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老丈人的手段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除南方的東晉、宋、齊、梁、陳為漢人所建外,另外,還有西涼(320—376,張茂所建)、冉魏(350-352,冉閔所建)、西涼(400-421年,李暠所建)、西蜀(405-413譙縱所建)、北燕(409—436年馮跋所建)等少數幾個漢人政權。然而,這幾個政權都如煙花般短暫閃耀即歸為灰燼,其時,中國大部分疆域都處於胡人的統治之下。
當然,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的父親高歡是漢人,但高歡畢竟是鮮卑化的漢人,且高洋的母親婁昭君是鮮卑人,因此,高洋不算嚴格意義上的漢人。
就在南北朝末期,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中的一個漢人卻橫空出世,將最具戰略意義的關中地區控製在手中,並最終一統華夏,結束了百年來中國嚴重分裂的局麵,成為後來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之一,被尊為“聖人可汗”。
要講這個人,得先從“天下第一丈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的獨孤信說起。
前文已述,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中的獨孤信,本名獨孤如願,鮮卑望族,北魏武川鎮(今內蒙武川西南)人,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將,因政績突出,被西魏實際統治者宇文泰賜名為信。
獨孤信最大的特點,就是長得帥。不但帥,衣品也一流,在軍營之中享有“獨孤郎”之美稱,被同事們公認為“璧人”。隻不過因戰功實在一般,故在南北朝略遜於蘭陵王高長恭,堪稱型男亞軍。
某次,獨孤信外出打獵,要迴秦州城時已是黃昏時分。為在關城門之前趕迴,獨孤信快馬疾馳,頭上的帽子被微風吹斜了。在晚霞映照下,隻見一翩翩少年冠帽微斜,鮮衣怒馬,路人皆目眩神馳。
第二天一早,秦州城裏就有了新潮流:官吏士民都買了獨孤信一樣的帽子,並都歪著戴……
這不由讓老王想起中學時的一件軼事:家鄉某中學的孫姓校長,冬天時喜歡披一當時還稱稀罕物的灰色呢子大衣。說披,是指胸不係扣子、胳膊不套進袖子。
孫校長膀大腰圓,方麵大耳,身材魁梧,再加上在學校他就是元首,自信滿滿。課間操時,他披大衣在學生隊伍前來迴巡視,氣場頓時引爆整個操場。
後來學生們發現,學校的政教處主任、年級級部主任等,也一個個有樣學樣,披一件灰呢子大衣,出操時跟在孫校長後麵巡視隊伍。然而,這些人,一個個要不就是身材瘦小,大衣在身上滑來滑去,要不就是級別太低導致氣場不足,甚至稍顯猥瑣,猶如胖虎後麵跟著一群瘦貓,成為同學們熄燈後臥談的談資。
獨孤信和孫校長的例子告訴我們,璧人可以被超越,但絕不能被模仿。
“璧人”獨孤信有三位夫人,生了八子、七女。作為貴族家庭,兒子們都當官這並不奇怪,但卻沒一個有太大出息的,倒是三個女兒,後來都名揚天下。
獨孤信是璧人,按照女隨父的說法,女兒們一般也不會長成秕人。
長女獨孤氏(本名不詳),老公叫宇文毓,宇文毓的老爸叫宇文泰,此女最後的封號叫明敬皇後。
四女獨孤氏(本名不詳),老公叫李昞,李昞老爹叫李虎,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昞有個兒子叫李淵,有個更有名的孫子叫李世民。此女最後的封號叫元貞皇後。李世民得叫獨孤信為老姥爺,也就是曾外祖父。
七女獨孤伽羅,公公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楊忠,老公名字叫楊堅,此女最後的封號叫文獻皇後。
七女三皇後,獨孤信可稱天下第一老丈人、國民嶽父。
楊堅,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關於弘農華陰楊氏的淵源,本文第一部時已有所交代,現在再來迴顧一下。
