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厚黑別論
自序
我原來是孔子的信徒,小的時候父親與我命的名,我嫌它不好,見《禮記》上孔子說,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就自己改名世楷,字宗儒,表示信從儒教之意。光緒癸卯年,我從富順赴成都讀書,與友人雷君讋皆同路,每日步行百裏,途中無事,縱談時局,並尋些經史,彼此討論。他對於時事,非常憤慨,心想鐵肩擔宇宙,就改字鐵崖。我覺得儒家學說有許多缺點,心想與其宗孔子,不如宗自己,因改字宗吾。從此之後,我的思想,也就改變,每讀古人的書,就有點懷疑,對於孔子,雖未宣布獨立,卻是“宗吾”二字,是我思想獨立的旗幟,二十多年前,已經樹立了。
我見二十四史上一切是非都是顛倒錯亂的,曾做了一本《厚黑學》,說古來成功的人,不過麵厚心黑罷了,民國元年,曾在成都報紙上發表。我對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十分懷疑,做了一篇《我對於聖人之懷疑》。這篇文字,我從前未曾發表。
我作了那兩種文字之後,心中把一部二十四史,一部宋元明清學案掃除幹淨,另用物理學的規律來研究心理學,覺得人心的變化,處處是跟著力學軌道走的,從古人事跡上,現今政治上,日用瑣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數學上,中國古書上,西洋學說上,四麵八方,印證起來,似覺處處可通。我於是創設了一條臆說:心理之變化,循力學公例而行。這是我一人的拘墟之見,是否合理,不得而知,特著《心理與力學》一篇,請閱者賜教。
我應用這條臆說,覺得現在的法令製度很有些錯誤的地方,我置身學界把學製拿來研究,曾做了一篇《考試製之商榷》,又著了一篇《學業成績考查會之計劃》,曾在成都報紙發表,並經四川教育廳印行。那個時候,我這個臆說,還未發表,文中隻就現在的學製陳說利弊,我的根本原理,未曾說出,諸君能把那兩篇文字,與這篇《心理與力學》對看,合並賜教,更是感激。我近日做有一篇《推廣平民教育之計劃》,也附帶請教。
我從癸卯年,發下一個疑問道,孔孟的道理,既是不對,真正的道理,究竟在甚麽地方?這個疑團,蓄在心中,遲至二十四年,才勉強尋出一個答案,真可謂笨極了。我重在解釋這個疑問,很希望閱者指示迷途,我絕對不敢自以為是,指駁越嚴,我越是感激。如果我說錯了,他人說得有理,我就拋棄我的主張,改從他人之說,也未嚐不可。諸君有賜教的,請在報紙上發表,如能交成都國民公報社社長李澄波先生,或成都新四川日刊社社長周雁翔先生代轉,那就更好了。
我從前做的《厚黑學》及《我對於聖人之懷疑》,兩種文字的底稿,早已不知拋往何處去了,我把大意寫出來,附在後麵,表明我思想之過程。凡事有破壞,才有建設。這兩篇文字,算是一種破壞,目的在使我自己的思想獨立,所以文中多偏激之論,我們重在尋求真理,無須乎同已死的古人爭鬧不休;況且我們每研究一理,全靠古人供給許多材料,我們對於古人,隻有感謝的,更不該吹毛求疵。這兩篇文字的誤點,我自己也知道,諸君不加以指正也使得。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一月十五日,李世楷序,於成都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
我先年對於聖人,很為懷疑,細加研究,覺得聖人內麵有種種黑幕,曾做了一篇《聖人的黑幕》。民國元年本想與《厚黑學》同時發表,因為《厚黑學》還未登載完,已經眾議嘩然,說我破壞道德,煽惑人心,這篇文字,更不敢發表了,隻好借以解放自己的思想。現在國內學者,已經把聖人攻擊得身無完膚,中國的聖人,已是日暮途窮。我幼年曾受過他的教育,本不該乘聖人之危,墜井下石,但是我要表明我思想的過程,不妨把我當日懷疑之點,略說一下。
世間頂怪的東西,要算聖人,三代以上,產生最多,層見疊出,同時可以產生許多聖人。三代以下,就絕了種,並莫產出一個。秦漢而後,想學聖人的,不知有幾千百萬人,結果莫得一個成為聖人,最高的,不過到了賢人地位就止了。請問聖人這個東西,究竟學得到學不到?如說學得到,秦漢而後,有那麽多人學,至少也該再出一個聖人;如果學不到,我們何苦朝朝日日,讀他的書,拚命去學?
三代上有聖人,三代下無聖人,這是古今最大怪事,我們通常所稱的聖人,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我們把他分析一下,隻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聖人,盡是開國之君,並且是後世學派的始祖,他的破綻,就現出來了。
原來周秦諸子,各人特創一種學說,自以為尋著真理了,自信如果見諸實行,立可救國救民,無奈人微言輕,無人信從。他們心想,人類通性,都是悚慕權勢的,凡是有權勢的人說的話,人人都能夠聽從。世間權勢之大者,莫如人君,尤莫如開國之君,兼之那個時候的書,是竹簡做的,能夠得書讀的很少,所以新創一種學說的人都說道,我這種主張,是見之書上,是某個開國之君遺傳下來的。於是道家托於黃帝,墨家托於大禹,倡並耕的托於神農,著本草的也托於神農,著醫書的、著兵書的,俱托於黃帝。此外百家雜技,與夫各種發明,無不托始於開國之君。孔子生當其間,當然也不能違背這個公例。他所托的更多,堯舜禹湯文武之外,更把魯國開國的周公加入,所以他是集大成之人。周秦諸子,個個都是這個辦法,拿些嘉言懿行,與古帝王加上去,古帝王坐享大名,無一個不成為後世學派之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秦諸子,各人把各人的學說發布出來,聚徒講授,各人的門徒,都說我們的先生是個聖人。原來聖人二字,在古時並不算高貴,依《莊子·天下篇》所說,聖人之上,還有天人、神人、至人等名稱,聖人列在第四等;聖字的意思,不過是聞聲知情、事無不通罷了,隻要是聰明通達的人,都可唿之為聖人,猶之古時的“朕”字一般,人人都稱得,後來把“朕”字、“聖”字收歸禦用,不許凡人冒稱,“朕”字、“聖”字才高貴起來。周秦諸子的門徒,尊稱自己的先生是聖人,也不為僭妄。孔子的門徒,說孔子是聖人,孟子的門徒說孟子是聖人,老莊楊墨諸人,當然也有人喊他為聖人。到了漢武帝的時候,表章六經,罷黜百家,從周秦諸子中,把孔子挑選出來,承認他一人是聖人,諸子的聖人名號,一齊削奪,孔子就成為禦賜的聖人了。孔子既成為聖人,他所尊崇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當然也成為聖人。所以中國的聖人,隻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是開國之君。
周秦諸子的學說,要依托古之人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可舉例證明。南北朝有個張士簡,把他的文章拿與虞訥看,虞訥痛加詆斥。隨後張士簡把文改作,托名沈約,又拿與虞訥看,他就讀一句,稱讚一句。清朝陳修園,著了一本《醫學三字經》,其初托名葉天士,及到其書流行了,才改歸己名。有修園的自序可證。從上列兩事看來,假使周秦諸子不依托開國之君,恐怕他們的學說早已消滅,豈能傳到今日?周秦諸子,誌在救世,用了這種方法,他們的學說才能推行,後人受賜不少。我們對於他們是應該感謝的,但是為研究真理起見,他們的內幕,是不能不揭穿的。
孔子之後,平民之中,也還出了一個聖人,此人就是人人知道的關羽。凡人死了,事業就完畢,惟有關羽死了過後,還幹了許多事業,竟自掙得聖人的名號,又著有《桃園經》、《覺世真經》等書,流傳於世。孔子以前,那些聖人的事業與書籍,我想恐怕也與關羽差不多。
現在鄉僻之區偶然有一人得了小小富貴,講因果的,就說他陰功積得多,講堪輿的,就說他墳地葬得好,看相的、算命的,就說他麵貌生庚與眾不同。我想古時的人心與現在差不多,大約也有講因果的人,看見那些開基立國的帝王,一定說他品行如何好、道德如何好,這些說法流傳下來,就成為周秦諸子著書的材料了。兼之,凡人皆有我見,心中有了成見,眼中所見的東西,就會改變形象。戴綠眼鏡的人,見凡物皆成綠色;戴黃眼鏡的人,見凡物皆成黃色。周秦諸人,創了一種學說,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古人,古人自然會改形變相,恰與他的學說符合。
我們權且把聖人中的大禹提出來研究一下。他腓無胈,脛無毛,憂其黔首,顏色黧墨,宛然是摩頂放踵的兼愛家。韓非子說:“禹朝諸侯於會稽,防風氏之君後至而禹斬之。”他又成了執法如山的大法家。孔子說:“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儼然是恂恂儒者,又帶點棲棲不已的氣象。讀魏晉以後禪讓文,他的行徑,又與曹丕、劉裕諸人相似。宋儒說他得了危微精一的心傳,他又成了一個析義理於毫芒的理學家。雜書上說他娶塗山氏女,是個狐狸精,仿佛是《聊齋》上的公子書生;說他替塗山氏造敷麵的粉,又仿佛是畫眉的風流張敞;又說他治水的時候,驅遣神怪,又有點像《西遊記》上的孫行者、《封神榜》上的薑子牙。據著者的眼光看來,他始而忘親事仇,繼而奪仇人的天下,終而把仇人逼死蒼梧之野,簡直是厚黑學中重要人物。他這個人,光怪陸離,真是莫名其妙。其餘的聖人,其神妙也與大禹差不多。我們略加思索,聖人的內幕也就可以了然了。因為聖人是後人幻想結成的人物,各人的幻想不同,所以聖人的形狀有種種不同。
