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部暗黑時代的結束


    第一章此消彼長


    北齊與北周互相攻伐,雙方互有勝負,北齊紙麵實力強於北周,以攻為主。北周依靠關中的富饒,和黃河、潼關天險,總體上處於被動防守地位。然而,時移世易,這種力量對比在慢慢發生著變化。


    一.領土和人口方麵。前文講過,早在北周的前身西魏時代,宇文泰就利用南朝內亂和蕭繹的昏招,趁勢占領了整個益州,也就是巴蜀地區,反手又攻破江陵,徒增80多萬平方公裏土地。


    80多萬平方公裏是什麽概念?相當於增加了至少8個大韓民國的麵積,北周自然實力大增。


    同時,巴蜀在長江上遊,順江東下,可直逼南方政權,可謂戰略cbd。


    同樣是三國鼎立(現為北齊、北周、南陳),三國蜀漢的政權隻有益州和漢中地區,人口96萬,軍隊9萬人;而北周則擁有雍涼、益州、漢中和關中地區,人口達600萬元,軍隊數十萬。


    二.外交方麵。北周重視構建統一戰線工作,與日漸強盛的突厥和親,成為盟友。突厥的強盛,迫使北齊不得不耗費巨資修築長城,經濟被拖入泥淖,類似於後世被美帝星球大戰計劃拖入泥淖的前蘇聯。北齊的盟友,則是日薄西山的塞北柔然,祁連山脈腳下的弱雞土穀渾,和一言難盡的南朝。


    綜合起來,北周的外交占據主動。


    三.內部管理方麵。周武帝宇文邕經過宗教改革,實行均田製,吸收廣大漢族農民充當府兵等一些列改革,國家逐漸強盛起來。


    尤其是均田製,從於北魏誕生之初,就成為曆史上魏孝文帝拓跋宏、隋文帝楊堅、天可汗李世民等諸大帝治國理政的殺手鐧,它可以抑製豪強對土地的兼並,保證底層農民這一最廣大階級的生存權利,使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中央集權成為可能。所以,共同富裕,很重要。


    這麽好的製度,北齊沒有?


    有,甚至比北周的均田製法律條文製定的還精細。但是,他們不執行。為什麽不執行?上層人不行,內亂還來不及,whoca


    e這些製度?


    斛律光,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縣)人,高車族,出身將門,初任都督,善騎射,號稱“落雕都督”,後拜大將軍、太傅、右丞相、左丞相。


    斛律光還是皇家雙重嶽丈,其一個女兒是北齊孝昭帝太子高百年的妃子,另一女則是北齊後主高緯的皇後。


    在北齊與北周近20年的爭戰中,斛律光驍勇善戰,為北齊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鹹陽王,與平原王段韶、蘭陵王高長恭並稱“北齊三傑”。


    569年12月,北周軍圍攻宜陽,斷齊軍糧道。一個月後,斛律光率軍3萬破宜陽周軍,疏通了糧運。北周反撲,被斛律光率軍擊潰。


    571年,曾經在玉璧大戰中大破高歡的北周驃騎大將軍韋孝寬,率步騎萬人攻擊北齊,斛律光率眾於平隴等地築壘,大破這個北周戰神的虎狼之師。


    斛律光治軍嚴明,不營私利,每戰必身先士卒,為部下所敬重。


    韋孝寬與斛律光兩大名將的對壘,可謂北周、北齊之間的火星撞地球,但韋孝寬在斛律光身上吃了太多的虧。


    打不過你,就借刀殺人。


    借刀的對象,是北齊自己人。韋孝寬對借刀計劃,信心滿滿,他知道,北齊一定會遞出這把刀的,因為:


    1、皇二代高緯的雙商感人。


    2、北齊管理層幹部與業務幹部有矛盾,具體說就是權臣祖珽、穆提婆等與斛律光有矛盾。


    3、北周宣傳部門有足以能殺人的筆杆子。


    韋孝寬命北周宣傳部的“刀筆吏”們寫了一首歌,歌詞是“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此曲比龔琳娜的神曲《忐忑》還神,《忐忑》隻取你魂,而此曲能直接要人命。


    就是這首神曲,要了斛律光的命。


    “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歌詞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


