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大漢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章宮內。
劉徹踱步在桌前。
他開始思索了一個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
如果不是大海,他可能也從來不會思考這個問題。
當百姓已經能夠吃飽了肚子,當匈奴人已經不敢再來犯大漢邊郡,當周邊各國以漢為尊,當朝堂上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後。
如果換做其他帝王,比如秦始皇,這個時候他會選擇幹什麽?
劉徹轉身看向了後方懸掛的那幅廣袤的地圖。
開疆擴土是唯一一個他能想到的方案,但大海說現在還沒必要。
接下來大漢國最需要的是振興生產業。
可是縱觀曆史,如果不是大海,他都不知道這個詞是何意,更何況是去振興了。
讓百姓吃飽肚子這已經是困擾無數帝王的難題。
但隨著土豆已經傳至整個大漢國,這個最難的問題已經迎刃而解了。
大海說,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讓大漢國的百姓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如此才能民富國強,至於匈奴人,隻要大漢國真正民富國強了,那都是小事。
“隋離,大海什麽時候到?”
劉徹最終還是決定好好和自己的好兒子商討商討。
當皇帝他劉徹自認為是專業的,但他的兒子,自從從另一個世界夢醒之後,見識遠超世人。
如果對方不是自己的親兒子,劉徹覺得他可能不會容忍這種妖孽存在。
“迴陛下,殿下應該就要到了。”
隋離剛說完不久,劉大海就已經出現在了劉徹麵前。
如今劉大海獲得了劉徹特許,可以隨意進出任意宮殿。
劉大海一到來就開口道:“爹,你找我什麽事啊?按照我和你說的那些法子,咱這少府裏應該不會再缺錢了啊?”
劉徹聞言瞪了劉大海一眼。
自己這個兒子哪裏都好,就是喜歡談錢,從醒來之後就特別喜歡錢。
可是你要是說他真的愛財吧,他又對那些錢財絲毫不在意,似乎隻是單純的喜歡。
這讓劉徹有些納悶,難道大海在夢中的那個世界是乞丐不成?
劉徹無奈道:“你爹我乃是一國之君,我叫你來當然是商討國事,以後少在朕麵前提錢。”
劉大海撇了撇嘴,然後看了看就隨便坐下了。
隋離見狀抬頭望天,這裏可不就隻有一個座位。
“爹啊,商討國事你找據弟啊,我都和他說好了,以後您退位了給據弟上位。”
“對了爹,你還挺聽勸,我跟你說啊,這人要是坐久了,特別容易得各種疑難雜症,
比如什麽腰間盤突出啊,大便不暢啊,痔瘡啊……”
見老爹神色不善地看著自己,劉大海一骨碌站了起來,然後道:“爹你說吧,咱要商討個什麽事情?”
劉徹這才冷哼一聲:“沒大沒小成何體統?你若不是……”
話說一半劉徹沒有再繼續說下去,畢竟自己還想聽一聽自己這好大兒得見解。
“朕今天叫你來,主要是想聽你說說,我們大漢國該如何才能變成你口中的那個民富國強的模樣。”
見老爹態度很是認真,劉大海也認真了起來。
畢竟,老爹現在正值壯年,而且,恐怕沒有哪個朝代比漢武時期更容易推動改革了。
後世朝代世家門閥勢力龐大,朝廷派係龐雜錯亂。
想要推動一些變革,比登天還難。
即使如天可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這般強勢帝王,也十分困難。
但這個時期不一樣。
這個時期的門閥世家根係還沒有後世穩固。
如果這個時代的門閥世家和後世一樣,也不會被老爹一連換掉十幾個丞相。
也不會有如此出身一般的人才身居高位。
也不會有如張湯這般敢如此狠辣地對待那些作奸犯科者。
一代權臣霍光也不會死後遭受幾乎滅族的悲慘。
所以,想要改革在這個時代相對簡單。
往往隻需要老爹一句話,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就要想方設法去實現,若不然可能會落個無能的評判。
隨即劉大海認真地看向劉徹道:“老爹,其實我覺得吧,我們大漢國目前急需進行一場改革。”
“如今我們幾乎無內憂,外患也已經不成氣候,且百姓也能吃飽了肚子。”
“我們隻有進行改革,才能快速的提升大漢國的綜合實力,這可不光光是軍事上的實力,還有各行各業以及經濟上的實力。”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可能老爹你一年數次出動百萬大軍都不會缺少錢財。”
可是如今的世界,又有哪個國家值得大漢國出動百萬大軍呢?
