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社會問題之商榷

    自序

    我從民國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在成都《華西日報》寫《厚黑叢話》。每日寫一二段,初意是想把平日一切作品拆散來,連同新感想,融合寫之。乃寫至二十五年四月底止,曆時九月,印了三小冊,覺得心中想寫的文字,還莫有寫出好多。長此寫去,閱者未免討厭,因變更計劃,凡新舊作品,已經成了一個係統者,各印專冊。《厚黑叢話》暫行停寫,其他心中想寫的文字,有暇時,再寫一種《厚黑餘談》。

    我打算刊為專冊的,計:(1)《厚黑學》,(2)《心理與力學》,(3)《社會問題之商榷》,(4)《考試製之商榷》,(5)《中國學術之趨勢》共五種。《厚黑學》業於本年五月內印行,茲特將《社會問題之商榷》付印。

    民國十六年,我做了一篇《解決社會問題之我見》,載人《宗吾臆談》內,十七年擴大為一單行本,十八年印行,名曰:《社會問題之商榷》。此書發表後,據朋友的批評,大概言:“理論尚不大差,惟辦法不易實行,並且有些辦法,恐非數百年後辦不到。”這種批評,我很承認。我以為,改革社會,等於修房子,應當先把圖樣繪出,然後才按照修造,如或財力不足,可先修一部分,陸續有款,陸續添修,最終就成為一個很完整的房子了。倘莫得全部計劃,隨便修幾間來住,隨後人多了,又隨便添修幾間,再多添幾間,結果雜亂無章,不改修,則人在裏麵,擁擠不通,欲改修,則須全行拆掉,籌款另建,那就有種種困難了。東西各國,舊日經濟之組織,漫無計劃,就是犯了這種弊病。

    大凡主持國家大計的人,眼光必須注及數百年後,斷不能為區區目前計。斯密士著《原富》,缺乏此種眼光,造成資本主義,種下社會革命之禍胎。達爾文缺乏此種眼光,倡優勝劣敗之說,以強權為公理,把全世界造成一個虎狼社會。孟德斯鳩,缺乏此種眼光,倡三權分立之說,互相牽製,因而激成反動,產出墨索裏尼、希特勒等專製魔王,為擾亂世界和平的罪魁,這是很可痛心的。

    我輩改革社會,當懸出最遠大的目標,使人知道前途無有止境,奮力做去,社會才能日益進化。並且有了公共的目標,大家向之而趨,步驟一致,社會才不至紛亂。

    《禮記》上有《禮運》一篇,本是儒家的書,又有人說是道家的思想,書中提出大同的說法,至今兩千多年,並未實現。當日著書的人,明知其不容易實現,而必須這樣說者,即是懸出最遠大的目標,使數千年後之人,向之而趨。也即是繪出一個房子的樣式,使後人依照這個樣式修造,經過若幹年,這個完整的房子,終當出現。著《禮運》的人,雖然提出此種目標,而實際上,則從小康下手,一步一步地做去。至於釋迦佛所說的境界,更非曆劫不能到,然而有了此種目標,學佛的人,明知今生不能達到,仍不能不苦苦修習。東方儒釋道三個教主,眼光之遠大,豈是西洋斯密士一類學者所能夢見,有了西洋這類目光短淺的學者,才會釀成世界第一次大戰,直接間接死了數千萬人。大戰過後,仍不能解決,跟著又要第二次大戰,如不及早另尋途徑,可斷跟著又要第三次大戰,第四次大戰。

    墨索裏尼、希特勒和日本少壯軍人,真是瞎子牽瞎子,一齊跳下岩。我國自辛亥革命,至今已二十五年,政治和經濟,一切機構,完全打破,等於舊房子,全行拆掉,成了一片平地,我們應當斟酌國情,另尋一條路來走。如果盲目地模仿西洋,未免大錯而特錯。

    房子是眾人公共住的,我們要想改修,當多繪些樣式,經眾人細細研究,認為某種樣式好,才著手修去。不能憑著一己的意見,把眾人公住的房子,隨便拆來亂修。我心中有了這種想法,就不揣冒昧,先繪個樣式出來,請閱者嚴加指駁,將不合的地方指出;同時就說“這個辦法,應當如何修改”,另繪一個樣式,我們大家斟酌。

    本書前四章是理論,第五章是辦法,有了這種理論,就不能不有這種辦法。十八年刊行之本,有吳郝姚楊四君的序文。本年四月再版《厚黑學》,已刻人,茲不贅刻,我有自序一首,也刪去。第六章《各種學說之調和》,中間刪去數段,其餘一概仍舊,未加改竄。現在我覺得辦法上,有許多地方,應該補充和修改,將來寫入《厚黑餘談》,借見前後思想之異同。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六月十二日,李宗吾,於成都

    公私財產之區分

    我們要想解決社會問題,首先當研究的,就是世界上的財物,哪一種應當歸諸社會公有,哪一種應當歸諸個人私有,先把這一層研究清楚了,然後才有辦法。茲將我所研究者分述如下:

    第一項,地球的生產力:地球上未有人類,先有禽獸。禽獸渴則飲水,饑則食果實,那個時候地球上的天然物,是禽獸公有的,即可以說,那個時候的地球是禽獸公有物。隨後人類出來,把禽獸打敗了,也如禽獸一般,渴飲饑食,地球上的天然物,歸人類所有。我們可以說,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人類公有物,任何人都有享受地球上天然物的權利。後來人類繁興,地球上的天然物不夠用,才興耕稼,把地球內部蘊藏的生產力,設法取出來,以供衣食之用。於是大家占據地球上麵一段,作為私有物,就有所謂地主了。地主占據之方法有二,最初是用強力占據,後來才用金錢買賣。無論哪一種都是把地球的生產力攘為私有,我們須知這地球的生產力是人類的公有物,不惟不該用強力占據,並且不該用金錢買賣,不惟資本家不該占有,就是勞動家也不該占有。為什麽勞動家不該占有呢?例如,我們請人種樹,每日給以工資口食費一元,這一元算是勞力的報酬,所種之樹,經過若幹年,出售與人,得十元百元或千元,我們所售者,是地球內部的生產力,不是種樹人的勞力,因為他的勞力,是業已報酬了的。當初種樹的工人,即無分取樹價之權。地球是人類公有物,此種生產力,即該人類平攤,故我主張的第一項,即是地球生產力應該歸諸社會公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項,機器的生產力:最初人民做工,全靠手足之力,後來機器發明,它那生產力就大得了不得。我們川省轎夫擔夫的工價,大約每日一元,如用手工製出之貨,每日至多不過獲利一元,這一元算是勞力的報酬;如改用機器,一人之力,可抵十人百人千人之力,所獲之利,十元百元或千元不等。這多得的九元,或九十九元,或九百九十九元,是機器生產力的效果,不是勞力的效果,也應該人類公有,不該私人占有。就說工人勞苦功高,有了機器,莫得勞力,它的生產力不能出現,我們對於工人,加倍酬報,每人每日給以二三元,或四五元罷了,所餘的五元,或九十五元,或九百九十五元,也應該人類平攤。被資本家奪去,固是不平之事,全歸工人享用,也是不平之事。因為發明家發明機器,是替人類發明的,不是替哪個私人發明的。猶之前輩祖人遺留的產業一般,後世子孫,各有一份,我們對發明家,予以重大的報酬,他那機器,就成為人類公有物。現在通行的機器,發明家早將發明權拋棄了,成了無主之物,他的生產力,即該全人類公共享受。故我主張的第二項,即是機器生產力應該歸諸社會公有。

