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永遠不可能完全相同,哪怕是天外飛仙的劉行,在一些事情上也不能真得想到就能夠做得到。
胡安國的書信一封接一封地寫好,然後通過通傳司那幾萬隻鴿子中的一部分飛送到了劉子羽和吳璘的手上,再由二人按照那些南朝官吏發來書信的渠道轉迴給了那些官吏。
胡安國的信中都說了些什麽呢?老先生主要就是將劉行的幾點要求、幾個承諾,用他身為一個儒林領袖的身份的口氣轉述給了那些南朝官吏。
都是什麽要求呢?劉行是這樣提的:第一,凡南朝願意北歸者,必須放棄舊有的祖產田地,接受北朝先行的按人口分配田地政策。
從前在北方有祖田者,各地官衙可以適當給予補償、算是收購了其實早已被金狗占領後變成荒地的祖田。
第二,凡北歸者,無論從前在前朝、南朝所任何等官職,一旦北歸後都不再作數,隻能聽從吏部、各省巡撫衙門的勾調。
即便曾在前朝做過二品大員的,若吏部考評之後認為不合適、隻能去做六七品縣令的,其本人也不得有任何怨言。
第三,凡北歸者,其子女、家屬全部享受北朝即將出台的全民保障體係,不享受任何舊習中官宦人家的特權。
一切都必須遵守北朝新規法,絕不允許出現任何特權族群。誰敢耍特權,輕則罷官、重則送進牢房去。
第四,北歸者攜帶的金銀、細軟,古物、書畫等。隻要進入北朝境內就必須向相關衙門報備。
能折算換兌龍幣者兌換,不能折算兌換者定期由有司衙門進行重新核對,嚴禁任何官員財產來源不明、所有官吏財產必須報備。
第五,凡北歸者子女,與現今北朝百姓子弟一樣必須接受統一的、規範的各級官塾教育。嚴禁再以家學、私塾形式去進行培養。北朝不要私學弟子,禁止出現新的師生結黨之事。
最後一條要求,劉行則是更加苛刻:既選擇北歸,便不得再於南朝境內存留任何家產、更不得再與南朝故友暗中往來。一經查證,既以通敵論處。
有要求,自然就有承諾。
胡安國寫給南朝那些官吏的信件中。劉行又給出了哪些承諾呢?
劉行給出的承諾,其實也都完全是對應著對北歸者要求來的。
第一個承諾,凡自願放棄北方原屬其祖田田產者,各地衙門按照同等市價給予補償。凡自願放棄祖產者,從優、從快安置住處。勾調派任官職。
這一個承諾是什麽意思呢?劉行這是要告訴那些北歸者,聽話的孩子有糖吃。隻有你們這些歸來的遊子主動選擇遵守我北朝的新規矩了,我就從優、從快讓你們有住的地方,並且盡快讓你們重新做官。
隻要做了官,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那就意味著全家老小衣食無憂了。畢竟現在全天下都知道北朝的俸祿,那是南朝的三倍還要多,想要養活一家老小定然不成問題了……
第二個承諾,北歸官吏。隻要到達北朝境內、並就近向當地的衙門報備,馬上頒授一枚特製的“歸德勳章”。此勳章分為三個等級,其待遇等同於北朝現行勳章體係中龍紋勳章。
龍紋勳章的待遇如何呢?金龍紋月領5龍元的銀幣。銀的能領每個月4塊半,銅的也能領到4塊銀元來。
這種領取是持續二十年的、隻要北朝朝廷不垮台,二十年內有了這樣的勳章便等於讓一個三口之家靠著勳章活上二十年的了……
第三個承諾,北歸官吏的子女雖然和百姓子弟同樣進官學接受教育,但因其父輩在為北朝效力,所以其不但每個月可以正常從各地學政衙門那裏得到一些糧食。還能夠在未來走出校門時優先選配到河工、轉運或官督商辦的行當裏去從低級管事人做起。
如果是參加科考。官學教育出來的官家子弟隻去參加官榜科舉、不與民榜科舉同榜考試。
不是不讓搞特權,這又是何意呢?
