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試驗,一種計劃

    宗吾在省視學的任內,可說是無時無刻不在為教育上想辦法。上麵是說他主張考試製的建立,各學程畢業考試,無論是在校的,不在校的,一律準他們參與考試,由政府委派專員,主持此事。但他並非隻知重視畢業考試,而不注重平時。平時的考試,他是更為看重的,因此他作了一篇《學業成績考查會之計劃》,首先請求在他的故鄉自流井試辦——其實自流井也在他的視學區域之內。他設立的學業成績考查會,是約集地方教育界人士,籌備經費,每月會合在校學生,及私塾自修學生,按照部定科目,會考一次,及格者從優給獎,鼓勵學生的興會;而貧生得獎,更可以繳納學費,或購置書籍,不致因貧廢學。考試科目,及所用教科書,均先期公布,使私塾自修學生,預為肄習。張榜時注明肄業地點,及校長或塾師的姓名,以資比較,使學校與私塾,互相競爭。這是辦法的大概。

    此項辦法,是重在提倡私塾,並借以警覺正式學校。但是還有困難的地方,因為國文國語等科,私塾教師大半能教,其他各科也有能教的,唯有工用藝術、象形藝術、音樂體育等科,如其要考,則私塾一向無此科目,一定考不及格,學生就會絕跡不來,有失提倡私塾的本旨,如其不考,則公家所辦的學校,就會把這些科目拋棄。於是他主張先把這些科目指定範圍,明白宣示。例如第一次考試象形藝術,通告上規定作四個圖,考試時可擇試一圖;工用藝術,規定做兩種物件,音樂規定兩首歌,體操規定某某段,考試時擇試其一,這樣各私塾也就可以按照學習。第二次又另行規定幾種,過了數次之後,把私塾引上路了,通告上又把這些科目改為某科用某種教科書,私塾就不感困難了。同時,還聘有私塾指導員,巡迴指導。考試算學時,並考試珠算,規定用舊式算盤書,取其私塾教師及學生父兄,多能指導,而且便於實用。考試科目,有必考的,有擇考的,可由主考人臨時酌定,不讓學生事先知道。試場外擺列桌子數張,分派教員數人,專司非筆試的考試,如學生交卷出來,即命他在某處打算盤,某處講故事,某處唱歌等。試卷用彌封,無論及格與否,批閱後一律發還。榜上注明某某先生評閱某科,所以閱卷的先生,也十分認真。每次以平均滿六十分為及格。後來發現一個弊病,有的學生投考幾次,因見榜上無名,就興味索然,不想來考了。因此,他和與事人商量,把那六十分以下的,再擇些出來,列為副取,也略為發獎。如此用錢不多,取錄一批人,這些人迴去,一定要用功,想著下次考入正取。這就好像彩票的對尾,凡是買彩票得了對尾的人,下次還想再買。

    經他如此試辦之後,所有自流井一帶的學校私塾的教師學生,無不興奮起來,教者盡心教,學者也努力學。當時有許多人向他說:“你這個法子真好!我們是外行人,不經這一考試,家中的老師究竟好不好,我們怎能知道?”於是教師學生及家庭的心理,就可窺見一斑了。他以為教師與學生,不必用法令強迫他,或是派人去督促他,他們自己是知道著急的;但是把學生的競爭心提倡得過高了,於青年的腦力也有妨害,又當隨時告誡教師,使他們注意,他又向坊間去調查,問他們教科書銷售如何,他們都說一連銷去好幾批了,購者還是絡繹不絕,於是他知道私塾是改良了,從教科書銷數的增加,便是經書雜書減少的明證。

    當時自流井的教育經費,是很不充足的,各校教員的待遇,自然也很微薄。他便特許各校的小學教師,自由征收學費,並可仿照先年議學金的辦法,隨家境的貧富,定出錢的多寡,有人說:“教員收費應加以限製吧,否則他們會任意多收的。”他說:隻規定極貧的學生免征一條就是了。他們有錢之家,是擔負得起的,我們何苦替他們儉省,使教師們餓著肚皮去教他們的子弟呢?但是教師征收學費,他自己也會酌量情形;如果取多了,學生會往私塾去,他校中無人來學,於他是很不利的。他以為教師越認真,來學的越多,教師的收入就越增加,勞力與報酬成正比例,這是一種天然的獎金。公家給教師獎金,還有考核不公的毛病;唯有這種天然獎金,教師如不能得,隻有怪自己,不能怪他人。因此,他主張與其籌款獎勵教師,不如籌款獎勵學生,學生得獎,教師得名,教師有了名譽,天然的獎金,即隨之而至。他所主張的成績考查會,正是公家拿錢獎勵學生的,但學生又拿錢去繳納學費,仔細推尋起來,公家的錢還是人於教師之手,不過由學生方麵周轉一次罷了。學生想得獎,非認真用功不可;教師想增加收入,非認真教授不可。其實公家出錢是一樣的,但多此一番周折,效果就迥然不同了。