    上麵所舉種樹人及在工廠做工之人,是就勞力之顯著者而言,若精密言之,則種樹時尚有規劃者,種後有守護者,砍售時有砍者售者,工廠中亦有經理監工售貨種種勞工,除去此等人之報酬外,才是純粹的地球生產力和機器生產力,才應歸社會公有。

    第三項,人的腦力體力:各人有一個身體,這個身體即算是各人的私有物。身體既是各人私有物,則腦之思考力和手足之運動力,即該歸諸個人私有,不能把它當做社會公有物,不能說使用了不給代價。故我主張的第三項,即是各人的腦力體力應該歸諸個人私有。

    我們把上麵三項的性質研究清楚了,就可定出一個公例曰:“地球生產力和機器生產力,是社會公有物,不許私人用強力占據,或用金錢買賣。腦力體力,是個人私有物,如果要使用它,必須給予相當的代價。”

    (1)斯密士的學說,律以上述公例,就發現一個大缺點,各工廠除開支工資而外,所得純利,明明是機器生出來的效果,乃不歸社會公有,而歸廠主私有,這就是掠奪了機器的生產力,是極不合理的事。又田地中產出之物,地主把它劃作兩部分,一部分歸佃農自用,這是勞力的報酬,是很正當的;另一部分,作為租息,由地主享用,這一部分明明是使用地球的代價,乃不歸社會公有,而歸地主私有,這就是掠奪了地球的生產力,也是極不合理的事。斯密士的學說,承認廠主有享受純利之權,承認地主有享受租息之權,犯了奪公有物以歸私之弊。有了這個缺點,所以歐美實行他的學說,會造成許多資本家,會釀出勞資的大糾紛。

    (2)孫中山的學說,律以上述公例,就覺得他的學說是很圓滿的,是與公例符合的。閱者如果不信,試取孫中山所著《三民主義》,反複熟讀,再遍覽他的著作及一切演說詞,無論如何,總尋不出他奪私有物以歸公的地方,也尋不出奪公有物以歸私的地方。

    人性善惡之研究

    大凡研究古人之學說,首先要研究他對於人性之主張,把他學說之出發點尋出了,然後才能把他學說之真相研究得出來。我們要解決社會問題,非先把人性研究清楚了,是無從評判的。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二說對峙不下,是兩千餘年未曾解決之懸案。所以中國學術史上,生出許多糾紛,其實二說俱是一偏之見。宋以後儒者,篤信孟子之說,一部宋元明清學案,觸處皆是穿鑿矛盾,中國如此,歐洲亦然。因為性善說性惡說,是對峙的兩大派。所以經濟學上就生出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派,一派說人有利己心,一派說人有同情心,各執一詞,兩派就糾紛不已了。

    斯密士認定人人都是徇私的,人人都有利己心,但他以為這種自私自利之心,不惟於社會上無損,並且是非常有益的。因為人人有貪利之心,就可以把宇宙自然之利開發無遺,社會文明就因而進步,雖說人有自私自利之心,難免不妨害他人,但是對方也有自私自利之心,勢必起而相抗,其結果必出於人己兩利,各遂其私之一途。他全部學說,俱是這種主張,他不料後來資本家專橫到了極點,勞動家毫無抵抗能力,致受種種痛苦。他的學說,得了這樣的結果。

    社會主義之倡始者,如聖西門等一流人,都是悲天憫人之君子,目睹工人所受痛苦,倡為共產之說。他們都說:“人性是善良的,上帝造人類,並沒有給人類罪惡痛苦,人類罪惡痛苦,都是惡社會製成的。”我們看他這種議論,即知道共產主義的學說是以性善說為出發點。

    孟子主張性善,他舉出的證據,共有兩個:(1)“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2)“乍見孺子將入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他這兩個證據,都是有破綻的。他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這話誠然不錯,但是我們可以任喊一個當母親的,把她的親生孩子抱出來當眾試驗。母親手中拿一塊糕餅,小兒見了,就伸手來拖,母親如不給他,把糕餅放在自己口中,小兒就會伸手,從母親口中把糕餅取出,放入他的口中。請問孟子,這種現象算不算愛親呢?孟子又說:“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這個說法,我也承認,但是我要請問孟子,這句話中,明明是“怵惕惻隱”四字,何以下文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憑空把“怵惕”二字摘來丟了,是何道理?又孟子所舉的證據,是孺子對於井,生出死生存亡的關係,那個時候,我是立在旁邊,超然於利害之外。請問孟子,假使我與孺子,同時將入井,此心作何狀態?請問此刹那間發出來的念頭,究竟是惻隱,還是怵惕?不消說,這刹那間,隻是有怵惕而無惻隱,惻隱是仁,怵惕斷不可謂之為仁,怵惕是驚懼的意思,是從自己怕死之心生出來的。吾人怕死之心,根於天性,乍見孺子將入井,是猝然之間,有一種死的現象呈於吾前。我見了不覺大吃一驚,心中連跳幾下,這即是怵惕。我略一審視,知道這是孺子死在臨頭,不是我死在臨頭,立即化我身而為孺子,化怵惕而為惻隱。孺子是我身之放大形,惻隱是怵惕之放大形,先有我而後有孺子,先有怵惕而後有惻隱,天然順序,原是如此。怵惕是利己之心,惻隱是利人之心,利人心是利己心放大出來的。主張性善說者,每每教人把利己心鏟除了單留利人之心,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無有我,焉得有孺子?既無怵惕,焉得有惻隱?

