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驚喜交加的劉徹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支箭矢精準的射在了右賢王舉刀的手臂上。
突如其來的劇痛使得右賢王不得不丟下手中的武器。
然後怒目看向射箭之人。
射箭之人自然是李敢,如今他的騎射之術已經越發嫻熟了。
再加上他那一身力氣,就算和匈奴人中的射雕手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李敢的並沒有裝備那種輕弩。
他更喜歡使用和他父親那把靈寶弓一樣的長弓。
如今他手中的這把長弓就是大海親自為其打造的。
在關鍵時刻,他可以憑借這把弓給敵人造成極大心理陰影。
同樣,背後背著如此一柄長弓,世人很容易就能夠猜測的到,他是李廣的兒子。
和霍去病不一樣,霍去病不喜歡別人評價他時帶上他舅舅的名字。
雖然霍去病對他的舅舅十分欽佩,但他更喜歡世人能夠單獨評判他的功績。
李敢則不同,李敢十分喜歡別人在評價他的時候,帶上他父親的名字。
畢竟那是他的父親,在大漢國享有一定盛譽的,而他李敢的功績,還遠遠比不上他的父親。
他此生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名像他父親一樣的將領。
騎都尉趁著李敢的那一箭,已經繳械掉了眼前這二十多名匈奴人的武器。
然後用背包裏的捆繩,將他們一個個牢牢地捆綁起來。
這些人都是匈奴人精銳中的精銳,他們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萬一再被他們暴起而傷就不值得了。
他們騎都尉此次損失人數已經高達百人了。
原本就五百餘人的騎都尉,此時隻剩下了四百出頭,幾乎人人帶傷。
傷勢嚴重的不下四十人,不過好在他們騎都尉中有不少人已經學到了一些緊急治療的醫術。
再加上,他們有著救命法寶,那些重傷的將士們,每人口中都含著一小片的人參。
在將這幾十名匈奴人捆綁完畢之後,騎都尉開始快速的清理著戰場。
那些死去的同胞他們必然不能放任不管。
按照之前司馬的交代,他們要一個個把他們燒掉,把他們的骨灰帶迴大漢國。
至於那些匈奴人的屍體,他們隻需要堆積在一起一把火燒掉免得汙染這片土地即可。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把那些死去的將士們的盔甲和武器一同帶走。
畢竟他們騎都尉的裝備,每一件都有著極大的價值,不可能輕易丟下。
看著眼前這支漢軍整齊有序的快速清理著戰場。
右賢王突然覺得,他們和漢人軍隊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最讓右賢王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些漢軍,居然還幫他們那些死去的匈奴勇士們收屍……
雖然看起來殘忍了一些,一把火就把他們無數的匈奴勇士化作了塵埃迴歸了這片土地。
但漢人對待他們自己同胞也是如此做法,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隻是和對待他們匈奴人不同的是,漢人們拿出了一個個精巧的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珍寶的寶瓶,把那些漢人屍體燃燒後留下的灰燼裝入其中。
這一點讓右賢王深感震撼。
以他的見多識廣的眼光,可以很輕鬆的分辨出來,那種光滑反光的寶瓶,一定是至寶。
可是這群漢軍,居然毫不猶豫地拿它們來裝灰燼。
右賢王忍不住問向身旁看守他們的漢人將士道:“你們為什麽要拿那種寶瓶來裝同伴的屍體?”
身旁的騎都尉將士見眼前的這個匈奴王居然還會說漢話,也就迴道:“我們司馬說那玩意不知情,要多少他能搞多少出來,
隻是如今那東西在世界上還沒有流傳開來,就先給他們一人備一個,當骨灰盒用。”
“但司馬說他不希望我們能用到,但戰爭總會有兄弟死去,死去的兄弟有一個不錯的容身之處也不錯,我們總歸要把他們帶迴他們的故鄉的。”
聽見對方的話語,右賢王不太能理解,但還是多問了一句:“那你們燒掉我們匈奴勇士的屍體,也是讓他們迴歸故土嗎?”
漢軍冷哼一聲道:“如果不是司馬定下的規則,你以為我們願意管你們這群該死的匈奴人屍體?