    創作完歌,韋孝寬又組建了地下樂隊,在鄴城廣泛傳播。結果,韋孝寬的這首歌就成了北齊的“江南style”,大街小巷都在唱。這點,類似後世清王朝的湘軍集團,為掩蓋刺殺替代湘軍教父曾國藩上任兩江總督的馬新貽的真相,創作出桃色殺人劇情,整成戲曲到處傳唱。直到現在,《刺馬》、《投名狀》等影視劇還在抄襲這個劇本。


    真是殺人不見血,誅人專誅心。


    北齊的權臣祖珽等人十分配合,把韋孝寬樂隊創作的這首歌的含義向高緯進行了繪聲繪色的解釋和演繹,於是,“斛律光謀反案”在北齊正式立案。


    572年6月的某日,高緯說要賞給斛律光駿馬一匹,約其第二天遊觀東山。斛律光赴約到宮中,剛進宮門,侍衛劉桃枝提刀從背後殺來,一刀砍到斛律光胳膊上。


    斛律光畢竟百戰名將,反應迅速,轉身奪過刀,反手將劉桃枝摁在地上,整個動作幹淨利落,一氣嗬成。然而,又有三名壯漢衝出來,兩人抱住斛律光,一人用弓弦勒住了斛律光的脖子……


    北齊的擎天一柱,轟然倒塌,年57歲。


    這還不算完。高緯又以謀反罪滅了斛律光族,其女兒的皇後之位也被廢掉。抄家人員到斛律光家抄家時,隻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並無餘財。


    斛律光大兒子斛律須達早已去世,二兒子斛律武都在外地任職,女兒是皇後,自己又是左丞相、鹹陽王,位極人臣,時已入暮年的斛律光,有什麽造反的動機?


    可是,以高緯的雙商,是辨別不了這些的。


    史學界都為斛律光之死嗟歎,感覺可惜,老王卻對其懷有一種複雜的情緒,因為,時常想起楊愔之死的那一幕......在高湛、高演為楊愔搞的鴻門宴上,楊愔被群毆到一隻眼珠被打出,燕子獻奮力逃出尚書省,又被擒迴殺害。這些幫兇中,有高歸彥,有賀拔仁,也有他斛律光……


    不管私品如何,斛律光畢竟是北齊的擎天一柱。兔還未死,狗就被烹了下酒,十年酒彪子都沒這麽著急。高緯自毀長城,北齊滿朝皆驚。


    北周得到斛律光已死的消息,滿朝彈冠相慶。更是成就了韋孝寬諜戰鼻祖的地位,成為武廟七十二將中的異類。


    後來,周武帝滅亡北齊後,下詔追封斛律光為上柱國、崇國公,並在北齊首都鄴城指著詔令對大臣們說:“斛律光若在,朕豈能至鄴”,這是後話。


    平原王段韶早已於571年病逝,一年後斛律光被自己人所戕,所幸,“北齊三傑”還剩一個。


    此人就是,蘭陵王高長恭。


    高長恭,高澄第四子,不僅豐神俊挺,而且驍勇善戰,腎上腺素分泌水平高,堪稱南北朝彭於晏,北齊金城武,比西晉那些塗脂抹粉的潘安、衛玠等花樣美男更加具魅力。


    若從西晉能找出一個能與之相比的型男的話,隻有同樣顏值與戰力齊飛的並州刺史劉琨。二型男均是行走的荷爾蒙,成名戰例也均與音樂有關:劉琨是“一曲胡笳救孤城”,高長恭則是“蘭陵王入陣曲”。


    高長恭,屢立戰功,成名之戰是--邙山之戰。


    前文提到過,北周宰輔宇文護的母親閻氏,因動亂被流放在北齊的中山宮,後來宇文護向北齊武成帝高湛表示,希望北齊能夠把母親送還,雙方結為友好鄰邦。


    北齊如期送還閻氏給北周,宇文護卻變卦了。言而無信,不知其可,曆史沒記載原因宇文護變卦的原因,可能是老娘一到家,向他傾訴了在北齊生活的太多不堪吧。反正是,閻氏一到家,宇文護馬上就翻臉了。


