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紅薯和玉米,大豆的生長期稍微短了那麽幾天。


    所以,軍屯裏最先收割的,就是大豆,然後才輪到這兩種大家都未曾見過的作物。


    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一大批抱著好奇心的人,在這一天跑過來瞧新鮮。


    他們大多是劉協食邑裏的農戶,少部分則是居住在不遠處村寨的百姓。


    當然了,也少不了湊過來一起看熱鬧的張遼、蹇碩、蔡邕父女、黃忠父子,以及剛剛搬遷過來的盧植一家子等人。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軍民齊上陣的情況下,不長的時間裏,地頭上很快就堆起了一座座小山也似的玉米和紅薯。


    尤其是紅薯,畢竟是長在地下的,不像玉米那樣,能讓人看一眼就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


    具體長得什麽樣子?大約可以畝產多少石?會不會真如當初劉協描述的那麽神奇?


    大多數人其實心裏都沒底兒。


    但是現在眼見為實,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別的不說,單看那小丘般堆積起來的規模,但凡思維正常一點兒的人,就都不會再對此心存疑慮。


    之前雜七雜八的所有懷疑,最終都匯成了一個問題:這玩意兒真的能吃嗎?


    劉協當然比誰都明白什麽叫做人心。


    所以,一開始就讓營寨裏的人,當場架起了十幾口大鐵鍋,每一口鍋上,都帶著好幾層的蒸籠,然後在裏麵分別擺滿了洗淨的紅薯。


    嗯,還有一鍋玉米。


    擺明了就是要圍觀的群眾,一起見證一個新農作物上演的奇跡,以此留下一個永載史冊的傳說。


    但其實已經不需要再證明什麽了。


    因為看看剛剛一小片土地上,就挖出了這麽多的紅薯,不管是正在忙碌的,還是心懷激動在圍觀的,早就都已經目瞪狗呆了。


    能不能吃還重要嗎?


    隻要不是什麽有毒的東西,總比草根樹皮要強的多吧。


    看看這產量,這特麽難道還算不上神物?


    蔡邕和盧植自認為闖南走北見多識廣,都同樣從未見過如此高產的農作物,連聽都沒聽過呢。


    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而負責農事的鄉老程度,則早就帶著人手,直接奮鬥到一線上去了。


    所以,好奇心愈發膨脹的眾人,隻能圍在了劉協的身邊,開始七嘴八舌的尋根問底。


    衝在最前麵的就是蔡邕和盧植。


    “這究竟是何物?”


    劉協就滿臉笑容的開始科普,“這個就是紅薯了,非良田都可以種植,產量極高還不需要精耕細作,可以說,這就是未來幾年內,解決我大漢百姓溫飽問題的一大關鍵。”


    盧植眼裏泛著紅光,“真能當作充饑裹腹的食物?”


    劉協也不多說,直接指了指旁邊架起來的一排大鐵鍋,“等一會兒,大家可以一起嚐個鮮嘛。”


    然後衝周圍的人群揚聲道:“見者有份哈。”


    圍觀的群眾轟然叫好。


    很多人對這個“小道士”其實都算不上熟悉,但是能被眾星捧月般的圍在一起,擺明了就不是一般人物,哪怕對方看起來就是一個半大的孩子。


    所以,能跑過來看熱鬧的,也肯定不是有心鬧事兒的人,沒人會無腦的去招惹是非,看看能不能因此受益才是重點。


    蔡邕的關注點,卻忽然放在了那幾口大鐵鍋上,“這是什麽物事兒?看上去非銅非陶的,倒像是鐵器呢。”


    劉協也沒有遮掩的意思,“蔡公說對了,正是鐵器,也叫鐵鍋,不但可以蒸煮燜燉,還可以煎、炒、烹、炸呢,有機會的話,我帶蔡公去品嚐一下新式烹飪方法做出來的美食。”


    之前說過,漢代的飲食文化,其實是很簡單的。


    除了拿火直接燒烤,就是用鼎或者陶製品去蒸煮燜燉,至於炒菜什麽的,那就純粹是癡心妄想了。


    曆史記載最早的炒菜烹飪方式,還是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裏才首次提及。


    而真正的普及開來,還得算是宋朝,也正是隨著鐵鍋的出現,而逐漸被廣為人知。


    原因其實並不複雜。


    一方麵,是這會兒的冶鐵技術還比較落後,工藝上有所欠缺,很難打造出薄底的鐵鍋。


    另一個方麵,則是因為漢代的鐵器,還屬於稀缺金屬,比銅都要貴,這種情況也會一直持續到唐末宋初。


    所以,那幾個朝代的鐵,基本上都用在了最重要地方,比如鎧甲兵器、農耕農具等領域,甚至唐朝還明令禁止過:文武百官死後,不可以用兵器陪葬。仟千仦哾


    這也是在後世墓葬中,壓根兒就看不到威震中原的陌刀影子的真正原因了。


    所以對於剛剛見證過那麽多燒窯工坊的蔡邕來說,對於劉協推陳出新的奇思妙,早就有些見怪不怪的,似乎再多一個鐵鍋,也屬於理所當然的事兒。


    倒是聽到有新式的烹飪方法後,不由自主的暗中咽了口唾沫。


    所以答應的十分爽快,“好啊,邕隨時恭候。”


    劉協同樣報以微笑。


    作為一個後世大天朝的吃貨,他是怎麽都無法容忍口腹之欲上的困頓的。


    所以,就算別的都不搞,也得先把基本條件都給解決了,包括鐵鍋、蔬菜、調味品等。


    生活慣性使然,本就無可厚非。


    民以食為天嘛,畢竟擁有一個穿越的靈魂,怎麽可能委屈了自己,讓一些食不下咽的豬料給逼瘋了?