依我看,就應該不管你們,把你們就丟在這裏,讓那些野獸啃食,最後屍骨無存。”
右賢王瞬間覺得沒法交流了。
對方能夠迴答自己的問題就已經很難得了。
畢竟他們剛剛還是兵戈相向。
他們的同胞還有不少都是死在了自己手中。
在清理完畢戰場之後,騎都尉的將士們就把死去兄弟的骨灰盒放在了背後的背包裏。
同時,醫療兵們也趁著這段時間,把所有的傷員傷口都快速的包紮了一下。
他們已經離去了一夜,現在該是時候迴去了。
畢竟還有人在擔心著他們。
騎都尉的大軍們開始了返程,隻是這次他們並不急於行軍。
就算路途中再遭遇到了其他潰散的匈奴騎兵,他們也不打算再作戰了。
如今他們的當務之急,是押運這些俘虜迴去。
因為,這個匈奴王說他就是右賢王。
就是這次他們數十萬大軍討伐的目標。
對方的大軍已經被衛青攜帶大軍擊潰。
隻不過他們撿了個便宜,活捉了這位右賢王。
騎都尉急行軍出發的騎兵已經來到了劉大海的麵前。
在聽說了騎都尉活捉了右賢王後,劉大海感歎一聲。
事情的發展已經越發脫離曆史了。
但看樣子,匈奴終究滅亡的這條史線,依然在維持著。
此次大軍出征右賢王部,可以說是真正的圓滿了。
他們已經收到了衛青大軍的命令,在這裏原地等候他們的返迴。
不知道到時候衛青以及一眾大漢國的偉大將軍們,見到從他們的合圍之下逃脫的右賢王就在這裏時,會做何感想。
他們剛剛已經送走了一名信使,去為他們的陛下送迴此戰大勝的消息。
隻是,如今他們需要再送一封了。
這一封,屬於他們騎都尉。
……
建章宮中。
劉徹正眼帶血絲的看著麵前掛著的一幅大地圖。
朔方西北方向的區域已經被標記的密密麻麻。
這些天劉徹試想了無數種可能。
雖然大海並沒有給出預警,並打算親自跟隨大軍出征。
但劉徹依然不能放心。
這是他第一次讓大軍奔走千裏去作戰。
不得不說這是一次膽大妄為的嚐試。
但隻要成功了,那他也時候開始發起對伊稚斜本部的全麵進攻了。
也是時候,把匈奴人趕到漠北區域,讓他們再也不敢騷擾大漢國的邊郡。
未知的事情是充滿變故的,許多事情是無法被左右的。
所以他們是無法預知到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的。
即使大海曾經預知過數次。
但在這種情況下,劉徹依然不能保持平靜的心情。
那十萬大軍,可以說是他用了兩年時光,傾力打造出來的。
耗費了無數的財物。
就他們身上的那些裝備,就遠比之前打造三十萬大軍還要昂貴。
他們真的失敗不起。
如果他們此次千裏奔襲右賢王最終以失敗告終。
那麽兩年內,他可能再也集結不出如此一直規模宏大裝備先進的大軍了。
自從衛青的大軍從白羊郡離去一個星期之後,他每天都在焦急的等待中。
等待著衛青的大軍捷報傳來。
待在劉徹身旁的隻有三人。
一位是和劉徹整日形影不離的隋離,還有兩位是張錦和劉據。
在這種時刻,沒有人願意和劉徹待在一起。
因為此時的劉徹是最喜怒無常的時刻。
而大漢國那些有名的將領們此次都已經被派出去了遠征。
也沒有人有資格去和陛下討論行軍作戰之事。
張錦和劉據是劉徹叫來的。
相比於其他人,他還是喜歡自己的這個徒孫說話。
而且劉據年紀還小,也不會惹得他生氣。
看著而然絲毫不擔心此次大軍出征,劉徹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滿地。
畢竟他可是為此徹夜難眠。
這倆臭小子卻一個比一個精力旺盛。
隨即劉徹開口道:“張錦啊,你來說說,衛青此次攜大軍出征,結果如何呢?”
