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州的代表看來,紐約實在是太靠北了,完全無法讓南方州對這裏施加政治影響力。


    雖然紐約有著種種優勢,但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能夠平衡各方的政治勢力顯然更加重要。


    當時的議會議員們考慮到獨立戰爭結束後,北方州與南方州之間關於奴隸製存廢的激烈爭論,南方人的擔憂其實也不無道理。


    經過種種討論之後,確定m國首都位置的《建立m國政府臨時和永久位置的法案》獲得通過,新首都被確定在美國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線波多馬克河一帶。


    為了彰顯公平,新首都以河上的喬治敦港為中心,由河兩側的馬裏蘭州和弗吉尼亞州各劃出一部分地區,共同拚接為一個正方形。


    受當年兵變事件啟發,新首都將不隸屬於任何州,而是自己獨立成為一個一級行政區,進而保證當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時,聯邦政府可以繞過州政府,直接調集兵力平叛。


    雖然就這樣確定了首都,但觀察這個稱之為華盛頓的地方,你就會發現,這個首都地點的選擇,真的是違反了一個國家確定自己首都要思考的所有條件。


    這個地區,既沒有悠久的曆史、也沒有優秀的地理條件、輻射更多國土、更沒有出色的交通環境,以及能夠最大限度地抵禦外敵入侵。


    華盛頓這個特區本質上是一座決定定都後才建立起來的城市,毫無曆史可談,位於美國東海岸的它距離本國的大部分國土也同樣很遠,起不到輻射作用。而曆史上華盛頓被英軍攻陷的事實,也說明了它並不具備太好的防禦能力。看來看去,好像也隻有毗鄰波多馬克河,航運還算方便這一條能拿得出手了。


    可以說,這個首都名稱就是硬靠著當時的m國人民“砸”出來的。


    跟華盛頓這個首都相比,雖然北京現在的地位也很是尷尬,時刻忍受著草原方向的襲擾,屬於邊境地區,但從唐朝中後期開始,曆史上經常騷擾我們的遊牧民族從西北方向轉向了東北方向。


    北京作為通向東北地區的門戶,自然成了漢族和少數民族搶占的要點,戰略地位變得非常重要。


    元朝統一全國後,原來的大運河被改造成我們今天熟知的京杭大運河,這樣一來南方的錢糧可以非常方便地直達北京,北京的首都地位更加牢靠。


    所以,朱雄英很希望朱元璋可以在自己的雷霆手段之下,直接將遷都這個想法給定下。


    “遷都?”


    “對啊,既然爺爺發現了現在我大明的弊端,為何不直接將都城直接遷往北平,一方麵,向世人展示我大明對於征戰北元的決心,另一方麵,也可以給南方的這些百姓釋放一個信號,讓他們對於北方生活更加有信心。”


    這也就是為什麽明明後世沿海城市發展那樣迅速,但卻沒有一個能超過北京地位的城市存在的原因。


    都說上海是留洋迴來的兒子,滿身都充滿了洋氣,一身的精致範;深圳是最小的兒子,被偏愛,聰明也發展最快,可就算是這樣,他們也比不過北京這個嫡子的地位。


    對比國內各個城市,客觀上來說,上世紀70年代之前,英方的發展確實比我們好太多。因此在英方的管理之下,香港憑借著自身地理位置的優勢,迅速實現了經濟的崛起。在迴歸之後,這座城市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


    而上海雖然不是首都,但卻是我國極其重要的城市之一。早在國家建立之前,這座城市就有了“東方巴黎”的美譽,是遠東地區最繁華的城市。進入新世紀之後,國家也一直在大力支持這座城市的發展,因此才有我們現在看到的“東方之珠”上海。


    深圳,在發展起來之前,這座城市隻是一個落魄的小漁村。但誰也想不到,這個小漁村未來會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城市,成為無數年輕人實現創業夢想的發展勝地。


