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軍迴京路遇強梁,兩處心思各藏鋒芒——


    ·


    ·


    ·


    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大宋暑伏入早,天下旱澇不定。


    ·


    夏初,五月九日,原東京禁衛軍統領、現東昌府平亂守軍統領張景弘結束督建,啟程迴京。十五日,守軍自東昌西去澶州迴程途中,突遇濮水泛濫,不得已改向,借道青州繞路西行。


    ·


    又三日,守軍自青州向西行軍途中,過濟陽,遭賊寇劫道。守軍統領張景弘率軍驅離賊人,至山區,再遇埋伏。守軍殺出重圍後,見埋伏者高擎“替天行道”大旗,首領策馬在前,山道遠近一唿百應,竟是本縣草莽綠林。守軍倉促應戰,一時困於濟陽。


    ·


    政和七年五月十八日,京東西路濟陽郡。


    ·


    “收束陣型,保護統領!”


    ·


    衛林勒馬在前,領三名親衛將張景弘重重保衛在中間。那迎風獵獵的賊人大旗之下,守軍與賊人抗衡僵持,久久不下。見賊首同樣被山賊嘍囉重重拱衛,衛林將長槍一橫,上前道:“你等何人,竟敢阻截官家親衛,還不快速速讓出道來,不得耽擱!”


    那賊首身旁一人笑道:“官家親衛,當是朝廷禁軍!你們是哪裏來的鄉兵?莫在那裏聒噪,教你們領頭的上前說話!”


    衛林正惱,卻被景弘叫了迴去。那紅袍統領便馭馬上前,拱手道:“大宋殿前司張景弘,見過諸位英雄。今日借道濟陽,不曾想叨擾各位好漢,還請行個方便,讓開通路。”


    方才那喊話的一聽名頭,見來人器宇軒昂,果然不凡,便沒了主意,自馬上同首領耳語幾句。那人身邊一槍挑葫蘆的也靠近過來,向首領道:“大哥,小弟做教頭時曾記得,殿前司中有一副都指揮使名曰張景弘,生得人高馬大。聽說此人向來一身紅袍彎刀,歲前才被朝廷調至山東,領了東京城裏以一敵百的禁衛軍駐守在東昌府。咱們今天攔的,怕不正是此人!”


    另一人道:“他是禁衛軍,又不是禁軍,怕他們作甚!大哥,咱們今兒隻管將此人攔在梁山,若能將這甚麽副都指揮使拿下,才更能叫朝廷高看咱們一馬!”


    那為首的卻隻笑著上前拱手:“在下鄆城宋江,久聞張指揮使威名,不曾想卻在此處與張公狹路相逢。”


    張景弘因問道:“你等在此處攔住我軍去路,想來不是一時興起。我見宋公身邊一人,可是原在禁軍裏的林教練?”見那叫林衝的吃了一嚇,又向宋江道,“聽聞林教練曾受冤屈侮辱,如今跟了宋公,莫非宋公所領的好漢們同是有冤屈的不成?”


    宋江答道:“張公真是好眼力,梁山兄弟皆是受苦受難之人,吃了官府衙署多年來百般的刁難,才跟著鄙人落了腳,林教頭不過是其中之一。”


    景弘點首:“原來如此。你等在這裏聚著攔路,又是為的甚麽?”


    宋江身邊一人高聲道:“官家大老爺還有心思問得這個,卻不知我們這些年教官府奪取多少生計!種地的、打漁的、行商的,還有曾與官家做官的,哪個不曾被那些見錢眼開的官家老爺們逼得家破人亡!竟還要問我們為何攔路?我們攔的就是官家,攔的就是你們!”


    那好漢們便附和起來,舉起刀槍,怨氣衝天。衛林趕緊並在景弘一側,喝道:“梁山漢子,休得無禮!”


    為首的宋江並不阻攔,隻待眾人怒氣平息,才緩和道:“張公可看見了?鄙人也曾是官府衙門刀筆吏,本應是朝廷喉舌,終身侍奉,卻也落得個發配充軍的下場。兄弟們苦世道久矣,若不攔下張公,朝廷又怎知我等早已是水深火熱、吃盡疾苦?”


    景弘卻不為所動:“你們如何落草,我不會細問。隻是八方好漢聚眾於此,攔路劫道,便是吆喝震天,又真能讓朝廷知曉你等疾苦?”


