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改製——一皇多部製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老爹一臉期待的等著自己說下去,劉大海十分無奈。
很多事情上自己最多依據經驗給出一定指點。
但要具體到如何執行每一個細節,還得依靠大漢國的這些官吏們。
畢竟,大漢國的這些官吏們還是比較靠譜的。
於是劉大海繼續道:“老爹你別光看我啊,這種涉及到我們大漢國未來的事情,僅憑我們二人就想全麵製定是不可能的。”
“我們需要集眾人之所長,一同來製定這大漢國第一個五年計劃。”
“我最多給他們起個頭,具體製定細則和實施肯定還得靠他們。”
劉徹點了點頭,這種事關乎甚大,確實該如此。
隨即劉徹又道:“那我將那些大臣們先叫過來,一起商討一番?”
劉徹此時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這種聞所未聞的新政,必將使得他在曆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畢竟誰不想成為像秦皇一樣有大開創之舉的帝王呢?
誰又不想自己能夠超越秦皇呢?
劉大海聞言擺擺手道:“老爹啊,這事先不急,就算我們現在製定出了大漢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想要施行,也有些困難。”
“畢竟如今的朝堂,職位錯綜複雜,分工不明,顯得有些混亂。”
劉徹立即雙眼一瞪:“你行你來當這個皇帝?”
劉徹對自己任命的那些官吏還是十分自得的,對當前朝堂官吏也還算是滿意。
但沒想到,在大海眼裏居然是分工不明,還顯得混亂?
這不是純純打自己臉嗎?
還好,這裏就自己父子倆人,還有隋離那個老貨。
要是傳出去,恐怕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兔崽子想造反呢!
劉大海見此淡淡地道:“老爹你先別急嘛,你急也沒用,還不如先聽孩兒給你講講。”
劉徹深吸了一口氣,想著上次打這逆子是什麽時候來著?
如果等下講不出個所以然來,自己必須得教訓教訓這逆子。
縱使他現在有天般大才華,那也終究是他劉徹得種。
爹打兒子天經地義,天王老子來了也攔不住。
“老爹啊,其實您肯定是一代明君,從您開始大肆使用有才之人而不過問其出身就能看出來了。”
“而且老爹您慧眼如炬,如衛青、桑弘羊、張湯、霍去病等人,皆是有大才者。”
“但用人是一方麵,朝廷得製度卻又是一方麵。”
“當前我們大漢朝得製度確實很不錯了,但還遠遠不夠。”
“孩兒曾在夢中得那個世界聽說過一種叫做三省六部製的製度,比我們如今這套製度適用的多了。”
“所謂三省,就算中書門下以及尚書三省,中書省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門下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之一,下管轄六部。”
“六部則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調動,戶部掌管國庫財政,禮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工部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如此所謂六部。”
劉徹聽的雙眼發亮,而後大喝三個好字。
身為皇帝的他,瞬間就領悟了如此劃分官職的好處。
六部各有所負之責,這樣能夠避免互相推鍋的局麵。
而且,在三省之上,很明顯是他這個皇帝,這種權力高度集中的製度,比他憑借個人威勢集中皇權更佳。
不過也有一點令劉徹不是很滿意,那就是三省的權力似乎大了一些。
於是劉徹道:“大海啊,這三省六部製甚好,就是這三省的權力似乎大了一些。”
劉大海聞言無所謂地道:“其實您要是不怕勞累,這三省也可以暫時不設置。”
既然老爹想坐在那個位置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也不是不行。
畢竟現在大漢國太需要老爹了,老爹幹的越多,他的事情就越少。
如果換做他當皇帝,他肯定會願意如此的,除非重大事務,一般事件由中書門下決定就行了,自己每隔一段時間看看他們決定的如何就行。
畢竟總不能張三偷了李四一隻雞,李四一怒之下睡了張三的婆娘這種事情還得一個皇帝來辦吧!
劉大海稍微思索了片刻之後,又接著道:“其實我們可以在六部的基礎上再多設立幾部。”
“比如把管理全國學校事務的權力從禮部分出來,單獨成立一個教育部,主管大漢國的教育。”
“比如除了兵部外,再單獨成立一個對外作戰部,由此兵部主要負責大漢國內部治安以及防守,而對外作戰則全權交給對外作戰部。”
“比如將涉及到民生的權力從戶部分離出來,單獨成立一個民部,用來保障天下百姓的權力。”
劉徹聽的連連點頭:“大海啊,爹有你,心甚慰啊,不如你代爹監國,這第一個五年計劃你來實施行不行?”