    564年11月,北周驍將尉遲迥等聯合突厥,舉兵20萬,大舉進攻北齊,先是圍攻洛陽,不克後又分兵進攻晉陽(今太原)。


    晉陽,北齊的軍事重鎮,皇帝每年總有一半的時間在這裏駐留辦公,其戰略地位之重要可見一斑。


    晉陽告急,北齊武成帝高湛親自率軍救援,蘭陵王高長恭率軍參戰,擊潰了北周和突厥聯軍。


    晉陽反擊戰成功後,武成帝高湛立馬命令段韶、斛律光、高長恭為帥,挑選了1000最精銳的騎兵,以求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洛陽,解洛陽之圍。


    平原王段韶,率200騎為左軍;“落雕都督”斛律光領300騎為右軍;蘭陵王統500騎為中軍。


    段韶、斛律光,均是北齊百戰名將。斛律光自不必說,而段韶,在本文第十三部中曾提到,在東西魏邙山大戰中,高歡被西魏大將賀拔勝追殺時,曾射翻過賀撥勝座騎救過高歡的命,上演過單騎救主的傳奇。


    在古代的排兵布陣上,中軍是主將直屬部隊,也是軍隊的主力。


    段韶、斛律光二人,能以蘭陵王高長恭為中軍統帥,除宗室身份因素外,也與高長恭在軍中的崇高威望是分不開的。


    堪稱北齊史上最豪華將帥組合的三人,率1000精銳鐵騎,自晉陽啟程,日夜兼馳,五天後渡過黃河直抵洛陽,在邙山駐紮下來。


    邙山,黃土丘陵地,海拔250米左右,東西綿亙190餘公裏,是洛陽北麵的一道天然屏障。前文已有所敘,東魏高歡與西魏的宇文泰大軍曾在此進行過大規模的決戰。


    北齊軍熟悉邙山地勢,1000精騎到達邙山後,馬上搶占高地,居高臨下,結陣以待。


    對峙時,段韶還搞了次心理戰,衝周軍大喊:你們的宇文護有幸得到母親,卻不懷恩報德,今天之來,究竟何意?


    跟底層士兵們說這些,貌似作用不大,又不是送還了他們的老娘,毫無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於是周軍迴應:老天派我們來的,有何大驚小怪?


    以步兵為主的北周軍,邊迴應邊向山上攀爬。等一幹北周士兵鍛煉叉腰肌、氣喘籲籲爬到半山腰時,北齊平原王段韶怒吼一聲:上天賞善罰惡,大概是派你們來送死的吧!


    言畢,1000北齊鐵騎自山上如急瀑一般直衝而下。


    大隊騎兵自上而下,人馬結合的衝擊力,異常驚人。北周軍陣被衝的大亂,投墜溪穀而死者甚眾。


    蘭陵王率500精騎殺入重重敵陣,以銳不可當之勢直抵金墉城(洛陽附近屯兵之城)下。


    北周軍畢竟人數占優,將蘭陵王的這500騎兵團團包圍,雙方一時絞殺成一團。


    金墉城上的北齊守軍,此時還沒醒過神來:這支從天而降的部隊哪裏來的?


    危急時刻,蘭陵王一把摘下兜鍪(頭盔),“仰麵示之”。


    守城的北齊士兵一看:哇!你,從天而降的你落在我的馬背上,如玉的模樣清水般的目光,一絲淺笑讓我心發燙......


    是蘭陵王來了!頓時士氣大振,紛紛放箭支援。


    北周軍圍攻洛陽長達兩月,久攻不克,士氣早就低落到極點。再加上,極目遠眺,邙山山上北周軍在四散潰逃,圍城的北周士兵的戰鬥意誌,如即將燃盡的火燭般一點點在消退。


    城內北齊守軍看出了端倪,軍心大振,打開城門,個個如喝了一大碗蘭陵特曲,吃了一盆棗莊(蘭陵)辣子雞,熱血沸騰,嗷嗷叫喊著衝出來,箭射錘擊槍刺刀砍。


    不要命的來了!北周大軍頓時全線崩潰,“盡棄營幕,從邙山至穀水三十裏中,軍資器物彌滿川澤”。


    邙山大戰,蘭陵王高長恭一戰成名。此戰後,帳下的軍士為其填詞譜曲,在軍中傳唱,這就是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高長恭後又屢立軍功,漸次升至太尉、大司馬、太保。


    英雄固然是英雄,但不幸的是,高長恭生在北齊高家這一變態家族,因一句話,送了命。


    這句話,也與邙山之戰有關。


    某日,北齊後主高緯在與蘭陵王高長恭閑聊,談及邙山之戰時說:當時卿入陣太深了,如果有個閃失,可就後悔都來不及了(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


    跟皇帝說話,應該處處謹慎,高長恭若有所警惕,應該慷慨激昂的迴答:為人民服務,死得其所!


