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張獻忠大順二年、李自成永昌二年),多爾袞正思遣將南下,忽接西征捷報,說西安已攻下了,不禁大喜。


    原來李自成率眾入陝,攻陷長安,複令部眾分擾四川、河南等省,尋聞清豫王多鐸已下河南,急遣部將張有聲守洛陽,張有曾守靈寶,不防清兵勢大,二張具被擊敗,退迴關中。李自成命驍將劉宗敏,帶著人馬,出守潼關,與清兵戰了數次,有敗無勝。李自成又派心腹大將劉芳亮統兵出戰,亦受到挫折,李自成隻能親率鐵騎到關,兩下都是百戰精兵,一攻一守,殺傷相當。


    1645年正月初九日,清軍的紅衣大炮運至,進逼潼關口。大順軍鑿重壕,立堅壁,堵截清軍。十一日,清軍先用紅衣大炮轟擊,接著大舉進攻,相繼攻入大順軍陣。大順軍仍頑強奮戰,以騎兵300反擊,又分兵迂迴到清軍陣後攻擊,但都失敗。這時,北路清軍由阿濟格率領,從山西保德州渡過黃河,進入陝北,圍攻榆林。經十三天激戰,攻占潼關。李自成見清兵兩路夾攻,陝西陷落已成定局,遂被迫放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退入襄陽。


    阿濟格逐去李自成,與多鐸相會,即聯名報捷。多爾袞大喜過望,即奏請順治帝禦殿受賀。受賀畢,由多爾袞等會議,令阿濟格仍遵前旨,追剿李自成,多鐸移師下江南。


    多鐸自奉了移師的上諭,便別了阿濟格,把軍士分作三支,望河南進發。一出虎牢關,一出龍門關,一出南陽,合圍歸德。時河南尚為南明屬地,巡按禦史陳潛夫,保奏汝寧宿將劉洪起,可為統領,令他號召兩河義旅,阻截清兵。馬士英不許,反召迴陳潛夫,清兵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史可法聞報,急令高傑出師徐州,沿河築牆,專力防禦。又得知清兵向歸德進發,複促高傑進屯歸德。高傑欲與雎州總兵許定國,互相聯絡,作為犄角,不意許定國已暗降清兵,高傑領了數騎,從歸德趨雎州,被定國邀入城內,設宴接風,灌得高傑爛醉如泥,連從騎也沒人不醉,大家睡夢正酣。一聲鼓號,伏兵齊起,高傑從醉夢中驚醒,隻見一刀鋒劈下,身首兩分。其餘從騎也盡數被殺。許定國即至多鐸處報功,多鐸隨進取歸德,三路兵陸續會集。


    攻陷歸德後,多鐸率其八旗大軍橫掃河南大半地區,河南諸州縣皆為其收降,河南戰場,大軍捷報頻傳。此時清都統準塔,隨豪格兵出山東,因山東已平,奉朝命接應多鐸,亦到歸德來會多鐸軍。多鐸令準塔率本部軍出淮北,自率部隊出淮南。


    此時南明弘光政權內部正進行著激烈的黨爭,暴發了太子案,有自稱崇禎太子朱慈烺者至南京,朱由崧命令將其關入兵馬司監獄,後命百官審太子於午門外,終裁斷此為偽太子,說是名為王之明的少年假冒,引發滿朝轟動。駐守武昌的左良玉以“救太子、清君側”為名,順長江東下,進逼南京。馬士英被迫急調江北四鎮黃得功、阮大铖率兵迎擊左良玉。致使麵對清軍的江淮防線陷入空虛。


    準塔到徐州,守將李成棟乞降,準塔進攻宿遷,劉澤清率步兵四萬,船千餘,出城應戰。準塔令兵士放炮遙擊,自己恰潛渡上遊,繞劉澤清背後。劉澤清不及防備,頓時駭退。準塔追至淮安,劉澤清遁入淮北一帶,後望風降清。多鐸也一路由歸德趨向泗州。


    卻說史可法,聞報清兵已渡淮河,急督師出禦;行至半途,又報泗州緊急,複移師向泗州;行未數裏,南京又飛檄召還,說是左良玉謀反,從九江入犯,趕即入衛。風鶴驚心,楚歌四麵,史可法因勤王事急,不得已舍了泗州,折迴江南。


    史可法方渡江抵燕子磯,又遇南京差官,傳來諭旨,黃得功已破良玉軍,令史可法速迴淮揚。可法猶欲趨援泗州,探報泗州已失,急還揚州。誰知清兵已從天長、六合長驅而來,在距揚州城隻三十裏處下營。揚州守兵,多半逃竄,劉良佐和原屬高傑兩藩的將領卻在這幾天裏不戰而降。至史可法入城,城中已無兵可守。史可法飛檄各鎮入援,但鎮將們個個擁兵自重、意圖觀望,隻一總兵劉肇基,從白洋河趨赴,報稱:“軍心多變,劉澤清已潛降清軍。”弄得可法戰無可戰,隻得決計死守。而此時揚州城裏隻有總兵劉肇基部和何剛為首的忠貫營,兵力相當薄弱。


    當時有清室降將李世春,奉多鐸命,入城勸降。李世春尚未詳說,已被史可法叱逐出城。


    四月二十四日,多鐸率清軍攻打揚州城,史可法自率劉肇基登城巡閱。猛見清兵如江潮海浪一般,推湧前來,倒也不慌不忙,待清兵將臨城下,一聲號令,炮彈矢石,統向清兵打去。清兵前隊,多半死傷,後隊繼續補上,史可法指揮明軍與清兵相持一天,雙方皆死傷慘重。是夜清軍用紅衣大炮轟塌城牆,“城上鼎沸,勢遂不支”。城內的炮彈矢石,所剩無幾,史可法正在著急,陡聞炮聲又起,城堞隨崩,史可法隻好拚著命與清軍血鬥。兩下激戰許久,城內外屍如山積,清兵踐屍入城,劉肇基率士民巷戰,殺傷十餘人後戰死。


    史可法見清兵已入,劉肇基陣亡,忙拔劍自刎。忽來了參將張友福把劍奪去,擁可法出小東門。史可法大唿道:“我便是史督師也,可引見汝兵主。”多鐸以賓禮相待,口稱先生,當麵勸降,許以高官厚祿。


    多鐸勸降道:“前以書謁請,而先生不從。今忠義既成,當畀重任,為我收拾江南。”在多鐸百般的誘降時,史可法斬釘截鐵地說道:“我為朝廷大臣,豈肯偷生為萬世罪人!吾頭可斷,身不可辱,願速死,從先帝於地下”;“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態不可屈。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後壯烈就義,終年45歲。從此精誠浩氣,直上青雲。當時正值夏天,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後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葬於揚州城外的梅花嶺。


    清軍占領揚州以後,多鐸以不聽招降為由,下令屠城。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揚州居民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和個別在清軍入城後隱蔽較深幸免於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殺,城中積屍如亂麻,慘絕人寰,當時幸存者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中和明末史學家計六奇的《明季南略》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時期,所有有關揚州屠城的記載隨著清軍入主漢地之後被刻意掩蓋,導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對此屠殺事件一無所知。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將《揚州十日記》從海外帶迴中國,揚州十日才廣為世人所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淺談清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論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論道並收藏淺談清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