劉行給出的這個承諾。實際上就是在告訴那些想要北歸的南朝官吏:特權讓朝廷幫你們搞了,你們個人就不要搞了。
那麽這個特權的意義又何所在呢?其意義是許多北歸的官吏原本都是很讚成大宋朝舊日那種蔭封製度的。北朝不許蔭封,劉行隻能給他們這樣一個優待。
官宦子弟往往被與紈絝子弟相提並論,這是世間早已廣泛認定的事情。
雖然種師道、種師中、劉錡、劉錫,以及張憲和折家那些人,甚至連劉行自身嚴格算起來都是官宦子弟。這些人各個才幹超群、能力卓越。
但畢竟還是出了很多傷風敗俗、仗勢欺人的衙內們,讓民間對官宦子弟的認定隻能是一群敗家子、一群壞小子。
正是出於想要打破世俗對官宦子弟這種一棍子打死一片、幾條臭魚腥了一鍋湯的認知,劉行才決定將科舉分榜來考。
以後民榜出來的做了高官、好官,劉行不信官宦子弟中就真的出不來好官。隻要出來幾個好官,在動用一下朝廷的手段大肆宣揚一下,不相信這種“聞聽衙內到、滿街雞飛狗跳”的境況不會被改變。
而且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即便未來的官宦子弟都是一些登徒子、不學無術的家夥,讓他們去跟同樣不學無術的一群家夥考試,至少多給了他們一點出頭的機會。
放水,劉行自己在對胡安國說出這個承諾、讓他寫進給南朝官吏的信中時,先自我清晰地定義了下了這樣一個詞來。
有了這種放水,北朝現在日趨嚴禁、嚴苛的規法,才能適合用在勾引那些南朝官吏來北歸。有了這種放水,劉行才好日後使出更多做空南朝官場的手段來。
先開一個口子來勾引人,劉行不根本也不擔心這次的放水會讓給自己辛苦建立起來、一經接近完善呢的全新規法被破壞。因為即便是這個口子開了,都察院、天策衛還在。隻要監管嚴格,劉行才不怕出什麽紕漏。(未完待續)
胡安國的書信一封接一封地寫好,然後通過通傳司那幾萬隻鴿子中的一部分飛送到了劉子羽和吳璘的手上,再由二人按照那些南朝官吏發來書信的渠道轉迴給了那些官吏。
胡安國的信中都說了些什麽呢?老先生主要就是將劉行的幾點要求、幾個承諾,用他身為一個儒林領袖的身份的口氣轉述給了那些南朝官吏。
都是什麽要求呢?劉行是這樣提的:第一,凡南朝願意北歸者,必須放棄舊有的祖產田地,接受北朝先行的按人口分配田地政策。
從前在北方有祖田者,各地官衙可以適當給予補償、算是收購了其實早已被金狗占領後變成荒地的祖田。
第二,凡北歸者,無論從前在前朝、南朝所任何等官職,一旦北歸後都不再作數,隻能聽從吏部、各省巡撫衙門的勾調。
即便曾在前朝做過二品大員的,若吏部考評之後認為不合適、隻能去做六七品縣令的,其本人也不得有任何怨言。
第三,凡北歸者,其子女、家屬全部享受北朝即將出台的全民保障體係,不享受任何舊習中官宦人家的特權。
一切都必須遵守北朝新規法,絕不允許出現任何特權族群。誰敢耍特權,輕則罷官、重則送進牢房去。
第四,北歸者攜帶的金銀、細軟,古物、書畫等。隻要進入北朝境內就必須向相關衙門報備。
能折算換兌龍幣者兌換,不能折算兌換者定期由有司衙門進行重新核對,嚴禁任何官員財產來源不明、所有官吏財產必須報備。
第五,凡北歸者子女,與現今北朝百姓子弟一樣必須接受統一的、規範的各級官塾教育。嚴禁再以家學、私塾形式去進行培養。北朝不要私學弟子,禁止出現新的師生結黨之事。
最後一條要求,劉行則是更加苛刻:既選擇北歸,便不得再於南朝境內存留任何家產、更不得再與南朝故友暗中往來。一經查證,既以通敵論處。
有要求,自然就有承諾。
胡安國寫給南朝那些官吏的信件中。劉行又給出了哪些承諾呢?
