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民,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偉大母親,她與孟子的母親、歐陽修的母親、嶽飛的母親一起被尊為“四大賢母”。


    湛氏出生在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在十六歲那年嫁給吳國揚武將軍陶丹為妾。


    生下陶侃沒幾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帶著年幼的陶侃迴到新淦娘家。母子倆孤苦無依,以紡織為生,湛氏小時候讀過一點書,因此她十分重視對兒子的教育,為了讓陶侃學到更多的知識,她日夜不停地紡紗。而陶侃也深知母親的良苦用心,發奮讀書,漸漸地便精通了各種兵法,後來還被太守範遙舉薦做了一名縣令。


    在兒子即將起程赴任的時候,湛氏將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侃兒,我這個做母親的苦了一輩子,現在總算盼到你有了出息。


    我希望你能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要為民辦事,不要誤國害民。我為你準備了一份禮物,你到了官府再將它打開·"說著,湛氏遞給兒子一個紮好的包袱。


    帶著母親送的禮物,陶侃來到了縣衙。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袱,隻見裏邊有一塊土、一隻舊碗和一塊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隨即便明白了母親的用意。原來那一塊土是叫他要永遠記得家鄉的故土,那隻舊碗是叫他不要貪圖榮華富貴,而那塊白色粗布則是叫他做官要廉潔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直將母親的囑咐牢牢記在心裏,成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很早很早以前,杭州還是一片幹涸的海灘。周圍幾十裏內見不著一條小河,也找不到一條小溪。住在這裏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擔著水桶到老遠老遠的地方去挑水。他


    們光為這點點水就日愁夜愁,從來沒有過上開心的日子。


    老一輩有人知道靈隱後山裏有股清泉,因為被一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擋住了流不出來。


    多少年來,曾有好些年輕人上山去過,想把那道石壁鑿穿,可是都沒有成功。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


    後村有個小夥子名叫水兒,從小沒爹媽,是跟著他老爺爺長大起來的,從六歲起,他就跟著老爺爺一起去挑水,至今已經整整十五年了。


    這一天,是水兒二十歲的生日,老爺爺為他下了一大鍋麵,祖孫兩個快快樂樂地過了一天。


    到了晚上,老爺爺將水兒叫到麵前,把靈隱後山那股清泉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水


    兒聽了高興,緊緊腰帶,捋捋袖子,就去把平時幾個要好的小夥子叫攏來,大家商量著一道上山去鑿石壁,一定要使這股清泉流進村來。老爺爺見水兒有這麽大誌氣,高興得掉下眼淚,連夜準備幹糧,明天一早好讓他們上山。第二天,水兒他們一夥十個人,帶著鐵錘、鑿子,準備上山。


    臨走,老爺爺對小夥子們說:“你們去鑿石壁,要一口氣鑿下去,如果停下來,它又長成原來的模樣,那就白費勁了。還有,當石壁鑿穿的時候,裏麵的一股石漿噴出來,噴在身上會把人凝成石頭的。


    你們千萬要記住啊!”水兒他們一邊答應,一邊就上山去了。


    他們到了山上,馬上就動手鑿石壁。鑿呀,鑿呀,從三月清明鑿到五月端陽,鑿子短了一截,雙手都起了血泡了,那石壁還是沒有鑿通。有四個小夥子說:“也許是老爺爺記錯地方了。這裏哪會有什麽清泉!還是迴去用水桶挑吧!”說著自己迴去了。剩下水兒他們六個,從五月端陽又鑿到八月中秋,鑿子又短了一截,手上結滿了厚繭,可是石壁仍然沒有鑿通。有兩個小夥子說:“一口氣鑿到底,誰知道要鑿到什麽時候呀,家也該迴去看看啦!”說著說著也迴去了。


    秋天過去,冬天來了,山上雪落得有半人多深,西北風唿唿叫,象尖刀一般在刺人。水兒他們四個一口氣也沒鬆。鑿呀,鑿呀,一直鑿到了第二年春天,杜鵑花開得紅豔豔的時候,那石壁已經鑿進去很深很深了。


    這一天是三月三,水兒突然聽見了石壁那邊有汩汩的響聲,他把耳朵貼近石壁一聽,不由驚叫起來:“啊!泉水!這是泉水流動的聲音呀!”大家也都高興得跳起來了。水兒迴過頭來向夥伴們說;“你們快點走開,石漿就要噴出來啦!”眼看泉水也要跟著流出來了,誰也舍不得離開那裏。水兒見大家不肯走,急得大叫道:“你們再不跑開,我就停下不鑿啦!”