如果是其他人,此時定然不敢亂言。
但張錦隻是稍微思索了下,就毫不猶豫地開口道:“迴稟師公,徒孫覺得此戰我大漢國必勝。”
劉徹麵帶探尋之色的道:“你為何能如此肯定?”
這裏並沒有旁人,所以張錦也能放的開。
畢竟和劉徹見的多了,就不那麽畏懼了。
他們的帝王很是英明,隻要他不犯錯,陛下是不會責罰他的。
何況陛下對他這個徒孫還是很看好的。
即使陛下常言他不應該去選擇研究生物之道。
張錦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後才開口道:“首先,我大漢國如今裝備著世上最先進的武器和裝備,我們的將士一個個又勇猛無比,
這就注定了我們此戰是不可能失敗的,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右賢王以為騷擾過我大漢國後,遠遁到他的老巢,我大漢國就不會去花費數千萬錢財去奔走千裏進攻他們,
畢竟我們大漢國從未進行過如此遠距離的征戰,這一點我們就占據了先機。”
“此外,我們已經從白羊王那裏,詳細的知曉了右賢王部勢力的劃分,對他們的防守可謂是了如指掌。”
“最後,徒孫從師傅那裏聽到過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徹聽著張錦的分析,覺得十分有道理。
就算沒有那條最後,他覺得,僅憑這前三條,他們漢軍的勝算也是極高的。
不知為何,他總感覺那些學習華夏理工學問的少年人,遠比同齡人見多識廣,思考的更加深遠。
就比如張錦,他雖然沒有學習過軍事上的學問,但依然十分敏捷的根據他所知曉的知識,列舉出了他們大漢國軍隊的優勢。
大海說這是一個人的思維所能決定的,而數學,是一門極其鍛煉思維能力的學問。
看樣子發揚華夏理工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等大海迴來之後,他就會想天下人告知,大海是他劉徹的兒子。
而華夏理工,也是屬於他劉徹的。
如此以來,這天下,誰又能不學習華夏理工呢?
到時候,他一定要把元朔學堂擴建的大大的。
把天下所有的少年英才,全部聚集在那裏。
如此以來,他劉徹將會有用不完的大才。
隨即劉徹點頭示意張錦繼續說下去。
張錦這才道:“我曾經偶然間聽師傅和平陽侯說過,衛青大將軍,此生未曾一敗。”
劉徹猛然地看向了張錦。
隨後又快速地收迴了自己淩厲的眼神。
此話,也就隻有大海能夠敢說的出來了。
雖然他此時很想痛揍曹襄一遍,那臭小子居然不告訴自己如此重要的事情。
但仔細想想,他也就明白曹襄不告訴他的理由。
他身為帝王,怎麽能去把結果寄托於一些虛無縹緲的事情呢?
但是,衛青此生無敗績啊……
正當劉徹陷入思索之時,宮外突然傳起了急報。
劉徹瞬間迴過伸來,心情再一次變得緊張無比。
無論如何,他隻有親耳聽見衛青大軍傳迴的捷報信息才能徹底的放下心來。
隋離接過那名匆匆趕來的信使手中的急信。
確保未曾被開封過後,才交給了劉徹。
劉徹迫不及待的打開了信件,然後閱去。
隨後,劉徹猛地一掌拍在桌子上,然後大喝道:“好!漂亮!”
隨即劉徹又輕輕歎息一聲:“隻可惜啊,讓右賢王跑掉了!”
聽聞劉徹此言,隋離和張錦都已經知道,大軍,勝了。
“為陛下喝!為漢國喝!”
劉徹的緊張之色瞬間全部消失,轉而變得威嚴以及自信無比。
隨即揮手道:“隋離,即可昭告天下,此次我大漢國大軍出征,大勝!共斬敵兩萬餘人,俘獲右賢王部下數十位部落首領,俘虜近兩萬餘人!牛羊百萬頭!”
不等隋離開口,門外就再次傳來一陣陣急報聲。
劉徹瞬間神色一凝,難道還發生了什麽壞事?
劉徹被又一次突入其來的急報搞得心情忐忑起來。
尤其是聽聞這封急報來自騎都尉之後。
劉徹再次緩緩地打開了信件,然後神色瞬間變得激動起來,再次大喝道:“朕果然沒看錯去病!”
