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疑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對壘,我欲襲敵,須叢聚草木,多張旗幟,以為人屯,使敵備東,而我擊其西,則必勝。或我欲退,偽為虛陣,設留而退,敵必不敢追我。法曰:眾草多障者,疑也。
【奇略今譯】
凡是同敵軍對陣時,我方策劃要突襲敵軍,就必須選擇草叢樹林之地,插上許多旗幟,向敵軍顯示處處都有駐兵。這樣,調遣敵軍在東邊防守,我軍就襲擊西邊,這樣就必然得勝。如果我軍打算撤兵,就要假設陣營迷惑敵軍,我軍就可安然撤退,敵軍必定不敢追趕我軍。兵法說:在草叢中設置許多障礙,是敵軍的疑兵。
【奇略戰例】
《北史》:周武帝東討,以宇文憲為前鋒,守雀鼠穀。時陳王純屯千裏徑,大將軍永昌公椿屯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守汾水關,並受憲節度。密謂椿曰:“兵者,詭道。汝今為營,不須張幕,可伐柏為庵,示有處所。兵去之後,賊猶致疑。”時齊主分兵萬人向千裏徑,又遣眾出汾水關,自帥大軍與椿對。椿告齊兵急,憲自往救之。會椿被敕追還,率兵夜反。齊人果以柏庵為帳幕之備,遂不敢進。翌日始悟。
【戰例今譯】
據《北史》記載:周武帝親率大軍東征,委任宇文憲為先鋒,進駐雀鼠穀。當時,陳王宇文純率兵駐守千裏徑,大將軍永昌公宇文椿駐紮在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守衛汾水關,都接受宇文憲的節製調遣。宇文憲秘密對宇文椿說:“用兵打仗是個詭詐多變的行動。你現在用帳幕搭營房,可砍些柏樹搭棚子,表示有人居住。等我軍撤走後,敵軍發現這些小屋仍會迷惑不定。”這時,齊王高緯分兵萬人向千裏徑前進,另派一部分兵力進汾水關,他親自率主力部隊同在雞棲原的宇文椿對壘。宇文椿把齊重兵壓境的戰情急忙報告給宇文憲,宇文憲便親自率援兵解救宇文椿。正遇上部隊就被打敗,齊軍急迫,周軍乘夜撤走。北齊軍看到北周軍搭設的那些棚子,以為內有伏兵,不敢再向前追趕。到了第二天,才發現上了當。
九十二、窮戰
【奇略原文】
凡戰,如我眾敵寡,彼必畏我軍勢,不戰而遁,切勿追之,蓋物極則反也。宜整兵緩追,則勝。法曰:窮寇勿迫。
【奇略今譯】
凡是作戰,假若我眾敵寡,敵方必然害怕我軍聲勢,不戰而逃,千萬不可追擊,因為事物達到極限會走向反麵。應調整部署,徐徐追擊,這樣就會勝利。兵法說:對待垂死之敵,不要窮追猛趕。
【奇略戰例】
漢趙充國討先零羌,羌見充國兵至,羌虜在所久屯聚。懈弛,望見大軍,棄輜重,渡湟水。道隘狹,充國徐行驅之。或曰:“逐利行遲。”充國曰:“此窮寇不可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死戰。”諸校曰:“善。”虜赴水溺死者數百,餘皆奔潰。
【戰例今譯】
漢代,趙充國討伐先零羌,軍隊到了羌人所駐的地方。羌兵因長期駐紮此地,軍隊鬆弛,等到發現漢軍到來,便丟棄了輜重,渡過湟水逃跑。山路狹窄險隘,趙充國徐徐向前追趕。有人說:“追逐逃敵,越快越好,這樣太遲緩了。”充國說:“這是窮寇,不能急追。慢一點就各人互不照顧,追急了又會促敵死戰。”各軍校都說:“很對。”羌兵在漢軍的追擊下爭搶渡河,被淹死的有幾百人,其餘的都潰散逃命。
九十三、風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若遇風順,致勢而擊之,或遇風逆,不意而搗之,則無有不勝。法曰:風順致勢而從之,風逆堅陣以待之。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假若遇到順風,就可順著風勢進攻敵軍;如果遇到逆風,也可出其不意去突襲他們,這樣就沒有不戰勝的。兵法說:如果是順風就順風勢進攻敵軍,如果是逆風就堅守陣地迎進來攻之敵。
【奇略戰例】
《五代史》:晉都排陣招討使符彥卿等與契丹戰於陽城,為敵所圍。而軍中無水,穿井輒崩。又東北風大起,敵順風縱火,揚塵以助其勢。軍士皆憤怒,大唿曰:“都招討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諸將請戰。杜威曰:“候風稍緩,徐觀可否?”李守貞曰:“彼眾我寡,風沙之內,莫測多少,惟力戰者勝,此風乃助我也。”唿曰:“諸軍齊戰賊!”符彥卿召諸將問計,或曰:“敵得風勢,宜待風迴。”彥卿亦以為然。右廂副使藥元福曰:“今軍饑渴已甚,若待風迴,吾屬皆為敵有矣。且敵謂我軍不能逆風以戰,宜出其不意,急擊之,此詭道也。”符彥卿等乃將精騎,奮力擊之,逐北二十餘裏。契丹主奚車走十餘裏,追兵擊之,得一橐駝,乘之遁去。晉軍乃定。
【戰例今譯】
據《五代史》記載:後晉的都排陣招討使符彥卿等同契丹大戰於陽城,被敵軍圍困。後晉部隊又缺少飲水,想挖井取水,可一挖就塌。當時又刮起東北風,敵軍趁勢放火,並且揚起塵沙助長火勢。晉軍見此情景很憤怒,大聲呐喊:“都招討使為什麽不下令反擊?難道讓我們白白流血等死?”各位將士都紛紛請戰。都招討使杜威說:“等風勢緩和下來時,再觀察是否能夠出兵。”馬步都監李守貞說:“敵眾我寡。現在風沙彌漫,敵軍摸不清我軍實力,誰奮力作戰誰就勝利。大風恰好幫了我軍的忙!”他隨即對各位將士大聲唿喊:“各路將士齊心協力地出擊敵人!”符彥卿召集各位將士一起商議作戰計劃。有人說:“敵人風順,我軍應當等待風向變了再戰。”符彥卿也認為這樣穩妥,但右廂副使藥元福反對說:“目前我軍饑渴難忍,如果等風向改變後,恐怕都已成了戰俘了,而且敵軍此時認為我們不會逆風襲擊,我們就應該乘其不備去襲擊他。這就是用兵作戰的詭詐之處。”符彥卿聽了,率領精銳騎兵奮力反擊,把毫無防備的敵軍打退20多裏。契丹國王坐著奚車逃了十幾裏,眼看晉軍追兵衝來,慌得找來一匹駱駝逃跑了。後晉將士也停止追趕,撤軍迴師。九十四、雪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奇略原文】
