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教主別傳
我與厚黑教主李宗吾的相遇,真是一種因緣!凡在吾人的想象中預料不到而偶然遇到的事,這便叫做“緣”。我真想不到今生會到四川來,想不到在四川富順地方有以“麵厚心黑主義”創教立說的教主,想不到我和這位教主首先通起信來,想不到從不給生人迴信的教主竟破例答複了我,想不到我勸他不講“厚黑”,他越是大講其“厚黑”而且譏諷我,想不到他拒絕我和他通信,我偏要和他通信而感動了他,最後尤其想不到的是已經多年未出山的教主,居然從自流井冒著大雨到青木關來拜訪我,我們一連徹談幾晝夜,終於結為誌不同道不合的好友。這一段在抗戰流亡時期的因緣大事,是值得大書而特書的。
抗戰軍興,我是隨著教育部攜眷入川的。先住重慶,後住青木關。在二十八九年之間,我連喪三子。當第二次喪子時,心中已悲痛萬分,朋友們勸我往北碚溫泉一遊,借遣愁懷。但是隱痛在抱,縱有佳山水亦無心觀賞,終日隻是悶坐旅館中,或者蒙被大睡。睡起無聊,便到書店中去翻看,一眼觸到了《厚黑學》的書名。當時心中很覺奇怪:《厚黑學》是講什麽的呢?是不是有關於物理一類的書呢?受了好奇心的促使,拿起打開一看,看了序文目錄,又看了幾段正文,很像是憤世嫉俗之作。他說往古來今的所謂英雄豪傑,無不是麵厚心黑;得其一偏的人,也足以稱雄一世;人物的大小,全看他的厚黑程度而定。他先舉出三國的英雄為例,他說:
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腸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後、皇子,悍然不顧。並且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腸之黑,真是達於極點了。有了這樣本事,當然稱為一世之雄。
其次要算劉備,他的特長,全在臉皮厚: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為恥。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國演義》的人,更把他寫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對人痛哭一場,立即轉敗為功。所以俗語有雲:“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也是一個大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稱雙絕。當著他們煮酒論英雄的時候,一個心腸最黑,一個臉皮最厚,一堂晤對,你無奈我何,我無奈你何,環顧袁本初諸人,卑卑不足道。所以曹操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此外還有一個孫權,他和劉備同盟,並且是郎舅之親,忽然襲取荊州,把關羽殺了,心腸之黑,仿佛曹操;無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請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遜一點。他與曹操比肩稱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丕駕下稱臣,臉皮之厚,仿佛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點。他雖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他們三個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出來,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時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為三。
後來曹操、劉備、孫權相繼死了,司馬氏父子乘時而起,他算是受了曹劉諸人的熏陶,集厚黑學之大成。他能夠欺人寡婦孤兒,心腸之黑,與曹操一樣;能夠受巾幗之辱,臉皮之厚,還更甚於劉備。我讀史見司馬懿受辱巾幗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歸司馬氏矣!”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天下就不得不統一。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馬懿還是沒有辦法。他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終不能取得中原尺土寸地,竟至嘔血而死。可見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敵手。
我看了這一大段,已覺新穎可喜說得痛快。接著他又追溯上去,更舉楚漢的事來證明。大意是說項羽不厚不黑,所以失敗;劉邦既厚且黑,故能成功。劉邦的心腸之黑,是與生俱來的,可說是“天縱之聖”;至於臉皮之厚,還加了一點學力。他的業師,就是三傑中的張良;張良的業師,是那位圯上老人。他們的衣缽真傳,是彰彰可考的。圯上受書一事,老人的種種作用,無非是教張良的臉皮厚罷了。張良拿來傳授劉邦,一指點即明,試問不厚不黑的項羽,哪能是他的敵手呢?韓信能受胯下之辱,可說是臉皮很厚;無奈他心腸不黑,偏偏係念著劉邦“解衣推食”的恩惠,下不得毒手,後來長樂鍾室身首異處,夷及三族,這是咎由自取。範增千方百計想教項羽殺死劉邦,可說是心腸很黑;無奈他臉皮不厚,一受離間,便大怒求去,結果把自己的老命和項羽的江山一齊送掉,真是活該。
他說,他把這些人的故事,反複研究,就將千古不傳的成功秘訣,發現出來。一部二十四史必須持此觀點才可讀得通,這種學問原則上很簡單,用起來卻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劉邦司馬懿得其全,統一天下;曹操劉備得其偏,稱孤道寡,割據爭雄;韓信、範增也各得其偏,不幸生不逢辰,偏偏與厚黑兼備的劉邦並世而生,以致同歸失敗。但他們在世的時候,憑著一得之長,博取王侯將相,顯赫一時;身死之後,史傳中也占得了一席地。後人談到他們的事跡,大家都津津樂道,可見厚黑學終是不負人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時,我越看越有味,舍不得放手,於是就買了一本,迴到旅館一氣讀完。這本小冊子,包括《厚黑學》、《厚黑經》及《厚黑傳習錄》三部分。末後還附了《我對於聖人之懷疑》一篇。《厚黑經》是采用四書文體而作的。例如:
李宗吾曰:“不薄之謂厚,不白之謂黑,厚者天下之厚臉皮,黑者天下之黑心子。此篇乃古人傳授心法,宗吾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世人。其書始言厚黑,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厚黑,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麵與心。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天命之謂厚黑,率厚黑之謂道,修厚黑之謂教。厚黑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厚黑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厚,恐懼乎其所不黑,莫險乎薄,莫危乎白,是以君子必厚黑也。喜怒哀樂皆不發謂之厚,發而無顧忌謂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懼焉。”
李宗吾曰:“厚黑之道,本諸身,征諸眾人,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李宗吾曰:“天生厚黑於予,世人其如予何?”
李宗吾曰:“劉邦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曹操斯可矣;曹操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劉備孫權斯可類。”
李宗吾曰:“如有項羽之才之美,使厚且黑,劉邦不足觀也已。”
李宗吾曰:“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國;苟不厚黑,簞食豆羹不可得。”
李宗吾曰:“有失敗之事於此,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厚;其自反而厚矣,而失敗猶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黑;其自反而黑矣,而失敗猶是也,君子曰:反對我者,是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用厚黑以殺禽獸,又何難焉?”
不過也有一種變體,就是在經文上下,自加說明的。例如:
宗吾曰:“不曰厚乎,磨而不薄;不曰黑乎,洗而不白。”後來我改為:“不曰厚乎,越磨越厚;不曰黑乎,越洗越黑。”有人問我:“世間哪有這種東西?”我說:“手足的趼疤,是越磨越厚;沾了泥土塵埃的煤炭,是越洗越黑。”人的麵皮很薄,慢慢地磨煉,就漸漸地加厚了;人的心,生來是黑的,遇著講因果的人,講理學的人,拿些道德仁義,蒙在上麵,才不會黑,假如把它洗去了,黑的本體自然出現。
有一種天資絕高的人,他自己明白這個道理,就實力奉行,秘不告人。又有一種資質魯鈍的人,已經走入這個途徑,自己還不知道。故宗吾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厚黑者眾也。”
他的《厚黑傳習錄》又包括三部分:一是求官六字真言,二是做官六字真言,三是辦事二妙法。他首先說出“厚黑學”傳習發揚的必要,並舉出幾種有趣的例子,然後假托一位想求官做的人來向他問業,於是他傳授了這三套法寶。
所謂“求官六字真言”,是“空”、“貢”、“衝”、“捧”、“恐”、“送”六字。他說明“空”即空閑的意思,分兩種:一指事務而言,求官的人,定要把一切事放下,不工不商,不農不賈,書也不讀,學也不教,一心一意,專門求官;二指時間而言,求官的人,要有耐心,不能著急,今日不生效,明日又來,今年不生效,明年又來。“貢”字是借用四川的俗語,其意義等於鑽營的“鑽”字,他下的定義是:“有孔必鑽,無孔也要入。”求官要鑽營,有孔者擴而大之;無孔者當取出鑽子新開一孔。“衝”即普通所謂“吹牛”,衝的功夫有兩種:一是口頭上,二是文字上。口頭上又分普通場所,及上峰的麵前兩種,文字上又分報章雜誌,及說帖條陳兩種。“捧”就是捧場的捧字,戲台上魏公出來,那華歆的舉動,是絕好的模範人物。“恐”是恐嚇,如把“捧”字做到十二萬分,還不生效,這就少了“恐”字的功夫。
凡是當軸諸公,都有軟處,隻要尋著他的要害,輕輕點他一下,他就會惶然大嚇,立即把官兒送來。最要緊的,用“恐”字要有分寸,如用過度了,大人們老羞成怒,作起對來,豈不與求官的宗旨大相違背嗎?“送”即是送東西,分大小兩種:大送,把銀錢鈔票一包一包地拿去送;小送,如春茶、火腿,及請吃館子之類。所送的人分兩種:一是操用舍之權的人,一是其人雖未操用舍之權,而能予我以助力者。他說這六字做到了,包管字字發生奇效。那大人先生,獨居深念,自言自語道:某人想做官,已經說了好多次(這是“空”字的效用);他和我有某種關係(這是“貢”字的效用);其人很有點才具(這是“衝”字的效用);對於我很好(這是“捧”字的效用);但此人有點壞脾氣,如不安置,未必不搗亂(這是“恐”字的效用);想到這裏,迴頭看見桌上黑壓壓的,或者白亮亮的,堆了一大堆(這是“送”字的效用),也就無話可說,掛出牌來,某缺著某人署理。求官到此,可謂功行圓滿了。於是走馬上任,又要實行做官六字真言。
所謂“做官六字真言”,是“空”、“恭”、“繃”、“兇”、“聾”、“弄”。他說明此“空”字即空洞的意思,一是文字上:凡是批呈詞,出文告,都是空空洞洞的,其中奧妙,很難細說,多閱各機關的公事文件,就可恍然大悟;二是辦事上,隨便辦什麽事情,都是活搖活動,東倒也可,西倒也可,有時辦得雷厲風行,其實暗中藏有退路,如果見勢不佳,就從那條路抽身走了,絕不會把自己牽掛住。“恭”就是卑躬折節脅肩諂笑之類,分直接間接兩種:直接是指對上司而言,間接是指對上司的親戚、朋友、丁役及姨太太等而言。“繃”是恭字的反麵,普通指對下屬及老百姓而言,分兩種:一是儀表上,赫赫然大人物,凜不可犯;二是言談上,儼然腹有經綸,盤盤大才。實在說來,“恭”字對飯碗所在地而言,不必一定是上司;繃字對非飯碗所在地而言,不必一定是下屬和老百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兇”是兇狠,隻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人亡身滅家,賣兒貼婦,都不必顧忌;但有一層應當注意,兇字上麵,定要蒙一層道德仁義。“聾”就是耳聾,“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但是“聾”字中包含有“瞎”字的意義,文字上的詆罵,也要閉著眼睛不看。“弄”即弄錢之弄,常言道,千裏來龍,此處結穴,前麵的十一個字,都是為了這個字而設的。“弄”字與求官之“送”字是對照的,有了送,自然就有弄。
所謂“辦事二妙法”者,一是“鋸箭法”,一是“補鍋法”。有人中了箭,請外科醫生治療,醫生將箭杆鋸下,即索謝禮。問他為什麽不把箭頭取出呢,他說:“那是內科的事,你去尋內科好了。”現在各機關的大辦事家,多半采用這種法子。例如批呈詞:“據呈某某情,實屬不合已極,仰候令飭該縣長,查明嚴辦。”“不合已極”四字,是鋸箭杆;“該縣長”是內科;抑或“仰候轉呈上峰核辦”,那“上峰”又是內科。再如有人求我辦一件事情,我說:“這件事情我很讚成,但是,還要同某人商量。”“很讚成”三字,是鋸箭杆,“商量”就是內科。這便是所謂辦事上的“鋸箭法”。有人做飯的鍋漏了,請補鍋匠來補,補鍋匠乘主人不見的時候,用鐵錘把裂痕敲長了,就說這鍋破得太厲害了,非多補幾個釘子不可,討價自然更大。及至把鍋補好,主人與鍋匠,皆大歡喜而散。鄭莊公縱容共叔段,使他多行不義,才舉兵征討,就是用的“補鍋法”。曆史上這類事情是很多的。有人說:“中國變法,有許多地方是把好肉割壞了來醫。”這是變法諸公用的“補鍋法”;在前清的宦場中,大概是用“鋸箭法”;民國以來,是“鋸箭”、“補鍋”二者互用。
他把“厚黑學”講完了,特別告訴讀者一個秘訣道:“大凡行使厚黑之時,表麵上一定要糊一層道德仁義,不能赤裸裸地表現出來。凡是我的學生,定要懂得這個法子。假如有人問你:‘認得李宗吾否?’你就放出最莊嚴的麵孔說道:‘這個人壞極了,他是講厚黑學的,我認他不得。’口雖如此說,而心中則恭恭敬敬地供一個‘大成至聖先師李宗吾之位’。果然這樣做,包管你幹出許多驚天動地的事業,為舉世所欽仰。所以我每聽見有人罵我,就非常高興,說道:吾道大行矣!”