漢高祖劉邦的皇宮保安隊長(郎中騎都尉)楊喜,因分屍項羽並搶了西楚霸王的半塊屁股,被封為赤泉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陽一帶。楊喜的三世孫,就是西漢宰相楊敞。楊敞的夫人,是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馬遷的女兒,當然這個女兒是太史公未受宮刑前生的。
楊喜的八世孫,即楊敞的五世孫楊震,是東漢漢安帝時的司徒、太尉,楊震的死曾直接導致儒學的衰敗、玄學的興起。弘農華陰楊氏此後一直是名門望族,後世最有名的男人叫楊堅,就是隋文帝。最有名的女人是武楊氏,武楊氏成名倒不是因為她自己,而是因為她的女兒--武曌,即則天大聖皇帝,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
楊堅之父楊忠,原是北魏爾朱榮同族兄弟爾朱度律部下的一名統軍,北魏分裂為東、西魏時,楊忠隨獨孤信加入西魏陣營,成為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
北周建立後,楊忠被任命為元帥,由北路伐北齊,因功被封為上柱國,隨國公。賜姓普六茹氏。
楊忠的二兒子和三兒子也相繼和宇文皇室聯姻,老二娶了宇文泰外甥的女兒尉遲氏,老三楊瓚(楊三郎)則娶了周武帝的妹妹順陽長公主。
楊堅14歲就開啟了仕途生涯,驍勇善戰,伐北齊時也屢立戰功,後承襲了父爵。
楊堅容貌雄壯,美姿容。宇文泰的第五子齊王宇文憲,曾警告四哥周武帝宇文邕: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有一顆大心髒的人,氣場強大,往往不是池中之物。
宇文邕對楊堅早存疑心,但,是否立即剪除楊堅,還猶豫不定,
他決定迷信一迴,找個善相術的大臣,給楊堅相麵。
大臣來和。此人可不是擺攤子戴墨鏡一番瞎扯的街頭術士,而是算命院院士,因為他有c刊成果--著有《相經》四十卷。
來和對宇文邕說:楊堅是不同凡響,可人很可靠,若陛下派其率軍攻打陳朝,必攻無不克。
一人言不足以確診,宇文邕另找來一個人,要驗證一下。
相士趙昭。
趙昭沒有c刊論文,但也小有名氣。當著宇文邕的麵,仔細觀察楊堅的臉後,趙術士私下平靜的對宇文邕匯報結果:
陛下不必多慮,楊堅的相貌雖非平常,但最多也不過是個大將軍罷了。
周武帝宇文邕最終放過了楊堅。
其實,宇文邕不知道的是,他找的這倆個相麵的,都是楊堅的好友。連隨機找的相麵的都是楊堅的老鐵,楊堅在北周朝野的勢力可見一斑。
宇文邕死後,其長子宇文贇即位,即北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後,楊堅被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因為,楊堅是他嶽父。
楊堅的長女楊麗華,在573年時嫁給當時的太子宇文贇為妃,時年13歲。578年宇文贇即位後,18歲的楊麗華晉升為皇後。
宇文贇對嶽父楊堅的疑心更大,但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二杆子。凡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都會明白一個道理:事情沒有做成之前,不要告訴任何人,宇文贇卻曾直言不諱的對皇後楊麗華說:我一定要消滅你們楊家。
宇文贇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他在皇宮內埋伏了刀斧手,下令:我傳楊堅進宮,隻要楊堅有一點無禮聲色,即殺之!
殺政敵前提前通知對方,還要看這人有禮無禮,並且將行動決定權交給刀斧手們,能幹出這事的,古今獨宇文贇一家。
通知、準備完畢,宇文贇以商討政事為由召楊堅進宮。楊堅自然心中早有準備,進宮後不管宇文贇如何相激,都泰然自若。
宇文贇無殺機可乘,楊堅又逃過一劫。
伴君如伴虎,京城內殺機四伏,已不能久留。
楊堅通過自己的朋友、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贇透露,自己早有出鎮外藩之意。這正合宇文贇心意,他任命楊堅為揚州總管,趕離京城。
楊堅總算暫時遠離了是非之地。
宇文贇,也是一個令人一言難盡的皇二代。即位前,父親周武帝宇文邕對他管教甚嚴,隻要犯錯就會嚴厲懲罰。宇文邕死時,宇文贇毫無悲慟之感,撫摸著腳上被打過的杖痕,大聲對著父親的棺材喊道:你怎麽才死!
