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之前所述,基礎物質可以是質子、中子、電子、甚至於誇克等等,但它們都有著同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已經可以與基礎能量單位直接發生關係,並且基礎物質相互之間,同時也可能在發生著能量轉換,以及發生基礎結構的改變。

    所以,要認識物質的基本特性,不能用特殊性,來證明普遍性,反之普遍性,也不能證明特殊性,而這一切用詩語非的解釋就是,這是一道難以被解開的科學邏輯鎖。

    例如,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稱為同位素,而同位素的衰變,乃是由中子的衰變來完成的,所以如果隻考慮最後的結果的話,那麽它即可以被認為,是由整體發生的改變,從而影響了局部,也可以被認為,是由局部影響了整體,並且這兩個答案在邏輯上,其實都是正確的。

    實則在同位素的衰變過程當中,並不是原子整體性的衰變,而是通過發生局部能量的轉移,引起了原子核內的某一類,或多類基礎物質之間的轉換,從而以此來影響著原子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可以認為在這一過程當中,乃是由局部來影響整體的,而並不是因為整體引起的局部變化,但是理論上卻可以反相推導,而且還是正確的邏輯。而這也證明了一點,邏輯得出來的答案,與現實不能統一,它不能代表現實當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就一定是邏輯推導表出現來的結果。

    換言之,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理論會有兩種以上的可能,而現實卻隻有一種可能,而如果找不到現象去證明這一理論,那麽這個理論便是空中花園,隻能是一個概念下的設想,它是不能被實現的。

    如,古代人們對於大氣壓強的理解,便是將整體上引起的現象,來解釋壓強為什麽會影響物質的沸點,而壓強在微觀層上的表現,實則也就是空間與能量的關係,但是以前的人們卻沒有一個人如此來解釋它,而是把它看作為一個整體現象,將本來是三維的層麵上的認識,直接降維到了,更為直觀性的一個維度之上,為的便是方便於理解。

    這樣做當然是對的,但是在這一定義當中,基本物質影響了空間,從而表現為壓強的這一過程,卻已經被忽略掉了,這便導致了後來的學者,沒有人會去關心,一個早已經被認定的事實,因為已經沒有必要再一次迴爐重造這一類,看似確實已經夠用的定律。

    隻是實際上,簡單化後的直接結果就是,它會導致認識上的科學邏輯,直接從高維度認知,被降至低維度的認知,而這也正是科學邏輯鎖當中提出的降維危機,即著名的——科學囚籠理論。

    科學囚籠理論指的是,針對現象的統一定義,能解釋現象的普遍性,卻解釋不了現象的特殊性,反之,針對於特殊現象的定義,能解釋現象的特殊性,卻解釋不了現象的普遍性,而如果兩個定義之間,不能形成邏輯與理性的統一,那便會形成一個死循環,成為一個科學層麵上的囚籠,一道解不開的鎖。

    關於科學囚籠的解釋非常抽象,詩語非同樣沒有解釋得太多,也隻是告訴大家,科學囚籠乃是形成科學邏輯鎖的關鍵原因。

    返迴之前所述,由物質個體與物質群體的定義延伸而來的問題當中,實則已經牽扯到了關於力的根本問題,於是在講解的過程當中,她又提出了另一個基本定義,即——基礎能量單位。

    自然界中所有的現象,包括物質所體現出來的各種特征,其實都是由各種力共同引起的,而想要解釋現象的話,那麽對於力的認識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能量的傳遞過程當中存在的不同,說白了也就是力的作用方式的不同。

    基礎能量單位指的是,由空間維度的改變所產生的力的表現方式。在被統一過的空間維度當中,它可以被認為是影響物質狀態的能量載體。

    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定義更為的抽象,幾乎所有人都沒有第一時間能明白,這又是什麽意思。

    詩語非也是這麽來解釋的,現在大家都可以如此來認為,基礎能量單位就是能量的載體,也可以把它看成為各種載力子的統稱。

    當然,之所以她會這麽說,想必也隻是為了照顧大家,方便於理解。

    不過很顯然,基礎能量單位的定義,有別於載力子的定義,兩者看似近乎於有著類似點,但是性質上卻又並不一樣。可以看出來,關於基礎能量單位的定義,其中還包括了很多個大家都不太了解的知識點。