他在末後附錄的《我對於聖人之懷疑》一篇,是他對聖人發生了懷疑,想進而尋出他的破綻來。他以為三代以上有聖人,三代以下無聖人,這是古今最大的怪事。通常所稱的聖人,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把他們分析一下,隻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聖人盡是開國之君,並且是後世各學派的始祖,這其中的破綻就可尋出來了。於是他便一一加以研究分析,認為其中有很大的黑幕,然後他結論道:
學術上的黑幕,與政治上的黑幕,是一樣的;聖人與君主,是一胎雙生的,處處狼狽相依。聖人不仰仗君主的威力,聖人就沒得那麽尊崇;君主不仰仗聖人的學說,君主也沒得那麽猖獗。於是君主把他的名號分給聖人,聖人就稱起王來了;聖人把他的名號分給君主,君主也稱起聖來了。君主鉗製人民的行動,聖人鉗製人民的思想。君主任便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遵從,如果有人違背了,就算是大逆不道,為法律所不容;聖人任便發一種議論,學者都要信從,如果有人批駁了,就算是非聖無法,為清議所不容。中國的人民,受了數千年君主的摧殘壓迫,民意不能出現,無怪乎政治紊亂;中國的學者,受了數千年聖人的摧殘壓迫,思想不能獨立,無怪乎學術消沉。因為學說有差誤,政治才會黑暗。所以君主之命該革,聖人之命尤其該革。
我不敢說孔子的人格不高,也不敢說孔子的學說不好;我隻說除了孔子,也還有人格,也還有學說。孔子並沒有壓製我們,也未嚐禁止我們別創異說,無如後來的人,偏要抬出孔子,壓倒一切,使學者的思想,不敢出孔子範圍之外。學者心坎上被孔子盤踞久了,理應把他推開,思想才能獨立,宇宙真理才研究得出來。前時有人把孔子推開了,同時外國的達爾文諸人就闖進來,盤踞學者心上。天下言論又折中於達爾文諸人,成了變形的孔子,執行聖人的任務。我不知我國學者的思想,何以不能獨立以至於此?如果達爾文諸人去了,學術界又會有變形的孔子出來,繼承聖人之位。像這樣下去,宇宙真理怎麽研究得出來?我們須知,中國聖人可疑,外國聖人亦可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凡事以平為本。君主對於人民不平等,故政治上生糾葛;聖人對於學者不平等,故學術上生糾葛。我主張把孔子降下來,與周秦諸子平列,我與閱者諸君,一齊參加進去,與他們平坐一排,把達爾文諸人歡迎進來,分庭抗禮,發表意見,大家磋商,不許孔子達爾文諸人高居我們之上,我們也不高居孔子達爾文諸人之上,人人思想獨立,才能把真理研究得出來。
以上便是那本《厚黑學》內容的大要。當時,他給我的印象很深,所以才不憚煩瑣地寫在這裏。而且這是我們兩人後來結緣的起因,特別是我們兩人彼此爭論的焦點,故不得不大書而特書。在那時,我個人的遭遇很慘,正在怨天尤人,對於諸多事都看不上,帝國主義侵略弱小民族,資本家壓迫勞動者,做官的榨取老百姓,聰明人欺淩愚拙者,好人不得好報,惡人坐享安樂……種種的事象,都使我憤恨,使我苦悶。忽然見到這揭穿人類史上大黑幕的著作,使我的憤恨苦悶,得以發泄舒暢,自然對於著者不禁生同聲相應之感。接著我又購得他的其他著作數種,拿來研究。其一為《中國學術之趨勢》,其二為《考試製之商榷》,其三為《心理與力學》。我費了數晝夜之力,把三書又統統讀完了。《中國學術之趨勢》一書,是以老子學派思想統貫百家的,他很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且時時有新材料的發現,尚為國內學者所未注意到的。例如二程的思想,不惟源出河南,而亦受當時蜀文化的影響很重,便是一例。不過這書在我看來,太主觀,太單調,不算什麽了不起的著述。《考試製之商榷》一書,則對於教育上的貢獻極大。他是因力主考試,充主考委員,幾乎被學生打死的;但他堅持他的主張,不稍改變,終於使四川的會考製,比國家頒布的早過十年。他所主張的會考製有兩種意義:一因各校內容腐敗,學生的成績不好,非借嚴厲的考試以救其弊不可;二因現行學製過於拘束,貧苦有誌的青年,往往不得入學,非予以徹底解放不可。所謂徹底解放,即是允許私塾學生、自修學生與學校肄業期滿的學生,均可參加各級學程的畢業考試,而取得同樣的資格。書中的理論及辦法都經煞費苦心,為今後教育上最值得重視的意見。《心理與力學》一書,可說是一部傑作。據著者自序中說:“我這《心合理與力學》一書,開始於一九二○年,今為一九三八年,曆時十八載,而此書淵源於《厚黑學》,我研究‘厚黑學’,始於前清末年,可以說此書之成,經過三十餘年之久。記得,唐朝賈島作了兩句詩:‘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自己用筆批道:‘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我今日發表此書,真有他這種感想。”可見他對於此書是十分自負的。全書共分十章,歸納起來,約得六部分:(一)人性論;(二)心理運動的軌跡;(三)世界進化的軌跡,(四)達爾文克魯泡特金學說的修正,(五)我國古哲學說含有力學原理;(六)經濟政治外交應采合力主義。他的唯一公例,即是“心理變化,循力學規律而行”。全書各章所論,均為證成此公例而發,意在打通科學與玄學的障壁,也可以說應用此公例,一切上天下地人事物理的種種現象,都可借以說明的。有一位川大物理學教授江超西先生,為此書作序,竟許為世界學術上的第三次大發明。序中有雲:
牛頓發明萬有引力,謂地心有引力,能將泥土沙石,有形有體之物,吸集之而成為地球,因創出力學三例,是為學術上第一次大發明。愛因斯坦將牛頓之說擴大之,謂有形無體之光線,亦受吸引,天空中眾星球能將直線進行之光線,吸引之成為彎曲形狀,因創出相對論,是為學術上第二次大發明。先生將愛因斯坦之說再擴大之,謂人心亦有引力,能將耳聞目睹無形無體之物,吸集之而成為心,心之構成與地球之構成相似。故牛頓三例,愛因斯坦相對論,均適用於心理學,因創一公例:“心理變化,循力學規律而行。”可謂學術上第三次大發明。
我看了這三種書以後,又覺得他是對於教育、學術及哲理很下過苦心的人;尤其是《心理與力學》一書,可稱為近幾十年來國內思想界僅有之作。他既有此成就,又何必天天在報紙上大倡其“厚黑”之學,而且自稱是“厚黑教主”,反予惡人以厚黑的伎倆,以捉弄於人間呢?就按他自己說“厚黑學”是“心理與力學”的淵源吧,但是後者的價值已比前者不知高過若幹倍,它可以說已從黑暗的地獄界,超入光明之域了,更何必依戀其骸骨而不忍放棄呢?當時,我從他幾種著作的字裏行間,已約略窺見他的為人了,他是既不厚,又不黑,甚且還是具有一副菩薩心腸的人。隻因他抱負甚大,而不得發展,他又不肯厚著臉皮,黑著心腸,在厚黑的場合中,與麵厚心黑的人鉤心鬥角;於是他憤而揭穿此千古的黑幕,好比燃犀照鼎,使宇內的魑魅魍魎醜態畢現,教人有所警惕防範的意思。可是他似乎又怕遭人忌恨,所以就索性自稱為“厚黑教主”,意謂“我就是頭號壞蛋”,以作“現身說法”的故智,可見他在這方麵不惜自我犧牲,未免用心良苦了。大概他采取這樣的說教方式,其所得的結果必是副作用,除了自己落得一個“壞蛋頭銜”,更替一般惡人“為虎傅翼”外,不會有絲毫益處的。他此後提倡考試製,期望改革學製,想必是“厚黑學”碰壁之後,才又拿出他的正麵主張——教育,借此來贖他的妄言之罪吧?他更進而研究中國學術,研究西洋許多哲人的學說,終於歸宿於人類的“合力主義”,來為普遍受教育的人士指出一努力的方向吧?但他所倡的“厚黑學”,已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先入為主了,此後縱有真理的發明,人家也必以為還是“厚黑”的老調,總不肯別具隻眼精心去追究的。況且他的幾種著作中,每每好提到他的“厚黑學”,好像非此不足以“開宗明義”似的,於是他充滿了真理的許多著作,“厚黑學”也成了眼中的微翳。似此,一麵發現真理,一麵又自行掩蔽起來,結果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我不能不替他惋惜,不能不為真理叫屈。本此一點動機,我便很冒昧地給這位厚黑教主寫信了。
我的信是寄給成都《華西日報》轉遞的,因為我不知道教主的住處,可是他的另一著作《厚黑叢話》是由《華西日報》連載的,所以隻好如此辦。哪知我的信發走之後,宛如石沉大海,杳無消息。在這期間,我又讀他的《厚黑叢話》,見到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去年(一九三五年)吳稚暉先生在重慶時,新聞記者友人毛暢熙君,約我同去會他,我說:我何必去會他呢?他讀盡中外奇書,獨莫有讀過《厚黑學》,他自稱是大觀園中的劉姥姥,此次由重慶到成都,登峨眉,遊嘉定,大觀園中的風景和人物,算是看過了,獨於大觀園外麵,有一個最清白的石獅子,他卻莫有看見。歡迎吳先生,我也去了來,他的演說,我也聽過,石獅子看見劉姥姥在大觀園進進出出,劉姥姥獨不知道有石獅子,我不去會他,特別與他留點憾事。”他既如此孤傲自負,像我這“不見經傳”的無名下士,就更不值得教主掛齒了,因此我就把盼望他迴信的念頭,完全打消。不料半年以後,忽然從自流井寄來一信,封麵書“李宗吾緘”,這一喜,非同小可,急忙拆書一觀,使我尤覺榮幸!原來他是從不與生人通信的,據他說這次與生人通信,是他有生以來破題兒第一遭啊!他的信中說:我的信由《華西日報》轉到後,看了非常高興,但是不能破壞他的老信條,雖然把我的信一連讀了幾遍,仍是決定不複。可是每有朋友去訪他,他便禁不住把我的信拿給他們看。他們看的結果,都是異口同聲地說:“這樣熱情的來信,千萬不可辜負人家的盛意,非答複不可!”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朋友的勸促,他說他有些矜持不住了,這是他遲至半年以後終於破例複我信的一段內幕。我當即報以長函,仍是很委婉地勸他不要再講“厚黑學”,從此我們便書信往還,越來越勤,意見雖然不能一致,但很可以說是夠得上較親切的朋友了。我記得他第二次的來信,對我一麵認為知己,一麵仍是語帶譏諷。那信中有雲:
得手教,有曾托蓉地友人及部中督學代為訪問迄無消息悶損無已等語,讀之不勝知己之感,大有《隨園詩話》所謂“自笑長吟忘歲月,翻勞相訪遍江湖”光景。其實足下來書,早已得到;所以遲遲不複者,則由弟生平不善書,不善作文言文,更不嫻尺牘,絕少與生人通音信。惟遇相熟之友人,則提筆亂寫,其字跡之潦草,等於作文之草稿,有時字句未寫通,有錯字別字,我也不管,隻求把我的意思使讀者了然就是了。因為惟恐讀者不了然,有時語意重複,說了又說,我嚐說,李宗吾本來就不通,未必我把此信寫通了,人家就說我通了嗎?足下來信,字與文很漂亮,見了生愧,遲遲不敢迴信,以來信示友人,友人屢謂我此種盛意不可不複,所以才勉強寫了一信;及得複書,情殷語摯,謹把先生作為我平日相熟友人一般,通信隨意亂寫,請恕我潦草之罪,讀畢即焚去,幸勿示他人,致成笑柄。
至於說到“厚黑學”的話,他最初還很客氣地說:“此中實有深意,有緣拜謁,當詳言之。”以後他大概嫌我“強聒不舍”,未免討厭;而且我還拜托自流井蜀光中學的一位教員孫柏蔚君,接二連三地去訪問他,也是勸他不講“厚黑學”,他必以為更是“豈有此理”了,於是突然來了這封嬉笑怒罵的信:
手教讀悉,昨日孫君複來舍暢談,極感相愛之殷,當托孫君代達鄙意,然恐其語焉不詳,故複敬上此函。先生勸我不必再談厚黑,此為不可能之事。勸我不談厚黑,等於勸孔孟不談仁義,勸韓非不談法術,勸程朱不談誠敬,勸王陽明不談致良知,試問能乎不能?民國元年,發表《厚黑學》於成都《公論日報》,當時本用一筆名“獨尊”(取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之意),然而讀者無不知其為我,於是“李宗吾是厚黑先生”之語,隨處可聞。當時頗為一般人所注視,每舉一事,輒恐李某揭穿之,何嚐不“到處都阻礙”(我去信中語)?而我則與之淡然相忘。迄今二十餘年,人盡知李宗吾黔驢無技,亦與我淡然相忘。今若舍去厚黑不講,豈非做賊心虛,故示人疑乎?欲求“到處不阻礙”,反成了“到處皆阻礙”,故不如赤裸裸地說道,“我是厚黑先生”,知我罪我,任之而已。道之行與不行,亦任之而已。鄙人行年六十有二,老夫耄矣,無能為矣。孔子到了這樣年齡,也隻有退而寫作,而猶欲有所建白,亦可謂不安分之至類。來教雲:“此時環境須先要打通,否則到處都有阻礙。”打通於我何益?阻礙於我何損?足下以此不入耳之言,來相勸勉,亦惟心領盛意不敢奉行耳。古人雲:“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如足下雲雲,豈不成為“作德心勞日拙”乎?然愛我至此,則終身感激無已!
