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世界500強排名第1位。其優秀員工標準為:“每天追求卓越”,其倡導的員工精神為:“我們的員工與眾不同”。
員工口號:我們是由具有奉獻精神,辛勤工作的普通人組成的群體,來到一起為的是實現傑出的目標。
樹立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
聯想董事長柳傳誌先生說:“辦企業有點兒像爬珠穆朗瑪峰,目標是爬到山頂。不管是從北坡上,還是從南坡上,都能爬到山頂。但你做企業,你的隊伍總不能一半人從南坡上,一半人從北坡上,這是不行的,大家要從同一個方向朝目標前進。隻有這樣,這個企業才會在競爭中有獲勝的機會。”
目標,把企業員工的所有動能凝聚到一個方向,這是企業集合的力量。
我們每個人自出生起就開始樹立目標,因為生存需要目標,沒有了目標就沒有了自我。沒有目標的生存隻能稱其為“苟且”,在社會生活中,就單個生命來說,生存可以“苟且”,但對社會組織而言,“苟且”是絕對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大量研究表明,芸芸眾生中,真正的天才與白癡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但是,這些人中有的成為贏家,有的卻碌碌無為。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為何他們的成就卻有天壤之別呢?
美國哈佛大學曾就這一問題對一群智力、學曆、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的畢業生進行過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調查表明: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對上述對象再一次進行調查,結果令人吃驚: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麽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結論。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要幹什麽,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每一個立誌成為贏家的人都必須明白,傑出人士與平庸之輩最根本的差別,並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於機遇,而在於人生有無目標!
鎖定目標,不放棄
這裏是非洲的馬拉河,河穀兩岸青草嫩肥,草叢中一群群羚羊在那兒進食。一隻非洲豹隱藏在遠遠的草叢中,豎起耳朵凝神聆聽。它覺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後悄悄地、輕手輕腳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來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覺,開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運動員那樣,瞬時爆發,像箭一般地衝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著一隻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飛快,而非洲豹更快。在追與逃的過程中,非洲豹超過了一頭又一頭站在旁邊觀望的羚羊,但它沒有掉頭改追這些更近的獵物。而是一個勁地直朝著那頭未成年的羚羊瘋狂地追。那隻羚羊已經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與累的較量中比最後的速度和耐力。終於,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絆倒了,豹牙直朝它的脖頸咬了下去。可以說,一切肉食動物都知道在出擊之前要隱藏自己,而在選擇追擊目標時,總是選那些未成年的,或老弱的,或落了單的獵物。在追擊過程中,它為什麽不改追其他離得更近的羊呢?因為它已很累了,而別的羊還不累呢。其他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衝刺的爆發力,一瞬間就會把已經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後邊,拉開距離。
如果丟下那隻跑累了的羊,改追一頭不累的羊,以自己之累去追不累,最後一定是一隻也追不著。
動物世界的這種普遍現象,也許是一種代代相傳的本能。但它啟發人類仿效,在一切追逐目標的過程中,都要借鑒這種智慧。
一個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須確立目標,並為之奮鬥不懈,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
有人問比爾·蓋茨成功的秘訣,蓋茨迴答道:“選定一件事,就咬住不放。世界上成功的人,不是那些腦筋好的人,而是對一個目標咬住不放的人,我想我們應該隻做軟件。”
蓋茨的話中談到了兩件事,其一是選定一個目標,其二是咬住不放。將放大鏡在陽光下聚焦,並把焦點固定在紙的一點上,很快就能將紙點燃,如果不停地移動焦點,那你永遠也別想看到火焰。你隻有將目標準確定位,才能集中精力,實現理想。
如果目標總是遊移不定,那你將一無所獲。一個成功的獵人一天可能會打下100隻鵪鶉,但他每次肯定隻是瞄準一隻,而不是向一群鵪鶉開槍。所以,時間越近,目標應當越集中,越具體、專一,三心二意永遠成不了大氣候。目前許多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躊躇滿誌,也勤奮努力,但稍遇挫折就放棄了。愛迪生說過,全世界的失敗,有百分之七十五隻要繼續下去,原本都可成功;成功最大的阻礙,就是放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不論就業或創業,在選定一個目標之後,萬萬不可受到點挫折就固步自封甚至幹脆放棄,必須愈挫愈勇,咬住不放,一定會成功。
人生就像爬階梯一樣,必須一步一階,絲毫取巧不得;隻要一步一階,終將抵達山頂。
正如空氣對於生命—樣,目標對於成功也是絕對的必要。如果沒有空氣,就沒有人能夠生存;如果沒有目標,就沒有任何人能夠成功。所以對你想去的地方先要有個清楚的範圍才好。
在工作中,有的人喜歡幹到哪兒算哪兒,他們從來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明確的目標,這種弱點使他們被永遠地拒絕在成功的門外。一個人隻有先有目標,才有前進的方向,才有成功的希望。
如果你的目標是想獲得更好的工作,那你就必須把這一工作具體描述出來,並自我限定準備哪一天得到這份工作。你決不能對自己說:“我希望有一個更好的工作——也許是推銷員吧!”你必須用肯定的語氣說:“我希望有一個更好的工作,不錯,我想當推銷員。我要推銷某種商品。我就去找奧克先生談談,向他請教請教,他已經幹了幾年的推銷工作了。然後我向招聘推銷員的七個公司寫自薦信,過一個星期,我再給每家收信公司打個電話,請他們給我安排一次麵談。”
美國著名小說家傑克·倫敦說:“沒有目標的人改變人生的方式就是占領目標,像士兵撲向碉堡一樣勇猛!”目標是對於所期望成就的事業的真正決心。目標比幻想好得多,因為它可以實現。有目標,人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就能夠一步步改變自己,最終達到美好的人生境界。
沒有目標,不可能發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驟。如果一個人沒有目標,就隻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你不是預言家,但卻能夠用一個簡單的問題,預測一個人的未來。隻要問:“你的人生有何明確的目標?你計劃如何達成目標?”
如果你問100個人同樣的問題,其中98個人會這樣迴答:“我要讓自己過得好,努力追求成功。”這個答案乍聽之下,似乎言之有理,但是仔細一想,你就會發現,真正成功的人,都有明確的目標及確實的執行計劃;而隨波逐流的人,一生都將一事無成,充其量隻能撿拾成功者的殘羹剩飯。因此,你必須在此時訂出你的目標,並且製定達成目標的步驟。
一心一意地專注於你的目標,才能確保成功。思考並且規劃你想要追求的目標,完全不去理會任何幹擾,這就是所有成功的人所遵循的公式。
用你的努力讓工作變得完美
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工作”,正如沒有人是完美的一樣,所有的工作都有缺點。
對於完美工作的定義,我們很自然聯想到薪水高、職位好、休假多等這些條件,但隨著你的年紀愈大、工作經驗愈多,你愈會發現,薪水高、職位好、休假多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個表象,一個人若不認真思考工作對生命的意義,即使再多優厚的條件,並沒有相對帶來更多的快樂,人生依舊有很多遺憾與不滿足。
沒有完美的工作,但也不必因此氣餒。在《重整行囊》這本書中有一段很深刻的話:“完美的工作不是生活的標準,而是心靈的狀態,完美的工作就是處在一個能配合你個性及價值觀的工作環境中,將你的才華運用到你最願意付出熱情的興趣上。”
正因為沒有完美的工作,所以才需要你的努力讓它完美。
鋼鐵大王卡耐基說:“一般人隻投入25%的精力和能力在工作上。如果有人願意投入50%以上的能力,那可是值得全世界的人向他們脫帽敬禮。至於100%全心投入工作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可真是找不出幾個。”
從卡耐基的這番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能100%完成任務的員工,也是相當可貴的。雖然比起極少數那類主動找事做的員工,他們還要稍遜一籌,但能做到這一點,也是不容易的了。這類員工,也應屬優秀之列。
凱莉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任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場,看現場,還要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細節,異常辛苦,但她仍認認真真地去做,毫無怨言。
雖然她是設計部惟一一名女性,但她從不因此逃避重體力的工作。該爬樓梯就是25層也從不畏縮,該到野外就勇往直前,該去地下車庫也是二話不說。她從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為客戶做一個可行性的設計方案,時間隻有三天。接到任務後,凱莉看完現場,就開始工作了。三天時間裏,她都在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下度過。她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滿腦子都想著如何把這個方案弄好。她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三天後,她帶著滿眼的血絲把設計方案交給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工作認真,現在凱莉已是公司裏的紅人了。老板不但提升了她,還把她的薪水翻了3倍。
後來,老板告訴她:“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張,但我們必須盡快把設計方案做出來。如果當初你因此推掉這個工作,我可能會把你辭掉。你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賞你這樣工作認真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位風度翩翩的青年海軍軍官大步走進寬敞的辦公室,他是應召來見海曼·裏科弗將軍的。
將軍同他的談話很特別,坐定之後,將軍就讓這位青年挑選任何他所希望討論的題目。接著,他們討論了海軍戰術、航海技術、時事、音樂、文學、電子學和射擊學。談話過程中,將軍總是注視著對方的眼睛,不斷問這問那,常常問得這位青年軍官瞠目結舌。他很快明白了將軍找他談話的真正用意。他挑選的這些自以為懂得多的問題,其實知道得很少,身上不由得冒出了冷汗。
結束談話時,將軍問他在海軍學院學習成績怎樣。
“先生,在820人的年級中,我名列第59名。”年輕人不無自豪地說。
“你竭盡全力了嗎?”
