姓紛紛攔路上書,狀告蕭何,劉邦一點兒也不怪罪蕭何,反而將老百姓的狀紙交給蕭何,笑著對他說:“你自己處理吧!”
蕭何是劉邦的貧賤之交,劉邦親口將他封為第一功臣,為什麽劉邦對他還相信不過呢?這是因為政治鬥爭是一個不斷地一分為二的裂變過程。當年項羽、劉邦共同對付秦朝,秦朝滅亡了,項羽、劉邦這一對盟友翻了臉,打了起來;項羽被消滅了,劉邦集團內部又發生了裂變,中途入夥的韓信、英布又被劉邦視為異己的力量;韓信、英布垮台了,劉邦的核心集團又該找出新的打擊對象了。蕭何樹大招風,自然首當其衝。蕭何雖然不斷地自毀名聲,卻並未能消除劉邦的猜疑。就在劉邦將狀紙交給蕭何的同時,因蕭何順便請求將皇家花園中的荒廢土地撥出一些交給百姓耕種,劉邦立刻變了一副麵孔,說蕭何故意討好百姓,將他收進監獄。劉邦之類最高掌權者的邏輯是這樣的:你盤剝百姓,結怨於民,那是不足掛齒的小事一段,他不僅不會管,還會加以縱容;你要真正想替百姓辦一兩件好事,說一兩句公道話,而影響了他的權威、名聲,他便非要整治你不可。
所以,幹些蠢事、壞事,有意識地掩飾一下自己的美德卓行,也不失一種保全自己的策略。魏國曹丕當了皇帝以後,對他的兄弟們十分刻薄,防範也十分嚴密,雖然這些兄弟們都被封為“王”,卻都是徒有其名。他們全都被打發到遠離首都的封地,不許隨便迴到首都來;每個人手下隻有百十名老兵作為守衛,使他們無法憑借武力作亂;還派了官員來監督他們,有點兒小錯就被上報朝廷,遭到譴責。
隻有北海王曹表,為人謹慎,勤奮好學,沒有任何過錯。那些監督他的官員說:“我們奉皇帝的命令來監督大王的行動,有過錯就應當舉奏,有善行也應該據實報告。”於是聯名寫了份報告,稱讚曹表的美好品德。
曹表一聽到這個消息,嚇得大驚失色,指責官員們說:“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任何人都應該如此的,而你們卻報告了朝廷,這豈不是給我增加麻煩嗎?如果我真的有什麽好品德,朝廷自然會知道,你們這樣聯名上書,隻怕要適得其反了!”
曹表曾對兒子說:“與其因受到寵愛而遭受災禍,不如貧賤而無災無難。”他的生活十分儉樸,並讓妃妾們親自動手紡線織布,如同平民之家一樣,因此他得以保全性命。
切忌搶上司的風頭
在工作中經常會有一些比較艱難而且費力不討好的任務。一般情況下領導也難以啟齒對下屬交代,隻有靠一些心腹揣測領導的意思,然後硬著頭皮去做。做好了,領導心裏有數,但不一定有什麽明確的表揚;做得不好,領導怪罪,下屬承受著,到時候領導自會“認賬”的。可是在這種關鍵時刻不能護駕反而出賣領導的人,領導就不會饒恕了。
某家工廠有位生產線科長老陳,個性溫和,工作勤奮,與同事相處得十分融洽。有一次,因為貨源來不及補足,造成產量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廠長非常生氣,在開會時宣布要扣除生產科全體員工當月的獎金。
散會後,老陳並沒有解釋生產為什麽會延誤,隻是誠懇地對廠長說:“這一切都不關生產科其他同事的事,是我自己指揮不當才造成的。這事應該由我獨自來承擔,請扣除我個人當月工資和全年獎金作為處罰。”廠長同意了老陳的要求。
生產科的員工得知此事後,非常感動,於是他們主動加班,決心下個月超額完成生產目標。在他們的同心協力及辛勤努力下,第二個月的產量果然超過生產目標。廠長非常高興,立即宣布加發獎金給生產部門。
老陳將獎金都分給了員工,自己分文未取,他對員工說:“這些獎金是大家的辛勞所得,是屬於大家的。”老陳推功攬過,不但贏得了生產科同事的擁護和讚賞,同時也為公司創造了佳績。
推過攬功的人,較不受歡迎,為人所摒棄;而豁達超然、不計較個人名利的人,反而能擁有威信,為人所尊重。《道德經》上有一句話:“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意思是聰明的人,平時卻像個呆子,雖然能言善辯,卻好像不會說話一樣,言外之意就是說人要匿強顯弱,大智若愚。
上麵這則故事是典型的“攬過”,就是主動將過錯扛在自己肩上。讓我們再來看一則“推功”的故事,就是把功勞讓給別人,尤其是讓給自己的上司。李泌在唐代中後期政壇上,是一位頗有點名氣的人物。他侍奉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在朝野上下很有影響。
唐德宗時,他擔任宰相,西北的少數民族迴紇族出於對他的信任,要求與唐朝講和,聯為婚姻,這可給李泌出了個難題。從安定國家的大局考慮,李泌是主張同迴紇恢複友好關係的;可德宗皇帝因早年在迴紇人那裏受過羞辱,對迴紇懷有深仇大恨,堅決拒絕。事情僵在那裏。正巧在這時,駐守西北邊防的將領向朝廷發來告急文書,要求給邊防軍補充軍馬,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空虛得沒有這個力量了,唐德宗一籌莫展。李泌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時機,便對德宗說:“陛下如果采用我的主張,幾年之後,馬的價錢會比現在低十倍!”
德宗忙問什麽主張,他並不直接迴答,先賣了個關子,說:“隻有陛下出以至公無私之心,為了江山社稷,屈己從人,我才敢說。”德宗說:“你怎麽對我還不放心!有什麽主張就快快說吧!”李泌這才說:“臣請陛下與迴紇講和。”這一主張果然遭到了德宗的拒絕:“別的任何主張我都能接受,隻有迴紇這事,你再也不要提了。隻要我活著,我絕不會同他們講和,我死了之後,子孫後代怎麽處理,那就是他們的事了!”
李泌知道,好記仇的德宗皇帝是不會輕易被說服的,如果操之過急、言之過激,不僅辦不成事情,還會招致皇帝的反感,給自己帶來禍殃。他便采取了逐漸滲透的辦法,在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裏,經過多達15次的陳述利害的談話,才算將德宗皇帝說通。李泌又出麵向迴紇族的首領做工作,使他們答應了唐朝的五條要求,並對唐朝皇帝稱兒稱臣。這樣一來,唐德宗既擺脫了困境,又挽迴了麵子,十分高興。唐朝與迴紇的關係終於得到和解,這完全是由李泌曆經艱苦,一手促成的。唐德宗不解地問李泌:“迴紇人為什麽這樣聽你的話?”李泌恭敬地說:“這全都仰仗陛下的威嚴,我哪有這麽大的力量!”
聽了這樣的話,德宗能不高興嗎?能不對李泌更加寵幸嗎?如果是一個浮薄之人,必然大誇自己如何聲威卓著,令異族畏服,顯示出自己比皇帝都高明,這樣一來必然會遭到皇帝的猜疑和不滿。
將自己辛苦得到的成績歸於他人,是有點兒舍不得,心裏難以平衡。可是你細想一想,你做出了成績,誰來表彰你,誰來給你發獎金,不都是你的領導嗎?你把功勞給了他,他會虧待你嗎?如果你非要從狼嘴裏奪肉,大飽了口福之後又怎麽辦呢?隻怕是連命都保不住了,那麽你苦心得到那塊肉還有什麽意義呢?
