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聲戰

    【奇略原文】

    凡戰,所謂聲者,張虛聲也。聲東而擊西,聲彼而擊此,使敵人不知其所備。則我所攻者,乃敵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

    【奇略今譯】

    凡是作戰所謂聲戰,就是虛張聲勢迷惑敵軍,揚言進攻東麵而襲擊西麵,揚言要襲擊這邊而暗中卻攻打那邊,迫使敵人無法防禦。這樣就可做到我方所要進攻的恰是敵軍沒有防備的地方。兵法說:善於進攻,就能使敵軍不知如何防守。

    【奇略戰例】

    後漢,建武五年,耿弇與張步相拒。步使其弟藍將精兵二萬守西安,諸郡太守合萬餘人守臨淄,相去四十餘裏。弇進兵畫中,居二城之間。視西安城小而堅,且藍兵又精;臨淄雖大,而易攻,乃敕諸將會後五日攻西安,藍聞之日夜為備。至期夜半,弇敕諸將皆蓐食,會明,至臨淄。護軍荀梁等爭之,以為宜速攻西安,弇曰:“西安聞吾欲攻之,日夜備守。臨淄出其不意,至必掠擾,攻之,則一日可拔。拔臨淄,則西安孤。張藍與步阻絕,必自亡去,所謂擊一而得二者也。若攻西安,不卒下,頓兵堅城,死傷必多。縱能拔之,藍帥兵還奔臨淄,並兵合勢,觀人虛實。吾深入敵地,後無轉輸,旬日之間,不戰而困。諸君之言,未見其宜。”遂攻臨淄,半日拔之,入據其城。張藍聞之,果將兵亡去。

    【戰例今譯】

    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大將耿弇同割據青州的張步軍隊對峙,張步派弟弟張藍率兩萬精兵堅守西安,並命令各郡太守拚湊1萬多人把守臨淄,兩城相距40多裏。耿弇把兵力駐紮在兩城之中的畫中。耿弇觀察到西安城小但城壁堅厚,防守嚴密,相對來說臨淄城雖大但很易攻破。於是,耿弇召集將士,聲言五天之後兵力會齊攻打西安。張藍得知情報後,日夜加緊防守。第五天夜裏,耿弇命全軍起床吃飯,天亮時分兵抵臨淄城下。可護軍梁荀卻提出反對意見,要迅速攻西安。耿弇說:“西安的敵軍聽說我們要進攻他們,正在加倍防範,而臨淄缺乏防備,我們現在去襲擊它,守軍必定驚慌失措,隻需一天便可拿下臨淄,這樣,西安守敵就成了孤軍,張藍與張步分割兩地,孤軍無援,必定放棄西安逃走,這就是一箭雙雕啊!如果先攻西安,無法攻破,我軍已暴露在堅城之下,必定死傷慘重。即使攻下西安,張藍也會率兵逃到臨淄,把兵力合在一起,觀察我方虛實。我們已深入敵境,後方缺乏供應,不過十天八天,雖然敵人未作反擊,困難更加增多。因此你們所說的未必正確。”於是,耿弇率軍不到半天就攻下臨淄,迅速占領城池。張藍聽說,果然帶兵棄城而逃。

    八十二、和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必先遣使約和。敵雖許諾,言語不一。因其懈怠,選銳卒以擊之,其軍可破。法曰: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故作戰,必須首先派遣使者議和。敵人雖然已口頭答應,但是語言矛盾,可以乘他懈怠的時候,選派精銳兵卒攻擊,敵軍可以擊破。兵法說:不締約而請求和議的,其中必有陰謀。

    【奇略戰例】

    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關,欲以兩萬人擊嶢關。張良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視。聞其將多屠賈子,利以動之則易。願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使益張旗幟為疑兵,而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啗以利。”秦將果欲連和。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恐士卒不從,當因其懈怠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

    【戰例今譯】

    秦朝末年,各地義兵興起,沛公劉邦向西進入武關,想以二萬軍隊進攻嶢關。張良說:“秦軍還很強大,不能輕視他們。聽說其將領不少是屠夫的後代,用利益打動他們是比較容易的。我建議您暫時留下堅守壁壘。可以派人先走,預備5萬人的糧食。派人廣張旗幟作為疑兵,繼而派遣酈生作說客,去向秦將領講說利害。”秦軍將領果然想連和。劉邦於是想同意議和,張良說:“這隻是秦軍將領單獨反叛求和,士兵恐怕不會聽從的。應該乘他懈怠的時候發動攻擊。”劉邦即領兵進攻,大敗了秦軍。八十三、受戰