    然而,由於是閑聊,高長恭不經意的迴了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家事?什麽是家事?與兄弟談家事可以,而與皇帝兄弟談話時把國事與家事混為一談,就妥妥的準反革命了。


    若幹年後,一個皇帝與小舅子吃飯,皇妃妹妹因席間談及國事要退席,小舅子來了句:皇上說這是家宴,那便隻談家事,不談國事。


    家事?後來,小舅子不斷搬家,家越搬越小,越搬越偏,直至把家搬進了一頭大一頭小的木盒子裏。


    沒錯,這個因家事而不斷搬家的小舅子,就是著名的年羹堯大將軍。


    高緯比後世的雍正高尚不了多少,聽後,一臉黑線,猙獰可怖。


    高長恭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一再低調行事。然而,終究沒躲過皇帝兄弟的屠刀。


    573年5月的某天,高緯派使者來看望他,還送來了禮物。


    一壺毒酒。


    喝一壺老酒讓你上上頭。高長恭悲憤至極,迴想一年前斛律光之死的慘狀,萬念俱灰,仰天長歎“我一向忠心為上,寬懷待下,為何最後卻落得毒酒一壺的下場?”。言畢,端起酒壺咣咣咣一飲而盡,結束了年僅30歲的生命。


    571年,平原王段韶病故。572年,鹹陽王斛律光被弓弦勒死。573年,蘭陵王高長恭被毒酒毒死。三年之內,“北齊三傑”全部殞命。三根擎天柱,一年之內,高緯自己親手挖斷兩根,這樣的王朝,生命還能持續多久?


    北齊的亂局,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清清楚楚的看在眼裏。是時候出手了。575年7月,宇文邕出兵分道伐齊,幾路大軍分別是:


    前三軍總管:宇柱國宇文純、滎陽公司馬消難、鄭公達奚震。


    後三軍總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陳瓊、趙王宇文招。


    柱國大將獨孤信的女婿、大將軍楊忠的兒子楊堅,與薛迥、李穆等率軍分道並進。


    宇文邕親自率大軍6萬,一戰而克河陰城(今河南孟津縣東)。


    北周軍又進圍洛口,攻下了東、西二城,包圍了中城(今河南孟縣西南)。但,攻了二十多天,沒攻下來。


    宇文邕親自率軍攻擊金墉城,北齊軍拚死防守這個洛陽的門戶,戰鬥陷入僵局。


    575年9月,北齊右丞相高阿那肱率軍從晉陽出發救援,宇文邕擔心被內外開花,隻得先撤軍。


    第二年,即576年10月,周武帝宇文邕卷土重來。


    這次宇文邕改變了戰略--集中兵力攻擊晉州。


    晉州,高歡的起家之地,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攻擊晉州的目的?宇文邕對群臣解釋的原話是:“前出河外,直為拊背,未扼其喉。晉州本高歡所起之地,鎮攝要重,今往攻之,彼必來援;吾嚴軍以待,擊之必克。然後乘破竹之勢,鼓行而東,足以窮其巢穴,混同文軌”。


    囉哩囉嗦的看的人腦殼疼,一句話,說白了,與解放軍常用的戰術一樣--圍點打援。


    宇文邕以齊王宇文憲、陳王宇文純為前軍。


    譙王宇文儉、大將軍寶泰、廣化公丘崇為左三軍。


    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隋公楊堅為右三軍。


    576年10月下旬,北周軍主力進抵平陽城下,北齊晉州刺史崔景暠等投降。


    平陽,晉陽門戶,戰略地位顯要。宇文邕派大將梁士彥為晉州刺史,留精兵一萬鎮守平陽城,鞏固戰果。


    北周軍進攻平陽城的時候,北齊後主高緯在幹什麽?