我做了一本《厚黑學》,從現在逆推到秦漢是相合的,又推到春秋戰國,也是相合的,可見從春秋以至今日,一般人的心理是相同的。再追溯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就覺得他們的心理神妙莫測,盡都是天理流行,惟精惟一,厚黑學是不適用的。大家都說三代下人心不古,仿佛三代上的人心,與三代下的人心,成為兩截了,豈不是很奇的事嗎?其實並不奇。假如文景之世,也像漢武帝的辦法,把百家罷黜了,單留老子一人,說他是個聖人,老子推崇的黃帝,當然也是聖人,於是乎平民之中,隻有老子一人是聖人,開國之君,隻有黃帝一人是聖人。老子的心,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黃帝的心,也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其政悶悶,其民淳淳。黃帝而後,人心就不古:堯奪哥哥的天下,舜奪婦翁的天下,禹奪仇人的天下,成湯文武以臣叛君,周公以弟弑兄。我那本《厚黑學》,直可逆推到堯舜而止,三代上的人心,三代下的人心,就融成一片了。無奈再追溯上去,黃帝時代的人心,與堯舜而後的人心,還是要成為兩截的。
假如老子果然像孔子那樣際遇,成了禦賜的聖人,我想孟軻那個亞聖名號,一定會被莊子奪去,我們讀的四子書,一定是《老子》、《莊子》、《列子》、《關尹子》,所讀的經書,一定是靈樞、素問,孔孟的書,與管商申韓的書,一齊成為異端,束諸高閣,不過遇著好奇的人,偶爾翻來看看,《大學》、《中庸》在《禮記》內,與《王製》、《月令》並列。人心惟危十六字,混在“曰若稽古”之內,也就莫得甚麽精微奧妙了。後世講道學的人,一定會向《道德經》中,玄牝之門,埋頭鑽研,一定又會造出天玄人玄,理牝欲牝種種名詞,互相討論。依我想,聖人的真相不過如是。
儒家的學說,以仁義為立足點,定下一條公例,行仁義者昌,不行仁義者亡。古今成敗,能合這個公例的,就引來作證據,不合這個公例的,就置諸不論。舉個例來說,太史公《殷本紀》說:“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周本紀》說:“西伯陰行善。”連下兩個陰字,其作用就可想見了。《齊世家》更直截了當說道:“周西伯昌之脫羑裏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可見文王之行仁義,明明是一種權術,何嚐是實心為民。儒家見文王成了功,就把他推尊得了不得。徐偃王行仁義,漢東諸侯朝者三十六國,荊文王惡其害己也,舉兵滅之。這是行仁義失敗了的,儒者就絕口不提。他們的論調,完全與鄉間講因果報應的一樣,見人富貴,就說他積得有陰德,見人觸電器死了,就說他忤逆不孝。推其本心,固是勸人為善,其實真正的道理,並不是那麽樣。
古來的聖人,真是怪極了!虞芮質成,腳踏了聖人的土地,立即洗心革麵。聖人感化人,有如此的神妙,我不解管蔡的父親是聖人,母親是聖人,哥哥弟弟是聖人,四麵八方被聖人圍住了,何以中間會產生鴟鴞。清世宗唿允禩為阿其那,允禟為塞思赫,翻譯出來,是豬狗二字。這個豬狗的父親也是聖人,哥哥也是聖人,鴟鴞豬狗,會與聖人錯雜而生,聖人的價值,也就可以想見了。
李自成是個流賊,他進了北京,尋著崇禎帝後的屍,載以宮扉,盛以柳棺,放在東華門,聽人祭奠。武王是個聖人,他走至紂死的地方,射他三箭,取黃鉞把頭斬下來,懸在太白旗上。他們爺兒,曾在紂名下稱過幾天臣,做出這宗舉動,他們的品行連流賊都不如,公然也成為惟精惟一的聖人,真是妙極了。假使莫得陳圓圓那場公案,吳三桂投降了,李自成豈不成為太祖高皇帝嗎?他自然也會成為聖人,他那闖太祖本紀,所載深仁厚澤,恐怕比《周本紀》要高幾倍。
太王實始翦商,王季、文王繼之,孔子稱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其實與司馬炎纘懿師昭之緒何異?所異者,一個生在孔子前,得了世世聖人之名,一個生在孔子後,得了世世逆臣之名。
後人見聖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就千方百計替他開脫,到了證據確鑿,無從開脫的時候,就說書上的事跡,出於後人附會。這個例是孟子開的,他說要“以至仁伐至不仁”,斷不會有流血的事,就斷定《武成》上“血流漂杵”那句話是假的。我們從殷民三叛,多方大誥,那些文字看來,可知伐紂之時,“血流漂杵”不假,隻怕“以至仁伐至不仁”那句話有點假。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而天下之惡皆歸焉。”我也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願居上流,而天下之美皆歸焉。”若把下流二字改作失敗,把上流二字改作成功,更覺確切。
古人神道設教,祭祀的時候,叫一個人當屍,向眾人指說道:“這就是所祭之神。”眾人就朝著他磕頭禮拜。同時又以至道設教,對眾人說:“我的學說,是聖人遺傳下來的。”有人問:“哪個是聖人?”他就順手指著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說道:“這就是聖人。”眾人也把他當如屍一般,朝著他磕頭禮拜。後來進化了,人民醒悟了,祭祀的時候,就把屍撤銷,惟有聖人的迷夢,數千年未醒,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竟受了數千年的崇拜。
講因果的人,說有個閻王,問閻王在何處,他說在地下。講耶教的人,說有個上帝,問上帝在何處,他說在天上。講理學的人,說有許多聖人,問聖人在何處,他說在古時。這三種怪物,都是隻可意中想象,不能目睹,不能證實。惟其不能證實,他的道理就越是玄妙,信從的人就越是多。在創這種議論的人,本是勸人為善,其意固可嘉,無如事實不真確,就會生出流弊。因果之弊,流為拳匪聖人之弊,使真理不能出現。
漢武帝把孔子尊為聖人過後,天下的言論,都折中於孔子,不敢違背。孔融對於父母問題,略略討論一下,曹操就把他殺了;嵇康菲薄湯武,司馬昭也就把他殺了。儒教能夠推行,全是曹操、司馬昭一般人維持之力。後來開科取士,讀書人若不讀儒家的書,就莫得進身之路。一個死孔子,他會左手拿官爵,右手拿鋼刀,哪得不成為萬世師表?宋元明清學案中人,都是孔聖人馬蹄腳下人物,他們的心坎上受了聖人的摧殘蹂躪,他們的議論,焉得不支離穿鑿?焉得不迂曲難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中國的聖人,是專橫極了,他莫有說過的話,後人就不敢說,如果有人說出來,眾人就說他是異端,就要攻擊他。朱子發明了一種學說,不敢說是自己發明的,隻好把孔門的“格物致知”加一番解釋,說他的學說是孔子嫡傳,然後才有人信從。王陽明發明一種學說,也隻好把“格物致知”加一番新解釋,以附會己說,說朱子講錯了,他的學說才是孔子嫡傳。本來朱、王二人的學說,都可以獨樹一幟,無須依附孔子,無如處於孔子勢力範圍之內,不依附孔子,他們的學說萬萬不能推行。他二人費盡心力去依附當時的人,還說是偽學,受重大的攻擊。聖人專橫到了這個田地,怎麽能把真理搜尋得出來?
韓非子說得有個笑話:郢人致書於燕相國,寫書的時候,天黑了,喊“舉燭”,寫書的人,就寫上“舉燭”二字,把書送去。燕相得書,想了許久,說道,舉燭是尚明,尚明是任用賢人的意思,就對燕王說了。燕王聽他的話,國遂大治。雖是收了效,卻非原書本意,所以韓非說:“先王有郢書,後世多燕說。”究竟“格物致知”四字作何解釋,恐怕隻有手著《大學》的人才明白,朱、王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免不脫郢書燕說的批評,豈但“格物致知”四字,恐怕《十三經注疏》、《皇清經解》、宋元明清學案內麵,許多妙論也逃不脫郢書燕說的批評。
學術上的黑幕,與政治上的黑幕,是一樣的。聖人與君主,是一胎雙生的,處處狼狽相依。聖人不仰仗君主的威力,聖人就莫得那麽尊崇;君主不仰仗聖人的學說,君主也莫得那麽猖獗。於是君主把他的名號分給聖人,聖人就稱起王來了;聖人把他的名號分給君主,君主也稱起聖來了。君主鉗製人民的行動,聖人鉗製人民的思想。君主任便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遵從;如果有人違背了,就算是大逆不道,為法律所不容。聖人任便發一種議論,學者都要信從;如果有人批駁了,就算是非聖無法,為清議所不容。中國的人民,受了數千年君主的摧殘壓迫,民意不能出現,無怪乎政治紊亂;中國的學者,受了數千年聖人的摧殘壓迫,思想不能獨立,無怪乎學術消沉。因為學說有差誤,政治才會黑暗,所以君主之命該革,聖人之命尤其該革。
我不敢說孔子的人格不高,也不敢說孔子的學說不好,我隻說除了孔子,也還有人格,也還有學說。孔子並莫有壓製我們,也未嚐禁止我們別創異說,無如後來的人,偏要抬出孔子,壓倒一切,使學者的思想不敢出孔子的範圍之外。學者心坎上被孔子盤踞久了,理應把他推開,思想才能獨立,宇宙真理才研究得出來。前幾年,有人把孔子推開了,同時杜威、羅素就闖進來,盤踞學者心坎上,天下的言論,又熱衷於杜威、羅素,成一個變形的孔子,有人違反了他的學說,又算是大逆不道,就要被報章雜誌罵個不休。如果杜威、羅素去了,又會有人出來,執行孔子的任務。他的學說,也是不許人違反的。依我想,學術是天下公物,應該聽人攻擊,如果說錯了,改從他人之說,於己也無傷,何必取軍閥態度,禁人批評?