    【奇略原文】

    凡戰,若敵眾我寡,暴來圍我,須相察眾寡虛實之形,不可輕易遁去,恐為尾擊。當圓陣外向,受敵之圍,雖有缺處,我自塞之,以堅士卒心。四麵奮擊,必獲其利。法曰:敵若眾,則相眾而受敵。

    【奇略今譯】

    凡是作戰,假若敵眾我寡,敵軍突然前來圍攻我軍,首先必須把雙方實力大小強弱,統一分析,不可輕率撤走,恐怕會被敵人尾隨追擊。應當布成圓陣,向外抗擊敵人的圍攻。雖然也會有缺口,我方要自行塞補,以加強我軍士卒的戰鬥決心,向四邊奮力搏擊,必定獲得勝利。兵法說:敵人兵多,就要正麵抗擊。

    【奇略戰例】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歡討並州刺史爾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鄴。爾朱光自長安,兆自並州,度律自洛陽,仲遠自東郡,同會於鄴,眾二十萬,挾洹水而軍。歡出頓紫陌,馬不滿二千,步不滿三萬,乃於韓陵為圓陣,連牛驢以塞歸路。將士皆為死誌,選精銳步騎從中出,四麵擊之,大破兆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戰例今譯】

    據《北史》記載,北魏普泰元年,高歡進攻鄴地,孝武帝永熙元年春季,攻下鄴城。爾朱光從長安,爾朱兆從並州,爾朱度律從洛陽,爾朱仲遠從東郡,四路軍馬陸續聚集到鄴,號稱20萬大軍,沿漳水兩岸紮下大營。高歡也出兵屯紮在紫陌,步兵不滿3萬,騎兵不到2000,在韓陵山前擺好圓形防禦陣地;同時把牛、驢用繩子拴在一起,用來堵塞退路,將士看見這種情況認為非拚死決戰不可。高歡又從部隊挑選主力步、騎兵從中央向外突破,四麵出擊,打垮了爾朱光、爾朱兆等軍的包圍。

    八十四、降戰

    【奇略原文】

    凡戰,若敵人來降,必要察其真偽。遠明斥堠,日夜設備,不可怠忽。嚴令偏裨,整兵以待之,則勝,不然則敗。法曰:受降如受敵。

    【奇略今譯】

    凡是作戰,假如敵軍來向我軍投降,必須要察明真假,派人監視他們的所作所為,晝夜加強防範,不要鬆懈大意。而且還要布置好軍隊,作好一切戰鬥準備,這樣才能萬無一失,保證勝利。兵法說:接受敵軍投降,要像打仗一樣提高警惕,加強防範。

    【奇略戰例】

    後漢建安二年,曹操討張繡於宛,降之。既而悔恨複叛,襲擊曹操軍,殺曹操長史及子昂,操中流矢,師還舞陰。繡將騎來,操擊破之。繡奔穰,與劉表。操謂諸將曰:“吾降繡,失在不便取質,以致於此。諸將觀之,自今以後,不複敗矣。”

    【戰例今譯】

    東漢建安二年,曹操領兵進攻駐守宛城的張繡,張繡兵敗被迫投降曹操。不久又後悔起來,再次反叛曹軍。他突然襲擊曹操軍隊。殺死曹操的長史曹安民和兒子曹昂,曹操也中了暗箭,隻好退兵到舞陽。張繡出動騎兵迂迴包抄。結果曹軍奮勇作戰,打敗了張繡。張繡率殘兵敗將投奔了劉表。事後,曹操對部將說:“我接受了張繡的投降,因為不便讓他交人質抵押,招致了他的暗算。所以才落到這般地步。諸位請看吧,有了這次教訓,從今以後再也不會遭受這樣的失敗了。”

    八十五、天戰

    【奇略原文】

    凡欲興師動眾,伐罪吊民,必任天時。君暗政亂,兵驕民困,放逐賢人,誅殺無辜,旱蝗水雹,敵國有此,舉兵攻之,無有不勝。法曰:順天時而製征討。

    【奇略今譯】

    凡是要出動軍隊,討伐有罪的君主,解救受難的百姓,必須順應天時。敵國君主昏庸,政治混亂;軍隊驕橫,百姓饑困;賢臣遭貶,無辜被殺;幹旱蝗災,冰雹水澇等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如果敵國有這些情況發生,出兵進攻它,就沒有不勝利的。兵法說:順應天時而征討叛逆。

