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之所以成為人類思想的代言人,絕不僅僅因為建築本身的建築風格,還因為它們選擇建造的地理位置,因為位置不同,內涵便不同。比如說,希臘人的廟是建在山峰上的,這樣會使得山峰更加的秀麗挺拔,而印度人則完全不同,他們以無上的毅力開山劈嶺,為的就是建造一排由花崗岩組成的地下怪塔,這種風格有著說不出的詭異。

    從以上的發展線索來看,在世界最初的六千年裏,從印度斯坦浮屠到科隆的大教堂,建築藝術可謂是人類社會中一冊擁有豐富內容的書籍。這一點是肯定的,建築不僅闡述著每一個曆史時期的時代思想,同時也記載著那個時期的發展曆程,並且還傳承著永恆的曆史名言。

    眾所周知,任何文明都始於王權,終於民主。統一思想之後,隨即而來的便是自由思想。當然,這種變化也在建築藝術中得到最完美的體現。不過,我們必須要明白一點,利用水泥工藝去修建廟宇,表現神權,為的不僅僅是讓它成為祭奠的象征,或成為宣揚上帝的工具。因為誰也不敢保證,社會不會發展到這樣的一天,即自由思想成為了主流,而神權卻在逐漸沒落。真的到了那一天,估計神父、法典以及舊的社會製度都將會被統統覆滅。如果建築藝術不能完全的表現人類的新精神,那麽盡管它的每一篇都寫滿了字跡,但是這樣的書籍也是殘缺的、不完美的。不過,目前的情況還並非如此。

    我們現在以中世紀為例,這個時期離我們比較近,我們或許能夠看得更清楚。在中世紀早期時候,神權淩駕於一切事物之上,就連僧侶也是備受寵愛的,那個時候梵蒂岡不斷在廢墟中找尋昔日的輝煌,這些廢墟是舊羅馬遺留下來的。而基督教此時也不甘寂寞,它也妄想在古代文化的碎片中,重新建立起一個有著嚴格等級製度的神權世界。於是,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昔日希臘羅馬式的建築殘骸終於在一片狼藉中被挖掘了出來。這些充滿了神秘色彩的羅馬式建築,顯然可以稱得上是埃及和印度神權巔峰發展時期水泥工程的代表。這是絕對神權的象征,不但代表了羅馬教皇無上的榮光,不可摧毀的力量,更代表著統一。很顯然,這種羅曼式的暗淡灰沉的建築中,早已被深深地刻印下那個時期的主流思想。因此,這種風格的建築無時無刻都在傳達著尊嚴和權威,當人們站在它們麵前的時候,唯一的感覺就是戰栗和驚恐,很明顯,這個時期可謂到處是階級束縛,民眾也被死死釘在社會的最底層。但是,社會向前發展的腳步,最終給掙紮在社會最底層的民眾帶來了自由的精神,於是,一場規模宏大的暴風雨席卷了整個世界,新事物也由此誕生。就這樣,隨著雅克團雅克團:1358年法國農民的起義運動。、布拉格運動布拉格運動:1440年法國貴族反對查理七世王權的鬥爭。、神聖聯盟神聖聯盟:法國天主教聯盟,在宗教戰爭中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在1576年之後,又成為反對亨利二世,爭奪王權的運動。等這些運動的相繼發生,統一破裂了,權威消失了,等級製度盡管沒有消失或破裂,但也有了不小的發展,而封建社會製度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代了神權製度。與此同時,民眾的地位更是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僧侶們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了。之後,隨著領主政權和公社製度的相繼誕生,社會結構也跟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此同時,建築藝術不僅也發生了變化,更有了新的時代主題,它與尖拱一道和十字軍一起凱旋迴歸了。於是,隨著羅馬帝國的解體,羅曼式藝術也一並走向了終結。從此,大教堂再也不是昌盛繁榮之地,象形文字也從教堂中進入了城堡塔樓,而且,在平民的思想意識中逐漸淡化的不隻是充滿教條、信奉的教堂建築,還有那些教堂文化。而建築藝術,也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在拋棄神權製度的同時,也投進了封建社會的大懷抱。至此,神秘而詭奇的建築藝術也成了曆史。接下來,藝術家們開始按照自己的新思想去建築事物了,當然這種新思想隻屬於自由文明、平民百姓,而不再屬於羅馬文明、神職人員。不難想象,當一群鮮活的生命完全得到了釋放和展現,那麽他們產生的藝術效果也肯定是不同尋常的。在過去的六七個世紀中,羅曼式建築早已裹足不前,而新的文明勢必推進社會的發展。藝術,在這個時期正用一種毅然決然的腳步向前發展,民眾的才智也得到了充分地發揮,每一部書記載下來的文字,也是那麽的鮮活和富有生命力。老舊的羅曼象形文字也已經被廢除,我們頂多也隻能在一些散落的角落裏找到它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了。不難想象的是,剛剛獲得自由的人們是多麽欣喜若狂,多麽膽大妄為,甚至是對教堂,他們也是為所欲為:雕刻著男女修士不知廉恥的糾纏在一起的柱子雕飾,直到如今仍被保留在巴黎司法宮的壁爐大廳裏;就連諾亞傳說的曆險故事,也被雕刻成多種文字被安放在布爾日教堂的大走廊裏;還有一個修士,他長著馬耳朵,手拿著酒杯在群眾麵前胡鬧,這樣的一副圖案也被刻在波歇維爾修道院的洗臉台上。以上的種種現象都證明一件事,那就是自由思想到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變化。與此同時,建築藝術也在繼古老羅曼式風格之後,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種自由的思想,一經崛起便表現得毫無節製起來。當然,這種毫無節製不僅僅體現在一堵牆、一道門廊上,甚至是整整一座教堂都看不出究竟和宗教有什麽關係,更嚴重地甚至已經站在了宗教的對立麵。比如,十三世紀的居約姆,十五世紀的尼古拉·弗拉梅爾便在這一時期留下了他們的作品。而聖雅克教堂,更是一座從裏到外、從上到下都違背宗教意義的教堂。