    研究心理學,自然以佛家講得最精深,但他所講的是出世法,我們現在研究的是世間法。佛家言無人無我,此章是研究人我的關係,目的各有不同,故不能高談佛理。孟子言怵惕惻隱,我們從怵惕惻隱研究起就是了。怵惕是利己心,惻隱是利人心。荀子知道人有利己心,故倡性惡說,孟子知道人有利人心,故倡性善說。我們可以說:荀子的學說,以怵惕為出發點;孟子的學說,以惻隱為出發點。王陽明《傳習錄》說:“孟子從源頭上說來,荀子從流弊上說來。”荀子所說,是否流弊,姑不深論。怵惕之上,有無源頭,我們也不必深求。惟孟子所講之惻隱,則確非源頭。怵惕是惻隱之源,惻隱是怵惕之流,王陽明所下“源流”二字,未免顛倒了。

    孟子的學說,雖不以怵惕為出發點,但“怵惕”二字,他是看清楚了的。他知道惻隱是從怵惕擴充出來的,因教人再擴而充之,以達於四海,其說未嚐不圓滿。他的學說,純是推己及人,所以他對齊宣王說“王如好貨,與民同之”,“王如好色,與民同之”,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吾”字“其”字,俱是“己”字的代名詞,孟子的學說,處處顧及“己”字,留得有“己”字的地位,本無何種弊害,惜乎他的書上,少說了一句“惻隱是怵惕擴充出來的”。傳至宋儒,就誤以為人之天性,一發動出來,即是惻隱,以“惻隱”二字為源頭,抹殺了“怵惕”二字。元明清儒者,承繼其說,所以一部宋元明清學案,總是盡力發揮“惻隱”二字,把“怵惕”二字置之不理,不免損傷“己”字,因而就弊端百出。

    宋儒創“去人欲存天理”之說,天理隱貼“惻隱”二字,把它存起,自是很好。惟“人欲”二字,界說不清,有時把怵惕也認為人欲,想設法把它除去,成了“去怵惕存惻隱”,那就壞事不小了。程子說:“婦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他不知死之可畏,這可算是去了怵惕的。程子是主張去人欲之人,他發此不通之論,其病根就在抹殺了“己”字。這是由於他讀孟子書,於“怵惕惻隱”四字,欠了體會的緣故。張魏公苻離之敗,死人無算,他終夜鼾聲如雷,其子南軒,誇其父心學很精,這也算是去了怵惕的。怵惕是惻隱的根源,去了怵惕,就無惻隱,就會流於殘忍,這是一定不移之理。許多殺人不眨眼的惡匪,身臨刑場,談笑自若,就是明證。

    據上項研究,可知怵惕與惻隱,同是一物,天理與人欲,也同是一物,猶之煮飯者是火,燒房子者也是火一般。宋儒不明此理,把天理人欲看做截然不同之二物,創出“去人欲”之說,其弊往往流於傷天害理。王陽明說:“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複起,方始為快。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才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這種說法,仿佛是見了火會燒房子,就叫人以後看見了一星之火,立即把它撲滅,斷絕火種,方始為快。《傳習錄》中又說:“一友問,欲於靜坐時,將好名好色好貨等根,逐一搜尋,掃除廓清,恐是剜肉做瘡否?先生正色曰:這是我醫人的方子,真是去得人病根,更有大本事人,過了十數年,亦還用得著,你如不用,且放起,不要作壞我的方子。是友愧謝。少間曰:此量非你事,必吾門稍知意思者,為此說以誤汝。在座者悚然。”我們試思,王陽明是很有涵養的人,他平日講學,任人如何問難,總是勤勤懇懇地解說,從未動氣,何以門人這一問,他會動氣了?何以始終未把那門人之誤點指出?何以又承認說這話的人是稍知意思者呢?因為陽明能把知行二者合而為一,能把明德親民二者合而為一,能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五者看做一事,獨不能把天理、人欲看做一物,這是他學說的缺點,他的門人這一問,正擊中他的要害,所以他就動起氣來了。

    究竟“剜肉做瘡”四字,怎樣講呢?肉喻天理,瘡喻人欲,剜肉做瘡,即是把無理認做人欲,去人欲即未免傷及天理,門人的意思,即是說:我們如果見了一星之火,即把它撲滅,自然不會有燒房子之事,請問拿什麽東西去煮飯呢?換言之,即是把好貨之心連根去盡,人就不會吃飯,豈不餓死嗎?把好色之心連根去盡,就不會有男女居室之事,人類豈不滅絕嗎?這個問法,何等厲害?所以陽明無話可答,隻好憤然作色了。宋儒去人欲,存天理,所做的是剜肉做瘡的工作。

    我們如果知道怵惕與惻隱同是一物,天理與人欲同是一物,即知道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並不是截然兩事。斯密士說人有利己心,是以怵惕為出發點,講共產的人,說人有同情心,是以惻隱為出發點,前麵曾說惻隱是怵惕之放大形,因而知同情心是利己心之放大形,社會主義、個人主義之放大形。

    據我的研究,人性無所謂善,無所謂惡,“善惡”二字,都是強加之詞。我舉一例,就可證明了:假如有友人某甲來訪我,坐談許久,我送他出門去後,旋有人來報,說某甲走至街上,因事與人互毆,非常激烈,現刻正在難解難分之際。我聽了這話,心中生怕某甲受傷,趕急前往救援。請問這種生怕某甲受傷之心,究竟是善是惡?假使我們去問孟子,孟子一定說:“此種心理即是性善的明證。因為某甲是你的朋友,你怕他受傷,這即是愛友之心。此種心理,是從天性中不知不覺自然流出,人世種種善舉,由此而生,古之大聖大賢,民胞物與,是從此念擴充出來的。現在所謂愛國,所謂愛人類,也是從此念擴充出來。此種心理是維持世界和平之基礎,你應該把它好生保存,萬不可失掉。”假如我們去問荀子,荀子一定說:“此種心理,即是性惡的明證。因為某甲是人,與某甲相毆之某乙也是人,人與人相毆,你不怕某乙受傷,而怕某甲受傷,不去救某乙,而去救某甲,這即是自私自利之心。此種心理,是從天性中不知不覺自然流出,人世種種惡事,由此而生。歐洲大戰數年,死人無算,是從此念擴充出來的。日本在濟南任意殘殺,也是從此念擴充出來的。此種心理,是擾亂世界和平之根苗,你應該把它鏟除淨盡,萬不可存留。”上麵所舉之例,同是一事,兩麵說來,俱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所以性善性惡之爭,就數千年而不能解決。因為研究人性有兩說對抗不下,所以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就對抗不下。