    但也可以如此來理解,基礎能量單位的定義,正是將載力子的定義再一次進行了統一,同時也可以認為,關於基礎能量的定義,乃是被模塊化後,進而將這些被模塊統一起來的結果。而關於載力子的定義,則是將每一種基本力影響的結果,分成了一個一個區分開來,所以它不具有同樣的性質。

    載力子指的是,使物體運動的粒子,它是通過自身產生、湮滅和交換,從而來產生力的粒子。

    由此從定義上已經可以看出來,基礎能量單位不一定就是載力子,有可能是由多種載力子共同產生的關於力的表現,而載力子則是對於某一種特定基本力的能量載體,故而基礎能量單位的定義,其實已經再一次涉及到了,關於力在統一後的結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這,也正是古代物理學研究的重點,即通過尋找四種基本力的載力子,來解釋微觀層麵上的各種不能解釋的超自然現象。

    簡言之,量子力學想要解釋的是,最基本的宇宙粒子與能量之間的關係。因為在標準模型當中四大基本力的其它三種基本力,都已經找到了載力子,但是萬有引力卻沒有,而這也正是量子力學研究的主要方向,即通過尋找到引力的載力子,來解釋能量與物質質量之間的直接聯係,從而建立一個可以解釋萬有引力的數學公式,而這樣的公式,無疑類似於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

    更可以說,實則兩者的意義相當,已經足以去改變整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同時對於人類的科技文明發展,也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對於四種基本力的大一統理論,人們的猜測有很多,比如實現超光速航行,製造能量護盾,利用量子糾纏來實現超距離通訊,甚至於造製由強互作用力構造的各種超級材料,以及實現時空旅行,空間跳躍,降維打擊等等,等等。

    當然,不是說這一切不能被實現,隻是它們實現的方式,卻和以前的人們想像當中的方法,並不一樣,糾其根本原因來說正是因為,現代人們對於力的理解,已經與那個時候的們大不相同。

    此為後話,言歸正傳。

    例如,光子、電子、以及由它們所產的各種力場等,都可以納為與之相對應的力,所產生的基礎能量單位,而載力子的定義,則隻能去針對於與之相對應的基本力,所定義下來的概念範圍。

    自然,基礎能量單位同樣也有所區別,這裏便沒有被詳細的介紹,而詩語非講解的著重點,依然還是在解釋著,關於物質群體與物質個體的不同。

    意思也就是說,一堆原子擠在一塊,可以看作為物質群體,而如果能將一堆質子或都是電子擠在一塊,則可以看作為物質個體,而並不能被看作為是物質群體。這也讓李梓睿更為想不明白了,為什麽要如此來區分。

    科學講究的是嚴謹性,之所以會以原子以下的基本物質形態來作為參照點,實則正如之前所述,因為這一等級之下,便已經產生了物質與能量的直接轉換過程,並且其間也已經能夠使得微觀參照下的基礎物質,發生一定的微觀物質集群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所說的基礎物質,並不是宇宙當中最小的物質,而是指能夠與能量發生轉換的所有微觀粒子。換言之,這一定義,也已經是統一過的,與古代物理學定義當中的基礎物質,有著相當明顯的差異。

    當然,在發生質能轉換的過程當中,空間的變化有快有慢,有可能是瞬間被完成的,也有可能需要億萬年的時間,影響它的正是物質的集群效應。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理論上是瞬間被完成,但是實際上卻有快有慢的結論,實則也正是因為物質發生空間變化的這一過程,微觀在影響著宏觀,而從微觀上想要表現在宏作層麵上時,由於局部的不穩定,並沒有引起整體的不穩定,從而導致了整體穩定的同時,局部卻存在著不穩定。

    這句話確實很難被理解,但可以拿地球來打一個較為簡單的比方。

    例如,地球具有著多層結構,它是由大氣圈、地殼、上地幔、下地幔、內核、外核來共同組成的。相對來說,地球在人們看來其實是相對穩定的,因為就生活在地球表麵的人類而言,它的環境很適合人類的生存,但是這也是從整體上來說而已,實則地球的內部一直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變化。