“隋離,再加一條,騎都尉活捉了右賢王!”
突如其來的劇痛使得右賢王不得不丟下手中的武器。
然後怒目看向射箭之人。
射箭之人自然是李敢,如今他的騎射之術已經越發嫻熟了。
再加上他那一身力氣,就算和匈奴人中的射雕手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李敢的並沒有裝備那種輕弩。
他更喜歡使用和他父親那把靈寶弓一樣的長弓。
如今他手中的這把長弓就是大海親自為其打造的。
在關鍵時刻,他可以憑借這把弓給敵人造成極大心理陰影。
同樣,背後背著如此一柄長弓,世人很容易就能夠猜測的到,他是李廣的兒子。
和霍去病不一樣,霍去病不喜歡別人評價他時帶上他舅舅的名字。
雖然霍去病對他的舅舅十分欽佩,但他更喜歡世人能夠單獨評判他的功績。
李敢則不同,李敢十分喜歡別人在評價他的時候,帶上他父親的名字。
畢竟那是他的父親,在大漢國享有一定盛譽的,而他李敢的功績,還遠遠比不上他的父親。
他此生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名像他父親一樣的將領。
騎都尉趁著李敢的那一箭,已經繳械掉了眼前這二十多名匈奴人的武器。
然後用背包裏的捆繩,將他們一個個牢牢地捆綁起來。
這些人都是匈奴人精銳中的精銳,他們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萬一再被他們暴起而傷就不值得了。
他們騎都尉此次損失人數已經高達百人了。
原本就五百餘人的騎都尉,此時隻剩下了四百出頭,幾乎人人帶傷。
傷勢嚴重的不下四十人,不過好在他們騎都尉中有不少人已經學到了一些緊急治療的醫術。
再加上,他們有著救命法寶,那些重傷的將士們,每人口中都含著一小片的人參。
在將這幾十名匈奴人捆綁完畢之後,騎都尉開始快速的清理著戰場。
那些死去的同胞他們必然不能放任不管。
按照之前司馬的交代,他們要一個個把他們燒掉,把他們的骨灰帶迴大漢國。
至於那些匈奴人的屍體,他們隻需要堆積在一起一把火燒掉免得汙染這片土地即可。
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把那些死去的將士們的盔甲和武器一同帶走。
畢竟他們騎都尉的裝備,每一件都有著極大的價值,不可能輕易丟下。
看著眼前這支漢軍整齊有序的快速清理著戰場。
右賢王突然覺得,他們和漢人軍隊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最讓右賢王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些漢軍,居然還幫他們那些死去的匈奴勇士們收屍……
雖然看起來殘忍了一些,一把火就把他們無數的匈奴勇士化作了塵埃迴歸了這片土地。
但漢人對待他們自己同胞也是如此做法,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隻是和對待他們匈奴人不同的是,漢人們拿出了一個個精巧的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珍寶的寶瓶,把那些漢人屍體燃燒後留下的灰燼裝入其中。
這一點讓右賢王深感震撼。
以他的見多識廣的眼光,可以很輕鬆的分辨出來,那種光滑反光的寶瓶,一定是至寶。
可是這群漢軍,居然毫不猶豫地拿它們來裝灰燼。
右賢王忍不住問向身旁看守他們的漢人將士道:“你們為什麽要拿那種寶瓶來裝同伴的屍體?”
身旁的騎都尉將士見眼前的這個匈奴王居然還會說漢話,也就迴道:“我們司馬說那玩意不知情,要多少他能搞多少出來,
隻是如今那東西在世界上還沒有流傳開來,就先給他們一人備一個,當骨灰盒用。”
“但司馬說他不希望我們能用到,但戰爭總會有兄弟死去,死去的兄弟有一個不錯的容身之處也不錯,我們總歸要把他們帶迴他們的故鄉的。”
聽見對方的話語,右賢王不太能理解,但還是多問了一句:“那你們燒掉我們匈奴勇士的屍體,也是讓他們迴歸故土嗎?”
漢軍冷哼一聲道:“如果不是司馬定下的規則,你以為我們願意管你們這群該死的匈奴人屍體?
