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進攻南昌,以騎兵師、海軍陸戰隊為攻城主力,實力並不雄厚。騎兵師和海軍陸戰隊的特點是機動性強,但火力一般、編製人數較少。
因此,騎兵師和海軍陸戰隊通常做先鋒,很少充當攻城的主力。第一軍派他們進攻南昌,目的在於聲東擊西,吸引湘軍深入江西。
左宗棠不願救援南昌,但為了<span>應付輿論,又必須派援兵到<span>南昌。他使了個心眼,隻派了三幹“常捷軍”到<span>南<span>昌。
左宗棠好大喜功,又喜歡標新立異,手下有兵之後,便開始區別於湘軍。部下也投其所好,把<span>左<span>宗<span>棠<span>這<span>一<span>係<span>新<span>成立的湘軍,稱之為“楚軍”。
傳統上,湖南、湖北兩省是楚地的核心範圍,可以稱之為楚。當年,湘軍鼻祖江忠源在湖南新寧募勇,在對抗太平軍過程中一枝獨秀。江忠源這五百團練,便被世人稱為“楚勇”。
曾國藩所創辦的湘軍,最初自稱為“湘勇”,以與楚勇相區別。湘勇不斷壯大,取代八旗綠營成為清軍對抗太平軍、革命軍的主力,理所當然地改稱為“湘軍”。
左宗棠創辦“楚軍”,力圖擺脫曾國藩的影響,專門搜羅<span>湘軍中不得誌的將領,如楊昌<span>濬、蔣益澧等。曾國藩為人大度,對“楚軍”也非<span>常照顧。因此,這支楚軍雖然新建不久,卻頗具戰鬥力,戰績令人刮目相看。
至於“常捷軍”,則是左宗棠招募法<span>國<span>軍<span>官,<span>采<span>用<span>西<span>式操法編練而成的雇傭軍,首領名叫德克碑。常捷軍軍官絕大多數都是法國人,士兵則從楚軍中挑選,軍餉高於普通楚軍。
左宗棠不喜歡英國人,又受過英國商人的欺騙,對英國人印象特別差,故招募法國人編練雇傭軍。
在此之前,曾國藩、胡林翼亦招募了不少洋人。但曾胡二人並不信任洋人,請來的洋人多是軍工技術專家,或者是炮兵、工兵顧問。但凡涉及軍隊指揮大權,曾胡二人從來不肯授予洋人。
左宗棠則不一樣。他精力過人,涉獵甚廣,組建雇傭軍之<span>前,先製訂了組織嚴密的章程。法國人德克<span>碑<span>雖然<span>是“常捷軍”的首領,卻必須嚴格按照章程辦事。德克碑本人也對左宗棠佩服得五體投地,沒有一絲一毫擅權、僭越的想法。
內戰正酣,鹹豐也感受到亡國之禍。隻要有利於維護清朝的統治,他都願意嚐試。除了“常捷軍”外,北方京畿一帶,亦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洋人雇傭軍“天津洋槍隊”。
為應對危機,肅順奏請鹹豐,編練新軍。新軍取名為“神機營”,共編前、後、中、左、右五軍五萬餘人,裝備洋槍洋炮,混合湘軍、八旗編製,目前已練成前軍、中軍、後軍三萬人。
但神機營官兵大多來自京營八旗,這<span>些<span>八<span>旗<span>子<span>弟<span>難<span>以<span>忍受高強度的訓練,亦不能適應神機營的嚴格管理。神機營雖已練成三萬人馬,實際效果不佳。
當時,肅順為了控製神機營,奏請讓六額附景壽擔任神機營“統帶”,讓親信陳孚恩擔任“幫統”。景壽庸懦,陳孚恩是漢人,威信不足,神機營耗銀不少,卻練了個半吊子,被時人譏諷不已。
為此,北洋大臣文祥奏請鹹豐:
一、選派神機營到東北關外剿匪。一來,可以改善東北治安;二來,可以幫助新成立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樹立威信;三來,有利於穩固東北。萬一革命軍北伐,清帝可以退守東北。
二、在天津組建洋人雇傭軍,使用西式編製,裝備洋槍洋炮,稱為“天津洋槍隊”。天津洋槍隊由完顏崇厚負責統帶,準備練成一萬人,目前練成三幹多人,實際<span>效<span>果<span>遠<span>好<span>於<span>神<span>機<span>營。