“沒有。”年輕人坦率地答道:“我並不總是竭盡全力的。”
“為什麽不竭盡全力呢?”將軍瞪大眼睛,看了青年很久很久……這位24歲的海軍軍官,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卡特。
卡特終生不忘這次會見。“為什麽不竭盡全力呢?”裏科弗將軍提出的這個問題強烈地震撼了他。此後他一直將“竭盡全力”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鞭策自己頑強地學習和工作。
青年人大都自我感覺良好,可很少有人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竭盡全力了嗎?如果你學會了經常用這句話來鞭策自己,那麽,你的明天一定會更輝煌。
學會自動自發的工作
成功取決於態度,取決於一種自動自發的態度。所謂自動自發,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工作魄力和判斷力。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和責任,並永遠保持著這種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
自動自發就是沒有人要求你、強迫你,你完全憑主動自覺出色完成一件事情。
在麵對工作、公司、老板及自己時,自動自發的表現是:
對待工作——勤奮
對待公司——敬業
對待老板——忠誠
對待自己——自信
這類員工對自己人事的工作引以為榮,所做的事情超乎了他們的工作範疇並提供特別的服務。他們並不是因為希望立即獲得迴報才這樣做,他們知道自己會在今後得到相應利益。
沒有人給馬克思下達任務讓他研究資本生產關係,他完全憑自動自發,研究出了影響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沒有誰承諾為愛迪生每項發明給予犒賞,但他貢獻了一千餘項發明,也是因那種自動自發的精神;沒有誰強迫莎士比亞創作,但他以自動自發的工作熱情譜寫了一部又一部的不朽的戲劇。
工作不是一個關於為何事和求何報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生命的問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為了成就什麽或獲得什麽,我們才專注於什麽,並在那個方麵付出精力。明白了這個道理,並以這樣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為一種負擔,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會變得意義非凡。
但“自動自發”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強出頭、富侵略性或無視他人的反應。自動自發的人反應更敏銳、更理智、更能切合實際並掌握問題的症結所在。因為隻有抓住了問題的症結所在,並積極主動,才能取得好的業績。
自動自發、沒有任何借口的員工。具有積極思想的人,在任何地方都能獲得成功。那些消極、被動地對待工作,在工作中尋找種種借口的員工,是不會受到企業歡迎的。愛護企業,和企業成為一體的員工。除了睡覺,每個人有大半的時間在企業中度過,企業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優秀的員工,都具有企業意識,能和企業甘苦與共。
不自私而能為團體著想的員工。應該明白,所有成績的取得,都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隻有把個人的實力充分地與團隊形成合力,才具有價值和意義。團隊精神是西點軍校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一種精神,在企業裏也同樣崇尚這一精神。
隨時隨地都具備熱忱的員工。人的熱忱是成就一切的前提,事情的成功與否,往往是由做這件事情的決心和熱忱的強弱而決定的。碰到問題,如果擁有非成功不可的決心和熱忱,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不墨守成規而經常創新的員工。我相信,每一個企業都歡迎這樣的員工,因為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是企業發展的永恆動力。
能做正確價值判斷的員工。價值判斷是包括多方麵的。總而言之,有對人類的看法、對人生的看法,小到對公司經營理念的看法、對日常工作的看法。
有自主經營能力的員工。如果一個員工隻是照上麵交代的去做事以換取薪水,這是不行的。每一個人都必須以預備成為老板的心態去做事。如果這樣做了,在工作上一定會有種種新發現,其個人也會逐漸成長起來。
能得體支使上司的員工。所謂支使上司,也就是提出自己對所負責工作的建議,並促使上司同意;或者對上司的指令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促使上司修正。如果一個企業裏連這樣一個支使上司做事的人都沒有,企業的發展就成問題;如果有10個能真正支使上司的人,那麽企業就有光明的發展前途;如果有100個人能支使上司,那企業的發展會更加輝煌。有氣概擔當企業經營重任的員工。這種氣概就是自信、毅力和責任心的體現,這種氣概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價值。
不忘初衷而虛心學習的員工。所謂初衷,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隻有始終不忘企業經營理念的員工,才可能謙虛,才可能與同事齊心協力。也隻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的使命。經常不忘初衷,又能謙虛學習的人,才是企業最需要的員工。
有責任意識的員工。這就是說,處在某一職位、某一崗位的幹部或員工,能自覺地意識到自己所擔負的責任。有了自覺的責任意識之後,才會產生積極、圓滿的工作效果。沒有責任意識或不能承擔責任的員工,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員工。
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
優秀的員工就如同優秀的士兵一樣,他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他們是具有責任感、團隊精神的典範;他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力;他們沒有任何借口。人們相信,每一個進入西點軍校的學員,在他們的心中,都埋藏著一個當將軍的夢想。若非如此,他們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士兵。同樣的,在企業裏也有許多這樣的優秀員工。這些優秀員工是具有責任感、團隊精神的典範,他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力。他們是企業寶貴的財富。
消極被動的員工,總是把工作當成“要我做”的事情,而自動自發的員工則會把工作當成“我要做”的事情。所以,永遠不要把“要我做”當做工作的前提。高績效最喜愛“我要做”的那類人,並樂意為其效勞。鑒於此,你必須像優秀員工那樣,發揚主動率先的精神,變“要我做”為“我要做”。無論麵對的工作多麽枯燥乏味,“我要做”的主動精神都會讓你取得非凡的業績。
“積極主動”這個詞在關於管理的理論書籍中十分常見。這個詞的意思不僅僅是采取主動,它還有一種更深一層的意思——作為人類,我們應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我們的行為是我們所作決定的作用。我信能使感情服從於價值,我們做任何事情時應該具有主動性和責任心。
根據研究觀察,我們所有人可以劃分成三類:
那些有意誌力的人(領袖)。
那些有願望的人(他們願望是好的,但他們沒有付出必要的行動實現願望,他們有願望而不是要求)。
隻有知道躋身於第一類人,即那些具有意誌力的人的行列,才能有望成為征服者。
由於我們人類生性積極主動,如果我們的生活依靠條件反射和周圍環境的作用,那是因為我們根據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決定選擇使這些情況支配我們。因此,我們應全力發掘這一重要品質。
如果消極地期待事情的發生,就會淪落為第三類人——錯誤地認為人生由命運預先安排,而把自己的機會拱手相送的人。消極被動的人常常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果天氣很好,他們就感到很快樂。如果天氣不好,那就影響他們的態度和行為。而積極主動的人則能掌握他們自己的天氣,不管下雨還是出太陽,對他們都毫無影響。
自動自發型員工的“積極主動”,往往灌注於工作的點滴之中。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工作能力才日強一日,工作業績才得以不斷提高。總的來說,自動自發型員工的積極主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不要等待上司下命令
主動找事情做
承擔自己工作以外的責任
主動提建議
卓越者自然屬於第一類——生機勃勃的個性、維護自己、捍衛自己,積極采取成功所必須的行動。
積極主動的人具有一種使衝動服從於價值的能力。消極被動的人受感情、境況、條件的驅使,受他們的環境驅使。積極主動的人受價值的驅使——精心考慮、挑選並使之內在化的價值。
沒有競爭,就戰勝不了自己
競爭是員工必須麵對的生存前提,而不能以各種理由加以迴避。
公司核心內容是競爭,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人們所欣賞的那些天才人物都是通過競爭而逐漸脫穎而出,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的。他們具有常人所不具備的堅韌毅力,勇於拚搏,不斷進取。真可謂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有競爭意識的人往往還敢於冒險,冒天下之大不韙,從而做到他人無法企及的事。
莫納漢和大多數有遠見的創新者一樣,具有冒險家的性格。他不計後果,以極大的熱情冒險進入未知的世界。20世紀60年代末他駕駛私人飛機的經曆,便是他冒險性格的例證。當時他決定,不要浪費在連鎖店之間來迴穿梭的時間,於是買了一架“塞斯納172”型自用飛機,作為視察特許經銷商的快速可靠的交通工具,然後開始學習飛行課程。
他在拿到飛行員學習執照並在飛行學校試過單飛之後,決定從底特律穿過阿巴拉契亞山脈前往佛蒙特州。他在出發時沒能製定飛行計劃,他在前往機場的路邊上的加油站買了一張公路交通圖,作為他的惟一的導航工具。他心裏想,萬一迷路的話,可以沿著公路飛行。但是到了布法羅上空,天氣變壞了,能見度為零,他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不得不用無線電向地麵求救。空中交通控製中心通過無線電告訴莫納漢如何降低高度,如何穿過雲層,如何進行緊急著陸。後來莫納漢迴憶說:“我使飛機滑行到救護車和消防車附近停了下來,他們正等著收拾飛機殘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莫納漢也是通過競爭獲取成功的。
莫納漢依據簡單有效率的製度,創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比薩餅外賣公司。他拒絕出售三明治或任何其他產品,以防止店鋪的經理分心,保證實現用最快時間送出最美味比薩餅的主要目標。這種策略終於成功了,他成了美國的大富豪,成為一名世界級的企業家。
湯姆·莫納漢在1986年出版的自傳《比薩虎》一書中說:“我決心獲勝,決心使我們公司的業績更上一層樓,並擊敗競爭對手。”無論是優秀的政治家,還是成功的企業家,這種態度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學的研究證實,企業家的競爭意識一般都比較強烈。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遊戲時,他們都熱衷於競爭。
湯姆·莫納漢是一位勇於競爭的創新者,他用競爭描述他的童年生活。他說:“我玩拚圖玩具最出色,打乒乓球最出色,扔石頭彈子最出色。在每一項集體運動中,我都是出類拔萃的。”一些有識之士認為,企業家在工作中和遊戲時的行為沒有什麽兩樣。
1989年,莫納漢曾打算出售多米諾比薩餅公司,退休從事慈善事業並過悠閑的生活。當無人願意購買他的公司,他不得不重新埋頭於經營企業時,他聲稱已“重新參加比薩餅大戰”。
湯姆·莫納漢喜歡競爭,但必須是公平的競爭。他說:“生活和工作的真正要旨是參與超越他人的長期戰鬥……可在我看來,除非你嚴格地按照規則行事,否則,即使在企業經營上獲得成就也毫無意義。”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君王論》的作者馬基雅弗利宣揚為達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哲學觀點,是莫納漢所不能接受的,他認為這不是基督徒的行事方式。
湯姆·莫納漢是有信仰的。他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上帝,也相信迅速送貨上門。多米諾比薩餅公司的成功是莫納漢勇於競爭、善於競爭的結果,由於對自己的夢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他成為了世界第一流的企業家和創新預見者。
無論是在企業經營方麵還是在個人生活上,湯姆·莫納漢都遭受過無數次的災難,但他總是不斷地從失敗中奮起,每一次又都能更上一層樓。