依我看,就應該不管你們,把你們就丟在這裏,讓那些野獸啃食,最後屍骨無存。”
右賢王瞬間覺得沒法交流了。
對方能夠迴答自己的問題就已經很難得了。
畢竟他們剛剛還是兵戈相向。
他們的同胞還有不少都是死在了自己手中。
在清理完畢戰場之後,騎都尉的將士們就把死去兄弟的骨灰盒放在了背後的背包裏。
同時,醫療兵們也趁著這段時間,把所有的傷員傷口都快速的包紮了一下。
他們已經離去了一夜,現在該是時候迴去了。
畢竟還有人在擔心著他們。
騎都尉的大軍們開始了返程,隻是這次他們並不急於行軍。
就算路途中再遭遇到了其他潰散的匈奴騎兵,他們也不打算再作戰了。
如今他們的當務之急,是押運這些俘虜迴去。
因為,這個匈奴王說他就是右賢王。
就是這次他們數十萬大軍討伐的目標。
對方的大軍已經被衛青攜帶大軍擊潰。
隻不過他們撿了個便宜,活捉了這位右賢王。
騎都尉急行軍出發的騎兵已經來到了劉大海的麵前。
在聽說了騎都尉活捉了右賢王後,劉大海感歎一聲。
事情的發展已經越發脫離曆史了。
但看樣子,匈奴終究滅亡的這條史線,依然在維持著。
此次大軍出征右賢王部,可以說是真正的圓滿了。
他們已經收到了衛青大軍的命令,在這裏原地等候他們的返迴。
不知道到時候衛青以及一眾大漢國的偉大將軍們,見到從他們的合圍之下逃脫的右賢王就在這裏時,會做何感想。
他們剛剛已經送走了一名信使,去為他們的陛下送迴此戰大勝的消息。
隻是,如今他們需要再送一封了。
這一封,屬於他們騎都尉。
……
建章宮中。
劉徹正眼帶血絲的看著麵前掛著的一幅大地圖。
朔方西北方向的區域已經被標記的密密麻麻。
這些天劉徹試想了無數種可能。
雖然大海並沒有給出預警,並打算親自跟隨大軍出征。
但劉徹依然不能放心。
這是他第一次讓大軍奔走千裏去作戰。
不得不說這是一次膽大妄為的嚐試。
但隻要成功了,那他也時候開始發起對伊稚斜本部的全麵進攻了。
也是時候,把匈奴人趕到漠北區域,讓他們再也不敢騷擾大漢國的邊郡。
未知的事情是充滿變故的,許多事情是無法被左右的。
所以他們是無法預知到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的。
即使大海曾經預知過數次。
但在這種情況下,劉徹依然不能保持平靜的心情。
那十萬大軍,可以說是他用了兩年時光,傾力打造出來的。
耗費了無數的財物。
就他們身上的那些裝備,就遠比之前打造三十萬大軍還要昂貴。
他們真的失敗不起。
如果他們此次千裏奔襲右賢王最終以失敗告終。
那麽兩年內,他可能再也集結不出如此一直規模宏大裝備先進的大軍了。
自從衛青的大軍從白羊郡離去一個星期之後,他每天都在焦急的等待中。
等待著衛青的大軍捷報傳來。
待在劉徹身旁的隻有三人。
一位是和劉徹整日形影不離的隋離,還有兩位是張錦和劉據。
在這種時刻,沒有人願意和劉徹待在一起。
因為此時的劉徹是最喜怒無常的時刻。
而大漢國那些有名的將領們此次都已經被派出去了遠征。
也沒有人有資格去和陛下討論行軍作戰之事。
張錦和劉據是劉徹叫來的。
相比於其他人,他還是喜歡自己的這個徒孫說話。
而且劉據年紀還小,也不會惹得他生氣。
看著而然絲毫不擔心此次大軍出征,劉徹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滿地。
畢竟他可是為此徹夜難眠。
這倆臭小子卻一個比一個精力旺盛。
隨即劉徹開口道:“張錦啊,你來說說,衛青此次攜大軍出征,結果如何呢?”
如果是其他人,此時定然不敢亂言。
但張錦隻是稍微思索了下,就毫不猶豫地開口道:“迴稟師公,徒孫覺得此戰我大漢國必勝。”
劉徹麵帶探尋之色的道:“你為何能如此肯定?”