    據我的研究,聽見友人與人鬥毆,就替友人擔憂,怕他受傷,這是心理中一種天然現象,猶如磁電之吸引力一般,不能說它是善,也不能說它是惡,隻能名之日天然現象罷了。我們細加考察,即知吾人任發一念,俱是以“我”字為中心點,以距我之遠近,定愛情之厚薄。小兒把鄰人與哥哥相較,覺得哥哥更近,故小兒更愛哥哥。把哥哥與母親相較,覺得母親更近,故小兒更愛母親。把母親與己身相較,自然更愛自己,故見母親口中糕餅,就取來放在自己口中。把朋友與別人相較,覺得朋友更近,故聽見朋友與別人鬥毆,就去救朋友。由此知人之天性是距我越近,愛情越篤,愛情與距離,成反比例,與磁電的吸引力相同,此乃一種天然現象,並無善惡之可言。我所說小兒奪母親口中食物的現象,和孟子所說孩提愛親、少長敬兄的現象,俱是一貫的事,並不生衝突。孟子看見小兒愛親敬兄的現象,未看見奪母親口中食物的現象,故說性善;荀子看見奪母親口中食物的現象,未看見愛親敬兄的現象,故說性惡。各人看見半截,就各執一詞,我們把兩截合攏來,孟荀兩說,就合而為一了,現在所講的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也就聯為一貫了。

    古今學說之衝突,都是由於人性之觀察點不同,才生出互相反對之學說,其病根就在對於人性,務必與它加一個“善”字或“惡”字,最好是把“善惡”二字除去了,專研究人性之真相。如物理學家研究水火之性質一般,隻要把人性的真相研究出來,自然就有解決的方法。假如研究物理的人,甲說水火性善,乙說水火性惡,問他們理由,甲說水能潤物,火能煮飯,是有益於人之物,是謂性善,乙說水能淹死人,火會燒房子,是有害於人之物,是謂性惡,像這樣的說法,可以爭辯數千年不能解決。不幸孟子之性善說,荀子之性惡說,其爭辯的方式,純是爭辯水火善惡之方式,所以兩說對峙兩千餘年而不能解決。物理學家,隻是埋頭研究水火之性質,用其利,避其害,絕不提及“善惡”二字,此種研究法,我們是應該取法的。

    著者嚐謂小兒愛親敬兄,與夫奪母親口中食物等事,乃是一種天然現象,與水流濕火就燥的現象,是一樣的,不能說它是善,也不能說它是惡。我多方考察,知道凡人任起一念,俱以“我”字為中心點,曾依孟子所說性善之理,繪出一圖,又依荀子性惡之理,繪出一圖,拿來照規之,兩圖俱是一樣,兩圖俱與物理學中磁場現象相似(見拙著《心理與力學》),因臆斷人之性靈和地球之引力,與夫磁氣電氣,同是一物。我們把地球物質的分子解剖之,即得原子;把原子解剖之,即得電子。據科學家研究,電子是一種力,這是業已證明了的。吾身之物質,無一不從地球而來,將吾、身之物質解剖之,亦是由分子而原子、而電子,也是歸於一種力而後止。吾人的身體,純是電子集合而成,所以吾人心理的現象,與磁電的現象絕肖,與地球的吸引力也絕肖。

    人有七情,大別之隻得好惡二者,好者引之使近,惡者推之使遠,其現象與磁電相推相引是一樣的。磁電同性相推,異性相引,與人類男女相愛,同業相嫉是一樣。人的心,分知、情、意三者,意是知、情的混合物,隻算有知、情二者。磁電相推相引,是情的作用。能判別同性異性,是知的作用。足知磁電之性與人性相同,小兒生下地即會吸乳,與草木之根能吸取地中水分,是一樣的。小兒見了食物,伸手取來,放在口中,其作用與地心遇著物體就吸,是一樣的。小兒有了這種天然作用,小兒才能生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地球有了這種天然作用,地球才能成立。小兒奪取食物,固然是求生存,地心吸引物體,草木之根吸取地中水分,與夫磁電之相推相引,都是求生存的現象,不如此,即無磁電,無草木,無地球,無人類了。基於此種研究,可知孫中山說“生存是社會問題的重心”,真是不錯。

    物理種種變化,逃不出力學公例。人為萬物之一,故吾人心理種種變化,也逃不出力學公例。著者用物理學規律去研究心理學,覺得人心的變化,處處是循著力學軌道走的,可以一一繪圖說明。於是多方考察,從曆史事跡上,現今政治上,日常瑣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數學上,中國古書上,四洋哲學上,四麵八方,印證起來,似覺處處可通。我於是創了一條臆說:“心理變化,循力學公例而行。”曾著一文,題曰:《心理與力學》。所有引證及圖解,俱載原作,茲不備述。我於緒論中,曾說:“治國之術,有主張用道德感化的,其說出於孔孟,孔孟學說,建築在性善說上,性善說有缺點,所以用道德治國,會生流弊。有主張用法律製裁的,其說出於申韓,申韓學說,建築在性惡說上,性惡說有缺點,所以用法律治國,也會生出流弊。我主張治國之術當采用物理學,一切法令製度,當建築在力學之上等語,我因此主張國家所定製度,當使離心向心二力保持平衡,猶如地球繞日一般。地球對於日,有一種離力,時時想向外飛去,日又有一種引力,去把地球牽引著,二力平衡,成橢圓狀,所以地球繞日,萬古如一,我們這個世界,就因而成立了。國家一切製度,當采用此種原理,才能維持和平。例如,甲女不必定嫁乙男,是謂離力,而乙男之愛情,足以吸引她,是謂引力;乙男不必定娶甲女,是謂離力,而甲女之愛情,足以吸引他,是謂引力。二力保其平衡,甲乙兩男女之婚姻遂成,故自由結婚之製度,是具備了引離二力的,是為最良之製度。中國的舊婚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與之齊,終身不改,隻有向心力而無離心力,故男女兩方均以為苦。又如,歐洲資本家專製,工人不人工廠做工,就會餓死,離不開工廠,缺乏了離力,故釀成勞資的糾紛。”本書第五章,主張做工與否聽其自由,這是一種離力。對於做工者,優予報酬,使人見而生羨,這是一種引力。二力保持平衡,願做工者做工,不願做工者聽其自由,社會就相安無事了。