    杭州市這幾年的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阿裏巴巴集團的支撐下,杭州更是成了內地的互聯網之都。這所古老的城市,不僅有著極為優美的江南景觀,還有著高度發達的互聯網產業。


    同時,杭州市還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城市。他們對於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也給了人才足夠的尊重,是一個很能吸引人才的地區。


    蘇杭兩地,一衣帶水,而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和杭州,一直都是江南地區的兩大旅遊勝地。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文化產業上,都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而作為首都,雖然北京是四百年古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南京、長安、開封在文化底蘊方麵不輸北京。


    經濟上北京確實繁榮過,也沒有遭到戰火荼毒,但是上海、廣州經濟更加繁榮。


    北京其實在地理上接近國界,雖然市內有燕山和太行山餘脈,但是並不能很好的起到屏障作用。北京的交通優勢是建國後才逐步建立的,當時交通最具優勢的應該是武漢這樣的樞紐地帶。


    雖然北京在單項比拚中不占優勢,但是綜合來看,確實是最適合定都的城市:


    曆史上:北京原名叫北平,一九四九年九月改為北京,簡稱京,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文明古都。周朝時,諸侯國燕就定都北京,稱之為薊。


    後來,遼、金、元、明、清均定其為國都。這座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與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並列為中國六大古都而聞名於世。


    政治上:定都北京的政治背景定都北京最重要的動因還是從政治上考慮的。


    蔣政權定都南京,毛偉人把人民的政權定都北京,這種針鋒相對的一南一北,既反映出毛偉人鮮明的偉人個性,更反映出兩種不同政權的根本對立。


    毛偉人明確地講過,蔣政府的國都在南京,他的基礎是江浙資本家,北京是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更是南陳北李建立革命友誼的地方,更適合做新世紀華夏的首都。


    王稼祥曾指出,北京離社會主義陣營更加接近,離蘇聯更近,在當時看來相對安全,又能方便得到支持;而南京雖虎踞龍盤,地理險要,但離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點。


    北京離蘇聯更近,當時是相對安全的,而且也方便爭取國際支持;


    所以總結一下,北京顯然是最合適作為一國首都的地方。


    所以,既然後世的偉人們已經給咱選擇了華夏首都最佳位置,那為什麽不索性直接將這件事給定下來。


    “遷都,咱倒是有這個想法,但遷都也不是一件小事,咱大明沒有那麽多錢啊。”


    “那我大明的錢都在哪裏?”


    要知道,在秦代,中國貨幣史上出現了一次劃時代的革命:黃金先於銀成為國家法定貨幣始皇統一黃金的換算單位——鎰(相當於二十兩或二十四兩)。


    法令明確規定黃金為上幣,銅錢(秦半兩)為下幣,而銀、錫玉、龜甲、海貝等均作裝飾收藏之用,不得再作為貨幣流通。


    漢代金幣主要分為兩類:


    一為圓形餅狀,實心,被稱為柿子金(沈括《夢溪筆談》對此總結道“圓餅四邊無模範跡,似於平物上滴成,如今幹柿,土人謂之柿子金”);


    二為背麵中空,周壁內收,狀如馬蹄西漢時期,黃金明定為法定貨幣,計量單位由“鎰”改為“斤”,銀鑄幣偶有出現。


    東漢時期,白銀作為貨幣正式流通,而由於連年征戰、局勢不穩,黃金的使用曾一度衰落,一直持續到魏晉時期。


    漢代自武帝之後,幣製大略穩定。


    其間王莽改製,確定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金、銀、龜、貝、錢、布為六名。錢布均用銅,故為五物。其值凡二十八等)。