    在天池(今山西寧武縣西南管涔山上)打獵,前線打的如火如荼,高緯在後方也打得如癡如醉。因為,陪同他的,是個絕世美女,一個真正的“傾國傾城”的美女。


    馮淑妃,馮小憐,中國古代美女排行榜上緊跟在四大美女之後的絕世美人。不同於排名於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絕之後的混子老五裘千仞,也不同於排名於英法德俄歐洲四強之後的混子老五意大利,馮小憐排名第五,僅是因為史官們眼瘸。


    馮小憐的上位,非常偶然。高緯後宮的穆皇後與曹昭儀爭寵,曹占上風。女人醋壇子一倒,容易喪失理智,為把高緯從曹昭儀身邊拉走,穆皇後就把身邊的侍女馮小憐送給了高緯。


    結果是,飲鴆毒止渴、引嬌娘入室。


    馮小憐自幼經過音樂與舞蹈的訓練,神采、氣質絕佳。玉體曲線玲瓏、凹凸有致,甚至還有一個驚人的特質。


    冬暖夏涼。


    據說,馮小憐的玉體在冬天時軟如一團棉花,溫暖如火。而夏天時,則堅如玉琢,涼爽若冰。或抱、或枕、或撫、或吻,無不婉轉承歡。


    高緯對她簡直愛不釋手,就連與大臣們議事時,也常常讓馮小憐膩在他懷裏或坐在他腿上,大臣們常常滿麵漲紅,語無倫次。


    由於美的無與倫比,以至於連她的男人高緯都覺得,這樣的絕世美女隻供自己欣賞,簡直是暴殄天物。於是,高緯讓馮小憐赤身露體橫陳在隆基堂上,以千金的票價,讓大臣們都來一覽秀色。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李商隱。玉體橫陳這一成語從此誕生。當然,這是後話。


    馮小憐不隻是漂亮、身材好、氣質佳,而且還精通人體的脈絡結構,在侍候穆皇後時,就經常以槌、擂、扳、擔等手法,為穆皇後按摩。後來,當她以纖纖擢素手在高緯肥碩的軀體上上下遊動時,快感刺透厚厚的脂肪層直達神經末梢,高緯血壓直接飆升到210/160,每年的疏血療程針都不用打了。


    玉環肥而有體臭(花浴愛好者),貂蟬瘦而耳小(大耳墜愛好者),西施膚黑而腿短(長裙高跟鞋愛好者),昭君肩窄而腳大(披肩愛好者)。十全十一美(變溫功能加一)的馮小憐,在中國古代美女排名榜上,應該是中神通王重陽的存在。


    晉州告急的文書,從早晨到中午,飛馬傳送了三次。右丞相高阿那肱不敢報告高緯,怕打攪了高緯與馮小憐打獵的雅興。


    一直到了晚上,信使帶來消息:平陽已陷。


    高阿那肱不得不硬著頭皮上奏。可是,當時馮小憐獵興未盡,要求高緯再獵一圍再說。


    高緯答應了。


    後李商隱有詩雲:“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晉陽已陷休迴顧,更請君王獵一迴。”


    馮小憐,一個丫鬟出身的弱女子,如何體會到軍國大事之重。她以為,打仗和打獵一樣好玩,得知平陽陷落,連連叫好,慫恿高緯親自帶兵反攻平陽。


    妥妥的傻白甜。


    高緯言聽計從。馮小憐也穿上戎裝,可謂英姿颯爽,隨10萬大軍趕往平陽。576年11月初,高緯的10萬大軍將平陽城團團圍住,發動攻城。


    留守平陽的北周大將梁士彥慷慨自若,鼓勵將士們:死在今日,吾為爾先。


    北周軍奮勇爭先,無不一以當百。


    北齊軍兵力占優,攻到黃昏時,北周平陽守軍已漸漸支撐不住。眼看就要城破時,有人救了梁士彥一命。


    馮小憐。這個小可愛認為天色已晚,光線不好,她無法看到攻城之戰的盛大場麵,要求在第二天天明以後再攻城。


    一城誠可貴,江山價更高,若為佳人故,二者皆可拋。高緯又答應了。


    次日,陰天,北風怒吼,初雪飄飄,天昏地暗。馮小憐又認為氣候不適,光線不佳,看不清亮,要求等光線好了再攻。


    高緯再次答應了。


    平陽城內北周守軍緊懸的心放了下來。梁士彥立即動員城內男女老幼所有軍民,晝夜修補被北齊軍破壞的城牆。很快,城牆修好,城門加固。


    天色轉晴之後,北齊軍詳細勘察了一下地形,決定以挖地道破壞城牆之法攻城。這個戰法很奏效,在齊軍拚死護衛下,施工隊刀砍斧劈鏟挖,很快將城牆挖塌陷了一處,北齊士兵準備蜂擁而入,一口吞掉梁士彥這點兒人馬。