然後,馬上把父親的嬪妃們叫到一起,排隊檢閱,模樣俊俏的都亮綠燈,一一納為自己妃嬪,擁著這些年輕的後媽們共入花闈,春風遍度。
選擇性納完後媽,宇文贇又宰了親叔叔--伐北齊時立下赫赫戰功、功高蓋主的齊王宇文憲。
同時,宇文贇下命今破格提升一漢族人為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中大夫,並委以朝政大權。這個漢人,曾任吏部下大夫,是宇文贇當太子時的第一謀士。
此人叫鄭譯,沒錯,就是為楊堅出鎮揚州,向宇文贇遞話的那個。
鄭譯是楊堅的朋友,很好的朋友。
將朝政完全委任給鄭譯後,宇文贇自己宅在後宮,終日飲酒宣淫。
人的所有行為的動機,都是為了尋找快樂。酒色,促多巴胺分泌,能使人快樂。快樂的宇文贇覺得,這皇帝當不當也無所謂了。
579年,年僅20歲的宇文贇就將皇位讓給了年僅6歲的兒子周靜帝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成為曆史上繼北魏獻文帝拓跋弘(17歲)之後第二年輕的太上皇。
躺平使人快樂,過早的躺平也能傷人元氣。580年5月,躺平1年後,酒色過度的宇文贇病死,年僅21歲。
宇文贇一死,鄭譯徹底投靠了楊堅。他假稱有遺詔,宣揚州總管楊堅入朝輔政。
楊堅,終於又迴到了京城,自任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
能躲過皇室的屠刀並迴京掌握朝政大權,全靠朋友多,來和、趙昭、鄭譯,謝謝你們了。
最高權力一旦落入楊堅手中,楊堅也就不再客氣了,開始了篡奪北周皇位的計劃。篡位計劃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拉攏眾大將為己所用。
老丈人獨孤信,西魏的八大柱國之一,父親楊忠,西魏的十二大將軍之一,自己本人十四歲就步入仕途,參加了討伐北齊的戰爭,女兒又是北周的皇後,再加上本人情商高、人緣好,這一切,都使楊堅在北周積累了廣泛的人脈。
還有更重要一點,看看北周的高級將領們:隴西公李詢(馮小憐的最後一任丈夫)、郕公梁士彥、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並州總管李穆、和州刺史韓擒虎、涼州總管梁睿、相府司錄高熲、延州總管韋孝寬,這些人有個共同的身份。
漢人。
在這裏要著重提一下並州總管李穆。李穆,出身於士族高門隴西成紀李氏,是西漢騎都尉李陵的後代。前文提到,楊堅是司馬遷女兒的後代,而司馬遷當年正是為李陵求情而慘遭漢武帝的宮刑。如今,六百多年後,兩人的後代又一次聚首,共謀大業,不得不說,這是天意。
北周的漢族將領不斷通過軍功登上最高權力層,楊堅的漢人身份,使他獲得了絕大部分漢族高級軍官的支持。
但,這並不代表少數民族將領都不支持楊堅,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宇文化及他爹)等少數民族將領,也甘願為楊堅效力。
能得到軍隊的支持,這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步,剪除北周宗室實力派。
北周宇文皇族的勢力強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能征慣戰的五王: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
此五王跟隨北周武帝宇文邕南征北戰,地位尊崇,具有相當強的實力。
怎麽對付這些宗室強藩?其他人也許會費一番腦筋,楊堅的方法卻很簡單--擒賊先擒王,全殺掉。
怎麽能同時殺五個王?也很簡單。
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先後接到當朝丞相楊堅的一道命令,命令是:為了和親突厥,皇室千金公主要出嫁突厥,需五王到長安來議事。
這是國事,也是家事,五王想不出不來長安的理由,就都來了。來了,就都迴不去了,被楊堅一鍋燴了。
大道至簡。有時看似複雜的問題,解決起來卻異常簡單,關鍵是你是否有快刀斬亂麻的魄力和決心。
第三步,就是剪除其他反對派了。
最大的反對派,是一個地方軍閥,就是前麵所述的,楊堅臨幸其孫女打翻了獨孤皇後醋壇子的那個。
尉遲迥。尉遲迥,北周文帝宇文恭的外甥,鎮守鄴城,位望素重,驍勇善戰,見楊堅有篡位野心,起兵反楊。
楊堅先用和親政策穩住北方突厥,然後挾年幼的北周靜帝以號令中外,任用驍將韋孝寬為元帥,出兵擊滅了尉遲迥。
隨著尉遲迥的兵敗自殺,一切絆腳石都被移除了。
581年2月甲子日,楊堅逼迫北周靜帝下詔,宣布禪讓位於自己。即位前得照例謙讓一下,楊堅三讓而受天命,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楊堅,就成了隋文帝。
南北朝時期,改朝換代或者新王即立,引起的對宗室的大屠殺司空見慣。楊堅也不是仁心菩薩,為鏟除後患,下詔盡屠北周宗室。
被殺的北周宗室有:文帝子孫25家,孝閔帝子孫及明帝子孫6家,武帝子孫12家。
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後,是什麽待遇呢?
