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文說到袁應泰代替熊廷弼為遼東經略,見熊廷弼待下甚嚴,他卻格外放寬。
努爾哈赤滅了葉赫,正愁沒法圖遼,得了這個消息,喜不自勝,隨即整飭軍隊劍指沈陽。
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大批後金兵進攻沈陽,沈陽總兵賀世賢,忙登陴守禦,並著人飛報袁應泰。袁應泰此時正想三路出師,規複清河、撫順。
沈陽城很堅固,城外浚濠,伐木為柵,埋伏火炮,環城設兵,守衛很嚴。努爾哈赤未敢馬上逼進城下,先以數十騎隔壕偵察。
總兵尤世功帥兵追擊,斬首四人。總兵賀世賢率親兵千餘人出城迎戰,努爾哈赤詐敗,賀世賢乘銳進擊,忽然敵騎從四麵衝出,總兵官賀世賢、尤世功敗北而迴。
蒙古降人果然作了內應,斷了城外吊橋,手下勸賀世賢先撤兵遼陽,賀世賢說:“吾為大將,不能存城,何麵目見袁經略乎!”揮鐵鞭殺向後金軍,擊殺數人,中箭墜馬而死。
尤世功引兵來援,亦戰死。城外兵皆潰,參將夏國卿、張綱、知州段展、同知陳輔光皆死於陣前。當時川浙總兵陳策率川兵渡渾河增援,與童仲揆等皆戰死。後金軍遂攻克沈陽城。此一戰乃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袁應泰正急調集諸軍,擬援沈陽。忽一探馬來報道:“沈陽失守,賀總軍殉節。”應泰大驚,及問明細底,方知沈陽有蒙人內應,賀世賢為他所賣,以致與城俱亡。當下頓足自悔。
袁應泰令奉集、鹹寧各軍撤退,全力守遼陽,並引水注入城河,沿河排列大炮,兵士環城守衛。
十九日後金軍兵臨城下,袁應泰親自督率總兵官侯世祿、李秉成、梁仲善、薑弼、朱萬良出城五裏迎戰。
後金軍前隊已到,梁仲善不分皂白,拍馬殺入,侯世祿、薑弼恐梁有失,即上前接應,不料後金兵放進梁仲善,截住侯世祿、薑弼。侯、薑二人,幾次衝陣,都被敵陣中箭矢射迴。
後金軍突然上前,突入明軍陣內。明軍支撐不住,望後退走,袁應泰手刃逃兵數人,仍無濟於事,隻得不斷後退,檢點軍士,已喪失三分之一,侯、薑二將,又身負重傷,梁仲善已然陣亡。
袁應泰還想仗著城濠深廣,分陴固守,誰知到了次日,後金軍已將城西大閘掘開,把濠中水一泄無餘,後金軍竟渡濠攻城,分作左右兩翼,左翼兵奮勇直上,雙方鏖戰很久。很多後金騎兵衝到城邊,被戰敗的明軍向城外奔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後金軍殺死,傷亡慘重。袁應泰與巡按禦史張銓等分陴(城牆上凹凸形的小牆)固守。監司高出、胡應棟等翻城牆逃走,城中大亂,人心離散。
翌晨,右翼兵又陸續登城,袁應泰督率軍士持盾牌大戰,又敗陣,到傍晚,更樓起火,後金軍從小西門進城,很多居民點燈等待後金軍,婦女也盛裝在門前迎接,這可能是蒙古人所引導的。
袁應泰在城樓上見此情況,覺得大勢已去,無法挽迴,流著淚對巡按禦史張銓說道:“我為經略,城亡俱亡。公文官無城守責,宜急去,退保河西,圖後舉。”張銓道:“公知忠國,銓豈未知?”
應泰無言,掛了劍印,懸梁畢命。仆人唐世明撫著袁應泰的屍體大哭,放火燒樓而死。此事傳到朝廷後,追贈袁應泰為兵部尚書,並隆重祭葬,封其子為官。
張銓被清兵救下押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勸他歸降,張銓道:“生作大明臣,死作大明鬼。”
努爾哈赤道:“忠臣忠臣,殺之何忍?”遂縱令還署。
張銓既返署中,整好衣帽,遙拜京師,西向辭父母,複自縊死。
遼陽既下,遼東附近五十寨,及河東大小七十餘城,皆望風投降。這信傳到明廷,眾明臣又記起熊廷弼來,熹宗此時也有悔意。
這一年六月,後金左翼總兵官,一等大臣額亦都去世,努爾哈赤再次痛失一員猛將。
鈕祜祿·額亦都,滿洲鑲黃旗人。1580年(萬曆八年),努爾哈赤途徑嘉木瑚寨,借住在穆通阿家中。額亦都與努爾哈赤徹夜長談,相見恨晚,不顧姑姑的反對,決定跟隨於他,並道:“大丈夫生於世間,豈能碌碌而終。我一定會建功立業,不讓姑姑擔憂。”次日,額亦都便隨努爾哈赤離去。
額亦都隨努爾哈赤征戰諸部,討尼堪外蘭、攻打巴爾達城(獲巴圖魯稱號),率軍連下克尼瑪蘭城、章家城、索爾瑚寨,平定哈達部、滅輝發部,與安費揚古奪取馬根單、花豹衝、三岔兒等堡壘,參加薩爾滸之戰大敗馬林、劉鋌部。
額亦都屢隨努爾哈赤征戰,未嚐敗績,1621年(明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額亦都在沈陽病逝,終年六十。