    但是,突然又被叫停了。


    原來,傳說晉州城西石上有聖人遺跡,馮小憐要和高緯去觀看。這個小可愛塗脂抹粉的打扮了半天才姍姍而來,這期間,北周守軍又將缺口堵牢了。


    再三折騰,北齊軍已失去了攻城的有利時機。


    576年12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軍從長安救援平陽,其他各路援軍也陸續聚集平陽,共約有8萬兵力。


    33歲的宇文邕騎在一匹壯碩的棗紅色戰馬上,巡視部隊,一邊走,一邊高聲喊出各軍主將姓名,以示慰勉。將士們嗷嗷亂叫,士氣高漲。


    兩軍短兵相接,如兩條長龍一樣絞殺在一起。戰況異常激烈,慘叫連連、血雨狂爆、斷肢橫飛。馮小憐這才覺得,打仗不像打獵那麽好玩。


    後來,北齊軍略略後退,馮小憐花容失色,一股熱乎乎的液體順著一雙筆直修長的美腿,噴濺到圓潤的腳踝上,一聲搪瓷盆在沙地上拖曳般的顫音頓時刺破陰暗的蒼穹:啊!我們敗啦!我們敗啦!


    北齊城陽王穆提婆,斛律光被害的兇手之一,害人功夫一流,打仗技術末流,撒丫子跑路能力頂流,急忙催促高緯:趕快跑呀!。


    高緯很聽話,帶著馮小憐亂哄哄的向高梁橋逃去,直逃入晉陽。


    主帥一逃,軍心焉能不亂。頓時,全軍潰散。北周軍步騎兵一擁上前一路掩殺,北齊死傷無算。


    平陽之戰,北周軍重創北齊軍。戰鬥結束後,北周武帝宇文邕認為將士們在嚴寒中作戰,損耗也很大,準備迴長安休整。


    梁士彥則堅持認為,認為北齊軍遭受重創,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應直搗北齊重鎮晉陽。


    宇文邕也跟高緯答應馮小憐一樣,爽快答應了梁士彥,率軍直逼晉陽城下。


    北齊在晉陽經營多年,城高壕深,城中糧草儲備豐厚,兵甲充足,高緯若率軍堅守,北周要想破城絕非易事。


    然而,晉陽城卻不攻自破了。


    原來,高緯命人在城中造了一座高聳入雲的天橋,但不是用來觀察敵情的,而是用來與馮小憐觀光消遣的。


    某日,天橋忽然垮了下來。馮小憐認為是不祥之兆,小心髒遭受了一萬點的暴擊,要求高緯放棄晉陽,返迴鄴城。


    高緯又從了。


    這樣,北周軍不血刃的奪取了北齊重鎮晉陽。奪取晉陽後,旌旗所向就剩一個---鄴城,北齊首都。


    天予不取,必受其殃。北周大軍越戰越勇,馬不停蹄的直撲鄴城。


    鄴城有北齊十萬精兵把守,尚能做最後一搏。守城大將斛律孝卿為鼓舞將士士氣,請高緯接見將士,並發表動員講話。


    考慮到領導講話都得有稿子,斛律孝卿事先命令研究室主任為高緯準備了講話稿。為達到鼓舞士氣的效果,斛律孝卿請高緯事先將稿子背過,到時脫稿,慷慨激昂的講。


    高緯時年隻有20歲,正處在記憶力的高峰期。他也確實用心背了。然而,真正到講話那天,小高講著講著突然忘詞了。從慷慨激昂到突然卡殼,覺得挺逗的,忍不住大笑起來。笑,通常會傳染的,於是,左右隨從也禁不住跟著大笑。


    本來是要你火線做政委,結果你火線加入了德雲社。你自己的江山都不拿當迴事,我們何苦做炮灰?你以為你是喜劇演員澤林斯基啊?