莫納漢克服了許多困難,作為30分鍾送貨上門的比薩餅之王,在事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有失敗的一切理由,卻作為超一流的企業家獲得了超過預期的成就。莫納漢擁有多米諾比薩餅公司百分之九十七的股份,該公司以每天送50萬個比薩餅而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外賣比薩餅連鎖公司。
世界級的天才企業家,無一不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比爾·蓋茨具有賽車手的競爭心態,新聞電視網之父特納是“一個百折不撓的競爭者”。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說:“盡管競爭有一些較為黑暗的東西,但在我看來,它是工業和工業技術發展的關鍵。”
可見,競爭意識是成功人士的特質之一。
天才人物不是天生的強者,他們的競爭意識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的奮鬥中逐漸形成的。通過學習,你也能有膽有識,敢於競爭。
有以下幾點需要提醒你:
(1)弱者不敗
不要因為弱小而不敢與人競爭,弱者有自己生存的方式,隻要相信弱者不敗,勇敢麵對困難,你同樣能培養出競爭意識。
(2)永不滿足
有些人在事業上小有成就後,就不思進取,認為自己已經算得上是一個生活的強者。有些企業已發展到相當規模,但因此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不是進一步壯大自己,而是滿足現狀,停滯不前。
(3)從小事做起
先有一個小目標,向它挑戰,把它解決之後,再集中全力向大一點的目標前進。把它完全征服之後,再進一步建立更大的目標,然後再向它展開激烈的攻擊。這樣苦苦搏擊數十年,這樣辛辛苦苦從山腳一步一步堅實而穩穩地攀登,我們就會成為人中豪傑,自然我們的銀行戶頭會急劇擴大。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生物學界有一項實驗,生物學家把一隻青蛙放在一個盛滿涼水容器裏,然後在容器下用熱源給容器快速加溫,容器中的涼水在快速升溫後,青蛙會馬上從容器中跳出來。如果用熱源慢慢地給盛有青蛙的容器加溫,控製在每兩天升溫一度的狀態,那麽,即使水溫到了攝氏90度——雖然這時青蛙幾乎已經被煮熟了,也不會主動從容器中跳出來。
缺乏競爭,沒有壓力,在一個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和舒適的工作環境中無憂無慮地工作,時間一久,這裏就變成了那個正在被加熱的容器,裏麵的員工則是那隻青蛙。從管理的角度講,領導者應該創造一個更有激情、員工的反應更敏銳的工作環境;而員工也盡快的適應這樣的環境。
日本的遊泳運動一直是處於領先地位的。但有人說,他們訓練方法也是有著很神奇的秘密。有一個人到過日本的遊泳訓練館,他驚奇地發現,日本人在遊泳館裏養著很多鱷魚。後來他探詢到了這個秘密。在訓練的時候,隊員跳下水去之後,教練不久就會把幾隻鱷魚放到遊泳池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幾天沒有吃東西的鱷魚見到活脫脫的人,立即獸性大發,拚命追趕運動員。而運動員盡管知道鱷魚的大嘴已經被緊緊地纏住了,但看到鱷魚的兇相,還是條件反射似的拚命往前遊。
加拿大有一位長跑教練,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了幾位長跑冠軍而聞名。有很多人來他這裏探詢他的訓練秘密。誰也沒有想到他成功的秘密是因為有一個神奇的陪練,而這個陪練不是一個人,是一隻兇猛的狼。他說他是這樣決定用狼做陪練的。因為他訓練的隊員是長跑,所以,他一直要求他的隊員從家裏來時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須自己一路跑來,作為每一天訓練的第一課。他的一個隊員每一天來都是最後一個,而他的家還不是最遠的。他甚至都告訴他讓他改行去幹別的,不要在這裏浪費時間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的這個隊員竟然比其他人早到了20分鍾,他知道他離家的時間,他算了一下,驚奇地發現,這個隊員今天的速度幾乎可以超過世界紀錄。他見到這個隊員的時候,這個隊員正氣喘籲籲地向他的隊友們描述著他今天的遭遇。原來,他在離開家不久,在經過那一段有五公裏的野地時,他遇到了一隻野狼。那野狼在後麵拚命地追他,他拚命地在前麵跑,那野狼竟然被他給甩下了。教練明白了,這個隊員今天超常的成績是因為一隻野狼,因為他有了一個可怕的敵人,這個敵人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潛能都發揮了出來。從此,他聘請了一個馴獸師,找來幾隻狼,每當訓練的時候,他的隊員的成績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無論是那個日本人還是加拿大人,他們無疑都掌握了這樣一個道理,敵人的力量會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敵人強大到足以威脅你的生命的時候。敵人就在你的身後,你一刻不努力,你的生命就會有萬分的驚險和危難。
竟爭是一種動力,隻有當你被追逐時,你才跑得最迅速。在工作中,竟爭就是一種生存的條件,沒有竟爭,也就沒有了生存的理由。
適者生存的法則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天早晨,曙光剛剛劃破夜空,一隻羚羊從睡夢中猛然驚醒。“趕快跑。”它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被獅子吃掉!”
於是,起身就跑,向著太陽飛奔而去。
就在羚羊醒來的同時,一隻獅子也驚醒了。
“趕快跑。”獅子想到,“如果慢了,就肯定抓不住食物,那豈不是要餓死!”
於是,起身就跑,也向著太陽奔去。
誰快誰就贏,誰快誰生存。一個是自然界獸中之王,一個是食草的羚羊,等級差異,實力懸殊,但生存卻麵臨同一個問題——如果羚羊快,獅子就餓死;如果獅子快,羚羊被吃掉。
在如今,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隻有不斷向前奔跑,才不會被別人吃掉,才不會被激烈的竟爭所淘汰。誰奔跑得快,誰就能贏得機會。
近年來,“迅速提高職業競爭力”似乎已經成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很少有人在提高自身何種競爭力,如何提高職業競爭力上做文章。多半情況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經常忙著學這、學那,沒有清晰的學習目標,這樣做似乎競爭力是提高了,但是卻隻是學得多,真正用得上的少,往往事倍功半。
原因何在?就在於對學習的結果沒有評估的過程,控製學習就更談不上了。這又怎能“迅速提高職業競爭力”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第一步,針對自身麵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為了更好地抓住機會和迴避風險,隻需要彌補嚴重製約自身發展的劣勢。補短的關鍵在於判斷哪一項劣勢才是自身目前最應該彌補的。要有目的的補,而不是無目的、盲目地補。
第二步,製定補短的目標,即自身希望達到的學習效果。這一點至關重要,目標一定是可以實現的,要量化以方便衡量結果,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有層次,而且要相互協調。
第三步,製定一個補短的計劃,由計劃來指導學習和工作,而不是隨意地想做就做。
第四步,製定一個補短行動方案和時間進度表,以利於計劃的執行和控製。
第五步,對補短的學習過程進行控製。計劃執行的過程中要及時地衡量學習的結果,進行評估,診斷結果,然後采取修正行動。在現實中,控製這一環節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視了,隻是去補了,去學了,但是沒有控製,這很容易造成補短的低效。
駕馭你的工作
工作是磨煉自己的最佳手段,熱愛工作,才能充實自己的人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才能增長你的見識,陶冶你的情操。能夠堅持不懈地駕馭工作,而不是受工作擺布,隻有這樣,你才能受到器重,有充分的機會展現你的才華。
通常員工的工作很多,老板不可能事事過問,因為老板沒有那麽多的精力。老板隻在宏觀上把握全局,而具體的每一部分工作都是員工分工負責。而這種工作的獨立性使得你必須能獨當一麵才行。這也是你在單位立足和升職的必備素質。如果你能在如財務、英語、計算機方麵有一技之長,老板會覺得這方麵離開你不行,這樣才能認識到你的價值。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才能鞏固和加重;其次。一個人做員工可能隻是一種“過渡”。在“過渡”期內積累工作經驗和訓練自己的各方麵能力也很關鍵。一個員工將來要成功地走上老板的位置。也要有獨當一麵的能力。如果你沒有這種能力,不僅不能讓老板省心,反倒給老板帶來了包袱,老板肯定不會喜歡你的。所以。在工作中有獨當一麵的能力,才能讓老板器重你。讓別人佩服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有獨到的見解
老板在作決策時,需要員工提出一些新招,獨特的“點子”。這些“點子”即使不一定被采用,也能給老板思考問題和作出正確決策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如果你沒有見解,那是對老板最不好的交待,因為老板不喜歡隻會苦幹而不懂實幹的人。
勇於承擔大事
要勇於把同事不能做的大事承擔下來,因為這種事情老板和其他同事都感到棘手。“危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這時如果你能從容鎮定地把問題解決,老板對你就會另眼相看。
堅持不懈地工作就能創造業績
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因為隻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因為真正能夠做到的,終究隻是少數人。成功在於堅持,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任何成績的取得,事業的成功,都源於人們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探索追求;淺嚐輒止,一曝十寒,朝三暮四,心猿意馬,隻能望著成功的彼岸慨歎,隻能收獲兩手空空。勝者的生存的方式就在於:能夠堅持把一件事做下去,積跬步以成千裏,匯小河以成江流。
國際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在迴答自己何以取得成功的問題時說:“我不是特別聰明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跟班都困難,用墨水寫字,常常把墨水弄得滿紙都是,老師和父母為此經常批評我粗心。到了中學的時候,全班三十個人,我的成績也隻是第五、第六的樣子,但那時我就發現物理對我來說很容易,所以上大學我就選擇了物理係,沒有猶豫,而且一輩子都沒有離開物理。沒有像別人那樣學了三年物理覺得不好改學化學,過了兩年又改學工程。從頭至尾我一直朝這一個方向走。
他成功的訣竅是什麽?是幾十年如一日地照著一個方向走。一個人如果每天拿出一個小時做一件事情,堅持不懈,不論他選擇了哪一種事業,他都會成為大家巨子。
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兒。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就做5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麽簡單的事,誰做不到?
可是一年之後,蘇格拉底再問的時候,全班卻隻有一個學生堅持下來,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柏拉圖是天才。什麽是天才?終身努力便成天才(門捷列夫語)。天才源於勤奮,勤能補拙。這裏的勤,就是勤奮耕耘,勤勤懇懇,就是持之以恆的努力對時空的累積,它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是通往成功殿堂的快車道。
“這麽簡單的事,誰做不到?”這正是許多人的心態,他們認為小事簡單,所以忽略了它。
任何小事,都要求我們必須具備一種腳踏實地的態度。正是我們對一些小事情的處理方式,決定了我們是否能成大事。
在奔向成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挫折,會麵臨著許多意想不到的挑戰。
我們的工作不僅是為老板而做,也是為了自己。成功的人,隻是在工作中比你更努力10%,也許目前還看不到變化,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優秀的員工總是會脫穎而出。
工作中要找方法
有一個年輕的伐木工人第1天砍了10棵樹,他的斧頭銳利,而且身強力壯、精神奕奕。
第2天,他一樣地努力工作,事實上,他覺得他比第1天工作更努力,但是隻砍了8棵樹。明天,他要早一點開始,所以他提早上床睡覺,到了第3天,他盡全力地工作,但是隻砍了7棵樹。
又過了1天,數目減少為5棵樹。
到了第5天,他隻能砍倒3棵樹,而且在黃昏之前就覺得精疲力盡。
隔天早上,他正在費力砍樹的時候,一個老人經過,問他:“你為什麽不停下來磨一磨斧頭呢?”