凡與敵相攻,若雨雪不止,視敵無備,可潛兵擊之,其勢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假如相攻戰,遇到下雪不止的天氣,偵察確悉敵人沒有戒備時,那就可以偷偷派兵襲擊他。這樣,敵人的陣勢便可被我軍打破。兵法說:進攻敵人要乘其疏於戒備之時。
【奇略戰例】
唐遣唐鄧節度使李愬討吳元濟。先是,愬遣將二千餘騎巡邏,遇賊將丁士良,與戰,擒之。士良,元濟驍將,嚐為東邊患,眾請刳其心,愬許之。士良無懼色,遂命解其縛。士良請盡死以報其德,愬署為捉生將,士良言於愬曰:“吳秀琳據文城柵,為賊左臂,官軍不敢近者,有陳光洽為之主謀也。然光洽勇而輕,好自出戰,請為擒之則秀琳自降矣。”鐵文及光洽被執,秀琳果降。愬延秀琳問計,答曰:“將軍必欲破賊,非得李祜不可。”佑,賊健將也,有勇略,守興橋柵,每戰常輕官軍。時佑率眾割麥於野,愬遣史用誠以壯士三百伏林中,誘而擒之以歸。將士爭請殺之,愬獨待以客禮。時複與語,諸將不悅,想力不能獨完,乃械祜送之京師,先密奏曰:“若殺祜,則無成功。”詔以祜還。見佑大喜,署為兵馬使,令佩刀出入帳中。始定破蔡之計,令祜以突騎三千為前鋒,李忠義副之;愬以臨軍三千為中軍,李進誠以三千殿為後軍。令曰:“且東行。”六十裏,夜至張柴村,盡殺其卒,敕士少休。令士卒食幹糧,整羈靮、鞍鎧、弓刃。時大雪,旌旆折裂,人馬凍死者相望,人人自謂必死。諸校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眾皆失色。相泣曰:“果落李祜奸計。”然畏愬莫敢違。夜半,雪愈盛,分輕兵斷賊朗山之援,又斷洄曲及諸道橋梁,行七十裏至懸瓠城。城傍皆鵝鶩池,愬擊之以亂聲。初,蔡人拒命,官軍三十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為備。佑等攀城先登,眾從之。殺守門者,而留擊柝者,納其眾城中。雞鳴雪止,遂執元濟,監送京師,而淮西悉平矣。
【戰例今譯】
唐憲宗派遣唐鄧節度使李愬率軍討伐割據淮西鎮而與朝廷對抗的吳元濟。開始,李愬派部將馬少良率2000餘騎兵巡邏,路遇敵將丁士良所部,雙方交戰,活捉丁士良。丁士良是吳元濟的一員猛將,經常率兵在東部邊沿騷擾,眾將恨他而請求挖他的心,李愬同意了。但丁士良麵對死亡卻毫無懼色,李愬看到後立刻給他解開繩索。丁士良因此而表示願以盡死效力來報答李愬的救命之恩。李愬則任命他捕捉生將。丁士良向李愬建議說:“吳秀琳現在據守文城柵,他所處的地位如同吳元濟的一隻左臂;朝廷軍隊之所以不敢靠近他那裏,是因為有陳光洽為他出謀劃策。然而,陳光洽卻是個勇敢但很輕率,喜歡親自出戰的人,請允許我前去把他抓來。這樣,吳秀琳將會不戰而自動投降了。”等到鐵文和陳光洽被丁士良活捉過來以後,吳秀琳果然不戰而投降了唐軍。李愬請來吳秀琳問以征服吳元濟的計策,秀琳迴答說:“將軍如果一定要擊破吳元濟的話,沒有李佑不可。”李佑,是吳元濟的一員健將,既勇敢又有謀略,他長期守衛在興橋柵,每次作戰總是輕視官軍。此時李裙正率兵於田野裏收割小麥,李愬於是派遣部將史用誠帶領300名壯士埋伏於附近樹林中,把李佑活捉而帶迴軍營。唐軍將士都爭著請求把李祜殺掉,但惟有李愬以待客之禮款待他,並經常與他交談,其他將領對此都很不高興。李愬考慮到單憑他個人力量無法保全李佑,於是便給李裙戴上刑具派人押送京師長安,此前先秘密寫好奏表呈送唐憲宗說:“如果殺了李祜,平定淮西就會前功盡棄。”憲宗閱表後,立即下令將李祜送還李愬。李愬見李佑已經安全迴來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為兵馬使,並且準令他可以佩戴腰刀進出自己軍帳。正式製定了奇襲蔡州的戰略計劃。於是,李愬命令李佑率領號稱“突將”而擔任衝鋒陷陣的敢死隊3千人為前鋒,李忠義為副將;李愬與監軍率領3千人為中軍主力;李進誠率領3千人為後軍擔任後衛。部署停當以後,李愬下達命令說:“隻管向東前進!”唐軍東行60裏後天已黑了,進至張柴村,將該地守軍全部殺死,然後命令部隊就地稍事休息,吃些幹糧,整理好馬籠頭、馬韁繩、馬鞍子以及鎧甲、弓箭、兵刃等武器裝備。當時,天正下著大雪,凜冽刺骨的寒風刮得軍旗破碎,凍死的人馬隨處可見,唐軍人人都認為此番必死無疑。這時,眾將校請示下一步行軍方向,李愬明確而堅定地說:“到蔡州去取吳元濟的首級!”眾人聽後大驚失色,相對哭泣說:“咱們果然中了李佑的奸計了。”可是,於大家害怕李愬,所以沒有敢於違抗命令的。到了半夜時候,雪下得更大。李愬這時一麵派遣一支輕裝部隊南下切斷朗山敵人增援蔡州的道路,一麵出動部分兵力北上卡住洄曲和其他通往蔡州的道路上的橋梁。又走了70裏,進至蔡州城下。該城旁邊都是飼養鵝鴨的池塘,李愬叫士兵擊打池中的鵝鴨,讓它們發出叫聲以掩蓋唐軍行進聲響。最初,從吳少誠占據蔡州對抗朝廷命令以來,唐軍已有30多年不能進至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無戒備。李佑等率軍首先登上城牆,部隊緊隨其後,殺死了守衛城門的敵兵,隻留下打更人繼續敲梆報更,然後打開城門,唐軍全部進入城中。到雞鳴天亮之時,雪已不下了,終於活捉了吳元濟,並用囚車押往京師長安。淮西地區完全平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九十五、養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若我軍曾經挫衄,須審察士卒之氣,氣盛則激勵再戰;氣衰則且養銳,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謹養勿勞,並氣積力。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假如我軍曾經遭到挫敗,那就必須細心觀察部隊士氣狀況。士氣旺盛,就激勵他們與敵人再戰;士氣衰落應暫且休整,等到士氣旺盛可用時,再使他們對敵作戰。兵法說:慎重保養,不使過於疲勞,提高士氣並積蓄力量。
