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六國後,派兵南下攻占嶺南,在越南設立交趾郡。此後一千多年,交趾一直處於中國統治之下。
即便是東吳、東晉,包括五代十國時期的宋、齊、梁、陳等偏安小政權,都對越南實現了有效、直接的統治。
從唐朝到五代,越南地區稱為安南,中原王朝在此設置靜海軍節度使。南漢大有十年,即公元937年,靜海節度使發生內亂。
牙將吳權乘機而起,廢絀靜海節度使建製,後稱吳王,建政權,定官製。從此,越南結束了一千餘年的“北屬”時期,開始了自主封建國家的時代。
所以,越南的“國父”,是個百分百的漢人。
吳權稱王,南漢自然不肯放過。雙方在大藤江大戰,漢軍大敗。
白藤江由太平江於廣寧省廣安市分支而成,漲潮時寬度可達40公裏,在今越南海防市水源縣境內注入下龍灣,是下龍灣通往河內市的門戶,位置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
曆來中國從海上向越南用兵,白藤江為必經之地。曆史上,中國曾在白藤江與越南三次大戰,三次皆敗北。
吳權在白藤江擊敗南漢軍隊,越南自此取得了獨立地位。此為第一次白藤江之戰。
宋朝結束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麵,同樣向越南用兵,希望恢複中原王朝對越南的直接統治。宋軍輕敵冒進,同樣在白藤江大敗。
此為第二次白藤江之戰,距離上次戰爭僅過了43年。
第三次白藤江之戰,發生於1228年。元世祖忽必烈發起對越滅國之戰,這是中原王朝對越南用兵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行動。元軍縱橫歐亞大陸,同樣在白藤江大敗。
古代中原王朝對越南三次用兵,均折戟於白藤江。它就像是一座張開大口的猛獸,吞噬了無數漢家兒郎的性命,成為了中原王朝揮之不去的夢魘。
如果說日本是把剛而易折的武士刀,那麽越南就像一根柔而堅韌的皮鞭,就連巔峰之時的美國都無可奈何。
元朝攻日時遭遇台風,全軍覆沒。那場台風,也被日本為稱之為“神風”。對於越南來說,白藤江同樣是越南的福地,保護越南不被北方中原王朝侵擾。
楊烜曾向羅大綱指授方略,他認為:
征越應該“快刀斬亂麻”,直撲河內。越南就像一條皮鞭,河內就是皮鞭的握柄。隻要占了河內,就斬斷了皮鞭的握柄,皮鞭也就不能再發揮作用。
按照楊烜的方略,羅大綱率領著征越軍海軍,直撲河內。白藤江是河內的門戶,征越戰役首先爆發於白藤江外。
征越軍海路方向,由海軍參謀長張墨作統帥。隨著原海軍司令陸雨晨出使歐洲,海軍方麵的人事也有了一番大的變動。
原參謀長唐約翰代理海軍司令。南洋艦隊司令員張墨代理參謀長。南洋艦隊司令,由副司令李銳代理,艦隊參謀長由美國海軍退役軍官霍華德擔任。
張墨是中葡混血,出身於華南海盜。由他統帥征越路海路方向,實有微妙之處:
一度實力強大的華南海盜,已經四分五裂,一部投降革命軍,另一部投降阮朝,還有餘部到南洋刀頭舔血了。張墨與這些海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更好的統戰這些海盜。
白藤江外,南洋艦隊先鋒與阮朝海軍首先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
先鋒由南洋艦隊司令李銳親自擔任,他同樣出身於華南海盜,是張墨的好兄弟。不過,與其他海盜不同,李銳長得十分清秀,頗有幾分儒將的風采。
不出意外,南洋艦隊得勝,越軍敗退。官兵欣喜不已,提議追擊越軍。李銳拿望遠鏡觀察良久,說道:
“此戰大有蹊蹺,不可不防。阮朝海軍一向精銳,號稱東亞一流。當年阮氏統一越南,得到法國人的幫助,興建了一批西式水軍,大敗過華南海盜。
“之後,阮氏曆代皇帝都很重視海軍。雖說這幾年來,阮朝海軍退步明顯,但也不至於像剛才那樣一觸即潰。
“況且,剛才我們也是試探性地進攻越軍。我看,他們十有八九是故伎重施,在白藤江下布置了木樁。”