劉大海猛地一懵,這不對啊,老爹不是很喜歡大權在握嘛?
要不然據弟也不可能白當了幾十年的太子。
這會老爹怎麽就想著休息了?
這絕對不行。
於是劉大海語重心長地道:“爹啊,這事我不行,必須您親自來,您想想,您帶領大漢國剛剛有所小成,本來您是要在曆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
如果換我來了,你這以前的努力不是白搭了?”
“況且啊爹,您現在才三十來歲,正處於壯年,為了大漢國,您也不能就這麽歇著啊,全大漢國的百姓都等著您帶領他們過上富足的生活呢!”
劉徹聞言覺得似乎也是這麽個理,雖然這臭小子說的難聽了些。
關鍵是,真要讓他現在讓位,他還真有些不舍,畢竟他才剛剛打開局麵,還沒來得及大展身手呢!
於是劉徹道:“大海啊,那你說說,這九部尚書可都有哪些人合適當選?”
劉大海對此早已心有所想:“首先,這官員任免一定得在我們皇家得手裏,以此才能杜絕那些蛀蟲私授官位,而公孫弘如今更偏向於聽老爹您得,我覺得他這個丞相可以先任個吏部尚書。”
“至於戶部,擁有著掌管全國財政能力的,非桑弘羊莫屬了;禮部我覺得可以讓張騫上,畢竟日後可是要萬國來朝的,這方麵張騫懂得多一些。”
“兵部就交給大將軍衛青,刑部當然應是張湯了,至於工部,我推薦劉穎,他不但是我皇家之人,還統領著如今的墨家。”
“教育部可以讓東方朔來,對外作戰部沒有人比去病更合適了,至於民部,孩兒以為可以讓據弟來,孩兒輔佐據弟即可。”
劉徹本來聽的十分滿意,也都是他心中合適的人選,但劉徹沒想到,劉據今年才六歲,大海為了偷懶,都不想放過啊!
很多事情上自己最多依據經驗給出一定指點。
但要具體到如何執行每一個細節,還得依靠大漢國的這些官吏們。
畢竟,大漢國的這些官吏們還是比較靠譜的。
於是劉大海繼續道:“老爹你別光看我啊,這種涉及到我們大漢國未來的事情,僅憑我們二人就想全麵製定是不可能的。”
“我們需要集眾人之所長,一同來製定這大漢國第一個五年計劃。”
“我最多給他們起個頭,具體製定細則和實施肯定還得靠他們。”
劉徹點了點頭,這種事關乎甚大,確實該如此。
隨即劉徹又道:“那我將那些大臣們先叫過來,一起商討一番?”
劉徹此時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這種聞所未聞的新政,必將使得他在曆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畢竟誰不想成為像秦皇一樣有大開創之舉的帝王呢?
誰又不想自己能夠超越秦皇呢?
劉大海聞言擺擺手道:“老爹啊,這事先不急,就算我們現在製定出了大漢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想要施行,也有些困難。”
“畢竟如今的朝堂,職位錯綜複雜,分工不明,顯得有些混亂。”
劉徹立即雙眼一瞪:“你行你來當這個皇帝?”
劉徹對自己任命的那些官吏還是十分自得的,對當前朝堂官吏也還算是滿意。
但沒想到,在大海眼裏居然是分工不明,還顯得混亂?
這不是純純打自己臉嗎?
還好,這裏就自己父子倆人,還有隋離那個老貨。
要是傳出去,恐怕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兔崽子想造反呢!
劉大海見此淡淡地道:“老爹你先別急嘛,你急也沒用,還不如先聽孩兒給你講講。”
劉徹深吸了一口氣,想著上次打這逆子是什麽時候來著?