    當時自由思想的體現大致是這個樣子,人們已經習慣將建築作為記錄新思想、新變化的載體。這種由建築物得以體現的建築思想,如果以書麵文字的方式被記錄下來的話,那絕對會遭到滅頂之災。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以建築物為表現形式的自由思想,便會親眼看到以書麵文字形式被記錄的思想的覆滅。因此,人們為了表達這種個性張揚的思想,便紛紛瞄準建築藝術。一時間,數量驚人的主教堂猶如蝗災一樣橫掃了整個歐洲,它們的發展規模龐大而集中,而整個歐洲就仿佛變成了被邪惡勢力瓜分殆盡的地方。很快,建築藝術就成了一切社會力量聚集的焦點。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以上帝建造教堂為由,建築藝術以空前恢弘的規模向前發展著。

    在這樣的背景下,幾乎所有的人都充當起了建築家的角色,就連詩人和畫家都不例外。那些曾經被擠壓在億萬群眾中有才華的人,他們以前報國無門,無人賞識,而現在也都投身到了建築藝術的行列,甚至連他們的《伊利亞特》也表現為主教堂的形式了。一時間,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成了建築藝術旗下的一個分支,都鐵了心的為建築藝術服務了。詩人、美術家也都搖身一變成了雕塑家、畫家和樂師。雕塑家的行為舉止為那些偉大的作品雕刻門麵;畫家為這些堪稱偉大的作品塗抹上五彩繽紛的顏色;而樂師卻為這些偉大的作品作曲填詞,奏響音樂。即使那些被稱為無稽之談的詩歌,都成了主教堂的點綴。總而言之,它們起到的作用,和希臘的宗教節目中上演的埃斯庫羅斯的悲劇以及所羅門神廟上談的《創世紀》一樣。

    因此,在古騰堡印刷技術發明之前,建築藝術可謂一直承擔著記載曆史的主要角色,是舉世公認的書寫形式。而這部質地堅硬的書籍,從東方開始,然後被古希臘和羅馬所繼承,最後在中世紀留下了輝煌的一頁。此外,人民藝術這一社會化現象,不僅取代了刻印著種種等級製度的建築藝術,而在曆史上其他偉大的時代裏,還將和一切與人類智慧有關的運動聯係在一起。因此,在這裏我們也隻能用縱向順序的形式,來簡單敘述一下其演變的過程。在遠古時代的東方,原始時代的搖籃,繼印度建築之後,出現了腓尼基建築藝術,它是阿拉伯建築藝術的體態豐盈的母親;在古代,先有埃及建築藝術,而伊特魯利亞風格和庫克羅普斯建築,隻不過是其中的變種,然後才出現了希臘建築藝術,而添加迦太基式圓頂的羅馬風格,也不過是希臘風格的延續;在現代,繼羅曼建築藝術之後,才出現了哥特式建築。把這三個係列拆開來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這三位“大姐”——即印度建築藝術、埃及建築藝術和羅曼建築藝術,它們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象征著不同的事物,即神權政治、種族等級、統一和教條、神話和上帝。而腓尼基建築藝術、希臘建築藝術、哥特式建築藝術這三位小妹,無論它們的外形結構如何變化奇怪,但都同時表達著幾個文化意義,這就是自由、人民和人。

