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心裏一喜,臉上隨之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跟著又問,“產量呢?一畝地能產多少斤?”


    劉協這次卻迴答的有些含糊,“還要看具體情況,估計怎麽也得有幾千斤上下吧?”


    蔡邕眼睛瞬間瞪得溜圓,“幾千斤?畝產?”


    看著劉協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心裏感覺更加不可思議了。


    要知道,這會兒的農作物,雖然足足比兩百年前翻了一倍,但以黍米來說,畝產也不過三石左右,這還得靠老天爺的賞飯吃。


    三石是多少呢?


    這裏就有個容量和重量上的區別了。


    古代的石和鬥、升一樣,屬於容量單位,可不是重量單位。


    也就是說,一石黍米和一石小麥,雖然都算是一石,但在重量上肯定是不一樣的。


    就算同樣是一石的小麥,都會因為含有的水分不一樣,而在重量上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石和斤,其實放在漢代,完全就是兩種度量衡,沒有很精確的換算標準。


    就拿黍米來舉例子。


    這會兒的一旦黍米,換算成漢製的質量單位,大約在120斤左右,而漢製的一斤,約等於後世的0·45斤。


    所以,實際上漢代所謂的一旦,放在後世其實也就是54斤左右。


    而畝產三旦,其實相當於畝產160斤左右。


    但是,後世紅薯的產量是多少呢,平均春季種的,多在7000斤左右,夏季種的,則要稍微低一點兒,但也能達到畝產5000斤左右。qqxδnew


    那麽放在這個年代,就算把產量來個大腰斬,估計也得有兩千多斤。


    而換算成漢製,就是五千斤左右。


    畢竟,他提供的種子,可是後世培養出來的優良品種,可不是現在的人們可以想象得到的。


    漢代農耕上使用的種子,還沒有良種一說,最多也就是在選種上,盡量挑選一些顆粒大而飽滿的,再拿去種植。


    僅此而已。


    再加上落後的生產條件,以及靠天吃飯的心酸和無奈,所以在收成上,絕對是後世之人所無法想象的。


    因此,聽到劉協這樣的一番迴答,盧植的心裏已經開始狂跳不已了。


    他當然不會不知道360斤和5000斤之間,究竟存在著多大的差距。


    哪怕他更習慣的畝產標準,還是以石來計算的。


    但也同樣足以讓他感到那麽的不可思議了。


    能不被直接嚇壞,都已經算是好的了有木有?


    反正蔡邕是直接被嚇蒙圈了。


    他想象過紅薯的產量會很高,卻沒想到會有這麽高,太特麽嚇人了……


    當然了,劉協暫時也沒有為大家繼續科普更多的知識,比如窖藏的紅薯雖然可以熬過嚴冬,但如果再妄想渡個酷暑,那就有些得隴望蜀了。


    另一個,他手裏的紅薯種子畢竟有限,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大規模的推廣種植。


    即使這一茬收獲並不小,還采摘到了大量的種子,但還是要留出大部分的紅薯,作為再次催芽育苗的繁殖體。


    因為紅薯是可以有性繁殖,也可以無性繁殖的。


    也就是說,可以用種子催芽,也可以選擇用紅薯切塊直接催芽育苗。


    但是前麵已經說過,紅薯的種子是相當堅硬的,必須用小刀剪破表皮,才能催芽。


    後世人們大麵積栽種時,都會用濃硫酸浸泡,然後再用水清洗,才能種植催芽。


    這個辦法放到這會兒,那肯定是不現實的。


    所以,用紅薯直接切塊種植,才是最簡單便利的事情。


    這就更需要保存下更多的紅薯,用於明年夏初的繁殖育苗。


    最後還有一點。


    紅薯這玩意兒,充饑還行,但卻不能長年累月的當作主糧來用。


    因為吃多了也會反胃,它先天上就比不過小麥、稻子豐富全麵的營養。


    當然了,話又說迴來。


    這會兒的人們,連飯都吃不飽呢,都恨不得直接去吃樹皮草根了,苦逼的甚至會選擇異子而食的人間慘劇。


    相比之下,能吃上紅薯,那已經算是好的沒法子再好了,誰還會去在乎其它有的沒的?