    【奇略戰例】

    北齊,後主緯,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陸令萱、和士開、韓長鸞等,宰製天下;陳德信、何洪珍等參預機權;各領親黨,升擢非次。官由財進,獄以賂成,亂政害人。遂致旱魃水潦,寇盜並起。又猜嫌諸王,皆無罪受損。丞相斛律光及弟荊山公羨,並無罪受誅。漸見覆溺之萌,俄觀土崩之勢,周武帝乘此一舉而滅之。

    【戰例今譯】

    北齊後主高緯隆化元年(公元576年),提拔重用了一批邪惡奸佞之徒,如陸令萱、和士開、高阿那肱、穆提婆、韓長鸞等人控製朝政,發號施令,讓陳德信、何洪珍等人也參掌軍國大政。他們拉幫結派各樹黨羽,提拔官員超越正常程序,官職爵位可用錢財買到,構陷冤獄能用賄賂鑄成,紊亂國政隨便害人,加上旱澇蝗災、土匪強盜到處出現;他們還猜忌仇恨各親王大臣,結果都無罪而遭到迫害。例如賢明有功的丞相斛律光及其弟荊山公斛律羨,都是無罪而同時慘遭殺害的。就在北齊顯露垮台的苗頭,後來每況愈下,土崩瓦解之勢很快便可看到的時候,北周武帝宇文邕乘此有利時機,親率大軍東征,一舉滅亡了北齊。

    八十六、人戰

    【奇略原文】

    凡戰,所謂人者,係人事而破妖祥也。行軍之際,或梟集牙旗,或杯酒變血,或麾竿毀折,惟主將決之。若以順討逆,以直代曲,以賢擊愚,皆無疑也,法曰:禁邪去疑,至死無所之。

    【奇略今譯】

    凡是作戰,所謂人者,惟有人才能破除謠言和迷信,在部隊行軍過程中,或是遇到惡鳥群集主帥旗竿上,或是出現杯中水酒變紅,或是發生旗竿突然折斷等怪異現象時,唯有主將及時作出正確決斷,才能穩定軍心士氣。倘若所進行的戰爭,是以正義攻討叛逆,以理直征伐邪曲,以賢能進擊愚頑,都應堅信必勝無疑。兵法說:要禁絕迷信,消除疑惑,即使戰鬥到死,戰士也無所畏懼。

    【奇略戰例】

    唐,武德六年,輔公袥反,詔趙郡王李孝恭等討之。將發與將士晏集,命取水,水變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自若,曰:“毋疑,此乃公授首之征也。”飲而盡之,眾心為安,先是賊將拒險邀戰,孝恭堅壁不出,以奇兵絕其糧道。賊饑,夜薄李營,孝恭堅臥不動,明日,以羸兵扣賊營挑戰,別選騎陣以待,俄而羸卻,賊追,遇祖尚薄戰,遂敗,趙郡王乘勝破其別陣,輔公祏窮走,追騎生擒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戰例今譯】

    唐朝武德六年,輔公祏叛亂。朝廷下詔派趙郡王李孝恭等前去討伐。出發之前,將士們舉行會餐,派人取水,水突然呈血紅顏色,在座的人都大吃一驚。李孝恭仍如平常一樣說:“毫無疑問,這是公祏要掉腦袋的先兆。”說完就把水一飲而盡,這時大家才放了心。戰鬥開始,敵方據險頑抗,還不斷進行襲擊。李孝恭采取堅守營壘不去應戰的對策,卻暗中派出奇兵截斷敵人糧道。敵人饑餓,夜晚偷襲,李孝恭還是堅臥不動。第二天,派老弱殘兵到敵營挑戰,另外挑選出精銳騎兵嚴陣以待。不一會兒,弱兵敗陣而迴,敵人緊迫不放,終於和伏兵相遇,祖尚帶隊奮力進行戰鬥,敵兵大敗。李孝恭乘勝又奪取敵方別的陣地。輔公祏逃跑後走投無路,被李孝恭的騎兵活捉了。

    八十七、難戰

    【奇略原文】

    凡為將之道,要在甘苦共眾。如遇危險之地,不可舍眾而自全,不可臨難而苟免,護衛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則三軍之士豈忘己哉?法曰:見危難,毋忘其眾。

    【奇略今譯】

    凡是做將領的道理,最重要的在於能和部眾同甘共苦。假如在戰爭中處於危險境地,不能丟掉部眾而隻獨自逃生,不能臨危難而乞求自己活命;要千方百計掩護士兵,與他們同生共死。如能這樣,全軍的官兵,又怎會忘記將領呢?兵法說:遇到危難,千萬不要忘記廣大士兵。