隻需給霍去病十萬精騎,他能追著所有的國家打。
劉徹聽的十分心動:“兔崽子你快說下去啊?大漢國該如何改革?”
劉大海繼續道:“我們大漢國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很多,與其說是改革,不如說是計劃。”
“十年太長,五年則剛剛好。”
“我覺得我們大漢國可以製定一個五年計劃,以我們現有的一切為基礎,從實際情況出發,去規劃未來五年大漢國的發展。”
劉徹聞言雙眼一亮,五年計劃,有些意思。
如此一來,豈不是很多事情都能提前計劃上,然後一一去實現即可。
而且,隻製定未來五年的計劃,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不愧是自己的好大兒啊,這眼界果然非同一般。
“我將這稱之為大漢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往後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一百個一千個五年計劃。”
劉徹已經想到了大海口中的第一千個五年計劃,那時,大漢國將會是何等輝煌?
劉徹深吸了一口氣,收迴內心的激動,然後穩重地問道:“那大海,你覺得我們大漢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該如何製定呢?”
劉大海也想一開始就進行工業革命,但那是不現實的。
大漢國的知識積累還沒有到那一步。
想要推動工業革命的發生,還得華夏理工學院培養出第一批有這些知識素養的年輕人才行。
“我認為,大漢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需要著重發展農業和手工業,試著推動一些輕工業的發展,以及,朝堂改製。”
劉徹踱步在桌前。
他開始思索了一個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
如果不是大海,他可能也從來不會思考這個問題。
當百姓已經能夠吃飽了肚子,當匈奴人已經不敢再來犯大漢邊郡,當周邊各國以漢為尊,當朝堂上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後。
如果換做其他帝王,比如秦始皇,這個時候他會選擇幹什麽?
劉徹轉身看向了後方懸掛的那幅廣袤的地圖。
開疆擴土是唯一一個他能想到的方案,但大海說現在還沒必要。
接下來大漢國最需要的是振興生產業。
可是縱觀曆史,如果不是大海,他都不知道這個詞是何意,更何況是去振興了。
讓百姓吃飽肚子這已經是困擾無數帝王的難題。
但隨著土豆已經傳至整個大漢國,這個最難的問題已經迎刃而解了。
大海說,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讓大漢國的百姓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如此才能民富國強,至於匈奴人,隻要大漢國真正民富國強了,那都是小事。
“隋離,大海什麽時候到?”
劉徹最終還是決定好好和自己的好兒子商討商討。
當皇帝他劉徹自認為是專業的,但他的兒子,自從從另一個世界夢醒之後,見識遠超世人。
如果對方不是自己的親兒子,劉徹覺得他可能不會容忍這種妖孽存在。
“迴陛下,殿下應該就要到了。”
隋離剛說完不久,劉大海就已經出現在了劉徹麵前。
如今劉大海獲得了劉徹特許,可以隨意進出任意宮殿。
劉大海一到來就開口道:“爹,你找我什麽事啊?按照我和你說的那些法子,咱這少府裏應該不會再缺錢了啊?”
劉徹聞言瞪了劉大海一眼。
自己這個兒子哪裏都好,就是喜歡談錢,從醒來之後就特別喜歡錢。
可是你要是說他真的愛財吧,他又對那些錢財絲毫不在意,似乎隻是單純的喜歡。
這讓劉徹有些納悶,難道大海在夢中的那個世界是乞丐不成?