【奇略戰例】
秦始皇問李信曰:“吾欲取荊,度用幾何人?”對曰:“不過二十萬人。”及問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王曰:“將軍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將二十萬人伐荊。翦因不用,遂謝病歸頻陽。信與蒙恬攻楚,大破之。乃引兵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不頓合,大敗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信奔還。王怒,自至頻陽見王翦,強起之。對曰:“老臣悖亂,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王從之。翦遂將兵,王送至灞上。荊人聞之,悉兵以禦翦。翦堅壁不戰,日休士卒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與士卒同甘苦。久之,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可用矣。”荊人既不得戰,乃引而東。翦追擊大破之。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翦乘勝略定城邑。
【戰例今譯】
秦始皇問李信說:“我要取得楚國,估計要用多少兵力?”李信迴答說:“不過20萬兵力。”又問王翦,王翦迴答說:“非60萬兵力不可。”秦始皇聽了說:“將軍您老了,為什麽那樣膽小?”於是派李信和蒙恬率20萬兵力進攻楚國。王翦因不被重用,就告病假迴到頻陽。李信和蒙恬進攻楚地,李信打敗楚軍取得了很大勝利。又帶兵向西同蒙恬會師於城父。但是楚軍尾隨秦軍,伺機進攻,三晝夜沒讓他休息,把李信的軍隊擊敗,進入了兩個兵營,殺死了七個都尉,李信大敗而迴。秦始皇很生氣,立刻親自到頻陽看望王翦,強令他帶兵出戰。王翦迴答說:“臣年老又固執又糊塗,大王要是一定起用我,那還是非60萬兵力不可。”秦始皇答應了。王翦又重新帶兵出征,秦始皇親到灞上設宴送行。楚國人聽說王翦帶兵前來,就把全部兵力調來抵禦王翦。王翦堅守營壘,並不出戰,每天休整練兵,讓士兵洗澡,並給士兵改善夥食,親自與士兵接觸,和士兵同甘共苦。時間長了,王翦問旁邊人說:“現在士兵們在營裏作什麽遊戲呢?”旁邊人迴答:“他們正在練投擲石塊和跳遠哩!”王翦說:“很好,這樣的士兵可以用來打仗了。”楚軍尋求作戰而找不到機會,就調兵向東撤退。王翦趁機帶兵從後追擊,打敗了楚軍。大軍到達蘄南,在戰鬥中斬殺了楚軍將領項燕,楚兵大敗而逃。王翦乘勝前進,占領了不少城邑。
九十六、書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對壘,不可令軍士通家書、親戚往來,恐言語不一,眾心疑惑。法曰:信通問,則心有所恐,親戚往來,則心有所戀。
【奇略今譯】
凡是與敵軍作戰對陣時,不可讓官兵通家信,也不能讓他們和親戚往來,這是怕家人和親戚說法不一,引起軍心猜疑。兵法說:寫信問事,心裏就往往有所畏懼;和親戚朋友往來,心理就會有所牽掛。
【奇略戰例】
蜀將關羽屯江陵,吳以呂蒙代魯肅屯陸口。蒙初至,外倍修恩德,與羽厚結好。後蒙襲收公安、南郡,而蜀將皆降於蒙。蒙入據城,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令軍卒不得幹曆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與蒙同汝南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裏故廢法,乃泣而斬之。於是,軍中震栗,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與衣糧。羽還,在道路,每使人相問,蒙輒厚遇之,周遊城中,家家致問。羽人還,私相參問,鹹賀家門無恙,相待過於平時,故羽士卒無鬥誌。會權又至,羽西走漳鄉,眾皆降。
【戰例今譯】
蜀漢將領關羽駐紮在江陵,吳國用呂蒙代替魯肅為將,駐紮在陸口。呂蒙剛到,對外加倍布施恩德,與關羽表示友好;暗地卻偷偷地襲取了公安、南郡等地,蜀將都投降了呂蒙。呂蒙進入城池,俘獲關羽部將家屬,都進行撫慰,命令官兵不得幹擾人家和勒索東西。呂蒙帳下有一同鄉軍官,在老百姓家裏拿了一個帽笠,用來修複公家的鎧甲。這雖是公事,呂蒙還是認為違犯了軍令,不能因為是同鄉就廢除法律,便含淚將他斬首。於是軍隊內部都很震動,路上誰丟了東西,也無人敢撿了。呂蒙早晚還派親近的人撫恤老人,問寒問暖,對有疾病的送醫送藥,對饑寒的送衣送糧。關羽還在途中時,曾派人前去探聽消息,呂蒙都用厚禮對待,讓他們在城內周遊,到家家戶戶去問候。派來的人迴去以後,士兵都偷來問訊,互相傳遞消息,說明家中安然無恙,呂蒙待他們比往時更好。因此,關羽的官兵都沒有鬥誌,恰逢孫權又來夾攻,關羽終於向西敗走,部眾都投降了吳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九十七、變戰
【奇略原文】