    【奇略戰例】

    魏曹操征孫權還,使張遼、樂進、李典將七千餘人屯合肥。操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書,題其函曰:“敵至乃發。”俄而,權帥眾圍合肥,乃發此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護軍勿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及敵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勝負之機,在此一舉,諸君何疑?”李典意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享士,明日大戰。平旦,遼披甲出戰,先登陷陣,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唿自名,衝擊突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以,走登高塚。權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乃聚兵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解,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唿號曰:“將軍豈合我耶?”遼複還入圍,拔出餘眾,權軍無敢當者。自旦至日中,吳人奪氣,遼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悅服。權攻合肥旬日,城不得拔,乃退。遼率諸將追擊,幾複獲權。

    【戰例今譯】

    三國時,魏曹操進攻孫權迴歸,派張遼、樂進、李典三人帶7千多人駐紮合肥。曹操去征討張魯,臨行前交給護軍薛悌一封信,封麵上題著:“敵人來了才打開看。”不久,孫權率軍包圍合肥,張遼等才打開信。隻見上麵寫著:“如果孫權來了,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出戰。”諸將都很疑惑。張遼說:“曹公在外遠征,慮及敵軍到這裏來會打敗我們,所以留下教帖指示我們:在兩軍沒有接觸以前,就迎麵攻擊他,挫折他的銳氣,以安定我軍心,然後才可以防守。勝負之機,全在此舉,各位又有什麽可疑惑的呢?”李典的看法也和張遼相同。於是,張遼連夜選募敢死之士,共得800人,殺牛慰勞他們,準備明天大戰。第二天一早,張遼披甲出戰,率先衝入敵陣,殺死敵幾十人,斬敵兩員大將,大聲唿喊著自己的名字在敵陣中橫衝直撞,直至孫權的指揮旗下。孫權大驚,將士還來不及應變,就紛紛登山逃跑。隻拋下孫權手裏拿著長戟自衛。張遼大聲嗬叱孫權下來應戰,孫權不敢出來。吳軍聚兵把張遼包圍了幾圈。他左衝右突,一直向前猛攻,包圍圈終於被衝破,張遼率部下幾十人得以衝出。其餘部眾大聲唿喊說:“將軍要丟掉我們嗎?”張遼又殺入重圍,救出其餘部眾,孫權軍兵沒有人敢阻擋。從早晨直殺到中午,吳軍的士氣趨向低落。張遼迴營以後,修整城池,士兵情緒堅定,將領從內心佩服他。孫權攻合肥,十天還沒攻下,便撤退。張遼帶將追擊,又差一點捉住了孫權。

    八十八、易戰

    【奇略原文】

    凡攻戰之法,從易者始。敵若屯備數處,必有強弱眾寡。我可遠其強而攻其弱,避其眾而擊其寡,則無不勝。法曰: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奇略今譯】

    凡是進攻作戰的法則,先打弱小之敵可以取勝。假若敵兵駐守數處,其中必有強大與弱小、兵多與兵少之別,我軍可以避開強大之敵而先消滅弱小敵人,避開眾多之敵而先消滅寡少之敵,則沒有不打勝仗的。兵法說:善於作戰的人是在具備充分把握的條件下才打,取得勝利是從容易得勝的地方著手。

    【奇略戰例】

    《北史》:周武帝伐齊之河陽,宇文弼曰:“河陽,要衝,精兵所聚,盡力攻圍,恐難得誌,彼汾之曲,城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納,終無成功。

    【戰例今譯】

    南北朝時,周武帝進攻齊國河陽。宇文弼說:“河陽是齊國的重要基地,駐紮了很多精銳部隊,即便使用大軍全力攻城,恐怕也很難攻破。要是進攻汾曲,那裏守城部隊很少,山也不高,很容易攻下。”周武帝不同意,此戰果然最終是勞而無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八十九、餌戰

    【奇略原文】

    凡戰,所謂餌者,非謂兵者置毒於飲食,但以利誘之,皆為餌兵也。如交鋒之際,或棄牛馬,或遺財物,或舍輜重,皆切不可取,取之必敗。法曰:餌兵勿食。

    【奇略今譯】

    凡是作戰,所謂餌者,不是指對敵兵的飲食進行放毒,而是用小利引他上鉤,這也屬於餌兵一類。例如,在敵我雙方交戰中,敵人或者利用牛馬相引誘,或者委棄財物相引誘,或者舍置輜重相引誘,切記都不可隨意拾取,一旦拾取則必為敵人所乘而導致作戰失敗。兵法說:對於敵人的設餌引誘,千萬別上當。