再有忠告者,足下年方壯盛,前途正遠,幸勿常常齒及賤名;否則見者皆謂張某是李宗吾一流人,則終身事業付諸東流矣。“此時環境須先要打通,否則到處都有阻礙。”足下良箋,謹以還贈。打通之法為何?曰:逢人便罵李宗吾是壞人而已。果能循此行之,包管足下隨處皆不阻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足下左右,有所謂“下士”、“下下士”,以吾之慧眼觀之,皆“上士”也,皆“上上士”也,足下何迷而不悟乎?即退一步言之,彼等皆為不識太行山之人,然而吾道之傳,正在此輩。孔子門下,豈非有所謂“參也魯”乎?卒之,一貫之傳,厥為曾子,而聰明善悟之子貢不與焉。足下蓋吾道中聞一知二之子貢也,而鄙薄“下士”、“下下士”,以為不識太行山,籲,足下誤矣!將來鄙人衣缽之傳,絕不在足下,當於“下士”及“下下士”中求之。此是足下自絕於吾道,吾固無容心於其間也。
總之,足下所走者是孔子途徑,鄙人則是釋迦耶穌行為。來書所謂某先生某先生者,亦猶《論語》上所謂魯哀公季康子請人也。孔子不幸而遇魯哀公季康子,足下幸而遇某某兩先生,孔子有知,當亦羨煞!鄙人悼歎苦海中人沉淪不返,教之以“求官六字真言”、“做官六字真言”、“鋸箭法”、“補鍋法”,使一切眾生,同登極樂國,同升天堂,此釋迦耶穌之用心也。嗟乎默生,道不同不相為謀,亦惟有“還君明珠雙淚垂”而已!
昨日孫君詳談足下身世,以不肖之判斷,足下絕不可入政途,還是從事著述研究學問好了。宋之王荊公,是一個學者,一入政界,卒無成績可言;今之梁任公,著《新民叢報》時,是何等聲光,一當總長,成績安在?我與足下,有同病,願深思之!深思之!八股先生有言曰:“一卷可傳,夭劄亦神明之壽。”默生,默生,盍歸乎來!
足下同尊夫人輪流抄錄鄙人著作,心感之餘,無以為報,謹將舊作之《怕老婆的哲學》一文隨函附呈,足下可莊錄一遍,敬獻尊夫人妝次,較之刺血寫《般若經》獻之我佛如來,功德萬萬倍也。好,不寫了。鄙人一麵寫,一麵吃酒,現已醉了,改日再談。
當我讀著這封信時,心中不禁勃勃跳動,覺得此老真不容易對付。我越是勸他不講“厚黑學”,他越是堅持非講“厚黑學”不可,並且竟以釋迦耶穌自比,更儼然以教主的麵目出現了。我以極誠懇的善意勸他,他反視為不入耳之言,並且以嘲笑的口吻來反擊我,這當是他慣用的厚黑伎倆了。可是他又一本正經地勸我絕不可入政途,當從事研究學問,而又自承是與我同病,望我深思而又深思。他是正話反說呢?還是反話正說呢?真叫人一時捉摸不定!他說他倡“厚黑學”,“此中實有深意”,也或許是有深意吧。反正我既已認定他為我那時探究的對象,他縱然向我提出“道不同不相為謀”,我也是不肯放過他的。因為我自幼就具著一副強烈的好奇心,我曾為觀察一種昆蟲的全部生活,竟耗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何況是為徹底認識一位創教立宗的堂堂教主呢?所以我不獨用拋磚引玉的方法,想從他大量的迴信中,去探究他的為人;同時,我又托那位孫君前去訪問他,希望對他有一種親切的觀察和意見的交換;除此以外,我又請他寫一自傳,縱不為他人作打算,亦當為其厚黑之徒有所法式。總而言之,我不管他對我如何,我卻必欲一探其底蘊。
如今先說說孫君訪問的情形吧。一九四○年三月,孫君接到我的請托信後,即照我所開列的地址匯柴口小竹灣往訪教主,但小竹灣的地名,匯柴口的居民是無人知道的,於是悵惘而返。同時,我也函知教主,說將有蜀光教員孫君前去拜訪,並代我致意。結果,還是教主往訪孫君,他們二人才得以會晤了。孫君首先問他:“小竹灣何以無人知道呢?”他說:“這是我為自己住處新起的名,他人當然不會知道,若問李宗吾嘛,也隻有一茶館一油房可以知道我。”孫君說:“這不像拿撒勒人不知道耶穌嗎?”他笑著點點頭,不禁又大笑起來。當時孫君所得的印象,其人為瘦削的中等身材,須發已斑白了;但滿麵紅光,極為健談,而且每一談吐,詼諧百出,又跡近玩世;態度平易近人,似得老子和光同塵之旨。孫君稱道他頗似蘇東坡,他說:“我生性如此,像程伊川的岸然道貌,我是辦不到的。”是日,略談而別。
數日後,孫君到他家中,打算完成我付托他的使命。見到教主的宅院不大,麵山臨溪,頗為幽雅,絕無市井的氣氛。落座以後,二人便對談起來:
孫君問:“先生能否暫將‘厚黑學’收起不講,專在文化學術方麵多加發揮與著述,以饗國人?”
教主說:“這是辦不到的!十年以來,已有很多朋友勸我不必再談厚黑,拿來應用就是了。殊不知‘厚黑學’是‘說得做不得的’,我既不能應用,就不能不講;不講,心中反而難受。若想勸我不講‘厚黑’,無異於勸公孫龍不講‘白馬非馬’,這是萬萬辦不到的。我本著‘說得做不得’的信條,盡量發揮厚黑哲理來創教立說,試問這樣無冕王,唯我獨尊,有誰能比得我的優遊自豪呢?且古今真理,隻有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孔孟的仁義,老子的道德,墨子的兼愛,楊子的為我,申韓的法術,施龍的形名,佛耶的慈悲博愛,和李宗吾的厚黑,均是一個真理,不過說法不同罷了。若是各有發明,各立一說,不相假借,便是各有千秋。這樣,比起及身得誌的人,我覺得尤勝一籌,又何必用世呢?貴友張默生君屢次來信勸我不講厚黑,怕我前途有阻礙;我想當年耶穌基督尚肯以身殉教,區區阻礙,又何足以使教主不談厚黑呢?默生此舉,可謂‘作德心勞日拙’!可是默生一向是研究哪種學問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孫君說:“我知道他一向研究先秦諸子,尤好莊子;此外研究的方麵很多,近十餘年來,據說他在研究‘態學’,他也是個怪人。”
教主說:“莊子一是非,齊物論,隻是憧憬神人至人,想入非非,絕不是厚黑道中人物。且默生研究的態學,‘態’為心理的表麵象征,還未入到心裏深處;我的‘厚黑學’是建築在心理學上,‘心理變化,又循力學公例而進行’,默生尚未及此,所以也不是厚黑道中的人物。況且默生大大地為李宗吾捧場,斥罵李宗吾者為‘下士’、‘下下士’,為不識太行山,所見正是反麵,是吾道中的大忌。蓋大罵李宗吾者,才是真正厚黑信徒,以是更知默生之不厚不黑了。既是不厚不黑,就絕不宜涉足政途,還是我行我素,努力研究學問好了。若必欲一問世者,除非有武王其人,以默生為周公,以柏蔚為召公,則李宗吾亦將不辭老而一為薑太公;可惜無其人非其世了!惟其如此,何如暢談厚黑哲理,以備傳諸其人之為得計呢?至於目前的抗建大業,已有中樞當代名公巨卿,一肩承當起來了;吾輩亦隻好學虯髯客之避李世民,縱不能於海外另創扶餘,亦可優哉遊哉,聊以卒歲而已。”
孫君問:“默生來信,稱道先生滿腹經綸,是當代的一位諸葛孔明呢!先生自忖以為如何?”
教主笑著答道:“孔明何足道哉!他的名士氣太重了!單即用兵而論,他猶不及先帝,先帝不過借他來懾服頭腦簡單的關張趙黃諸人罷了,實則他尚被先帝玩弄於股掌之中的。不然,伐吳之役,先帝何以不使孔明而自將呢?且孔明用馬謖守街亭,實為失著(當用魏延);軍敗而斬馬謖,尤為大失著。蜀之窮蹙以亡,斬馬謖時,已啟其因了。孔明無能為如此,何足道哉!”
孫君問:“先生看,古今來誰是可取法的呢?”
教主說:“我不是說願一做薑太公的話嗎?實則千古可取法者,惟此一人。太公年至八十,尚能佐周克商,已是亙古奇跡。厥後蘇秦誦其陰符,而合六國;張良用其兵法,而滅秦楚。試問:厚黑遠祖,舍太公還有何人呢?鄙人實是他百代的徒孫,想抉發出這千古不傳的秘訣,以光前裕後的。”
孫君問:“先生治學的門徑,可以見告嗎?”
教主說:“我平生治學,實得力於八股義法的‘截搭題’,那是很合乎辯證法的邏輯的。我的《厚黑學》及一切著作,都是從此中推衍而出的。”
孫君問:“先生莫非是說笑話吧?”
教主說:“不是笑話,我確是得的這一套八股法寶。如若不信,就請以後對於八股義法多下一些工夫好了。”
孫君對於他的話半信半疑,也未加深究。於是又問他道:“先生的著作,出版的,未出版的,一共有若幹種?”
教主說:“出版的,有《厚黑學》、《厚黑叢話》、《宗吾臆談》、《社會問題之商榷》、《考試製之商榷》、《製憲與抗日》、《中國學術之趨勢》、《心理與力學》、《孔子辦學記》、《吊打校長之奇案》、《孔告大戰》、《怕老婆的哲學》十餘種;現在正寫的及已寫成尚未發表的,還有《中國民族特性之研究》、《政治經濟之我見》、《敘屬旅省中學革命始末記》、《性靈與磁電》、《迂老隨筆》種種。談正經道理的,有《社會問題之商榷》、《考試製之商榷》、《製憲與抗日》、《中國學術之趨勢》、《心理與力學》五書。其餘的正經作品,因尚未問世,暫可不談。惟《製憲與抗日》一書,去歲曾為黔鄂兩省當局所取締;我不知檢查者,持何尺度?有何高見?《考試製之商榷》一書,前年亦遭取締,幸經上書自剖,始得以大白。《中國學術之趨勢》及《心理與力學》,均係研究初步,還不敢視為定論。至厚黑諸種《孔子辦學記》、《孔告大戰》、《吊打校長之奇案》、《怕老婆的哲學》,都視為開玩笑性質,亦無不可。將來談民族性,談政治經濟,談性靈與磁電,又須費一番苦思。其實我已老了,還著作什麽書呢?真可謂不知自量。”
孫君問:“先生這一段話,與談厚黑的作風不同,是很正經的。這樣,使想讀先生著作的人,可以知道各書立言的態度,這是很有益的。我現在還要請問的,因受默生之托,不惜‘打破砂鍋問到底’,先生已往的資曆,及目前的身世境遇如何?”