凡事以平為本。君主對於人民不平等,故政治上生糾葛;聖人對於學者不平等,故學術上生糾葛。我主張把孔子降下來,與周秦諸子平列,我與閱者諸君一齊參加進去,與他們平坐一排,把杜威、羅素諸人歡迎進來,分庭抗禮,發表意見,大家磋商,不許孔子、杜威、羅素高踞我們之上,我們也不高踞孔子、杜威、羅素之上,人人思想獨立,才能把真理研究得出來。
我對於聖人既已懷疑,所以每讀古人之書,無在不疑,因定下讀書三訣,為自己用功步驟。茲附尋於下。
讀書三訣:
第一步,以古為敵。讀古人之書,就想此人是我的勁敵,有了他,就莫得我,非與他血戰一番不可。逐處尋他縫隙,一有縫隙,即便攻入;又代古人設法抗拒,愈戰愈烈,愈攻愈深。必要如此,讀書方能入理。
第二步,以古為友。我若讀書有見,即提出一種主張,與古人的主張對抗,把古人當如良友,互相切磋。如我的主張錯了,不妨改從古人;如古人主張錯了,就依著我的主張,向前研究。
第三步,以古為徒。著書的古人,學識膚淺的很多,如果我自信學力在那些古人之上,不妨把他們的書拿來評閱,當如評閱學生文字一般。說得對的,與他加幾個密圈;說得不對的,與他畫幾根杠子。我想世間俚語村言,含有妙趣的,尚且不少,何況古人的書,自然有許多至理存乎其中,我評閱越多,知識自然越高,這就是普通所說的教學相長了。如遇一個古人,知識與我相等,我就把他請出來,以老友相待,如朱晦庵待蔡元定一般。如遇有知識在我上的,我又把他認為勁敵,尋他縫隙,看攻得進攻不進。
我雖然定下三步功夫,其實並莫有做到,自己很覺抱愧。我現在正做第一步功夫,想達第二步還未達到。至於第三步,自量終身無達到之一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譬如行路,雖然把路徑尋出,無奈路太長了,腳力有限,隻好努力前進,走一截,算一截。
怕老婆的哲學
大凡一國之成立,必有一定重心,我國號稱禮教之邦,首重的就是五倫。古之聖人,於五倫中,特別提出一個“孝”字,以為百行之本,故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全國重心在一個孝字上,因而產出種種文明,我國雄視東亞數千年,良非無因也。自從歐風東漸,一般學者大唿禮教是吃人的東西,首先打倒的就是孝字,全國失去重心,於是謀國就不忠了,朋友就不信了,戰陣就無勇了,有了這種現象,國家焉得不衰落,外患焉得不欺淩?
我輩如想複興中國,首先要尋出重心,然後才有措手的地方。請問:應以何者為重心?難道恢複孝字嗎?這卻不能,我國有謀學者,戊戌政變後,高唱君主立憲,後來袁世凱稱帝,他首先出來反對,說道:“君主這個東西,等於廟中之菩薩,如有人把他丟在廁坑內,我們斷不能洗淨供起,隻好另塑一個。”他這個說法,很有至理,父子間的孝字不能恢複,所以我輩愛國誌士,應當另尋一個字,以代替古之孝字,這個字仍當在五倫中去尋。
五倫中君臣是革了命的,父子是平了權的,兄弟朋友之倫,更是早已拋棄了,猶幸五倫中尚有夫婦一倫,巍然獨存。我們就應當把一切文化,建築在這一倫上,全國有了重心,才可以說複興的話。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積愛成孝,所以古時的文化建築在“孝”字上。世間的丈夫,無不愛其妻也,積愛成怕,所以今後的文化,應當建築在“怕”字上。古人雲:“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故“孝”字可以為全國重心。同時可說:“天下豈有無妻之國哉?”故“怕”字也可以為全國重心,這其間有甚深的哲理,諸君應當細細研究。
我們四川的文化,無一不落後,惟怕學一門,是很可以自豪的。河東獅吼,是怕學界的佳話,此事就出在我們四川。其人為誰?即是蘇東坡所做《方山子傳》上的陳季常。他是四川青神人,與東坡為內親;他怕老婆的狀態,東坡所深知,故作詩讚美之曰:“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四川出了這種偉人,是應當特別替他表揚的。
我們讀《方山子傳》,隻知他是高人逸士,誰知他才是怕老婆的祖師。由此知:怕老婆這件事,要高人逸士才做得來,也可說:因為怕老婆才成為高人逸士。《方山子傳》有曰:“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儼然瞽腴底豫氣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亦無不是的妻子,虞舜遭著父頑母囂,從孝字做功夫,家庭卒收底豫之效;陳季常遭著河東獅吼,從怕字做功夫,閨房中卒收怡然自得之效,真可為萬世師法。
怕老婆這件事,不但要高人逸士才做得來,並且要英雄豪傑才做得來。怕學界的先知先覺,要首推劉先生,以發明家而兼實行家。他新婚之夜,就向孫夫人下跪,後來困處東吳,每遇著不了的事,就守著老婆痛哭,而且常常下跪,無不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他發明這種技術,真可謂渡盡無邊苦海中的男子。諸君如遇河東獅吼的時候,把劉先生的法寶取出來,包管閨房中呈祥和之氣,其樂也融融,其樂也泄泄。君子曰,劉先生純怕也,怕其妻施及後人;怕經曰,“怕夫不匱,永錫爾類”,其斯之謂歟。
陳季常生在四川。劉先生之墳墓,至今尚在成都南門外。陳劉二公之後,流風餘韻,愈傳愈廣,怕之一字,成了四川的省粹。我曆數朋輩交遊中,官之越大者,怕老婆的程度越深,幾乎成為正比例。諸君閉目細想,當知敝言不謬。我希望外省到四川的朋友仔仔細細,領教我們的怕學,輾轉傳播,把四川的省粹變而為中華民國的國粹,那麽,中國就可稱雄了。
愛親愛國愛妻,原是一理。心中有了愛,表現出來,在親為孝,在國為忠,在妻為怕,名詞雖不同,實際則一也。非讀書明理之士,不知道忠孝,同時非讀書明理之士,不知道怕。鄉間小民,往往將其妻生捶死打,其人率皆蠢蠢如鹿豕,是其明證。
舊禮教注重“忠孝”二字,新禮教注重“怕”字,我們如說某人怕老婆,無異譽之為忠臣孝子,是很光榮的。孝親者為“孝子”,忠君者為“忠臣”,怕老婆者當名“怕夫”。舊日史書有“忠臣傳”,有“孝子傳”,將來民國的史書,一定要立“怕夫傳”。
一般人都說四川是民族複興根據地,我們既負了重大使命,希望外省的朋友,協同努力,把四川的省粹,發揚光大,成為全國的重心,才可收拾時局,重整山河,這是可用史事來證明的。
東晉而後,南北對峙,曆宋齊梁陳,直到隋文帝出來,才把南北統一,而隋文帝就是最怕老婆的人。有一天獨孤皇後發了怒,文帝嚇極了,跑在山中,躲了兩天,經大臣楊素諸人,把皇後的話說好了,才敢迴來。兵法曰:“守如處女,出如脫兔。”怕經曰:“見妻如鼠,見敵如虎。”隋文帝之統一天下也宜哉!閨房中見了老婆,如鼠子見了貓兒,此守如處女之說也;戰陣上見了敵人,如猛虎之見群羊,此出如脫兔之說也。《聊齋》有曰:“將軍氣同雷電,一人中庭,頓歸無何有之鄉;大人麵若冰霜,比到寢門,遂有不堪問之處。”惟其入中庭而無何有,才能氣同雷電,惟其到寢門而不堪問,才能麵若冰霜,彼蒲鬆齡烏足知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隋末天下大亂,唐太宗出來,掃平群雄,平一海內。他用的謀臣,是房玄齡,史稱“房謀杜斷”。房是極善籌謀之人,獨受著他夫人之壓迫,無法可施,忽然想到唐太宗是當今天子,當然可以製伏她,就訴諸太宗。太宗說:“你喊她來,等我處置她。”哪知房太太幾句話,就說得太宗啞口無言,私下對玄齡道:“你這位太太,我見了都害怕,此後你好好服從她的命令就是了。”太宗見了臣子的老婆都害怕,真不愧開國明君。當今之世,有誌削平大難者,他幕府中總宜多延請幾個房玄齡。
我國曆史上,不但要怕老婆的人才能統一全國,就是偏安一隅,也非有怕老婆的人不能支持全局。從前東晉偏安,全靠王導、謝安,而他二人,都是怕學界的先進。王導身為宰相,兼充清談會主席,有天手持麈尾,坐在主席位上,正談得高興,忽報道“夫人來了”,他連忙跳上犢車就跑,把麈柄顛轉過來,用柄將牛兒亂打。無奈牛兒太遠,麈柄太短,王丞相急得沒法。後來天子以王導功大,加他九錫,中有兩件最特別之物,曰“短轅犢”、“長柄麈”。從此以後王丞相出來,牛兒挨得近近的,手中麈柄是長長的,成為千古美談。孟子曰:“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王丞相對於他的夫人,真可謂孤臣孽子了,宜其事功彪炳。
苻堅以百萬之師伐晉,謝安圍棋別墅,不動聲色,把苻堅殺得大敗,其得力全在一個怕字。“周婆製禮”,這個典故,諸君想還記得,謝安的太太,把周公製下的禮改了,用以約束丈夫。謝安在他夫人名下,受過這種嚴格教育,養成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習慣,苻堅怎是他的敵手?
苻堅伐晉,張夫人再三苦諫,他怒道:“國家大事,豈婦人女子所能知?”這可謂不怕老婆了,後來淝水一戰,望見八公山上草木,就麵有懼色,聽見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他膽子怯得個這樣,就是由於根本上欠了修養的緣故。觀於謝安苻堅,一成功,一失敗,可以憬然悟矣。
有人說外患這樣的猖獗,如果再提倡怕學,養成怕的習慣,日本一來,以怕老婆者怕之,豈不亡國嗎?這卻不然,從前有位大將,很怕老婆,有天憤然道:“我怕她做甚?”傳下將令,點集大小三軍,令人喊他夫人出來,他夫人厲聲道:“喊我何事?”他惶恐伏地道:“請夫人出來閱操。”我多方考證,才知道這是明朝戚繼光的事。繼光行軍極嚴,他兒子犯了軍令,把他斬了,夫人尋他大鬧,他自知理虧,就養成怕老婆的習慣。誰知這一怕反把膽子嚇大了,以後日本兵來,就成為抗日的英雄。因為日本雖可怕,總不及老婆之可怕,所以他敢於出戰。諸君讀過希臘史,都想知道斯巴達每逢男子出征,妻子就對他說道:“你不戰勝歸來,不許見我之麵。”一個個奮勇殺敵,斯巴達以一蕞爾小國,遂崛起稱雄,倘平日沒有養成怕老婆的習慣,怎能收此良果?