    “我們還能如何?官府衙門手眼通天,若是有地處能說理,我們又真願意打打殺殺麽!”一人怒道。


    景弘的馬兒被怒喝驚到,載著紅袍統領左右踱了幾步。那統領卻身形穩當,隻是看著眼前這群怒氣滔天的好漢:“打打殺殺,便可以救萬民於水火嗎?”


    那人便不說話了,又一人上前道:“張公是懂道理的人,想來知道如何救萬民於水火,不如咱們便聽聽張公有何見教?”那人看了看身後的兄弟們,捏著嗓子道,“——咱們倒不是要抬舉張公,隻是兄弟們對官家積怨已久,張公是官家的人,可不會想著動動嘴皮子,便勸咱家退去,待過了路,便當沒這迴事了罷?”


    衛林聽了,又要發作。景弘卻不惱,隻笑道:“你這話正是抬舉我。我一介武夫,怎麽懂得救世之道?隻知‘冤有頭、債有主’。今日你等攔我在此,除去耽誤大宋禁衛軍迴京日程,又得了甚麽好處?來日東京怪罪下來,將梁山一圍,到那時,教你們水深火熱的,便隻需拍手稱快,從此再無眼中釘、肉中刺,心腹之患一解,恐怕愈發猖狂。待到此時,你等積怨再久,又有何人能解、何人肯聽?”


    那梁山好漢們便麵麵相覷,一時議論起來。後麵衛林趁機稟道:“統領,這幫賊人若是再攔路不放,便讓屬下領兵與他們戰個三百迴合,好好殺一殺他們的威風!”


    景弘略一抬手,阻止道:“不急。”


    衛林皺著眉頭:“可是統領……”


    “若要亂軍,需先亂心。”景弘低聲道,一雙眼裏裏外外打量著梁山好漢們的軍陣,“你可瞧見這幫綠林隊伍裏有許多不敢出頭的?走投無路的,不會怕死;心中膽怯的,不敢赴死。便教他們自己先動了軍心,亂了陣腳,我們才有轉圜之機。”


    衛林一聽,始才悟了。便點點頭:“我明白了,統領。既然如此,我們不如趁他們動搖之時衝散他們的隊伍,一口氣將這幫賊寇鎮壓了,也算大功一件。如何?”


    “為何要鎮壓?”景弘依舊看著對麵,“這幫人積怨已久,你鎮得住人,卻鎮得住怨氣嗎?”


    “可統領,若我們不管,他們一旦糾集起來大肆起義造反,這麻煩就大了呀!”


    “冤有頭,債有主。這一句話,便能教他們再安定一二年。”景弘眯著眼眺望對麵隊伍後方,似乎在尋找什麽,“衛林,不能再耽擱了。你去上前問,隻問‘前東昌府守將張清何在’,餘下的便不必再管了。”


    衛林疑惑道:“啊?前任守將怎會在這裏?統領,您怎麽知道?”


    景弘盯著梁山軍眾人中的一個身影,突然覺得好笑:“他還想瞞過我?”


    那副將滿頭霧水,但仍驅馬上前,朝那議論紛紛的人群中喝道:“梁山的聽著,前任東昌府守將張清何在?”


    梁山眾人一驚,接著便有人迴頭,看向一個滿臉驚慌的年輕男子。那男子平日裏神氣慣了,今日不知如何,竟畏畏縮縮地跟在隊伍後頭,也不曾跟著兄弟們叫喊,這一聽陣前有人唿喝自己名姓,簡直要從馬上打個大哆嗦,自知早已被那眼神好的大哥發覺,隻好硬著頭皮,灰溜溜地從陣中上前去,不敢看那紅袍,隻斜眼答道:“張清在此。”


    眾人正驚奇,便聽對麵那統領笑道:“張清,好久不見!”


    張清渾身打了個顫,結結巴巴地答話:“大……啊不不,張公……”


    又聽張景弘道:“聽聞你在東昌府時,被火花寨及兄弟會要挾許久,兩麵難做,實在委屈。你出城後,我已替你蕩平賊寇老巢,如今東昌府城內,道路通暢,運河繁忙,百姓安居樂業,你可以放心了。”


    張清低垂的眼睛忽然亮了,連聲追問道:“真、真的?東昌府沒有出甚麽亂子?”