他迴答:“沒時間,我正忙著砍樹呢!”
在工作的道路上,不僅要知道努力,還要講究方法,把動腦和勤奮結合起來,知道怎樣努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有一個智慧的故事:一輛大卡車卡在天橋下,這輛卡車太高了,所以看不清楚路況。警察把城中最優秀、最聰明和身價最高的工程師都找來,集思廣益看應該怎麽處理。這些工程師帶來了電腦、筆記板和滑尺。他們彼此討論這個議題。他們想破頭想了好幾個鍾頭,就是想不出如何能在不破壞上麵的高速公路的條件下移動卡車。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太複雜了。
後來,有一個小男孩,大約七歲左右,走向這群男士,他扯扯其中一人的褲管。“對不起,先生。”
小男孩以尊敬的口吻說,“你們為何不把輪胎的氣放掉?”一句童語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在此,我並不是想批評那幾個工程師的“愚笨”,而隻是想通過這個小孩子的聰明說明一個道理,即常人與老板之間有時候也就隻差這麽一點點的智慧,或者說是隻差那麽一點點的“轉念一想”。
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不同的手段,達到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選擇好的方法至關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我們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少的資源達到目標。這樣不僅為我們節省了時間,更使我們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占盡先機,處於領先地位。
正確的方法對於我們的工作很重要。麥肯錫在80餘年的工作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每個時代、不同企業的工作經驗,而又以對當今信息爆炸時代的經驗最為充足。
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員工,成為一個能夠卓有成效解決問題的人,我們就必須學習,真正學習到一些有用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做到我們想要做的。
下麵是麥肯錫幫助解決諾貝爾獎金問題的經典案例。
諾貝爾獎每次100萬美元的獎金的確值得大家關注,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發布5個獎項,因而每年必須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高額獎金。你肯定禁不住要問,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到底有多少,才能夠承擔起每年的巨額支出?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之所以能夠順利支付高額獎金,除了諾貝爾本人捐獻的一筆龐大的基金外,更應歸功於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有方。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建立。由於該基金成立的目的是用於支付獎金,基金的管理不容許出現任何差錯。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確規定了基金的投資範圍,這筆資金被限製在安全且有固定收益的投資上,例如銀行存款與公債,不允許用於有風險的投資,尤其不允許投資於股票或房地產,那樣會使基金處於價格漲跌的高風險之中。
這種保本重於報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資原則,的確是穩健的做法,避免了基金損失的情況。但犧牲報酬率的結果是,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會運作的開銷,曆經50多年後,低報酬率使得諾貝爾基金的資產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隻剩下300多萬美元。
眼見資產將消耗殆盡,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及時覺醒,他們馬上尋找諮詢顧問以應對所麵臨的不利局麵。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在商業界已經聲譽鵲起的麥肯錫諮詢公司。麵對這樣一個問題,麥肯錫人迅速地組成了一個團隊,並且投入到工作之中。在做了充分的研究工作之後,這個團隊意識到提高投資報酬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並在當年就把這一建議謹慎地交給了諾貝爾基金會。於是諾貝爾基金會在這一建議的指導下,在1953年做出了突破性的改革--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原先隻準存放在銀行和買公券的資金轉向投資股票和房地產。新的理財觀一舉扭轉了整個諾貝爾基金的命運,其後的幾年,巨額獎金照發、基金會照常運轉。到了1993年,基金會不但挽迴了過去的虧損,基金總資產也增長到了27億多美元。
諾貝爾基金會的成長離不開麥肯錫;而麥肯錫的迅速成功又得力於公司總結出的高效工作方法。
其實,對麥肯錫來說,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麥肯錫本人基本上每天都沉浸在大大小小的商業問題之中。但也正是如此,使得麥肯錫的經驗以及實踐能力不斷加強,反過來又增加了麥肯錫的實力。
每一件事和每一項工作都會有其特定的最好結果,這個最好結果就是我們做一件事和一項工作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標。在開始做事之前,隻要明確地記住了最終目標,就能肯定,不管哪一天幹哪一件事都不會違背你為之確定的最重要的標準,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為這個最終目標作出有意義的貢獻。
如果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切實的行動,更不可能獲得實際的結果。高效能人士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他們往往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達到一個什麽樣的目的,清楚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須的,哪些事往往看起來必不可少,其實是無足輕重的。他們總是在一開始時就懷有最終目標,因而總是能事半功倍,能卓越而高效。
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意味著從一開始時你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裏,從一開始時你就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裏。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至少可以肯定,你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方向正確的。那種看似忙忙碌碌、最後卻發現自己是背道而馳的情況是非常令人沮喪的。這是許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人最容易出現的錯誤,他們往往半途而廢,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無用的事情上。
每天都有無數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處理,而且有許多事情看起來還顯得非常緊急,比如響個不停的電話,下一個小時的某個會議,給某個客戶的迴信等等。陷入事務性的圈子,把我們變得忙忙碌碌的情景看來是必須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麥肯錫工作所獲得的經驗告訴我們,每個人在一天所做的事情中,至少有80%是並不重要的。換句話說,可能我們每天80%的時間和精力是在正確做事,卻不是在做正確的事。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工作方法。
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能幫助我們很快地確定事情的重要性,它是讓我們永遠走在做正確事的大道上的重要保障。這個“最終目標”會時刻提醒我們,這件事雖然緊急,卻並不重要,那件事雖然看起來還可以拖延,但它卻有助於我們向目標更快地邁進。
有一個被廣泛傳播的事例。我們走進一片叢林,開始清除矮灌木。當我們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清除完這一片灌木林,直起腰來,準備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項艱苦工作後的樂趣時,卻猛然發現,不是這塊叢林,旁邊還有一片叢林,那才是需要我們去清除的叢林!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隻是埋頭砍伐矮灌木,甚至沒有意識到要砍的並非是那片叢林。
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會讓我們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養成一種理性的判斷規則和工作習慣。如果我們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就會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眼界。事實上,這種不是著眼於某一個具體事情上的思維習慣和工作方法讓麥肯錫受益匪淺,在他後來的工作歲月中,這種工作方法無數次地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喜悅和收獲。
合理安排工作順序
一個人在工作中常常難以避免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做最該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應該做的事,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效能不顯著。
大量研究表明,在工作中,人們總是依據下列各種準則決定事情的優先次序:
(1)先做喜歡做的事,然後再做不喜歡做的事。
(2)先做熟悉的事,然後再做不熟悉的事。
(3)先做容易做的事,然後再做難做的事。
(4)先做隻需花費少量時間即可做好的事,然後再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做好的事。
(5)先處理資料齊全的事,再處理資料不齊全的事。
(6)先做已排定時間的事,再做未經排定時間的事。
(7)先做經過籌劃的事,然後再做未經籌劃的事。
(8)先做別人的事,然後再做自己的事。
(9)先做緊迫的事,然後再做不緊迫的事。
(10)先做有趣的事,然後再做枯燥的事。
(11)先做易於完成的事或易於告一段落的事,然後再做難以完成的整件事或難以告一段落的事。
(12)先做自己所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有密切的利害關係的人所拜托的事,然後再做自己所不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沒有密切的利害關係的人所拜托的事。
(13)先做已發生的事,然後做未發生的事。
很顯然,上述各種準則,都不符合高效工作方法的要求。
工作是以目標的實現為導向的,在一係列以實現目標為依據的待辦事項之中,到底哪些事項應先著手處理?哪些事項應延後處理,甚至不予處理?
對於這個問題,麥肯錫公司給出的答案是:應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編排行事的優先次序。所謂“重要程度”,即指對實現目標的貢獻大小。對實現目標越有貢獻的事越是重要,它們越應獲得優先處理;對實現目標越無意義的事情,愈不重要,它們愈應延後處理。簡單地說,就是根據“我現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標”這一原則來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在上述的十三種決定優先次序的準則中,對我們最具支配力的恐怕是第九種——“先做緊迫的事,再做不緊迫的事”,大凡低效能的員工,他們每天80%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緊迫的事”上。也就是說,人們慣常地習慣是按照事情的“緩急程度”決定行事的優先次序,而不是首先衡量事情的“重要程度”。按照這種思維,他們經常把每日待處理的事區分為如下的三個層次:
(1)今天“必須”做的事(即最為緊迫的事)。
(2)今天“應該”做的事(即有點緊迫的事)。
(3)今天“可以”做的事(即不緊迫的事)。
提高工作效率有技巧
任何員工要想提高工作效率都必須有掌握良好工作的習慣,即技巧,不妨這樣:
(1)采取快捷的工作方式
完成一項工作有多種方式。如果一生都能采取快捷的方式去工作,將不知節省多少時間。比如通知各個部門召開一個會議,你是一個個打電話通知,還是寫信或發傳真?顯然這裏寫信的方式最慢,傳真和打電話同樣快。如果打電話,受話人不在辦公室,你還需要再聯係,半天後才找到受話人,還是沒達到快捷的目的。如果發傳真,無論受話人在不在辦公室,他迴到寫字台時都會看到,可以節省再次打電話找受話人所浪費的時間。在生活中,完成同樣的工作,高效工作者總是善於動腦子,能比別人快捷迅速地完成任務。
在完成一件任務之前,我們根據什麽原則選擇出快捷的方式呢?一般來說不外乎依據客觀事物的規律,任務的輕重緩急,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自己和對方所擁有的用交通和通訊條件來選擇最佳方式。比如,到外地出差乘坐飛機最快,但從北京到石家莊,乘飛機就沒有乘小臥車快。因為從市內到首都機場乘車需40分鍾左右,再加上候機、辦理登機手續、安全檢查、登機又需要幾十分鍾,甚至1個小時。飛機在石家莊機場降落後,從機場乘車到市內又需幾十分鍾。從出機場門到抵達出差的目的地最少也得3個多小時。萬一飛機晚點,那就更沒準了。如果乘車走高速路的話,3個小時就能到石家莊。所以說,什麽方法最快捷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隻有聰明人才能隨機應變,機動靈活地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員工口號:我們是由具有奉獻精神,辛勤工作的普通人組成的群體,來到一起為的是實現傑出的目標。
樹立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
聯想董事長柳傳誌先生說:“辦企業有點兒像爬珠穆朗瑪峰,目標是爬到山頂。不管是從北坡上,還是從南坡上,都能爬到山頂。但你做企業,你的隊伍總不能一半人從南坡上,一半人從北坡上,這是不行的,大家要從同一個方向朝目標前進。隻有這樣,這個企業才會在競爭中有獲勝的機會。”
目標,把企業員工的所有動能凝聚到一個方向,這是企業集合的力量。
我們每個人自出生起就開始樹立目標,因為生存需要目標,沒有了目標就沒有了自我。沒有目標的生存隻能稱其為“苟且”,在社會生活中,就單個生命來說,生存可以“苟且”,但對社會組織而言,“苟且”是絕對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大量研究表明,芸芸眾生中,真正的天才與白癡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但是,這些人中有的成為贏家,有的卻碌碌無為。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為何他們的成就卻有天壤之別呢?