讀者諸君,假如你的太太,對於你,施下最嚴酷的壓力,你必須敬謹承受,才能忍辱負重,擔當國家大事,這是王導、謝安、戚繼光諸人成功秘訣。如其不然,定遭失敗。唐朝黃巢造反,朝廷命某公督師征剿。夫人在家,收拾行李,向他大營而來。他聽了愁眉不展,向幕僚說道:“夫人聞將南來,黃巢又將北上,為之奈何?”幕僚道:“為公計,不如投降黃巢的好。”此公卒以兵敗伏法。假令他有膽量去迎接夫人,一定有膽量去抵抗黃巢,決不會失敗。
我們現處這個環境,對日本談抗戰,對國際方麵,談外交手腕,講到外交,也非怕學界中人不能勝任愉快。我國外交人才,李鴻章為第一。鴻章以其女許張佩倫為妻,佩倫年已四十,鴻章夫人嫌他人老,尋著鴻章大鬧。他埋頭忍氣,慢慢設法,把夫人的話說好,卒將其女嫁與佩倫。你想:夫人的交涉都辦得好,外國人的交涉,怎麽辦不好?所以八國聯軍,那麽困難的交涉,鴻章能夠一手包辦而成。
基於上麵的研究,我們應趕急成立一種學會,專門研究怕老婆的哲學,造就些人才,以備國家緩急之用。舊禮教重在孝字上,新禮教,重在怕字上。古人求忠臣於孝子之門,今後當求烈士於怕夫之門。孔子提倡舊禮教,曾著下一部《孝經》,敝人忝任黑厚教主,有提倡新禮教的責任,特著一部《怕經》,希望諸君不必高談“裁矗”,隻把我的《怕經》早夜虔誦百遍就是了。
教主曰:夫怕,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怕。
教主曰:其為人也怕妻,而敢於在外為非者鮮矣。人人不敢為非,而謂國之不興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怕妻也者,其複興中國之本歟!
教主曰:惟大人為能有怕妻之心,一怕妻而國本定矣。
教主曰:怕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為人妻止於嚴,為人夫止於怕。家人有嚴君焉,妻之謂也。妻發令於內,夫奔走於外,天地之大義也。
教主曰:大哉妻之為道也,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妻則之,蕩蕩乎無能名焉,不識不知,順妻之則。
教主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怕妻,而不知為怕者眾矣。
教主曰:君子見妻之怒也,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畢誠畢敬,勿之有觸焉而矣。
教主曰:妻子有過,下氣怡聲柔色以諫,諫若不從,起敬起長,三諫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妻子怒不悅,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畏。
教主曰:為人夫者,朝出而不歸,則妻倚門而望,暮出而不歸,則妻倚閭而望,是以妻子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教主曰:君子之事妻也,視於無形,聽於無聲,入閨房,鞠躬如也,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妻憂亦憂,妻喜亦喜。
教主曰:謀國不忠非怕也,朋友不信非怕也,戰陣無勇非怕也。一舉足而不敢忘妻子,一出言而不敢忘妻子,將為善,思貽妻子令名,必果;將為不善,思貽妻子羞辱,必不果。
教主曰:妻子者,丈夫所指而終身者也。身體發膚,屬諸妻子,不敢毀傷,怕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妻子,怕之終也。
右經十二章,為怕學入門之道,其味無窮。為夫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新禮教夫妻一倫,等於舊禮教父子一倫,孔子說了一句“為人止於孝”,同時就說“為人父止於慈”,必要這樣,才能雙方兼顧。所以鄙人說“為人夫止於怕”,必須說“為人妻止於嚴”,也要雙方兼顧。
現在許多人高唱“賢妻良母”的說法,女同誌不大滿意,這未免誤解了。“賢妻良母”四字,是順串而下,不是二者平列。賢妻即是良母,妻道也,而母道存焉。人子幼時,受父母之撫育,稍長出外就傅,受師保之教育,壯而有實,則又舉而屬諸妻子。故妻之一身,實兼有父母師保之責任,豈能隨隨便便,漫不經意呢?妻為夫綱,我女同誌,能卸去此種責任嗎?
男子有三從,幼而從父,長而從師,由壯至老則從妻,此中外古今之通義也。我主張約些男同誌,設立“怕學研究會”,從學理上討論;再勸導女同誌,設立“吼獅練習所”,練習實行方法,雙方進行,而謂怕學不昌明,中國不強盛者,未之有也。
六十晉一妙文
鄙人今年(民國二十八年)已滿六十歲了。即使此刻壽終正寢,抑或為日本飛機炸死,祭文上也要寫享年六十有一上壽了。生期那一天,並無一人知道,過後我遍告眾人,聞者都說與我補祝。我說:“這也無須。”他們說:“教主六旬誕頌,是普天同慶的事,我們應該發出啟事,征求詩文,歌頌功德。”我謂:“這更勿勞費心,許多做官的人,德政碑是自己立的,萬民傘是自己送的,甚至生祠也是自己修的。這個征文啟事,不必煩諸親友,等我自己幹好了。”
大凡征求壽文,例應補敘本人道德文章功業,最要者,尤在寫出其人特點,其他俱可從略。鄙人以一介匹夫,崛起而為厚黑聖人,於儒釋道三教之外特創一教,這可算真正的特點。然而其事為眾人所共知,其學已家喻戶曉,並且許多人都已身體力行,這種特點,也無須贅述。茲所欲說者,不過表明鄙人所負責之重大,此後不可不深自勉勵而已。
鄙人生於光緒五年己卯正月十三日,次日始立春,算命先生所謂:“己卯生人,戊寅算命。”所以己卯年生的人,是我的老庚;戊寅年生的人,也是我的老庚。光緒己卯年,是公曆一千八百七十九年,愛因斯坦生於三月十九日,比我要小一點,算是我的庚弟,他的相對論震動全球,而鄙人的厚黑學僅僅充滿四川,我對於庚弟,未免有愧。此後隻有把我發明的學問努力宣傳,才能不虛此生。
正月十三日,曆年上載明:“是楊公忌日,諸事不宜。”孔子生於八月二十七日,也是楊公忌日,所以鄙人一生際遇,與孔子相同,官運之不亨通,一也;其被稱為教主一也。天生鄙人,冥冥中以孔子相待,我何敢妄自菲薄!
楊公忌日的算法,是以正月十三為起點,以後每月退二日,如二月十一日,三月九日……到了八月,又忽然發生變例,以二十七日為起點,又每月退二日,又九月二十五日,十月二十三日……到了正月又忽然發生變例,以十三為起點。諸君試翻曆史書一看,即知鄙言不謬。大凡教主都是應運而生,孔子生日即為八月二十七日,所以鄙人生日非正月十三日不可。這是楊公在千年前早已注定了的。
孔子生日定為陰曆八月二十七日,考據家頗有異詞。改為陽曆八月二十七日,一般人更莫名其妙。千秋萬歲後,我的信徒,飲水思源,當然與我建個厚黑廟,每年聖誕致祭,要查看陰陽曆對照表,未免麻煩。好在本年(民國二十八年)正月十三日,為厚黑教主聖誕。將來每年陰曆重九登高,陽曆重三日入厚黑廟致祭,豈不很好?
四川自漢朝文翁興學而後,文化比諸齊魯,曆晉唐以迄有明,蜀學之盛,足以江浙諸省相埒。明季獻賊踐蜀,殺戮之慘,亙古未有。秀傑之士,起而習武,蔚為風氣。有清一代,名將輩出,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無一不有。嘉道時,全國提鎮,川籍占十之七八。於是四川武功特盛,而文學則蹶焉不振。六十年前,張文襄建立尊經書院,延聘湘潭王壬秋先生來川講學,及門弟子,並研廖季平,富順宋芸子,名滿天下,其他著作等學者,指不勝屈,樸學大興,文風複盛。考《湘綺樓日記》,己卯年正月十二日,王先生接受尊經書院聘書,次日鄙人誕生,明日即立春,萬象更新,這其中實見造物運用之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帝王之興者也,必先有為之驅除者。教主之興也,亦必先有為之驅除者,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孔教之興,已二千餘年,皇矣上帝,乃眷西顧,擇是四川為新教主誕生之所,使東魯聖人,西蜀聖人,遙遙相對。無如川人尚武,已成風氣,特先遣王壬秋入川,為之驅除,此所以王先生一受聘書,而鄙人即嵩生嶽降也。
民國元年,共和肇造,為政治上開一新紀元,今為民國二十八年,也即是厚黑紀元二十八年。所以四川之進化,可分為三個時期:蠶叢魚鳧,開國茫然,毋庸深論,秦代通蜀而後,由漢司馬相如,以至明陽慎,川人以文學相長,是為第一期,此則文翁之功矣。有清一代,川人以武功見長,是為第二時期,此張獻忠之功也。民國以來,川人以厚黑學見長,是為第三時期,此鄙人之功也。
民元而後,我的及門弟子和私淑弟子,努力工作,把四川造成一個厚黑國,於是中國高瞻遠矚之士,大聲疾唿曰:“四川是民族複興之根據地!”何想,要複興民族,打倒日本,舍了這種學問,還有什麽法子?所以鄙人於所著《厚黑叢話》內,喊出“厚黑救國”的口號,舉出越王勾踐為模範人物。其初也,勾踐入吳,身為臣,妻為妾,是之謂厚。其初也,沼吳之役,夫差請照樣的身為臣妻為妾,勾踐不許,必置之死地而後己,是之謂黑。“九一八”以來,我國步步退讓,是勾踐退吳的方式,“七七事變”而後,全國抗戰,是勾踐沼吳的精神。我國當局,定下國策,不期而與鄙人之學說暗合,這是很可慶幸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餘豈好講厚黑哉?餘不得已也。