如果等下講不出個所以然來,自己必須得教訓教訓這逆子。
縱使他現在有天般大才華,那也終究是他劉徹得種。
爹打兒子天經地義,天王老子來了也攔不住。
“老爹啊,其實您肯定是一代明君,從您開始大肆使用有才之人而不過問其出身就能看出來了。”
“而且老爹您慧眼如炬,如衛青、桑弘羊、張湯、霍去病等人,皆是有大才者。”
“但用人是一方麵,朝廷得製度卻又是一方麵。”
“當前我們大漢朝得製度確實很不錯了,但還遠遠不夠。”
“孩兒曾在夢中得那個世界聽說過一種叫做三省六部製的製度,比我們如今這套製度適用的多了。”
“所謂三省,就算中書門下以及尚書三省,中書省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門下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之一,下管轄六部。”
“六部則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調動,戶部掌管國庫財政,禮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工部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如此所謂六部。”
劉徹聽的雙眼發亮,而後大喝三個好字。
身為皇帝的他,瞬間就領悟了如此劃分官職的好處。
六部各有所負之責,這樣能夠避免互相推鍋的局麵。
而且,在三省之上,很明顯是他這個皇帝,這種權力高度集中的製度,比他憑借個人威勢集中皇權更佳。
不過也有一點令劉徹不是很滿意,那就是三省的權力似乎大了一些。
於是劉徹道:“大海啊,這三省六部製甚好,就是這三省的權力似乎大了一些。”
劉大海聞言無所謂地道:“其實您要是不怕勞累,這三省也可以暫時不設置。”
既然老爹想坐在那個位置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也不是不行。
畢竟現在大漢國太需要老爹了,老爹幹的越多,他的事情就越少。
如果換做他當皇帝,他肯定會願意如此的,除非重大事務,一般事件由中書門下決定就行了,自己每隔一段時間看看他們決定的如何就行。
畢竟總不能張三偷了李四一隻雞,李四一怒之下睡了張三的婆娘這種事情還得一個皇帝來辦吧!
劉大海稍微思索了片刻之後,又接著道:“其實我們可以在六部的基礎上再多設立幾部。”
“比如把管理全國學校事務的權力從禮部分出來,單獨成立一個教育部,主管大漢國的教育。”
“比如除了兵部外,再單獨成立一個對外作戰部,由此兵部主要負責大漢國內部治安以及防守,而對外作戰則全權交給對外作戰部。”
“比如將涉及到民生的權力從戶部分離出來,單獨成立一個民部,用來保障天下百姓的權力。”
劉徹聽的連連點頭:“大海啊,爹有你,心甚慰啊,不如你代爹監國,這第一個五年計劃你來實施行不行?”
劉大海猛地一懵,這不對啊,老爹不是很喜歡大權在握嘛?
要不然據弟也不可能白當了幾十年的太子。
這會老爹怎麽就想著休息了?
這絕對不行。
於是劉大海語重心長地道:“爹啊,這事我不行,必須您親自來,您想想,您帶領大漢國剛剛有所小成,本來您是要在曆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
如果換我來了,你這以前的努力不是白搭了?”
“況且啊爹,您現在才三十來歲,正處於壯年,為了大漢國,您也不能就這麽歇著啊,全大漢國的百姓都等著您帶領他們過上富足的生活呢!”
劉徹聞言覺得似乎也是這麽個理,雖然這臭小子說的難聽了些。
關鍵是,真要讓他現在讓位,他還真有些不舍,畢竟他才剛剛打開局麵,還沒來得及大展身手呢!
於是劉徹道:“大海啊,那你說說,這九部尚書可都有哪些人合適當選?”
劉大海對此早已心有所想:“首先,這官員任免一定得在我們皇家得手裏,以此才能杜絕那些蛀蟲私授官位,而公孫弘如今更偏向於聽老爹您得,我覺得他這個丞相可以先任個吏部尚書。”
“至於戶部,擁有著掌管全國財政能力的,非桑弘羊莫屬了;禮部我覺得可以讓張騫上,畢竟日後可是要萬國來朝的,這方麵張騫懂得多一些。”
“兵部就交給大將軍衛青,刑部當然應是張湯了,至於工部,我推薦劉穎,他不但是我皇家之人,還統領著如今的墨家。”
“教育部可以讓東方朔來,對外作戰部沒有人比去病更合適了,至於民部,孩兒以為可以讓據弟來,孩兒輔佐據弟即可。”
劉徹本來聽的十分滿意,也都是他心中合適的人選,但劉徹沒想到,劉據今年才六歲,大海為了偷懶,都不想放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