美國哈佛大學曾就這一問題對一群智力、學曆、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的畢業生進行過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調查表明: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25年後,哈佛對上述對象再一次進行調查,結果令人吃驚: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麽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結論。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要幹什麽,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每一個立誌成為贏家的人都必須明白,傑出人士與平庸之輩最根本的差別,並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於機遇,而在於人生有無目標!
鎖定目標,不放棄
這裏是非洲的馬拉河,河穀兩岸青草嫩肥,草叢中一群群羚羊在那兒進食。一隻非洲豹隱藏在遠遠的草叢中,豎起耳朵凝神聆聽。它覺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後悄悄地、輕手輕腳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來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覺,開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運動員那樣,瞬時爆發,像箭一般地衝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著一隻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飛快,而非洲豹更快。在追與逃的過程中,非洲豹超過了一頭又一頭站在旁邊觀望的羚羊,但它沒有掉頭改追這些更近的獵物。而是一個勁地直朝著那頭未成年的羚羊瘋狂地追。那隻羚羊已經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與累的較量中比最後的速度和耐力。終於,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絆倒了,豹牙直朝它的脖頸咬了下去。可以說,一切肉食動物都知道在出擊之前要隱藏自己,而在選擇追擊目標時,總是選那些未成年的,或老弱的,或落了單的獵物。在追擊過程中,它為什麽不改追其他離得更近的羊呢?因為它已很累了,而別的羊還不累呢。其他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衝刺的爆發力,一瞬間就會把已經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後邊,拉開距離。
如果丟下那隻跑累了的羊,改追一頭不累的羊,以自己之累去追不累,最後一定是一隻也追不著。
動物世界的這種普遍現象,也許是一種代代相傳的本能。但它啟發人類仿效,在一切追逐目標的過程中,都要借鑒這種智慧。
一個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須確立目標,並為之奮鬥不懈,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
有人問比爾·蓋茨成功的秘訣,蓋茨迴答道:“選定一件事,就咬住不放。世界上成功的人,不是那些腦筋好的人,而是對一個目標咬住不放的人,我想我們應該隻做軟件。”
蓋茨的話中談到了兩件事,其一是選定一個目標,其二是咬住不放。將放大鏡在陽光下聚焦,並把焦點固定在紙的一點上,很快就能將紙點燃,如果不停地移動焦點,那你永遠也別想看到火焰。你隻有將目標準確定位,才能集中精力,實現理想。
如果目標總是遊移不定,那你將一無所獲。一個成功的獵人一天可能會打下100隻鵪鶉,但他每次肯定隻是瞄準一隻,而不是向一群鵪鶉開槍。所以,時間越近,目標應當越集中,越具體、專一,三心二意永遠成不了大氣候。目前許多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躊躇滿誌,也勤奮努力,但稍遇挫折就放棄了。愛迪生說過,全世界的失敗,有百分之七十五隻要繼續下去,原本都可成功;成功最大的阻礙,就是放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不論就業或創業,在選定一個目標之後,萬萬不可受到點挫折就固步自封甚至幹脆放棄,必須愈挫愈勇,咬住不放,一定會成功。
人生就像爬階梯一樣,必須一步一階,絲毫取巧不得;隻要一步一階,終將抵達山頂。
正如空氣對於生命—樣,目標對於成功也是絕對的必要。如果沒有空氣,就沒有人能夠生存;如果沒有目標,就沒有任何人能夠成功。所以對你想去的地方先要有個清楚的範圍才好。
在工作中,有的人喜歡幹到哪兒算哪兒,他們從來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明確的目標,這種弱點使他們被永遠地拒絕在成功的門外。一個人隻有先有目標,才有前進的方向,才有成功的希望。
如果你的目標是想獲得更好的工作,那你就必須把這一工作具體描述出來,並自我限定準備哪一天得到這份工作。你決不能對自己說:“我希望有一個更好的工作——也許是推銷員吧!”你必須用肯定的語氣說:“我希望有一個更好的工作,不錯,我想當推銷員。我要推銷某種商品。我就去找奧克先生談談,向他請教請教,他已經幹了幾年的推銷工作了。然後我向招聘推銷員的七個公司寫自薦信,過一個星期,我再給每家收信公司打個電話,請他們給我安排一次麵談。”
美國著名小說家傑克·倫敦說:“沒有目標的人改變人生的方式就是占領目標,像士兵撲向碉堡一樣勇猛!”目標是對於所期望成就的事業的真正決心。目標比幻想好得多,因為它可以實現。有目標,人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就能夠一步步改變自己,最終達到美好的人生境界。
沒有目標,不可能發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驟。如果一個人沒有目標,就隻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你不是預言家,但卻能夠用一個簡單的問題,預測一個人的未來。隻要問:“你的人生有何明確的目標?你計劃如何達成目標?”
如果你問100個人同樣的問題,其中98個人會這樣迴答:“我要讓自己過得好,努力追求成功。”這個答案乍聽之下,似乎言之有理,但是仔細一想,你就會發現,真正成功的人,都有明確的目標及確實的執行計劃;而隨波逐流的人,一生都將一事無成,充其量隻能撿拾成功者的殘羹剩飯。因此,你必須在此時訂出你的目標,並且製定達成目標的步驟。
一心一意地專注於你的目標,才能確保成功。思考並且規劃你想要追求的目標,完全不去理會任何幹擾,這就是所有成功的人所遵循的公式。
用你的努力讓工作變得完美
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工作”,正如沒有人是完美的一樣,所有的工作都有缺點。
對於完美工作的定義,我們很自然聯想到薪水高、職位好、休假多等這些條件,但隨著你的年紀愈大、工作經驗愈多,你愈會發現,薪水高、職位好、休假多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個表象,一個人若不認真思考工作對生命的意義,即使再多優厚的條件,並沒有相對帶來更多的快樂,人生依舊有很多遺憾與不滿足。
沒有完美的工作,但也不必因此氣餒。在《重整行囊》這本書中有一段很深刻的話:“完美的工作不是生活的標準,而是心靈的狀態,完美的工作就是處在一個能配合你個性及價值觀的工作環境中,將你的才華運用到你最願意付出熱情的興趣上。”
正因為沒有完美的工作,所以才需要你的努力讓它完美。
鋼鐵大王卡耐基說:“一般人隻投入25%的精力和能力在工作上。如果有人願意投入50%以上的能力,那可是值得全世界的人向他們脫帽敬禮。至於100%全心投入工作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可真是找不出幾個。”
從卡耐基的這番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能100%完成任務的員工,也是相當可貴的。雖然比起極少數那類主動找事做的員工,他們還要稍遜一籌,但能做到這一點,也是不容易的了。這類員工,也應屬優秀之列。
凱莉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任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場,看現場,還要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細節,異常辛苦,但她仍認認真真地去做,毫無怨言。
雖然她是設計部惟一一名女性,但她從不因此逃避重體力的工作。該爬樓梯就是25層也從不畏縮,該到野外就勇往直前,該去地下車庫也是二話不說。她從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為客戶做一個可行性的設計方案,時間隻有三天。接到任務後,凱莉看完現場,就開始工作了。三天時間裏,她都在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下度過。她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滿腦子都想著如何把這個方案弄好。她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三天後,她帶著滿眼的血絲把設計方案交給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工作認真,現在凱莉已是公司裏的紅人了。老板不但提升了她,還把她的薪水翻了3倍。
後來,老板告訴她:“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張,但我們必須盡快把設計方案做出來。如果當初你因此推掉這個工作,我可能會把你辭掉。你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賞你這樣工作認真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位風度翩翩的青年海軍軍官大步走進寬敞的辦公室,他是應召來見海曼·裏科弗將軍的。
將軍同他的談話很特別,坐定之後,將軍就讓這位青年挑選任何他所希望討論的題目。接著,他們討論了海軍戰術、航海技術、時事、音樂、文學、電子學和射擊學。談話過程中,將軍總是注視著對方的眼睛,不斷問這問那,常常問得這位青年軍官瞠目結舌。他很快明白了將軍找他談話的真正用意。他挑選的這些自以為懂得多的問題,其實知道得很少,身上不由得冒出了冷汗。
結束談話時,將軍問他在海軍學院學習成績怎樣。
“先生,在820人的年級中,我名列第59名。”年輕人不無自豪地說。
“你竭盡全力了嗎?”