    這一次玉米隻蒸了一鍋,畢竟煮食的玉米隻能挑那些嫩一些的,可不是隨手拿起來就能用的。


    所以,劉協也沒有分享給更多的人。


    倒是幾個熟識的,尤其是那幾個大孩子,每人都拿到了一個。


    等圍觀的人群漸漸離開了,看著今天的所有收成進入倉庫,劉協才再次給自己人每家分了些生的玉米和紅薯,讓大家拿迴家自己看著辦。


    反正食用方式也就那些,不外乎燒、蒸、煮或者熬粥等等。


    就看各家怎麽去選擇合乎心意的方法了。


    黃忠就特意問了,“這個玉米怎麽食用?也是用蒸的嗎?”


    劉協就耐心的解釋了一下,“玉米是可以像麥、黍那樣曬幹,然後脫粒再磨麵用的,直接煮或者烤,嚐嚐鮮就可以了,一直這樣吃可就有些浪費了。”


    眾人暗自記下。


    既然可以磨成麵,那就代表著可以蒸成餅子、饃饃吃,也可以熬成粥喝。


    這樣一來,用處可就一下子大多了。


    唯獨蔡琰有些意猶未盡的心心念著,嗯,紅薯好吃,估計這個玉米也差不到哪兒去,是不是先嚐一下這個熟的,然後再做其它計較?


    這樣想著,就下意識偷偷瞄了幾眼周圍的人,小臉紅撲撲的,像是生怕被人瞧到了看破自己的小心思。


    但這會兒大家的注意力,都還在紅薯和玉米身上呢,怎麽可能有閑心去留意到一個小丫頭片子?


    ……


    紅薯喝玉米在大漢的初次現世亮相,就獲得了一個滿堂喝彩。


    所以,哪怕這個年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再怎麽緩慢,畢竟一些涉及到生存的大事兒,也會在很短的時間裏,在有限的範圍裏傳揚開來。


    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伏波嶺這邊的軍屯,也自然再次成為了一個萬眾矚目的焦點。


    每天都會有一些人,三五成群的跑過來近距離觀察了解一番。


    有的人甚至還是主動下地幫忙,也不奢求別的,就是想求一個來年可以跟著一起種植的機會。


    當然了,這些人大多都是屬於劉協的食邑住戶。


    其它住的更遠一些的那些居民,就算有那個心,估計也沒有自主的機會。


    因為這些人雖然很多都有地可種,但是那些地,卻不是屬於他們自己的,而是從地方豪族手裏租來的。


    這種情況下,他們雖然可以選擇去種什麽,但在經過了幾年的天災人禍之後,其實是沒能力儲存下可耕種的糧種的。


    所以,春秋兩季還需要從東家手裏借來種子,才能完成播種,然後再在收獲後,連同當年的稅賦一塊兒上繳給東家。


    而剩下的,才算是自己家裏的口糧。


    如果因為年景不好剩不下,甚至連上繳的稅賦都不夠,那就隻能繼續拖欠著了。


    這就是東漢末年土地兼並嚴重的惡果,也是最終形成的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了,這也是大漢最終沒落的真正原因所在……


    劉協當然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他接下來肯定會在自己的萬戶食邑中,開始大麵積推廣種植玉米和紅薯,兼顧大豆和小麥、穀物。


    卻不會去便宜那些地主豪紳,他可不怕這些人會惦記自己的玉米和紅薯,甚至會做出一些什麽針對自己的陰謀算計。


    畢竟,漢室皇權就算再怎麽落魄,他劉協這個勃海王的身份,也是擺在這兒的,放在這會兒,還不會有人敢於明目張膽的對付自己。


    真等到董卓裹挾少帝和滿朝文武百官都遷去了長安,那就更不需要擔心了。


    因為這些所謂的地主豪紳,可都是他碗裏的菜。


    誰對付誰還不一定呢。


    到時候,就算漢室皇權再怎麽威嚴掃地,估計也影響不到他這邊。


    最起碼洛陽周邊,甚至包括整個河南郡在內,都會慢慢變成他羽翼之下守護的一方領地。


    到那會兒,才是他定規矩、掌握話語權的時候。


    全新的土地政策、全新的社會結構、全新的正常秩序……那才是他真正的起步……


    當然了,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這事兒還稍微早了那麽一丟丟。


    因為想要做到這一步,既需要掌握強悍的保障條件,也就是軍隊,也需要有大量獨當一麵的人,包括治世理政、經營管理等各方麵的人才。


    這也是他接下來,要首先解決的重點。


    請讀者大大多多支持!金票銀票收藏,各種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漢末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格化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格化石並收藏我在漢末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