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式結束後,楊烜與校長、總教習談起海軍教育的事。沒過多久,秘書過來提醒他:該出發去船政學堂了。


    華夏百廢待興,軍政府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很多事業,特別是洋務方麵,都是從來沒有的事,隻能由楊烜親力親為。


    因此,楊烜工作格外繁忙。他難得來一趟長洲島,辦公廳也為他安排了緊張的日程。參加完海軍大學堂畢業式,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為新設立的“黃埔船政學堂”剪彩。


    之前,軍政府隻有一所實務學堂,主要用來培養技術人才。


    實務學堂顧名思義,偏向於實用。為了滿足工商業對人才的需求,實務學堂不斷增設新的學科,如鐵路、蠶桑、水利、測繪等。


    時至如今,實務學堂學科堆疊、混亂,管理上存在諸多不便,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迫切需求。


    對此,楊烜力排眾議,大力推動職業教育,從實務學堂中剝離學科,單獨成立了許多專業化的職業教育學校。


    黃埔船政學堂正是如此,其師生、教具都來自實務學堂船政係。因此,黃埔船政學堂並非是從零開始,而是有著良好的基礎。


    職業教育是軍政府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華夏一直都很重視教育,籍此發展出了燦爛的文化。但傳統教育首重科舉教育,隻有有錢人才上得起學,學術上亦深受儒家理學桎梏。


    表麵上,華夏有著學識淵博的文官隊伍、豐富的典籍文章。浮華之下,則是驚人的文盲率。


    楊烜深知,百計大計,教育為本。入主廣州不久,他便開始著手開展新一輪教育改革,推進教育普及,推動職業、高等教育。


    在這方麵,楊烜學的是普魯士。在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普魯士算不上是特別強大的國家。但在教育方麵,普魯士絕對走在了世界最前麵,成為英、法、美等大國的學習對象。


    正是憑借著先進的教育體製,普魯士在德意誌諸多公國中脫穎而出,最終統一德國,成為世界級強國。


    事實上,日本明治維新,在教育方麵幾乎全搬照抄普魯士的教育體製。在華夏艱難近代化的過程中,不管是晚清還是北洋、民國、新中國,均采用了普魯士的教育體製。


    而普魯士的教育體製,最終在全世界通行開來,為現代社會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各國工業培養出了合格的勞動工人。


    新一輪教育教育亦頗多亮點:


    第一,全麵、強製普及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為八年,幼童從六歲至十四歲,不分男女,不分貴賤,必須全部入學。六歲至十一歲,入小學上學,十一歲至十四歲,入初級中學。


    小學與初級中學合稱公學,由軍政府提供免費教育,中午提供一頓免費午飯。


    軍政府規定,每600個適齡兒童必須設立一所公學,所有適齡兒童必須進入公學,接受義務教育。父母不得阻止子女進入公學,所有工廠、手工作坊、商鋪等亦不得雇傭六至十四歲的童工。


    適齡兒童入學率將作為考核軍政府工作的重要標準。為推動義務教育,軍政府可動用警察局警力,逼迫父母送孩子上學。但凡有適齡兒童未入學者,可對當地軍政府首長、教育部門領導問責。


    所有公學統一使用軍政府宣教部編寫的教材,禁止私人辦學,禁止使用其他教材。小學設置語文、數學、自然、勞動、體育等課程,初級中學設置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體育、地理、曆史、美術、生物等課程。