    著者著了《心理與力學》過後,再去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覺得他的學說處處與力學公例符合。他講民族主義說:“世界是天然力和人為力湊合而成,人為力最大的有兩種,一種是政治力,一種是經濟力。我們中國同時受這三種力的壓迫,應該設個方法,去打消這三個力量。”他處處提出“力”字。又《孫中山演說集》講五權憲法說:“政治裏頭,有兩個力量,一個是自由的力量,一個是維持秩序的力量,政治中有這兩個力量,好比物理學裏頭有離心力與向心力一樣,離心力是要把物體裏頭的分子離開向外的,向心力是要把物體裏頭的分子吸收向內的,如果離心力過大,物體便到處飛散,沒有歸宿;向心力過大,物體愈縮愈小,擁擠不堪。總要兩力平衡,物體才能夠保持平常的狀態。政治裏頭,自由太過,便成了無政府,束縛太緊,便成專製,中外數千年來,政治變化,總不外乎這兩個力量之往來衝動。”又說:“兄弟所講的自由同專製,這兩個力量,是主張雙方平衡,不要各走極端,像物體的離心力和向心力互相保持平衡一樣。如果物體是單有離心力,或者是單有向心力,都是不能保持常態的,總要兩力相等,兩方調和,才能夠令萬物均得其平,成現在的安全現象。”這簡直是明明白白地引用力學公例。

    《民權主義》第六講說:“現在分開權與能,所造成的政治機關,就是像物質的機器一樣,其中有機器本體的力量,有管理機器的力量,現在用新發明來造新國家,就要把這兩種力量分別清楚……像這樣的分開,就是把政府當做機器,把人民當做工程師,人民對於政府的態度,就好比是工程師對於機器一樣,有了這樣的政治機關,人民和政府的力量,才可以此平衡。”這就是孫中山把力學上兩力平衡之理,運用到政治上的地方。

    他又說:“現在做種種工作的機器,像火車輪船,都是有來迴兩個方向的動力。蒸汽推動活塞前進以後,再把活塞推迴,來往不息,機器的全體,便運動不已。人民有了這選舉、罷免兩個權,對於政府之中的一切官吏,一麵可以放出去,又一麵可以調迴來,來去都可以從人民的自由,這好比是新式的機器,一推一拉,都可以用機器的自動。”推出去是離心力,拉迴來是向心力,這也是應用力學原理的地方。這類話很多,不及備引。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六講:“中國有一段最有係統的政治哲學,在外國的大政治家,還沒有見到,還沒有說到那樣清楚的,就是《大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段的話,把一個人從內發揚到外,由一個人的內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這樣精微開展的理論,無論什麽政治哲學家,還沒有見到,都沒在說出。”我們試把《大學》這段文字拿來研究,格致誠正,是我身內部的工作,暫不必說,今從我身說起走:“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試繪一圖,第一圈是我,第二圈是家,第三圈是國,第四圈是天下,層層放大,是一種離心力現象。“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層層縮小,是一種向心力現象。這種現象,與磁場現象絕肖。孟子的學說,由怵惕擴充而惻隱,再擴充之以達於四海,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都是層層放大。孟子主張愛有差等,即是大圈包小圈的現象,孟子的學說,是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相調和的。楊子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有個人而無社會,照上麵之法繪出圖來,隻有第一圈之我,我以外各圈俱無。墨子愛無差等,摩頂放踵以利天下,有了社會,卻無個人,如果繪出圖來,隻有天下之一個大圈,內麵各圈俱無。吾人的愛情,如磁氣之吸引力一般,楊墨兩家的學說,繪出圖來,均與磁場現象不類,可知他們的學說,是違反了天然之理。孟子因為楊墨的學說不能把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調和為一,故出死力去排斥他。因為孔子的學說能把個人主義和社會主義調和為一,故終身崇拜孔子。現在歐洲講個人主義的和講社會主義的,都是落了楊墨兩家的窠臼,把兩主義看做截然不相容之二物,孫中山不取他們學說,返而取《大學》的說法,真是卓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說:“外國是以個人為單位,他們的法律,對於父子弟兄姊妹夫婦,各個人的權利,都是單獨保護的。打起官司來,不問家族的情形是怎麽樣,隻問個人的是非怎麽樣。再由個人放大,便是國家,在個人和國家的中間,便是空的。”我們把它繪出圖來,隻有內部一個“我”字小圈和外部一個“國”字大圈,不像《大學》那個圖層層包裹,故孫中山說它中間是空的。孫中山又說:“中國國民和國家結構的關係,先有家族,再推到宗族,再然後才是國族,這種組織,一級一級的放大,有條不紊。”我們細繹“一級一級的放大”這句話,儼然把磁場現象活畫紙上,我們由此知,孫中山的學說,純是基於宇宙自然之理的。

    中國的舊家庭,以父子弟兄叔侄同居為美談,這種製度是淵源於儒家之性善說。歐洲社會主義倡始者,如聖西門諸人,都說“人性是善良的”,與儒家之學說相同,故生出來的製度也就相同。福利埃主張建築同居舍,以一千六百人同居一舍,其製尤與中國家庭相似。講共產的人,主張“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我國聖賢所創的家庭製,即是想實行此種主張,一家之中,父子弟兄叔侄,實行共產,能讀書的讀書,能耕田的耕田,能做官的做官,其餘能做何種職業,即做何種職業,各人所得之錢,一律歸之公有,這即是“各盡所能”了;一家人的衣食費,疾病時藥醫費,兒童的教育費,老人的贍養費,一律由公上開支,這可謂“各取所需”了。我們試想,以父子兄弟叔侄骨肉之親,數人以至數十人,在一個小小場所,施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組織,都還行之不通,都還要分家,何況聚毫無關係之人,行大規模之組織,怎麽會辦得好?中國曆代儒者,俱主張性善說,極力提倡道德,極力鏟除自私自利之心,卒之他們自己的家庭,也無一不是分析了的,這都是由於性善說有破綻的緣故。

    孫中山的理想社會則不然,他主張的共產,是公司式的共產,不是家庭式的共產。他建國方略之二,結論說:“吾之國際發展實業計劃,擬將一概工業,組成一極大公司,歸諸中國人民公有。”民國十三年,一月十四日,他對廣州商團警察演說道:“民國是公司生意,賺了錢,股東都有份。”又說:“中華民國是一個大公司,我們都是這個公司內的股東,都是應該有權力來管理公司事務的。”十三年三月十日,對東路討賊軍演說道:“把國家變成大公司,在這個公司內的人,都可以分紅利。”又說:“中華民國,是四萬萬人的大公司,我們都是這個公司內的股東。”由此可知孫中山的理想社會,是公司式的組織,絕非家庭式的組織,現在歐美的大公司,即可說是孫中山主義的試驗場所。歐美各公司的組織法,比中國家庭的組織法好得多,這是無待說的,所以我們講共產,應當來歐美公司式,不當采中國家庭式。家庭式的共產製,建築在性善說上,帶有道德作用和感情作用,公司式的共產製,是建築在經濟原則上,脫離了道德和感情的關係。歐洲人的家庭組織,與中國人不同,他不知中國家庭之弊,故理想中的社會走入了中國家庭式的軌道,孫中山是中國人,深知舊式家庭之弊,所以他的理想社會,采取歐美公司式,真可謂真知灼見,現在崇拜歐化的人,一麵高唿打倒舊家庭,一麵又主張“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家庭式共產製度,未免自相矛盾。