鄙人發明“厚黑學”,是千古不傳之秘,而今而後,當努力宣傳,死而後已。鄙人對於社會,既有這種空前的貢獻,社會人士即該予以褒揚。我的及門弟子和私淑弟子,當茲教主六旬聖誕,應該作些詩文,歌功頌德。自鄙人的目光看來,舉世非之,與舉世譽之,有同等的價值。除弟子而外,如有誌同道合的蘧伯玉,或走入異端的原壤,甚或有反對黨,如楚狂沮溺,征生畝諸人,都可盡量地作些文字,無論為歌頌,為笑罵,鄙人都一敬謹拜受。將來匯刊一冊,題目《厚黑教主榮錄》。千秋萬歲後,厚黑學如皎日中天,可謂其生也榮,其死也榮。中華民國萬萬歲!厚黑學萬歲,厚黑紀元二十八年,三月十三日,李宗吾謹啟。是日也,即我庚弟愛因斯坦六旬晉一之前一日也。
自序
我原來是孔子的信徒,小的時候父親與我命的名,我嫌它不好,見《禮記》上孔子說,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就自己改名世楷,字宗儒,表示信從儒教之意。光緒癸卯年,我從富順赴成都讀書,與友人雷君讋皆同路,每日步行百裏,途中無事,縱談時局,並尋些經史,彼此討論。他對於時事,非常憤慨,心想鐵肩擔宇宙,就改字鐵崖。我覺得儒家學說有許多缺點,心想與其宗孔子,不如宗自己,因改字宗吾。從此之後,我的思想,也就改變,每讀古人的書,就有點懷疑,對於孔子,雖未宣布獨立,卻是“宗吾”二字,是我思想獨立的旗幟,二十多年前,已經樹立了。
我見二十四史上一切是非都是顛倒錯亂的,曾做了一本《厚黑學》,說古來成功的人,不過麵厚心黑罷了,民國元年,曾在成都報紙上發表。我對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十分懷疑,做了一篇《我對於聖人之懷疑》。這篇文字,我從前未曾發表。
我作了那兩種文字之後,心中把一部二十四史,一部宋元明清學案掃除幹淨,另用物理學的規律來研究心理學,覺得人心的變化,處處是跟著力學軌道走的,從古人事跡上,現今政治上,日用瑣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數學上,中國古書上,西洋學說上,四麵八方,印證起來,似覺處處可通。我於是創設了一條臆說:心理之變化,循力學公例而行。這是我一人的拘墟之見,是否合理,不得而知,特著《心理與力學》一篇,請閱者賜教。
我應用這條臆說,覺得現在的法令製度很有些錯誤的地方,我置身學界把學製拿來研究,曾做了一篇《考試製之商榷》,又著了一篇《學業成績考查會之計劃》,曾在成都報紙發表,並經四川教育廳印行。那個時候,我這個臆說,還未發表,文中隻就現在的學製陳說利弊,我的根本原理,未曾說出,諸君能把那兩篇文字,與這篇《心理與力學》對看,合並賜教,更是感激。我近日做有一篇《推廣平民教育之計劃》,也附帶請教。
我從癸卯年,發下一個疑問道,孔孟的道理,既是不對,真正的道理,究竟在甚麽地方?這個疑團,蓄在心中,遲至二十四年,才勉強尋出一個答案,真可謂笨極了。我重在解釋這個疑問,很希望閱者指示迷途,我絕對不敢自以為是,指駁越嚴,我越是感激。如果我說錯了,他人說得有理,我就拋棄我的主張,改從他人之說,也未嚐不可。諸君有賜教的,請在報紙上發表,如能交成都國民公報社社長李澄波先生,或成都新四川日刊社社長周雁翔先生代轉,那就更好了。
我從前做的《厚黑學》及《我對於聖人之懷疑》,兩種文字的底稿,早已不知拋往何處去了,我把大意寫出來,附在後麵,表明我思想之過程。凡事有破壞,才有建設。這兩篇文字,算是一種破壞,目的在使我自己的思想獨立,所以文中多偏激之論,我們重在尋求真理,無須乎同已死的古人爭鬧不休;況且我們每研究一理,全靠古人供給許多材料,我們對於古人,隻有感謝的,更不該吹毛求疵。這兩篇文字的誤點,我自己也知道,諸君不加以指正也使得。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一月十五日,李世楷序,於成都
我對於聖人之懷疑
我先年對於聖人,很為懷疑,細加研究,覺得聖人內麵有種種黑幕,曾做了一篇《聖人的黑幕》。民國元年本想與《厚黑學》同時發表,因為《厚黑學》還未登載完,已經眾議嘩然,說我破壞道德,煽惑人心,這篇文字,更不敢發表了,隻好借以解放自己的思想。現在國內學者,已經把聖人攻擊得身無完膚,中國的聖人,已是日暮途窮。我幼年曾受過他的教育,本不該乘聖人之危,墜井下石,但是我要表明我思想的過程,不妨把我當日懷疑之點,略說一下。
世間頂怪的東西,要算聖人,三代以上,產生最多,層見疊出,同時可以產生許多聖人。三代以下,就絕了種,並莫產出一個。秦漢而後,想學聖人的,不知有幾千百萬人,結果莫得一個成為聖人,最高的,不過到了賢人地位就止了。請問聖人這個東西,究竟學得到學不到?如說學得到,秦漢而後,有那麽多人學,至少也該再出一個聖人;如果學不到,我們何苦朝朝日日,讀他的書,拚命去學?
三代上有聖人,三代下無聖人,這是古今最大怪事,我們通常所稱的聖人,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我們把他分析一下,隻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聖人,盡是開國之君,並且是後世學派的始祖,他的破綻,就現出來了。
原來周秦諸子,各人特創一種學說,自以為尋著真理了,自信如果見諸實行,立可救國救民,無奈人微言輕,無人信從。他們心想,人類通性,都是悚慕權勢的,凡是有權勢的人說的話,人人都能夠聽從。世間權勢之大者,莫如人君,尤莫如開國之君,兼之那個時候的書,是竹簡做的,能夠得書讀的很少,所以新創一種學說的人都說道,我這種主張,是見之書上,是某個開國之君遺傳下來的。於是道家托於黃帝,墨家托於大禹,倡並耕的托於神農,著本草的也托於神農,著醫書的、著兵書的,俱托於黃帝。此外百家雜技,與夫各種發明,無不托始於開國之君。孔子生當其間,當然也不能違背這個公例。他所托的更多,堯舜禹湯文武之外,更把魯國開國的周公加入,所以他是集大成之人。周秦諸子,個個都是這個辦法,拿些嘉言懿行,與古帝王加上去,古帝王坐享大名,無一個不成為後世學派之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秦諸子,各人把各人的學說發布出來,聚徒講授,各人的門徒,都說我們的先生是個聖人。原來聖人二字,在古時並不算高貴,依《莊子·天下篇》所說,聖人之上,還有天人、神人、至人等名稱,聖人列在第四等;聖字的意思,不過是聞聲知情、事無不通罷了,隻要是聰明通達的人,都可唿之為聖人,猶之古時的“朕”字一般,人人都稱得,後來把“朕”字、“聖”字收歸禦用,不許凡人冒稱,“朕”字、“聖”字才高貴起來。周秦諸子的門徒,尊稱自己的先生是聖人,也不為僭妄。孔子的門徒,說孔子是聖人,孟子的門徒說孟子是聖人,老莊楊墨諸人,當然也有人喊他為聖人。到了漢武帝的時候,表章六經,罷黜百家,從周秦諸子中,把孔子挑選出來,承認他一人是聖人,諸子的聖人名號,一齊削奪,孔子就成為禦賜的聖人了。孔子既成為聖人,他所尊崇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當然也成為聖人。所以中國的聖人,隻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餘的是開國之君。
周秦諸子的學說,要依托古之人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可舉例證明。南北朝有個張士簡,把他的文章拿與虞訥看,虞訥痛加詆斥。隨後張士簡把文改作,托名沈約,又拿與虞訥看,他就讀一句,稱讚一句。清朝陳修園,著了一本《醫學三字經》,其初托名葉天士,及到其書流行了,才改歸己名。有修園的自序可證。從上列兩事看來,假使周秦諸子不依托開國之君,恐怕他們的學說早已消滅,豈能傳到今日?周秦諸子,誌在救世,用了這種方法,他們的學說才能推行,後人受賜不少。我們對於他們是應該感謝的,但是為研究真理起見,他們的內幕,是不能不揭穿的。
孔子之後,平民之中,也還出了一個聖人,此人就是人人知道的關羽。凡人死了,事業就完畢,惟有關羽死了過後,還幹了許多事業,竟自掙得聖人的名號,又著有《桃園經》、《覺世真經》等書,流傳於世。孔子以前,那些聖人的事業與書籍,我想恐怕也與關羽差不多。
現在鄉僻之區偶然有一人得了小小富貴,講因果的,就說他陰功積得多,講堪輿的,就說他墳地葬得好,看相的、算命的,就說他麵貌生庚與眾不同。我想古時的人心與現在差不多,大約也有講因果的人,看見那些開基立國的帝王,一定說他品行如何好、道德如何好,這些說法流傳下來,就成為周秦諸子著書的材料了。兼之,凡人皆有我見,心中有了成見,眼中所見的東西,就會改變形象。戴綠眼鏡的人,見凡物皆成綠色;戴黃眼鏡的人,見凡物皆成黃色。周秦諸人,創了一種學說,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古人,古人自然會改形變相,恰與他的學說符合。
我們權且把聖人中的大禹提出來研究一下。他腓無胈,脛無毛,憂其黔首,顏色黧墨,宛然是摩頂放踵的兼愛家。韓非子說:“禹朝諸侯於會稽,防風氏之君後至而禹斬之。”他又成了執法如山的大法家。孔子說:“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儼然是恂恂儒者,又帶點棲棲不已的氣象。讀魏晉以後禪讓文,他的行徑,又與曹丕、劉裕諸人相似。宋儒說他得了危微精一的心傳,他又成了一個析義理於毫芒的理學家。雜書上說他娶塗山氏女,是個狐狸精,仿佛是《聊齋》上的公子書生;說他替塗山氏造敷麵的粉,又仿佛是畫眉的風流張敞;又說他治水的時候,驅遣神怪,又有點像《西遊記》上的孫行者、《封神榜》上的薑子牙。據著者的眼光看來,他始而忘親事仇,繼而奪仇人的天下,終而把仇人逼死蒼梧之野,簡直是厚黑學中重要人物。他這個人,光怪陸離,真是莫名其妙。其餘的聖人,其神妙也與大禹差不多。我們略加思索,聖人的內幕也就可以了然了。因為聖人是後人幻想結成的人物,各人的幻想不同,所以聖人的形狀有種種不同。