教主答道:“我早年受教於富順名八股家盧彖家先生之門,後入成都高等學堂習數理,曾加入同盟會。民國以來,充督署科長,全省官產清理處處長,擢為重慶海關監督未就。後長富順縣中,綿陽省中。再任省督學多年,曾出川考察各省教育。北伐後,入省府任編纂委員,去年始解職歸家。我自幼生於窮家,經一生奮鬥的結果,已小有積蓄,現在市宅一所,水田三處,收租百石,生活尚稱小康。生有二子,長子甚有能幹,曾任富順教育局長,及自貢中學校長;次子曾在成都工業專校讀書。不幸兩子均於近年中先後死去。現有老妻寡媳及三孫四孫女,請有塾師,就家中教讀。這便是我的大概情形。”
以上是孫君和教主會見後來函的敘述,我把它撮錄於此。他的信中還說:前年春,吳稚暉老曾寄他兩函:一是批評《厚黑學》的,大意謂:“厚黑二字,人人心中有之,隻是人人筆下不便寫出。今經李先生道破,恐厚黑者,益將無忌憚,而厚黑犧牲品亦必加多矣。雖然,吾快吾意,亦管不了許多也。”另一函,是批評《心理與力學》的,大意謂:“李先生目光銳利,讀書奇博,《心理與力學》實為最驚奇之發明,尤其前半部,真萬古不磨之論。入後,則如通靈寶玉,隻有玉之價值,不若清白石獅之古樸,未免曲說迴護矣。”劉蘆隱亦有七律贈他,可稱精心之作,惜已不記其辭了。又說:教主藏書甚富,家中有書三大櫥;但據他自己說,尚不及蓉寓所有的三分之一。又說:教主不吸煙,大約每飯必酒,兩次談話,均有酒氣陣陣撲麵而來。
到了這時,我對於厚黑教主,可說是認識到十之七八了。不過我還不滿足,就再三函催他寫自傳,請他寫得越詳細越好,讓他把全部生活一一地自供出來,但他迴信不肯,隻允許寫一《迂老隨筆》,權代自傳,將來寫出後,讓我從他的字裏行間去揣測他的為人好了。果然不久就將寫成的《迂老隨筆》寄來一批,所謂迂老者,乃是由他幼時兩個綽號合並而成,“迂”是“迂夫子”,是他父親送給他的;“老”是“老好人”,是同學送給他的,故合稱“迂老”並且自撰一聯雲:“皇考錫嘉名曰迂夫子,良友贈徽號為老好人。”他說年來與朋友寫信,也自稱“迂老”,生以為號,死以為諡,故此次所寫文字,即題曰《迂老隨筆》。最可笑的,他說學者可以寫自傳,教主則不能寫自傳,他在厚黑界中的地位,等於儒教的孔子,道教的老子;孔子有自傳嗎?老子有自傳嗎?倘若不知自重,妄自菲薄,隨著世俗的學者也寫起自傳來,舍去教主不當,降而與學者同列,豈不為孔老竊笑嗎?誰若再請他寫自傳,他先有一難題請你去做,就是必須按照八股義法寫“枯窘題”的手法,為他補寫一篇祝壽的文字。他說他是生於光緒己卯年正月十三日,一九三九年滿六十歲,他自己作了一篇征文啟,切著正月十三日立論,此文正月十二日用不著,十四日用不著,其他各月生的更用不著,定要光緒己卯年正月十三日生的才用得著,而且那年正月十三日非產生一位教主不可,這就是所謂做“枯窘題”的手法。誰若按照這種限製替他作一篇征文,他即遵命詳詳細細地寫一篇自傳;如其不然,他隻把那篇征文啟公布出來就是了,自傳是不能寫的。他那篇妙文如下:
鄙人今年(民國二十八年)已滿六十歲了,即使此刻壽終正寢,抑或為日本飛機炸死,祭文上也要寫享年六十有一上壽了;生期那一天,並無一人知道,過後我遍告眾人,聞者都說與我補祝。我說:這也無須。他們又說:教主六旬聖誕,是普天同慶的事,我們應該發出啟事,征求詩文,歌頌功德。我謂:這更勿勞費心,許多做官的人,德政碑是自己立的,萬民傘是自己送的,甚至生祠也是自己修的。這個征文啟事,不必煩勞親友,等我自己幹好了。
大凡征求壽文,命名例應鋪敘本人道德文章功業,最要者,尤在寫出其人特點,其他俱可從略,鄙人以一介匹夫,崛起而為厚黑聖人,於儒、釋、道三教之外特創一教,這可算真正的特點;然而其事為眾人所共知,其學已家喻而戶曉,並且許多人都已身體力行,這種特點,也無須贅述。茲所欲說者,不過表明鄙人所負責任之重大,此後不可不深自勉勵而已。
鄙人生於光緒五年己卯正月十三日,次日始立春,算命先生所謂:己卯生人,戊寅算命。所以己卯年生的人,是我的老庚;戊寅年生的人,也是我的老庚。光緒己卯年,是西曆一千八百七十九年,愛因斯坦生於是年三月十九日,比我要小點,算是我的庚弟。他的相對論,震動全球,而鄙人的厚黑學僅僅充滿四川,我對於這位庚弟,未免有愧。此後隻有把我發明的學問,努力宣傳,才不虛生此世。
正月十三日,曆書上載明:是楊公忌日,諸事不宜。孔子生於八月二十七日,也是楊公忌日,所以鄙人一生際遇,與孔子相同,官運之不亨通,一也,其被稱為教主,一也。天生鄙人,冥冥中以孔子相待,我何敢妄自菲薄!
楊公忌日的算法,是以正月十三日為起點,以後每月退二日,如二月十一日,三月初九日……到了八月,忽然發生變例,以二十七日為起點,又每月退二日,如九月二十五日,十月二十三日……到了正月,又忽然發生變例,以十三日為起點。諸君試翻曆書一看,即知鄙言不謬。大凡教主都是應運而生,孔子生日既為八月二十七日,所以鄙人生日非正月十三日不可。這是楊公在千年前早已注定了的。
孔子生日定為陰曆八月二十七日,考據家頗有異詞。改為陽曆八月二十七日,一般人更莫名其妙。千秋萬歲後,我的信徒,飲水思源,當然與我建個厚黑廟,每年聖誕致祭,要查看陰陽曆對照表,未免麻煩。好在本年(二十八年)正月十三日,是陽曆三月三日,茲由本教主欽定陽曆三月三日,為厚黑教主聖誕。將來每年陰曆重九日登高,陽曆重三日入厚黑廟致祭,豈不很好?
四川自漢朝文翁興學而後,文化比諸齊魯,曆晉唐以迄有明,蜀學之盛,足與江浙諸省相埒。明季蜀地,征戰頻仍,秀傑之士,起而習武,蔚為風氣。有清一代,名將輩出,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無一不有。嘉道時,全國提鎮,川籍占十之七八。於是四川武功特盛,而文學則蹶焉不振。六十年前,張文襄建立尊經書院,延聘湘潭王壬秋先生,來川講學,及門弟子,井研廖季平,富順宋芸子,名滿天下;其他著作等身者,指不勝屈,樸學大興,文風複盛。考《湘綺樓日記》,己卯年正月十二日,王先生接受尊經院聘書,次日鄙人即誕生,明日即立春,萬象鹹新,這其間實見造物運用之妙。
帝王之興也,必先有為之驅除者;教主之興也,亦必先有為之驅除者。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孔教之興,已二千餘年,例應退休,皇矣上帝,乃眷西顧,擇定四川為新教主誕生之所,使東魯聖人,西蜀聖人,遙望對峙。無如川人尚武,已成風氣,特先遣王壬秋入川,為之驅除,此所以王先生一受聘書,而鄙人即嵩生嶽降也。
民國元年,共和肇造,為政治上開一新紀元。同時,鄙人的《厚黑學》,揭登《成都日報》,為學術上開一新紀元。故民國元年,亦可稱厚黑元年,今為民國二十八年,也即是厚黑紀元二十八年。所以四川之進化,可分三個時期:蠶叢魚鳧,開國茫然,毋庸深論,秦代通蜀而後,由漢司馬相如,以至明楊慎,川人以文學相長,是為第一時期,此則文翁之功也。有清一代,川人以武功見長,是為第二時期,此則張獻忠之功也。民國以來,川人以厚黑學見長,是為第三時期,此則鄙人之功也。
民元而後,我的及門弟子和私淑弟子,努力工作,把四川造成一個厚黑國,於是國中高瞻遠矚之士,大聲疾唿曰:“四川是民族複興根據地!”你想,要想複興民族,打倒日本,舍了這種學問,還有甚麽法子?所以鄙人於所著《厚黑叢話》內,喊出“厚黑救國”的口號,舉出越王勾踐為模範人物。其初也,勾踐入吳,身為臣,妻為妾,是之謂厚。其繼也,沼吳之役,夫差請照樣的身為臣,妻為妾,勾踐不許,必置之死地而後已,是之謂黑。“九一八”以來,我國步步退讓,是勾踐事吳的方式。“七七事變”而後,全國抗戰,是勾踐沼吳的精神。我國當局,定下的國策,不期而與鄙人的學說暗合,這是很可慶幸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餘豈好講厚黑哉?餘不得已也。
鄙人發明“厚黑學”,是千古不傳之秘,而今而後,當努力宣傳,死而後已。鄙人對於社會,既有這種空前的貢獻,社會人士,即該予以褒揚。我的及門弟子和私淑弟子,當茲教主六旬聖誕,應該作些詩文,歌功頌德。自鄙人的目光看來,舉世非之,與舉世譽之,有同等的價值。除弟子而外,如有誌同道合的蘧伯玉,或走入異端的原壤,甚或有反對黨,如楚狂沮溺、荷蕢、微生畝諸人,都可盡量地作些文字,無論為歌頌,為笑罵,鄙人都一一敬謹拜受。將來匯刊一冊,題曰:《厚黑教主生榮錄》。你們的孔子,其生也榮,其死也哀;鄙人則隻有生榮,並無死哀。千秋萬歲後,厚黑學炳焉如蛟日中天,可謂其生也榮,其死也榮。厚黑紀元二十八年,三月十八日,李宗吾謹啟。是日也,即我庚弟愛因斯坦六旬晉一之前一日也。
讀了這篇妙文,我失望了,他已自據著堅固的壁壘,不許我向前進攻了。我既不能寫八股文,自然就不能照題完卷;就休想得到他詳細的自傳;得不到他詳細的自傳,那就更不必奢望他全體現形了。再說,我為他一再去信,又請孫君就便訪問他,無非是勸他不講“厚黑學”;但如今看來,他已公然自上尊號,改曆紀元,欽定誕辰,還說是宣傳厚黑,死而後已,很顯然的,這個厚黑教主的寶座,他已認定坐穩了,我若勸他不講厚黑,這不是有意想取消他的尊號嗎?他哪能讓你趁隙攻入。再看他告訴孫君的話,和答複我的信,都把我們的勸告,當做“不入耳之言”,並且說出“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話來,可見他是步步為營,時時設防的。現在他又若有意若無意地揭示出這種難題,他必料知後生小子不會作八股文,僅僅拿出這一點小手法,以後就不至再向老子開玩笑了。他確實料得不錯,我為這事犯了大難,連複信都不知如何措辭。我在反複思維:一方麵驚歎他的老辣,使人無虛可趁;一方麵慚愧自己的幼稚,太不度德量力;然而騎虎難下,又不容就此罷手。難道我要向他遞降表稱弟子嗎?不,絕不!這違反我的初衷。將於複信中避免“厚黑”二字不談嗎?這又是默認失敗,太不成話。我一連為這事想了幾天幾夜,總是在想如何應付他的法子,以便就此下台。最後我想隻有變更戰略,作以退為進的攻勢,或可以轉敗為勝。當時,我立定了幾個要點:第一,承認他配充厚黑教主,因為他有背十字架的精神;第二,咬定他不厚不黑,而偏要講厚黑的所以然;第三,根據他所提出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話,不再勸他不講厚黑,讓他去過厚黑之癮好了。計劃已定,我便複了他下麵的一信:
我與厚黑教主李宗吾的相遇,真是一種因緣!凡在吾人的想象中預料不到而偶然遇到的事,這便叫做“緣”。我真想不到今生會到四川來,想不到在四川富順地方有以“麵厚心黑主義”創教立說的教主,想不到我和這位教主首先通起信來,想不到從不給生人迴信的教主竟破例答複了我,想不到我勸他不講“厚黑”,他越是大講其“厚黑”而且譏諷我,想不到他拒絕我和他通信,我偏要和他通信而感動了他,最後尤其想不到的是已經多年未出山的教主,居然從自流井冒著大雨到青木關來拜訪我,我們一連徹談幾晝夜,終於結為誌不同道不合的好友。這一段在抗戰流亡時期的因緣大事,是值得大書而特書的。
抗戰軍興,我是隨著教育部攜眷入川的。先住重慶,後住青木關。在二十八九年之間,我連喪三子。當第二次喪子時,心中已悲痛萬分,朋友們勸我往北碚溫泉一遊,借遣愁懷。但是隱痛在抱,縱有佳山水亦無心觀賞,終日隻是悶坐旅館中,或者蒙被大睡。睡起無聊,便到書店中去翻看,一眼觸到了《厚黑學》的書名。當時心中很覺奇怪:《厚黑學》是講什麽的呢?是不是有關於物理一類的書呢?受了好奇心的促使,拿起打開一看,看了序文目錄,又看了幾段正文,很像是憤世嫉俗之作。他說往古來今的所謂英雄豪傑,無不是麵厚心黑;得其一偏的人,也足以稱雄一世;人物的大小,全看他的厚黑程度而定。他先舉出三國的英雄為例,他說:
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腸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後、皇子,悍然不顧。並且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腸之黑,真是達於極點了。有了這樣本事,當然稱為一世之雄。