    孫中山民生主義,是建築在經濟原則上,脫離了道德和感情的關係,我這話,是有實證的。《民生主義》第四講說:“洋布便宜過於土布,無論國民怎麽提倡愛國,也不能夠永久不穿洋布,來穿土布……或者一時為愛國心所激動,寧可願意犧牲,但是這樣的感情衝動,是和經濟原則相反,是不能持久的。”我們讀這一段文字,即知孫中山對於人性之觀察……惟公司式的共產則不然,股東中有在公司中辦事的人,予以相當的報酬,不願在公司中辦事的人,聽其自由,如此則“有所能而不盡”,也就無妨於事了。股東要需用公司中所出物品,由各人拿錢來買,自然不會有“取所需而無厭”的事,這就是公司式的共產遠勝家庭式共產的地方。中國的舊家庭,往往大家分小家,越分越小,歐美的公司,往往許多小公司,合並為一大公司,越合越大。中國舊家庭,數人或十數人,都會分裂,歐美大公司,任是幾百萬人,幾千萬人,都能容納,我們把這種公司製擴大,使它容納四萬萬人,就可成為全國共產,再擴之能容納十五萬萬人,就可成為世界共產,這即是大同世界了。

    我把中國的舊家庭,看做歐洲社會主義者的試驗場所,把歐美的大公司,看做孫中山主義的試驗場所,就試驗的結果,下一斷語曰:“公司式的共產製可以實行,家庭式的共產製不可實行。”將來我們改革社會,訂立製度的時候,凡與中國家庭製類似的製度,都該避免,遇有新發生的事項,我們即在歐美公司中搜尋先例,看公司中遇有此類事項,是用什麽方法解決,如此辦去,方可推行無阻,著者有了此種意見,所以第五章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是采用公司製的辦法。

    我著《心理與力學》,創一臆說曰:“心理變化,循力學公例而行。”此發表後,很有些人說我是牽強附會的,後來我曾經考得:歐洲十七世紀時,有白克勒者,曾說:“道德吸引,亦若物理之吸力。”他嚐用離心力和向心力,以解釋人類自私心和社交本能。又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之初,曾有人用牛頓之引力律,以解釋社會現象。可知我所說的,古人早已說過,並不是何種新奇之說。又我主張性無善無惡,這個說法,中國告子早已說了的,告子說:“性猶湍水也。”湍水之動作,純是循著力學公例走的。我說:“心理變化,循力學公例而行。”算是把告子和白克勒諸人之說,歸納攏來的一句話,既是中外古人,都有此種學說,我這個臆說,或許不會大錯。我用這個臆說去考察孫中山的學說,就覺得他是深合宇宙自然之理的,他改革社會的辦法,確與力學公例符合。茲再舉兩例如下:

    孫中山主張平均地權,他說:“令人民自己報告地價,政府隻定兩種條件,一是照原報的價抽稅,一是照價由政府收買。這個辦法,可使人人不敢欺蒙政府,不敢以多報少,或以少報多,效用是很妙的。因為人民以少報多,原意是希望政府去買那塊地皮,假設政府不買,要照原報之價去抽稅,豈不受重稅之損失嗎?至於以多報少,固然可以減輕稅銀,假若政府要照原價收買,豈不是因為減稅,反致虧本嗎?地主知道了這種利害,想來想去,都有危險,結果隻有報一個折中的實價,法則之善,是再無有複加的。”(見《孫中山演說集》第一編《三民主義》)他這個辦法,即是暗中運用力學原理。地價報多報少,可以自由,這是離心力,但是報多報少,都怕受損失,暗中有一種強製力,即是向心力,兩力平衡,就成為折中之價了。孫中山講民權主義曾說:“機器之發動,全靠活塞,從前的活塞,隻能推過去,不能推迴來,必用一個小孩子,去把它拉轉來,後來經一個懶孩子的發明,逐漸改良,就成了今日來往自如的活塞,推過去了之後,又可以自動地拉迴來。”這是由於從前的機器隻有推出去的離心力,沒得拉迴來的向心力,後來經懶孩子的發明,把二力配置停勻,機器就自能運動不已,不需派人拉動了。外國對於地價一層,設專官辦理,不時還要發生訴訟之事,就像從前的活塞要派小孩子拉動一樣,偶爾管理不周,機器就會發生毛病,這是由於此種製度,未把二力配置停勻之故。孫中山定地價的法子,內部藏有自由和強製兩個力量,這兩個力量是平衡的,所以不需派人去監督,人民自然不會報多報少,真是妙極了,非怪他自己稱讚道:“法則之善,無有複加。”

    更以孫中山之考試製言之,中國施行考試製的時候,士子願考與否,聽其自由,這是離力,考上了有種種榮譽,使人歆羨,又具有引力,二力是平衡的,所以那個時候的士子,政府不消派人去監督他,他自己會三更燈火五更雞,發憤用功。現在的學生,若非教職員督課嚴密,學生就不會用功,就像從前機器中的活塞,要派一個小孩子去拉動一般。現在各省設教育廳,設省視學,各縣設教育局,設縣視學,各校又設校長和管理員,督促不可謂不嚴,而教育之窳敗也如故,學生之嬉惰也如故,其所以然之理,也就可以想見了。孫中山把考試製采入五權憲法,厘定各種考試製度,以救選舉製度之窮,可算特識。

    綜上所述,可知孫中山主義,純是基於宇宙自然之理,其觀察人性,絕未落性善性惡窠臼,我們用物理學的眼光看去,他的主張,無一不循力學公例而行,無一不合科學原理。

    世界進化之軌道

    大凡一國之中,每一製度俱與其他製度有連帶關係,我們試把古今中外會通視之,即知每一時期的製度都有共通的性質,都與那個時期的情形相適應,猶之冬寒夏暑一般,每一時期的飲食衣服,俱與那個時期氣候相適應。我們如想改革社會,應當先把世界進化之趨勢審察清楚,一切設施才不至違背潮流。前一章,人性善惡之研究,是置身在斯密士和孫中山學說之內部,搜尋它的立足點,這一章,是站在他們學說之外部,鳥瞰世界之趨勢。譬如,疏導河流者,必須站在河側高山之上,縱覽山川形勢,與夫河流方向,才知道何處該疏漏,何處該築堤。茲將我所研究者,拉拉雜雜地寫它出來。我這種研究,有無錯誤,還望閱者諸君指正。