我做了一本《厚黑學》,從現在逆推到秦漢是相合的,又推到春秋戰國,也是相合的,可見從春秋以至今日,一般人的心理是相同的。再追溯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就覺得他們的心理神妙莫測,盡都是天理流行,惟精惟一,厚黑學是不適用的。大家都說三代下人心不古,仿佛三代上的人心,與三代下的人心,成為兩截了,豈不是很奇的事嗎?其實並不奇。假如文景之世,也像漢武帝的辦法,把百家罷黜了,單留老子一人,說他是個聖人,老子推崇的黃帝,當然也是聖人,於是乎平民之中,隻有老子一人是聖人,開國之君,隻有黃帝一人是聖人。老子的心,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黃帝的心,也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其政悶悶,其民淳淳。黃帝而後,人心就不古:堯奪哥哥的天下,舜奪婦翁的天下,禹奪仇人的天下,成湯文武以臣叛君,周公以弟弑兄。我那本《厚黑學》,直可逆推到堯舜而止,三代上的人心,三代下的人心,就融成一片了。無奈再追溯上去,黃帝時代的人心,與堯舜而後的人心,還是要成為兩截的。
假如老子果然像孔子那樣際遇,成了禦賜的聖人,我想孟軻那個亞聖名號,一定會被莊子奪去,我們讀的四子書,一定是《老子》、《莊子》、《列子》、《關尹子》,所讀的經書,一定是靈樞、素問,孔孟的書,與管商申韓的書,一齊成為異端,束諸高閣,不過遇著好奇的人,偶爾翻來看看,《大學》、《中庸》在《禮記》內,與《王製》、《月令》並列。人心惟危十六字,混在“曰若稽古”之內,也就莫得甚麽精微奧妙了。後世講道學的人,一定會向《道德經》中,玄牝之門,埋頭鑽研,一定又會造出天玄人玄,理牝欲牝種種名詞,互相討論。依我想,聖人的真相不過如是。
儒家的學說,以仁義為立足點,定下一條公例,行仁義者昌,不行仁義者亡。古今成敗,能合這個公例的,就引來作證據,不合這個公例的,就置諸不論。舉個例來說,太史公《殷本紀》說:“西伯歸,乃陰修德行善。”《周本紀》說:“西伯陰行善。”連下兩個陰字,其作用就可想見了。《齊世家》更直截了當說道:“周西伯昌之脫羑裏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可見文王之行仁義,明明是一種權術,何嚐是實心為民。儒家見文王成了功,就把他推尊得了不得。徐偃王行仁義,漢東諸侯朝者三十六國,荊文王惡其害己也,舉兵滅之。這是行仁義失敗了的,儒者就絕口不提。他們的論調,完全與鄉間講因果報應的一樣,見人富貴,就說他積得有陰德,見人觸電器死了,就說他忤逆不孝。推其本心,固是勸人為善,其實真正的道理,並不是那麽樣。
古來的聖人,真是怪極了!虞芮質成,腳踏了聖人的土地,立即洗心革麵。聖人感化人,有如此的神妙,我不解管蔡的父親是聖人,母親是聖人,哥哥弟弟是聖人,四麵八方被聖人圍住了,何以中間會產生鴟鴞。清世宗唿允禩為阿其那,允禟為塞思赫,翻譯出來,是豬狗二字。這個豬狗的父親也是聖人,哥哥也是聖人,鴟鴞豬狗,會與聖人錯雜而生,聖人的價值,也就可以想見了。
李自成是個流賊,他進了北京,尋著崇禎帝後的屍,載以宮扉,盛以柳棺,放在東華門,聽人祭奠。武王是個聖人,他走至紂死的地方,射他三箭,取黃鉞把頭斬下來,懸在太白旗上。他們爺兒,曾在紂名下稱過幾天臣,做出這宗舉動,他們的品行連流賊都不如,公然也成為惟精惟一的聖人,真是妙極了。假使莫得陳圓圓那場公案,吳三桂投降了,李自成豈不成為太祖高皇帝嗎?他自然也會成為聖人,他那闖太祖本紀,所載深仁厚澤,恐怕比《周本紀》要高幾倍。
太王實始翦商,王季、文王繼之,孔子稱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其實與司馬炎纘懿師昭之緒何異?所異者,一個生在孔子前,得了世世聖人之名,一個生在孔子後,得了世世逆臣之名。
後人見聖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就千方百計替他開脫,到了證據確鑿,無從開脫的時候,就說書上的事跡,出於後人附會。這個例是孟子開的,他說要“以至仁伐至不仁”,斷不會有流血的事,就斷定《武成》上“血流漂杵”那句話是假的。我們從殷民三叛,多方大誥,那些文字看來,可知伐紂之時,“血流漂杵”不假,隻怕“以至仁伐至不仁”那句話有點假。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而天下之惡皆歸焉。”我也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願居上流,而天下之美皆歸焉。”若把下流二字改作失敗,把上流二字改作成功,更覺確切。
古人神道設教,祭祀的時候,叫一個人當屍,向眾人指說道:“這就是所祭之神。”眾人就朝著他磕頭禮拜。同時又以至道設教,對眾人說:“我的學說,是聖人遺傳下來的。”有人問:“哪個是聖人?”他就順手指著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說道:“這就是聖人。”眾人也把他當如屍一般,朝著他磕頭禮拜。後來進化了,人民醒悟了,祭祀的時候,就把屍撤銷,惟有聖人的迷夢,數千年未醒,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竟受了數千年的崇拜。
講因果的人,說有個閻王,問閻王在何處,他說在地下。講耶教的人,說有個上帝,問上帝在何處,他說在天上。講理學的人,說有許多聖人,問聖人在何處,他說在古時。這三種怪物,都是隻可意中想象,不能目睹,不能證實。惟其不能證實,他的道理就越是玄妙,信從的人就越是多。在創這種議論的人,本是勸人為善,其意固可嘉,無如事實不真確,就會生出流弊。因果之弊,流為拳匪聖人之弊,使真理不能出現。
漢武帝把孔子尊為聖人過後,天下的言論,都折中於孔子,不敢違背。孔融對於父母問題,略略討論一下,曹操就把他殺了;嵇康菲薄湯武,司馬昭也就把他殺了。儒教能夠推行,全是曹操、司馬昭一般人維持之力。後來開科取士,讀書人若不讀儒家的書,就莫得進身之路。一個死孔子,他會左手拿官爵,右手拿鋼刀,哪得不成為萬世師表?宋元明清學案中人,都是孔聖人馬蹄腳下人物,他們的心坎上受了聖人的摧殘蹂躪,他們的議論,焉得不支離穿鑿?焉得不迂曲難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中國的聖人,是專橫極了,他莫有說過的話,後人就不敢說,如果有人說出來,眾人就說他是異端,就要攻擊他。朱子發明了一種學說,不敢說是自己發明的,隻好把孔門的“格物致知”加一番解釋,說他的學說是孔子嫡傳,然後才有人信從。王陽明發明一種學說,也隻好把“格物致知”加一番新解釋,以附會己說,說朱子講錯了,他的學說才是孔子嫡傳。本來朱、王二人的學說,都可以獨樹一幟,無須依附孔子,無如處於孔子勢力範圍之內,不依附孔子,他們的學說萬萬不能推行。他二人費盡心力去依附當時的人,還說是偽學,受重大的攻擊。聖人專橫到了這個田地,怎麽能把真理搜尋得出來?
韓非子說得有個笑話:郢人致書於燕相國,寫書的時候,天黑了,喊“舉燭”,寫書的人,就寫上“舉燭”二字,把書送去。燕相得書,想了許久,說道,舉燭是尚明,尚明是任用賢人的意思,就對燕王說了。燕王聽他的話,國遂大治。雖是收了效,卻非原書本意,所以韓非說:“先王有郢書,後世多燕說。”究竟“格物致知”四字作何解釋,恐怕隻有手著《大學》的人才明白,朱、王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免不脫郢書燕說的批評,豈但“格物致知”四字,恐怕《十三經注疏》、《皇清經解》、宋元明清學案內麵,許多妙論也逃不脫郢書燕說的批評。
學術上的黑幕,與政治上的黑幕,是一樣的。聖人與君主,是一胎雙生的,處處狼狽相依。聖人不仰仗君主的威力,聖人就莫得那麽尊崇;君主不仰仗聖人的學說,君主也莫得那麽猖獗。於是君主把他的名號分給聖人,聖人就稱起王來了;聖人把他的名號分給君主,君主也稱起聖來了。君主鉗製人民的行動,聖人鉗製人民的思想。君主任便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遵從;如果有人違背了,就算是大逆不道,為法律所不容。聖人任便發一種議論,學者都要信從;如果有人批駁了,就算是非聖無法,為清議所不容。中國的人民,受了數千年君主的摧殘壓迫,民意不能出現,無怪乎政治紊亂;中國的學者,受了數千年聖人的摧殘壓迫,思想不能獨立,無怪乎學術消沉。因為學說有差誤,政治才會黑暗,所以君主之命該革,聖人之命尤其該革。
我不敢說孔子的人格不高,也不敢說孔子的學說不好,我隻說除了孔子,也還有人格,也還有學說。孔子並莫有壓製我們,也未嚐禁止我們別創異說,無如後來的人,偏要抬出孔子,壓倒一切,使學者的思想不敢出孔子的範圍之外。學者心坎上被孔子盤踞久了,理應把他推開,思想才能獨立,宇宙真理才研究得出來。前幾年,有人把孔子推開了,同時杜威、羅素就闖進來,盤踞學者心坎上,天下的言論,又熱衷於杜威、羅素,成一個變形的孔子,有人違反了他的學說,又算是大逆不道,就要被報章雜誌罵個不休。如果杜威、羅素去了,又會有人出來,執行孔子的任務。他的學說,也是不許人違反的。依我想,學術是天下公物,應該聽人攻擊,如果說錯了,改從他人之說,於己也無傷,何必取軍閥態度,禁人批評?