宇文闡禪位時年僅9歲,楊堅封宇文闡為介國公,食邑一萬戶,車服禮樂仍按天子的舊製,上書皇帝不稱為表,皇帝迴複不稱詔,也就是還保留皇帝待遇。
不同於英國和泰國等國家,在古代中國,保留皇帝待遇是個不祥的信號,所有保留皇帝待遇的,下場都不好。就是簽了條例也得把你從宮中攆出來,至少混個滾蛋。果然,581年5月9日,楊堅暗中派人幹掉了9歲的保留皇帝待遇的小外孫宇文闡,後故意表示大為震驚,發布死訊,隆重祭悼。
宇文贇的另外兩個幼子,還在懷抱之中,也離奇死亡。
每一個開國帝王的龍椅之下,都不缺前朝宗室的幽魂枯骨。
值得一提的是,楊堅的女兒、北周皇後楊麗華,是不同意父親篡位的。雖然北周靜帝不是她的親生兒子,但是,當靜帝禪位給楊堅後,楊麗華極為憤怒,悲痛惋惜不已。
楊堅對楊麗華感到相當慚愧,在586年封她做樂平公主。後來為了她的幸福又要她改嫁。楊麗華指著父親的鼻子,冷冷的噴了一句:我是太後,誰能娶?
楊堅很尷尬。曆史上從皇太後變為公主的,隻此一家。
609年,楊麗華在隨同弟弟隋煬帝西巡張掖時,在河西過世,享年49歲。
楊麗華與北周宣帝宇文贇隻有一個獨女宇文娥英,女婿李敏,外孫女李靜訓。1957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們,在西安城西的梁家莊附近,意外的發現了目前保存最完整,等級規格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靜訓墓。
屠盡北周皇室鞏固皇位後,楊堅接下來要幹什麽?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除南方的東晉、宋、齊、梁、陳為漢人所建外,另外,還有西涼(320—376,張茂所建)、冉魏(350-352,冉閔所建)、西涼(400-421年,李暠所建)、西蜀(405-413譙縱所建)、北燕(409—436年馮跋所建)等少數幾個漢人政權。然而,這幾個政權都如煙花般短暫閃耀即歸為灰燼,其時,中國大部分疆域都處於胡人的統治之下。
當然,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的父親高歡是漢人,但高歡畢竟是鮮卑化的漢人,且高洋的母親婁昭君是鮮卑人,因此,高洋不算嚴格意義上的漢人。
就在南北朝末期,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中的一個漢人卻橫空出世,將最具戰略意義的關中地區控製在手中,並最終一統華夏,結束了百年來中國嚴重分裂的局麵,成為後來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之一,被尊為“聖人可汗”。
要講這個人,得先從“天下第一丈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的獨孤信說起。
前文已述,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中的獨孤信,本名獨孤如願,鮮卑望族,北魏武川鎮(今內蒙武川西南)人,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將,因政績突出,被西魏實際統治者宇文泰賜名為信。
獨孤信最大的特點,就是長得帥。不但帥,衣品也一流,在軍營之中享有“獨孤郎”之美稱,被同事們公認為“璧人”。隻不過因戰功實在一般,故在南北朝略遜於蘭陵王高長恭,堪稱型男亞軍。
某次,獨孤信外出打獵,要迴秦州城時已是黃昏時分。為在關城門之前趕迴,獨孤信快馬疾馳,頭上的帽子被微風吹斜了。在晚霞映照下,隻見一翩翩少年冠帽微斜,鮮衣怒馬,路人皆目眩神馳。
第二天一早,秦州城裏就有了新潮流:官吏士民都買了獨孤信一樣的帽子,並都歪著戴……
這不由讓老王想起中學時的一件軼事:家鄉某中學的孫姓校長,冬天時喜歡披一當時還稱稀罕物的灰色呢子大衣。說披,是指胸不係扣子、胳膊不套進袖子。
孫校長膀大腰圓,方麵大耳,身材魁梧,再加上在學校他就是元首,自信滿滿。課間操時,他披大衣在學生隊伍前來迴巡視,氣場頓時引爆整個操場。
後來學生們發現,學校的政教處主任、年級級部主任等,也一個個有樣學樣,披一件灰呢子大衣,出操時跟在孫校長後麵巡視隊伍。然而,這些人,一個個要不就是身材瘦小,大衣在身上滑來滑去,要不就是級別太低導致氣場不足,甚至稍顯猥瑣,猶如胖虎後麵跟著一群瘦貓,成為同學們熄燈後臥談的談資。
獨孤信和孫校長的例子告訴我們,璧人可以被超越,但絕不能被模仿。
“璧人”獨孤信有三位夫人,生了八子、七女。作為貴族家庭,兒子們都當官這並不奇怪,但卻沒一個有太大出息的,倒是三個女兒,後來都名揚天下。