作為下屬,不僅要善於推功,還要善於攬過,兩者缺一不可。因為大多數領導願做大事,不願做小事;願做“好人”,而不願充當得罪別人的“壞人”;願領賞,不願受過。在評功論賞時,領導總是喜歡衝在前麵;而犯了錯誤或有了過失後,一些領導卻想縮在後麵。此時,就需要下屬出麵,代領導受過或承擔責任。
小張是某縣委辦公室的科員,經常會遇到上訪者要求見領導解決問題的事情。領導精力有限,如果事事都去驚動領導,勢必影響領導集中精力做好全局工作。
每當有來訪者吵鬧著要見領導時,小張總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勇敢地站出來,分清情況,解決糾紛,進行協調,必要時還使用強製手段把問題處理好。經常能夠獨自解決一些無理取鬧、胡攪蠻纏的事件,不怕得罪人。對一些重大問題也是先調查清楚,安撫好上訪者之後,再向領導請示,從不讓領導直接麵對棘手的問題。無論大事小情他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眾人心服,同樣也獲得了領導的讚揚。
大凡領導,管轄範圍的事情很多,但並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願意幹,都願意出麵,都願意插手。這就需要下屬在關鍵時刻能夠出麵,代領導擺平,甚至出麵護駕,替領導分憂解難,這樣必能贏得領導的信任和賞識。
像小張這樣的下屬,哪個領導能不需要呢?這就是領導所讚美的實幹家,他比整天跟在領導後麵隻知道看領導臉色行事,遇到點兒大事就往領導後麵跑的人要好得多。
一家飯店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社會公眾的投訴。電視台記者在這家飯店采訪時,最先碰到了該飯店經理的助理小王。小主最怕這種陣式,怕被別人逼問,就對記者推卸道:“這件事我不清楚,我們經理正在辦公室,你們有什麽事直接去問他吧!”這下可好,記者闖進經理辦公室,把經理“逮”了個正著。經理想躲也躲不開了,又毫無心理準備,隻好硬著頭皮接受了采訪。事後,經理得知小王不僅沒有給自己擋駕,還把自己給推了出來,很生氣,便把小王炒了魷魚。
明智的部屬,應懂得如何適時地把自己的功勞歸於老板。雖然這樣做會有委屈自己和逢迎拍馬之嫌,但有什麽辦法呢?誰讓你是部屬而他是老板呢?做老板當然要光彩奪目,而部屬相比之下自然應黯淡些,如果不是如此而是相反,那老板自然容不下你。
劉局長的司機近年來逐漸發福,而劉局長則是一直保持瘦削的身材。每次外出辦事,很多人一見麵就會把司機認做領導,而把劉局長本人認做是司機,這讓劉局長和司機都非常尷尬。雖然每次司機都走在劉局長的後麵縮手縮腳,但是還是不斷被人認錯。不久,劉局長就換了司機,新來的司機比劉局長更加瘦削。
劉局長的司機之所以被局長換掉,就是因為他在眾人麵前搶了領導的風頭,這讓劉局長非常尷尬,自然也非常生氣。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不能比你的領導更優秀、更引人注目。例如,你的穿著裝扮比老板更勝一籌,把別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你身上而忽視了老板,你想你的老板心中會舒服嗎?更有甚者,某些人眼光拙劣,把做部屬的當做老板,卻把老板當做隨從,那老板肯定會把你打入冷宮。因為在一般人心目中,老板應該穿得比部屬名貴些、漂亮些。
特別是同性之間,做部屬的穿著比老板還豪奢名貴,那老板必定很不舒服。尤其是女性上司,女性都對服飾特別看重,別人不經意間的讚揚或批評,都能引起其注意。如果你的老板很講究服飾儀表,做部屬的也要注意服飾的整潔得當,但不要搶了老板的風頭;如果你的老板不太看重服飾,那你在穿著上“過得去”便行了。
又如,在公共場合搶著說話也不太適合。當部屬和老板出現在公眾場合,老板不太愛說話而部屬卻滔滔不絕,引起眾人的讚賞和掌聲,則這位部屬離被炒之日不遠矣。在這些公共場合,你把別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你這裏,把老板的“風頭”都搶光了,老板能不嫉妒你嗎?所謂言多必失,做部屬隻能“屈居第二”,附和著老板即可。
再如,你的人緣很好,工作能力強,但如果有些同事在老板麵前太過表揚你,說你的才華超過老板。說這種話的同事也許是真糊塗,也許是別有用心的假糊塗,此時你就得小心了。老板希望部屬個個精明能幹,能獨當一麵,但不希望部屬比自己強,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心理。
總的來說,有出風頭的機會應盡量留給老板,千萬別做搶風頭的蠢事。劉輝是剛到銀河公司的職員,短短兩個星期後,他發現他的頂頭上司的工作實際極其簡單。有一天,當上司正在為一項任務發愁時,劉輝主動請纓:“主任,這件事太簡單了,我在學校經常接觸這方麵的東西。”
劉輝本來以為上司會對自己大加讚賞,沒想到主任冷冷地拋過來一句:“是嗎?我倒沒發現原來你這麽能幹。”然後拂袖而去,剩下劉輝一個人半天也沒迴過味來。
相比之下,李軍就顯得聰明多了。當李軍的上司為一個問題煩惱時,李軍並沒有像劉輝一樣大大咧咧地說出由他來完成的話,而是以關心的態度表示願意和上司一起思考,解決問題。他還找來一些資料,與上司一起尋找解決方法。結果,如李軍“估計”的一樣,上司比他先從資料裏找出了答案。問題解決後,李軍明顯感覺到上司和自己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上司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李軍比劉輝聰明的地方在於他既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又為上司保全了麵子。在上司麵前,李軍並沒有絲毫炫耀的意思,表現出的隻是想替上司分憂的熱情。
對於上司職責範圍內的事情,無論你本人多麽有能力,也決不可擅自做主,私下處理,抹了上司的麵子。如果你比上司聰明,就要表現出相反的樣子,讓他看起來比你聰明幹練。你可以故作天真,使表麵上看起來你更需要他的經驗。有時還可故意犯一些無傷大雅的錯誤,才有機會尋求他的協助。上司們可是非常重視這樣的請求。如果身為上司無法恩賜他的經驗於下屬,他可能就會賞給你他的惡意。如果你的點子比上司的想法更富創意,盡可能以公開的姿態將這些點子劃歸他名下,讓大家都看清楚,你的建議不過是對他的意見的迴響。如果你天生就人緣好、慷慨大度,小心不要成為遮蔽他光華的那片烏雲。因為他必須看起來是眾人圍著的太陽,散發著光輝。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寧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這是厚黑者的哲學。戰國時候,張儀和陳軫都投靠在秦惠王門下,受到重用。不久,張儀便產生了嫉妒心。因為他發現陳軫很有才幹,比自己強得多,擔心日子一長,秦王會冷落自己,喜歡陳軫。於是他便找機會在秦王麵前說陳軫的壞話,進讒言。
一天,張儀對秦惠王說:“大王經常讓陳軫往來於秦國和楚國之間,可現在楚國對秦國並不比以前友好,但對陳軫卻特別好。可見,陳軫的所作所為全是為了他自己,並不是誠心誠意為我們秦國辦事,聽說陳軫還常常把秦國的機密泄露給楚國。作為大王您的臣子,怎麽能這樣做呢?我不願再同這樣的人在一起做事。最近我又聽說他打算離開秦國到楚國去。要是這樣,大王還不如殺掉他。”
聽了張儀的這番話,秦王自然很生氣,馬上傳令召見陳軫。一見麵,秦王就對陳軫說:“聽說你想離開我這兒,準備上哪兒去呢?告訴我吧,我好為你準備車馬呀!”
陳軫一聽,感覺莫名其妙,兩眼直盯著秦王。但他很快明白了,這裏麵話中有話,於是鎮定地迴答:“我準備到楚國去。”
果然如此!秦王對張儀的話更加相信了,於是慢條斯理地說:“那張儀的話是真的。”
原來是張儀在搗鬼!陳軫心裏完全清楚了。他並沒有馬上迴答秦王的話,而是定了定神,然後不慌不忙地解釋說:“這事不單張儀知道,連過路的人都知道。從前,殷高宗的兒子孝己非常孝敬自己的後母,因而天下人都希望孝己做自己的兒子;吳國的大夫伍子胥對吳王忠心耿耿,以至於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做自己的臣子。所以,俗話說,出賣奴仆和小妾,如果左右鄰居爭著要,這就說明他們是好仆好妾,因為鄰裏人了解他們才買;一個女子出嫁,如果同鄉的小夥子爭著要娶她,這就說明她是個好女子,因為同鄉的人了解她。我如果不忠於大王您,楚王又怎麽會要我做他的臣子呢?我一片忠心,卻被懷疑,我不去楚國又到哪裏去呢?”
秦王聽了,覺得有理,點頭稱是,但又想起張儀講的泄密的事,便又問:“既然這樣,那你為什麽將我秦國的機密泄漏給楚國呢?”
陳軫坦然一笑,對秦王說:“大王,我這樣做,正是為了順從張儀的計謀,用來證明我是不是楚國的同黨呀!”
秦王一聽,卻糊塗了,望著陳軫發愣。
但陳軫還是不緊不慢地說:“據說楚國有個人有兩個妾。有人勾引那個年紀大一些的妾,卻被那個妾大罵了一頓。他又去勾引那個年輕些的妾,年輕的妾對他很友好。後來,楚國人死了。有人就問那個勾引他的妾的人:‘如果你要娶她們做妻子的話,是娶那個年紀大的呢,還是娶那個年紀輕的呢?’他迴答說:‘娶那個年紀大些的。’這個人又問他:‘年紀大的罵你,年紀輕的喜歡你,你為什麽要娶那個年紀大的呢?’他說:‘處在她那時的地位,我當然希望她答應我。她罵我,說明她對丈夫很忠誠。現在要做我的妻子了,我當然也希望她對我忠貞不二,而對那些勾引他的人破口大罵。’大王您想想看,我身為楚國的臣子,如果我常把秦國的機密泄露給楚國,楚國會信任我、重用我嗎?楚國會收留我嗎?那麽,我是不是楚國的同黨,大王您該明白了吧!”
秦惠王聽陳軫這麽一說,不僅消除了疑慮,而且更加信任陳軫,給予他更優厚的待遇。
陳軫遭遇張儀這樣的小人時,並不與張儀發生正麵衝突,而是用巧妙的一席話,既擊破了讒言,又保全了自己,而且還沒有加深張儀對自己的進一步忌恨,可謂收到了“一箭雙雕”的神奇功效。試想,如果陳軫公然與張儀撕破臉皮,進而對簿公堂,隻會中了張儀的奸計——因為在本已心存懷疑的秦王麵前,無論他如何強辯都隻會越描越黑。因此,對待讒言,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迎頭去“硬碰”,而是用巧言妙語去擊破它。正所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是這個道理。
不動聲色打打太極
麵對咄咄逼人的攻勢,以柔克剛的太極推手能把對方的勁道化解於無形。避其鋒芒、旁敲側擊,看似平靜的迴答能起到“無招勝有招”的效果。
1.有意曲解
曲解含諷即在詞語的含義上做文章,也在詞語的轉義上做文章。1984年,裏根為了競選總統,與對手蒙代爾進行電視辯論。
在辯論中蒙代爾自恃年輕力壯,竭力攻擊裏根年齡大,不宜擔此重任。裏根迴答說:“蒙代爾說我年齡大而缺乏精力,我想我是不會把對手年輕、不成熟這類問題在競爭中加以利用的。”
這一絕妙的迴答立即博得全場的熱烈掌聲。最後,選民們接納了裏根。蒙代爾在電視辯論中隻是說“裏根年齡大,不宜擔此重任”,並沒有說自己“年輕,不成熟”。裏根的奇招就在於對蒙代爾的有意曲解進行嘲諷。表麵是說不會利用對手“年輕、不成熟”的情況,實際正是在於揭露對手“年輕、不成熟”的情況,以守為攻,以柔克剛,終於達到贏得辯論且贏得選民的目的。
威爾遜任新澤西州州長時,他接到來自華盛頓的電話,說新澤西州的一位議員亦他的一位好朋友剛剛去世了。威爾遜深感震驚和悲痛,立即取消了當天的一切約會。然而幾分鍾後,他接到了新澤西州的一位政客的電話:
“州長,”那人結結巴巴地說,“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議員的位置。”“好吧,”威爾遜對那人迫不及待的態度感到惡心,他慢吞吞地迴答說,“如果殯儀館同意的話,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正沉浸在好友議員去世悲痛中的威爾遜,突然接到迫不及待地想頂替死者擔任議員的政客的電話,便有意曲解“位置”一詞,將政治家覬覦的“議員位置”轉義為“殯儀館的位置”,用詼諧的幽默,表達了對這位新澤西州政客的反感與嘲諷。
2.模糊語言,似答未答
南齊時,有位著名書法家叫王僧虔,是晉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孫。他的行書楷書繼承祖法,造詣頗深。
當時南齊太祖蕭道成也擅長書法,且自命不凡,不樂意自己的書法遜於臣子。
一天,齊太祖提出要與王僧虔比試書法。寫畢,齊太祖傲然問王僧虔:“你說說,誰第一?誰第二?”