    王莽改幣製,同時規定銀貨二品:“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


    從唐代開始,白銀的計量單位在衡製上也由“斤”、“兩”並行,過渡到以“兩”為主要計量單位,這時的使用形製主要有圓餅狀和長條笏狀。


    唐代把金銀鑄成錢幣的形式,用於賞賜、饋贈和大宗交易的支付,如開元通寶金錢和銀錢就曾大量出現。


    宋代,銀的貨幣職能更加穩固,物品的價格基本都用銀來表示。


    白銀是較為普遍流通的貨幣。宋代銀貨幣的主要形式為銀錠和銀鋌,銀錠主要是銀大鑄塊,沒有固定形狀;銀鋌則是熔鑄成條塊等固定形狀,其重數兩至數十兩不等宋代銀鋌主要有兩種:一種為貢銀,另一種為稅銀。


    到大明,金銀等物已經在華夏曆史上流行了上千年,按著曆史上曆朝曆代的開采,這麽多年下來那也積累了不少的金銀之物才對,可朱雄英硬是沒有在大明國內發現這麽多的金銀儲備,也不知道這些被挖出來的金銀礦物到底到哪裏去了。


    後世新華夏沒有那麽多金銀,是因為列強的不平等條約造成大量的銀子流失國外,難以找尋迴來,而外國人不懂銀子的價值,他們會把大多數的銀子拿去融化掉。


    那明呢?朱雄英隻能想到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古代十分注重喪葬文化,尤其是王公貴族,他們去世後,通常會選擇厚葬,除此以外,深受古代封建迷信的影響,還會將自己生前儲存的金銀珠寶一起帶入墳墓。


    據悉慈禧太後墓葬時,即便當時的國庫隻有7000萬銀兩,也要築造上百萬銀兩的棺材,並將所有珍貴的物件都一同帶到了她的墳墓。


    第二個原因應該是大明國庫現在缺錢少糧的最主要原因,那就是:被那些有錢的王公貴族們給藏起來了。


    北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有趣的名詞——“掘錢屋”。


    類似於這種腰纏萬貫,富可敵國的貴族們,它們想到的辦法就要更加清新脫俗。


    古人為了讓蔬菜和糧食能夠有更長的保質期,便在地下深挖了一個類似於倉庫的洞穴。這種陰暗幹燥的環境,十分適合物品的儲藏。


    而這類洞穴的統稱就是“窖”,諸如菜窖、地窖、糧窖,有錢人們就從地窖中找到了靈感,設計了一種名為“錢窖”的洞穴,用來存放自己的萬貫錢幣,黃金白銀。


    後世,我國華縣鹹林中學門前的一處建築工地裏,就曾挖掘出一個巨大的宋代錢窖。據參加清理古錢幣的考古學家介紹,錢窖中至少都有兩三噸的古錢幣,其中有著近二十多種宋代錢幣,更有景元通寶、大觀通寶、淳華通寶存世稀少的錢幣。


    可見這些有錢人的富裕程度,為了藏錢居然專門挖了個倉庫。


    所以,朱雄英認為,現在的大明並不是沒有銀子,而是大明國庫,或者說是大明皇族老朱家沒有銀子。


    “自然是在那些世家大族,富家豪門手裏,英兒啊,你不知道,咱倉庫裏都是空的,可那些個世家們,倉庫裏都儲存著錢財,唉,也不知道大明是咱老朱家做主還是那些世家做主了。”


    朱元璋很是唏噓,作為皇帝,難道他真的什麽都不知道嗎?怎麽可能,整個大明境內的事情朱元璋可能不太了解,但這在應天府內,江南等重地,朱元璋還是很了解的。


    先不說那些跟著朱元璋一起在戰爭之中掙得戰爭錢的富商與新生世家,隻說明朝江南文學世家,那就是一股龐大的數量。


    明朝江南文學世家共有二百四十八家,主要分布在太湖核心區域附近,其中嘉興府八十三家,蘇州府五十七家,常州府二十七家,鬆江府二十四家,杭州府二十四家,應天府十二家,湖州府十二家,太倉州七家,鎮江府二家。


    從這個地理分布來看,江南地區的文學世家主要集中在以太湖為核心的區域,環繞太湖,沿太湖水係呈環狀擴散,最後達到杭州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成了皇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葉飄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葉飄飛並收藏大明:我成了皇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