    “並無。禁衛軍進駐後,一切安好,商賈農人,莫不豐足。”


    “啊……這太好了,太好了……”馬背上的張清鬆了口氣,感激地看向大哥,剛想說什麽,卻看大哥朝自己使了個眼色,當即明白了,勒馬迴頭,向身後首領道,“宋江大哥!莫怪小弟不曾言說,是小弟卻忘了,這位張公,乃是小弟張家同祖同宗的遠親哥哥!”見兄弟們大嘩,宋江顏色微動,張清趕忙道,“兄弟們,咱們錯怪張公了!張公是官家的人,可他卻將我東昌府一城賊寇驅趕殆盡,扶正官衙,力保民生,他是咱們百姓的恩公!”


    這下子,梁山人馬議論更盛。卻在此時,東昌府守軍後方來人傳報:“報——統領,後麵青州府方向出現一隊鄉兵,正分三路縱隊,向梁山山道而來!”


    衛林脫口叫道:“到哪裏了?可看清了是甚麽來頭?”


    “很近了!是三隊農夫,手裏有鐮斧棍棒,為首的是個壯漢子,口中一路叫著‘追上官軍’!”


    “不好……速速叫後方準備接敵!”


    “是!”


    然而傳令兵還沒跑迴去,隊伍後麵喊聲已然大起。東昌府守軍立即防禦戒備,卻不曾被人進攻,反倒是梁山嘍囉被鄉兵衝得七零八落,逃迴大部隊中。鄉兵三路在山道中合並作一隊,為首的壯年男子高舉一杆土槍,策馬衝到兩軍陣前,高聲叫道:


    “梁山好漢,速速放人!”


    衛林愣了:“你們是甚麽人!”


    壯年男子迴頭,將衛林與一旁人高馬大的紅衣男子粗粗一掃,便抱拳道:“青州五裏卜相侯,見過恩公!”


    景弘出聲道:“我與你素不相識,何稱恩公?”


    那卜相侯忠厚一笑,又向身後鄉兵隊伍喊:“鄉親們,承蒙梁山好漢相助,咱們五裏鎮終於不必再受高家壓榨之苦,不要與梁山英雄們動手!”又向梁山軍道,“好漢們,我卜家曾得一好漢景年相救,這位紅衣服的乃是那位好漢血親手足,便也算得上我老卜家的恩公。請好漢們為我們恩公讓出道來,莫要耽誤恩公一家團圓!”


    此話一出,景弘的眉頭一皺。衛林察言觀色,立即提醒道:“統領!雖不知此人如何探聽統領兄弟消息,可他卻是來幫咱們的,依屬下看,眼下我們先將此事應承下來,先與他們同行,待出了埋伏,若有要事,便可再問他。如何?”


    梁山眾人見是五裏鎮村民,又有張清說情,一時沒了主意。宋江身邊的林衝也在此時拱手:“大哥,從前我在東京,聽聞這位張公能記住軍中一兵一卒,禁衛軍中對此人頗有愛戴。我與張公非親非故,他竟還能記得我,看來傳言是真的。如今有張清兄弟做保,咱們下了山的景年小兄弟恐怕又真是此人手足,這位如何看也不像是個惡霸軍痞。不如……”


    宋江沉思片刻:“若如此,看來是咱們錯怪了好人。此人是個五品大官,若非要截殺了,反而招惹禍患,便不如讓出一道,說不定可以落個朝廷的人情。”


    周圍人也稱是,梁山好漢們便讓出一條路來,允東昌府守軍通行。


    張景弘同宋江拱手告別,兩軍未傷一卒。五裏鄉兵護送在前,為守軍開路下山。


    ·


    ·


    政和七年夏,濟陽大旱。綠林宋江意欲於水泊梁山率眾起義,險些截殺借道迴京的東昌府守軍。守軍統領雖得青州五裏鎮鄉兵相助,然仍難免貽誤迴京進程。至此,原定於六月末抵達汴京,加之途中調整歇息等事務,禁衛軍張景弘部計劃抵京日期,變為七月初。