王僧虔既不願貶低自己,又不願得罪皇帝。他眉頭一皺,說:“臣的書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書法,皇帝中第一。”
太祖聽了,隻好一笑了之。
皇帝要比書法,而且還問誰好,這本身就是一個出奇的、難以迴答的問題。
誰第一、誰第二,對於一個爭強好勝的人,特別是一個爭強好勝的皇帝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乃至要命的問題。如實說自己第一吧,開罪皇帝難免不起禍端;說皇帝第一吧,又有懾於皇權、趨炎附勢之嫌。
“臣的書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書法,皇帝中第一。”對奇問作奇答,似迴答實未答,模糊應對,出奇製勝。
所以,就連皇帝也隻好“一笑置之”。
3.笑聲中表達觀點
這在針鋒相對的論辯中具有奇妙的功效,不僅可增強說服力,巧妙地反駁對方,而且會贏得聽眾的興趣和讚同。論辯當然主要是為了探求真理,但也是為了比賽技巧和口才,所以它應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娛樂性。觀眾很想從雙方的論辯中獲得愉悅。因此,高明的論辯者應該滿足觀眾的心理欲求,盡力使自己的語言機智幽默、妙趣橫生,以便獲得最佳效果。
在1988年度亞洲大學生論辯會上,複旦大學隊和對方論辯“龐大的人口是第三世界國家的負擔”時,有個隊員笑著說:“廣播局現在在外麵準備了兩百人的茶點,如果現在的人數急劇增加到一千人的話,那我可能就吃不著了。”這話引起觀眾滿堂笑聲,報以熱烈鼓掌。
論辯中很需要這一類反應機敏的幽默語言。它不僅能以調侃、輕鬆的態度反駁對方,活躍氣氛,而且能在觀眾和評委麵前表現出一種灑脫自如、才華橫溢的自我形象。但須注意幽默不同於滑稽,也不同於諷刺,而是一種言簡意賅、饒有情趣的傳遞藝術和豁達而機敏的做人的風度。
1990年亞辯賽中,南京大學隊與澳門東亞大學隊對壘。南大隊的戰略要“避虛就實”,準備的實證資料比較多,因此很容易造成論辯風格上過於嚴肅的情況。針對這一點,他們在賽前設想了一些生動、詼諧的語句,在賽場上達到了揮灑自如、機智幽默的境界。如他們在說明了新加坡在1985年經濟衰退時召開了有1000多位學者參加的“經濟對策研討會”後,馬上接上一句:“如果儒家思想真有對方所說的功效,那麽他們召開的不就應該是儒家思想研討會了嗎?”在指出四小龍都奉行“出口導向戰略”時,連帶著加一句:“如果儒家思想能夠推動經濟的快速成長,那麽其他國家隻要多進口幾本《論語》、《孟子》,保證人手一冊,經濟快速成長不就十拿九穩、萬事大吉了嗎?”這些話引起了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還有,當時對方指出:“儒家思想提倡‘返本以開新’,它本身是發展的啊!”南大隊馬上接著說:“它是發展的,不過讓我們看看它是怎樣發展的——孔子說‘男女授受不親’,孟子發展了,提出‘嫂溺,叔可援之以手’。可是這種發展還是無助於經濟快速成長啊!”對方又指出:“儒家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和齊家雖然不能推動經濟成長,可是它也有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啊!”南大隊員則不緊不慢地反駁道:“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什麽是儒家所謂的天下大治吧。按照孔子的說法,無非是行周代的禮法、乘商代的車子、戴夏代的帽子,再來上一段堯舜時代的歌舞,這怎麽能帶來經濟快速成長呢?”一陣掌聲過後,這位隊員又說:“據我們所知,新加坡用的是公元曆法,愛乘的是奔馳和三菱牌轎車,並且沒有戴帽子的習慣,這怎麽能說是儒家的天下大治呢?”一席話博得了台下一片掌聲和笑聲。凡此種種,都對這場論辯取勝起了不少的作用。
在決賽中,複旦隊的一個隊員講:“‘父母在,不遠遊’,這是純粹的儒家思想吧?如果照此辦理,我們還會來到新加坡嗎?”這句話寓哲理於談笑之間,效果甚佳。但台灣大學隊立刻反擊道:“對方同學不要斷章取義。《論語》中的下句是:‘遊必有方。’”這時,如果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顯然對複旦隊不利,但複旦隊又不能不作答複。這時複旦隊一個隊員反應機敏,“就地取材”說:“至於‘遊必有方’嘛,遊來遊去不要成為烏節路上的遊離少年啊!”烏節路是新加坡的商業繁華街,遊離少年是對那些不服管教的少年的總稱。因為當地觀眾對這些十分熟悉,這句“就地取材”的話既切中要害,又幽默風趣,因而贏得了長時間的掌聲,顯出了“四兩撥千斤”的奇妙作用。
4.動作代替語言
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不置言語,此技巧多用於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或不願多說的論辯當中。
當富蘭克林·羅斯福第四次連任美國總統時,《先鋒論壇報》的一位記者去采訪他,請總統談談四次連任的感想。羅斯福沒有立即迴答,而是很客氣地請記者吃“三明治”。記者得此殊榮,便高興地吃了下去。總統微微笑著請他再吃一塊。他覺得這是總統的誠意,盛情難卻,就又吃了一塊。當他剛想請總統談談時,不料總統又請他吃第三塊,他有些受寵若驚。雖然肚子裏已不需要了,但還是勉強把它吃了。這時羅斯福才微笑著對記者說:“現在,你不需要再問我對於這第四次連任的感想了吧?因為你剛才已感覺到了。”此謀運用得當,可收出其不意、高人一籌的效果,減少了許多糾纏不清的語言麻煩。英國人約瑟夫·艾迪生講過這樣一句話:“假如把人的智力平麵展開,智者與愚人的智力之間,我們僅能見極微小的差異。這差異在於前者懂得如何選擇談話的材料,而後者隻是把他的想法點滴不漏地轉為言語。”大語不言的高明處就在於它能把表達意思的動作作為“談話的材料”,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點滴不漏地轉變為言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美國總統林肯早年當律師時,有一次作為被告的代理人出庭,他發現原告律師在法庭上將一個簡單的論據翻來覆去地陳述了兩個多小時。他站起來,先把外衣脫了放在桌上,然後拿起玻璃杯喝了一口水;接著重新穿上外衣,然後又喝;再將外衣脫下,再喝一口水……這樣的動作反複進行了五六次,旁聽群眾見此狀況,立即明白了林肯的用意,突然爆發出一陣會意的大笑,接著林肯才發表他的辯詞。林肯用這些重複的動作,狠狠地迴敬了對方律師論據的不足,勝過千言萬語,使自己先勝一籌,處於優勢。
運用這一謀略,可在論辯中控製論辯對象,贏得論辯的勝利。美國大律師赫梅爾在接受一家保險公司的委托,調查一起保險賠償案件時,發現原告所稱他的肩膀被摔下來的升降機軸打傷,至今右臂仍抬不起來的事實有詐。赫梅爾就在法庭上巧妙地運用這一謀略,機智地戳穿了原告的謊言。他說:“請給陪審員們看看,你的右臂現在能舉多高?”赫梅爾要求原告舉起受傷的右臂,原告慢慢地將手臂舉到齊耳的高度,顯得很費勁的樣子,以示不能舉得更高了。“那麽,你在受傷前能舉多高呢?”赫梅爾突然出其不意地問。原告不由自主地將手臂舉過了頭頂。這一下,引得旁聽的群眾哄堂大笑。陪審員們醒悟過來:原告第一次舉手是假的!
美國一位大學校長運用實際表演法作報告,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一次集會時,校長麵容嚴肅,戴方帽、穿禮服地登上台,隻講了幾句開場白,就從口袋裏掏出筆記本寫著什麽,然後把筆記本丟在地上。又掏出香蕉吃,把皮隨手扔掉。接著是嚼糖果、花生,最後竟把泡泡糖的渣也吐在台上,還用腳踩了踩。
在學生們再也看不下去時,校長開口了:
“各位同學,大家已經看清楚什麽是不道德了。從現在起,我們要共同維護校園的整潔。報告完畢。”
某廠正在舉行一次演講比賽。這時,一位女選手走上台。“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論堅守崗位》。”女選手嗓音甜潤,吐字清晰。
突然,她停止了演講,走下講台,徑直向會場外走去。台下的聽眾麵麵相覷,先是小聲議論,繼而喧聲四起。
幾分鍾後,她才慢騰騰迴到台上,麵對被激怒了的聽眾們,充滿激情地說:
“如果我在演講時離開講台是不能容忍的話,那麽,工作時間紀律鬆弛、玩忽職守、擅離生產崗位,難道就不應該譴責嗎?我的演講完了。”人們沉默了一會兒,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同事相處要多個心眼在職場中,同事之間的關係有時候也很難處理。同事之間存在著各種合作和競爭的矛盾,十分微妙而複雜。職場厚黑學認為,要讓自己在職場之中成功立足,既要與同事很好地相處,同時又要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最為重要的是要小心謹慎,有時還要運用一些必要的厚黑之道。和同事相處,不可小心眼,但是也必須多個心眼;絕不可意氣用事,必須冷靜一些、理智一些。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避開生活的誤區,使自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住在職場中的主動權,都是十分有益的。必須盡可能地把臉皮磨厚,利用厚臉來有效地保護自己。即使對方有意攻擊和指責自己,必要時也要忍耐下來。唐朝武則天時,盡管很多唐朝宗室和唐室的股肱大臣都被武則天加害,但還是湧現出了不少傑出人才,且能保存自己,婁師德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但是有著“台輔之氣”的文臣,而且是當時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將領,是不可多得的文武能臣。武則天倍加賞識,曾經將其升至宰相,又委以全權處理邊境事務的重任。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婁師德不但成功明哲保身,而且還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於國於己都算成功。
婁師德胸懷寬廣,對待同僚的態度極為溫和。婁師德身長八尺,方口薄唇,即使冒犯他也不計較。一次,時為納言(侍中)的婁師德和內史令(中書令)李昭德一起入朝。婁師德長得胖,所以走不快。李昭德性子急,走得快,一次又一次地等待婁師德,後來不耐煩了,就迴頭對婁師德說:“都是被你這個鄉巴佬耽擱了。”婁師德卻笑著說:“我不是鄉巴佬,那誰是鄉巴佬啊?”
