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信郡王鐸尼,因朱由榔已奔緬甸,奏捷北京,得旨令大軍迴朝,留吳三桂鎮守雲南,封吳三桂妻為福晉,命其子吳應熊在京供職。
順治帝以蕩平雲、貴,方擬郊迎功臣,飲至策賞,不料江南警報,紛紛遞到,順治帝忙召滿廷文武,商議退敵,便道:“朕即位十數年,南征北討,沒有一日安息,現聞雲、貴已捷,明宗垂盡,朕道是輿圖一統,得享承平,不料這個鄭成功,又來作祟,江南四府三州二十二縣,都報失守,南京危在旦夕,看來還不能安枕。朕想做皇帝很沒趣味,倒不如做個和尚,象西藏的達賴、班禪,安閑也安閑,尊榮也尊榮,豈不快活自在麽?”
當時文武百官都跪奏道:“天子英武聖明,古今無兩,區區小醜,何庸過勞聖慮。”
順治帝道:“朕擬簡率六師,自去親征,除絕逆眾,然後擇個安靜地方,去享清福。明日各大臣,隨朕至南苑閱師,不得有誤!”
文武百官,齊聲遵旨而出。次日,各官雲集南苑,恭候禦駕,到了時候,禦駕已至,兩旁文武站立,至順治帝登座,個個請過了安。待順治帝閱師完畢,適兵部尚書急奏,奏上說江南總督郎廷佐拜發,稱崇明總兵梁化鳳,已擊退鄭成功。斬其將甘輝等,鎮江、瓜州俱已克複。
順治大喜,命梁化鳳為江南提督,並授內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會同閩、浙總督李率泰進擊廈門,務絕根株。旨下,文武百官,又皆叩賀,隨即退朝。
這件事還要從鄭成功中了郎廷佐的緩兵之計說起。清順治十六年、明永曆十三年(1659年)七月,鄭成功率軍北伐,連舟蔽江,號百萬,陷鎮江、瓜洲,直逼江寧(今江蘇南京)。兩江總督郎廷佐致書鄭成功,稱願獻城池,惟城內人心不一,須要慢慢勸導,限期半月,方可獻納。鄭成功甚喜,即批迴照準。
其實郎廷佐的書信,乃是緩兵之計,他已聞得雲、貴獲勝,朱由榔遠遁,清兵可自西返東,來援南京,因此托詞獻城,寬延時日。鄭成功信了郎廷佐,就此按兵不攻。
郎廷佐恰飛檄調兵,梁化鳳即奉檄往援。兩邊相持數日,梁化鳳登高望敵,遙見敵營不整,樵蘇四出,軍士都在後湖嬉遊,便稟明郎廷佐,趁夜襲營。梁化鳳率五百騎夜出神策門,破白土山敵壘。明日,督兵出儀鳳門,提督管效忠出鍾阜門,夾擊搏戰,毀其木寨。前鋒餘新倉卒起來,不及持械,被梁化鳳活捉。
鄭成功聞報,忙率軍相救,梁化鳳已自入城,無從奪迴餘新。鄭成功因郎廷佐失信,令甘輝守營,自出江上調發水師,夾攻南京。
不料成功去後,清兵傾城而出,清總管喀喀木等出神策門,直攻白土山,督將士仰擊,寇迎拒,殊死戰。甘輝率軍上前攔阻,兩下酣戰,勝負未分。突聞營後射入銃炮,後隊不戰先亂。甘輝前後受敵,隻自死戰不退,無奈部將多已逃走,僅剩數百殘兵,東衝西突,清兵執著長槍,四麵攢聚,甘輝尚竭力招架,無如馬已被搠,蹶倒前蹄,甘輝墜地被俘。
