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揚州被清兵攻入,警報傳至南京,馬士英急遣總兵鄭鴻逵,副使楊文聰,率師堵截江上。


    這鄭楊兩人,都屬於馬黨。二人率師堵截江上,鄭鴻逵隔江亂放炮彈,清軍佯敗,以大筏置燈火於江中。楊文聰直向妻兄馬士英報捷。是夜清兵乘夜,渡江而來。待明營驚醒,清兵已經殺入,鄭楊二人不知所措,隻得率兵逃走。楊文聰逃至蘇州,清軍派降臣黃家鼒勸降,楊文聰將其斬首。再退至處州(浙江麗水市),大募義軍。而鄭鴻逵則退往杭州,清兵遂進陷鎮江。


    那時弘光皇帝恰羅列美女,飲酒取樂,至鎮江失守的信息,報入宮中,他還擁著美人,不住的飲酒。次日,又有太監入報,清兵自丹陽句容向南京襲來,至是弘光帝方有些著急,連喚奈何。太監道:“現聞黃得功屯兵蕪湖,請皇上趕緊前去,叫他保駕才好。”弘光帝朱由崧忙收拾行裝,連夜率內官四五十人騎馬出通濟門。


    天亮後百官入朝,見宮女、內臣、皆逃奔西華門外,方知朱由崧已出逃。馬士英忙入宮中,見太後皇後,正在著忙,哭得似淚人兒一般。馬士英遂命侍衛備駕出宮,自與阮大铖率親兵數千名,挾了太後皇後等,匆匆逃去。南京市民亦救北來太子出獄。


    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多鐸率清兵進入南京,魏國公徐文爵、保國公朱國弼、靈璧侯湯國祚、定遠侯鄧文鬱,及尚書錢謙益、大臣趙之龍、大學士王鐸、都禦史唐世濟等人剃發降清。


    休息一天,多鐸又遣貝勒尼堪,貝子屯齊,進兵蕪湖,追擒弘光帝。適遇明將劉良佐率兵來降。尼堪令為前驅,直達蕪湖江口。


    此時江北四鎮豪傑被殺,劉澤清、劉良佐降清,隻剩了一個黃得功,他前時奉命去攻左良玉,而左病死於九江舟中,其子左夢庚敗走,黃得功遂迴屯蕪湖。忽見弘光帝狼狽奔到,他尚對京城變故一無所知。當知道自己的“天子門生”是張皇失措,棄都而來時。內心不勝感慨,但仍然決定以死報國,對這位新君效忠到底。


    不數日,清兵已到江口,得功戎裝披掛,執了佩刀,坐下小舟,督部下渡江迎戰。遙聞對岸有人大叫道:“黃將軍何不早降?”


    黃得功視之,乃劉良佐,不覺怒叱道:“汝乃甘心降敵麽?”


    言未畢,忽有一箭射來,正中喉間左偏,鮮血直噴,黃得功痛極,拔去箭鏃抽刀自殺。總兵田雄,見得功已死,起了壞心,與馬得功、丘鉞、張傑、黃名、陳獻策衝上禦舟,劫持弘光帝,複令兵士縛住弘光愛妃,送至對岸,獻入清營。尼堪命將弘光帝及愛妃,推入囚車,解至南京。


    至南京,豫王多鐸命去鎖鏈,以紅繩捆綁。五月二十五日,朱由崧乘無幔小轎入南京聚寶門,頭蒙緇素帕,身衣藍布袍,以油扇掩麵,兩妃乘驢隨後,夾路百姓唾罵,有投瓦礫者。多鐸在靈璧侯府設宴,命朱由崧居於北來太子之下。宴罷,拘弘光帝於江寧縣署。可憐這位風流天子,隻享了一年豔福,到此身為俘虜。至1646年四月九日,有人向攝政王多爾袞進言,稱在京居住的故明衡王、荊王欲起兵反清。五月,弘光帝與潞王朱常淓、荊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櫟、衡王朱由棷和“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斬首於菜市口(一說朱由崧以弓弦勒斃),年僅四十歲。朱由崧王妃黃氏之弟黃鹽梅購得棺木,與黃妃合葬於河南孟津縣東山頭村。


    江南已定,範文程、洪承疇等,撰頌詞,修賀表,又有一番忙碌,過了數日,又有捷報傳來,是英親王阿濟格,報稱追逐李自成,戰無不勝,後李自成遁至武昌,入九宮山,被村民斫斃,獲住賊叔及妻妾,並死黨左光先、劉宗敏等,俱審實正法了,一代闖王至此潦草落幕。


    李自成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出生,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