    無論是身為婆羅門婆羅門:古代印度的僧侶貴族。,祆教僧侶祆教僧侶:原是古代波斯專管祭祀活動的氏族,即古波斯祭司。從公元一世紀開始,這個詞便表示術士和占星家。還是教皇,在印度的、埃及的或羅曼式的建築中,我們所能感覺到的除了宗教的存在以外,便再沒有其他東西了。然而,在人民的建築中卻不是這個樣子,它們沒有那麽莊嚴,反而都是一些富麗堂皇的氣息。再來看看這些,腓尼基建築沒有一處不彌漫著神權的味道,希臘建築則透露出一股共和政體的氣息,而哥特式藝術則充滿了濃鬱的市民氣息。

    不可否認,神權時代的一切建築物都是僵化的,它們不但不允許變化,而且一經確定便如同規則般被照抄照搬,甚至為了遷就它的宗教教義,它都不惜去妄自曲解人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因此,許多本來非常合理的事物到了它那裏便成了不合理。神權時代唯一被認同的便是那些晦澀的天書,不但文字奇怪而且難以理解。不僅如此,隻要是置身於神權製度範圍內的事物,無論它們有多麽的荒誕不經,也決不允許被更改,因為它們一旦被確立便成了神聖不可侵犯的。不要去強求用任何其他形式的藝術去改變它,因為一切改變注定都是徒勞無功的,不會得到絲毫的認同。在這種建築藝術中,教條以它那無上的權力主宰著一切,那種深深刻在石頭裏的僵硬和墨守成規,如同活的化石一樣。而另一種情況恰恰相反,那便是民眾藝術。它們不但富於變化,而且還在奇特、靈活、輕巧的工藝中表現出了無窮的活力。從很大程度上說,它們不但擺脫了宗教的束縛,而且還表現出了對藝術美的傾注,甚至還不厭其煩地改進了自己的雕塑或阿拉伯式的裝飾圖案,因為是代表著平凡的世俗生活,所以它們還摻進了很多人性化的東西。可以這麽說,這種建築是容易被人們接受並理解的。那麽,神權時代和封建時代的建築之間究竟存在哪些區別呢?那便是上帝與凡人、抽象與具體、僵化與鮮活、象形與藝術的區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上麵說了很多,假如我們拋開種種細節以及那些無所謂的問題,我們便可輕易地並異常清晰地看出,建築藝術從誕生之日起,一直到十五世紀,都是人類記載文明的主要方式。可以肯定的是,那個時候沒有哪種思想不是通過這種方式表現的。隻要屬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曆史,不管是神權精神,還是人民精神,都被刻印在了石碑上或石頭藝術上。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就是一種思想一旦興起並繁榮起來,那麽前人就有了讓它流芳百世的欲望,就想讓它以一種更持久的方式永遠保存下來。無疑,建築就成了他們選擇的最好保留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很安全。試想一下,一把火或者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可以很輕易地摧毀記錄某種思想的語言文字,卻無法輕易地摧毀一塊石頭。恐怕隻有在大的社會變革到來時,這種建築作品才能被毀掉吧!盡管野蠻人曾經踐踏過古羅馬的大劇場,洪水也曾經淹沒過古埃及的金字塔,但這種情況絕不會時常發生。

    這種利用建築記載某種思想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十五世紀,才發生了改變。因為人們在建築藝術之外,又發明了另外一種更省力、更永久、更可靠的文字保存方式。它不像建築藝術那樣建造起來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它不僅簡單方便,又用料節省,並且保存起來更加的穩妥。這個時候,建築藝術非常知趣地讓出了主角的位置,而古騰堡的鉛字成為了一種更加受人歡迎的新技術。

    毫無疑問,書籍將要毀滅建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巴黎聖母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果並收藏巴黎聖母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