    之所以人們覺得地球很舒適,其實也隻是因為局部的變化,並沒有導致整體的改變,人們也隻是感覺到,偶爾會發生地震,台風而已,並不影響地球的宜居性。

    同理,由這一類的宏觀層麵上普遍存在的穩定,微觀層麵上,或者說其內部發生的各種劇裂活動,地表是感覺不到的。而這一切便會導致一個結果,即在人們的眼中看來,地球其實是安全穩定的,不管內部如何變化,也不能影響它整體上就是穩定的結論。

    由此便可以得出一個結果,宏觀意義上的穩定,也代表不了微觀層麵上就一定是穩定的,而這就是物質集群效應的結果。

    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隻有一個物體存在,那麽在沒有任何的參照對象的情況,它是的空間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便已經沒有相對的可言性,可以說它在質能轉換的過程當中變大了,也可以說沒有變,更可以說變小了,而它也是無法被衡量估算的,因為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它所有發生的現象,都可以直接將空間忽略掉,而這就是特殊性。

    普遍性在於,真實世界的物質,除了表現為能量傳遞的載力子所體現的力以外,其實都不存在完全沒有相互影響的可能,所以在特殊性認知下的瞬間完成,放在在普遍性的過程當中,能量轉換的過程又會被表現出來,進而呈現出類似於“空間傳播”的,局部扭曲現象。

    這一過程所需要的時間規律,實則具有著一定的不可確定性,而這又與物質的質量和其占用的空間體積,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即與物質的分布密度有著一定的聯係,它不單單隻是指向於質量與能量的大小,還需要考慮“空間傳播”的速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現如今的微觀粒子學,其實就是由量子力學發展而來的,但與量子力學不同的是,古代的物理學乃是以量子力學來描述微觀物質的科學理論,並且它與相對論又一起被認為是古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

    與以前的人們所定下的基礎物理學構架不同的是,現在的人們則是以微觀粒子學和靈能力學來作為解釋,除質能關係以外的,另外兩個基礎物理學構架的基礎理論,所以其實這三者之間,並不存在矛盾性,而是互補的關係,為的正是共同來描述物質表現出來的,質量、空間、時間、能量等等之間的關係。

    包括李梓睿在內,在課堂上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被接下來的言論驚到了。

    原因無它,時間與空間具有統一性的理論,即時空理論,在靈能學當中並沒有被完全的承認,在整個講述的過程當中,詩語非則是用科學邏輯鎖的理論,一言概括為,時間與空間之間存在著空間與物質的間接統一,卻不存在著時間與物質直接的統一,兩者的統一乃是經過物質才能反應出來,故而它們之間存在關係的同時,卻又相互之間統一而不直接影響。

    這句話詩語非解釋得非常抽像,隻說這是渙元體的基本理論構架下的結論,而李梓睿顯然不太能理解,不完全承認又是什麽意思。

    至於說科學邏輯鎖是什麽,他就更不知道了。直到最後,一個全新的概念體係被提出來的時候,似乎一切又有了一點點,冒似可以被理解的可能。

    “科學邏輯鎖的發現意義重大,它是渙元體的理論基礎?那,什麽又是渙元體?”

    他感到很疑惑,同樣的所有人其實都很疑惑,因為詩語非在講解的過程當中,正是用渙元體的理論設想,來解釋著這一切,卻沒有說明,渙元體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理論。

    “關於渙元體的基礎理論假設構想,現在還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來證實它,但是理論上渙元體是能夠解釋古代基礎物理學當中,很多現象的矛盾性。現如今渙元體,其實隻是一類關於力的統一性的預言性猜測,而科學邏輯鎖的發現,也可以被看作乃是渙元體的基礎理論之一。

    在渙元體的理論當中,它的創始人便曾經提出過,宇宙中可能存在著九種基本力的設想。隻是很可惜,我們現在僅僅找到了標準模型當中的三種基本力,以及靈能標準模型當中的引力和靈力,連第六種力還沒找到,就更不用說去找到,其它的三種連設想都還隻是處於初級模型當中的另外三種基本力。

    現在,大家隻是處於初學階段而己,所以關於更多各種基本力的解釋,都是以後的課程,我現在隻能告訴你們,古代力學當中研究的是三維空間的力,而近代物理學研究的力,則是四維的力。想必你們多多少少都有聽說過一些,關於基本力是如何被統一的說法,但是我這裏要特別提醒大家,媒體上的相關言論,並不具有絕對的科學性,個人的觀點和邏輯思維角度的判斷不同,也會直接影響最後的結果。