    大家聽他這麽說,生怕他真的停下來,弄得前功盡棄,隻得四散跑開。這時水兒打下最後一錘,隻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石漿噴了出來,把水兒凝成一個三丈多高的石人!接著,一股清清的泉水,順著山穀汩汩地流下來,流過村子,灌在海灘邊的一塊窪地裏,窪地被灌得滿滿的——這就是現在的西湖。從此,這一片地方再也不愁沒有水了。水兒鑿過的那座山,後來就叫做“石人嶺”。3.中國民間故事從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蠻橫霸道,老二性情溫和。父母去世後,兄弟倆分家產,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個兒名下,老二隻分得一間耳房,一畝薄田。一天,老二在家中聽得一陣麻雀叫聲,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幼雀從屋簷上的窩子裏掉了下來,摔斷了腿。他看著怪可憐,就撿起來,找了一截布條子,小心地纏在它的腿上,然後又把它放迴窩裏。這隻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窩後和其他麻雀一樣飛得自在。到了春天,該播種的時候,那隻麻雀含著一顆西瓜籽飛到老二家的窗台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飛走了。老二覺著好玩,就把這顆籽種下了,不久發了芽,長出一棵特別壯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護理下,結出一顆枕頭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節摘下抱迴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個金娃娃。他心裏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說了。從此老二過上了富足的日子。再說老大,看著窮兄弟猛地變富覺著奇怪,就去問老二怎麽發的財。老二不會說假話,實打實地說給他聽。老大聽著,心裏打起了歪主意。他返迴家去就搭著梯子在房簷上尋麻雀窩,掏出一隻未出窩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給折斷了,疼得小雀“嘰嘰”直叫。完後他也照著老二的做法,給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條裹住,還給上了藥呢。然後他把麻雀放迴窩裏。麻雀出了窩,能飛了,也給他含來一顆西瓜籽。春天一來,老大高興地把它給種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一棵苗上,盼望著能結出個金娃娃。西瓜結上了,個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來抱迴家,用刀慢慢切開,一看,裏麵不是金娃娃,竟是個賊白賊白的骨頭娃娃,一臉的苦相。老大當時那個氣勁也沒法提了,嘴裏喃喃對著那個骨頭人人說:“是金不是金,倒沒啥,可你是苦啥哩!”自打那時起,老大背了運,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卻是越過越紅火。4.中國民間故事武鬆在離景陽岡不遠的酒店裏,喝下了十八碗酒,倒提著哨棒,腳步不穩地正想向景陽岡走去。店家追出來喊道:“走不得!走不得!最近岡上有隻老虎,已經傷害了二三十條人命。”武鬆聽了,笑了笑說:“你休來嚇我,便真個有,我也不怕!”武鬆乘著酒興,大步走到景陽岡下,看見一棵大樹,刮去了一塊樹皮,上麵寫著兩行字:“最近景陽岡出現了老虎,凡是來往行人,在中午時分成群結隊過岡。”武鬆看了,笑著說:“這準是酒店老板嚇人的玩意兒,好讓人們到他酒店住宿。我怕什麽!”於是,對告示置之不理,依舊拖著哨棒走上山岡。走不到半裏路,看見一座破廟。廟門上貼著一張縣衙門的布告。武鬆看了這才相信有虎。他本想轉身迴去,但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自言自語:“怕什麽!既然來了,倒要上去看看。”這時候正是初冬,晝短夜長,天很快就黑了。武鬆一路上並沒有發現什麽,又喃喃自語:“明明是人們自己害怕,不敢上山,哪裏有什麽老虎!”武鬆走了一陣,覺得酒力發作,渾身燥熱,便一手把胸前的衣服敞開,直朝亂樹林子走去。他看見一塊十分光滑的大青石,板索性把哨棒放在一旁,正想要躺下入睡,忽然刮起了一陣狂風,接著“撲”的一聲,從亂石叢林後麵跳出一隻吊睛白額的猛虎來。武鬆不由“哎呀”一聲,連忙從青石板上翻身下來,拿起了哨棒,閃在一旁。那老虎又饑又渴,兩隻前爪在地上輕輕一按,朝著武鬆縱身撲來。武鬆吃了一驚,出了一身冷汗,酒也醒了。說時遲,那時快,武鬆見老虎撲過來,隻一閃,就閃在老虎背後。老虎往背後看人是很困難的,於是便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身一掀,掀了起來。武鬆又一閃,閃在一邊。老虎沒有掀著武鬆,大吼一聲,就像半空裏打了個霹靂,震得地動山搖。接著它倒豎起鐵棒似的尾巴一掃,武鬆急忙又閃在另一旁。原來老虎傷人,就是這一撲、一掀、一掃;這三下子不成,氣焰也就減了大半。那老虎沒掃著武鬆,又大吼一聲,一兜撲了過來。武鬆見那老虎轉迴身撲來,於是雙手揮起哨棒,用盡全身力氣,從半空中劈下來。隻聽見“啪”的一聲響,竟把一根手臂般粗大的樹枝劈了下。來原來武鬆打得慌了,沒打著老虎,卻打在枯樹上,那條哨棒折成了兩截,隻剩半截拿在手裏。