    北齊鄴城將士們的士氣,一落千丈。


    高緯知道鄴城是守不住了。他學了一下後世的宋徽宗,敵軍兵臨城下時,匆匆將皇位傳給太子高恆(宋徽宗傳給太子趙桓,曆史總是有些相似),自己帶著人生中最重要的小可愛馮小憐,往東逃往濟州,又逃奔青州,準備投奔南方的漢人政權陳朝。


    577年正月,北周大軍順利浩浩蕩蕩的開進北齊首都鄴城,後將高恆、高緯、馮小憐等人俘獲。北齊滅亡,國祚僅27年。


    高緯自此有了新名號—北齊後主。周武帝宇文邕客氣的問他還有什麽要求。


    高緯一語雷倒滿室人。


    ---乞還馮小憐。


    都成了後主了,還想著那檔子的事兒。這種廢物點心,引不起宇文邕的半點敬重,毫不客氣的在長安將其處決。


    愛美人不愛江山,從來都是廢物邏輯。隻有愛江山,才能有愛美人的資格和實力。高緯死了,心心念念的馮小憐,成了他人的玩物。


    占有馮小憐的,並不是34歲正值盛年的至尊周武帝宇文邕。宇文邕將他賜給了其弟,代王宇文達。


    周武帝的這個舉動,耐人尋味。


    因為,在北周宗室諸王中,代王宇文達是最不好色的。這位老兄極其寵愛正妃李氏,夫妻二人感情甚篤,在諸王中一時被標榜為模範夫妻,堪稱北周的大s具俊曄。


    然而,宇文邕這個玩笑,變成了一個失敗的試驗,檢驗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孰強孰弱的試驗。


    宇文達見了馮小憐,被其迷得如癡如醉,正妃李氏成了空氣,二人由模範夫妻變成了“莫言夫妻”。


    絕世尤物。西短腿、王大腳、貂小耳、楊肥肥,在馮小憐麵前,都弱爆了。


    後來,宇文達被楊堅所殺,正直盛年的隋文帝楊堅也沒有占有馮小憐,至於具體什麽原因,史籍無考。


    我想,其原因從史籍其他記載上可窺出端倪:楊堅的皇後獨孤伽羅,是個著名的醋壇子,後宮妃嬪與楊堅一起睡覺都受她限製。


    某次,楊堅臨幸了尉遲迥的孫女,獨孤皇後直接將尉遲美女殺掉。楊堅得知此事,悲憤至極,卻不敢責問老婆,單騎衝出皇宮,在山路上狂奔,在空空的山穀發出了:“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的呐喊。


    有這樣的醋後,楊堅還敢占有馮小憐?於是,他也開了一個玩笑--把馮小憐賜給了一個叫李詢的人。


    李詢是誰?


    李詢有個妹妹,自然也姓李,她就是宇文達的正妃李氏。


    李詢的母親,也就是李妃的母親,為了給女兒報仇,令馮小憐脫去綾羅綢緞的時裝,改穿布裙,每日舂米、劈柴、洗衣、做飯,時不時還打罵體罰一下。


    馮小憐哪受過這種屈辱,自縊身亡。


    一代絕世佳人,就這樣香消玉殞,令人嗟歎。世人皆說紅顏禍水,然而,在雄性主宰的亂世中,是誰使紅顏們變成了禍水,更值得深思。


    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統一黃河流域,使北方再度統一,結束了自東西魏分裂以來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麵,促進了整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方麵的廣泛交流和發展。


    宇文邕一生勤於政事,生活簡樸。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稱讚道:“周高祖可謂善處勝矣!他人勝則益奢,高祖勝而愈儉。”


    可惜,宇文邕不是司馬懿一樣的歲月神偷,正當其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實現南北一統的時候,不幸於578年病死在伐突厥的途中,終年35歲。其長子宇文贇即位,不久,宇文贇讓位於子宇文闡。


    但是,最終完成統一南北重任的,不是鮮卑宇文家族的人,而是一個漢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遺忘的角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丘山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丘山楷並收藏曆史遺忘的角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