婁師德升為宰相後,有一次要巡察屯田。出行的日子已經定了,部下隨行人員已先起程。婁師德因腳有毛病,便坐在光政門外的大木頭上等馬。不一會兒,有一個縣令不知道他是宰相,在自我介紹後,跟婁師德並坐在大木頭上,婁師德也並不介意。縣令的手下遠遠瞧見,趕忙走過來告訴縣令,說:“這是宰相啊。”縣令大驚,趕忙站起來賠不是。婁師德卻開了個玩笑,將這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一笑了之。
婁師德的忍讓最為有名的是“唾麵自幹”的典故。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前,婁師德說:“我的才能不算高,現在做到了宰相。你現在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這有點過分了,人家會嫉妒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臉上,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以此自勉,請你放心。”婁師德說:“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用口水唾你,是人家對你發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不滿而擦掉,人家就更加發怒。最好是讓唾沫不擦自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造勢是勝出的關鍵
《百戰奇法·弱戰》雲:“凡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須多設旌旗,倍增火灶,示強於敵,使彼莫能測我眾寡、強弱之勢,則敵必不輕與我戰,我可速去,則全軍遠害。”“虛張聲勢,貴在布局。”可以說,不同的人,常常采用不同的辦法為自己壯大聲威。厚黑宗師李宗吾說,做人要“赫赫然大人物,凜不可犯”。誠然,“事之行也有勢,其成也有氣”。誰的“勢”與“氣”強大,誰就穩操勝券。這樣才能壓住對手,讓人尊重乃至對你臣服。
清代,有一位外國的使者來拜訪康熙皇帝,但是這位使者拒絕給皇帝下跪,因為下跪在他們國家看來是最屈辱的事。大臣知道了這事十分煩惱,既不能強迫使者,但又不敢對皇上不恭。後來,有位大臣想出來了一個辦法,在上朝的時候,帶著這位使者在紫禁城裏麵轉了一大圈。使者被剛才看到的高大的城牆和莊嚴的宮殿的氣勢威懾住了,走到太和殿看到了皇上坐在金殿上的時候,他不自覺地就跪下了。
大臣是高明的,他利用建築物的氣勢徹底地擊垮了使者的傲氣。不難看出,氣勢往往會給人一種無形的壓力,能在無形中挫人銳氣,讓對手臣服。
三國時期,曹操領兵分八路進攻樊城,劉備棄城而走,曹操率大軍緊追其後。在千軍萬馬中,趙雲(字子龍)單槍匹馬救出幼主阿鬥,直穿曹兵重圍,往長阪橋而走,曹將文聘引軍追趕。趙雲來到橋邊,已是人困馬乏,始見張飛挺矛立於橋上,趙雲大唿:“翼德快快救我!”
原來張飛為接應趙雲,帶領二十餘騎來到長阪橋。張飛見曹軍成千上萬的兵馬殺將過來,他心生一計,命所有士兵到橋東的樹林內砍下樹枝,拴在馬尾巴上,然後策馬在樹林內來迴馳騁,衝天的塵土使人以為有重兵埋伏。
張飛則親自橫矛立馬於橋上,向西而望。
曹將文聘帶領大軍追趙雲到長阪橋,隻見張飛手持蛇矛,立馬橋上,便勒住馬,不敢近前。不一會兒,曹將曹仁、李典、張遼、許褚都來到長阪橋,見張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都擔心是諸葛亮用計,誰也不敢向前。
曹操得到報告,趕緊催馬由後軍來到橋頭。張飛站於橋上,隱隱約約見後軍有青羅傘蓋、儀仗旌旗來到,料到是曹操起了疑心,親自來陣前查看。
張飛等得心急,大聲喝道:“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來與我決一死戰!”聲音猶如巨雷一般,嚇得曹兵兩腿發抖。
曹操趕緊命左右撤去傘蓋,環視左右將領,說:“我以前曾聽關雲長說過,張飛能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頭顱如在囊中取物那麽容易。今天遇見,大家千萬不可輕敵。”曹操話音剛落,張飛又圓睜雙目大聲喊起來:“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
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自己已是心虛。於是,曹軍眾將一起往西奔逃而去。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從實力上說,曹操比張飛要強得多,但強大的曹操卻被張飛嚇跑了,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張飛在氣勢上占了上風。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不妨也給自己營造一種氣勢,這樣,往往能讓對手仰視,獲得更多人的擁戴。
在美國的一係列競選中,采用“造勢”的辦法讓自己勝出已是屢見不鮮了。可以說誰造的勢大,誰造的勢巧,誰就有可能擊敗對手,成為最後的贏家。
據有關報道,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時善於造勢,他把起點定在費城近郊的威尼塢車站。民眾引頸熱烈期待,奧巴馬乘坐的“改變”號火車緩緩駛進車站。民主黨總統初選參選人奧巴馬走出車廂,站在車尾露天月台上,很熟練地演講起來了。
奧巴馬揮手向月台下的民眾致意,不少粉絲發出尖銳的叫聲,有女子大喊“我愛你”,也有人大喊“總統先生”。奧巴馬說:“我們將一起改變華府,終止政客遊戲,這是我們的時代,不能讓麥肯帶美國走迴頭路!”
賓州幅員不小,希拉裏等人搭飛機、坐巴士趕場,頗受舟車勞頓之苦;奧巴馬則遵循傳統,包租一列賓州火車,隨著延伸到各地的路線,深入城鄉進行拉票,安穩的火車之旅讓隨行人員和媒體都輕鬆了不少。
政客上台如明星亮相,必須要營造出場氣勢。奧巴馬聰明地利用賓州交通優勢,火車鐵軌高伏於地麵,露天月台居高臨下,堪稱天然自成的舞台。郊區車站附近多為空地或公園,形成地勢較低的台下。
奧巴馬包租賓州政府經營的septa火車。每迴奧巴馬的“改變”號進站時,火車會兩短一長地鳴笛,有異於平常火車的鳴笛聲,這時人們就知道奧巴馬來了。賓州火車係統配合奧巴馬的行駛路線,適度機動調撥月台,讓奧巴馬能夠順利開講。
威尼塢車站位於郊區,當地為傳統的美國小城鎮,族裔以白人居多,收入在中等水平以下,卻有許多奧巴馬的支持者。泰瑞在鎮裏的雜貨店工作,她帶著兩個小孩,曾起個大早到車站搶位置,隻為一睹奧巴馬的廬山真麵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群穿著支持奧巴馬的運動衫的中年白人男子,在帶領者的指揮下,齊聲大喊“yes,we can”。這引起奧巴馬的注意,他微笑著揮手致意,讓這群白人男子樂翻了,口哨聲此起彼落。
由這個例子中,造勢的作用可見一斑。奧巴馬最後之所以能勝出,很大原因是他的造勢吸引了美國民眾的眼球,從而很好地宣傳了自己。可見,造勢能讓自己的優點、實力放大很多倍。
背靠大樹好乘涼
職場上有一句話,叫做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確,在你的背後,要是有個顯赫人物為你撐著,你的人生旅途自然暢通無阻。這就要求你要有一雙洞察世事的眼睛。
清朝康熙帝在位時,當時最大的奸臣是明珠。明珠幼年在宮中當過侍衛,與康熙的關係比較接近。正由於這層關係,明珠仕途一帆風順,鼎盛期官至兵部尚書。
吳三桂自請“撤藩”,朝中大臣多有慰留之意。明珠附和康熙的意見,主張下旨“撤藩”,看看吳三桂敢不敢反。從此以後,康熙更是對明珠歡喜不已。
明珠得勢以後,與其最親密的走狗餘國柱開始大肆賣官,中飽私囊。凡是各省的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重要位置一有空缺,他們便向有意者大肆索賄,直到滿足他們的欲望為止。日子久了,明珠的財富也就堆積如山了。
而且,明珠還進一步控製那些檢察官員,進而鉗製百官。他將所有新上任的檢察官員找來,令他們訂下密約,答應所有向皇帝上的奏章,事先一定拿來給自己過目。
這樣,明珠不僅得寵於皇上,控製百官,還控製著整個檢察機構。國家機構對他已然沒有任何約束力,明珠一時間權傾朝野。
寵臣太過,就必然會為患於朝廷。大智如康熙者,不曾明眼辨奸,實為憾事。
等到明珠最終被人告發了,康熙也僅僅是免去他的大學士之職,並且,還是很不忍心的。過了不久,康熙又把他召迴身邊,充任“內大臣”!