獨孤信是璧人,按照女隨父的說法,女兒們一般也不會長成秕人。
長女獨孤氏(本名不詳),老公叫宇文毓,宇文毓的老爸叫宇文泰,此女最後的封號叫明敬皇後。
四女獨孤氏(本名不詳),老公叫李昞,李昞老爹叫李虎,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昞有個兒子叫李淵,有個更有名的孫子叫李世民。此女最後的封號叫元貞皇後。李世民得叫獨孤信為老姥爺,也就是曾外祖父。
七女獨孤伽羅,公公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楊忠,老公名字叫楊堅,此女最後的封號叫文獻皇後。
七女三皇後,獨孤信可稱天下第一老丈人、國民嶽父。
楊堅,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關於弘農華陰楊氏的淵源,本文第一部時已有所交代,現在再來迴顧一下。
漢高祖劉邦的皇宮保安隊長(郎中騎都尉)楊喜,因分屍項羽並搶了西楚霸王的半塊屁股,被封為赤泉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陽一帶。楊喜的三世孫,就是西漢宰相楊敞。楊敞的夫人,是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馬遷的女兒,當然這個女兒是太史公未受宮刑前生的。
楊喜的八世孫,即楊敞的五世孫楊震,是東漢漢安帝時的司徒、太尉,楊震的死曾直接導致儒學的衰敗、玄學的興起。弘農華陰楊氏此後一直是名門望族,後世最有名的男人叫楊堅,就是隋文帝。最有名的女人是武楊氏,武楊氏成名倒不是因為她自己,而是因為她的女兒--武曌,即則天大聖皇帝,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
楊堅之父楊忠,原是北魏爾朱榮同族兄弟爾朱度律部下的一名統軍,北魏分裂為東、西魏時,楊忠隨獨孤信加入西魏陣營,成為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
北周建立後,楊忠被任命為元帥,由北路伐北齊,因功被封為上柱國,隨國公。賜姓普六茹氏。
楊忠的二兒子和三兒子也相繼和宇文皇室聯姻,老二娶了宇文泰外甥的女兒尉遲氏,老三楊瓚(楊三郎)則娶了周武帝的妹妹順陽長公主。
楊堅14歲就開啟了仕途生涯,驍勇善戰,伐北齊時也屢立戰功,後承襲了父爵。
楊堅容貌雄壯,美姿容。宇文泰的第五子齊王宇文憲,曾警告四哥周武帝宇文邕: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有一顆大心髒的人,氣場強大,往往不是池中之物。
宇文邕對楊堅早存疑心,但,是否立即剪除楊堅,還猶豫不定,
他決定迷信一迴,找個善相術的大臣,給楊堅相麵。
大臣來和。此人可不是擺攤子戴墨鏡一番瞎扯的街頭術士,而是算命院院士,因為他有c刊成果--著有《相經》四十卷。
來和對宇文邕說:楊堅是不同凡響,可人很可靠,若陛下派其率軍攻打陳朝,必攻無不克。
一人言不足以確診,宇文邕另找來一個人,要驗證一下。
相士趙昭。
趙昭沒有c刊論文,但也小有名氣。當著宇文邕的麵,仔細觀察楊堅的臉後,趙術士私下平靜的對宇文邕匯報結果:
陛下不必多慮,楊堅的相貌雖非平常,但最多也不過是個大將軍罷了。
周武帝宇文邕最終放過了楊堅。
其實,宇文邕不知道的是,他找的這倆個相麵的,都是楊堅的好友。連隨機找的相麵的都是楊堅的老鐵,楊堅在北周朝野的勢力可見一斑。
宇文邕死後,其長子宇文贇即位,即北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後,楊堅被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因為,楊堅是他嶽父。
楊堅的長女楊麗華,在573年時嫁給當時的太子宇文贇為妃,時年13歲。578年宇文贇即位後,18歲的楊麗華晉升為皇後。
宇文贇對嶽父楊堅的疑心更大,但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二杆子。凡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都會明白一個道理:事情沒有做成之前,不要告訴任何人,宇文贇卻曾直言不諱的對皇後楊麗華說:我一定要消滅你們楊家。
宇文贇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他在皇宮內埋伏了刀斧手,下令:我傳楊堅進宮,隻要楊堅有一點無禮聲色,即殺之!