    【奇略戰例】

    漢獻帝建安五年,袁紹遣兵攻白馬,操擊破之,斬其顏良,遂解白馬之圍,徙其民而西,紹追之。軍至延津南,操駐兵紮營南坡下,令騎解鞍放馬。是時,白馬輜重就道,諸將以為敵騎多,不如還保營。荀攸曰:“此所謂餌兵,如何去之?”紹騎將文醜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後至。諸將曰:“可上馬。”操曰:“未也。”有頃,騎至稍多,或分趣輜重。操曰:“可矣!”乃皆上馬縱擊,大破之。

    【戰例今譯】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派兵進攻白馬,曹操率軍把他打敗,殺死其大將顏良。於是解除了白馬之圍,然後遷移當地居民沿著黃河而向西轉移。袁紹這時親自率軍渡過黃河追擊曹操軍,一直追到延津之南而紮營。曹操所率部隊駐紮在南麵的山坡下,他命令所屬騎兵都卸下馬鞍,放開戰馬。此時,白馬方麵的曹軍運輸車隊正行進在路上。曹操的將領們認為敵人的騎兵眾多而難以戰勝,不如退還保衛部隊營地為好。但謀士荀攸向大家解釋說:“這正是我們所以能用餌兵誘敵上鉤的好機會,怎麽可以撤走部隊而失去這一戰機呢!”袁紹的騎將文醜與劉備此時率領五六千騎兵前後趕到這裏。將領們又說:“現在可以上馬迎戰了。”曹操說:“還不可以上馬迎戰。”過了一會兒,袁紹的騎兵逐漸增多,有的去爭搶輜重。曹操這時下達命令說:“現在可以上馬迎戰敵人了。”將領都上馬出擊,終於打敗了敵軍。九十、離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可密候鄰國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諜者以間之。彼若猜貳,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親而離之。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可乘鄰國君臣之間互不信任的時候。如果有隙可乘,就派遣間諜去離間他們,他們如果互相猜疑,就乘機用精銳部隊去攻擊。這樣,一定能夠得到我們所想得到的東西。兵法說:對於內部團結的敵人,要設法挑撥離間它。

    【奇略戰例】

    戰國,周赧王三十一年,燕王將樂毅並將秦、魏、韓、趙之師伐齊,破之,湣王出奔於莒。燕軍聞齊王在莒,合兵攻之。楚將淖齒欲與燕將分齊地,乃執湣王數其罪而誅之。複堅守莒城、即墨,以拒燕,數月不下,樂毅並圍之,即墨大夫戰死,城中推田單為將軍。頃之,昭王薨,惠王立。初,惠王為太子時,與毅有隙。田單聞之,乃縱反間,曰:“樂毅與燕新王有隙,畏誅,欲連兵於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惟恐他將來,即墨殘矣!”燕王以為然。乃使騎劫代毅,毅遂奔趙。燕將士由是不和。單乃詐以卒為神師而祀之,列火牛陣,大破燕軍。複齊七十餘城。迎襄王自莒入臨淄。

    【戰例今譯】

    戰國時期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國將領樂毅同時率領燕和秦、魏、韓、趙軍隊討伐齊國,大破齊軍。齊湣王出逃到莒。燕軍聽說齊王在莒,又聚兵攻莒。楚國將領淖齒想和燕將共分齊國土地,就捉住湣王曆數他的罪行,將他殺了。齊國人堅守莒城和即墨,抵抗燕軍。燕王攻打了幾個月還沒攻下,樂毅便將莒和即墨包圍起來,即墨大夫戰死後,城中推薦田單作了將軍。不久,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當初惠王做太子的時候,與樂毅曾有怨仇。田單聽說,便施反間計說:“樂毅與燕國新王有怨仇,怕被殺死,想聯合齊軍,做齊國的國王。齊軍還未歸附,所以他緩攻即墨,等待齊國人慢慢歸附於他。但是齊人隻怕派別的將領前來,那樣,即墨就完了。”燕惠王聽了認為是這樣的,就派騎劫替代樂毅為將領,樂毅便投奔了趙國。燕國將士因此不和睦了。田單詭詐地讓一個士卒裝成神師並祭祀他,布置了火牛陣,一舉打垮燕軍,恢複了齊國城池70多座,將齊襄王從莒城迎接至臨淄。

    手機看書免費下載和閱讀,i悅讀中文網.iyd最新,最快,最火爆,盡在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戰奇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劉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劉基並收藏百戰奇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