    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先是參加了王左掛的農民軍。當年後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動,大將袁崇煥被崇禎帝淩遲處死。崇禎三年王佐掛被明廷招降,李自成轉投奔張存孟(不沾泥),擔任隊長一職。


    崇禎四年(1631年)四月,張存孟在陝北戰敗降明。十月,洪承疇正式接任三邊總督,大力圍剿農民軍。李自成遂於崇禎六年(1633年)率餘部東渡黃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闖王高迎祥,稱“闖將”。同年,曹文詔率千餘關寧軍擊敗山西境內的農民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均逃到河南之後被曹文詔、左良玉等多路明軍包圍。


    然而,崇禎七年(1634年),後金軍第二次入塞,曹文詔被調到大同抗金,被圍農民軍從王樸處突圍。是年六月,新任五省總督陳奇瑜乃引軍西向,約會陝西、鄖陽、湖廣、河南四巡撫圍剿漢南農民軍。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部見明軍雲集,誤入興安車箱峽,峽穀之中為古棧道,四麵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唯一出口為明軍所截,再次情勢危殆之際,李自成用顧君恩之計,賄賂陳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詐降。陳奇瑜釋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撫官,將農民軍遣送迴籍。剛出棧道,李自成立刻殺安撫官。


    崇禎八年(1635年),洪承疇任五省總督後圍剿民軍,農民軍退到河南洛陽一帶。此時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滎陽召開滎陽大會,包括高迎祥、張獻忠、老迴迴、羅汝才、革裏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會後李自成與高迎祥、張獻忠率部攻下南直隸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焚毀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殺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因爭奪鳳陽皇宮的俘虜小太監和鼓吹樂器,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怨,李自成分軍西走甘肅。


    崇禎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新任五省總督盧象升擊敗,包圍在鄖[yun]陽山區(隸屬於湖北省十堰市)。高迎祥欲率軍出漢中,謀攻西安。行至黑水峪(今陝西周至縣黑河水庫),遭到陝西巡撫孫傳庭伏擊,兵敗受俘而死。高迎祥犧牲後,其殘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便被推為“闖王”,繼續征戰四川、甘肅、陝西一帶。


    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策略,限製農民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最後殲滅。此舉在兩年內頗見成效。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崇禎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從青口山(今河北遷安市東北)、牆子嶺(今北京密雲東北)兩路毀牆入關,發動了第四次入關作戰。楊嗣昌為貫徹其“安內方可攘外”的戰略,力主與清議和,但遭到宣大總督、勤王兵總指揮盧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對。崇禎和戰不定,盧象升在河北巨鹿戰死。清兵撤退後,孫傳庭、洪承疇等人均被調往遼東防範清軍,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駐紮在富水關南的生龍寨,並於當年冬天娶妻生子。


    崇禎十二年(1639年),張獻忠在穀城(位於湖北襄樊)再次反叛明廷,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唿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陽,殺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從後園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與將士們共享。同時,李自成沒收福王府中金銀財貨和大批糧食、物資,發布告示大賑饑民。之後,在一年半之內,三圍省城開封未果,最後一次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決堤衝毀開封。先後殺死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十月,在河南郟縣敗明陝西巡撫孫傳庭。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承天,被舉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三月,李自成改襄陽為襄京,稱“新順王”,同月,殺與之合軍的農民領袖羅汝才和革左五營的賀一龍。四月,殺叛將袁時中。五月,張獻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權。十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斬殺明將孫傳庭,占領陝西全省。


    1644年,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定都西安,建國號“大順”,改元“永昌”。封功臣以五等爵。四月二十五日,攻入紫禁城。


    時至1645年,清軍分水陸兩路突然來襲,李自成倉促棄武昌向東南進發。四月,清軍在湖北陽新、江西九江接連大敗大順軍,切斷其東下去路。李自成見東下已無可能,便掉頭向西南進軍,準備穿過江西轉入湖南。五月初,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麓時,李自成率輕騎20餘人登山探路,被當地民兵武裝薑大眼殺死,屍首秘密埋葬,李自成戰死後,農民軍悲怒交集,立即掃蕩九宮山區,對當地民眾予以報複性打擊。大順軍餘部稱李自成為先帝,其妻高氏為太後,李錦推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至此一代梟雄落幕。


    又過了數日,豫親王多鐸報稱,安慶、寧國、常州、蘇州、鬆江各府,統已降順,別遣貝勒博洛,及新授援浙閩總督張存仁,南下杭州去了。此時佳音迭至,喜氣盈廷,皇太後吉特氏,及攝政王多爾袞,統喜歡得了不得。兩人複私下商議,南征西討諸將帥,在外多時,應召他迴朝休養,再作後圖。遂令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奏凱還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淺談清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論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論道並收藏淺談清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