殺政敵前提前通知對方,還要看這人有禮無禮,並且將行動決定權交給刀斧手們,能幹出這事的,古今獨宇文贇一家。
通知、準備完畢,宇文贇以商討政事為由召楊堅進宮。楊堅自然心中早有準備,進宮後不管宇文贇如何相激,都泰然自若。
宇文贇無殺機可乘,楊堅又逃過一劫。
伴君如伴虎,京城內殺機四伏,已不能久留。
楊堅通過自己的朋友、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贇透露,自己早有出鎮外藩之意。這正合宇文贇心意,他任命楊堅為揚州總管,趕離京城。
楊堅總算暫時遠離了是非之地。
宇文贇,也是一個令人一言難盡的皇二代。即位前,父親周武帝宇文邕對他管教甚嚴,隻要犯錯就會嚴厲懲罰。宇文邕死時,宇文贇毫無悲慟之感,撫摸著腳上被打過的杖痕,大聲對著父親的棺材喊道:你怎麽才死!
然後,馬上把父親的嬪妃們叫到一起,排隊檢閱,模樣俊俏的都亮綠燈,一一納為自己妃嬪,擁著這些年輕的後媽們共入花闈,春風遍度。
選擇性納完後媽,宇文贇又宰了親叔叔--伐北齊時立下赫赫戰功、功高蓋主的齊王宇文憲。
同時,宇文贇下命今破格提升一漢族人為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中大夫,並委以朝政大權。這個漢人,曾任吏部下大夫,是宇文贇當太子時的第一謀士。
此人叫鄭譯,沒錯,就是為楊堅出鎮揚州,向宇文贇遞話的那個。
鄭譯是楊堅的朋友,很好的朋友。
將朝政完全委任給鄭譯後,宇文贇自己宅在後宮,終日飲酒宣淫。
人的所有行為的動機,都是為了尋找快樂。酒色,促多巴胺分泌,能使人快樂。快樂的宇文贇覺得,這皇帝當不當也無所謂了。
579年,年僅20歲的宇文贇就將皇位讓給了年僅6歲的兒子周靜帝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成為曆史上繼北魏獻文帝拓跋弘(17歲)之後第二年輕的太上皇。
躺平使人快樂,過早的躺平也能傷人元氣。580年5月,躺平1年後,酒色過度的宇文贇病死,年僅21歲。
宇文贇一死,鄭譯徹底投靠了楊堅。他假稱有遺詔,宣揚州總管楊堅入朝輔政。
楊堅,終於又迴到了京城,自任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
能躲過皇室的屠刀並迴京掌握朝政大權,全靠朋友多,來和、趙昭、鄭譯,謝謝你們了。
最高權力一旦落入楊堅手中,楊堅也就不再客氣了,開始了篡奪北周皇位的計劃。篡位計劃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拉攏眾大將為己所用。
老丈人獨孤信,西魏的八大柱國之一,父親楊忠,西魏的十二大將軍之一,自己本人十四歲就步入仕途,參加了討伐北齊的戰爭,女兒又是北周的皇後,再加上本人情商高、人緣好,這一切,都使楊堅在北周積累了廣泛的人脈。
還有更重要一點,看看北周的高級將領們:隴西公李詢(馮小憐的最後一任丈夫)、郕公梁士彥、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並州總管李穆、和州刺史韓擒虎、涼州總管梁睿、相府司錄高熲、延州總管韋孝寬,這些人有個共同的身份。
漢人。
在這裏要著重提一下並州總管李穆。李穆,出身於士族高門隴西成紀李氏,是西漢騎都尉李陵的後代。前文提到,楊堅是司馬遷女兒的後代,而司馬遷當年正是為李陵求情而慘遭漢武帝的宮刑。如今,六百多年後,兩人的後代又一次聚首,共謀大業,不得不說,這是天意。
北周的漢族將領不斷通過軍功登上最高權力層,楊堅的漢人身份,使他獲得了絕大部分漢族高級軍官的支持。
但,這並不代表少數民族將領都不支持楊堅,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宇文化及他爹)等少數民族將領,也甘願為楊堅效力。