劉徹無奈道:“你爹我乃是一國之君,我叫你來當然是商討國事,以後少在朕麵前提錢。”
劉大海撇了撇嘴,然後看了看就隨便坐下了。
隋離見狀抬頭望天,這裏可不就隻有一個座位。
“爹啊,商討國事你找據弟啊,我都和他說好了,以後您退位了給據弟上位。”
“對了爹,你還挺聽勸,我跟你說啊,這人要是坐久了,特別容易得各種疑難雜症,
比如什麽腰間盤突出啊,大便不暢啊,痔瘡啊……”
見老爹神色不善地看著自己,劉大海一骨碌站了起來,然後道:“爹你說吧,咱要商討個什麽事情?”
劉徹這才冷哼一聲:“沒大沒小成何體統?你若不是……”
話說一半劉徹沒有再繼續說下去,畢竟自己還想聽一聽自己這好大兒得見解。
“朕今天叫你來,主要是想聽你說說,我們大漢國該如何才能變成你口中的那個民富國強的模樣。”
見老爹態度很是認真,劉大海也認真了起來。
畢竟,老爹現在正值壯年,而且,恐怕沒有哪個朝代比漢武時期更容易推動改革了。
後世朝代世家門閥勢力龐大,朝廷派係龐雜錯亂。
想要推動一些變革,比登天還難。
即使如天可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這般強勢帝王,也十分困難。
但這個時期不一樣。
這個時期的門閥世家根係還沒有後世穩固。
如果這個時代的門閥世家和後世一樣,也不會被老爹一連換掉十幾個丞相。
也不會有如此出身一般的人才身居高位。
也不會有如張湯這般敢如此狠辣地對待那些作奸犯科者。
一代權臣霍光也不會死後遭受幾乎滅族的悲慘。
所以,想要改革在這個時代相對簡單。
往往隻需要老爹一句話,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就要想方設法去實現,若不然可能會落個無能的評判。
隨即劉大海認真地看向劉徹道:“老爹,其實我覺得吧,我們大漢國目前急需進行一場改革。”
“如今我們幾乎無內憂,外患也已經不成氣候,且百姓也能吃飽了肚子。”
“我們隻有進行改革,才能快速的提升大漢國的綜合實力,這可不光光是軍事上的實力,還有各行各業以及經濟上的實力。”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可能老爹你一年數次出動百萬大軍都不會缺少錢財。”
可是如今的世界,又有哪個國家值得大漢國出動百萬大軍呢?
隻需給霍去病十萬精騎,他能追著所有的國家打。
劉徹聽的十分心動:“兔崽子你快說下去啊?大漢國該如何改革?”
劉大海繼續道:“我們大漢國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很多,與其說是改革,不如說是計劃。”
“十年太長,五年則剛剛好。”
“我覺得我們大漢國可以製定一個五年計劃,以我們現有的一切為基礎,從實際情況出發,去規劃未來五年大漢國的發展。”
劉徹聞言雙眼一亮,五年計劃,有些意思。
如此一來,豈不是很多事情都能提前計劃上,然後一一去實現即可。
而且,隻製定未來五年的計劃,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不愧是自己的好大兒啊,這眼界果然非同一般。
“我將這稱之為大漢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往後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第一百個一千個五年計劃。”
劉徹已經想到了大海口中的第一千個五年計劃,那時,大漢國將會是何等輝煌?
劉徹深吸了一口氣,收迴內心的激動,然後穩重地問道:“那大海,你覺得我們大漢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該如何製定呢?”
劉大海也想一開始就進行工業革命,但那是不現實的。
大漢國的知識積累還沒有到那一步。
想要推動工業革命的發生,還得華夏理工學院培養出第一批有這些知識素養的年輕人才行。
“我認為,大漢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需要著重發展農業和手工業,試著推動一些輕工業的發展,以及,朝堂改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