明珠是個可憎可惡之人,我們可以從他成功的背後去尋找答案。要不是有康熙這棵大樹為他擋住烈日、擋住狂風、擋住暴雨,他早已是滿朝文武的眾矢之的,身首異處了。
明珠的官道暢通之法,不可為我們所效仿;但是,我們也可從中受到一些啟發。如果在你的工作中,遇到那些十惡不赦之人,而他們又羽翼豐滿、勢力強大,要鏟除他們,你也隻有背靠大樹才能達到目的。
在政界和商界交往中,把極有號召力的旗號拉扯過來,當成虎皮,用來騙人和嚇人。這是一種官場上的“厚黑”惡習,其根本目的是借局布勢。特別是當某些人的力量很弱小、無力形成強大的聲勢時,常可以借助別人的旗號,布置成有利於自己的陣勢。例如,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項梁接受謀士範增的建議,找來已落魄成牧羊童的楚王之孫,尊為楚懷王。楚懷王的出現,激起老百姓對秦朝統治者的反抗情緒,起義軍人數倍增,形成了埋葬秦朝的強大聲勢。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拉大旗做虎皮。在日常生活中,拉大旗做虎皮何止在政治領域中經常運用,就是在今天的商界也司空見慣。
有一位美國出版商,在總統身上大做文章,不僅推銷掉積壓的圖書,而且還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一次,該出版商為倉庫裏堆積如山的圖書賣不出去而發愁,忽然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過了幾天,他通過朋友送給美國總統一本樣書。後來,總統看到了這本書,隻瀏覽了幾頁,便漫不經心地說:“這本書不錯。”出版商聞訊,利用總統這句話大做廣告,一個月內就把積壓圖書全部賣光了。
不久,又有一批圖書積壓在庫。該出版商因嚐到了甜頭,又給總統寄去了一本樣書。這一迴,總統不給麵子,評論說:“這本書糟透了!”於是,該出版商在廣告中大肆宣傳:“本公司現出售一本總統認為很糟糕的書!”不久,該書即銷售一空。
幾個月後,該出版商又遇到了圖書積壓的難題,他像之前一樣如法炮製,寄給總統一本樣書。這次總統學聰明了,幹脆對他的書一言不發。於是,該出版商在廣告中寫道:“這裏有一本總統難以評價的書出售!”結果,所剩圖書頃刻售罄。
體會上意,順時應變
想要得到上司的“恩寵”,必須善於察言觀色投其所好。因此,封建官場中的那些權臣,都非常精通帝王心理,觀風雨聽召喚,體會上意,順時應變。縱觀古代的厚黑者,他們可能治世無能,但卻媚人有方,專會在小處著眼虛處做功,單揀好聽的說,挖空心思迎合上意。
北宋的童貫善於察言觀色、拍馬奉迎的本領,到宋徽宗即位後便發揮得得心應手、淋漓盡致。他瞅準機會,一拍即準,終於在徽宗時期發了跡。童貫主持樞密院,掌握兵權達20年,與宰相蔡京互為表裏,狼狽為奸,權勢之大,其實還在宰相之上。蔡京是男人,被世人稱為公相;童貫是閹人,所以人們稱他為“媼”相。
宋徽宗趙佶即位之後,自認天下再也無人能夠“壓抑”他的“藝術才華”了,就派遣童貫四處搜羅天下名畫,以供他觀賞摹畫。當時書畫藝術最為發達的地區是在東南沿海尤其是江浙蘇杭一帶,於是,童貫就來到了杭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童貫辦這一趟差使,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知道宋徽宗酷愛書畫藝術,隻要能投其所好,肯定會受到寵信。童貫不愧是富有經驗而又深諳人情世態的官場老手,他的分析是極有道理的,藝術家往往不顧其他理性的因素,隻要能在情感上相通,便置一切於腦後。童貫在蘇杭一帶把曆史名畫和時人傑作源源不斷地送到宋徽宗的麵前。宋徽宗在大飽眼福之後,對這位使者的盡心盡力也十分欣賞。
不久,童貫在杭州遇到了逐臣蔡京,蔡京是個奸詐狡猾的投機分子。宋神宗時,他投機於變法派;後來,司馬光當權,罷除新法,當時在開封府任職的蔡京又積極響應,迅速廢除了新法,由此獲得了司馬光的賞識;紹聖年間,哲宗又恢複新法,新黨上台得勢,蔡京就又積極支持新法。這條行為沒有定軌的政治“變色龍”終於在徽宗剛剛即位時,被向太後趕出了朝廷,到杭州任知州去了。童貫此次來到杭州,便與蔡京結交起來,沒想到二人竟是一見如故,十分投機,童貫就想借此機會薦舉蔡京。
恰巧,蔡京精於書法,還通繪畫。童貫就利用蔡京的這一特長,每次送給徽宗的書畫中都帶有蔡京的作品,並附上吹噓蔡京的奏章。徽宗見了蔡京的書畫,本就喜歡,再加上童貫的吹捧,就決定拜蔡京為相。正巧,朝內新、舊兩派鬥爭不休,徽宗即借調和兩派關係之因由,免了宰相韓彥忠,於公元1102年7月,任蔡京為宰相。
如果說和珅的發跡開始是偶然的機遇和肚裏的墨水在起作用,那麽,和珅的不斷榮升靠的則是他的“為人狡黠,善於逢迎”。
大家知道,乾隆晚年躊躇滿誌。他認為自己的成就超過了父輩,自滿的情緒日益膨脹,進而好大喜功,而狡黠的和珅便處處加以逢迎:乾隆自命風雅,作詩吟賦,和珅便在詩賦上下工夫;乾隆好虛榮,講排場,他就陪伴乾隆巡幸江南、遊覽避暑山莊等勝地,且不惜重金大興土木,擴建圓明園、避暑山莊,甚至為乾隆帝的退位做好了準備,修建了寧壽宮;乾隆生喜古董,雅愛收藏,和珅便挖空心思羅致進奉;乾隆篤信佛教,和珅便進獻金佛。肉麻和有趣的是乾隆咳嗽之時,和珅還殷勤地捧上痰盂,供他唾痰之用。凡此種種,無不迎合乾隆的心意,當然也就贏得無比的寵幸,乾隆將自己最喜愛的小女兒和孝公主許配給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便是一個證明。而當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從旁觀察的結論是,乾隆對自己兒子的愛護,遠不如對和珅的寵幸。
乾隆很喜愛文史,對文史的整理工作很重視,他想給後世留下經典著作。和珅學問不大,但對一部“四書”讀得滾瓜爛熟,因為乾隆喜愛“四書”,不時提一些“四書”的問題,不管是在鑾輿內,還是散步時,乾隆隨時都會提問,而和珅總是脫口而出,並有獨到見解。於是乾隆認為和珅很有學識。和珅靠這本事在擔任了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步軍統領、崇文門稅務監督之後,又被升為戶部尚書、議政大臣,最後還充會了《四庫全書》館正部裁,兼藩院尚書事。這樣一來,和珅就成了最有“學問”的大臣了。
刊印二十四史時,乾隆非常重視,常常親自校核,校出一處差錯來,便覺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
相傳和珅和其他大臣為了迎合乾隆的這種心理,就在抄寫給乾隆看的書稿中,故意於明顯的地方抄錯幾個字,以便讓乾隆校正。這樣做便顯示了乾隆學問深,比當麵奉承他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皇帝改定的書稿,別人就不能再動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於是,這些錯誤就傳了下來,今天見到的殿版書常有訛處,有不少就是這樣形成的。
和珅此人工於心計,頭腦機敏,善於捕捉乾隆的心理,總是選取恰當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歡心。他還對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習慣進行觀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對乾隆的脾氣、愛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麽,不等乾隆開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慮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
不要使自己的光芒太耀眼
做下屬的,沒有哪個人不想得到賞識的,殊不知這裏麵都潛伏著無數的危機。因此,古代大臣中的一些智者,總注意把握住一個分寸,不讓自己的光芒太為耀眼、以致令自己君上的形象顯得相形見絀、黯然失色;而要有意識地掩飾一下自己的美德卓行,甚至故意幹出幾件不大得人心的事,自毀名聲,以使君上得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從而釋疑化妒,以求得自身的安全,這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道理。
蕭何是最早支持並參與劉邦起事的親信,在後秦滅楚興漢的事業中立有大功。劉邦在論功行賞時,將他排在功臣之首,並給了他可以佩劍穿履從容入宮朝見的特殊待遇,以示恩寵。
後來韓信被誣謀反,當時劉邦率兵出征在外,是蕭何為呂後設計除掉了韓信,解除了劉邦心頭大患,蕭何由此從丞相提升為相國,封地增加了五千戶,還給了五百名士卒做他的警衛。朝中大臣無不向他表示祝賀,隻有一個叫召平原的秦朝遺老獨去致哀,對蕭何說:“你不日將有大禍臨頭了,如今主上風餐露宿轉戰於外,而足下坐鎮京師,並未立有戰功,主上之所以給你增加封地,設置衛隊,是由於韓信剛剛謀反,主上對你心存懷疑,以此加以籠絡,並非是對你的寵信。請足下讓出封賞不要接受,並將自己的家產拿出來資助前方軍隊,主上必然高興。”蕭何認為他說得十分有理,依計而行,劉邦果然十分高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又過了一年,英布謀反,劉邦又一次率兵出征,卻從前線一再派迴使臣打聽蕭何在幹什麽。蕭何在京師盡心盡責地安撫百姓,籌備糧草,輸送前線,如同他多年來所做的那樣。又有人對蕭何說道:“足下不久將有滅族的大禍了。足下如今位為相國,功列第一,官不可再升,功不可再加,可足下自入關中十幾年來,甚得民心。如今主上派使臣來打聽足下的情形,是擔心足下名聲太大,對他構成威脅。足下何不到處壓價買田,高利放債,使民有怨言?隻有如此,主上才會對你放心。”蕭何聽從了他的意見照做了,劉邦果然十分高興。
當劉邦班師迴朝時,老百姓紛紛攔路上書,狀告蕭何,劉邦一點兒也不怪罪蕭何,反而將老百姓的狀紙交給蕭何,笑著對他說:“你自己處理吧!”
蕭何是劉邦的貧賤之交,劉邦親口將他封為第一功臣,為什麽劉邦對他還相信不過呢?這是因為政治鬥爭是一個不斷地一分為二的裂變過程。當年項羽、劉邦共同對付秦朝,秦朝滅亡了,項羽、劉邦這一對盟友翻了臉,打了起來;項羽被消滅了,劉邦集團內部又發生了裂變,中途入夥的韓信、英布又被劉邦視為異己的力量;韓信、英布垮台了,劉邦的核心集團又該找出新的打擊對象了。蕭何樹大招風,自然首當其衝。蕭何雖然不斷地自毀名聲,卻並未能消除劉邦的猜疑。就在劉邦將狀紙交給蕭何的同時,因蕭何順便請求將皇家花園中的荒廢土地撥出一些交給百姓耕種,劉邦立刻變了一副麵孔,說蕭何故意討好百姓,將他收進監獄。劉邦之類最高掌權者的邏輯是這樣的:你盤剝百姓,結怨於民,那是不足掛齒的小事一段,他不僅不會管,還會加以縱容;你要真正想替百姓辦一兩件好事,說一兩句公道話,而影響了他的權威、名聲,他便非要整治你不可。
所以,幹些蠢事、壞事,有意識地掩飾一下自己的美德卓行,也不失一種保全自己的策略。魏國曹丕當了皇帝以後,對他的兄弟們十分刻薄,防範也十分嚴密,雖然這些兄弟們都被封為“王”,卻都是徒有其名。他們全都被打發到遠離首都的封地,不許隨便迴到首都來;每個人手下隻有百十名老兵作為守衛,使他們無法憑借武力作亂;還派了官員來監督他們,有點兒小錯就被上報朝廷,遭到譴責。
隻有北海王曹表,為人謹慎,勤奮好學,沒有任何過錯。那些監督他的官員說:“我們奉皇帝的命令來監督大王的行動,有過錯就應當舉奏,有善行也應該據實報告。”於是聯名寫了份報告,稱讚曹表的美好品德。
曹表一聽到這個消息,嚇得大驚失色,指責官員們說:“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任何人都應該如此的,而你們卻報告了朝廷,這豈不是給我增加麻煩嗎?如果我真的有什麽好品德,朝廷自然會知道,你們這樣聯名上書,隻怕要適得其反了!”