凡兵家之法,要在應變,好在知兵。舉動必先料敵,敵無變動,則待之;乘其有變,隨而應之,乃利。法曰: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奇略今譯】
凡是兵家的法則,最重要的是根據形勢的變化而采用不同的戰術,最可貴的是能夠準確掌握部隊將士的情況。采取行動前,必須事先探明敵情,如果敵情沒有變化,就要善於等待;如果有所變化,就要隨其變動而有所反應,這樣才能占有有利形勢。兵法說:能夠根據敵情變化采取相應的策略而戰勝敵軍,就稱得上是用兵如神。
【奇略戰例】
五代、梁末,魏博兵亂,賀德倫降晉,莊宗入魏。梁將劉□乃軍於莘縣,增壘浚池,自莘及河築甬道輸餉。梁帝詔尋出戰,曰:“晉將未易擊,候進取,苟得機便,豈敢坐滋患害。”帝又遣使問決勝之策。對曰:“臣無奇謀,但人給十斛糧,盡皆破敵。”帝怒曰:“將軍留米將療饑耶?”又遣使督戰。□謂諸校曰:“大將專征,君命有所不受。臨敵製變,安可預謀?今揣彼自氣盛,難可輕克,諸將以為如何?”眾皆欲戰,□默然。乃複召諸將列軍門,人給河水一杯,因命飲之。眾未測其意,或飲或辭。□曰:“一杯之難若是,滔滔河流可盡乎?”眾皆失色。時莊宗兵壓□營,亦不出。帝又數遣人促之,尋以萬人薄其營,俘獲甚眾。少頃,晉兵既至,□退複戰於故元城,莊宗與李存審夾擊,梁兵大敗。
【戰例今譯】
五代時期的後梁末年,魏博地區駐軍叛亂,脅迫節度使賀德倫投降了後晉,後唐莊宗李存勖進駐魏州城。後梁大將劉□率兵在莘縣布下防線,增修營壘,加固城防,並且疏浚河池,在從莘縣到黃河邊修築了一條通道,專門輸送糧餉。梁末帝催促劉尋進攻李存勖。劉□說:“晉軍並不容易攻打,我正在觀察敵情,一旦有了機會再迅速出擊,我哪裏敢拖延時間偷安而導致內部產生危機?”梁末帝於是又派人視察,並詢問劉□作戰方針,劉□迴答說:“我也並沒有什麽奇特策略,隻要能給我的部下每人十斛糧食,就可以打敗敵人。”末帝聞知大怒,說:“劉□是用糧食來治療饑餓病的吧。”又派特使來監督作戰。劉□對部下說:“大將遠征在外領兵作戰,即使是皇上的旨意有時也可不接受。同敵軍交戰中,要隨機應變,哪能事先決定作戰的方法呢?從目前情況看,敵方已經作了充分準備,不是輕易可以擊敗的,諸位將軍以為如何?”各位將領要求出戰,劉尋默默不答。有一次,劉□把各位將領召集到帳前,每人發給一碗水,讓他們喝下。大家迷惑不解,有的喝了,有的借故沒有喝。劉□說:“喝一碗水都這樣困難,那滔滔不盡的河水又怎能一下喝完呢?”各位將領聽了,大驚失色。當時正碰上李存勖率兵進逼劉□的營地,劉□仍按兵不動。末帝又屢次派人責成劉□馬上作戰,他這才親率萬餘名將士突然襲擊魏州,抓的俘虜和繳獲的物品實在不少。等了一會兒,李存勖的援兵趕到,劉□便命部隊退迴去。後來又在故元城交戰,劉□因被李存勖和李嗣源、李存審前後夾擊,被打得大敗。
九十八、畏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軍中有畏怯者,鼓之不進,未聞金先退,須擇而殺之,以戒其眾。若軍中之士,人人皆懼,不可加誅戮;須假之以顏色,說之以利害,示以不畏,喻以不死,則眾心自安。法曰:執戮禁畏;太畏則勿殺戮,示之以顏色,告之以所生。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假如軍中有畏敵怯戰的人,聽到擊鼓進軍的號令不前進,沒有聽到鳴金收兵的號令他先撤退,必須選擇情節嚴重的執行軍法斬首,以此警戒其餘的人。假如全軍人人都懼怕敵人時,就不可以單純采取殺戮的辦法了,必須以勇武必勝的神色,向士卒表明敵人並不可怕,講清勇與怯在對敵作戰中的利害關係,曉諭他們以敢於戰鬥才能避免死亡的方策。這樣,士兵情緒自然安定下來。兵法說:在對敵作戰中要用殺戮的辦法來製止畏敵怯戰的問題發生,假若人人懼怕就不能殺;將帥應向部隊展現自己英勇無畏的精神麵貌,告訴他們以敢戰而求得生存之策。
【奇略戰例】
《南史》:陳武帝討王僧辯,先召文帝與謀。時僧辯婿杜龕據吳興,兵甚眾。武帝密令文帝速還長城,立柵備之。龕遣將杜泰乘虛掩至。將士相視失色,帝言笑自若,部分益明,於是眾心乃定。
【戰例今譯】
據《南史》記載:南朝梁敬帝時期,陳霸先率兵進攻王僧辯,事先召集他的侄子陳蒨商定作戰計劃。當時,王僧辯的女婿杜龕率兵拒守吳興,其部隊人數很多,陳霸先密令侄子陳蒨迴到長城,構築營柵工事以防備杜龕來攻。杜龕派遣部將杜泰率兵乘虛前來襲擊長城,陳蒨部隊將士對敵人的突然到來大驚失色。但陳蒨卻異常鎮靜,談笑自若,對兵力的部署安排,更加周密明確,使部隊情緒迅速安定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九十九、好戲
【奇略原文】
夫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實不獲已而用之。不可以國之大,民之眾,盡銳征伐,爭戰不止,終致敗亡,悔無所追。然兵猶火也,弗戢,將有自焚之患;黷武窮兵,禍不旋踵。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
【奇略今譯】
兵器,是殺人致死的兇險器具;戰爭,是違背道德的野蠻活動,隻有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使用它。因此,不能以國家大、人口多,就傾盡全力進行征討,使戰爭無休無止,終有一天非失敗滅亡不可,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發動戰爭如同玩火一樣,如果不加收斂將有自焚的危險。所以,恃強好戰,用兵不止,禍患到來之速將在來不及轉身的瞬間。兵法說:國家雖然強大,連年戰爭不停,就非滅亡不可。
【奇略戰例】
隋之煬帝,國非不大,民非不眾,嗜武好戰,日尋幹戈,征伐不休,及事變兵敗遼城,禍起蕭牆,豈不為後世笑乎?籲,為人君者,可不慎哉?