在第一次、第三次白藤江之戰中,當時的越南軍隊在白藤江下布置木樁,上麵包以鐵尖。他們先引誘華夏軍隊進入白藤江,再坐等白藤江退潮。
海潮退去,華夏戰船進退失據,被木樁戳破船體,不攻自滅。
這是個屢試不爽的方法。因為白藤江地形複雜,江麵寬度達到幾十公裏,潮汐落差很大。華夏軍隊要進入河內,非經白藤江不可。
於是,先鋒在白藤江外拋錨,等待海軍主力。
不久後,海水落潮,密密麻麻的木樁也露了出來。海軍官兵們瞪大了眼睛,認為李銳有先見之明,對他心悅誠服。
於是,先鋒逼近白藤江,從戰船上放下幾十個舢板,派兵劃著小舢板,負責拔除木樁。
白藤江極為寬闊,越軍戰船大多為風帆船,炮火又落後,打不到白藤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征越軍拔除木樁。
計劃落空,越軍中的華南海盜已經犯了嘀咕,信心大減。這部分海盜以十五仔為首領,原先投降了廣東水師,頗受廣東水師倚重。之後革命軍東征廣州,十五仔自知不敵,又逃到了越南。
阮朝與華南海盜本是仇敵,此刻要麵對共同的敵人,又走到了一起。十五仔被阮朝北圻經略大臣阮登階奉為上賓,試圖聯手對抗征越軍。
木樁拔除後,海水尚未漲潮。寬闊的白藤江成了一片灘塗,隻有中心航道水深稍可。征越軍大型戰船不便深入白藤江。
阮朝海軍和華南海盜就擋在中心航道。這種排兵布陣,在風帆時代無疑是正確的:
海水落潮時,風帆船無法溯流而上。即便有蒸汽動力船,也會遭到越軍的迎頭炮擊。海水漲潮時,白藤江瞬間寬達數十公裏,上遊的船隻可以進退自如。
實際上,在前兩次白藤江之戰中,越軍均以這種辦法隱藏實力,引誘華夏海軍進入白藤江,均取得了勝利。
誰知道,征越軍卻完全不按套路出牌。那艘五十噸的試驗型鐵甲艦,被海軍命名為“定南號”,此刻一馬當先,不顧海水落潮,直撲阮朝海軍。
阮朝海軍、華南海盜見過蒸汽戰艦,卻從未見過鐵甲艦,更沒見過速度如此之快的鐵甲艦。他們強作鎮定,瞄準火炮準備射擊“定南號”。
想不到,“定南號”離越軍還有四裏距離時,就向越軍發炮。
在越軍的認知裏,在這麽遠的距離上,火炮射程根本達不到。然而,“定南號”竟然開炮了,炮彈打在越軍戰船旁,激起數丈高的水花。
射程太遠了!
阮朝海軍、華南海盜被“定南號”鐵甲艦上的炮彈嚇破了膽,也不顧上峰命令,胡亂開起炮來。
越軍的火炮射程有限,隻能打一二裏遠。“定南號”不為所動,繼續開炮,第二發炮準確命中一艘戰船。
開花彈威力極大,炮彈爆炸,彈片四射,在木船上撕開一個大洞。海水灌入木船,木船傾斜,搖搖欲墜,眼看就要沉沒。
威力太大了,比洋人的開花炮還要厲害!
與此同時,征越軍的小型炮艇,也跟著“定南號”,相繼進入白藤江中心航道。
海盜十五仔是個亡命之徒,欺負征越軍船小,指揮部下把炮彈擊中射向“定南號”。
怎奈“定南號”排水量隻有五十噸,船首又是錐形,受彈麵小。它又使用螺旋槳驅動,速度很快,轉向靈活。
海盜按照舊有經驗發炮,經常打偏,好不容易命中“定南號”,那如同撓癢癢,傷害值極小。
畢竟,海盜船上的實心彈,打在“定南號”鋼質船殼上,隻能留個彈印,反被“定南號”船首錐形斜麵彈到了一邊。
沒多久,“定南號”逼近敵軍戰船。擒賊先擒王,“定南號”瞄準敵軍最大的戰船,向其展開攻擊。
這正是華南海盜十五仔的旗艦,一艘裝有42門各類火炮的大船,排水量足有兩千噸,在“定南號”麵前猶如龐然大物。
“定南號”隻有一門75mm主炮,卻使用無煙火藥、金屬定裝炮彈、爆破引信,射速、威力、射程都遠勝於十五仔的火炮。
十五仔旗艦上火炮雖多,卻威力有限,隻能瞄準“定南號”甲板開炮,靠炮彈的“滾動”斃傷征越軍。
戰不多時,“定南號”多發炮彈命中十五仔的旗艦。這艘一直在南海耀武揚威的龐然大物,卻被一艘小型鐵甲艦轟得千瘡百孔。
十五仔見勢不妙,慌忙下船,乘小船向上遊逃去。敵軍群龍無首,或往上遊逃竄,或靠岸下船逃跑。
李銳以大船封鎖白藤江,再派吃水淺的戰船進入白藤江,搜剿敵軍戰船。
工業革命改變了全世界,也改變了戰爭形態。原本被越軍視作屏障的白藤江,卻被征越軍如履平地。白藤江不再是越南人的福地,卻成為了阮朝海軍和華南海盜的傷心地。