    他這種成績考查法,是提倡私塾與學校競爭。學校對於私塾,勝之不武,不勝為笑;如果私塾學生,占了優勝,學校就沒得麵子了。學校的教員,報酬雖是微薄,總是得了公家的錢;私塾未得公家一文,而其成績反在學校之上,相形之下,未免太難為情。所以實行這種辦法,各學校是特別戒嚴的,自然成績就好起來。凡當塾師的,隻要他的學生考取了,他就要稱讚現行教科書的好處,表彰他自己的本領,這種塾師,也就變成改進教育的勸學員了。假使私塾發達起來,人人都願送子弟人私塾,就不妨把小學教育,讓給私塾去辦。剩下的學款,可以拿來辦平民讀書處,教授力不能入私塾的學生;或是辦師範學校,儲備私塾教師;或是增加每月考試的獎金;或是添設公共實驗所及公共導師。到了這種地步,就無妨承認私塾是小學教育的主體,公家隻是設法補助私塾的不及就是了。

    當時四川各縣私塾的數目,大約十倍於初小學校。全縣私塾的學金,和供給先生的夥食費,合計起來,大約也是十倍於全縣初小學校的經費。他以為興設學校,籌款既很困難,私塾中藏有這樣大的一筆款,就該設法使它發生好的作用。學校與私塾的區別:一是照章教授,一是不照章教授。若是想出方法,誘導各私塾,也肯照章教授,便是憑空添了十倍的學校。私塾中藏有巨款,仿佛山中藏有金銀礦一般;如此每月的考試獎金,也不過是開礦的一點費用罷了。因此可以說,他所舉辦的那個成績考查會,猶如設立一個大規模的小學校,那些私塾,可認為是他們的分校。分校的校舍校具,薪金夥食,都由學生自備;唯有舉行月終考試時,學生來本校試驗一次。他從此著想,實覺得用力少而成功多,也可說是用少數的金錢,收到最大的效果。——這是他在自流井舉行“學業成績考查會”簡要的敘述。

    此外他對於平民教育,也是計劃周詳,當時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四川分會,選舉董事,宗吾被選為董事之一。會中希望他發表意見,他便作了一篇《推廣平民教育之計劃》。那篇文字,可以說是補《考試製之商榷》及《學業成績考查會之計劃》所未及的。

    他看到當時有些地方,私塾日益發達,許多家庭都甘願出錢把子弟送入私塾,學校日益退化,以致學生寥寥,有名無實。依他的意見,各地有名無實的那些初級小學,不妨改為平民學校,內容可取私塾的組織,個別教授,有讀整天的,有讀半天的,有讀一二小時的,有來問字的,均可聽其自便。每逢趕場的日期(“場”即四川鄉鎮中交易的處所,每隔幾日,人民前往買賣,名曰趕場),教師並可兼負講演的責任。籌措學款,既是非常艱難,即不妨把平民教育、社會教育、通俗教育及義務教育等項,合為一起辦理。一般貧民,並非不知讀書的好處,實在是為生活所迫,要謀衣食,不能來讀。若是有這樣的一種平民學校:聽人民來去自由,一麵謀衣食,一麵來讀書,學者不感困難,自然就容易推行了。初級小學的弊病,在分班教授,按鍾點授課;民間早膳午膳,早晚不一,學生來校,自然先後不齊,又學生常常耽誤時間,缺課甚多,也是補不勝補。各家父兄,見課本中有許多未教,就很不滿意,因之把子弟送入私塾,而私塾的組織,恰能彌補這種缺陷,這也是私塾發達的原因之一。所以他主張初級小學的內容應該改組,平民學校也應該改組。通常的平民學校,大半是夜間授課,因為做工的人,到了夜間才得暇;但情形各有不同,白日也有得暇的。如果平民學校的教師,白日夜間都在校內,來學的人就很感便利了。

