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大將軍和擒王候
漢武:普天之下,皆為漢土! 作者:愛因斯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37、238、239、240四章內容有所變動,從一千字增加到了四千字,需要重新看一下。)
大軍得勝而歸了。
此次奔走千裏遠襲右賢王取得了大勝。
當衛青得知騎都尉俘獲了右賢王時,百感交集。
此次出征的唯一遺憾,居然被騎都尉彌補了。
這是衛青所不曾想過的。
去病確實已經長大了,騎都尉也已經是一支合格的軍隊了。
他們已經不止一次的證明了自己。
接下來陛下應該就要重用騎都尉了吧!
衛青看向騎都尉的目光帶著讚賞。
這些青年就是他們大漢國的未來。
他們這些老一輩的將領終將會離開戰場。
如今他們的接班人已經展現出了他們的能力。
這讓他們如何能不驚喜呢!
曹襄和其中多位大將軍都很是相熟。
一路上他不停地吹噓著他們騎都尉是如何的勇猛,如何的和匈奴右賢王部纏鬥。
最終才在自身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活捉了右賢王。
衛青是行走在最前方的,其身後就是公孫賀公孫敖等一眾將領,曹襄就毫不客氣的和他們並頭前進。
在其後就是劉大海、霍去病、李敢、趙昱等在軍中職位相對更低一些的將領。
沒有人揭穿曹襄,他說的就仿佛他曾經親自經曆了那場戰爭一般。
這讓不少將領再次高看了曹襄一眼,尤其是向來看不起曹襄的公孫敖,也忍不住誇讚了對方兩句。
直到一旁的右賢王實在聽不下去了,才開口道:“原來你們大漢國內攬功行為比我們嚴重多了,
這位我都沒見過,卻能獨攬這些功勞,真是不可思議。”
曹襄臉上的笑容戛然而止。
看著周邊幾位將領投來的若有所思的表情,曹襄惱羞成怒的看著右賢王道:“你個老不死的有你說話的份嗎?信不信我迴去讓我舅舅砍了你的狗頭?”
右賢王聞言笑了起來,然後道:“原來如此,看樣子你是漢國那位陛下的外甥啊,怪不得你能如此囂張跋扈,如此大膽的去搶奪他人的功勞。”
衛青聞言皺了皺眉,開口道:“右賢王你不必耍這些小心思,我們的陛下遠比你這位匈奴王更了解他的外甥,而且,阿襄也不可能去搶奪他人的功勞。”
曹襄聞言鬱悶的道:“亞父,你這到底是誇我還是貶我呢!”
一眾將領聞言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在場的諸位也隻有衛青方便開口教導曹襄了。
平陽侯這些年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有些方麵,一點沒變。
……
不知為何,這次劉徹並沒有在大軍迴歸途中授予衛青大將軍印。
但劉大海知道,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如今這個時代,沒有人比衛青更適合大將軍之位。
即使是霍去病,如今也隻能算是初出茅廬。
衛青是當之無愧的這個時期最耀眼的存在。
大軍浩浩蕩蕩的經過白羊郡返迴朔方。
這再次使白羊郡的那些匈奴部落堅信,他們投靠大漢國是正確的選擇。
哪怕不被族人理解以及認可。
大漢國再次證明了他們的強大。
除了單於和左賢王,他們匈奴第三尊貴的王,右賢王,如今已經成為了漢人的階下囚。
一同的還有近兩萬的右賢王部同胞,以及隨之進入白羊郡的百萬頭牛羊。
如此可以猜測出,大漢國此次幾乎全殲了右賢王部。
如今在西北那片土地上,右賢王部已經不存在了。
看著曾經統禦他們的王如今成為漢人的階下囚,白羊郡的匈奴人們心中五味陳雜。
這個世道變化來的太快了,他們才剛剛適應一些變化,就又有一些突如起來的變化出現。
如今隻希望漢國的皇帝不要為難他們這些已經投靠大漢國的匈奴人吧!