能得到軍隊的支持,這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步,剪除北周宗室實力派。
北周宇文皇族的勢力強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能征慣戰的五王: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
此五王跟隨北周武帝宇文邕南征北戰,地位尊崇,具有相當強的實力。
怎麽對付這些宗室強藩?其他人也許會費一番腦筋,楊堅的方法卻很簡單--擒賊先擒王,全殺掉。
怎麽能同時殺五個王?也很簡單。
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先後接到當朝丞相楊堅的一道命令,命令是:為了和親突厥,皇室千金公主要出嫁突厥,需五王到長安來議事。
這是國事,也是家事,五王想不出不來長安的理由,就都來了。來了,就都迴不去了,被楊堅一鍋燴了。
大道至簡。有時看似複雜的問題,解決起來卻異常簡單,關鍵是你是否有快刀斬亂麻的魄力和決心。
第三步,就是剪除其他反對派了。
最大的反對派,是一個地方軍閥,就是前麵所述的,楊堅臨幸其孫女打翻了獨孤皇後醋壇子的那個。
尉遲迥。尉遲迥,北周文帝宇文恭的外甥,鎮守鄴城,位望素重,驍勇善戰,見楊堅有篡位野心,起兵反楊。
楊堅先用和親政策穩住北方突厥,然後挾年幼的北周靜帝以號令中外,任用驍將韋孝寬為元帥,出兵擊滅了尉遲迥。
隨著尉遲迥的兵敗自殺,一切絆腳石都被移除了。
581年2月甲子日,楊堅逼迫北周靜帝下詔,宣布禪讓位於自己。即位前得照例謙讓一下,楊堅三讓而受天命,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楊堅,就成了隋文帝。
南北朝時期,改朝換代或者新王即立,引起的對宗室的大屠殺司空見慣。楊堅也不是仁心菩薩,為鏟除後患,下詔盡屠北周宗室。
被殺的北周宗室有:文帝子孫25家,孝閔帝子孫及明帝子孫6家,武帝子孫12家。
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後,是什麽待遇呢?
宇文闡禪位時年僅9歲,楊堅封宇文闡為介國公,食邑一萬戶,車服禮樂仍按天子的舊製,上書皇帝不稱為表,皇帝迴複不稱詔,也就是還保留皇帝待遇。
不同於英國和泰國等國家,在古代中國,保留皇帝待遇是個不祥的信號,所有保留皇帝待遇的,下場都不好。就是簽了條例也得把你從宮中攆出來,至少混個滾蛋。果然,581年5月9日,楊堅暗中派人幹掉了9歲的保留皇帝待遇的小外孫宇文闡,後故意表示大為震驚,發布死訊,隆重祭悼。
宇文贇的另外兩個幼子,還在懷抱之中,也離奇死亡。
每一個開國帝王的龍椅之下,都不缺前朝宗室的幽魂枯骨。
值得一提的是,楊堅的女兒、北周皇後楊麗華,是不同意父親篡位的。雖然北周靜帝不是她的親生兒子,但是,當靜帝禪位給楊堅後,楊麗華極為憤怒,悲痛惋惜不已。
楊堅對楊麗華感到相當慚愧,在586年封她做樂平公主。後來為了她的幸福又要她改嫁。楊麗華指著父親的鼻子,冷冷的噴了一句:我是太後,誰能娶?
楊堅很尷尬。曆史上從皇太後變為公主的,隻此一家。
609年,楊麗華在隨同弟弟隋煬帝西巡張掖時,在河西過世,享年49歲。
楊麗華與北周宣帝宇文贇隻有一個獨女宇文娥英,女婿李敏,外孫女李靜訓。1957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們,在西安城西的梁家莊附近,意外的發現了目前保存最完整,等級規格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靜訓墓。
屠盡北周皇室鞏固皇位後,楊堅接下來要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