額亦都有十六個兒子,其中四個兒子戰死沙場,第十六子遏必隆,為康熙朝輔政大臣。
努爾哈赤滅了葉赫,正愁沒法圖遼,得了這個消息,喜不自勝,隨即整飭軍隊劍指沈陽。
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大批後金兵進攻沈陽,沈陽總兵賀世賢,忙登陴守禦,並著人飛報袁應泰。袁應泰此時正想三路出師,規複清河、撫順。
沈陽城很堅固,城外浚濠,伐木為柵,埋伏火炮,環城設兵,守衛很嚴。努爾哈赤未敢馬上逼進城下,先以數十騎隔壕偵察。
總兵尤世功帥兵追擊,斬首四人。總兵賀世賢率親兵千餘人出城迎戰,努爾哈赤詐敗,賀世賢乘銳進擊,忽然敵騎從四麵衝出,總兵官賀世賢、尤世功敗北而迴。
蒙古降人果然作了內應,斷了城外吊橋,手下勸賀世賢先撤兵遼陽,賀世賢說:“吾為大將,不能存城,何麵目見袁經略乎!”揮鐵鞭殺向後金軍,擊殺數人,中箭墜馬而死。
尤世功引兵來援,亦戰死。城外兵皆潰,參將夏國卿、張綱、知州段展、同知陳輔光皆死於陣前。當時川浙總兵陳策率川兵渡渾河增援,與童仲揆等皆戰死。後金軍遂攻克沈陽城。此一戰乃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袁應泰正急調集諸軍,擬援沈陽。忽一探馬來報道:“沈陽失守,賀總軍殉節。”應泰大驚,及問明細底,方知沈陽有蒙人內應,賀世賢為他所賣,以致與城俱亡。當下頓足自悔。
袁應泰令奉集、鹹寧各軍撤退,全力守遼陽,並引水注入城河,沿河排列大炮,兵士環城守衛。
十九日後金軍兵臨城下,袁應泰親自督率總兵官侯世祿、李秉成、梁仲善、薑弼、朱萬良出城五裏迎戰。
後金軍前隊已到,梁仲善不分皂白,拍馬殺入,侯世祿、薑弼恐梁有失,即上前接應,不料後金兵放進梁仲善,截住侯世祿、薑弼。侯、薑二人,幾次衝陣,都被敵陣中箭矢射迴。
後金軍突然上前,突入明軍陣內。明軍支撐不住,望後退走,袁應泰手刃逃兵數人,仍無濟於事,隻得不斷後退,檢點軍士,已喪失三分之一,侯、薑二將,又身負重傷,梁仲善已然陣亡。
袁應泰還想仗著城濠深廣,分陴固守,誰知到了次日,後金軍已將城西大閘掘開,把濠中水一泄無餘,後金軍竟渡濠攻城,分作左右兩翼,左翼兵奮勇直上,雙方鏖戰很久。很多後金騎兵衝到城邊,被戰敗的明軍向城外奔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後金軍殺死,傷亡慘重。袁應泰與巡按禦史張銓等分陴(城牆上凹凸形的小牆)固守。監司高出、胡應棟等翻城牆逃走,城中大亂,人心離散。
翌晨,右翼兵又陸續登城,袁應泰督率軍士持盾牌大戰,又敗陣,到傍晚,更樓起火,後金軍從小西門進城,很多居民點燈等待後金軍,婦女也盛裝在門前迎接,這可能是蒙古人所引導的。
袁應泰在城樓上見此情況,覺得大勢已去,無法挽迴,流著淚對巡按禦史張銓說道:“我為經略,城亡俱亡。公文官無城守責,宜急去,退保河西,圖後舉。”張銓道:“公知忠國,銓豈未知?”
應泰無言,掛了劍印,懸梁畢命。仆人唐世明撫著袁應泰的屍體大哭,放火燒樓而死。此事傳到朝廷後,追贈袁應泰為兵部尚書,並隆重祭葬,封其子為官。
張銓被清兵救下押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勸他歸降,張銓道:“生作大明臣,死作大明鬼。”
努爾哈赤道:“忠臣忠臣,殺之何忍?”遂縱令還署。
張銓既返署中,整好衣帽,遙拜京師,西向辭父母,複自縊死。
遼陽既下,遼東附近五十寨,及河東大小七十餘城,皆望風投降。這信傳到明廷,眾明臣又記起熊廷弼來,熹宗此時也有悔意。
這一年六月,後金左翼總兵官,一等大臣額亦都去世,努爾哈赤再次痛失一員猛將。
鈕祜祿·額亦都,滿洲鑲黃旗人。1580年(萬曆八年),努爾哈赤途徑嘉木瑚寨,借住在穆通阿家中。額亦都與努爾哈赤徹夜長談,相見恨晚,不顧姑姑的反對,決定跟隨於他,並道:“大丈夫生於世間,豈能碌碌而終。我一定會建功立業,不讓姑姑擔憂。”次日,額亦都便隨努爾哈赤離去。
額亦都隨努爾哈赤征戰諸部,討尼堪外蘭、攻打巴爾達城(獲巴圖魯稱號),率軍連下克尼瑪蘭城、章家城、索爾瑚寨,平定哈達部、滅輝發部,與安費揚古奪取馬根單、花豹衝、三岔兒等堡壘,參加薩爾滸之戰大敗馬林、劉鋌部。
額亦都屢隨努爾哈赤征戰,未嚐敗績,1621年(明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額亦都在沈陽病逝,終年六十。
額亦都有十六個兒子,其中四個兒子戰死沙場,第十六子遏必隆,為康熙朝輔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