    ·


    五月十九日,東京汴梁。


    禁衛軍雙刀執法鄭柘公然傳信刺客兄弟會,信中滿紙嬉笑辱罵之詞,不堪卒讀。原來五日後,大宋禁衛軍大統領張邦昌即將在城東牡丹樓設下生辰之宴,那鄭柘竟將地點時辰詳細告知,廣迎兄弟會各路英雄好漢到此埋伏。麵此挑釁,兄弟會眾刺客怒火中燒,群情激憤,知此牡丹樓之約必是一場鴻門大宴,卻不知如何破解。接信後,刺客導師李禎、東京兄弟會主事孔秋月連夜召集刺客於據點聚首,共商此事。


    ·


    五月十九日夜,兄弟會據點內,聚義廳中。


    ·


    長桌上,李禎、孔秋月及張景年、獨狼等人圍桌落座,坐不下的刺客們便聚在廳中立著,圍在導師等人周圍喧嘩議論。


    ·


    “那黑閻王如此猖狂,依我看,這牡丹樓咱們是必得去會他一會,看看這狗東西究竟有甚麽能耐,竟敢說出‘一網打盡’的大話來!”


    “那幫禁衛軍的向來極盡拍馬屁之能事,姓張的生辰設宴,他們就要拿咱們做功勞?呸!我們豈是池中之物,說甚麽一網打盡,我看不如趁著那黑閻王漏了信兒,搶在他們前頭埋伏好,把那姓張的一網打盡得了!”


    “沒錯,他既然這樣猖狂,我們便讓他猖狂到底。張邦昌要在牡丹樓之上設宴,那牡丹樓最好的屋子不過容納十餘人,咱們呢?僅添翼大哥手下便有百餘人手,若再加上其餘的一起上,還怕搞不定區區幾個肥頭大耳的官老爺?”


    “是啊,咱們在東京已有數百人,除去城中各行當裏的眼線不可輕易動用,那也有二百多人。前陣子向家又送來了一批精鐵的袖劍,還有導師新給咱們配發的袖火繩,咱們現下有利器傍身,便也不圖甚麽將禁衛軍一網打盡,隻咱們二百多人直衝那張邦昌去,他也必死無疑。”


    座上獨狼突然開口道:“那可未必。張邦昌身邊有一武功高強的影衛,名叫唐妤,此人神出鬼沒,在東京數年來還不曾留下甚麽線索行蹤,精通遠射偷襲,又擅長用毒……咱們手裏沒有她的消息,此人一日未除,不可隨便應戰。”


    她瞥了一眼與導師麵對麵坐在長桌兩端的景年。那年輕人看著導師的方向,麵上沒有什麽表情。


    “獨狼姐說得有道理,那黑閻王既然敢這樣直白地告訴咱們地方,定是做好了萬全之計,是要用激將法激咱們赴宴,到時那影衛一出手,咱們又沒防備……”


    “那張邦昌可是禁衛軍的大統領,誰知道除了鄭柘和唐妤之外還有沒有旁的高手在暗中護衛?反正我看這事不可行。”


    眾刺客便各自交談起來,一時也拿不定主意。有人看向李禎與秋月,可導師在看著景年,添翼大哥在與身邊姑娘商議,兩人都沒有什麽公開表示,便大著膽子提議道:


    “夥計們,牡丹樓最好的屋子就在頂樓,頂樓之上又有兩座竹架的歡樓,他要設宴,總會將護衛安排在附近,不管有幾個,不外乎在屋裏候命或是在歡樓上待命。距離設宴還有五日,要是提前將他們做掉恐怕來不及,不如這樣……咱們便應了這鴻門宴,不光要應,還要應得高調些,叫那張邦昌不得不召齊全部護衛防著刺客,到那時,咱們把他們困在牡丹樓上,再想個辦法將他們包圍夾擊,斬草除根,如何?”


    “好是好,可是咱們有什麽能耐,能把這些人精困在區區一座樓裏?”


    “我有辦法!”一個矮個子忽然說道,“那牡丹樓是座老木樓,時間久了,木頭裏油脂大,積得多;再加上那兩座歡樓都是竹架子搭成的,入夏以來風吹日曬早就幹巴透了——不如我們幹脆放火把他們燒死在那樓上,你們說咋樣?”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旋即有人反對:


    “不可不可!那牡丹樓雖是木樓,可周圍臨近的商鋪也都是木樓,萬一起火燒到了周圍百姓家裏可如何是好?”


    又有人力挺:“你們擔心啥!那牡丹樓是建在原來的望火台上,那樓台這麽高,還怕燒到其他地方不成?那些鋪子可沒跟它挨著!”