凡事以平為本。君主對於人民不平等,故政治上生糾葛;聖人對於學者不平等,故學術上生糾葛。我主張把孔子降下來,與周秦諸子平列,我與閱者諸君一齊參加進去,與他們平坐一排,把杜威、羅素諸人歡迎進來,分庭抗禮,發表意見,大家磋商,不許孔子、杜威、羅素高踞我們之上,我們也不高踞孔子、杜威、羅素之上,人人思想獨立,才能把真理研究得出來。
我對於聖人既已懷疑,所以每讀古人之書,無在不疑,因定下讀書三訣,為自己用功步驟。茲附尋於下。
讀書三訣:
第一步,以古為敵。讀古人之書,就想此人是我的勁敵,有了他,就莫得我,非與他血戰一番不可。逐處尋他縫隙,一有縫隙,即便攻入;又代古人設法抗拒,愈戰愈烈,愈攻愈深。必要如此,讀書方能入理。
第二步,以古為友。我若讀書有見,即提出一種主張,與古人的主張對抗,把古人當如良友,互相切磋。如我的主張錯了,不妨改從古人;如古人主張錯了,就依著我的主張,向前研究。
第三步,以古為徒。著書的古人,學識膚淺的很多,如果我自信學力在那些古人之上,不妨把他們的書拿來評閱,當如評閱學生文字一般。說得對的,與他加幾個密圈;說得不對的,與他畫幾根杠子。我想世間俚語村言,含有妙趣的,尚且不少,何況古人的書,自然有許多至理存乎其中,我評閱越多,知識自然越高,這就是普通所說的教學相長了。如遇一個古人,知識與我相等,我就把他請出來,以老友相待,如朱晦庵待蔡元定一般。如遇有知識在我上的,我又把他認為勁敵,尋他縫隙,看攻得進攻不進。
我雖然定下三步功夫,其實並莫有做到,自己很覺抱愧。我現在正做第一步功夫,想達第二步還未達到。至於第三步,自量終身無達到之一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譬如行路,雖然把路徑尋出,無奈路太長了,腳力有限,隻好努力前進,走一截,算一截。
怕老婆的哲學
大凡一國之成立,必有一定重心,我國號稱禮教之邦,首重的就是五倫。古之聖人,於五倫中,特別提出一個“孝”字,以為百行之本,故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全國重心在一個孝字上,因而產出種種文明,我國雄視東亞數千年,良非無因也。自從歐風東漸,一般學者大唿禮教是吃人的東西,首先打倒的就是孝字,全國失去重心,於是謀國就不忠了,朋友就不信了,戰陣就無勇了,有了這種現象,國家焉得不衰落,外患焉得不欺淩?
我輩如想複興中國,首先要尋出重心,然後才有措手的地方。請問:應以何者為重心?難道恢複孝字嗎?這卻不能,我國有謀學者,戊戌政變後,高唱君主立憲,後來袁世凱稱帝,他首先出來反對,說道:“君主這個東西,等於廟中之菩薩,如有人把他丟在廁坑內,我們斷不能洗淨供起,隻好另塑一個。”他這個說法,很有至理,父子間的孝字不能恢複,所以我輩愛國誌士,應當另尋一個字,以代替古之孝字,這個字仍當在五倫中去尋。
五倫中君臣是革了命的,父子是平了權的,兄弟朋友之倫,更是早已拋棄了,猶幸五倫中尚有夫婦一倫,巍然獨存。我們就應當把一切文化,建築在這一倫上,全國有了重心,才可以說複興的話。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積愛成孝,所以古時的文化建築在“孝”字上。世間的丈夫,無不愛其妻也,積愛成怕,所以今後的文化,應當建築在“怕”字上。古人雲:“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故“孝”字可以為全國重心。同時可說:“天下豈有無妻之國哉?”故“怕”字也可以為全國重心,這其間有甚深的哲理,諸君應當細細研究。
我們四川的文化,無一不落後,惟怕學一門,是很可以自豪的。河東獅吼,是怕學界的佳話,此事就出在我們四川。其人為誰?即是蘇東坡所做《方山子傳》上的陳季常。他是四川青神人,與東坡為內親;他怕老婆的狀態,東坡所深知,故作詩讚美之曰:“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四川出了這種偉人,是應當特別替他表揚的。
我們讀《方山子傳》,隻知他是高人逸士,誰知他才是怕老婆的祖師。由此知:怕老婆這件事,要高人逸士才做得來,也可說:因為怕老婆才成為高人逸士。《方山子傳》有曰:“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儼然瞽腴底豫氣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亦無不是的妻子,虞舜遭著父頑母囂,從孝字做功夫,家庭卒收底豫之效;陳季常遭著河東獅吼,從怕字做功夫,閨房中卒收怡然自得之效,真可為萬世師法。
怕老婆這件事,不但要高人逸士才做得來,並且要英雄豪傑才做得來。怕學界的先知先覺,要首推劉先生,以發明家而兼實行家。他新婚之夜,就向孫夫人下跪,後來困處東吳,每遇著不了的事,就守著老婆痛哭,而且常常下跪,無不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他發明這種技術,真可謂渡盡無邊苦海中的男子。諸君如遇河東獅吼的時候,把劉先生的法寶取出來,包管閨房中呈祥和之氣,其樂也融融,其樂也泄泄。君子曰,劉先生純怕也,怕其妻施及後人;怕經曰,“怕夫不匱,永錫爾類”,其斯之謂歟。
陳季常生在四川。劉先生之墳墓,至今尚在成都南門外。陳劉二公之後,流風餘韻,愈傳愈廣,怕之一字,成了四川的省粹。我曆數朋輩交遊中,官之越大者,怕老婆的程度越深,幾乎成為正比例。諸君閉目細想,當知敝言不謬。我希望外省到四川的朋友仔仔細細,領教我們的怕學,輾轉傳播,把四川的省粹變而為中華民國的國粹,那麽,中國就可稱雄了。
愛親愛國愛妻,原是一理。心中有了愛,表現出來,在親為孝,在國為忠,在妻為怕,名詞雖不同,實際則一也。非讀書明理之士,不知道忠孝,同時非讀書明理之士,不知道怕。鄉間小民,往往將其妻生捶死打,其人率皆蠢蠢如鹿豕,是其明證。
舊禮教注重“忠孝”二字,新禮教注重“怕”字,我們如說某人怕老婆,無異譽之為忠臣孝子,是很光榮的。孝親者為“孝子”,忠君者為“忠臣”,怕老婆者當名“怕夫”。舊日史書有“忠臣傳”,有“孝子傳”,將來民國的史書,一定要立“怕夫傳”。
一般人都說四川是民族複興根據地,我們既負了重大使命,希望外省的朋友,協同努力,把四川的省粹,發揚光大,成為全國的重心,才可收拾時局,重整山河,這是可用史事來證明的。
東晉而後,南北對峙,曆宋齊梁陳,直到隋文帝出來,才把南北統一,而隋文帝就是最怕老婆的人。有一天獨孤皇後發了怒,文帝嚇極了,跑在山中,躲了兩天,經大臣楊素諸人,把皇後的話說好了,才敢迴來。兵法曰:“守如處女,出如脫兔。”怕經曰:“見妻如鼠,見敵如虎。”隋文帝之統一天下也宜哉!閨房中見了老婆,如鼠子見了貓兒,此守如處女之說也;戰陣上見了敵人,如猛虎之見群羊,此出如脫兔之說也。《聊齋》有曰:“將軍氣同雷電,一人中庭,頓歸無何有之鄉;大人麵若冰霜,比到寢門,遂有不堪問之處。”惟其入中庭而無何有,才能氣同雷電,惟其到寢門而不堪問,才能麵若冰霜,彼蒲鬆齡烏足知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隋末天下大亂,唐太宗出來,掃平群雄,平一海內。他用的謀臣,是房玄齡,史稱“房謀杜斷”。房是極善籌謀之人,獨受著他夫人之壓迫,無法可施,忽然想到唐太宗是當今天子,當然可以製伏她,就訴諸太宗。太宗說:“你喊她來,等我處置她。”哪知房太太幾句話,就說得太宗啞口無言,私下對玄齡道:“你這位太太,我見了都害怕,此後你好好服從她的命令就是了。”太宗見了臣子的老婆都害怕,真不愧開國明君。當今之世,有誌削平大難者,他幕府中總宜多延請幾個房玄齡。
我國曆史上,不但要怕老婆的人才能統一全國,就是偏安一隅,也非有怕老婆的人不能支持全局。從前東晉偏安,全靠王導、謝安,而他二人,都是怕學界的先進。王導身為宰相,兼充清談會主席,有天手持麈尾,坐在主席位上,正談得高興,忽報道“夫人來了”,他連忙跳上犢車就跑,把麈柄顛轉過來,用柄將牛兒亂打。無奈牛兒太遠,麈柄太短,王丞相急得沒法。後來天子以王導功大,加他九錫,中有兩件最特別之物,曰“短轅犢”、“長柄麈”。從此以後王丞相出來,牛兒挨得近近的,手中麈柄是長長的,成為千古美談。孟子曰:“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王丞相對於他的夫人,真可謂孤臣孽子了,宜其事功彪炳。
苻堅以百萬之師伐晉,謝安圍棋別墅,不動聲色,把苻堅殺得大敗,其得力全在一個怕字。“周婆製禮”,這個典故,諸君想還記得,謝安的太太,把周公製下的禮改了,用以約束丈夫。謝安在他夫人名下,受過這種嚴格教育,養成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習慣,苻堅怎是他的敵手?
苻堅伐晉,張夫人再三苦諫,他怒道:“國家大事,豈婦人女子所能知?”這可謂不怕老婆了,後來淝水一戰,望見八公山上草木,就麵有懼色,聽見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他膽子怯得個這樣,就是由於根本上欠了修養的緣故。觀於謝安苻堅,一成功,一失敗,可以憬然悟矣。
有人說外患這樣的猖獗,如果再提倡怕學,養成怕的習慣,日本一來,以怕老婆者怕之,豈不亡國嗎?這卻不然,從前有位大將,很怕老婆,有天憤然道:“我怕她做甚?”傳下將令,點集大小三軍,令人喊他夫人出來,他夫人厲聲道:“喊我何事?”他惶恐伏地道:“請夫人出來閱操。”我多方考證,才知道這是明朝戚繼光的事。繼光行軍極嚴,他兒子犯了軍令,把他斬了,夫人尋他大鬧,他自知理虧,就養成怕老婆的習慣。誰知這一怕反把膽子嚇大了,以後日本兵來,就成為抗日的英雄。因為日本雖可怕,總不及老婆之可怕,所以他敢於出戰。諸君讀過希臘史,都想知道斯巴達每逢男子出征,妻子就對他說道:“你不戰勝歸來,不許見我之麵。”一個個奮勇殺敵,斯巴達以一蕞爾小國,遂崛起稱雄,倘平日沒有養成怕老婆的習慣,怎能收此良果?