其次要算劉備,他的特長,全在臉皮厚: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為恥。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國演義》的人,更把他寫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對人痛哭一場,立即轉敗為功。所以俗語有雲:“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也是一個大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稱雙絕。當著他們煮酒論英雄的時候,一個心腸最黑,一個臉皮最厚,一堂晤對,你無奈我何,我無奈你何,環顧袁本初諸人,卑卑不足道。所以曹操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此外還有一個孫權,他和劉備同盟,並且是郎舅之親,忽然襲取荊州,把關羽殺了,心腸之黑,仿佛曹操;無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請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遜一點。他與曹操比肩稱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丕駕下稱臣,臉皮之厚,仿佛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點。他雖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他們三個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出來,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時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為三。
後來曹操、劉備、孫權相繼死了,司馬氏父子乘時而起,他算是受了曹劉諸人的熏陶,集厚黑學之大成。他能夠欺人寡婦孤兒,心腸之黑,與曹操一樣;能夠受巾幗之辱,臉皮之厚,還更甚於劉備。我讀史見司馬懿受辱巾幗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歸司馬氏矣!”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天下就不得不統一。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馬懿還是沒有辦法。他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終不能取得中原尺土寸地,竟至嘔血而死。可見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敵手。
我看了這一大段,已覺新穎可喜說得痛快。接著他又追溯上去,更舉楚漢的事來證明。大意是說項羽不厚不黑,所以失敗;劉邦既厚且黑,故能成功。劉邦的心腸之黑,是與生俱來的,可說是“天縱之聖”;至於臉皮之厚,還加了一點學力。他的業師,就是三傑中的張良;張良的業師,是那位圯上老人。他們的衣缽真傳,是彰彰可考的。圯上受書一事,老人的種種作用,無非是教張良的臉皮厚罷了。張良拿來傳授劉邦,一指點即明,試問不厚不黑的項羽,哪能是他的敵手呢?韓信能受胯下之辱,可說是臉皮很厚;無奈他心腸不黑,偏偏係念著劉邦“解衣推食”的恩惠,下不得毒手,後來長樂鍾室身首異處,夷及三族,這是咎由自取。範增千方百計想教項羽殺死劉邦,可說是心腸很黑;無奈他臉皮不厚,一受離間,便大怒求去,結果把自己的老命和項羽的江山一齊送掉,真是活該。
他說,他把這些人的故事,反複研究,就將千古不傳的成功秘訣,發現出來。一部二十四史必須持此觀點才可讀得通,這種學問原則上很簡單,用起來卻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劉邦司馬懿得其全,統一天下;曹操劉備得其偏,稱孤道寡,割據爭雄;韓信、範增也各得其偏,不幸生不逢辰,偏偏與厚黑兼備的劉邦並世而生,以致同歸失敗。但他們在世的時候,憑著一得之長,博取王侯將相,顯赫一時;身死之後,史傳中也占得了一席地。後人談到他們的事跡,大家都津津樂道,可見厚黑學終是不負人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時,我越看越有味,舍不得放手,於是就買了一本,迴到旅館一氣讀完。這本小冊子,包括《厚黑學》、《厚黑經》及《厚黑傳習錄》三部分。末後還附了《我對於聖人之懷疑》一篇。《厚黑經》是采用四書文體而作的。例如:
李宗吾曰:“不薄之謂厚,不白之謂黑,厚者天下之厚臉皮,黑者天下之黑心子。此篇乃古人傳授心法,宗吾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世人。其書始言厚黑,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厚黑,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麵與心。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天命之謂厚黑,率厚黑之謂道,修厚黑之謂教。厚黑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厚黑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厚,恐懼乎其所不黑,莫險乎薄,莫危乎白,是以君子必厚黑也。喜怒哀樂皆不發謂之厚,發而無顧忌謂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懼焉。”
李宗吾曰:“厚黑之道,本諸身,征諸眾人,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李宗吾曰:“天生厚黑於予,世人其如予何?”
李宗吾曰:“劉邦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曹操斯可矣;曹操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劉備孫權斯可類。”
李宗吾曰:“如有項羽之才之美,使厚且黑,劉邦不足觀也已。”
李宗吾曰:“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國;苟不厚黑,簞食豆羹不可得。”
李宗吾曰:“有失敗之事於此,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厚;其自反而厚矣,而失敗猶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黑;其自反而黑矣,而失敗猶是也,君子曰:反對我者,是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用厚黑以殺禽獸,又何難焉?”
不過也有一種變體,就是在經文上下,自加說明的。例如:
宗吾曰:“不曰厚乎,磨而不薄;不曰黑乎,洗而不白。”後來我改為:“不曰厚乎,越磨越厚;不曰黑乎,越洗越黑。”有人問我:“世間哪有這種東西?”我說:“手足的趼疤,是越磨越厚;沾了泥土塵埃的煤炭,是越洗越黑。”人的麵皮很薄,慢慢地磨煉,就漸漸地加厚了;人的心,生來是黑的,遇著講因果的人,講理學的人,拿些道德仁義,蒙在上麵,才不會黑,假如把它洗去了,黑的本體自然出現。
有一種天資絕高的人,他自己明白這個道理,就實力奉行,秘不告人。又有一種資質魯鈍的人,已經走入這個途徑,自己還不知道。故宗吾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厚黑者眾也。”
他的《厚黑傳習錄》又包括三部分:一是求官六字真言,二是做官六字真言,三是辦事二妙法。他首先說出“厚黑學”傳習發揚的必要,並舉出幾種有趣的例子,然後假托一位想求官做的人來向他問業,於是他傳授了這三套法寶。
所謂“求官六字真言”,是“空”、“貢”、“衝”、“捧”、“恐”、“送”六字。他說明“空”即空閑的意思,分兩種:一指事務而言,求官的人,定要把一切事放下,不工不商,不農不賈,書也不讀,學也不教,一心一意,專門求官;二指時間而言,求官的人,要有耐心,不能著急,今日不生效,明日又來,今年不生效,明年又來。“貢”字是借用四川的俗語,其意義等於鑽營的“鑽”字,他下的定義是:“有孔必鑽,無孔也要入。”求官要鑽營,有孔者擴而大之;無孔者當取出鑽子新開一孔。“衝”即普通所謂“吹牛”,衝的功夫有兩種:一是口頭上,二是文字上。口頭上又分普通場所,及上峰的麵前兩種,文字上又分報章雜誌,及說帖條陳兩種。“捧”就是捧場的捧字,戲台上魏公出來,那華歆的舉動,是絕好的模範人物。“恐”是恐嚇,如把“捧”字做到十二萬分,還不生效,這就少了“恐”字的功夫。
凡是當軸諸公,都有軟處,隻要尋著他的要害,輕輕點他一下,他就會惶然大嚇,立即把官兒送來。最要緊的,用“恐”字要有分寸,如用過度了,大人們老羞成怒,作起對來,豈不與求官的宗旨大相違背嗎?“送”即是送東西,分大小兩種:大送,把銀錢鈔票一包一包地拿去送;小送,如春茶、火腿,及請吃館子之類。所送的人分兩種:一是操用舍之權的人,一是其人雖未操用舍之權,而能予我以助力者。他說這六字做到了,包管字字發生奇效。那大人先生,獨居深念,自言自語道:某人想做官,已經說了好多次(這是“空”字的效用);他和我有某種關係(這是“貢”字的效用);其人很有點才具(這是“衝”字的效用);對於我很好(這是“捧”字的效用);但此人有點壞脾氣,如不安置,未必不搗亂(這是“恐”字的效用);想到這裏,迴頭看見桌上黑壓壓的,或者白亮亮的,堆了一大堆(這是“送”字的效用),也就無話可說,掛出牌來,某缺著某人署理。求官到此,可謂功行圓滿了。於是走馬上任,又要實行做官六字真言。
所謂“做官六字真言”,是“空”、“恭”、“繃”、“兇”、“聾”、“弄”。他說明此“空”字即空洞的意思,一是文字上:凡是批呈詞,出文告,都是空空洞洞的,其中奧妙,很難細說,多閱各機關的公事文件,就可恍然大悟;二是辦事上,隨便辦什麽事情,都是活搖活動,東倒也可,西倒也可,有時辦得雷厲風行,其實暗中藏有退路,如果見勢不佳,就從那條路抽身走了,絕不會把自己牽掛住。“恭”就是卑躬折節脅肩諂笑之類,分直接間接兩種:直接是指對上司而言,間接是指對上司的親戚、朋友、丁役及姨太太等而言。“繃”是恭字的反麵,普通指對下屬及老百姓而言,分兩種:一是儀表上,赫赫然大人物,凜不可犯;二是言談上,儼然腹有經綸,盤盤大才。實在說來,“恭”字對飯碗所在地而言,不必一定是上司;繃字對非飯碗所在地而言,不必一定是下屬和老百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兇”是兇狠,隻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人亡身滅家,賣兒貼婦,都不必顧忌;但有一層應當注意,兇字上麵,定要蒙一層道德仁義。“聾”就是耳聾,“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但是“聾”字中包含有“瞎”字的意義,文字上的詆罵,也要閉著眼睛不看。“弄”即弄錢之弄,常言道,千裏來龍,此處結穴,前麵的十一個字,都是為了這個字而設的。“弄”字與求官之“送”字是對照的,有了送,自然就有弄。
所謂“辦事二妙法”者,一是“鋸箭法”,一是“補鍋法”。有人中了箭,請外科醫生治療,醫生將箭杆鋸下,即索謝禮。問他為什麽不把箭頭取出呢,他說:“那是內科的事,你去尋內科好了。”現在各機關的大辦事家,多半采用這種法子。例如批呈詞:“據呈某某情,實屬不合已極,仰候令飭該縣長,查明嚴辦。”“不合已極”四字,是鋸箭杆;“該縣長”是內科;抑或“仰候轉呈上峰核辦”,那“上峰”又是內科。再如有人求我辦一件事情,我說:“這件事情我很讚成,但是,還要同某人商量。”“很讚成”三字,是鋸箭杆,“商量”就是內科。這便是所謂辦事上的“鋸箭法”。有人做飯的鍋漏了,請補鍋匠來補,補鍋匠乘主人不見的時候,用鐵錘把裂痕敲長了,就說這鍋破得太厲害了,非多補幾個釘子不可,討價自然更大。及至把鍋補好,主人與鍋匠,皆大歡喜而散。鄭莊公縱容共叔段,使他多行不義,才舉兵征討,就是用的“補鍋法”。曆史上這類事情是很多的。有人說:“中國變法,有許多地方是把好肉割壞了來醫。”這是變法諸公用的“補鍋法”;在前清的宦場中,大概是用“鋸箭法”;民國以來,是“鋸箭”、“補鍋”二者互用。
他把“厚黑學”講完了,特別告訴讀者一個秘訣道:“大凡行使厚黑之時,表麵上一定要糊一層道德仁義,不能赤裸裸地表現出來。凡是我的學生,定要懂得這個法子。假如有人問你:‘認得李宗吾否?’你就放出最莊嚴的麵孔說道:‘這個人壞極了,他是講厚黑學的,我認他不得。’口雖如此說,而心中則恭恭敬敬地供一個‘大成至聖先師李宗吾之位’。果然這樣做,包管你幹出許多驚天動地的事業,為舉世所欽仰。所以我每聽見有人罵我,就非常高興,說道:吾道大行矣!”