鄭成功軍士氣低落,紛紛潰逃。迫江上,梁化鳳先遣別將焚其舟,鄭成功兵自蹂藉及入江死者無算。鄭成功遁入海,梁化鳳料到鄭成功會還攻崇明,先遣別將為備。鄭成功出海攻崇明,梁化鳳自江寧還援。鄭成功度不能克,括民舟將渡白茅口,梁化鳳與相值,絕流迅擊,炮石蕩海波,鄭成功複大敗,遂揚帆出海,逃迴廈門。此站鄭軍損兵折將,甘輝俘後被殺,萬禮、林勝、陳魁、張英等大將皆戰死。
此時張煌言正收複徽州,聞鄭成功在南京城下兵敗而退迴海上的消息。致使張煌言所率義軍處於進退維穀、腹背受敵的危險處境,很快遭致郎廷佐軍襲擊。
清兩江總督郎廷佐一方麵調遣水軍切斷張煌言義軍東退的水路,另一方麵又寫信向張煌言勸降。張煌言對招降書“拒不應”,同時,為擺脫困境,又率“餘兵道繁昌,謀入鄱陽湖”,向江西發展。當船隊進抵銅陵時,卻與湖廣來援的大批清軍水師遭遇,與之激戰而敗退。最後,張煌言“撫殘兵僅數百,退次無為,焚舟登陸”。
又從陸路自桐城,取道霍山、英山,到達東溪嶺時,適逢清軍“追騎至,從者盡散”。張煌言好不容易才突圍而出,隻得“變服夜行,至高滸埠,有父老識之,匿於家數日,導使出間道,渡江走建德、祁門亂山間”。
此時張煌言身染瘧疾發作,幾不能行,但他仍不顧病痛,奮力疾行。到達休寧後,“得舟下嚴州”。登岸後,又複行山路,途經浙江的東陽、義烏“至天台達海”。曆盡千難萬險,兵敗後繞道潛行二千餘裏,九死一生,終於迴到了浙江沿海地區。此後,他“收集舊部”,準備東山再起。
鄭成功得到張煌言生還的消息後,也將自己的部分兵力撥歸他統轄,致使軍隊稍有壯大。張煌言將軍隊屯駐長亭鄉,“築塘扞潮,辟田以贍軍”需軍餉。同時,張煌言又派遣使者向朱由榔稟告自己兵敗的消息。朱由榔得悉後,在敕書中表示安撫慰問的同時,又給他“加兵部尚書”的職銜。
1660年(清順治十七年,明永曆十四年),鄭成功在福建海門港(今龍海東)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四萬餘人,取得廈門戰役的勝利,再度重振聲威。
順治帝以蕩平雲、貴,方擬郊迎功臣,飲至策賞,不料江南警報,紛紛遞到,順治帝忙召滿廷文武,商議退敵,便道:“朕即位十數年,南征北討,沒有一日安息,現聞雲、貴已捷,明宗垂盡,朕道是輿圖一統,得享承平,不料這個鄭成功,又來作祟,江南四府三州二十二縣,都報失守,南京危在旦夕,看來還不能安枕。朕想做皇帝很沒趣味,倒不如做個和尚,象西藏的達賴、班禪,安閑也安閑,尊榮也尊榮,豈不快活自在麽?”
當時文武百官都跪奏道:“天子英武聖明,古今無兩,區區小醜,何庸過勞聖慮。”
順治帝道:“朕擬簡率六師,自去親征,除絕逆眾,然後擇個安靜地方,去享清福。明日各大臣,隨朕至南苑閱師,不得有誤!”