    為了保障殘疾兒童、孤兒等特殊群體的受教育權利,宣教部要求必須在縣一級至少建立一所殘疾兒童公學、一所孤兒公學。


    二、分類開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軍事教育。


    (一)中等教育分為職業教育和高級中學教育。


    職業教育主要依托專門職業學校開展,著重為各行各業提供專業人才。為此,要從實務學堂分出不少專業,在此基礎上成立專門職業學校,計有十幾所之多。


    比較重要的,有培養醫生的醫學院、培養測繪勘察方麵人才的測繪學院、培養電報人才的電報學院、培養冶金方麵人才的冶金學院、培養鐵路人才的鐵路學院等……


    高級中學教育主要麵向有優秀初中畢業生,重在發掘有潛力的人才苗子,向高等院校輸送種子選手。


    (二)深化高等教育。


    將暨南大學堂遷至廣州,設立文、理、工、醫、法五個學院,參照柏林大學模式建學。原有低層次的、實務性的學科剝離,另行成立專門職業學院,隻保留較為高級的學科。


    成立暨南科學研究所、暨南科學會兩大科研機構,作為嶺南最高科學技術研究機構。設立嶺南文學院,為嶺南最高社會科學機構。


    成立暨南行政學院,主要負責培訓軍政高級人才。


    (三)繼續加強軍事教育。


    軍事教育自成體係。


    為軍人子弟開設專門的少年軍校,麵向六歲至十二歲的軍人烈士子女、高級軍官子女。


    成立陸軍士官學院、水師士官學院,著重為軍隊培養士官人才。


    繼續保留、加強陸軍大學堂、海軍大學堂兩大軍事教育機構,拔高炮術、軍事測繪、蒸汽輪機管理、水文、氣象、導航等學科。


    (四)加快發展師範教育。


    推動教育改革,必須要有一支可靠的教師隊伍。


    以實務學堂師範教育係為基礎,獨立成立暨南師範學院,主要培養公學校長、中高等教育教師。


    除暨南師範學院外,另設若幹初級師範學校,為各級公學培養初級教育老師。


    三、籌措教育經費,吸收社會資金辦學,保障教師待遇。


    普及教育需要大量的資金,除了軍政府撥付以外,楊烜還允許社會資金參與辦學,主要集中在職業教育以及科研院所上麵。


    這主要是參考了清末新政。清末時,清廷為了挽救覆亡的命運,開始了一係列的新政,其措施比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還要大膽許多。


    然而,滿清積重難返,很多新政都是虎頭蛇尾。唯有教育改革,卻頗具實效,對後世影響深遠。


    清廷為了推廣新式教育,毅然廢除了科舉製度,反過來鼓勵讀書人出國留學,鼓勵各地興辦新式學校。


    地方士紳對此非常積極,出錢出力興辦新式學堂,資助讀書人出洋深造,是清末新政中少有的現象。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清廷明確規定,出洋留學者,從新式學堂畢業者,可以按照科舉製度授予功名,直接當官。


    這是一條做官的捷徑,不用像傳統科舉那樣十年苦讀,無需到戰場上賺取軍功,也不用花費巨額價錢捐納官職,深受地方歡迎。


    楊烜為了推廣現代教育,同樣鼓勵士紳興辦教育。但清末新政時,接受過現代教育的學生,特別是日本留學生,成為反清意誌最為堅決的團體,在辛亥革命時給了滿清致命一擊。


    楊烜自信軍政府代表著華夏之未來,不怕學生造反。但為了減少阻力,為了凝聚人心,他對士紳參與興辦教育采取了必要的限製。


    士紳可以出錢資助職業教育學校、科研院所、學術機構、高等院校,甚至可以獨資設立職業教育學校。但這類學校應當使用軍政府審定過的教材,接受軍政府的監督。


    教師上崗前必須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接受軍政府教育局的定期考核,嚴格遵照軍政府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內容開展教學工作。


    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也得到提高,享有與官吏相對等的待遇,成為社會尊敬的職業。


    學生畢業時,應由軍政府教育部門組織考試,經軍政府認定合格,才能發給畢業證,安排其進入軍政府入職。


    軍政府與滿清政府不同,采用現代政府架構,各級官吏編製數遠高於滿清政府。加上黑旗軍正在開疆拓土,軍政府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對人才需求很大。


    種種因素疊加,使得兩廣境內的士紳對於舉辦教育非常踴躍。


    有些傳統士紳抱著“重農抑商”的落後思想,對軍政府發展現代工商業抱有敵視。但是,軍政府大辦教育,卻得到他們的一致擁護。各種新式學堂就像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嶺南大地上。


    黃埔船政學堂,便是一所備受矚目的新式學堂。


    今天,是黃埔船政學堂成立之日,邀請了楊烜過來剪彩。


    這對楊烜來說,固然不像為征越軍授銜、參加海軍學堂畢業式來說那樣重要。但對船政學堂來說,卻是一件大事,必須博一個好彩頭。


    現在已是下午,要是太陽落得太低,或者幹脆落山了,剪彩儀式就不莊重了。


    楊烜隻得匆匆離開海軍大學堂,趕去參加剪彩儀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50再造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茂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茂行並收藏1850再造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