劉行給出的承諾,其實也都完全是對應著對北歸者要求來的。
第一個承諾,凡自願放棄北方原屬其祖田田產者,各地衙門按照同等市價給予補償。凡自願放棄祖產者,從優、從快安置住處。勾調派任官職。
這一個承諾是什麽意思呢?劉行這是要告訴那些北歸者,聽話的孩子有糖吃。隻有你們這些歸來的遊子主動選擇遵守我北朝的新規矩了,我就從優、從快讓你們有住的地方,並且盡快讓你們重新做官。
隻要做了官,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那就意味著全家老小衣食無憂了。畢竟現在全天下都知道北朝的俸祿,那是南朝的三倍還要多,想要養活一家老小定然不成問題了……
第二個承諾,北歸官吏。隻要到達北朝境內、並就近向當地的衙門報備,馬上頒授一枚特製的“歸德勳章”。此勳章分為三個等級,其待遇等同於北朝現行勳章體係中龍紋勳章。
龍紋勳章的待遇如何呢?金龍紋月領5龍元的銀幣。銀的能領每個月4塊半,銅的也能領到4塊銀元來。
這種領取是持續二十年的、隻要北朝朝廷不垮台,二十年內有了這樣的勳章便等於讓一個三口之家靠著勳章活上二十年的了……
第三個承諾,北歸官吏的子女雖然和百姓子弟同樣進官學接受教育,但因其父輩在為北朝效力,所以其不但每個月可以正常從各地學政衙門那裏得到一些糧食。還能夠在未來走出校門時優先選配到河工、轉運或官督商辦的行當裏去從低級管事人做起。
如果是參加科考。官學教育出來的官家子弟隻去參加官榜科舉、不與民榜科舉同榜考試。
不是不讓搞特權,這又是何意呢?
劉行給出的這個承諾。實際上就是在告訴那些想要北歸的南朝官吏:特權讓朝廷幫你們搞了,你們個人就不要搞了。
那麽這個特權的意義又何所在呢?其意義是許多北歸的官吏原本都是很讚成大宋朝舊日那種蔭封製度的。北朝不許蔭封,劉行隻能給他們這樣一個優待。
官宦子弟往往被與紈絝子弟相提並論,這是世間早已廣泛認定的事情。
雖然種師道、種師中、劉錡、劉錫,以及張憲和折家那些人,甚至連劉行自身嚴格算起來都是官宦子弟。這些人各個才幹超群、能力卓越。
但畢竟還是出了很多傷風敗俗、仗勢欺人的衙內們,讓民間對官宦子弟的認定隻能是一群敗家子、一群壞小子。
正是出於想要打破世俗對官宦子弟這種一棍子打死一片、幾條臭魚腥了一鍋湯的認知,劉行才決定將科舉分榜來考。
以後民榜出來的做了高官、好官,劉行不信官宦子弟中就真的出不來好官。隻要出來幾個好官,在動用一下朝廷的手段大肆宣揚一下,不相信這種“聞聽衙內到、滿街雞飛狗跳”的境況不會被改變。
而且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即便未來的官宦子弟都是一些登徒子、不學無術的家夥,讓他們去跟同樣不學無術的一群家夥考試,至少多給了他們一點出頭的機會。
放水,劉行自己在對胡安國說出這個承諾、讓他寫進給南朝官吏的信中時,先自我清晰地定義了下了這樣一個詞來。
有了這種放水,北朝現在日趨嚴禁、嚴苛的規法,才能適合用在勾引那些南朝官吏來北歸。有了這種放水,劉行才好日後使出更多做空南朝官場的手段來。
先開一個口子來勾引人,劉行不根本也不擔心這次的放水會讓給自己辛苦建立起來、一經接近完善呢的全新規法被破壞。因為即便是這個口子開了,都察院、天策衛還在。隻要監管嚴格,劉行才不怕出什麽紕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