    還是剛才的那句話,科學邏輯鎖的具體基礎理論,對於現在的你們來說,太過於複雜,大家先稍微了解一下,接下來我會逐步的略為講解一些它所涉及的相關內容。至於說什麽是渙元體,在接下來的整個學期當中,學院也將會根據課程的安排,進行少量重點的講解。可以說,對於渙元素體的理解程度,也將是你們接下來悟靈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

    聽到這裏,李梓睿整個人驚之又驚,因為他知道,靈元紀的象征,正是因為靈能的發現。

    如果說,古代的人們發現了引力,卻又解釋不了,便可以讓人們利用它實現核裂變技術的話,那麽靈能的發現,實則正是標誌著,核聚變的技術屏障,在理論上已經能夠被全麵性打破。

    意思也就是說,事實上,靈元紀不單隻是打破了氫元素的核聚變技術,甚至於理論上是可以將整個元素周期表當中的,所有元素的聚變技術,一一攻破的。

    並且,在攻破這一技術的過程當中,靈元紀實則乃是先行發現了第五種基本力,即是在引力的載力子被發現並了解後,隨即才發現了靈能。

    為什麽靈能,也就是靈能之力,會成為第五種宇宙的基本力,在上靈高的時候,李梓睿便問過老爸這一個問題。可以說,現在人們對於基本力的認識,就連隻是身為上班族的老爸,也已經達到能夠將這個問題,解說得很有道理的程度。

    用李梓睿老爸的解釋,可能最為簡單。在提出自己的問題之後,當時他老爸便反問他,古代物理學標準模型當中涉及到的四種基本力,即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四者之中,為什麽除了引力之外,其餘的三種力的表現方式,都會有排斥與吸引力的現象,但是引力卻隻有吸引力,卻沒有排斥力呢?

    李梓睿自然答不上來,於是便問為什麽。他老爸說,因為第五種排斥力還沒有被以前的人們找到,並且前麵的三種力都是三維空間就能表現出來的力,而引力卻是四維宇宙空間存在的力,它屬於高維力,所以當然用載力子的定義,是找不到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爸的意思很明確,引力或許沒有載力子,而是另一種不能被載力子的定義解釋的存在,也就是說,載力子的定義也許解釋不了,引力會是什麽樣的力。

    對於基本力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模糊認識的李梓睿,雖然聽上去覺得有點道理,但是他根本還不知道,三維空間就能表現出來的力是什麽力,並且四維空間所能表現出來的力,又是會什麽樣的力,而這裏便已然牽涉到了,關於力的基本定義。

    於是,帶著這一份疑惑,在課堂上他又問了很多問題,方才能夠理解一點點。原來,古代力學與近代力學對於力的定義是不同的。

    簡言之,古代力學對於力的認知,在定義上是一維層麵上,而理解卻在二維層麵,但是表現則又是在三維層麵上,所以再想要解釋宇宙當中四維層麵以上的力,那它當然會捉襟見肘,怎麽也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而就是科學邏輯鎖的主要表現。

    當時,李梓睿便已經聽老爸說起過科學邏輯鎖的事情,當然他也聽說過關於邏輯升維的相關言論,隻是他現在已經記不起一個大概,因為他當時根本沒有聽懂是什麽意思。

    自己不懂的話,那就隻能去死記硬背,這對於李梓睿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故而說來,以前的人們實則便是陷入了這一道,無限的如果與假設當中的科學邏輯鎖,是以人類的基礎物理學,也正是因為這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原因,才會被困在其中長達數個世紀之久。

    “科學邏輯鎖?如果解不開的話,那麽在條件不充足的情況下,就會有無限種解法,從而出現兩個以上的正確答案,然後解題的人,便會一直為這個如果和假設,再去尋找解釋它的答案?哦,我明白了,原來這就是科學邏輯鎖?”

    課程依然在繼續,連李梓睿也沒有意識到,他的這一個理解,實則已經在影響著自己的將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渙元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玖世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玖世散仙並收藏渙元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