曹表曾對兒子說:“與其因受到寵愛而遭受災禍,不如貧賤而無災無難。”他的生活十分儉樸,並讓妃妾們親自動手紡線織布,如同平民之家一樣,因此他得以保全性命。
切忌搶上司的風頭
在工作中經常會有一些比較艱難而且費力不討好的任務。一般情況下領導也難以啟齒對下屬交代,隻有靠一些心腹揣測領導的意思,然後硬著頭皮去做。做好了,領導心裏有數,但不一定有什麽明確的表揚;做得不好,領導怪罪,下屬承受著,到時候領導自會“認賬”的。可是在這種關鍵時刻不能護駕反而出賣領導的人,領導就不會饒恕了。
某家工廠有位生產線科長老陳,個性溫和,工作勤奮,與同事相處得十分融洽。有一次,因為貨源來不及補足,造成產量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廠長非常生氣,在開會時宣布要扣除生產科全體員工當月的獎金。
散會後,老陳並沒有解釋生產為什麽會延誤,隻是誠懇地對廠長說:“這一切都不關生產科其他同事的事,是我自己指揮不當才造成的。這事應該由我獨自來承擔,請扣除我個人當月工資和全年獎金作為處罰。”廠長同意了老陳的要求。
生產科的員工得知此事後,非常感動,於是他們主動加班,決心下個月超額完成生產目標。在他們的同心協力及辛勤努力下,第二個月的產量果然超過生產目標。廠長非常高興,立即宣布加發獎金給生產部門。
老陳將獎金都分給了員工,自己分文未取,他對員工說:“這些獎金是大家的辛勞所得,是屬於大家的。”老陳推功攬過,不但贏得了生產科同事的擁護和讚賞,同時也為公司創造了佳績。
推過攬功的人,較不受歡迎,為人所摒棄;而豁達超然、不計較個人名利的人,反而能擁有威信,為人所尊重。《道德經》上有一句話:“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意思是聰明的人,平時卻像個呆子,雖然能言善辯,卻好像不會說話一樣,言外之意就是說人要匿強顯弱,大智若愚。
上麵這則故事是典型的“攬過”,就是主動將過錯扛在自己肩上。讓我們再來看一則“推功”的故事,就是把功勞讓給別人,尤其是讓給自己的上司。李泌在唐代中後期政壇上,是一位頗有點名氣的人物。他侍奉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在朝野上下很有影響。
唐德宗時,他擔任宰相,西北的少數民族迴紇族出於對他的信任,要求與唐朝講和,聯為婚姻,這可給李泌出了個難題。從安定國家的大局考慮,李泌是主張同迴紇恢複友好關係的;可德宗皇帝因早年在迴紇人那裏受過羞辱,對迴紇懷有深仇大恨,堅決拒絕。事情僵在那裏。正巧在這時,駐守西北邊防的將領向朝廷發來告急文書,要求給邊防軍補充軍馬,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空虛得沒有這個力量了,唐德宗一籌莫展。李泌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時機,便對德宗說:“陛下如果采用我的主張,幾年之後,馬的價錢會比現在低十倍!”
德宗忙問什麽主張,他並不直接迴答,先賣了個關子,說:“隻有陛下出以至公無私之心,為了江山社稷,屈己從人,我才敢說。”德宗說:“你怎麽對我還不放心!有什麽主張就快快說吧!”李泌這才說:“臣請陛下與迴紇講和。”這一主張果然遭到了德宗的拒絕:“別的任何主張我都能接受,隻有迴紇這事,你再也不要提了。隻要我活著,我絕不會同他們講和,我死了之後,子孫後代怎麽處理,那就是他們的事了!”
李泌知道,好記仇的德宗皇帝是不會輕易被說服的,如果操之過急、言之過激,不僅辦不成事情,還會招致皇帝的反感,給自己帶來禍殃。他便采取了逐漸滲透的辦法,在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裏,經過多達15次的陳述利害的談話,才算將德宗皇帝說通。李泌又出麵向迴紇族的首領做工作,使他們答應了唐朝的五條要求,並對唐朝皇帝稱兒稱臣。這樣一來,唐德宗既擺脫了困境,又挽迴了麵子,十分高興。唐朝與迴紇的關係終於得到和解,這完全是由李泌曆經艱苦,一手促成的。唐德宗不解地問李泌:“迴紇人為什麽這樣聽你的話?”李泌恭敬地說:“這全都仰仗陛下的威嚴,我哪有這麽大的力量!”
聽了這樣的話,德宗能不高興嗎?能不對李泌更加寵幸嗎?如果是一個浮薄之人,必然大誇自己如何聲威卓著,令異族畏服,顯示出自己比皇帝都高明,這樣一來必然會遭到皇帝的猜疑和不滿。
將自己辛苦得到的成績歸於他人,是有點兒舍不得,心裏難以平衡。可是你細想一想,你做出了成績,誰來表彰你,誰來給你發獎金,不都是你的領導嗎?你把功勞給了他,他會虧待你嗎?如果你非要從狼嘴裏奪肉,大飽了口福之後又怎麽辦呢?隻怕是連命都保不住了,那麽你苦心得到那塊肉還有什麽意義呢?
作為下屬,不僅要善於推功,還要善於攬過,兩者缺一不可。因為大多數領導願做大事,不願做小事;願做“好人”,而不願充當得罪別人的“壞人”;願領賞,不願受過。在評功論賞時,領導總是喜歡衝在前麵;而犯了錯誤或有了過失後,一些領導卻想縮在後麵。此時,就需要下屬出麵,代領導受過或承擔責任。
小張是某縣委辦公室的科員,經常會遇到上訪者要求見領導解決問題的事情。領導精力有限,如果事事都去驚動領導,勢必影響領導集中精力做好全局工作。
每當有來訪者吵鬧著要見領導時,小張總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勇敢地站出來,分清情況,解決糾紛,進行協調,必要時還使用強製手段把問題處理好。經常能夠獨自解決一些無理取鬧、胡攪蠻纏的事件,不怕得罪人。對一些重大問題也是先調查清楚,安撫好上訪者之後,再向領導請示,從不讓領導直接麵對棘手的問題。無論大事小情他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眾人心服,同樣也獲得了領導的讚揚。
大凡領導,管轄範圍的事情很多,但並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願意幹,都願意出麵,都願意插手。這就需要下屬在關鍵時刻能夠出麵,代領導擺平,甚至出麵護駕,替領導分憂解難,這樣必能贏得領導的信任和賞識。
像小張這樣的下屬,哪個領導能不需要呢?這就是領導所讚美的實幹家,他比整天跟在領導後麵隻知道看領導臉色行事,遇到點兒大事就往領導後麵跑的人要好得多。
一家飯店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社會公眾的投訴。電視台記者在這家飯店采訪時,最先碰到了該飯店經理的助理小王。小主最怕這種陣式,怕被別人逼問,就對記者推卸道:“這件事我不清楚,我們經理正在辦公室,你們有什麽事直接去問他吧!”這下可好,記者闖進經理辦公室,把經理“逮”了個正著。經理想躲也躲不開了,又毫無心理準備,隻好硬著頭皮接受了采訪。事後,經理得知小王不僅沒有給自己擋駕,還把自己給推了出來,很生氣,便把小王炒了魷魚。
明智的部屬,應懂得如何適時地把自己的功勞歸於老板。雖然這樣做會有委屈自己和逢迎拍馬之嫌,但有什麽辦法呢?誰讓你是部屬而他是老板呢?做老板當然要光彩奪目,而部屬相比之下自然應黯淡些,如果不是如此而是相反,那老板自然容不下你。
劉局長的司機近年來逐漸發福,而劉局長則是一直保持瘦削的身材。每次外出辦事,很多人一見麵就會把司機認做領導,而把劉局長本人認做是司機,這讓劉局長和司機都非常尷尬。雖然每次司機都走在劉局長的後麵縮手縮腳,但是還是不斷被人認錯。不久,劉局長就換了司機,新來的司機比劉局長更加瘦削。
劉局長的司機之所以被局長換掉,就是因為他在眾人麵前搶了領導的風頭,這讓劉局長非常尷尬,自然也非常生氣。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不能比你的領導更優秀、更引人注目。例如,你的穿著裝扮比老板更勝一籌,把別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你身上而忽視了老板,你想你的老板心中會舒服嗎?更有甚者,某些人眼光拙劣,把做部屬的當做老板,卻把老板當做隨從,那老板肯定會把你打入冷宮。因為在一般人心目中,老板應該穿得比部屬名貴些、漂亮些。
特別是同性之間,做部屬的穿著比老板還豪奢名貴,那老板必定很不舒服。尤其是女性上司,女性都對服飾特別看重,別人不經意間的讚揚或批評,都能引起其注意。如果你的老板很講究服飾儀表,做部屬的也要注意服飾的整潔得當,但不要搶了老板的風頭;如果你的老板不太看重服飾,那你在穿著上“過得去”便行了。
又如,在公共場合搶著說話也不太適合。當部屬和老板出現在公眾場合,老板不太愛說話而部屬卻滔滔不絕,引起眾人的讚賞和掌聲,則這位部屬離被炒之日不遠矣。在這些公共場合,你把別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你這裏,把老板的“風頭”都搶光了,老板能不嫉妒你嗎?所謂言多必失,做部屬隻能“屈居第二”,附和著老板即可。
