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烜宣布上海當局決定投降時,包令和布爾布隆並未懷疑消息的真實性。因為兩國公使的秘書隨即進入會場,帶來了相同的消息。


    對於包令和布爾布隆這樣的職業外交官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惡劣、相當令人無奈的消息。這意味著革命軍不僅具備了可與洋人叫板的實力,還贏得了刁鑽狡猾的上海士紳的擁護。


    從此之後,上海迎來了新主人。也許,洋人在上海耀武揚威的時代將一去不複返了。


    包令迫不及待地問楊烜:


    “革命軍在上海周邊大動幹戈,影響各國在華商業利益。大英帝國對此非常關注,請陛下坦誠地告訴我,革命軍是否將繼續擴大戰事?是否將繼續維持上海的貿易地位?”


    綜合各方麵的情報,包令確認革命軍的兵力並不雄厚,已是強弩之末,並不足以擴張戰事。但楊烜一向詭計多端,革命軍也常有令人意外的舉動,包令並不敢掉以輕心。


    楊烜倒是一臉坦誠,說道:“革命軍剛剛征服了江蘇、浙江,再加上福建、台灣,四省人口已有七八千萬。接下來一年時間內,我們將在四省剿滅土匪,建強基層政權,推行均田,建設鐵路、電報網。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我們無意於發動新的戰事。至於上海,我可以向兩位公使保證,帝國將繼續維持、提升上海的貿易地位,給予上海更多的貿易特權。


    “帝國願與各國展開坦誠、友好的合作,把上海建設成一顆真正的東方明珠。我本人對商人的態度一如既往,歡迎各國商人在華開展貿易,投資設廠。”


    包令與布爾布隆彼此交換了下眼神,似乎欣喜過望。對於各國來說,華夏有著四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在各國商人中間,常常流行著這樣一句話:


    “假如每個中國人每年在洋貨上消費一兩銀子,洋人每年就能對華賣出四億白銀的商品。”


    為此,英國人費盡心機,不惜付諸戰爭,逼迫滿清政府五口通商。但五口通商後,洋人失望地發現:滿清官員對洋人陽為恭順、陰為敵視。滿清治下的百姓普遍窮苦不堪,缺乏消費能力。


    即便東南地區相對富庶,也是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東南地區的百姓並不需要洋貨。就連物美價廉的洋布,也敵不過當地自產的土布。洋人對華輸入的最大宗商品,似乎隻有鴉片一項了。


    與之相反,嶺南的對外貿易卻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得益於持續的資本投入、低廉的人力成本,嶺南的工商業在短短幾年內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包令已經聽到了很多言論,希望英國與中華帝國加強合作,為洋商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最近一段時間,隨著革命軍進軍江蘇、浙江,這種言論得到了更多洋人的擁護。


    包令不得不開始鄭重考慮,是否需要調整英國立場,對中華帝國日趨高漲的發展態勢作出合適的應對。


    作為會談見證人的奧姆(c.w.orne)是個英國人。身為工部局董事,他更加關注複興會對於租界的態度。


    英、法、美成立了聯合租界,由工部局管理。工部局董事會每年選舉一次,1855年的董事會隻有三名成員,不設總董。


    (工部局董事會一向由英國人獨裁,引起法國人不滿。曆史上,1862年法租界退出聯合租界,由法國人自行管理。法國人特立獨行,與英美屢有分歧,也敢於獨立於英美之外。)


    奧姆問楊烜道:“皇帝陛下,帝國在《民報》、《革命軍》等報刊、宣傳冊上公開宣布,承認各國在上海設立的租界。在租界問題上,我能否得到陛下的親口保證?”