“沒有。”年輕人坦率地答道:“我並不總是竭盡全力的。”
“為什麽不竭盡全力呢?”將軍瞪大眼睛,看了青年很久很久……這位24歲的海軍軍官,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卡特。
卡特終生不忘這次會見。“為什麽不竭盡全力呢?”裏科弗將軍提出的這個問題強烈地震撼了他。此後他一直將“竭盡全力”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鞭策自己頑強地學習和工作。
青年人大都自我感覺良好,可很少有人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竭盡全力了嗎?如果你學會了經常用這句話來鞭策自己,那麽,你的明天一定會更輝煌。
學會自動自發的工作
成功取決於態度,取決於一種自動自發的態度。所謂自動自發,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工作魄力和判斷力。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和責任,並永遠保持著這種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
自動自發就是沒有人要求你、強迫你,你完全憑主動自覺出色完成一件事情。
在麵對工作、公司、老板及自己時,自動自發的表現是:
對待工作——勤奮
對待公司——敬業
對待老板——忠誠
對待自己——自信
這類員工對自己人事的工作引以為榮,所做的事情超乎了他們的工作範疇並提供特別的服務。他們並不是因為希望立即獲得迴報才這樣做,他們知道自己會在今後得到相應利益。
沒有人給馬克思下達任務讓他研究資本生產關係,他完全憑自動自發,研究出了影響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沒有誰承諾為愛迪生每項發明給予犒賞,但他貢獻了一千餘項發明,也是因那種自動自發的精神;沒有誰強迫莎士比亞創作,但他以自動自發的工作熱情譜寫了一部又一部的不朽的戲劇。
工作不是一個關於為何事和求何報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生命的問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為了成就什麽或獲得什麽,我們才專注於什麽,並在那個方麵付出精力。明白了這個道理,並以這樣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為一種負擔,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會變得意義非凡。
但“自動自發”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強出頭、富侵略性或無視他人的反應。自動自發的人反應更敏銳、更理智、更能切合實際並掌握問題的症結所在。因為隻有抓住了問題的症結所在,並積極主動,才能取得好的業績。
自動自發、沒有任何借口的員工。具有積極思想的人,在任何地方都能獲得成功。那些消極、被動地對待工作,在工作中尋找種種借口的員工,是不會受到企業歡迎的。愛護企業,和企業成為一體的員工。除了睡覺,每個人有大半的時間在企業中度過,企業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優秀的員工,都具有企業意識,能和企業甘苦與共。
不自私而能為團體著想的員工。應該明白,所有成績的取得,都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隻有把個人的實力充分地與團隊形成合力,才具有價值和意義。團隊精神是西點軍校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一種精神,在企業裏也同樣崇尚這一精神。
隨時隨地都具備熱忱的員工。人的熱忱是成就一切的前提,事情的成功與否,往往是由做這件事情的決心和熱忱的強弱而決定的。碰到問題,如果擁有非成功不可的決心和熱忱,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不墨守成規而經常創新的員工。我相信,每一個企業都歡迎這樣的員工,因為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是企業發展的永恆動力。
能做正確價值判斷的員工。價值判斷是包括多方麵的。總而言之,有對人類的看法、對人生的看法,小到對公司經營理念的看法、對日常工作的看法。
有自主經營能力的員工。如果一個員工隻是照上麵交代的去做事以換取薪水,這是不行的。每一個人都必須以預備成為老板的心態去做事。如果這樣做了,在工作上一定會有種種新發現,其個人也會逐漸成長起來。
能得體支使上司的員工。所謂支使上司,也就是提出自己對所負責工作的建議,並促使上司同意;或者對上司的指令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促使上司修正。如果一個企業裏連這樣一個支使上司做事的人都沒有,企業的發展就成問題;如果有10個能真正支使上司的人,那麽企業就有光明的發展前途;如果有100個人能支使上司,那企業的發展會更加輝煌。有氣概擔當企業經營重任的員工。這種氣概就是自信、毅力和責任心的體現,這種氣概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價值。
不忘初衷而虛心學習的員工。所謂初衷,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隻有始終不忘企業經營理念的員工,才可能謙虛,才可能與同事齊心協力。也隻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的使命。經常不忘初衷,又能謙虛學習的人,才是企業最需要的員工。
有責任意識的員工。這就是說,處在某一職位、某一崗位的幹部或員工,能自覺地意識到自己所擔負的責任。有了自覺的責任意識之後,才會產生積極、圓滿的工作效果。沒有責任意識或不能承擔責任的員工,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員工。
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
優秀的員工就如同優秀的士兵一樣,他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質,他們是具有責任感、團隊精神的典範;他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力;他們沒有任何借口。人們相信,每一個進入西點軍校的學員,在他們的心中,都埋藏著一個當將軍的夢想。若非如此,他們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士兵。同樣的,在企業裏也有許多這樣的優秀員工。這些優秀員工是具有責任感、團隊精神的典範,他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力。他們是企業寶貴的財富。
消極被動的員工,總是把工作當成“要我做”的事情,而自動自發的員工則會把工作當成“我要做”的事情。所以,永遠不要把“要我做”當做工作的前提。高績效最喜愛“我要做”的那類人,並樂意為其效勞。鑒於此,你必須像優秀員工那樣,發揚主動率先的精神,變“要我做”為“我要做”。無論麵對的工作多麽枯燥乏味,“我要做”的主動精神都會讓你取得非凡的業績。
“積極主動”這個詞在關於管理的理論書籍中十分常見。這個詞的意思不僅僅是采取主動,它還有一種更深一層的意思——作為人類,我們應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我們的行為是我們所作決定的作用。我信能使感情服從於價值,我們做任何事情時應該具有主動性和責任心。
根據研究觀察,我們所有人可以劃分成三類:
那些有意誌力的人(領袖)。
那些有願望的人(他們願望是好的,但他們沒有付出必要的行動實現願望,他們有願望而不是要求)。
隻有知道躋身於第一類人,即那些具有意誌力的人的行列,才能有望成為征服者。
由於我們人類生性積極主動,如果我們的生活依靠條件反射和周圍環境的作用,那是因為我們根據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決定選擇使這些情況支配我們。因此,我們應全力發掘這一重要品質。
如果消極地期待事情的發生,就會淪落為第三類人——錯誤地認為人生由命運預先安排,而把自己的機會拱手相送的人。消極被動的人常常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果天氣很好,他們就感到很快樂。如果天氣不好,那就影響他們的態度和行為。而積極主動的人則能掌握他們自己的天氣,不管下雨還是出太陽,對他們都毫無影響。
自動自發型員工的“積極主動”,往往灌注於工作的點滴之中。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工作能力才日強一日,工作業績才得以不斷提高。總的來說,自動自發型員工的積極主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不要等待上司下命令
主動找事情做
承擔自己工作以外的責任
主動提建議
卓越者自然屬於第一類——生機勃勃的個性、維護自己、捍衛自己,積極采取成功所必須的行動。
積極主動的人具有一種使衝動服從於價值的能力。消極被動的人受感情、境況、條件的驅使,受他們的環境驅使。積極主動的人受價值的驅使——精心考慮、挑選並使之內在化的價值。
沒有競爭,就戰勝不了自己
競爭是員工必須麵對的生存前提,而不能以各種理由加以迴避。
公司核心內容是競爭,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人們所欣賞的那些天才人物都是通過競爭而逐漸脫穎而出,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的。他們具有常人所不具備的堅韌毅力,勇於拚搏,不斷進取。真可謂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有競爭意識的人往往還敢於冒險,冒天下之大不韙,從而做到他人無法企及的事。
莫納漢和大多數有遠見的創新者一樣,具有冒險家的性格。他不計後果,以極大的熱情冒險進入未知的世界。20世紀60年代末他駕駛私人飛機的經曆,便是他冒險性格的例證。當時他決定,不要浪費在連鎖店之間來迴穿梭的時間,於是買了一架“塞斯納172”型自用飛機,作為視察特許經銷商的快速可靠的交通工具,然後開始學習飛行課程。
他在拿到飛行員學習執照並在飛行學校試過單飛之後,決定從底特律穿過阿巴拉契亞山脈前往佛蒙特州。他在出發時沒能製定飛行計劃,他在前往機場的路邊上的加油站買了一張公路交通圖,作為他的惟一的導航工具。他心裏想,萬一迷路的話,可以沿著公路飛行。但是到了布法羅上空,天氣變壞了,能見度為零,他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不得不用無線電向地麵求救。空中交通控製中心通過無線電告訴莫納漢如何降低高度,如何穿過雲層,如何進行緊急著陸。後來莫納漢迴憶說:“我使飛機滑行到救護車和消防車附近停了下來,他們正等著收拾飛機殘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莫納漢也是通過競爭獲取成功的。
莫納漢依據簡單有效率的製度,創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比薩餅外賣公司。他拒絕出售三明治或任何其他產品,以防止店鋪的經理分心,保證實現用最快時間送出最美味比薩餅的主要目標。這種策略終於成功了,他成了美國的大富豪,成為一名世界級的企業家。
湯姆·莫納漢在1986年出版的自傳《比薩虎》一書中說:“我決心獲勝,決心使我們公司的業績更上一層樓,並擊敗競爭對手。”無論是優秀的政治家,還是成功的企業家,這種態度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學的研究證實,企業家的競爭意識一般都比較強烈。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遊戲時,他們都熱衷於競爭。
湯姆·莫納漢是一位勇於競爭的創新者,他用競爭描述他的童年生活。他說:“我玩拚圖玩具最出色,打乒乓球最出色,扔石頭彈子最出色。在每一項集體運動中,我都是出類拔萃的。”一些有識之士認為,企業家在工作中和遊戲時的行為沒有什麽兩樣。
1989年,莫納漢曾打算出售多米諾比薩餅公司,退休從事慈善事業並過悠閑的生活。當無人願意購買他的公司,他不得不重新埋頭於經營企業時,他聲稱已“重新參加比薩餅大戰”。
湯姆·莫納漢喜歡競爭,但必須是公平的競爭。他說:“生活和工作的真正要旨是參與超越他人的長期戰鬥……可在我看來,除非你嚴格地按照規則行事,否則,即使在企業經營上獲得成就也毫無意義。”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君王論》的作者馬基雅弗利宣揚為達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哲學觀點,是莫納漢所不能接受的,他認為這不是基督徒的行事方式。
湯姆·莫納漢是有信仰的。他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上帝,也相信迅速送貨上門。多米諾比薩餅公司的成功是莫納漢勇於競爭、善於競爭的結果,由於對自己的夢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他成為了世界第一流的企業家和創新預見者。
無論是在企業經營方麵還是在個人生活上,湯姆·莫納漢都遭受過無數次的災難,但他總是不斷地從失敗中奮起,每一次又都能更上一層樓。