大軍進入朔方郡之後,就自動有無數百姓列於道路兩旁,為大軍歡唿著。
如今朔方也已經有了一條寬闊的主幹水泥路。
右賢王默默地看著這一切,他已經好多年不曾見過大漢國的模樣了。
尤記得上次入侵大漢國的邊郡還是上次。
沒想到轉瞬之間,大漢國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堅硬光滑的道路,不知是和材質所造。
想必此道路將會十分方便漢國的軍隊出塞吧!
看著那一片又一片的房屋以及良田,漢人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就把這片曾經歸屬他右賢王統禦的河套之地,變成了一片盛產糧食的肥沃之地。
臨死之前,能夠看看大漢國最新的變化,似乎也很不錯。
他現在已經漸漸地淡然了,他的下場自從他被活捉的那一刻他就已經料到了。
……
長安城外,民眾們自發的排成了長隊,等待著大軍的歸來。
雖然按照規定能夠進入長安的隻有其中極少數的一部分將士。
那些被俘獲的匈奴人被衛青安置在了關外之地,等候劉徹的進一步指示進行處理。
無論是殺還是貶為奴隸,都是他們應得的報應。
沒有人會同情那些匈奴人。
至於那數量龐大的牛羊群,絕大部分被留在了朔方就地圈養。
為各個邊郡提供食物。
劉徹站在昭台宮前,親自迎接他的將士們歸來。
然後與他們一同走入昭台宮內部。
劉徹掃視著眾人,越看對這些將士越發的滿意。
隨即劉徹坐在最高處,朗聲道:“朕有你們這些左膀右臂,又何患消滅不了匈奴人?”
“來人,傳朕旨意,此戰衛青、公孫賀、公孫敖、韓悅、霍去病等一眾將領為大漢國立下了滔天之功,
為我大漢國清楚了盤踞在西北方向的右賢王部!”
“所以,此次朕打算拜衛青為大將軍,食邑八千七百戶!封護軍都尉公孫敖為合騎侯,韓說為龍頟侯;
封公孫賀為南窌侯,李察為樂安侯,李朔為涉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
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皆賜爵關內侯;
由於騎都尉此次立下奇功,活捉了右賢王,特封霍去病為擒王侯!”
隨著劉徹的一道又一道詔令下達,無數人因為此次遠征而獲封獎賞。
大漢國正式進入了對匈奴大反攻的時期。
大軍得勝而歸了。
此次奔走千裏遠襲右賢王取得了大勝。
當衛青得知騎都尉俘獲了右賢王時,百感交集。
此次出征的唯一遺憾,居然被騎都尉彌補了。
這是衛青所不曾想過的。
去病確實已經長大了,騎都尉也已經是一支合格的軍隊了。
他們已經不止一次的證明了自己。
接下來陛下應該就要重用騎都尉了吧!
衛青看向騎都尉的目光帶著讚賞。
這些青年就是他們大漢國的未來。
他們這些老一輩的將領終將會離開戰場。
如今他們的接班人已經展現出了他們的能力。
這讓他們如何能不驚喜呢!
曹襄和其中多位大將軍都很是相熟。
一路上他不停地吹噓著他們騎都尉是如何的勇猛,如何的和匈奴右賢王部纏鬥。
最終才在自身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活捉了右賢王。
衛青是行走在最前方的,其身後就是公孫賀公孫敖等一眾將領,曹襄就毫不客氣的和他們並頭前進。
在其後就是劉大海、霍去病、李敢、趙昱等在軍中職位相對更低一些的將領。
沒有人揭穿曹襄,他說的就仿佛他曾經親自經曆了那場戰爭一般。
這讓不少將領再次高看了曹襄一眼,尤其是向來看不起曹襄的公孫敖,也忍不住誇讚了對方兩句。
直到一旁的右賢王實在聽不下去了,才開口道:“原來你們大漢國內攬功行為比我們嚴重多了,
這位我都沒見過,卻能獨攬這些功勞,真是不可思議。”
曹襄臉上的笑容戛然而止。
看著周邊幾位將領投來的若有所思的表情,曹襄惱羞成怒的看著右賢王道:“你個老不死的有你說話的份嗎?信不信我迴去讓我舅舅砍了你的狗頭?”