他在末後附錄的《我對於聖人之懷疑》一篇,是他對聖人發生了懷疑,想進而尋出他的破綻來。他以為三代以上有聖人,三代以下無聖人,這是古今最大的怪事。通常所稱的聖人,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把他們分析一下,隻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聖人盡是開國之君,並且是後世各學派的始祖,這其中的破綻就可尋出來了。於是他便一一加以研究分析,認為其中有很大的黑幕,然後他結論道:
學術上的黑幕,與政治上的黑幕,是一樣的;聖人與君主,是一胎雙生的,處處狼狽相依。聖人不仰仗君主的威力,聖人就沒得那麽尊崇;君主不仰仗聖人的學說,君主也沒得那麽猖獗。於是君主把他的名號分給聖人,聖人就稱起王來了;聖人把他的名號分給君主,君主也稱起聖來了。君主鉗製人民的行動,聖人鉗製人民的思想。君主任便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遵從,如果有人違背了,就算是大逆不道,為法律所不容;聖人任便發一種議論,學者都要信從,如果有人批駁了,就算是非聖無法,為清議所不容。中國的人民,受了數千年君主的摧殘壓迫,民意不能出現,無怪乎政治紊亂;中國的學者,受了數千年聖人的摧殘壓迫,思想不能獨立,無怪乎學術消沉。因為學說有差誤,政治才會黑暗。所以君主之命該革,聖人之命尤其該革。
我不敢說孔子的人格不高,也不敢說孔子的學說不好;我隻說除了孔子,也還有人格,也還有學說。孔子並沒有壓製我們,也未嚐禁止我們別創異說,無如後來的人,偏要抬出孔子,壓倒一切,使學者的思想,不敢出孔子範圍之外。學者心坎上被孔子盤踞久了,理應把他推開,思想才能獨立,宇宙真理才研究得出來。前時有人把孔子推開了,同時外國的達爾文諸人就闖進來,盤踞學者心上。天下言論又折中於達爾文諸人,成了變形的孔子,執行聖人的任務。我不知我國學者的思想,何以不能獨立以至於此?如果達爾文諸人去了,學術界又會有變形的孔子出來,繼承聖人之位。像這樣下去,宇宙真理怎麽研究得出來?我們須知,中國聖人可疑,外國聖人亦可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凡事以平為本。君主對於人民不平等,故政治上生糾葛;聖人對於學者不平等,故學術上生糾葛。我主張把孔子降下來,與周秦諸子平列,我與閱者諸君,一齊參加進去,與他們平坐一排,把達爾文諸人歡迎進來,分庭抗禮,發表意見,大家磋商,不許孔子達爾文諸人高居我們之上,我們也不高居孔子達爾文諸人之上,人人思想獨立,才能把真理研究得出來。
以上便是那本《厚黑學》內容的大要。當時,他給我的印象很深,所以才不憚煩瑣地寫在這裏。而且這是我們兩人後來結緣的起因,特別是我們兩人彼此爭論的焦點,故不得不大書而特書。在那時,我個人的遭遇很慘,正在怨天尤人,對於諸多事都看不上,帝國主義侵略弱小民族,資本家壓迫勞動者,做官的榨取老百姓,聰明人欺淩愚拙者,好人不得好報,惡人坐享安樂……種種的事象,都使我憤恨,使我苦悶。忽然見到這揭穿人類史上大黑幕的著作,使我的憤恨苦悶,得以發泄舒暢,自然對於著者不禁生同聲相應之感。接著我又購得他的其他著作數種,拿來研究。其一為《中國學術之趨勢》,其二為《考試製之商榷》,其三為《心理與力學》。我費了數晝夜之力,把三書又統統讀完了。《中國學術之趨勢》一書,是以老子學派思想統貫百家的,他很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且時時有新材料的發現,尚為國內學者所未注意到的。例如二程的思想,不惟源出河南,而亦受當時蜀文化的影響很重,便是一例。不過這書在我看來,太主觀,太單調,不算什麽了不起的著述。《考試製之商榷》一書,則對於教育上的貢獻極大。他是因力主考試,充主考委員,幾乎被學生打死的;但他堅持他的主張,不稍改變,終於使四川的會考製,比國家頒布的早過十年。他所主張的會考製有兩種意義:一因各校內容腐敗,學生的成績不好,非借嚴厲的考試以救其弊不可;二因現行學製過於拘束,貧苦有誌的青年,往往不得入學,非予以徹底解放不可。所謂徹底解放,即是允許私塾學生、自修學生與學校肄業期滿的學生,均可參加各級學程的畢業考試,而取得同樣的資格。書中的理論及辦法都經煞費苦心,為今後教育上最值得重視的意見。《心理與力學》一書,可說是一部傑作。據著者自序中說:“我這《心合理與力學》一書,開始於一九二○年,今為一九三八年,曆時十八載,而此書淵源於《厚黑學》,我研究‘厚黑學’,始於前清末年,可以說此書之成,經過三十餘年之久。記得,唐朝賈島作了兩句詩:‘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自己用筆批道:‘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我今日發表此書,真有他這種感想。”可見他對於此書是十分自負的。全書共分十章,歸納起來,約得六部分:(一)人性論;(二)心理運動的軌跡;(三)世界進化的軌跡,(四)達爾文克魯泡特金學說的修正,(五)我國古哲學說含有力學原理;(六)經濟政治外交應采合力主義。他的唯一公例,即是“心理變化,循力學規律而行”。全書各章所論,均為證成此公例而發,意在打通科學與玄學的障壁,也可以說應用此公例,一切上天下地人事物理的種種現象,都可借以說明的。有一位川大物理學教授江超西先生,為此書作序,竟許為世界學術上的第三次大發明。序中有雲:
牛頓發明萬有引力,謂地心有引力,能將泥土沙石,有形有體之物,吸集之而成為地球,因創出力學三例,是為學術上第一次大發明。愛因斯坦將牛頓之說擴大之,謂有形無體之光線,亦受吸引,天空中眾星球能將直線進行之光線,吸引之成為彎曲形狀,因創出相對論,是為學術上第二次大發明。先生將愛因斯坦之說再擴大之,謂人心亦有引力,能將耳聞目睹無形無體之物,吸集之而成為心,心之構成與地球之構成相似。故牛頓三例,愛因斯坦相對論,均適用於心理學,因創一公例:“心理變化,循力學規律而行。”可謂學術上第三次大發明。
我看了這三種書以後,又覺得他是對於教育、學術及哲理很下過苦心的人;尤其是《心理與力學》一書,可稱為近幾十年來國內思想界僅有之作。他既有此成就,又何必天天在報紙上大倡其“厚黑”之學,而且自稱是“厚黑教主”,反予惡人以厚黑的伎倆,以捉弄於人間呢?就按他自己說“厚黑學”是“心理與力學”的淵源吧,但是後者的價值已比前者不知高過若幹倍,它可以說已從黑暗的地獄界,超入光明之域了,更何必依戀其骸骨而不忍放棄呢?當時,我從他幾種著作的字裏行間,已約略窺見他的為人了,他是既不厚,又不黑,甚且還是具有一副菩薩心腸的人。隻因他抱負甚大,而不得發展,他又不肯厚著臉皮,黑著心腸,在厚黑的場合中,與麵厚心黑的人鉤心鬥角;於是他憤而揭穿此千古的黑幕,好比燃犀照鼎,使宇內的魑魅魍魎醜態畢現,教人有所警惕防範的意思。可是他似乎又怕遭人忌恨,所以就索性自稱為“厚黑教主”,意謂“我就是頭號壞蛋”,以作“現身說法”的故智,可見他在這方麵不惜自我犧牲,未免用心良苦了。大概他采取這樣的說教方式,其所得的結果必是副作用,除了自己落得一個“壞蛋頭銜”,更替一般惡人“為虎傅翼”外,不會有絲毫益處的。他此後提倡考試製,期望改革學製,想必是“厚黑學”碰壁之後,才又拿出他的正麵主張——教育,借此來贖他的妄言之罪吧?他更進而研究中國學術,研究西洋許多哲人的學說,終於歸宿於人類的“合力主義”,來為普遍受教育的人士指出一努力的方向吧?但他所倡的“厚黑學”,已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先入為主了,此後縱有真理的發明,人家也必以為還是“厚黑”的老調,總不肯別具隻眼精心去追究的。況且他的幾種著作中,每每好提到他的“厚黑學”,好像非此不足以“開宗明義”似的,於是他充滿了真理的許多著作,“厚黑學”也成了眼中的微翳。似此,一麵發現真理,一麵又自行掩蔽起來,結果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我不能不替他惋惜,不能不為真理叫屈。本此一點動機,我便很冒昧地給這位厚黑教主寫信了。
我的信是寄給成都《華西日報》轉遞的,因為我不知道教主的住處,可是他的另一著作《厚黑叢話》是由《華西日報》連載的,所以隻好如此辦。哪知我的信發走之後,宛如石沉大海,杳無消息。在這期間,我又讀他的《厚黑叢話》,見到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去年(一九三五年)吳稚暉先生在重慶時,新聞記者友人毛暢熙君,約我同去會他,我說:我何必去會他呢?他讀盡中外奇書,獨莫有讀過《厚黑學》,他自稱是大觀園中的劉姥姥,此次由重慶到成都,登峨眉,遊嘉定,大觀園中的風景和人物,算是看過了,獨於大觀園外麵,有一個最清白的石獅子,他卻莫有看見。歡迎吳先生,我也去了來,他的演說,我也聽過,石獅子看見劉姥姥在大觀園進進出出,劉姥姥獨不知道有石獅子,我不去會他,特別與他留點憾事。”他既如此孤傲自負,像我這“不見經傳”的無名下士,就更不值得教主掛齒了,因此我就把盼望他迴信的念頭,完全打消。不料半年以後,忽然從自流井寄來一信,封麵書“李宗吾緘”,這一喜,非同小可,急忙拆書一觀,使我尤覺榮幸!原來他是從不與生人通信的,據他說這次與生人通信,是他有生以來破題兒第一遭啊!他的信中說:我的信由《華西日報》轉到後,看了非常高興,但是不能破壞他的老信條,雖然把我的信一連讀了幾遍,仍是決定不複。可是每有朋友去訪他,他便禁不住把我的信拿給他們看。他們看的結果,都是異口同聲地說:“這樣熱情的來信,千萬不可辜負人家的盛意,非答複不可!”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朋友的勸促,他說他有些矜持不住了,這是他遲至半年以後終於破例複我信的一段內幕。我當即報以長函,仍是很委婉地勸他不要再講“厚黑學”,從此我們便書信往還,越來越勤,意見雖然不能一致,但很可以說是夠得上較親切的朋友了。我記得他第二次的來信,對我一麵認為知己,一麵仍是語帶譏諷。那信中有雲:
得手教,有曾托蓉地友人及部中督學代為訪問迄無消息悶損無已等語,讀之不勝知己之感,大有《隨園詩話》所謂“自笑長吟忘歲月,翻勞相訪遍江湖”光景。其實足下來書,早已得到;所以遲遲不複者,則由弟生平不善書,不善作文言文,更不嫻尺牘,絕少與生人通音信。惟遇相熟之友人,則提筆亂寫,其字跡之潦草,等於作文之草稿,有時字句未寫通,有錯字別字,我也不管,隻求把我的意思使讀者了然就是了。因為惟恐讀者不了然,有時語意重複,說了又說,我嚐說,李宗吾本來就不通,未必我把此信寫通了,人家就說我通了嗎?足下來信,字與文很漂亮,見了生愧,遲遲不敢迴信,以來信示友人,友人屢謂我此種盛意不可不複,所以才勉強寫了一信;及得複書,情殷語摯,謹把先生作為我平日相熟友人一般,通信隨意亂寫,請恕我潦草之罪,讀畢即焚去,幸勿示他人,致成笑柄。
至於說到“厚黑學”的話,他最初還很客氣地說:“此中實有深意,有緣拜謁,當詳言之。”以後他大概嫌我“強聒不舍”,未免討厭;而且我還拜托自流井蜀光中學的一位教員孫柏蔚君,接二連三地去訪問他,也是勸他不講“厚黑學”,他必以為更是“豈有此理”了,於是突然來了這封嬉笑怒罵的信:
手教讀悉,昨日孫君複來舍暢談,極感相愛之殷,當托孫君代達鄙意,然恐其語焉不詳,故複敬上此函。先生勸我不必再談厚黑,此為不可能之事。勸我不談厚黑,等於勸孔孟不談仁義,勸韓非不談法術,勸程朱不談誠敬,勸王陽明不談致良知,試問能乎不能?民國元年,發表《厚黑學》於成都《公論日報》,當時本用一筆名“獨尊”(取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之意),然而讀者無不知其為我,於是“李宗吾是厚黑先生”之語,隨處可聞。當時頗為一般人所注視,每舉一事,輒恐李某揭穿之,何嚐不“到處都阻礙”(我去信中語)?而我則與之淡然相忘。迄今二十餘年,人盡知李宗吾黔驢無技,亦與我淡然相忘。今若舍去厚黑不講,豈非做賊心虛,故示人疑乎?欲求“到處不阻礙”,反成了“到處皆阻礙”,故不如赤裸裸地說道,“我是厚黑先生”,知我罪我,任之而已。道之行與不行,亦任之而已。鄙人行年六十有二,老夫耄矣,無能為矣。孔子到了這樣年齡,也隻有退而寫作,而猶欲有所建白,亦可謂不安分之至類。來教雲:“此時環境須先要打通,否則到處都有阻礙。”打通於我何益?阻礙於我何損?足下以此不入耳之言,來相勸勉,亦惟心領盛意不敢奉行耳。古人雲:“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如足下雲雲,豈不成為“作德心勞日拙”乎?然愛我至此,則終身感激無已!