左宗棠派“<span>常捷軍”救援南昌,對統帶德<span>克碑<span>寄予厚望,<span>說道:
“德先生,我已奏請皇上,為你討封都司之職,這是個正四品的實職武官。楚軍身處江西戰場,正為朝廷所仰賴,皇上<span>一<span>定<span>會<span>準<span>奏。<span>這<span>次你去南昌,立了功勞,我再在保案上把你列在首位。”
德克碑是法國軍官,本來瞧不<span>起中國人,態度蠻橫,留有一叢大胡子。左宗棠因緣結識德克<span>碑,把他招致麾<span>下,逼令德克碑剃掉胡<span>子。
德克碑原本誰都不怕,卻被左宗棠的才識、氣度所折服,乖乖剃了胡子,甘心為左宗棠效命。左宗棠一向標新立異,有意超越曾國藩的湘軍,組建一支類似革命軍這樣的新軍。
<span>但放眼滿清,人人皆知革命軍優於湘軍,卻沒人<span>敢主張學習革命軍。左宗棠雖然狂傲,也不敢公開聲稱學習革<span>命軍,便委托德克碑組建“常捷軍”。
(曆史上,德克碑成為左宗棠的忠實部下,擔任過浙江總兵,<span>加<span>提<span>督<span>銜。<span>他<span>還擔任過福建船政局副監督,追隨左宗棠平定西北邊亂。)
德克碑坦誠地說道:“大帥對我有知遇之恩,我自當竭誠相報。隻是,常捷軍隻有三幹人,又沒有蒸汽戰艦,對付南昌之敵並不夠用。”
左宗棠哈哈大笑,說道:“南昌位於贛江東岸,我軍位於贛江西岸。常捷軍要救授南昌,除了要渡過贛江,還要渡過修水、馮水、博陽川這樣的大江大河。
“等你們渡江來到南昌城下,粵匪早就攻下南昌了。我命你前往南<span>昌,不是為了解救文俊,而是做樣子<span>給世人看。另一方麵,也是要試探一下南昌粵<span>匪的實力,窺伺一下粵匪的真<span>實意圖。”
德克碑疑惑不解,問道:“大帥,我軍在九江與粵匪鏖戰多時,<span>對<span>粵<span>匪<span>的<span>實<span>力<span>已經掌握,何以還要試探?粵匪攻南昌,自然是為了奪下江西省會,進而攻占江西全境,還能有什麽意圖?”
左宗棠嗬嗬一笑,說道:“德先生,你有所不知。守衛九江的粵匪,大半都是長毛餘孽,戰鬥力並不強。進攻南昌的粵匪,卻是根正苗紅的<span>老牌粵匪,又是騎兵、<span>陸戰隊這種精銳,非九江粵匪可比。
“至於說粵匪的企圖,倒不見得是為了攻占江西。粵匪打仗首重殲敵,其次才是占城。湘軍主力大多位於湖南、湖北,按照粵匪的一慣<span>做<span>法,<span>自<span>然<span>是<span>先<span>打湖南、湖北,然後再打江西。”
看德克碑仍然不理解,左宗棠耐心說道:“試想一下,如果粵匪先打南昌,再占江西,勢必要分兵占領江西。江西多山,內有贛江水係,又有鄱陽湖這樣的大湖。
“粵匪想吞下江西,非留一兩萬兵馬不可。他們總人數不多,步兵隻有五個師十三萬人,根本就分不<span>出<span>多<span>餘<span>的<span>人<span>馬。<span>我要是楊逆,必定先殲敵軍,再占敵境。”
德克碑恍然大悟,歎道:“大帥料事如神,卑職佩服。”
左宗棠十分得意。此人的才幹、見識遠在曾國藩、胡林翼之上,但運氣不好,當了幾十年布衣。做了大官後,他又恃才傲物,與同僚、上峰多不和。這導致他門生不多,名聲亦不顯著。
(但是,正是這種不苟流俗的傲骨,使他敢於堅持己見。在淮軍用權的時候,左宗棠堅持“塞防”之論,克服種種困難,抬著棺材西征,最終收複了西北邊境,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完整。
(就憑這一點,左宗棠足以成為光耀幹古<span>的<span>民<span>族<span>英<span>雄,<span>也<span>使他區別於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超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