    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成湯時三千國;周武王時,一千八百國;到了春秋的時候,隻有二百幾十國;到了戰國的時候,隻有七國;到了秦始皇的時候,就成為一統。以後雖時有分裂,然不久即混一,仍不害其為一統之局。歐洲從前,也是無數小國,後來也是逐漸合並,成為現在的形勢。由此知世界的趨勢,總是由數小國,合並為一大國,由數大國,合並成一更大之國,漸合漸大,國數亦漸少,由這種趨勢觀去,終必至全球混一而後止。現在國際聯盟,是全球混一的動機,發明了世界語,是世界同文的預兆,這種由分而合的趨勢,我們是應該知道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們熟察宇宙一切事變,即知道社會進化是以螺旋線進行,不是以直線進行。螺旋式的狀態,是縱的方麵越深,橫的方麵越寬。例如,現在列強並峙,仿佛春秋戰國一般,但是現在範圍更廣大,文化更進步,這就是螺旋式的進化。古人每說:“天道循環,無往不複。”可知他們已窺見這種迴旋狀態,但他們不知是螺旋形,誤以為是環形,所以才有“循環無端”之說。假使宇宙事事物物之進行,都是循著一個圈子,旋轉不已,怎麽會有進化呢?我國古來流傳有循環無端的諺語,所以才事事主張複古,這都是由於觀察錯誤所致。古人說:“天遵循環。”今人說:“人類曆史,永無重複。”我們把這兩說合並攏來,就成一個螺旋式的狀態了。

    我國的兵製,可分為三個時期。春秋戰國的時候,國際競爭劇烈,非竭全國之力,不足以相抗,故那時候行征兵製,全國皆兵,這算是第一個時期。後來全國統一了,沒得國際的戰爭,雖間有外夷之患,其競爭也不劇烈,無全國皆兵之必要,故第二個時期,就依分工之原則,兵與民分而為二,民出財以養兵,兵出死以衛民,就改行募兵製。現在入了第三個時期,歐亞交通,列強並峙,國際競爭劇烈,非竭全國之力,不能相抗,又似有全國皆兵之趨勢。但務必強迫人民當兵,迴複第一時期的製度,社會上一定紛擾不堪。這個時期的辦法,應取螺旋進化的方式,參用第一時期的征兵製而卻非完全征兵製,把募兵製與全國皆兵之製,融為一致。平日用軍事教育訓練人民,即寓全國皆兵之意,有事時仍行招募法,視戰事之大小,定招募之多寡,規定每省出兵若幹,由各省酌派每縣募若幹,再由各縣向各鄉村分募,以誌願當兵者充之。我國人口四萬萬,世界任何國之人口,俱不及我國之多,故與任何國開畔,均無須驅全國之人與之作戰,隻須招募誌願當兵之人,已經夠了。鼓之以名譽,予之以重賞,自不患無人應募,且此等兵出諸自願,其奮勇敵愾之心,自較強迫以為兵者熱烈得多。否則把那些怯懦無勇的人,強迫到軍中來,湊足人數,反是壞事不小。這個辦法,可用力學公例來說明。當兵與否,聽其自由,這是一種離力;當兵者享美名,得厚賞,又足以使人欣羨,是為一種引力。二力保其平衡,願當兵者與不願當兵者,各得所欲,社會上自然相安。又戰事終了之後,解散軍隊,最為困難,如用上述招募法,事平後,由原籍之省縣設法安插,就容易辦理了。

    我國婚姻製度,也可分為三個時期。上古時男女雜交,無所謂夫婦,生出之子女,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這個時候的婚製,隻有離心力而無向心力,是為第一個時期。後來製定婚製,一與之齊,終身不改,夫婦間即使有非常的痛苦,也不能輕離,是為有向心力而無離心力,這是第二個時期的婚製。到了現在,已經是入了第三個時期,這個時期,是結構自由,某女不必定嫁某男,而某男之愛情足以吸引她,某男不必定娶某女,而某女之愛情足以吸引他,由離心向心二力之結合,就成為第三時期的自由婚製。此種婚製,本來摻得有一半上古婚製,也是依螺旋式進化的,許多青年男女,看不清這種軌道,以為應該迴複上古那種雜交狀態,就未免大錯了。

    歐洲人民的自由,也可分為三時期。上古人民,穴居野處,純是一盤散沙,無拘無束,極為自由,是為第一個時期。中古時,人民受君主之壓製,言論思想,極不自由,是為第二個時期。自法國革命後,政府幹涉的力量,和人民自由的力量,保持平衡,是為第三個時期。以力學公例言之,第一時期,有離心力而無向心力;第二個時期,有向心力而無離心力,第三時期,向心離心二力,保其平衡。從表麵上觀之,這第三時期中,摻有第一時期的自由狀態,似乎是迴複第一時期了,而實非迴複第一時期,乃是一種似迴複非迴複的螺旋狀,態。盧梭生當第二時期之末,看見那種迴旋的趨勢,誤以為應當迴複到第一時期,所以他的學說,完全取第一時期之製以立論,以返於原始自然狀態,為第一要義。他說:“自然之物皆善,一人人類之手,乃變而為惡。”他的學說,有一半合真理,有一半不合真理,因其有一半合真理,所以當時備受一般人之歡迎,因其有一半不合真理,所以法國大革命的時候,釀成非常騷動的現象,結果不得不由政府加以幹涉,卒至政府幹涉的力量,與人民自由的力量,保持平衡,社會方才安定,此乃天然之趨勢。惜乎盧梭倡那種學說之時,未把這螺旋式進化的軌道看清楚,以致法國革命之初,冤枉死了許多人。

    人類分配財產的方法,第二章內,曾經說明,是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地球上的貨財,為人類公有;第二個時期,把地球上的貨財,攘為各人私有;第三個時期,公有私有,並行不悖。到了第三時期,儼然是把個人私有物分出一半,公諸社會,帶得有點迴複第一時期的狀態,實際是依螺旋式進化,並非迴複到第一時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們把時代劃分清楚,就知道何種學說適宜,何種學說不適宜。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第二時期之末,將要入第三時期了,斯密士自由競爭的學說,達爾文優勝劣敗的學說,都是第二時期的產物,故施行起來,能生效,其說能聳動一時,但律以第三時期,則格不相入。所以斯密士之學說,會生出資本家專製之結果,達爾文之學說,會生出歐洲大戰之結果,窮則變,因而產出共產主義,以反對斯密士之學說,產出互助論,以反對達爾文之學說。這共產主義和互助論,宜乎是第三時期的學說了,而卻又不然,因為第三時期之學說,當折中第一時期和第二時期之間。