讀者諸君,假如你的太太,對於你,施下最嚴酷的壓力,你必須敬謹承受,才能忍辱負重,擔當國家大事,這是王導、謝安、戚繼光諸人成功秘訣。如其不然,定遭失敗。唐朝黃巢造反,朝廷命某公督師征剿。夫人在家,收拾行李,向他大營而來。他聽了愁眉不展,向幕僚說道:“夫人聞將南來,黃巢又將北上,為之奈何?”幕僚道:“為公計,不如投降黃巢的好。”此公卒以兵敗伏法。假令他有膽量去迎接夫人,一定有膽量去抵抗黃巢,決不會失敗。
我們現處這個環境,對日本談抗戰,對國際方麵,談外交手腕,講到外交,也非怕學界中人不能勝任愉快。我國外交人才,李鴻章為第一。鴻章以其女許張佩倫為妻,佩倫年已四十,鴻章夫人嫌他人老,尋著鴻章大鬧。他埋頭忍氣,慢慢設法,把夫人的話說好,卒將其女嫁與佩倫。你想:夫人的交涉都辦得好,外國人的交涉,怎麽辦不好?所以八國聯軍,那麽困難的交涉,鴻章能夠一手包辦而成。
基於上麵的研究,我們應趕急成立一種學會,專門研究怕老婆的哲學,造就些人才,以備國家緩急之用。舊禮教重在孝字上,新禮教,重在怕字上。古人求忠臣於孝子之門,今後當求烈士於怕夫之門。孔子提倡舊禮教,曾著下一部《孝經》,敝人忝任黑厚教主,有提倡新禮教的責任,特著一部《怕經》,希望諸君不必高談“裁矗”,隻把我的《怕經》早夜虔誦百遍就是了。
教主曰:夫怕,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怕。
教主曰:其為人也怕妻,而敢於在外為非者鮮矣。人人不敢為非,而謂國之不興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怕妻也者,其複興中國之本歟!
教主曰:惟大人為能有怕妻之心,一怕妻而國本定矣。
教主曰:怕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為人妻止於嚴,為人夫止於怕。家人有嚴君焉,妻之謂也。妻發令於內,夫奔走於外,天地之大義也。
教主曰:大哉妻之為道也,巍巍乎惟天為大,惟妻則之,蕩蕩乎無能名焉,不識不知,順妻之則。
教主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怕妻,而不知為怕者眾矣。
教主曰:君子見妻之怒也,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畢誠畢敬,勿之有觸焉而矣。
教主曰:妻子有過,下氣怡聲柔色以諫,諫若不從,起敬起長,三諫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妻子怒不悅,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畏。
教主曰:為人夫者,朝出而不歸,則妻倚門而望,暮出而不歸,則妻倚閭而望,是以妻子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教主曰:君子之事妻也,視於無形,聽於無聲,入閨房,鞠躬如也,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妻憂亦憂,妻喜亦喜。
教主曰:謀國不忠非怕也,朋友不信非怕也,戰陣無勇非怕也。一舉足而不敢忘妻子,一出言而不敢忘妻子,將為善,思貽妻子令名,必果;將為不善,思貽妻子羞辱,必不果。
教主曰:妻子者,丈夫所指而終身者也。身體發膚,屬諸妻子,不敢毀傷,怕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妻子,怕之終也。
右經十二章,為怕學入門之道,其味無窮。為夫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新禮教夫妻一倫,等於舊禮教父子一倫,孔子說了一句“為人止於孝”,同時就說“為人父止於慈”,必要這樣,才能雙方兼顧。所以鄙人說“為人夫止於怕”,必須說“為人妻止於嚴”,也要雙方兼顧。
現在許多人高唱“賢妻良母”的說法,女同誌不大滿意,這未免誤解了。“賢妻良母”四字,是順串而下,不是二者平列。賢妻即是良母,妻道也,而母道存焉。人子幼時,受父母之撫育,稍長出外就傅,受師保之教育,壯而有實,則又舉而屬諸妻子。故妻之一身,實兼有父母師保之責任,豈能隨隨便便,漫不經意呢?妻為夫綱,我女同誌,能卸去此種責任嗎?
男子有三從,幼而從父,長而從師,由壯至老則從妻,此中外古今之通義也。我主張約些男同誌,設立“怕學研究會”,從學理上討論;再勸導女同誌,設立“吼獅練習所”,練習實行方法,雙方進行,而謂怕學不昌明,中國不強盛者,未之有也。
六十晉一妙文
鄙人今年(民國二十八年)已滿六十歲了。即使此刻壽終正寢,抑或為日本飛機炸死,祭文上也要寫享年六十有一上壽了。生期那一天,並無一人知道,過後我遍告眾人,聞者都說與我補祝。我說:“這也無須。”他們說:“教主六旬誕頌,是普天同慶的事,我們應該發出啟事,征求詩文,歌頌功德。”我謂:“這更勿勞費心,許多做官的人,德政碑是自己立的,萬民傘是自己送的,甚至生祠也是自己修的。這個征文啟事,不必煩諸親友,等我自己幹好了。”
大凡征求壽文,例應補敘本人道德文章功業,最要者,尤在寫出其人特點,其他俱可從略。鄙人以一介匹夫,崛起而為厚黑聖人,於儒釋道三教之外特創一教,這可算真正的特點。然而其事為眾人所共知,其學已家喻戶曉,並且許多人都已身體力行,這種特點,也無須贅述。茲所欲說者,不過表明鄙人所負責之重大,此後不可不深自勉勵而已。
鄙人生於光緒五年己卯正月十三日,次日始立春,算命先生所謂:“己卯生人,戊寅算命。”所以己卯年生的人,是我的老庚;戊寅年生的人,也是我的老庚。光緒己卯年,是公曆一千八百七十九年,愛因斯坦生於三月十九日,比我要小一點,算是我的庚弟,他的相對論震動全球,而鄙人的厚黑學僅僅充滿四川,我對於庚弟,未免有愧。此後隻有把我發明的學問努力宣傳,才能不虛此生。
正月十三日,曆年上載明:“是楊公忌日,諸事不宜。”孔子生於八月二十七日,也是楊公忌日,所以鄙人一生際遇,與孔子相同,官運之不亨通,一也;其被稱為教主一也。天生鄙人,冥冥中以孔子相待,我何敢妄自菲薄!
楊公忌日的算法,是以正月十三為起點,以後每月退二日,如二月十一日,三月九日……到了八月,又忽然發生變例,以二十七日為起點,又每月退二日,又九月二十五日,十月二十三日……到了正月又忽然發生變例,以十三為起點。諸君試翻曆史書一看,即知鄙言不謬。大凡教主都是應運而生,孔子生日即為八月二十七日,所以鄙人生日非正月十三日不可。這是楊公在千年前早已注定了的。
孔子生日定為陰曆八月二十七日,考據家頗有異詞。改為陽曆八月二十七日,一般人更莫名其妙。千秋萬歲後,我的信徒,飲水思源,當然與我建個厚黑廟,每年聖誕致祭,要查看陰陽曆對照表,未免麻煩。好在本年(民國二十八年)正月十三日,為厚黑教主聖誕。將來每年陰曆重九登高,陽曆重三日入厚黑廟致祭,豈不很好?
四川自漢朝文翁興學而後,文化比諸齊魯,曆晉唐以迄有明,蜀學之盛,足以江浙諸省相埒。明季獻賊踐蜀,殺戮之慘,亙古未有。秀傑之士,起而習武,蔚為風氣。有清一代,名將輩出,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無一不有。嘉道時,全國提鎮,川籍占十之七八。於是四川武功特盛,而文學則蹶焉不振。六十年前,張文襄建立尊經書院,延聘湘潭王壬秋先生來川講學,及門弟子,並研廖季平,富順宋芸子,名滿天下,其他著作等學者,指不勝屈,樸學大興,文風複盛。考《湘綺樓日記》,己卯年正月十二日,王先生接受尊經書院聘書,次日鄙人誕生,明日即立春,萬象更新,這其中實見造物運用之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帝王之興者也,必先有為之驅除者。教主之興也,亦必先有為之驅除者,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孔教之興,已二千餘年,皇矣上帝,乃眷西顧,擇是四川為新教主誕生之所,使東魯聖人,西蜀聖人,遙遙相對。無如川人尚武,已成風氣,特先遣王壬秋入川,為之驅除,此所以王先生一受聘書,而鄙人即嵩生嶽降也。
民國元年,共和肇造,為政治上開一新紀元,今為民國二十八年,也即是厚黑紀元二十八年。所以四川之進化,可分為三個時期:蠶叢魚鳧,開國茫然,毋庸深論,秦代通蜀而後,由漢司馬相如,以至明陽慎,川人以文學相長,是為第一期,此則文翁之功矣。有清一代,川人以武功見長,是為第二時期,此張獻忠之功也。民國以來,川人以厚黑學見長,是為第三時期,此鄙人之功也。
民元而後,我的及門弟子和私淑弟子,努力工作,把四川造成一個厚黑國,於是中國高瞻遠矚之士,大聲疾唿曰:“四川是民族複興之根據地!”何想,要複興民族,打倒日本,舍了這種學問,還有什麽法子?所以鄙人於所著《厚黑叢話》內,喊出“厚黑救國”的口號,舉出越王勾踐為模範人物。其初也,勾踐入吳,身為臣,妻為妾,是之謂厚。其初也,沼吳之役,夫差請照樣的身為臣妻為妾,勾踐不許,必置之死地而後己,是之謂黑。“九一八”以來,我國步步退讓,是勾踐退吳的方式,“七七事變”而後,全國抗戰,是勾踐沼吳的精神。我國當局,定下國策,不期而與鄙人之學說暗合,這是很可慶幸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餘豈好講厚黑哉?餘不得已也。
鄙人發明“厚黑學”,是千古不傳之秘,而今而後,當努力宣傳,死而後已。鄙人對於社會,既有這種空前的貢獻,社會人士即該予以褒揚。我的及門弟子和私淑弟子,當茲教主六旬聖誕,應該作些詩文,歌功頌德。自鄙人的目光看來,舉世非之,與舉世譽之,有同等的價值。除弟子而外,如有誌同道合的蘧伯玉,或走入異端的原壤,甚或有反對黨,如楚狂沮溺,征生畝諸人,都可盡量地作些文字,無論為歌頌,為笑罵,鄙人都一敬謹拜受。將來匯刊一冊,題目《厚黑教主榮錄》。千秋萬歲後,厚黑學如皎日中天,可謂其生也榮,其死也榮。中華民國萬萬歲!厚黑學萬歲,厚黑紀元二十八年,三月十三日,李宗吾謹啟。是日也,即我庚弟愛因斯坦六旬晉一之前一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