莫納漢克服了許多困難,作為30分鍾送貨上門的比薩餅之王,在事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有失敗的一切理由,卻作為超一流的企業家獲得了超過預期的成就。莫納漢擁有多米諾比薩餅公司百分之九十七的股份,該公司以每天送50萬個比薩餅而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外賣比薩餅連鎖公司。
世界級的天才企業家,無一不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比爾·蓋茨具有賽車手的競爭心態,新聞電視網之父特納是“一個百折不撓的競爭者”。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說:“盡管競爭有一些較為黑暗的東西,但在我看來,它是工業和工業技術發展的關鍵。”
可見,競爭意識是成功人士的特質之一。
天才人物不是天生的強者,他們的競爭意識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後天的奮鬥中逐漸形成的。通過學習,你也能有膽有識,敢於競爭。
有以下幾點需要提醒你:
(1)弱者不敗
不要因為弱小而不敢與人競爭,弱者有自己生存的方式,隻要相信弱者不敗,勇敢麵對困難,你同樣能培養出競爭意識。
(2)永不滿足
有些人在事業上小有成就後,就不思進取,認為自己已經算得上是一個生活的強者。有些企業已發展到相當規模,但因此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不是進一步壯大自己,而是滿足現狀,停滯不前。
(3)從小事做起
先有一個小目標,向它挑戰,把它解決之後,再集中全力向大一點的目標前進。把它完全征服之後,再進一步建立更大的目標,然後再向它展開激烈的攻擊。這樣苦苦搏擊數十年,這樣辛辛苦苦從山腳一步一步堅實而穩穩地攀登,我們就會成為人中豪傑,自然我們的銀行戶頭會急劇擴大。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生物學界有一項實驗,生物學家把一隻青蛙放在一個盛滿涼水容器裏,然後在容器下用熱源給容器快速加溫,容器中的涼水在快速升溫後,青蛙會馬上從容器中跳出來。如果用熱源慢慢地給盛有青蛙的容器加溫,控製在每兩天升溫一度的狀態,那麽,即使水溫到了攝氏90度——雖然這時青蛙幾乎已經被煮熟了,也不會主動從容器中跳出來。
缺乏競爭,沒有壓力,在一個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和舒適的工作環境中無憂無慮地工作,時間一久,這裏就變成了那個正在被加熱的容器,裏麵的員工則是那隻青蛙。從管理的角度講,領導者應該創造一個更有激情、員工的反應更敏銳的工作環境;而員工也盡快的適應這樣的環境。
日本的遊泳運動一直是處於領先地位的。但有人說,他們訓練方法也是有著很神奇的秘密。有一個人到過日本的遊泳訓練館,他驚奇地發現,日本人在遊泳館裏養著很多鱷魚。後來他探詢到了這個秘密。在訓練的時候,隊員跳下水去之後,教練不久就會把幾隻鱷魚放到遊泳池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幾天沒有吃東西的鱷魚見到活脫脫的人,立即獸性大發,拚命追趕運動員。而運動員盡管知道鱷魚的大嘴已經被緊緊地纏住了,但看到鱷魚的兇相,還是條件反射似的拚命往前遊。
加拿大有一位長跑教練,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了幾位長跑冠軍而聞名。有很多人來他這裏探詢他的訓練秘密。誰也沒有想到他成功的秘密是因為有一個神奇的陪練,而這個陪練不是一個人,是一隻兇猛的狼。他說他是這樣決定用狼做陪練的。因為他訓練的隊員是長跑,所以,他一直要求他的隊員從家裏來時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須自己一路跑來,作為每一天訓練的第一課。他的一個隊員每一天來都是最後一個,而他的家還不是最遠的。他甚至都告訴他讓他改行去幹別的,不要在這裏浪費時間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的這個隊員竟然比其他人早到了20分鍾,他知道他離家的時間,他算了一下,驚奇地發現,這個隊員今天的速度幾乎可以超過世界紀錄。他見到這個隊員的時候,這個隊員正氣喘籲籲地向他的隊友們描述著他今天的遭遇。原來,他在離開家不久,在經過那一段有五公裏的野地時,他遇到了一隻野狼。那野狼在後麵拚命地追他,他拚命地在前麵跑,那野狼竟然被他給甩下了。教練明白了,這個隊員今天超常的成績是因為一隻野狼,因為他有了一個可怕的敵人,這個敵人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潛能都發揮了出來。從此,他聘請了一個馴獸師,找來幾隻狼,每當訓練的時候,他的隊員的成績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無論是那個日本人還是加拿大人,他們無疑都掌握了這樣一個道理,敵人的力量會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敵人強大到足以威脅你的生命的時候。敵人就在你的身後,你一刻不努力,你的生命就會有萬分的驚險和危難。
竟爭是一種動力,隻有當你被追逐時,你才跑得最迅速。在工作中,竟爭就是一種生存的條件,沒有竟爭,也就沒有了生存的理由。
適者生存的法則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天早晨,曙光剛剛劃破夜空,一隻羚羊從睡夢中猛然驚醒。“趕快跑。”它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被獅子吃掉!”
於是,起身就跑,向著太陽飛奔而去。
就在羚羊醒來的同時,一隻獅子也驚醒了。
“趕快跑。”獅子想到,“如果慢了,就肯定抓不住食物,那豈不是要餓死!”
於是,起身就跑,也向著太陽奔去。
誰快誰就贏,誰快誰生存。一個是自然界獸中之王,一個是食草的羚羊,等級差異,實力懸殊,但生存卻麵臨同一個問題——如果羚羊快,獅子就餓死;如果獅子快,羚羊被吃掉。
在如今,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隻有不斷向前奔跑,才不會被別人吃掉,才不會被激烈的竟爭所淘汰。誰奔跑得快,誰就能贏得機會。
近年來,“迅速提高職業競爭力”似乎已經成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很少有人在提高自身何種競爭力,如何提高職業競爭力上做文章。多半情況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經常忙著學這、學那,沒有清晰的學習目標,這樣做似乎競爭力是提高了,但是卻隻是學得多,真正用得上的少,往往事倍功半。
原因何在?就在於對學習的結果沒有評估的過程,控製學習就更談不上了。這又怎能“迅速提高職業競爭力”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第一步,針對自身麵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為了更好地抓住機會和迴避風險,隻需要彌補嚴重製約自身發展的劣勢。補短的關鍵在於判斷哪一項劣勢才是自身目前最應該彌補的。要有目的的補,而不是無目的、盲目地補。
第二步,製定補短的目標,即自身希望達到的學習效果。這一點至關重要,目標一定是可以實現的,要量化以方便衡量結果,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有層次,而且要相互協調。
第三步,製定一個補短的計劃,由計劃來指導學習和工作,而不是隨意地想做就做。
第四步,製定一個補短行動方案和時間進度表,以利於計劃的執行和控製。
第五步,對補短的學習過程進行控製。計劃執行的過程中要及時地衡量學習的結果,進行評估,診斷結果,然後采取修正行動。在現實中,控製這一環節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視了,隻是去補了,去學了,但是沒有控製,這很容易造成補短的低效。
駕馭你的工作
工作是磨煉自己的最佳手段,熱愛工作,才能充實自己的人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才能增長你的見識,陶冶你的情操。能夠堅持不懈地駕馭工作,而不是受工作擺布,隻有這樣,你才能受到器重,有充分的機會展現你的才華。
通常員工的工作很多,老板不可能事事過問,因為老板沒有那麽多的精力。老板隻在宏觀上把握全局,而具體的每一部分工作都是員工分工負責。而這種工作的獨立性使得你必須能獨當一麵才行。這也是你在單位立足和升職的必備素質。如果你能在如財務、英語、計算機方麵有一技之長,老板會覺得這方麵離開你不行,這樣才能認識到你的價值。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才能鞏固和加重;其次。一個人做員工可能隻是一種“過渡”。在“過渡”期內積累工作經驗和訓練自己的各方麵能力也很關鍵。一個員工將來要成功地走上老板的位置。也要有獨當一麵的能力。如果你沒有這種能力,不僅不能讓老板省心,反倒給老板帶來了包袱,老板肯定不會喜歡你的。所以。在工作中有獨當一麵的能力,才能讓老板器重你。讓別人佩服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有獨到的見解
老板在作決策時,需要員工提出一些新招,獨特的“點子”。這些“點子”即使不一定被采用,也能給老板思考問題和作出正確決策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如果你沒有見解,那是對老板最不好的交待,因為老板不喜歡隻會苦幹而不懂實幹的人。
勇於承擔大事
要勇於把同事不能做的大事承擔下來,因為這種事情老板和其他同事都感到棘手。“危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這時如果你能從容鎮定地把問題解決,老板對你就會另眼相看。
堅持不懈地工作就能創造業績
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因為隻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因為真正能夠做到的,終究隻是少數人。成功在於堅持,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任何成績的取得,事業的成功,都源於人們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探索追求;淺嚐輒止,一曝十寒,朝三暮四,心猿意馬,隻能望著成功的彼岸慨歎,隻能收獲兩手空空。勝者的生存的方式就在於:能夠堅持把一件事做下去,積跬步以成千裏,匯小河以成江流。
國際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在迴答自己何以取得成功的問題時說:“我不是特別聰明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跟班都困難,用墨水寫字,常常把墨水弄得滿紙都是,老師和父母為此經常批評我粗心。到了中學的時候,全班三十個人,我的成績也隻是第五、第六的樣子,但那時我就發現物理對我來說很容易,所以上大學我就選擇了物理係,沒有猶豫,而且一輩子都沒有離開物理。沒有像別人那樣學了三年物理覺得不好改學化學,過了兩年又改學工程。從頭至尾我一直朝這一個方向走。
他成功的訣竅是什麽?是幾十年如一日地照著一個方向走。一個人如果每天拿出一個小時做一件事情,堅持不懈,不論他選擇了哪一種事業,他都會成為大家巨子。
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兒。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就做5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麽簡單的事,誰做不到?
可是一年之後,蘇格拉底再問的時候,全班卻隻有一個學生堅持下來,這個人就是後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柏拉圖是天才。什麽是天才?終身努力便成天才(門捷列夫語)。天才源於勤奮,勤能補拙。這裏的勤,就是勤奮耕耘,勤勤懇懇,就是持之以恆的努力對時空的累積,它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是通往成功殿堂的快車道。
“這麽簡單的事,誰做不到?”這正是許多人的心態,他們認為小事簡單,所以忽略了它。
任何小事,都要求我們必須具備一種腳踏實地的態度。正是我們對一些小事情的處理方式,決定了我們是否能成大事。
在奔向成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挫折,會麵臨著許多意想不到的挑戰。
我們的工作不僅是為老板而做,也是為了自己。成功的人,隻是在工作中比你更努力10%,也許目前還看不到變化,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優秀的員工總是會脫穎而出。
工作中要找方法
有一個年輕的伐木工人第1天砍了10棵樹,他的斧頭銳利,而且身強力壯、精神奕奕。
第2天,他一樣地努力工作,事實上,他覺得他比第1天工作更努力,但是隻砍了8棵樹。明天,他要早一點開始,所以他提早上床睡覺,到了第3天,他盡全力地工作,但是隻砍了7棵樹。
又過了1天,數目減少為5棵樹。
到了第5天,他隻能砍倒3棵樹,而且在黃昏之前就覺得精疲力盡。
隔天早上,他正在費力砍樹的時候,一個老人經過,問他:“你為什麽不停下來磨一磨斧頭呢?”