    克魯泡特金之互助論,確是第三時期的人應當行的軌道,惜乎克魯泡特金,發明這種學說,是旅行西伯利亞和滿洲等處,從觀察動物和野蠻人生活狀態得來的,他理想中的社會,是原始的狀態,換言之,即是無政府狀態。因之他極力提倡無政府主義,他的學說,也是有一半可取,有一半不可取。

    我們會通觀之,凡是反對第二時期製度之人,其理想中的社會,俱是第一時期的社會,中國人之夢想華胥國、夢想唐虞,與夫歐洲倡社會主義的人、倡無政府主義的人、倡民約論的人,俱是把第一時期的社會,作為他們理想中的社會,俱是走入相同的軌道,他們這些人,都說人性皆善,也是走入相同的軌道,這是很值得研究的事。此外凡是不滿意現在製度的人,其理想中的社會,無一不是原始狀態,例如,打倒知識階級,與夫戀愛自由等說法,都是迴複原始時狀態。我們用這種眼光,去研究現在各種學說,孰得孰失,就了如指掌了。

    孫中山的學說,是公有的貨財和私有的貲財並行不悖。他主張把那應該歸公有者,歸還公家,似乎是迴複第一時期了,然而私有權仍有切實之保障,則又非完全迴複第一時期。這種似迴複非迴複的狀態,恰是依著螺旋進化的軌道走的。

    我們要解決社會問題,當知我國情形與歐美迥然不同,我國未通商以前,無論誰貧誰富,金錢總是在國內流轉,現在國內金錢,如水一般,向外國流去。例如,外國運洋紗洋油,到中國來賣,我們拿金錢向他買,不久衣穿爛了,油點幹了,金錢一去,永不迴頭,這是一種變相的搶劫。我國現在的情形,猶如匪徒劫城,全城之人,無一不被動,不過受害有輕重罷了。我們對付外國劫城,當行堅壁清野之法,不購外貨,使他無從掠奪,才是正辦。外國工人,受歐美資本家之壓迫,我國人民,也受歐美資本家之壓迫,彼此的敵人是相同的,我國抵製外貨和外國工人罷工,乃是一貫的策略,歐美工人攻其內,我們防堵於外,那些大資本家,自然就崩潰了。孫中山主張收迴關稅,以免外貨之壓迫,即是堅壁清野的辦法,所以孫中山主義,在我國是很適宜的。

    資本家的剩餘價值,是從掠奪機器生產力得來,換言之,即是掠奪了全人類的勞力,他並莫有掠奪自己廠內工人的勞力,因為廠內工人,他給了相當的工價,就不能坐以掠奪之罪,唯有他把廠內製出之貨,銷售於世界各國,全世界的人,就受其掠奪了。例如,我國人口四萬萬,男女各半,我國女子,自古以紡織為業,自從洋紗洋布輸入中國,女子紡織之事,遂至絕跡,這就是掠奪了二萬萬女子的職業,雖有勞力,無所用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由此知歐美工業發達,全人類的勞力,都被資本家掠奪了,所以凡是由機器生出來的純利,必須全人類平攤,在道理上才講得通。

    世界上的金錢,與夫一切物品,都是從地球中取出來的,我們人類,如果缺乏金錢,抑或想享受愉快的生活,隻消向地球索取就是了。不料歐洲那些講強權競爭、優勝劣敗的學者,隻教人向人類奪取,不知向地球索取,真可謂誤人誤己。地球是擁有寶庫的主人翁,人類猶如盜賊一般,任你如何劫壓,主人毫不抗拒。歐洲大戰,殺人數千萬,恰像一夥劫賊,在主人門外,互相劫殺,你剝我的衣服,我搶你的財物,並不入主人門戶一步,鬧到一齊受傷,遍體流血,這夥劫賊,才講和而散。地球有知,當亦大笑不止,推原禍始,那充當群盜謀主的達爾文,實在不能辭其責。孫中山的實業計劃,是劫奪地球的策略。

    世界的紛爭,實由機器生產力和地球生產力不相調協,才釀出來的。歐洲工業國,機器生產力,發達到了極點,不能不在國外尋銷場、尋原料,所以釀成大戰;而世界之農業國,則地中生產力,蘊藏而不能出,貨棄於地,殊為可惜,有了這種情形,農業國,工業國,就有通功易事之必要了。無如列強專以侵奪為目的,迷夢至今未醒,奈何奈何!

    列強既執迷不悟,我們斷無坐受宰割之理,也無向他搖尾乞憐之理,隻有修明內政,準備實力,與之周旋,一麵組織弱小民族聯盟,仿蘇秦聯合六國的辦法,去對付五大強國即是了,以修明內政為正兵,以聯合弱小民族為奇兵。蘇秦的方法,是“秦攻一國,則五國各出銳師以撓秦,或救之,有不如約者,五國共攻之”。現在五大強國是秦人,世界弱小民族是六國,我們把世界弱小民族聯合起來,互相策應,多方以挽之,這個辦法,有種種勝算:(1)世界弱小民族人數多,各強國人數少;(2)弱小民族利害相同,容易聯合,各強國利害衝突,舉動不能一致;(3)弱小民族大概是農業國,列強大概是工業國,他們的原料和銷場,嚐仰給農業國,可以說強國人民的衣食,仰給予弱小民族,弱小民族的衣食,不仰給予他們。以上三者,皆是弱小民族占優勝。我們把弱小民族聯合起來,向列強進攻,予他一個重大打擊,其入手方法,即是不供給他的原料,不購他的貨物,采用甘地的辦法,為大規模之組織,列強能悔禍固好,如可開釁,我們就一致動作起來,明知世界大戰終不能免,不如我們先動手,經過一次大戰,然後才有和平之可言。這是弱小民族,生死關頭,斷無退讓之理,等到各強國創痛巨深,向弱小民族求和的時候,才提出最平等之條件,與之議和,農業國出土地和工人,工業國出機器和技師,所得利益,按照全世界人口平均分攤,不達到此項目的,決不與之妥協。隻要弱小民族能夠努力,大同世界,未必不能實現。此種辦法,是順著進化軌道走的,這種軌道孫中山看得極清楚,他主張聯合弱小民族的十二萬萬五千萬人,去攻打列強的二萬萬五千萬人,就是順著這軌道走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厚黑學大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偉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偉坤並收藏厚黑學大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