【戰例今譯】
隋煬帝當時所控製的國土並非不遼闊,他所統治的人民也並非不眾多,隻因他窮兵黷武、嗜好戰爭,連年用兵,征戰不停,一旦發生突然事變,首先在遼城軍事失利,然後引起朝廷內部分崩離析,這樣悲慘結局豈不為後代人們所恥笑嗎?啊!身為國君的人,能夠不慎重對待嗎?
一○○、忘戰
【奇略原文】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亂,聖人之深戒也。天下無事,不可廢武,慮有弗庭,無以扞禦。必須內修文德,外嚴武備,懷柔遠人,戒不虞也。四時講武之禮,所以示國不忘戰。不忘戰者,教民不離乎習兵也。法曰:天下雖平,忘戰必傾。
【奇略今譯】
凡是太平而不忘記危難,治世不可忘記戰亂,這是明智的人所深以為戒的。天下安定的時候,不能廢棄武備,如果考慮不周全,有事時就沒有防禦能力。所以,對內必須修明政治,對外必須嚴整武備。用籠絡手段使遠方的人來朝,武備也不能不考慮。一年四季講習武備的禮節,是為了表示國家沒有忘記戰爭;不忘記戰爭,還要表現在教導百姓不停止軍事訓練上。兵法說:天下雖然安定,忘記戰爭就必定遭受危險。
【奇略戰例】
唐玄宗時,承平日久,毀戈牧馬,罷將休兵,國不知備,民不知戰。及安史之亂,倉卒變生於不圖,文士不足以為將,市人不足以為戰,而神器幾危,舊物幾失。籲,戰豈可忘乎哉!
【戰例今譯】
唐玄宗時,天下安定時間很久了。刀槍毀壞,馬放南山;罷免武將,不用軍隊;國家不懂武備,百姓不懂戰爭。等到安史之亂,事變突起,讀書人不會為將帶兵,百姓不會臨陣作戰,以致社稷幾乎危亡,先代的遺物完全失守。啊!軍事作戰,這樣重大的問題,怎麽可以隨意忘掉呢?
【奇略原文】
凡與敵對壘,我欲襲敵,須叢聚草木,多張旗幟,以為人屯,使敵備東,而我擊其西,則必勝。或我欲退,偽為虛陣,設留而退,敵必不敢追我。法曰:眾草多障者,疑也。
【奇略今譯】
凡是同敵軍對陣時,我方策劃要突襲敵軍,就必須選擇草叢樹林之地,插上許多旗幟,向敵軍顯示處處都有駐兵。這樣,調遣敵軍在東邊防守,我軍就襲擊西邊,這樣就必然得勝。如果我軍打算撤兵,就要假設陣營迷惑敵軍,我軍就可安然撤退,敵軍必定不敢追趕我軍。兵法說:在草叢中設置許多障礙,是敵軍的疑兵。
【奇略戰例】
《北史》:周武帝東討,以宇文憲為前鋒,守雀鼠穀。時陳王純屯千裏徑,大將軍永昌公椿屯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守汾水關,並受憲節度。密謂椿曰:“兵者,詭道。汝今為營,不須張幕,可伐柏為庵,示有處所。兵去之後,賊猶致疑。”時齊主分兵萬人向千裏徑,又遣眾出汾水關,自帥大軍與椿對。椿告齊兵急,憲自往救之。會椿被敕追還,率兵夜反。齊人果以柏庵為帳幕之備,遂不敢進。翌日始悟。
【戰例今譯】
據《北史》記載:周武帝親率大軍東征,委任宇文憲為先鋒,進駐雀鼠穀。當時,陳王宇文純率兵駐守千裏徑,大將軍永昌公宇文椿駐紮在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守衛汾水關,都接受宇文憲的節製調遣。宇文憲秘密對宇文椿說:“用兵打仗是個詭詐多變的行動。你現在用帳幕搭營房,可砍些柏樹搭棚子,表示有人居住。等我軍撤走後,敵軍發現這些小屋仍會迷惑不定。”這時,齊王高緯分兵萬人向千裏徑前進,另派一部分兵力進汾水關,他親自率主力部隊同在雞棲原的宇文椿對壘。宇文椿把齊重兵壓境的戰情急忙報告給宇文憲,宇文憲便親自率援兵解救宇文椿。正遇上部隊就被打敗,齊軍急迫,周軍乘夜撤走。北齊軍看到北周軍搭設的那些棚子,以為內有伏兵,不敢再向前追趕。到了第二天,才發現上了當。
九十二、窮戰
【奇略原文】
凡戰,如我眾敵寡,彼必畏我軍勢,不戰而遁,切勿追之,蓋物極則反也。宜整兵緩追,則勝。法曰:窮寇勿迫。
【奇略今譯】
凡是作戰,假若我眾敵寡,敵方必然害怕我軍聲勢,不戰而逃,千萬不可追擊,因為事物達到極限會走向反麵。應調整部署,徐徐追擊,這樣就會勝利。兵法說:對待垂死之敵,不要窮追猛趕。
【奇略戰例】
漢趙充國討先零羌,羌見充國兵至,羌虜在所久屯聚。懈弛,望見大軍,棄輜重,渡湟水。道隘狹,充國徐行驅之。或曰:“逐利行遲。”充國曰:“此窮寇不可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死戰。”諸校曰:“善。”虜赴水溺死者數百,餘皆奔潰。
【戰例今譯】
漢代,趙充國討伐先零羌,軍隊到了羌人所駐的地方。羌兵因長期駐紮此地,軍隊鬆弛,等到發現漢軍到來,便丟棄了輜重,渡過湟水逃跑。山路狹窄險隘,趙充國徐徐向前追趕。有人說:“追逐逃敵,越快越好,這樣太遲緩了。”充國說:“這是窮寇,不能急追。慢一點就各人互不照顧,追急了又會促敵死戰。”各軍校都說:“很對。”羌兵在漢軍的追擊下爭搶渡河,被淹死的有幾百人,其餘的都潰散逃命。