他迴答:“沒時間,我正忙著砍樹呢!”
在工作的道路上,不僅要知道努力,還要講究方法,把動腦和勤奮結合起來,知道怎樣努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有一個智慧的故事:一輛大卡車卡在天橋下,這輛卡車太高了,所以看不清楚路況。警察把城中最優秀、最聰明和身價最高的工程師都找來,集思廣益看應該怎麽處理。這些工程師帶來了電腦、筆記板和滑尺。他們彼此討論這個議題。他們想破頭想了好幾個鍾頭,就是想不出如何能在不破壞上麵的高速公路的條件下移動卡車。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太複雜了。
後來,有一個小男孩,大約七歲左右,走向這群男士,他扯扯其中一人的褲管。“對不起,先生。”
小男孩以尊敬的口吻說,“你們為何不把輪胎的氣放掉?”一句童語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在此,我並不是想批評那幾個工程師的“愚笨”,而隻是想通過這個小孩子的聰明說明一個道理,即常人與老板之間有時候也就隻差這麽一點點的智慧,或者說是隻差那麽一點點的“轉念一想”。
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不同的手段,達到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選擇好的方法至關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我們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少的資源達到目標。這樣不僅為我們節省了時間,更使我們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占盡先機,處於領先地位。
正確的方法對於我們的工作很重要。麥肯錫在80餘年的工作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每個時代、不同企業的工作經驗,而又以對當今信息爆炸時代的經驗最為充足。
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員工,成為一個能夠卓有成效解決問題的人,我們就必須學習,真正學習到一些有用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做到我們想要做的。
下麵是麥肯錫幫助解決諾貝爾獎金問題的經典案例。
諾貝爾獎每次100萬美元的獎金的確值得大家關注,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發布5個獎項,因而每年必須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高額獎金。你肯定禁不住要問,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到底有多少,才能夠承擔起每年的巨額支出?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之所以能夠順利支付高額獎金,除了諾貝爾本人捐獻的一筆龐大的基金外,更應歸功於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有方。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建立。由於該基金成立的目的是用於支付獎金,基金的管理不容許出現任何差錯。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確規定了基金的投資範圍,這筆資金被限製在安全且有固定收益的投資上,例如銀行存款與公債,不允許用於有風險的投資,尤其不允許投資於股票或房地產,那樣會使基金處於價格漲跌的高風險之中。
這種保本重於報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資原則,的確是穩健的做法,避免了基金損失的情況。但犧牲報酬率的結果是,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會運作的開銷,曆經50多年後,低報酬率使得諾貝爾基金的資產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隻剩下300多萬美元。
眼見資產將消耗殆盡,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及時覺醒,他們馬上尋找諮詢顧問以應對所麵臨的不利局麵。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在商業界已經聲譽鵲起的麥肯錫諮詢公司。麵對這樣一個問題,麥肯錫人迅速地組成了一個團隊,並且投入到工作之中。在做了充分的研究工作之後,這個團隊意識到提高投資報酬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並在當年就把這一建議謹慎地交給了諾貝爾基金會。於是諾貝爾基金會在這一建議的指導下,在1953年做出了突破性的改革--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原先隻準存放在銀行和買公券的資金轉向投資股票和房地產。新的理財觀一舉扭轉了整個諾貝爾基金的命運,其後的幾年,巨額獎金照發、基金會照常運轉。到了1993年,基金會不但挽迴了過去的虧損,基金總資產也增長到了27億多美元。
諾貝爾基金會的成長離不開麥肯錫;而麥肯錫的迅速成功又得力於公司總結出的高效工作方法。
其實,對麥肯錫來說,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麥肯錫本人基本上每天都沉浸在大大小小的商業問題之中。但也正是如此,使得麥肯錫的經驗以及實踐能力不斷加強,反過來又增加了麥肯錫的實力。
每一件事和每一項工作都會有其特定的最好結果,這個最好結果就是我們做一件事和一項工作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標。在開始做事之前,隻要明確地記住了最終目標,就能肯定,不管哪一天幹哪一件事都不會違背你為之確定的最重要的標準,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為這個最終目標作出有意義的貢獻。
如果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切實的行動,更不可能獲得實際的結果。高效能人士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他們往往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達到一個什麽樣的目的,清楚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須的,哪些事往往看起來必不可少,其實是無足輕重的。他們總是在一開始時就懷有最終目標,因而總是能事半功倍,能卓越而高效。
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意味著從一開始時你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裏,從一開始時你就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裏。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至少可以肯定,你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方向正確的。那種看似忙忙碌碌、最後卻發現自己是背道而馳的情況是非常令人沮喪的。這是許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人最容易出現的錯誤,他們往往半途而廢,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無用的事情上。
每天都有無數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處理,而且有許多事情看起來還顯得非常緊急,比如響個不停的電話,下一個小時的某個會議,給某個客戶的迴信等等。陷入事務性的圈子,把我們變得忙忙碌碌的情景看來是必須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麥肯錫工作所獲得的經驗告訴我們,每個人在一天所做的事情中,至少有80%是並不重要的。換句話說,可能我們每天80%的時間和精力是在正確做事,卻不是在做正確的事。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工作方法。
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能幫助我們很快地確定事情的重要性,它是讓我們永遠走在做正確事的大道上的重要保障。這個“最終目標”會時刻提醒我們,這件事雖然緊急,卻並不重要,那件事雖然看起來還可以拖延,但它卻有助於我們向目標更快地邁進。
有一個被廣泛傳播的事例。我們走進一片叢林,開始清除矮灌木。當我們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清除完這一片灌木林,直起腰來,準備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項艱苦工作後的樂趣時,卻猛然發現,不是這塊叢林,旁邊還有一片叢林,那才是需要我們去清除的叢林!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隻是埋頭砍伐矮灌木,甚至沒有意識到要砍的並非是那片叢林。
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會讓我們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養成一種理性的判斷規則和工作習慣。如果我們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就會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眼界。事實上,這種不是著眼於某一個具體事情上的思維習慣和工作方法讓麥肯錫受益匪淺,在他後來的工作歲月中,這種工作方法無數次地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喜悅和收獲。
合理安排工作順序
一個人在工作中常常難以避免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做最該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應該做的事,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效能不顯著。
大量研究表明,在工作中,人們總是依據下列各種準則決定事情的優先次序:
(1)先做喜歡做的事,然後再做不喜歡做的事。
(2)先做熟悉的事,然後再做不熟悉的事。
(3)先做容易做的事,然後再做難做的事。
(4)先做隻需花費少量時間即可做好的事,然後再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做好的事。
(5)先處理資料齊全的事,再處理資料不齊全的事。
(6)先做已排定時間的事,再做未經排定時間的事。
(7)先做經過籌劃的事,然後再做未經籌劃的事。
(8)先做別人的事,然後再做自己的事。
(9)先做緊迫的事,然後再做不緊迫的事。
(10)先做有趣的事,然後再做枯燥的事。
(11)先做易於完成的事或易於告一段落的事,然後再做難以完成的整件事或難以告一段落的事。
(12)先做自己所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有密切的利害關係的人所拜托的事,然後再做自己所不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沒有密切的利害關係的人所拜托的事。
(13)先做已發生的事,然後做未發生的事。
很顯然,上述各種準則,都不符合高效工作方法的要求。
工作是以目標的實現為導向的,在一係列以實現目標為依據的待辦事項之中,到底哪些事項應先著手處理?哪些事項應延後處理,甚至不予處理?
對於這個問題,麥肯錫公司給出的答案是:應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編排行事的優先次序。所謂“重要程度”,即指對實現目標的貢獻大小。對實現目標越有貢獻的事越是重要,它們越應獲得優先處理;對實現目標越無意義的事情,愈不重要,它們愈應延後處理。簡單地說,就是根據“我現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標”這一原則來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在上述的十三種決定優先次序的準則中,對我們最具支配力的恐怕是第九種——“先做緊迫的事,再做不緊迫的事”,大凡低效能的員工,他們每天80%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緊迫的事”上。也就是說,人們慣常地習慣是按照事情的“緩急程度”決定行事的優先次序,而不是首先衡量事情的“重要程度”。按照這種思維,他們經常把每日待處理的事區分為如下的三個層次:
(1)今天“必須”做的事(即最為緊迫的事)。
(2)今天“應該”做的事(即有點緊迫的事)。
(3)今天“可以”做的事(即不緊迫的事)。
提高工作效率有技巧
任何員工要想提高工作效率都必須有掌握良好工作的習慣,即技巧,不妨這樣:
(1)采取快捷的工作方式
完成一項工作有多種方式。如果一生都能采取快捷的方式去工作,將不知節省多少時間。比如通知各個部門召開一個會議,你是一個個打電話通知,還是寫信或發傳真?顯然這裏寫信的方式最慢,傳真和打電話同樣快。如果打電話,受話人不在辦公室,你還需要再聯係,半天後才找到受話人,還是沒達到快捷的目的。如果發傳真,無論受話人在不在辦公室,他迴到寫字台時都會看到,可以節省再次打電話找受話人所浪費的時間。在生活中,完成同樣的工作,高效工作者總是善於動腦子,能比別人快捷迅速地完成任務。
在完成一件任務之前,我們根據什麽原則選擇出快捷的方式呢?一般來說不外乎依據客觀事物的規律,任務的輕重緩急,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自己和對方所擁有的用交通和通訊條件來選擇最佳方式。比如,到外地出差乘坐飛機最快,但從北京到石家莊,乘飛機就沒有乘小臥車快。因為從市內到首都機場乘車需40分鍾左右,再加上候機、辦理登機手續、安全檢查、登機又需要幾十分鍾,甚至1個小時。飛機在石家莊機場降落後,從機場乘車到市內又需幾十分鍾。從出機場門到抵達出差的目的地最少也得3個多小時。萬一飛機晚點,那就更沒準了。如果乘車走高速路的話,3個小時就能到石家莊。所以說,什麽方法最快捷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隻有聰明人才能隨機應變,機動靈活地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