即便是東吳、東晉,包括五代十國時期的宋、齊、梁、陳等偏安小政權,都對越南實現了有效、直接的統治。
從唐朝到五代,越南地區稱為安南,中原王朝在此設置靜海軍節度使。南漢大有十年,即公元937年,靜海節度使發生內亂。
牙將吳權乘機而起,廢絀靜海節度使建製,後稱吳王,建政權,定官製。從此,越南結束了一千餘年的“北屬”時期,開始了自主封建國家的時代。
所以,越南的“國父”,是個百分百的漢人。
吳權稱王,南漢自然不肯放過。雙方在大藤江大戰,漢軍大敗。
白藤江由太平江於廣寧省廣安市分支而成,漲潮時寬度可達40公裏,在今越南海防市水源縣境內注入下龍灣,是下龍灣通往河內市的門戶,位置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
曆來中國從海上向越南用兵,白藤江為必經之地。曆史上,中國曾在白藤江與越南三次大戰,三次皆敗北。
吳權在白藤江擊敗南漢軍隊,越南自此取得了獨立地位。此為第一次白藤江之戰。
宋朝結束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麵,同樣向越南用兵,希望恢複中原王朝對越南的直接統治。宋軍輕敵冒進,同樣在白藤江大敗。
此為第二次白藤江之戰,距離上次戰爭僅過了43年。
第三次白藤江之戰,發生於1228年。元世祖忽必烈發起對越滅國之戰,這是中原王朝對越南用兵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行動。元軍縱橫歐亞大陸,同樣在白藤江大敗。
古代中原王朝對越南三次用兵,均折戟於白藤江。它就像是一座張開大口的猛獸,吞噬了無數漢家兒郎的性命,成為了中原王朝揮之不去的夢魘。
如果說日本是把剛而易折的武士刀,那麽越南就像一根柔而堅韌的皮鞭,就連巔峰之時的美國都無可奈何。
元朝攻日時遭遇台風,全軍覆沒。那場台風,也被日本為稱之為“神風”。對於越南來說,白藤江同樣是越南的福地,保護越南不被北方中原王朝侵擾。
楊烜曾向羅大綱指授方略,他認為:
征越應該“快刀斬亂麻”,直撲河內。越南就像一條皮鞭,河內就是皮鞭的握柄。隻要占了河內,就斬斷了皮鞭的握柄,皮鞭也就不能再發揮作用。
按照楊烜的方略,羅大綱率領著征越軍海軍,直撲河內。白藤江是河內的門戶,征越戰役首先爆發於白藤江外。
征越軍海路方向,由海軍參謀長張墨作統帥。隨著原海軍司令陸雨晨出使歐洲,海軍方麵的人事也有了一番大的變動。
原參謀長唐約翰代理海軍司令。南洋艦隊司令員張墨代理參謀長。南洋艦隊司令,由副司令李銳代理,艦隊參謀長由美國海軍退役軍官霍華德擔任。
張墨是中葡混血,出身於華南海盜。由他統帥征越路海路方向,實有微妙之處:
一度實力強大的華南海盜,已經四分五裂,一部投降革命軍,另一部投降阮朝,還有餘部到南洋刀頭舔血了。張墨與這些海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更好的統戰這些海盜。
白藤江外,南洋艦隊先鋒與阮朝海軍首先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
先鋒由南洋艦隊司令李銳親自擔任,他同樣出身於華南海盜,是張墨的好兄弟。不過,與其他海盜不同,李銳長得十分清秀,頗有幾分儒將的風采。
不出意外,南洋艦隊得勝,越軍敗退。官兵欣喜不已,提議追擊越軍。李銳拿望遠鏡觀察良久,說道:
“此戰大有蹊蹺,不可不防。阮朝海軍一向精銳,號稱東亞一流。當年阮氏統一越南,得到法國人的幫助,興建了一批西式水軍,大敗過華南海盜。
“之後,阮氏曆代皇帝都很重視海軍。雖說這幾年來,阮朝海軍退步明顯,但也不至於像剛才那樣一觸即潰。
“況且,剛才我們也是試探性地進攻越軍。我看,他們十有八九是故伎重施,在白藤江下布置了木樁。”
在第一次、第三次白藤江之戰中,當時的越南軍隊在白藤江下布置木樁,上麵包以鐵尖。他們先引誘華夏軍隊進入白藤江,再坐等白藤江退潮。