因此,騎兵師和海軍陸戰隊通常做先鋒,很少充當攻城的主力。第一軍派他們進攻南昌,目的在於聲東擊西,吸引湘軍深入江西。
左宗棠不願救援南昌,但為了<span>應付輿論,又必須派援兵到<span>南昌。他使了個心眼,隻派了三幹“常捷軍”到<span>南<span>昌。
左宗棠好大喜功,又喜歡標新立異,手下有兵之後,便開始區別於湘軍。部下也投其所好,把<span>左<span>宗<span>棠<span>這<span>一<span>係<span>新<span>成立的湘軍,稱之為“楚軍”。
傳統上,湖南、湖北兩省是楚地的核心範圍,可以稱之為楚。當年,湘軍鼻祖江忠源在湖南新寧募勇,在對抗太平軍過程中一枝獨秀。江忠源這五百團練,便被世人稱為“楚勇”。
曾國藩所創辦的湘軍,最初自稱為“湘勇”,以與楚勇相區別。湘勇不斷壯大,取代八旗綠營成為清軍對抗太平軍、革命軍的主力,理所當然地改稱為“湘軍”。
左宗棠創辦“楚軍”,力圖擺脫曾國藩的影響,專門搜羅<span>湘軍中不得誌的將領,如楊昌<span>濬、蔣益澧等。曾國藩為人大度,對“楚軍”也非<span>常照顧。因此,這支楚軍雖然新建不久,卻頗具戰鬥力,戰績令人刮目相看。
至於“常捷軍”,則是左宗棠招募法<span>國<span>軍<span>官,<span>采<span>用<span>西<span>式操法編練而成的雇傭軍,首領名叫德克碑。常捷軍軍官絕大多數都是法國人,士兵則從楚軍中挑選,軍餉高於普通楚軍。
左宗棠不喜歡英國人,又受過英國商人的欺騙,對英國人印象特別差,故招募法國人編練雇傭軍。
在此之前,曾國藩、胡林翼亦招募了不少洋人。但曾胡二人並不信任洋人,請來的洋人多是軍工技術專家,或者是炮兵、工兵顧問。但凡涉及軍隊指揮大權,曾胡二人從來不肯授予洋人。
左宗棠則不一樣。他精力過人,涉獵甚廣,組建雇傭軍之<span>前,先製訂了組織嚴密的章程。法國人德克<span>碑<span>雖然<span>是“常捷軍”的首領,卻必須嚴格按照章程辦事。德克碑本人也對左宗棠佩服得五體投地,沒有一絲一毫擅權、僭越的想法。
內戰正酣,鹹豐也感受到亡國之禍。隻要有利於維護清朝的統治,他都願意嚐試。除了“常捷軍”外,北方京畿一帶,亦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洋人雇傭軍“天津洋槍隊”。
為應對危機,肅順奏請鹹豐,編練新軍。新軍取名為“神機營”,共編前、後、中、左、右五軍五萬餘人,裝備洋槍洋炮,混合湘軍、八旗編製,目前已練成前軍、中軍、後軍三萬人。
但神機營官兵大多來自京營八旗,這<span>些<span>八<span>旗<span>子<span>弟<span>難<span>以<span>忍受高強度的訓練,亦不能適應神機營的嚴格管理。神機營雖已練成三萬人馬,實際效果不佳。
當時,肅順為了控製神機營,奏請讓六額附景壽擔任神機營“統帶”,讓親信陳孚恩擔任“幫統”。景壽庸懦,陳孚恩是漢人,威信不足,神機營耗銀不少,卻練了個半吊子,被時人譏諷不已。
為此,北洋大臣文祥奏請鹹豐:
一、選派神機營到東北關外剿匪。一來,可以改善東北治安;二來,可以幫助新成立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樹立威信;三來,有利於穩固東北。萬一革命軍北伐,清帝可以退守東北。
二、在天津組建洋人雇傭軍,使用西式編製,裝備洋槍洋炮,稱為“天津洋槍隊”。天津洋槍隊由完顏崇厚負責統帶,準備練成一萬人,目前練成三幹多人,實際<span>效<span>果<span>遠<span>好<span>於<span>神<span>機<span>營。
左宗棠派“<span>常捷軍”救援南昌,對統帶德<span>克碑<span>寄予厚望,<span>說道:
“德先生,我已奏請皇上,為你討封都司之職,這是個正四品的實職武官。楚軍身處江西戰場,正為朝廷所仰賴,皇上<span>一<span>定<span>會<span>準<span>奏。<span>這<span>次你去南昌,立了功勞,我再在保案上把你列在首位。”
德克碑是法國軍官,本來瞧不<span>起中國人,態度蠻橫,留有一叢大胡子。左宗棠因緣結識德克<span>碑,把他招致麾<span>下,逼令德克碑剃掉胡<span>子。
德克碑原本誰都不怕,卻被左宗棠的才識、氣度所折服,乖乖剃了胡子,甘心為左宗棠效命。左宗棠一向標新立異,有意超越曾國藩的湘軍,組建一支類似革命軍這樣的新軍。
<span>但放眼滿清,人人皆知革命軍優於湘軍,卻沒人<span>敢主張學習革命軍。左宗棠雖然狂傲,也不敢公開聲稱學習革<span>命軍,便委托德克碑組建“常捷軍”。
(曆史上,德克碑成為左宗棠的忠實部下,擔任過浙江總兵,<span>加<span>提<span>督<span>銜。<span>他<span>還擔任過福建船政局副監督,追隨左宗棠平定西北邊亂。)
德克碑坦誠地說道:“大帥對我有知遇之恩,我自當竭誠相報。隻是,常捷軍隻有三幹人,又沒有蒸汽戰艦,對付南昌之敵並不夠用。”
左宗棠哈哈大笑,說道:“南昌位於贛江東岸,我軍位於贛江西岸。常捷軍要救授南昌,除了要渡過贛江,還要渡過修水、馮水、博陽川這樣的大江大河。
“等你們渡江來到南昌城下,粵匪早就攻下南昌了。我命你前往南<span>昌,不是為了解救文俊,而是做樣子<span>給世人看。另一方麵,也是要試探一下南昌粵<span>匪的實力,窺伺一下粵匪的真<span>實意圖。”
德克碑疑惑不解,問道:“大帥,我軍在九江與粵匪鏖戰多時,<span>對<span>粵<span>匪<span>的<span>實<span>力<span>已經掌握,何以還要試探?粵匪攻南昌,自然是為了奪下江西省會,進而攻占江西全境,還能有什麽意圖?”
左宗棠嗬嗬一笑,說道:“德先生,你有所不知。守衛九江的粵匪,大半都是長毛餘孽,戰鬥力並不強。進攻南昌的粵匪,卻是根正苗紅的<span>老牌粵匪,又是騎兵、<span>陸戰隊這種精銳,非九江粵匪可比。
“至於說粵匪的企圖,倒不見得是為了攻占江西。粵匪打仗首重殲敵,其次才是占城。湘軍主力大多位於湖南、湖北,按照粵匪的一慣<span>做<span>法,<span>自<span>然<span>是<span>先<span>打湖南、湖北,然後再打江西。”
看德克碑仍然不理解,左宗棠耐心說道:“試想一下,如果粵匪先打南昌,再占江西,勢必要分兵占領江西。江西多山,內有贛江水係,又有鄱陽湖這樣的大湖。
“粵匪想吞下江西,非留一兩萬兵馬不可。他們總人數不多,步兵隻有五個師十三萬人,根本就分不<span>出<span>多<span>餘<span>的<span>人<span>馬。<span>我要是楊逆,必定先殲敵軍,再占敵境。”
德克碑恍然大悟,歎道:“大帥料事如神,卑職佩服。”
左宗棠十分得意。此人的才幹、見識遠在曾國藩、胡林翼之上,但運氣不好,當了幾十年布衣。做了大官後,他又恃才傲物,與同僚、上峰多不和。這導致他門生不多,名聲亦不顯著。
(但是,正是這種不苟流俗的傲骨,使他敢於堅持己見。在淮軍用權的時候,左宗棠堅持“塞防”之論,克服種種困難,抬著棺材西征,最終收複了西北邊境,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完整。
(就憑這一點,左宗棠足以成為光耀幹古<span>的<span>民<span>族<span>英<span>雄,<span>也<span>使他區別於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超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