再有忠告者,足下年方壯盛,前途正遠,幸勿常常齒及賤名;否則見者皆謂張某是李宗吾一流人,則終身事業付諸東流矣。“此時環境須先要打通,否則到處都有阻礙。”足下良箋,謹以還贈。打通之法為何?曰:逢人便罵李宗吾是壞人而已。果能循此行之,包管足下隨處皆不阻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足下左右,有所謂“下士”、“下下士”,以吾之慧眼觀之,皆“上士”也,皆“上上士”也,足下何迷而不悟乎?即退一步言之,彼等皆為不識太行山之人,然而吾道之傳,正在此輩。孔子門下,豈非有所謂“參也魯”乎?卒之,一貫之傳,厥為曾子,而聰明善悟之子貢不與焉。足下蓋吾道中聞一知二之子貢也,而鄙薄“下士”、“下下士”,以為不識太行山,籲,足下誤矣!將來鄙人衣缽之傳,絕不在足下,當於“下士”及“下下士”中求之。此是足下自絕於吾道,吾固無容心於其間也。
總之,足下所走者是孔子途徑,鄙人則是釋迦耶穌行為。來書所謂某先生某先生者,亦猶《論語》上所謂魯哀公季康子請人也。孔子不幸而遇魯哀公季康子,足下幸而遇某某兩先生,孔子有知,當亦羨煞!鄙人悼歎苦海中人沉淪不返,教之以“求官六字真言”、“做官六字真言”、“鋸箭法”、“補鍋法”,使一切眾生,同登極樂國,同升天堂,此釋迦耶穌之用心也。嗟乎默生,道不同不相為謀,亦惟有“還君明珠雙淚垂”而已!
昨日孫君詳談足下身世,以不肖之判斷,足下絕不可入政途,還是從事著述研究學問好了。宋之王荊公,是一個學者,一入政界,卒無成績可言;今之梁任公,著《新民叢報》時,是何等聲光,一當總長,成績安在?我與足下,有同病,願深思之!深思之!八股先生有言曰:“一卷可傳,夭劄亦神明之壽。”默生,默生,盍歸乎來!
足下同尊夫人輪流抄錄鄙人著作,心感之餘,無以為報,謹將舊作之《怕老婆的哲學》一文隨函附呈,足下可莊錄一遍,敬獻尊夫人妝次,較之刺血寫《般若經》獻之我佛如來,功德萬萬倍也。好,不寫了。鄙人一麵寫,一麵吃酒,現已醉了,改日再談。
當我讀著這封信時,心中不禁勃勃跳動,覺得此老真不容易對付。我越是勸他不講“厚黑學”,他越是堅持非講“厚黑學”不可,並且竟以釋迦耶穌自比,更儼然以教主的麵目出現了。我以極誠懇的善意勸他,他反視為不入耳之言,並且以嘲笑的口吻來反擊我,這當是他慣用的厚黑伎倆了。可是他又一本正經地勸我絕不可入政途,當從事研究學問,而又自承是與我同病,望我深思而又深思。他是正話反說呢?還是反話正說呢?真叫人一時捉摸不定!他說他倡“厚黑學”,“此中實有深意”,也或許是有深意吧。反正我既已認定他為我那時探究的對象,他縱然向我提出“道不同不相為謀”,我也是不肯放過他的。因為我自幼就具著一副強烈的好奇心,我曾為觀察一種昆蟲的全部生活,竟耗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何況是為徹底認識一位創教立宗的堂堂教主呢?所以我不獨用拋磚引玉的方法,想從他大量的迴信中,去探究他的為人;同時,我又托那位孫君前去訪問他,希望對他有一種親切的觀察和意見的交換;除此以外,我又請他寫一自傳,縱不為他人作打算,亦當為其厚黑之徒有所法式。總而言之,我不管他對我如何,我卻必欲一探其底蘊。
如今先說說孫君訪問的情形吧。一九四○年三月,孫君接到我的請托信後,即照我所開列的地址匯柴口小竹灣往訪教主,但小竹灣的地名,匯柴口的居民是無人知道的,於是悵惘而返。同時,我也函知教主,說將有蜀光教員孫君前去拜訪,並代我致意。結果,還是教主往訪孫君,他們二人才得以會晤了。孫君首先問他:“小竹灣何以無人知道呢?”他說:“這是我為自己住處新起的名,他人當然不會知道,若問李宗吾嘛,也隻有一茶館一油房可以知道我。”孫君說:“這不像拿撒勒人不知道耶穌嗎?”他笑著點點頭,不禁又大笑起來。當時孫君所得的印象,其人為瘦削的中等身材,須發已斑白了;但滿麵紅光,極為健談,而且每一談吐,詼諧百出,又跡近玩世;態度平易近人,似得老子和光同塵之旨。孫君稱道他頗似蘇東坡,他說:“我生性如此,像程伊川的岸然道貌,我是辦不到的。”是日,略談而別。
數日後,孫君到他家中,打算完成我付托他的使命。見到教主的宅院不大,麵山臨溪,頗為幽雅,絕無市井的氣氛。落座以後,二人便對談起來:
孫君問:“先生能否暫將‘厚黑學’收起不講,專在文化學術方麵多加發揮與著述,以饗國人?”
教主說:“這是辦不到的!十年以來,已有很多朋友勸我不必再談厚黑,拿來應用就是了。殊不知‘厚黑學’是‘說得做不得的’,我既不能應用,就不能不講;不講,心中反而難受。若想勸我不講‘厚黑’,無異於勸公孫龍不講‘白馬非馬’,這是萬萬辦不到的。我本著‘說得做不得’的信條,盡量發揮厚黑哲理來創教立說,試問這樣無冕王,唯我獨尊,有誰能比得我的優遊自豪呢?且古今真理,隻有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孔孟的仁義,老子的道德,墨子的兼愛,楊子的為我,申韓的法術,施龍的形名,佛耶的慈悲博愛,和李宗吾的厚黑,均是一個真理,不過說法不同罷了。若是各有發明,各立一說,不相假借,便是各有千秋。這樣,比起及身得誌的人,我覺得尤勝一籌,又何必用世呢?貴友張默生君屢次來信勸我不講厚黑,怕我前途有阻礙;我想當年耶穌基督尚肯以身殉教,區區阻礙,又何足以使教主不談厚黑呢?默生此舉,可謂‘作德心勞日拙’!可是默生一向是研究哪種學問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孫君說:“我知道他一向研究先秦諸子,尤好莊子;此外研究的方麵很多,近十餘年來,據說他在研究‘態學’,他也是個怪人。”
教主說:“莊子一是非,齊物論,隻是憧憬神人至人,想入非非,絕不是厚黑道中人物。且默生研究的態學,‘態’為心理的表麵象征,還未入到心裏深處;我的‘厚黑學’是建築在心理學上,‘心理變化,又循力學公例而進行’,默生尚未及此,所以也不是厚黑道中的人物。況且默生大大地為李宗吾捧場,斥罵李宗吾者為‘下士’、‘下下士’,為不識太行山,所見正是反麵,是吾道中的大忌。蓋大罵李宗吾者,才是真正厚黑信徒,以是更知默生之不厚不黑了。既是不厚不黑,就絕不宜涉足政途,還是我行我素,努力研究學問好了。若必欲一問世者,除非有武王其人,以默生為周公,以柏蔚為召公,則李宗吾亦將不辭老而一為薑太公;可惜無其人非其世了!惟其如此,何如暢談厚黑哲理,以備傳諸其人之為得計呢?至於目前的抗建大業,已有中樞當代名公巨卿,一肩承當起來了;吾輩亦隻好學虯髯客之避李世民,縱不能於海外另創扶餘,亦可優哉遊哉,聊以卒歲而已。”
孫君問:“默生來信,稱道先生滿腹經綸,是當代的一位諸葛孔明呢!先生自忖以為如何?”
教主笑著答道:“孔明何足道哉!他的名士氣太重了!單即用兵而論,他猶不及先帝,先帝不過借他來懾服頭腦簡單的關張趙黃諸人罷了,實則他尚被先帝玩弄於股掌之中的。不然,伐吳之役,先帝何以不使孔明而自將呢?且孔明用馬謖守街亭,實為失著(當用魏延);軍敗而斬馬謖,尤為大失著。蜀之窮蹙以亡,斬馬謖時,已啟其因了。孔明無能為如此,何足道哉!”
孫君問:“先生看,古今來誰是可取法的呢?”
教主說:“我不是說願一做薑太公的話嗎?實則千古可取法者,惟此一人。太公年至八十,尚能佐周克商,已是亙古奇跡。厥後蘇秦誦其陰符,而合六國;張良用其兵法,而滅秦楚。試問:厚黑遠祖,舍太公還有何人呢?鄙人實是他百代的徒孫,想抉發出這千古不傳的秘訣,以光前裕後的。”
孫君問:“先生治學的門徑,可以見告嗎?”
教主說:“我平生治學,實得力於八股義法的‘截搭題’,那是很合乎辯證法的邏輯的。我的《厚黑學》及一切著作,都是從此中推衍而出的。”
孫君問:“先生莫非是說笑話吧?”
教主說:“不是笑話,我確是得的這一套八股法寶。如若不信,就請以後對於八股義法多下一些工夫好了。”
孫君對於他的話半信半疑,也未加深究。於是又問他道:“先生的著作,出版的,未出版的,一共有若幹種?”
教主說:“出版的,有《厚黑學》、《厚黑叢話》、《宗吾臆談》、《社會問題之商榷》、《考試製之商榷》、《製憲與抗日》、《中國學術之趨勢》、《心理與力學》、《孔子辦學記》、《吊打校長之奇案》、《孔告大戰》、《怕老婆的哲學》十餘種;現在正寫的及已寫成尚未發表的,還有《中國民族特性之研究》、《政治經濟之我見》、《敘屬旅省中學革命始末記》、《性靈與磁電》、《迂老隨筆》種種。談正經道理的,有《社會問題之商榷》、《考試製之商榷》、《製憲與抗日》、《中國學術之趨勢》、《心理與力學》五書。其餘的正經作品,因尚未問世,暫可不談。惟《製憲與抗日》一書,去歲曾為黔鄂兩省當局所取締;我不知檢查者,持何尺度?有何高見?《考試製之商榷》一書,前年亦遭取締,幸經上書自剖,始得以大白。《中國學術之趨勢》及《心理與力學》,均係研究初步,還不敢視為定論。至厚黑諸種《孔子辦學記》、《孔告大戰》、《吊打校長之奇案》、《怕老婆的哲學》,都視為開玩笑性質,亦無不可。將來談民族性,談政治經濟,談性靈與磁電,又須費一番苦思。其實我已老了,還著作什麽書呢?真可謂不知自量。”
孫君問:“先生這一段話,與談厚黑的作風不同,是很正經的。這樣,使想讀先生著作的人,可以知道各書立言的態度,這是很有益的。我現在還要請問的,因受默生之托,不惜‘打破砂鍋問到底’,先生已往的資曆,及目前的身世境遇如何?”