右賢王聞言笑了起來,然後道:“原來如此,看樣子你是漢國那位陛下的外甥啊,怪不得你能如此囂張跋扈,如此大膽的去搶奪他人的功勞。”
衛青聞言皺了皺眉,開口道:“右賢王你不必耍這些小心思,我們的陛下遠比你這位匈奴王更了解他的外甥,而且,阿襄也不可能去搶奪他人的功勞。”
曹襄聞言鬱悶的道:“亞父,你這到底是誇我還是貶我呢!”
一眾將領聞言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在場的諸位也隻有衛青方便開口教導曹襄了。
平陽侯這些年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有些方麵,一點沒變。
……
不知為何,這次劉徹並沒有在大軍迴歸途中授予衛青大將軍印。
但劉大海知道,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如今這個時代,沒有人比衛青更適合大將軍之位。
即使是霍去病,如今也隻能算是初出茅廬。
衛青是當之無愧的這個時期最耀眼的存在。
大軍浩浩蕩蕩的經過白羊郡返迴朔方。
這再次使白羊郡的那些匈奴部落堅信,他們投靠大漢國是正確的選擇。
哪怕不被族人理解以及認可。
大漢國再次證明了他們的強大。
除了單於和左賢王,他們匈奴第三尊貴的王,右賢王,如今已經成為了漢人的階下囚。
一同的還有近兩萬的右賢王部同胞,以及隨之進入白羊郡的百萬頭牛羊。
如此可以猜測出,大漢國此次幾乎全殲了右賢王部。
如今在西北那片土地上,右賢王部已經不存在了。
看著曾經統禦他們的王如今成為漢人的階下囚,白羊郡的匈奴人們心中五味陳雜。
這個世道變化來的太快了,他們才剛剛適應一些變化,就又有一些突如起來的變化出現。
如今隻希望漢國的皇帝不要為難他們這些已經投靠大漢國的匈奴人吧!
大軍進入朔方郡之後,就自動有無數百姓列於道路兩旁,為大軍歡唿著。
如今朔方也已經有了一條寬闊的主幹水泥路。
右賢王默默地看著這一切,他已經好多年不曾見過大漢國的模樣了。
尤記得上次入侵大漢國的邊郡還是上次。
沒想到轉瞬之間,大漢國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堅硬光滑的道路,不知是和材質所造。
想必此道路將會十分方便漢國的軍隊出塞吧!
看著那一片又一片的房屋以及良田,漢人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就把這片曾經歸屬他右賢王統禦的河套之地,變成了一片盛產糧食的肥沃之地。
臨死之前,能夠看看大漢國最新的變化,似乎也很不錯。
他現在已經漸漸地淡然了,他的下場自從他被活捉的那一刻他就已經料到了。
……
長安城外,民眾們自發的排成了長隊,等待著大軍的歸來。
雖然按照規定能夠進入長安的隻有其中極少數的一部分將士。
那些被俘獲的匈奴人被衛青安置在了關外之地,等候劉徹的進一步指示進行處理。
無論是殺還是貶為奴隸,都是他們應得的報應。
沒有人會同情那些匈奴人。
至於那數量龐大的牛羊群,絕大部分被留在了朔方就地圈養。
為各個邊郡提供食物。
劉徹站在昭台宮前,親自迎接他的將士們歸來。
然後與他們一同走入昭台宮內部。
劉徹掃視著眾人,越看對這些將士越發的滿意。
隨即劉徹坐在最高處,朗聲道:“朕有你們這些左膀右臂,又何患消滅不了匈奴人?”
“來人,傳朕旨意,此戰衛青、公孫賀、公孫敖、韓悅、霍去病等一眾將領為大漢國立下了滔天之功,
為我大漢國清楚了盤踞在西北方向的右賢王部!”
“所以,此次朕打算拜衛青為大將軍,食邑八千七百戶!封護軍都尉公孫敖為合騎侯,韓說為龍頟侯;
封公孫賀為南窌侯,李察為樂安侯,李朔為涉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
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皆賜爵關內侯;
由於騎都尉此次立下奇功,活捉了右賢王,特封霍去病為擒王侯!”
隨著劉徹的一道又一道詔令下達,無數人因為此次遠征而獲封獎賞。
大漢國正式進入了對匈奴大反攻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