    這個問題,也是包令和布爾布隆所關心的。


    楊烜淡然一笑,說道:“《民報》是中華帝國的官方報紙。既然《民報》上有白紙黑字,我們自然不會食言,會繼續承認租界,尊重洋人在租界上的權益。


    “西方有句格言,存在即為合理。租界在洋人的占領下,在短短幾年內就出現了繁華的景象,此事並非偶然。1852年,上海小刀會起義,洋人接管江海關。


    “在此之前,華人管理江海關,貪汙橫行,一年稅收隻有十五六萬兩白銀。洋人代管江海關,僅上海一地,兩年征稅七十萬兩。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收複上海後,洋人將代管的七十萬兩白銀交還上海道台吳健彰。


    “由此事不難看出,洋人確實有本事,西洋的海關製度確實更加高效廉潔。我們華夏想追趕各國,想興辦洋務,就必須敞開心胸接受洋人,接受西洋事物。


    “租界正是我們學習西洋的窗口,也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我們的風俗,革新我們的社會風氣。因此,我並不反對租界,渴望從租界中學到更多的西洋製度。”


    令後人想不到的是,把海關大權交給洋人,竟是滿清朝廷主動為之的。小刀會起義之後,清廷意識到洋人有能力高效、廉潔地管理海關,上繳更多的海關稅收。


    於是,清廷主動邀請英國人代辦全國海關。對此,英國人自然是求之不得。


    從此之後,清政府聘請洋人為“總稅務司”,正式將海關交由洋人管理。


    在聘請洋人管理前,清政府一年的海關關稅大概是三百萬至四百萬兩白銀。聘請洋人後的第一年就達到了八百萬兩。此後年年攀升,1887年達到兩千萬兩,到清末增加至四千萬兩。


    可以說,海關收入為支撐風雨飄搖的晚清朝廷做出了突出貢獻。


    相比於滿清朝廷,中華帝國內自然是人才濟濟。但相比於外國列強,尤其是相比於英、法、美這樣的強國,帝國在人才儲備方麵還很不足。


    革命軍占領了上海,自然就要接管江海關。楊烜決定收迴關權,但繼續聘請洋人參與海關管理。


    正如改革開放初期那樣,我國曾大力吸引外資,大力引進外方管理,很多重要的管理職位都是聘請外籍管理人員。


    江海關問題,隻是千千萬萬個問題的縮影。楊烜保留租界,正是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掃清華夏複興道路上的障礙。


    得到了楊烜的保證,奧姆甚是滿意,說道:“皇帝陛下,我代表租界工部局,歡迎革命軍進駐上海。”


    楊烜很高興,隔著桌子與奧姆握手。


    包令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問道:“皇帝陛下,誌在推翻滿清朝廷,又宣稱繼承滿清朝廷簽下的條約。我能否向奧姆先生那樣,得到您的親口保證呢?”


    楊烜多次宣布繼承條約,以爭取洋人的支持。但實際上,在楊烜君臣上下的努力下,帝國先後禁止鴉片貿易、廢除協定關稅、廢除領事裁判權,中外不平等條約已經趨於平等,於中國主權已經無害。


    曆史上,英國人曾麵見洪秀全,建議合攻清朝,事成之後平分中國。洪秀全雖然昏聵,卻斷然拒絕了英國人的提議。不僅如此,他還拒不承認滿清與列強簽訂的和約,堅決反對鴉片貿易。英國人掉頭支持清朝,幫助清軍剿滅太平天國。


    日本人則走的是另一條道路。他們忍辱負重,通過明治維新崛起為東亞強國。經過英日同盟、日俄戰爭,日本逐步廢除了外國強加給他的不平等條約,正式邁入強國俱樂部。


    楊烜主持廢除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又剛與英法達成了廢除兵艦自由停靠五口的初步協定,心情頗為愉悅。他坦然說道:“我們願意繼承滿清政府與各國簽訂的條約,前提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譬如,協定關稅不合國際貿易通則,應行廢除,外國軍艦自由出入中國通商港口,危及華夏國防,不合國際慣例,應行廢除;鴉片貿易毒害健康,應行廢除;領事裁判權侵害華夏司法主權,應行廢除……


    “以上內容,我們都已達成共識。希望兩國公使督促本國政府和商人,積極履行以上承諾。作為補償,我們願意開放更多的通商港口,全麵實施民法、商法、刑法等新式法律,對洋人采取更加友好的態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50再造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茂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茂行並收藏1850再造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