再如,你的人緣很好,工作能力強,但如果有些同事在老板麵前太過表揚你,說你的才華超過老板。說這種話的同事也許是真糊塗,也許是別有用心的假糊塗,此時你就得小心了。老板希望部屬個個精明能幹,能獨當一麵,但不希望部屬比自己強,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心理。
總的來說,有出風頭的機會應盡量留給老板,千萬別做搶風頭的蠢事。劉輝是剛到銀河公司的職員,短短兩個星期後,他發現他的頂頭上司的工作實際極其簡單。有一天,當上司正在為一項任務發愁時,劉輝主動請纓:“主任,這件事太簡單了,我在學校經常接觸這方麵的東西。”
劉輝本來以為上司會對自己大加讚賞,沒想到主任冷冷地拋過來一句:“是嗎?我倒沒發現原來你這麽能幹。”然後拂袖而去,剩下劉輝一個人半天也沒迴過味來。
相比之下,李軍就顯得聰明多了。當李軍的上司為一個問題煩惱時,李軍並沒有像劉輝一樣大大咧咧地說出由他來完成的話,而是以關心的態度表示願意和上司一起思考,解決問題。他還找來一些資料,與上司一起尋找解決方法。結果,如李軍“估計”的一樣,上司比他先從資料裏找出了答案。問題解決後,李軍明顯感覺到上司和自己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上司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李軍比劉輝聰明的地方在於他既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又為上司保全了麵子。在上司麵前,李軍並沒有絲毫炫耀的意思,表現出的隻是想替上司分憂的熱情。
對於上司職責範圍內的事情,無論你本人多麽有能力,也決不可擅自做主,私下處理,抹了上司的麵子。如果你比上司聰明,就要表現出相反的樣子,讓他看起來比你聰明幹練。你可以故作天真,使表麵上看起來你更需要他的經驗。有時還可故意犯一些無傷大雅的錯誤,才有機會尋求他的協助。上司們可是非常重視這樣的請求。如果身為上司無法恩賜他的經驗於下屬,他可能就會賞給你他的惡意。如果你的點子比上司的想法更富創意,盡可能以公開的姿態將這些點子劃歸他名下,讓大家都看清楚,你的建議不過是對他的意見的迴響。如果你天生就人緣好、慷慨大度,小心不要成為遮蔽他光華的那片烏雲。因為他必須看起來是眾人圍著的太陽,散發著光輝。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寧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這是厚黑者的哲學。戰國時候,張儀和陳軫都投靠在秦惠王門下,受到重用。不久,張儀便產生了嫉妒心。因為他發現陳軫很有才幹,比自己強得多,擔心日子一長,秦王會冷落自己,喜歡陳軫。於是他便找機會在秦王麵前說陳軫的壞話,進讒言。
一天,張儀對秦惠王說:“大王經常讓陳軫往來於秦國和楚國之間,可現在楚國對秦國並不比以前友好,但對陳軫卻特別好。可見,陳軫的所作所為全是為了他自己,並不是誠心誠意為我們秦國辦事,聽說陳軫還常常把秦國的機密泄露給楚國。作為大王您的臣子,怎麽能這樣做呢?我不願再同這樣的人在一起做事。最近我又聽說他打算離開秦國到楚國去。要是這樣,大王還不如殺掉他。”
聽了張儀的這番話,秦王自然很生氣,馬上傳令召見陳軫。一見麵,秦王就對陳軫說:“聽說你想離開我這兒,準備上哪兒去呢?告訴我吧,我好為你準備車馬呀!”
陳軫一聽,感覺莫名其妙,兩眼直盯著秦王。但他很快明白了,這裏麵話中有話,於是鎮定地迴答:“我準備到楚國去。”
果然如此!秦王對張儀的話更加相信了,於是慢條斯理地說:“那張儀的話是真的。”
原來是張儀在搗鬼!陳軫心裏完全清楚了。他並沒有馬上迴答秦王的話,而是定了定神,然後不慌不忙地解釋說:“這事不單張儀知道,連過路的人都知道。從前,殷高宗的兒子孝己非常孝敬自己的後母,因而天下人都希望孝己做自己的兒子;吳國的大夫伍子胥對吳王忠心耿耿,以至於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做自己的臣子。所以,俗話說,出賣奴仆和小妾,如果左右鄰居爭著要,這就說明他們是好仆好妾,因為鄰裏人了解他們才買;一個女子出嫁,如果同鄉的小夥子爭著要娶她,這就說明她是個好女子,因為同鄉的人了解她。我如果不忠於大王您,楚王又怎麽會要我做他的臣子呢?我一片忠心,卻被懷疑,我不去楚國又到哪裏去呢?”
秦王聽了,覺得有理,點頭稱是,但又想起張儀講的泄密的事,便又問:“既然這樣,那你為什麽將我秦國的機密泄漏給楚國呢?”
陳軫坦然一笑,對秦王說:“大王,我這樣做,正是為了順從張儀的計謀,用來證明我是不是楚國的同黨呀!”
秦王一聽,卻糊塗了,望著陳軫發愣。
但陳軫還是不緊不慢地說:“據說楚國有個人有兩個妾。有人勾引那個年紀大一些的妾,卻被那個妾大罵了一頓。他又去勾引那個年輕些的妾,年輕的妾對他很友好。後來,楚國人死了。有人就問那個勾引他的妾的人:‘如果你要娶她們做妻子的話,是娶那個年紀大的呢,還是娶那個年紀輕的呢?’他迴答說:‘娶那個年紀大些的。’這個人又問他:‘年紀大的罵你,年紀輕的喜歡你,你為什麽要娶那個年紀大的呢?’他說:‘處在她那時的地位,我當然希望她答應我。她罵我,說明她對丈夫很忠誠。現在要做我的妻子了,我當然也希望她對我忠貞不二,而對那些勾引他的人破口大罵。’大王您想想看,我身為楚國的臣子,如果我常把秦國的機密泄露給楚國,楚國會信任我、重用我嗎?楚國會收留我嗎?那麽,我是不是楚國的同黨,大王您該明白了吧!”
秦惠王聽陳軫這麽一說,不僅消除了疑慮,而且更加信任陳軫,給予他更優厚的待遇。
陳軫遭遇張儀這樣的小人時,並不與張儀發生正麵衝突,而是用巧妙的一席話,既擊破了讒言,又保全了自己,而且還沒有加深張儀對自己的進一步忌恨,可謂收到了“一箭雙雕”的神奇功效。試想,如果陳軫公然與張儀撕破臉皮,進而對簿公堂,隻會中了張儀的奸計——因為在本已心存懷疑的秦王麵前,無論他如何強辯都隻會越描越黑。因此,對待讒言,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迎頭去“硬碰”,而是用巧言妙語去擊破它。正所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是這個道理。
不動聲色打打太極
麵對咄咄逼人的攻勢,以柔克剛的太極推手能把對方的勁道化解於無形。避其鋒芒、旁敲側擊,看似平靜的迴答能起到“無招勝有招”的效果。
1.有意曲解
曲解含諷即在詞語的含義上做文章,也在詞語的轉義上做文章。1984年,裏根為了競選總統,與對手蒙代爾進行電視辯論。
在辯論中蒙代爾自恃年輕力壯,竭力攻擊裏根年齡大,不宜擔此重任。裏根迴答說:“蒙代爾說我年齡大而缺乏精力,我想我是不會把對手年輕、不成熟這類問題在競爭中加以利用的。”
這一絕妙的迴答立即博得全場的熱烈掌聲。最後,選民們接納了裏根。蒙代爾在電視辯論中隻是說“裏根年齡大,不宜擔此重任”,並沒有說自己“年輕,不成熟”。裏根的奇招就在於對蒙代爾的有意曲解進行嘲諷。表麵是說不會利用對手“年輕、不成熟”的情況,實際正是在於揭露對手“年輕、不成熟”的情況,以守為攻,以柔克剛,終於達到贏得辯論且贏得選民的目的。
威爾遜任新澤西州州長時,他接到來自華盛頓的電話,說新澤西州的一位議員亦他的一位好朋友剛剛去世了。威爾遜深感震驚和悲痛,立即取消了當天的一切約會。然而幾分鍾後,他接到了新澤西州的一位政客的電話:
“州長,”那人結結巴巴地說,“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議員的位置。”“好吧,”威爾遜對那人迫不及待的態度感到惡心,他慢吞吞地迴答說,“如果殯儀館同意的話,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正沉浸在好友議員去世悲痛中的威爾遜,突然接到迫不及待地想頂替死者擔任議員的政客的電話,便有意曲解“位置”一詞,將政治家覬覦的“議員位置”轉義為“殯儀館的位置”,用詼諧的幽默,表達了對這位新澤西州政客的反感與嘲諷。
2.模糊語言,似答未答
南齊時,有位著名書法家叫王僧虔,是晉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孫。他的行書楷書繼承祖法,造詣頗深。
當時南齊太祖蕭道成也擅長書法,且自命不凡,不樂意自己的書法遜於臣子。
一天,齊太祖提出要與王僧虔比試書法。寫畢,齊太祖傲然問王僧虔:“你說說,誰第一?誰第二?”