文武百官,齊聲遵旨而出。次日,各官雲集南苑,恭候禦駕,到了時候,禦駕已至,兩旁文武站立,至順治帝登座,個個請過了安。待順治帝閱師完畢,適兵部尚書急奏,奏上說江南總督郎廷佐拜發,稱崇明總兵梁化鳳,已擊退鄭成功。斬其將甘輝等,鎮江、瓜州俱已克複。
順治大喜,命梁化鳳為江南提督,並授內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會同閩、浙總督李率泰進擊廈門,務絕根株。旨下,文武百官,又皆叩賀,隨即退朝。
這件事還要從鄭成功中了郎廷佐的緩兵之計說起。清順治十六年、明永曆十三年(1659年)七月,鄭成功率軍北伐,連舟蔽江,號百萬,陷鎮江、瓜洲,直逼江寧(今江蘇南京)。兩江總督郎廷佐致書鄭成功,稱願獻城池,惟城內人心不一,須要慢慢勸導,限期半月,方可獻納。鄭成功甚喜,即批迴照準。
其實郎廷佐的書信,乃是緩兵之計,他已聞得雲、貴獲勝,朱由榔遠遁,清兵可自西返東,來援南京,因此托詞獻城,寬延時日。鄭成功信了郎廷佐,就此按兵不攻。
郎廷佐恰飛檄調兵,梁化鳳即奉檄往援。兩邊相持數日,梁化鳳登高望敵,遙見敵營不整,樵蘇四出,軍士都在後湖嬉遊,便稟明郎廷佐,趁夜襲營。梁化鳳率五百騎夜出神策門,破白土山敵壘。明日,督兵出儀鳳門,提督管效忠出鍾阜門,夾擊搏戰,毀其木寨。前鋒餘新倉卒起來,不及持械,被梁化鳳活捉。
鄭成功聞報,忙率軍相救,梁化鳳已自入城,無從奪迴餘新。鄭成功因郎廷佐失信,令甘輝守營,自出江上調發水師,夾攻南京。
不料成功去後,清兵傾城而出,清總管喀喀木等出神策門,直攻白土山,督將士仰擊,寇迎拒,殊死戰。甘輝率軍上前攔阻,兩下酣戰,勝負未分。突聞營後射入銃炮,後隊不戰先亂。甘輝前後受敵,隻自死戰不退,無奈部將多已逃走,僅剩數百殘兵,東衝西突,清兵執著長槍,四麵攢聚,甘輝尚竭力招架,無如馬已被搠,蹶倒前蹄,甘輝墜地被俘。
鄭成功軍士氣低落,紛紛潰逃。迫江上,梁化鳳先遣別將焚其舟,鄭成功兵自蹂藉及入江死者無算。鄭成功遁入海,梁化鳳料到鄭成功會還攻崇明,先遣別將為備。鄭成功出海攻崇明,梁化鳳自江寧還援。鄭成功度不能克,括民舟將渡白茅口,梁化鳳與相值,絕流迅擊,炮石蕩海波,鄭成功複大敗,遂揚帆出海,逃迴廈門。此站鄭軍損兵折將,甘輝俘後被殺,萬禮、林勝、陳魁、張英等大將皆戰死。
此時張煌言正收複徽州,聞鄭成功在南京城下兵敗而退迴海上的消息。致使張煌言所率義軍處於進退維穀、腹背受敵的危險處境,很快遭致郎廷佐軍襲擊。
清兩江總督郎廷佐一方麵調遣水軍切斷張煌言義軍東退的水路,另一方麵又寫信向張煌言勸降。張煌言對招降書“拒不應”,同時,為擺脫困境,又率“餘兵道繁昌,謀入鄱陽湖”,向江西發展。當船隊進抵銅陵時,卻與湖廣來援的大批清軍水師遭遇,與之激戰而敗退。最後,張煌言“撫殘兵僅數百,退次無為,焚舟登陸”。
又從陸路自桐城,取道霍山、英山,到達東溪嶺時,適逢清軍“追騎至,從者盡散”。張煌言好不容易才突圍而出,隻得“變服夜行,至高滸埠,有父老識之,匿於家數日,導使出間道,渡江走建德、祁門亂山間”。
此時張煌言身染瘧疾發作,幾不能行,但他仍不顧病痛,奮力疾行。到達休寧後,“得舟下嚴州”。登岸後,又複行山路,途經浙江的東陽、義烏“至天台達海”。曆盡千難萬險,兵敗後繞道潛行二千餘裏,九死一生,終於迴到了浙江沿海地區。此後,他“收集舊部”,準備東山再起。
鄭成功得到張煌言生還的消息後,也將自己的部分兵力撥歸他統轄,致使軍隊稍有壯大。張煌言將軍隊屯駐長亭鄉,“築塘扞潮,辟田以贍軍”需軍餉。同時,張煌言又派遣使者向朱由榔稟告自己兵敗的消息。朱由榔得悉後,在敕書中表示安撫慰問的同時,又給他“加兵部尚書”的職銜。
1660年(清順治十七年,明永曆十四年),鄭成功在福建海門港(今龍海東)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四萬餘人,取得廈門戰役的勝利,再度重振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