教主答道:“我早年受教於富順名八股家盧彖家先生之門,後入成都高等學堂習數理,曾加入同盟會。民國以來,充督署科長,全省官產清理處處長,擢為重慶海關監督未就。後長富順縣中,綿陽省中。再任省督學多年,曾出川考察各省教育。北伐後,入省府任編纂委員,去年始解職歸家。我自幼生於窮家,經一生奮鬥的結果,已小有積蓄,現在市宅一所,水田三處,收租百石,生活尚稱小康。生有二子,長子甚有能幹,曾任富順教育局長,及自貢中學校長;次子曾在成都工業專校讀書。不幸兩子均於近年中先後死去。現有老妻寡媳及三孫四孫女,請有塾師,就家中教讀。這便是我的大概情形。”
以上是孫君和教主會見後來函的敘述,我把它撮錄於此。他的信中還說:前年春,吳稚暉老曾寄他兩函:一是批評《厚黑學》的,大意謂:“厚黑二字,人人心中有之,隻是人人筆下不便寫出。今經李先生道破,恐厚黑者,益將無忌憚,而厚黑犧牲品亦必加多矣。雖然,吾快吾意,亦管不了許多也。”另一函,是批評《心理與力學》的,大意謂:“李先生目光銳利,讀書奇博,《心理與力學》實為最驚奇之發明,尤其前半部,真萬古不磨之論。入後,則如通靈寶玉,隻有玉之價值,不若清白石獅之古樸,未免曲說迴護矣。”劉蘆隱亦有七律贈他,可稱精心之作,惜已不記其辭了。又說:教主藏書甚富,家中有書三大櫥;但據他自己說,尚不及蓉寓所有的三分之一。又說:教主不吸煙,大約每飯必酒,兩次談話,均有酒氣陣陣撲麵而來。
到了這時,我對於厚黑教主,可說是認識到十之七八了。不過我還不滿足,就再三函催他寫自傳,請他寫得越詳細越好,讓他把全部生活一一地自供出來,但他迴信不肯,隻允許寫一《迂老隨筆》,權代自傳,將來寫出後,讓我從他的字裏行間去揣測他的為人好了。果然不久就將寫成的《迂老隨筆》寄來一批,所謂迂老者,乃是由他幼時兩個綽號合並而成,“迂”是“迂夫子”,是他父親送給他的;“老”是“老好人”,是同學送給他的,故合稱“迂老”並且自撰一聯雲:“皇考錫嘉名曰迂夫子,良友贈徽號為老好人。”他說年來與朋友寫信,也自稱“迂老”,生以為號,死以為諡,故此次所寫文字,即題曰《迂老隨筆》。最可笑的,他說學者可以寫自傳,教主則不能寫自傳,他在厚黑界中的地位,等於儒教的孔子,道教的老子;孔子有自傳嗎?老子有自傳嗎?倘若不知自重,妄自菲薄,隨著世俗的學者也寫起自傳來,舍去教主不當,降而與學者同列,豈不為孔老竊笑嗎?誰若再請他寫自傳,他先有一難題請你去做,就是必須按照八股義法寫“枯窘題”的手法,為他補寫一篇祝壽的文字。他說他是生於光緒己卯年正月十三日,一九三九年滿六十歲,他自己作了一篇征文啟,切著正月十三日立論,此文正月十二日用不著,十四日用不著,其他各月生的更用不著,定要光緒己卯年正月十三日生的才用得著,而且那年正月十三日非產生一位教主不可,這就是所謂做“枯窘題”的手法。誰若按照這種限製替他作一篇征文,他即遵命詳詳細細地寫一篇自傳;如其不然,他隻把那篇征文啟公布出來就是了,自傳是不能寫的。他那篇妙文如下:
鄙人今年(民國二十八年)已滿六十歲了,即使此刻壽終正寢,抑或為日本飛機炸死,祭文上也要寫享年六十有一上壽了;生期那一天,並無一人知道,過後我遍告眾人,聞者都說與我補祝。我說:這也無須。他們又說:教主六旬聖誕,是普天同慶的事,我們應該發出啟事,征求詩文,歌頌功德。我謂:這更勿勞費心,許多做官的人,德政碑是自己立的,萬民傘是自己送的,甚至生祠也是自己修的。這個征文啟事,不必煩勞親友,等我自己幹好了。
大凡征求壽文,命名例應鋪敘本人道德文章功業,最要者,尤在寫出其人特點,其他俱可從略,鄙人以一介匹夫,崛起而為厚黑聖人,於儒、釋、道三教之外特創一教,這可算真正的特點;然而其事為眾人所共知,其學已家喻而戶曉,並且許多人都已身體力行,這種特點,也無須贅述。茲所欲說者,不過表明鄙人所負責任之重大,此後不可不深自勉勵而已。
鄙人生於光緒五年己卯正月十三日,次日始立春,算命先生所謂:己卯生人,戊寅算命。所以己卯年生的人,是我的老庚;戊寅年生的人,也是我的老庚。光緒己卯年,是西曆一千八百七十九年,愛因斯坦生於是年三月十九日,比我要小點,算是我的庚弟。他的相對論,震動全球,而鄙人的厚黑學僅僅充滿四川,我對於這位庚弟,未免有愧。此後隻有把我發明的學問,努力宣傳,才不虛生此世。
正月十三日,曆書上載明:是楊公忌日,諸事不宜。孔子生於八月二十七日,也是楊公忌日,所以鄙人一生際遇,與孔子相同,官運之不亨通,一也,其被稱為教主,一也。天生鄙人,冥冥中以孔子相待,我何敢妄自菲薄!
楊公忌日的算法,是以正月十三日為起點,以後每月退二日,如二月十一日,三月初九日……到了八月,忽然發生變例,以二十七日為起點,又每月退二日,如九月二十五日,十月二十三日……到了正月,又忽然發生變例,以十三日為起點。諸君試翻曆書一看,即知鄙言不謬。大凡教主都是應運而生,孔子生日既為八月二十七日,所以鄙人生日非正月十三日不可。這是楊公在千年前早已注定了的。
孔子生日定為陰曆八月二十七日,考據家頗有異詞。改為陽曆八月二十七日,一般人更莫名其妙。千秋萬歲後,我的信徒,飲水思源,當然與我建個厚黑廟,每年聖誕致祭,要查看陰陽曆對照表,未免麻煩。好在本年(二十八年)正月十三日,是陽曆三月三日,茲由本教主欽定陽曆三月三日,為厚黑教主聖誕。將來每年陰曆重九日登高,陽曆重三日入厚黑廟致祭,豈不很好?
四川自漢朝文翁興學而後,文化比諸齊魯,曆晉唐以迄有明,蜀學之盛,足與江浙諸省相埒。明季蜀地,征戰頻仍,秀傑之士,起而習武,蔚為風氣。有清一代,名將輩出,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無一不有。嘉道時,全國提鎮,川籍占十之七八。於是四川武功特盛,而文學則蹶焉不振。六十年前,張文襄建立尊經書院,延聘湘潭王壬秋先生,來川講學,及門弟子,井研廖季平,富順宋芸子,名滿天下;其他著作等身者,指不勝屈,樸學大興,文風複盛。考《湘綺樓日記》,己卯年正月十二日,王先生接受尊經院聘書,次日鄙人即誕生,明日即立春,萬象鹹新,這其間實見造物運用之妙。
帝王之興也,必先有為之驅除者;教主之興也,亦必先有為之驅除者。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孔教之興,已二千餘年,例應退休,皇矣上帝,乃眷西顧,擇定四川為新教主誕生之所,使東魯聖人,西蜀聖人,遙望對峙。無如川人尚武,已成風氣,特先遣王壬秋入川,為之驅除,此所以王先生一受聘書,而鄙人即嵩生嶽降也。
民國元年,共和肇造,為政治上開一新紀元。同時,鄙人的《厚黑學》,揭登《成都日報》,為學術上開一新紀元。故民國元年,亦可稱厚黑元年,今為民國二十八年,也即是厚黑紀元二十八年。所以四川之進化,可分三個時期:蠶叢魚鳧,開國茫然,毋庸深論,秦代通蜀而後,由漢司馬相如,以至明楊慎,川人以文學相長,是為第一時期,此則文翁之功也。有清一代,川人以武功見長,是為第二時期,此則張獻忠之功也。民國以來,川人以厚黑學見長,是為第三時期,此則鄙人之功也。
民元而後,我的及門弟子和私淑弟子,努力工作,把四川造成一個厚黑國,於是國中高瞻遠矚之士,大聲疾唿曰:“四川是民族複興根據地!”你想,要想複興民族,打倒日本,舍了這種學問,還有甚麽法子?所以鄙人於所著《厚黑叢話》內,喊出“厚黑救國”的口號,舉出越王勾踐為模範人物。其初也,勾踐入吳,身為臣,妻為妾,是之謂厚。其繼也,沼吳之役,夫差請照樣的身為臣,妻為妾,勾踐不許,必置之死地而後已,是之謂黑。“九一八”以來,我國步步退讓,是勾踐事吳的方式。“七七事變”而後,全國抗戰,是勾踐沼吳的精神。我國當局,定下的國策,不期而與鄙人的學說暗合,這是很可慶幸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餘豈好講厚黑哉?餘不得已也。
鄙人發明“厚黑學”,是千古不傳之秘,而今而後,當努力宣傳,死而後已。鄙人對於社會,既有這種空前的貢獻,社會人士,即該予以褒揚。我的及門弟子和私淑弟子,當茲教主六旬聖誕,應該作些詩文,歌功頌德。自鄙人的目光看來,舉世非之,與舉世譽之,有同等的價值。除弟子而外,如有誌同道合的蘧伯玉,或走入異端的原壤,甚或有反對黨,如楚狂沮溺、荷蕢、微生畝諸人,都可盡量地作些文字,無論為歌頌,為笑罵,鄙人都一一敬謹拜受。將來匯刊一冊,題曰:《厚黑教主生榮錄》。你們的孔子,其生也榮,其死也哀;鄙人則隻有生榮,並無死哀。千秋萬歲後,厚黑學炳焉如蛟日中天,可謂其生也榮,其死也榮。厚黑紀元二十八年,三月十八日,李宗吾謹啟。是日也,即我庚弟愛因斯坦六旬晉一之前一日也。
讀了這篇妙文,我失望了,他已自據著堅固的壁壘,不許我向前進攻了。我既不能寫八股文,自然就不能照題完卷;就休想得到他詳細的自傳;得不到他詳細的自傳,那就更不必奢望他全體現形了。再說,我為他一再去信,又請孫君就便訪問他,無非是勸他不講“厚黑學”;但如今看來,他已公然自上尊號,改曆紀元,欽定誕辰,還說是宣傳厚黑,死而後已,很顯然的,這個厚黑教主的寶座,他已認定坐穩了,我若勸他不講厚黑,這不是有意想取消他的尊號嗎?他哪能讓你趁隙攻入。再看他告訴孫君的話,和答複我的信,都把我們的勸告,當做“不入耳之言”,並且說出“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話來,可見他是步步為營,時時設防的。現在他又若有意若無意地揭示出這種難題,他必料知後生小子不會作八股文,僅僅拿出這一點小手法,以後就不至再向老子開玩笑了。他確實料得不錯,我為這事犯了大難,連複信都不知如何措辭。我在反複思維:一方麵驚歎他的老辣,使人無虛可趁;一方麵慚愧自己的幼稚,太不度德量力;然而騎虎難下,又不容就此罷手。難道我要向他遞降表稱弟子嗎?不,絕不!這違反我的初衷。將於複信中避免“厚黑”二字不談嗎?這又是默認失敗,太不成話。我一連為這事想了幾天幾夜,總是在想如何應付他的法子,以便就此下台。最後我想隻有變更戰略,作以退為進的攻勢,或可以轉敗為勝。當時,我立定了幾個要點:第一,承認他配充厚黑教主,因為他有背十字架的精神;第二,咬定他不厚不黑,而偏要講厚黑的所以然;第三,根據他所提出的“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話,不再勸他不講厚黑,讓他去過厚黑之癮好了。計劃已定,我便複了他下麵的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