    “是沒挨著,可萬一樓上掉下來根燒著的木頭,偏巧落在地下鋪子裏、宅院裏或者行人身上……”


    “可是除了這個法子,咱們還能有啥辦法?”


    “唉,大不了,就額外騰出五六十個人來專門盯著那火,萬一要燒到旁的地方,便趕緊上去撲火。”


    “燒到了又如何,這是為民除害,反正不能讓鄭柘他們逃了!”


    “好了好了,你們想得倒是挺好,萬一導師不同意咋辦?”


    聽了這話,大家便紛紛停下議論,亂哄哄的聲音零落下來,眼睛們一個個地看向了坐在上首的導師李禎。


    然而李禎卻仿佛全然沒有聽見他們的議論似的,不聲不響,隻是坐著,定定地看著對麵的年輕人。


    刺客們循著那目光,也一同看向導師對麵。


    ·


    承載著又一身目光,景年依舊麵無表情地坐在那裏,一雙眼不知疲倦地盯著長桌一側的李禎。


    從聚會開始,伯父的目光就一直停落在他的身上。從前,那目光教旁人覺得老辣狠毒,他卻覺得嚴慈相濟;現在,那目光在旁人眼裏不過尋常探視,可他卻忽然覺得,原來自己在他手下長了十餘年,這樣直白地與伯父對視,這樣毫不遮掩地讀取著伯父眼神中變幻莫測的情緒,還是第一次。


    周圍的議論聲不知何時已停了,他在心裏悄悄鬆了一口氣。可依然還有細微的聲音帶著鄭柘那刺耳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他的鼓膜。他們在說什麽?牡丹樓?唐妤?張邦昌?放火?什麽都好,他都不在意。鄭柘已經開始了他的計劃,至於這計劃到底是不是又一場鴻門宴,他也不在意。他隻知道鄭柘一封信在兄弟會裏一石激起千層浪,可在這重重疊疊嘈嘈雜雜的浪花裏,本該掌控全局的伯父卻在此時放任刺客做主,那泰然不驚的模樣是如此的胸有成竹,仿佛不論他們如何議論,結果都在他的運籌之中一般。


    是啊,伯父這樣謹慎的人,若事關重大,怎麽會任由旁人閑言亂語?


    難道至今為止的一切,都還在您的掌控之中?


    伯父,就連鄭柘的一切,也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嗎?


    ·


    ——是的。李禎的目光迴答。他是我們的棋子。


    ·


    景年苦澀而嘲諷地一笑。


    ·


    是這樣嗎?……既然如此,那麽我呢?


    我也會是你的一枚棋子嗎?


    ·


    似是看穿了年輕人所想,李禎移開了目光,看向等待命令的刺客們。


    每個人的眼中都帶著期許,期待導師能準許他們赴宴,準許他們放火。似乎隻要這把火能燒起來,便能把多少年來所有與禁衛軍的恩怨情仇焚燒殆盡。


    李禎沒有反對,或者說,他不置可否,沒有出聲。


    ·


    而這命令,本就無聲。


    ·


    刺客們從聚義廳散去,他們要在孔秋月的指揮下,在這最後的五日內,想到火燒牡丹樓的辦法。


    長桌上的刺客們也陸續起身離去。


    李禎依然坐在位置上,看著對麵的年輕人垂下眼簾,亦要起身。


    卻就在此時,獨狼拉住了那人:“等一下,先別走。”


    景年沒迴頭:“什麽事?”


    獨狼疑惑問道:“今天一天了,怎麽沒看見子駿?”


    景年這才意識到,方才的聚義廳裏並沒有出現辛子駿的身影。他迴身掃視餘下沒走的刺客,又見獨狼皺著眉頭,不由得隱隱不安:“你們住處離得近,昨夜她不曾迴去麽?”


    獨狼道:“若我見過了她,還在這裏問你?”


    景年便低聲道:“知道了。昨夜雨下得大,可別是又迷路了。我現在就去找找,你迴去罷。”


    說罷,便向聚義廳外走去。


    走到門口,他忽然心有所感,因停步,向後匆匆一瞥。卻隻見屋中隻有獨狼一人還在看他,方才還在上首坐著的伯父,已然不知所蹤了。


    ·


    (未完待續,第93章擇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刺客信條:夢華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zi阿齊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zi阿齊賽並收藏刺客信條:夢華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