王僧虔既不願貶低自己,又不願得罪皇帝。他眉頭一皺,說:“臣的書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書法,皇帝中第一。”
太祖聽了,隻好一笑了之。
皇帝要比書法,而且還問誰好,這本身就是一個出奇的、難以迴答的問題。
誰第一、誰第二,對於一個爭強好勝的人,特別是一個爭強好勝的皇帝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乃至要命的問題。如實說自己第一吧,開罪皇帝難免不起禍端;說皇帝第一吧,又有懾於皇權、趨炎附勢之嫌。
“臣的書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書法,皇帝中第一。”對奇問作奇答,似迴答實未答,模糊應對,出奇製勝。
所以,就連皇帝也隻好“一笑置之”。
3.笑聲中表達觀點
這在針鋒相對的論辯中具有奇妙的功效,不僅可增強說服力,巧妙地反駁對方,而且會贏得聽眾的興趣和讚同。論辯當然主要是為了探求真理,但也是為了比賽技巧和口才,所以它應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娛樂性。觀眾很想從雙方的論辯中獲得愉悅。因此,高明的論辯者應該滿足觀眾的心理欲求,盡力使自己的語言機智幽默、妙趣橫生,以便獲得最佳效果。
在1988年度亞洲大學生論辯會上,複旦大學隊和對方論辯“龐大的人口是第三世界國家的負擔”時,有個隊員笑著說:“廣播局現在在外麵準備了兩百人的茶點,如果現在的人數急劇增加到一千人的話,那我可能就吃不著了。”這話引起觀眾滿堂笑聲,報以熱烈鼓掌。
論辯中很需要這一類反應機敏的幽默語言。它不僅能以調侃、輕鬆的態度反駁對方,活躍氣氛,而且能在觀眾和評委麵前表現出一種灑脫自如、才華橫溢的自我形象。但須注意幽默不同於滑稽,也不同於諷刺,而是一種言簡意賅、饒有情趣的傳遞藝術和豁達而機敏的做人的風度。
1990年亞辯賽中,南京大學隊與澳門東亞大學隊對壘。南大隊的戰略要“避虛就實”,準備的實證資料比較多,因此很容易造成論辯風格上過於嚴肅的情況。針對這一點,他們在賽前設想了一些生動、詼諧的語句,在賽場上達到了揮灑自如、機智幽默的境界。如他們在說明了新加坡在1985年經濟衰退時召開了有1000多位學者參加的“經濟對策研討會”後,馬上接上一句:“如果儒家思想真有對方所說的功效,那麽他們召開的不就應該是儒家思想研討會了嗎?”在指出四小龍都奉行“出口導向戰略”時,連帶著加一句:“如果儒家思想能夠推動經濟的快速成長,那麽其他國家隻要多進口幾本《論語》、《孟子》,保證人手一冊,經濟快速成長不就十拿九穩、萬事大吉了嗎?”這些話引起了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還有,當時對方指出:“儒家思想提倡‘返本以開新’,它本身是發展的啊!”南大隊馬上接著說:“它是發展的,不過讓我們看看它是怎樣發展的——孔子說‘男女授受不親’,孟子發展了,提出‘嫂溺,叔可援之以手’。可是這種發展還是無助於經濟快速成長啊!”對方又指出:“儒家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和齊家雖然不能推動經濟成長,可是它也有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啊!”南大隊員則不緊不慢地反駁道:“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什麽是儒家所謂的天下大治吧。按照孔子的說法,無非是行周代的禮法、乘商代的車子、戴夏代的帽子,再來上一段堯舜時代的歌舞,這怎麽能帶來經濟快速成長呢?”一陣掌聲過後,這位隊員又說:“據我們所知,新加坡用的是公元曆法,愛乘的是奔馳和三菱牌轎車,並且沒有戴帽子的習慣,這怎麽能說是儒家的天下大治呢?”一席話博得了台下一片掌聲和笑聲。凡此種種,都對這場論辯取勝起了不少的作用。
在決賽中,複旦隊的一個隊員講:“‘父母在,不遠遊’,這是純粹的儒家思想吧?如果照此辦理,我們還會來到新加坡嗎?”這句話寓哲理於談笑之間,效果甚佳。但台灣大學隊立刻反擊道:“對方同學不要斷章取義。《論語》中的下句是:‘遊必有方。’”這時,如果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顯然對複旦隊不利,但複旦隊又不能不作答複。這時複旦隊一個隊員反應機敏,“就地取材”說:“至於‘遊必有方’嘛,遊來遊去不要成為烏節路上的遊離少年啊!”烏節路是新加坡的商業繁華街,遊離少年是對那些不服管教的少年的總稱。因為當地觀眾對這些十分熟悉,這句“就地取材”的話既切中要害,又幽默風趣,因而贏得了長時間的掌聲,顯出了“四兩撥千斤”的奇妙作用。
4.動作代替語言
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不置言語,此技巧多用於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或不願多說的論辯當中。
當富蘭克林·羅斯福第四次連任美國總統時,《先鋒論壇報》的一位記者去采訪他,請總統談談四次連任的感想。羅斯福沒有立即迴答,而是很客氣地請記者吃“三明治”。記者得此殊榮,便高興地吃了下去。總統微微笑著請他再吃一塊。他覺得這是總統的誠意,盛情難卻,就又吃了一塊。當他剛想請總統談談時,不料總統又請他吃第三塊,他有些受寵若驚。雖然肚子裏已不需要了,但還是勉強把它吃了。這時羅斯福才微笑著對記者說:“現在,你不需要再問我對於這第四次連任的感想了吧?因為你剛才已感覺到了。”此謀運用得當,可收出其不意、高人一籌的效果,減少了許多糾纏不清的語言麻煩。英國人約瑟夫·艾迪生講過這樣一句話:“假如把人的智力平麵展開,智者與愚人的智力之間,我們僅能見極微小的差異。這差異在於前者懂得如何選擇談話的材料,而後者隻是把他的想法點滴不漏地轉為言語。”大語不言的高明處就在於它能把表達意思的動作作為“談話的材料”,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點滴不漏地轉變為言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美國總統林肯早年當律師時,有一次作為被告的代理人出庭,他發現原告律師在法庭上將一個簡單的論據翻來覆去地陳述了兩個多小時。他站起來,先把外衣脫了放在桌上,然後拿起玻璃杯喝了一口水;接著重新穿上外衣,然後又喝;再將外衣脫下,再喝一口水……這樣的動作反複進行了五六次,旁聽群眾見此狀況,立即明白了林肯的用意,突然爆發出一陣會意的大笑,接著林肯才發表他的辯詞。林肯用這些重複的動作,狠狠地迴敬了對方律師論據的不足,勝過千言萬語,使自己先勝一籌,處於優勢。
運用這一謀略,可在論辯中控製論辯對象,贏得論辯的勝利。美國大律師赫梅爾在接受一家保險公司的委托,調查一起保險賠償案件時,發現原告所稱他的肩膀被摔下來的升降機軸打傷,至今右臂仍抬不起來的事實有詐。赫梅爾就在法庭上巧妙地運用這一謀略,機智地戳穿了原告的謊言。他說:“請給陪審員們看看,你的右臂現在能舉多高?”赫梅爾要求原告舉起受傷的右臂,原告慢慢地將手臂舉到齊耳的高度,顯得很費勁的樣子,以示不能舉得更高了。“那麽,你在受傷前能舉多高呢?”赫梅爾突然出其不意地問。原告不由自主地將手臂舉過了頭頂。這一下,引得旁聽的群眾哄堂大笑。陪審員們醒悟過來:原告第一次舉手是假的!
美國一位大學校長運用實際表演法作報告,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一次集會時,校長麵容嚴肅,戴方帽、穿禮服地登上台,隻講了幾句開場白,就從口袋裏掏出筆記本寫著什麽,然後把筆記本丟在地上。又掏出香蕉吃,把皮隨手扔掉。接著是嚼糖果、花生,最後竟把泡泡糖的渣也吐在台上,還用腳踩了踩。
在學生們再也看不下去時,校長開口了:
“各位同學,大家已經看清楚什麽是不道德了。從現在起,我們要共同維護校園的整潔。報告完畢。”
某廠正在舉行一次演講比賽。這時,一位女選手走上台。“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論堅守崗位》。”女選手嗓音甜潤,吐字清晰。
突然,她停止了演講,走下講台,徑直向會場外走去。台下的聽眾麵麵相覷,先是小聲議論,繼而喧聲四起。
幾分鍾後,她才慢騰騰迴到台上,麵對被激怒了的聽眾們,充滿激情地說:
“如果我在演講時離開講台是不能容忍的話,那麽,工作時間紀律鬆弛、玩忽職守、擅離生產崗位,難道就不應該譴責嗎?我的演講完了。”人們沉默了一會兒,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同事相處要多個心眼在職場中,同事之間的關係有時候也很難處理。同事之間存在著各種合作和競爭的矛盾,十分微妙而複雜。職場厚黑學認為,要讓自己在職場之中成功立足,既要與同事很好地相處,同時又要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最為重要的是要小心謹慎,有時還要運用一些必要的厚黑之道。和同事相處,不可小心眼,但是也必須多個心眼;絕不可意氣用事,必須冷靜一些、理智一些。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避開生活的誤區,使自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住在職場中的主動權,都是十分有益的。必須盡可能地把臉皮磨厚,利用厚臉來有效地保護自己。即使對方有意攻擊和指責自己,必要時也要忍耐下來。唐朝武則天時,盡管很多唐朝宗室和唐室的股肱大臣都被武則天加害,但還是湧現出了不少傑出人才,且能保存自己,婁師德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但是有著“台輔之氣”的文臣,而且是當時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將領,是不可多得的文武能臣。武則天倍加賞識,曾經將其升至宰相,又委以全權處理邊境事務的重任。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婁師德不但成功明哲保身,而且還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於國於己都算成功。
婁師德胸懷寬廣,對待同僚的態度極為溫和。婁師德身長八尺,方口薄唇,即使冒犯他也不計較。一次,時為納言(侍中)的婁師德和內史令(中書令)李昭德一起入朝。婁師德長得胖,所以走不快。李昭德性子急,走得快,一次又一次地等待婁師德,後來不耐煩了,就迴頭對婁師德說:“都是被你這個鄉巴佬耽擱了。”婁師德卻笑著說:“我不是鄉巴佬,那誰是鄉巴佬啊?”
婁師德升為宰相後,有一次要巡察屯田。出行的日子已經定了,部下隨行人員已先起程。婁師德因腳有毛病,便坐在光政門外的大木頭上等馬。不一會兒,有一個縣令不知道他是宰相,在自我介紹後,跟婁師德並坐在大木頭上,婁師德也並不介意。縣令的手下遠遠瞧見,趕忙走過來告訴縣令,說:“這是宰相啊。”縣令大驚,趕忙站起來賠不是。婁師德卻開了個玩笑,將這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一笑了之。
婁師德的忍讓最為有名的是“唾麵自幹”的典故。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前,婁師德說:“我的才能不算高,現在做到了宰相。你現在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這有點過分了,人家會嫉妒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臉上,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以此自勉,請你放心。”婁師德說:“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用口水唾你,是人家對你發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不滿而擦掉,人家就更加發怒。最好是讓唾沫不擦自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