九十三、風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若遇風順,致勢而擊之,或遇風逆,不意而搗之,則無有不勝。法曰:風順致勢而從之,風逆堅陣以待之。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假若遇到順風,就可順著風勢進攻敵軍;如果遇到逆風,也可出其不意去突襲他們,這樣就沒有不戰勝的。兵法說:如果是順風就順風勢進攻敵軍,如果是逆風就堅守陣地迎進來攻之敵。
【奇略戰例】
《五代史》:晉都排陣招討使符彥卿等與契丹戰於陽城,為敵所圍。而軍中無水,穿井輒崩。又東北風大起,敵順風縱火,揚塵以助其勢。軍士皆憤怒,大唿曰:“都招討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諸將請戰。杜威曰:“候風稍緩,徐觀可否?”李守貞曰:“彼眾我寡,風沙之內,莫測多少,惟力戰者勝,此風乃助我也。”唿曰:“諸軍齊戰賊!”符彥卿召諸將問計,或曰:“敵得風勢,宜待風迴。”彥卿亦以為然。右廂副使藥元福曰:“今軍饑渴已甚,若待風迴,吾屬皆為敵有矣。且敵謂我軍不能逆風以戰,宜出其不意,急擊之,此詭道也。”符彥卿等乃將精騎,奮力擊之,逐北二十餘裏。契丹主奚車走十餘裏,追兵擊之,得一橐駝,乘之遁去。晉軍乃定。
【戰例今譯】
據《五代史》記載:後晉的都排陣招討使符彥卿等同契丹大戰於陽城,被敵軍圍困。後晉部隊又缺少飲水,想挖井取水,可一挖就塌。當時又刮起東北風,敵軍趁勢放火,並且揚起塵沙助長火勢。晉軍見此情景很憤怒,大聲呐喊:“都招討使為什麽不下令反擊?難道讓我們白白流血等死?”各位將士都紛紛請戰。都招討使杜威說:“等風勢緩和下來時,再觀察是否能夠出兵。”馬步都監李守貞說:“敵眾我寡。現在風沙彌漫,敵軍摸不清我軍實力,誰奮力作戰誰就勝利。大風恰好幫了我軍的忙!”他隨即對各位將士大聲唿喊:“各路將士齊心協力地出擊敵人!”符彥卿召集各位將士一起商議作戰計劃。有人說:“敵人風順,我軍應當等待風向變了再戰。”符彥卿也認為這樣穩妥,但右廂副使藥元福反對說:“目前我軍饑渴難忍,如果等風向改變後,恐怕都已成了戰俘了,而且敵軍此時認為我們不會逆風襲擊,我們就應該乘其不備去襲擊他。這就是用兵作戰的詭詐之處。”符彥卿聽了,率領精銳騎兵奮力反擊,把毫無防備的敵軍打退20多裏。契丹國王坐著奚車逃了十幾裏,眼看晉軍追兵衝來,慌得找來一匹駱駝逃跑了。後晉將士也停止追趕,撤軍迴師。九十四、雪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奇略原文】
凡與敵相攻,若雨雪不止,視敵無備,可潛兵擊之,其勢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假如相攻戰,遇到下雪不止的天氣,偵察確悉敵人沒有戒備時,那就可以偷偷派兵襲擊他。這樣,敵人的陣勢便可被我軍打破。兵法說:進攻敵人要乘其疏於戒備之時。
【奇略戰例】
唐遣唐鄧節度使李愬討吳元濟。先是,愬遣將二千餘騎巡邏,遇賊將丁士良,與戰,擒之。士良,元濟驍將,嚐為東邊患,眾請刳其心,愬許之。士良無懼色,遂命解其縛。士良請盡死以報其德,愬署為捉生將,士良言於愬曰:“吳秀琳據文城柵,為賊左臂,官軍不敢近者,有陳光洽為之主謀也。然光洽勇而輕,好自出戰,請為擒之則秀琳自降矣。”鐵文及光洽被執,秀琳果降。愬延秀琳問計,答曰:“將軍必欲破賊,非得李祜不可。”佑,賊健將也,有勇略,守興橋柵,每戰常輕官軍。時佑率眾割麥於野,愬遣史用誠以壯士三百伏林中,誘而擒之以歸。將士爭請殺之,愬獨待以客禮。時複與語,諸將不悅,想力不能獨完,乃械祜送之京師,先密奏曰:“若殺祜,則無成功。”詔以祜還。見佑大喜,署為兵馬使,令佩刀出入帳中。始定破蔡之計,令祜以突騎三千為前鋒,李忠義副之;愬以臨軍三千為中軍,李進誠以三千殿為後軍。令曰:“且東行。”六十裏,夜至張柴村,盡殺其卒,敕士少休。令士卒食幹糧,整羈靮、鞍鎧、弓刃。時大雪,旌旆折裂,人馬凍死者相望,人人自謂必死。諸校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眾皆失色。相泣曰:“果落李祜奸計。”然畏愬莫敢違。夜半,雪愈盛,分輕兵斷賊朗山之援,又斷洄曲及諸道橋梁,行七十裏至懸瓠城。城傍皆鵝鶩池,愬擊之以亂聲。初,蔡人拒命,官軍三十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為備。佑等攀城先登,眾從之。殺守門者,而留擊柝者,納其眾城中。雞鳴雪止,遂執元濟,監送京師,而淮西悉平矣。
【戰例今譯】