    老虎更急了,咆哮著,張開大口又撲過來。武鬆一跳,退了十幾步遠。那老虎兩隻前爪正好落在武鬆跟前。


    武鬆索性把手裏的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手就勢抓住老虎的頭皮使勁往地上按。老虎拚命掙紮,武鬆用腳朝老虎臉上、眼睛亂踢。


    老虎疼得吼叫著,身子底下扒起兩堆黃土,扒成了一個坑。武鬆把老虎的嘴按到黃土坑裏,又亂踢了一陣子。那老虎已沒多大氣力了。


    這時,武鬆左手緊緊地按住老虎,右手舉起鐵錘般的拳頭,用盡平生之力隻顧打。打了六七十拳,老虎眼裏、嘴裏、鼻子裏、耳朵裏都噴出鮮血來,隻剩下了一口氣,再也動彈不得了。武鬆擔心老虎不死,找到那根斷了的哨棒,又打了一陣。


    眼看老虎連氣都沒有了,這才扔了哨棒,過岡去了。


    曾經有一個小和尚居住在一座高山上的廟裏麵,因為隻有自己,所以經常是挑水喝的,但是後來又來了兩個和尚,那麽他們取水的任務是怎麽分配的呢?


    一座高山上有座廟,裏麵住著一個小和尚。他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挑水。夜裏,老鼠出來偷東西吃,小和尚就拿著木棍去打,經常把屋子弄的亂七八糟。後來廟裏來了一個瘦瘦的和尚,但是仍然是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瘦和尚就知道玩樂,隻喝水不挑水。小和尚就讓瘦和尚去挑水,瘦和尚卻讓小和尚去,兩人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讓,都不肯去挑水。最後他們決定一同去抬水。


    而且要把水桶放正中間,誰也不肯吃虧。


    晚上,小和尚讓瘦和尚去打老鼠,瘦和尚讓小和尚去打,兩人一直推來推去,一直到天亮也沒人去。不久,又來了一個胖和尚,他自己不想去挑水,就讓另外兩個人去,小和尚和瘦和尚都搖搖頭去念經了。胖和尚自己去挑了兩大桶水,然後,自己“咕咚咕咚”全部都喝光了。於是,三個人都不肯去打水。日子一天天過去,水缸裏每天都是空的。


    他們又渴又餓,經也不念,木魚也不敲了,每天睡得東倒西歪。廟裏越來越冷清了。


    一天夜裏,老鼠出來了,有了糧食,有的啃桌椅。一隻老鼠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的蠟燭,幔布燒著了。火苗慢慢地蔓延,眼看著就要爬上房頂了,可是三個和尚還在唿唿大睡。小和尚被煙嗆醒了,連忙喊:“著火了,著火了,快救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從那以後,三個人再也不偷懶了,一人一天輪流挑水,再也沒有爭吵過,日子過得可快樂了。


    epzww3366xs80wxxsxs</p>


    yjxs3jwx8pzwxiaohongshu</p>


    kanshubahmxswtbiquhe</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座小酒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飲酒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飲酒先生並收藏我有一座小酒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