海潮退去,華夏戰船進退失據,被木樁戳破船體,不攻自滅。
這是個屢試不爽的方法。因為白藤江地形複雜,江麵寬度達到幾十公裏,潮汐落差很大。華夏軍隊要進入河內,非經白藤江不可。
於是,先鋒在白藤江外拋錨,等待海軍主力。
不久後,海水落潮,密密麻麻的木樁也露了出來。海軍官兵們瞪大了眼睛,認為李銳有先見之明,對他心悅誠服。
於是,先鋒逼近白藤江,從戰船上放下幾十個舢板,派兵劃著小舢板,負責拔除木樁。
白藤江極為寬闊,越軍戰船大多為風帆船,炮火又落後,打不到白藤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征越軍拔除木樁。
計劃落空,越軍中的華南海盜已經犯了嘀咕,信心大減。這部分海盜以十五仔為首領,原先投降了廣東水師,頗受廣東水師倚重。之後革命軍東征廣州,十五仔自知不敵,又逃到了越南。
阮朝與華南海盜本是仇敵,此刻要麵對共同的敵人,又走到了一起。十五仔被阮朝北圻經略大臣阮登階奉為上賓,試圖聯手對抗征越軍。
木樁拔除後,海水尚未漲潮。寬闊的白藤江成了一片灘塗,隻有中心航道水深稍可。征越軍大型戰船不便深入白藤江。
阮朝海軍和華南海盜就擋在中心航道。這種排兵布陣,在風帆時代無疑是正確的:
海水落潮時,風帆船無法溯流而上。即便有蒸汽動力船,也會遭到越軍的迎頭炮擊。海水漲潮時,白藤江瞬間寬達數十公裏,上遊的船隻可以進退自如。
實際上,在前兩次白藤江之戰中,越軍均以這種辦法隱藏實力,引誘華夏海軍進入白藤江,均取得了勝利。
誰知道,征越軍卻完全不按套路出牌。那艘五十噸的試驗型鐵甲艦,被海軍命名為“定南號”,此刻一馬當先,不顧海水落潮,直撲阮朝海軍。
阮朝海軍、華南海盜見過蒸汽戰艦,卻從未見過鐵甲艦,更沒見過速度如此之快的鐵甲艦。他們強作鎮定,瞄準火炮準備射擊“定南號”。
想不到,“定南號”離越軍還有四裏距離時,就向越軍發炮。
在越軍的認知裏,在這麽遠的距離上,火炮射程根本達不到。然而,“定南號”竟然開炮了,炮彈打在越軍戰船旁,激起數丈高的水花。
射程太遠了!
阮朝海軍、華南海盜被“定南號”鐵甲艦上的炮彈嚇破了膽,也不顧上峰命令,胡亂開起炮來。
越軍的火炮射程有限,隻能打一二裏遠。“定南號”不為所動,繼續開炮,第二發炮準確命中一艘戰船。
開花彈威力極大,炮彈爆炸,彈片四射,在木船上撕開一個大洞。海水灌入木船,木船傾斜,搖搖欲墜,眼看就要沉沒。
威力太大了,比洋人的開花炮還要厲害!
與此同時,征越軍的小型炮艇,也跟著“定南號”,相繼進入白藤江中心航道。
海盜十五仔是個亡命之徒,欺負征越軍船小,指揮部下把炮彈擊中射向“定南號”。
怎奈“定南號”排水量隻有五十噸,船首又是錐形,受彈麵小。它又使用螺旋槳驅動,速度很快,轉向靈活。
海盜按照舊有經驗發炮,經常打偏,好不容易命中“定南號”,那如同撓癢癢,傷害值極小。
畢竟,海盜船上的實心彈,打在“定南號”鋼質船殼上,隻能留個彈印,反被“定南號”船首錐形斜麵彈到了一邊。
沒多久,“定南號”逼近敵軍戰船。擒賊先擒王,“定南號”瞄準敵軍最大的戰船,向其展開攻擊。
這正是華南海盜十五仔的旗艦,一艘裝有42門各類火炮的大船,排水量足有兩千噸,在“定南號”麵前猶如龐然大物。
“定南號”隻有一門75mm主炮,卻使用無煙火藥、金屬定裝炮彈、爆破引信,射速、威力、射程都遠勝於十五仔的火炮。
十五仔旗艦上火炮雖多,卻威力有限,隻能瞄準“定南號”甲板開炮,靠炮彈的“滾動”斃傷征越軍。
戰不多時,“定南號”多發炮彈命中十五仔的旗艦。這艘一直在南海耀武揚威的龐然大物,卻被一艘小型鐵甲艦轟得千瘡百孔。
十五仔見勢不妙,慌忙下船,乘小船向上遊逃去。敵軍群龍無首,或往上遊逃竄,或靠岸下船逃跑。
李銳以大船封鎖白藤江,再派吃水淺的戰船進入白藤江,搜剿敵軍戰船。
工業革命改變了全世界,也改變了戰爭形態。原本被越軍視作屏障的白藤江,卻被征越軍如履平地。白藤江不再是越南人的福地,卻成為了阮朝海軍和華南海盜的傷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