唐憲宗派遣唐鄧節度使李愬率軍討伐割據淮西鎮而與朝廷對抗的吳元濟。開始,李愬派部將馬少良率2000餘騎兵巡邏,路遇敵將丁士良所部,雙方交戰,活捉丁士良。丁士良是吳元濟的一員猛將,經常率兵在東部邊沿騷擾,眾將恨他而請求挖他的心,李愬同意了。但丁士良麵對死亡卻毫無懼色,李愬看到後立刻給他解開繩索。丁士良因此而表示願以盡死效力來報答李愬的救命之恩。李愬則任命他捕捉生將。丁士良向李愬建議說:“吳秀琳現在據守文城柵,他所處的地位如同吳元濟的一隻左臂;朝廷軍隊之所以不敢靠近他那裏,是因為有陳光洽為他出謀劃策。然而,陳光洽卻是個勇敢但很輕率,喜歡親自出戰的人,請允許我前去把他抓來。這樣,吳秀琳將會不戰而自動投降了。”等到鐵文和陳光洽被丁士良活捉過來以後,吳秀琳果然不戰而投降了唐軍。李愬請來吳秀琳問以征服吳元濟的計策,秀琳迴答說:“將軍如果一定要擊破吳元濟的話,沒有李佑不可。”李佑,是吳元濟的一員健將,既勇敢又有謀略,他長期守衛在興橋柵,每次作戰總是輕視官軍。此時李裙正率兵於田野裏收割小麥,李愬於是派遣部將史用誠帶領300名壯士埋伏於附近樹林中,把李佑活捉而帶迴軍營。唐軍將士都爭著請求把李祜殺掉,但惟有李愬以待客之禮款待他,並經常與他交談,其他將領對此都很不高興。李愬考慮到單憑他個人力量無法保全李佑,於是便給李裙戴上刑具派人押送京師長安,此前先秘密寫好奏表呈送唐憲宗說:“如果殺了李祜,平定淮西就會前功盡棄。”憲宗閱表後,立即下令將李祜送還李愬。李愬見李佑已經安全迴來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為兵馬使,並且準令他可以佩戴腰刀進出自己軍帳。正式製定了奇襲蔡州的戰略計劃。於是,李愬命令李佑率領號稱“突將”而擔任衝鋒陷陣的敢死隊3千人為前鋒,李忠義為副將;李愬與監軍率領3千人為中軍主力;李進誠率領3千人為後軍擔任後衛。部署停當以後,李愬下達命令說:“隻管向東前進!”唐軍東行60裏後天已黑了,進至張柴村,將該地守軍全部殺死,然後命令部隊就地稍事休息,吃些幹糧,整理好馬籠頭、馬韁繩、馬鞍子以及鎧甲、弓箭、兵刃等武器裝備。當時,天正下著大雪,凜冽刺骨的寒風刮得軍旗破碎,凍死的人馬隨處可見,唐軍人人都認為此番必死無疑。這時,眾將校請示下一步行軍方向,李愬明確而堅定地說:“到蔡州去取吳元濟的首級!”眾人聽後大驚失色,相對哭泣說:“咱們果然中了李佑的奸計了。”可是,於大家害怕李愬,所以沒有敢於違抗命令的。到了半夜時候,雪下得更大。李愬這時一麵派遣一支輕裝部隊南下切斷朗山敵人增援蔡州的道路,一麵出動部分兵力北上卡住洄曲和其他通往蔡州的道路上的橋梁。又走了70裏,進至蔡州城下。該城旁邊都是飼養鵝鴨的池塘,李愬叫士兵擊打池中的鵝鴨,讓它們發出叫聲以掩蓋唐軍行進聲響。最初,從吳少誠占據蔡州對抗朝廷命令以來,唐軍已有30多年不能進至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無戒備。李佑等率軍首先登上城牆,部隊緊隨其後,殺死了守衛城門的敵兵,隻留下打更人繼續敲梆報更,然後打開城門,唐軍全部進入城中。到雞鳴天亮之時,雪已不下了,終於活捉了吳元濟,並用囚車押往京師長安。淮西地區完全平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九十五、養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若我軍曾經挫衄,須審察士卒之氣,氣盛則激勵再戰;氣衰則且養銳,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謹養勿勞,並氣積力。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假如我軍曾經遭到挫敗,那就必須細心觀察部隊士氣狀況。士氣旺盛,就激勵他們與敵人再戰;士氣衰落應暫且休整,等到士氣旺盛可用時,再使他們對敵作戰。兵法說:慎重保養,不使過於疲勞,提高士氣並積蓄力量。
【奇略戰例】
秦始皇問李信曰:“吾欲取荊,度用幾何人?”對曰:“不過二十萬人。”及問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王曰:“將軍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將二十萬人伐荊。翦因不用,遂謝病歸頻陽。信與蒙恬攻楚,大破之。乃引兵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不頓合,大敗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信奔還。王怒,自至頻陽見王翦,強起之。對曰:“老臣悖亂,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王從之。翦遂將兵,王送至灞上。荊人聞之,悉兵以禦翦。翦堅壁不戰,日休士卒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與士卒同甘苦。久之,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可用矣。”荊人既不得戰,乃引而東。翦追擊大破之。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翦乘勝略定城邑。
【戰例今譯】