這裏並沒有旁人,所以張錦也能放的開。
畢竟和劉徹見的多了,就不那麽畏懼了。
他們的帝王很是英明,隻要他不犯錯,陛下是不會責罰他的。
何況陛下對他這個徒孫還是很看好的。
即使陛下常言他不應該去選擇研究生物之道。
張錦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後才開口道:“首先,我大漢國如今裝備著世上最先進的武器和裝備,我們的將士一個個又勇猛無比,
這就注定了我們此戰是不可能失敗的,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右賢王以為騷擾過我大漢國後,遠遁到他的老巢,我大漢國就不會去花費數千萬錢財去奔走千裏進攻他們,
畢竟我們大漢國從未進行過如此遠距離的征戰,這一點我們就占據了先機。”
“此外,我們已經從白羊王那裏,詳細的知曉了右賢王部勢力的劃分,對他們的防守可謂是了如指掌。”
“最後,徒孫從師傅那裏聽到過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徹聽著張錦的分析,覺得十分有道理。
就算沒有那條最後,他覺得,僅憑這前三條,他們漢軍的勝算也是極高的。
不知為何,他總感覺那些學習華夏理工學問的少年人,遠比同齡人見多識廣,思考的更加深遠。
就比如張錦,他雖然沒有學習過軍事上的學問,但依然十分敏捷的根據他所知曉的知識,列舉出了他們大漢國軍隊的優勢。
大海說這是一個人的思維所能決定的,而數學,是一門極其鍛煉思維能力的學問。
看樣子發揚華夏理工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等大海迴來之後,他就會想天下人告知,大海是他劉徹的兒子。
而華夏理工,也是屬於他劉徹的。
如此以來,這天下,誰又能不學習華夏理工呢?
到時候,他一定要把元朔學堂擴建的大大的。
把天下所有的少年英才,全部聚集在那裏。
如此以來,他劉徹將會有用不完的大才。
隨即劉徹點頭示意張錦繼續說下去。
張錦這才道:“我曾經偶然間聽師傅和平陽侯說過,衛青大將軍,此生未曾一敗。”
劉徹猛然地看向了張錦。
隨後又快速地收迴了自己淩厲的眼神。
此話,也就隻有大海能夠敢說的出來了。
雖然他此時很想痛揍曹襄一遍,那臭小子居然不告訴自己如此重要的事情。
但仔細想想,他也就明白曹襄不告訴他的理由。
他身為帝王,怎麽能去把結果寄托於一些虛無縹緲的事情呢?
但是,衛青此生無敗績啊……
正當劉徹陷入思索之時,宮外突然傳起了急報。
劉徹瞬間迴過伸來,心情再一次變得緊張無比。
無論如何,他隻有親耳聽見衛青大軍傳迴的捷報信息才能徹底的放下心來。
隋離接過那名匆匆趕來的信使手中的急信。
確保未曾被開封過後,才交給了劉徹。
劉徹迫不及待的打開了信件,然後閱去。
隨後,劉徹猛地一掌拍在桌子上,然後大喝道:“好!漂亮!”
隨即劉徹又輕輕歎息一聲:“隻可惜啊,讓右賢王跑掉了!”
聽聞劉徹此言,隋離和張錦都已經知道,大軍,勝了。
“為陛下喝!為漢國喝!”
劉徹的緊張之色瞬間全部消失,轉而變得威嚴以及自信無比。
隨即揮手道:“隋離,即可昭告天下,此次我大漢國大軍出征,大勝!共斬敵兩萬餘人,俘獲右賢王部下數十位部落首領,俘虜近兩萬餘人!牛羊百萬頭!”
不等隋離開口,門外就再次傳來一陣陣急報聲。
劉徹瞬間神色一凝,難道還發生了什麽壞事?
劉徹被又一次突入其來的急報搞得心情忐忑起來。
尤其是聽聞這封急報來自騎都尉之後。
劉徹再次緩緩地打開了信件,然後神色瞬間變得激動起來,再次大喝道:“朕果然沒看錯去病!”
“隋離,再加一條,騎都尉活捉了右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