    他以為平民教育,應該擴大辦理,教育一般民眾,不僅僅教不識字的人。吾國人民,除一字不識者外,有讀過一二年書的,有讀過三四年書的,還有些人讀書雖多,對於時局卻茫然不知,其程度是參差不齊的;兼之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有些是有職業的,有些是無職業的,種種情形,也是萬有不齊。因此供給人民所讀的書籍,也應該萬有不齊,方能與他們相應。民間通行的讀物,都是印版書;唱本戲本一類的,他們尤其喜歡看。主持平民教育的機關,就應該順著這種趨勢辦法,多征集些著作品,或白話的,或淺近文言的,都不必拘定,總以富於趣味為主。通行的唱本戲本,字跡非常惡劣;但因為富於趣味,詞句淺顯,隻要讀過一兩年書的人就能看,間有不認識的字,也可以意會。因此編著平民讀物的人,或用教科書的體裁,或用戲本小說的體裁,或用功世文、三字經、四字經,以及其他各種體裁,當應有盡有。更可把外國壓迫我國的情形,諸弱小民族被侵略的事實,和其他應該知道的常識,分別編入,把字跡刻端正些,發交賣唱本戲本的人,沿街售賣,並派人講演。人民縱有不認識的字,有不了解的意義,但有了問難的地方,他們讀起來,一定很有趣味,輾轉傳播,如此人民的程度,自然就培養起來了。

    他主張各街宣講“格言”的人,和在茶館內說“評書”的人,應該由教育局把他們召集起來,傳習改良,授給他們一些新知識,把應該供給民眾的讀物,叫他們拿去傳播,講給眾人聽,這等人的語言態度,與街市上的人是一致的,他們說的話,眾人都肯聽;若是上流社會的人去講,反覺得是異言異服了,所說的話,必不能深入人心,這就好比孔子出遊時所發生的一段故事一樣:當年孔子出遊,他的馬吃了農人的禾苗,農人把馬牽去,孔子叫子貢去要,子貢百般解說,農人堅不肯還;孔子又叫馬夫去要,馬夫幾句話,說得農人歡歡喜喜,就把馬送還了。因為子貢與農人,知識不相等,說的話是隔閡的;馬夫與農人,知識很接近,一說就投機。所以教導民眾,不可不明白這道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以為現在阻礙文化的,就是教科書有版權一事。我們中國,本來是讀書很自由的;改行學校而後,訂出種種法令,有了許多限製,讀書就不自由了。從前無所謂版權,如今所用的教科書,概有版權,人民不能自由翻印,於是購書也不自由了。外縣購置教科書很難,往往有錢也買不到書。他查學所見:有些初小教師,手寫教科書,拿與學生讀的;又有命大學生幫助小學生抄寫的,這就是“版權”二字生出來的現象。有了這種製度存在,教育怎麽能夠普及?所以他提倡平民教育,首先要自編書籍,放棄版權;促進會再征集各種讀物,加以審查,認為合格,即刻成木板或鉛印,把著者姓名印上,予以名譽上的報酬;把所有書籍的名目,公布出來,各處要購某種,隻要寄函到會,會中雇有工人代印,隻取紙本,不取工資版費,如有願翻印的,那就更好了,其刊版的用費,除募集外,並請求公家籌撥巨款;再則勸人捐資刊版,把捐者姓名,附刊版末。果能照此辦去,則曆年越久,存儲的版片越多,各種書籍都有,就與萬有不齊的程度相適應了。

    他以為現行學製,處處都是束縛人的,因主張徹底改革。他認為施行教育,應該有三種方式:一是正式的學校,即現在的小學中學專科大學;二是私塾,即是現在有一般人,不願把子弟送入學校,願送人私塾,也應該聽其自便;三是平民學校,有些人不能入學校,又不能入私塾,就設這種平民學校去容納他們。另外再設一個考試製,立於其上,有來應考的,不管他男女老少,隻看他的程度,到了某個地步,就發給他某種畢業文憑,如此辦去,才可以多造就些人才。尤其現在的時代,是民眾的勢力,指導民眾,如得其道,自然有很大的利益,如不得其道,發生出來的弊害也是無窮的。所以他希望熱心救國的人,借平民教育,為指導民眾的機關,使民眾洞明事理,庶可為國家民族盡人民一分子的天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厚黑學大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偉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偉坤並收藏厚黑學大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