    倒不是非得窮講究,說什麽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是不能讓嘴裏淡出個鳥來,就這麽簡單。


    當然了,也是因為他帶著穿越福利,有那個小條件可以得到滿足。


    否則的話,那就隻能是自尋煩惱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這會兒想吃辛辣的事物,因為沒有辣椒,所以吃的一般是茱萸。


    而茱萸也分山茱萸、食茱萸、草茱萸、吳茱萸等。


    一般用於食用的,多是食茱萸。


    食茱萸屬於芸香科,是椿葉花椒的果實,一般生長在山坡疏林內或野外的溪邊荒地上,性喜潮濕。


    但這玩意兒雖然很好辨認,采摘起來卻不是那麽容易的,而且在加工業更加麻煩。


    所以,食茱萸多用於入藥治病,而不是用於佐料。


    反倒是它的另一個用途,對於劉協來說,算是有大好處,那就是可以充作“防腐劑”,可以在食品保質期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所以,簡簡單單的把辣椒種子拿出來,幾十天就能吃到,難道它不香嗎?


    傻子才會在這事兒上糾結……


    農田裏來來迴迴的,都是忙碌穿梭的身影,地頭上圍觀的人群,也滿懷激動的交流著各自對於新作物的看法。


    而是另一邊的蒸籠裏,也已經開始冒起了嫋嫋熱氣。


    隨之而來的,則是夾雜著絲絲甜膩的清香,在人群之間蔓延開來,一下子就勾動在場所有人的胃口食欲。


    紅薯被蒸熟,原本就不需要多長的時間。


    所以不一會兒功夫過去,劉協就讓人停了火,然後再稍微等傾許,才揭開了蒸籠上的蓋子。


    於是一籠籠升騰著熱氣,紅唿唿泛著光澤的紅薯,就擺在了眾人的眼皮子底下。


    圍觀的雖然不少,但人手分到一塊的話,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再說了,劉協原本就不是那種小氣的人,而且今天之所以搞出這麽大的動靜,為的也是打個廣告,好方便在食邑裏推廣嘛。


    這種機會都不知道利用,那就白瞎了……


    當下輕輕揮了下小手,“說過見者有份嘛,那就每人分一塊好了,大家夥都嚐個鮮,看看這玩意兒究竟能不能填一下肚子。”


    眾人再次齊聲叫好。


    白吃嘛,這種好事兒可不多見,所以既然碰上了,哪還有拒絕的道理。


    劉協這邊,則有專人特意挑選了幾塊,分別送到了蔡邕、盧植、黃忠、張遼他們的手裏,就連小尾巴蔡琰、盧毓、黃敘、劉青等人,都沒有落下。


    盧毓是盧植的兒子,今年隻有6歲,小蘿卜頭一個,但卻很識大體,也不像平常小孩子那麽鬧騰調皮,很得蔡邕喜愛。


    接到蔡邕遞過來的紅薯時,還不忘看一眼盧植,得到認可後,才高興的拿到手裏,就是不知道該怎麽吃。


    小丫頭蔡琰卻早就在躍躍欲試了,水汪汪的大眼睛裏,還不時閃動著異樣的神采。


    拿到手裏後,就開始盯著那冒著熱氣的紅薯,聞著沁人心脾的甜膩香味,翻來覆去的看著,也不知道在研究什麽。


    劉青和黃敘兩個人,就不怎麽客氣了。


    尤其是劉青,他在幾天之前,就跟著劉協挖出來烤著吃過,也算是第一個……嗯,第二個吃到紅薯的大漢之民了。


    所以這次雖然是蒸的,但還是很有經驗的輕輕剝開了外麵那層薄薄的外皮,露出泛著金黃色的果肉,嗅著那股子竄入心肺的熟悉醇香。


    想也不想,就直接下嘴了。


    黃敘這段時間裏,因為和劉青混的熟悉了,也跟著有樣學樣的來了個翻版照抄。


    然後一口下去,香甜軟糯之感,就瞬間充斥滿了整個舌端和口腔。


    “嘶……”


    “哦喔……”


    “哈……”


    也不知是被燙的,還是確實好吃,反正很多人都先後忍不住發出了各種各樣的聲音。


    蔡琰就再也忍不住了,小手輕輕掰開了一點,也湊上去咬了一小口。


    嗯,確實很好吃,甜甜的,香香的,口感非常不錯。


    於是,一雙大眼睛和彎彎的柳眉,就下意識漾出了幸福的甜美之感。


    盧植同樣一邊吃一邊在心裏感歎不已。


    剛剛半塊吃下去,就知道這玩意兒確實是可以直接當作主食來用的,雖然有點兒小噎得慌,但肚子裏的感覺,還是真實的騙不了人的。


    而且也不得不承認,吃起來確實有些香甜可口。


    要知道,這會兒不隻是鹽貴,糖可是更貴的,所以甜食一般還屬於少部分人可以享用的,普通人家可不敢奢求。


    現在忽然能從紅薯上,品嚐到如此香甜的食物,又何止是一個幸福可以來形容的?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這玩意兒的產量實在是太驚人了。


    這意味著什麽?


    盧植心裏跟明鏡兒似的。


    所以,再看向劉協的目光,就開始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這是造福百姓,澤被蒼生,可以拯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身具悲天憫人情懷的一大壯舉啊。


    這樣的一個人,是社稷之幸,也是漢人之福。


    這樣想著,忍不住湊到劉協身邊,“這紅薯,能像糧食那樣便於存貯嗎?”


    劉協就笑著簡單解釋了一下,“比不上麥稻那麽方便,但也不是太複雜,隻需要簡單的挖個地窖,就可以輕而易舉熬過整個嚴冬了。”


    動動你的手指,投下你寶貴的金票銀票,感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漢末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格化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格化石並收藏我在漢末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