秦始皇問李信說:“我要取得楚國,估計要用多少兵力?”李信迴答說:“不過20萬兵力。”又問王翦,王翦迴答說:“非60萬兵力不可。”秦始皇聽了說:“將軍您老了,為什麽那樣膽小?”於是派李信和蒙恬率20萬兵力進攻楚國。王翦因不被重用,就告病假迴到頻陽。李信和蒙恬進攻楚地,李信打敗楚軍取得了很大勝利。又帶兵向西同蒙恬會師於城父。但是楚軍尾隨秦軍,伺機進攻,三晝夜沒讓他休息,把李信的軍隊擊敗,進入了兩個兵營,殺死了七個都尉,李信大敗而迴。秦始皇很生氣,立刻親自到頻陽看望王翦,強令他帶兵出戰。王翦迴答說:“臣年老又固執又糊塗,大王要是一定起用我,那還是非60萬兵力不可。”秦始皇答應了。王翦又重新帶兵出征,秦始皇親到灞上設宴送行。楚國人聽說王翦帶兵前來,就把全部兵力調來抵禦王翦。王翦堅守營壘,並不出戰,每天休整練兵,讓士兵洗澡,並給士兵改善夥食,親自與士兵接觸,和士兵同甘共苦。時間長了,王翦問旁邊人說:“現在士兵們在營裏作什麽遊戲呢?”旁邊人迴答:“他們正在練投擲石塊和跳遠哩!”王翦說:“很好,這樣的士兵可以用來打仗了。”楚軍尋求作戰而找不到機會,就調兵向東撤退。王翦趁機帶兵從後追擊,打敗了楚軍。大軍到達蘄南,在戰鬥中斬殺了楚軍將領項燕,楚兵大敗而逃。王翦乘勝前進,占領了不少城邑。
九十六、書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對壘,不可令軍士通家書、親戚往來,恐言語不一,眾心疑惑。法曰:信通問,則心有所恐,親戚往來,則心有所戀。
【奇略今譯】
凡是與敵軍作戰對陣時,不可讓官兵通家信,也不能讓他們和親戚往來,這是怕家人和親戚說法不一,引起軍心猜疑。兵法說:寫信問事,心裏就往往有所畏懼;和親戚朋友往來,心理就會有所牽掛。
【奇略戰例】
蜀將關羽屯江陵,吳以呂蒙代魯肅屯陸口。蒙初至,外倍修恩德,與羽厚結好。後蒙襲收公安、南郡,而蜀將皆降於蒙。蒙入據城,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令軍卒不得幹曆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與蒙同汝南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裏故廢法,乃泣而斬之。於是,軍中震栗,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與衣糧。羽還,在道路,每使人相問,蒙輒厚遇之,周遊城中,家家致問。羽人還,私相參問,鹹賀家門無恙,相待過於平時,故羽士卒無鬥誌。會權又至,羽西走漳鄉,眾皆降。
【戰例今譯】
蜀漢將領關羽駐紮在江陵,吳國用呂蒙代替魯肅為將,駐紮在陸口。呂蒙剛到,對外加倍布施恩德,與關羽表示友好;暗地卻偷偷地襲取了公安、南郡等地,蜀將都投降了呂蒙。呂蒙進入城池,俘獲關羽部將家屬,都進行撫慰,命令官兵不得幹擾人家和勒索東西。呂蒙帳下有一同鄉軍官,在老百姓家裏拿了一個帽笠,用來修複公家的鎧甲。這雖是公事,呂蒙還是認為違犯了軍令,不能因為是同鄉就廢除法律,便含淚將他斬首。於是軍隊內部都很震動,路上誰丟了東西,也無人敢撿了。呂蒙早晚還派親近的人撫恤老人,問寒問暖,對有疾病的送醫送藥,對饑寒的送衣送糧。關羽還在途中時,曾派人前去探聽消息,呂蒙都用厚禮對待,讓他們在城內周遊,到家家戶戶去問候。派來的人迴去以後,士兵都偷來問訊,互相傳遞消息,說明家中安然無恙,呂蒙待他們比往時更好。因此,關羽的官兵都沒有鬥誌,恰逢孫權又來夾攻,關羽終於向西敗走,部眾都投降了吳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九十七、變戰
【奇略原文】
凡兵家之法,要在應變,好在知兵。舉動必先料敵,敵無變動,則待之;乘其有變,隨而應之,乃利。法曰: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奇略今譯】
凡是兵家的法則,最重要的是根據形勢的變化而采用不同的戰術,最可貴的是能夠準確掌握部隊將士的情況。采取行動前,必須事先探明敵情,如果敵情沒有變化,就要善於等待;如果有所變化,就要隨其變動而有所反應,這樣才能占有有利形勢。兵法說:能夠根據敵情變化采取相應的策略而戰勝敵軍,就稱得上是用兵如神。
【奇略戰例】
五代、梁末,魏博兵亂,賀德倫降晉,莊宗入魏。梁將劉□乃軍於莘縣,增壘浚池,自莘及河築甬道輸餉。梁帝詔尋出戰,曰:“晉將未易擊,候進取,苟得機便,豈敢坐滋患害。”帝又遣使問決勝之策。對曰:“臣無奇謀,但人給十斛糧,盡皆破敵。”帝怒曰:“將軍留米將療饑耶?”又遣使督戰。□謂諸校曰:“大將專征,君命有所不受。臨敵製變,安可預謀?今揣彼自氣盛,難可輕克,諸將以為如何?”眾皆欲戰,□默然。乃複召諸將列軍門,人給河水一杯,因命飲之。眾未測其意,或飲或辭。□曰:“一杯之難若是,滔滔河流可盡乎?”眾皆失色。時莊宗兵壓□營,亦不出。帝又數遣人促之,尋以萬人薄其營,俘獲甚眾。少頃,晉兵既至,□退複戰於故元城,莊宗與李存審夾擊,梁兵大敗。
【戰例今譯】
五代時期的後梁末年,魏博地區駐軍叛亂,脅迫節度使賀德倫投降了後晉,後唐莊宗李存勖進駐魏州城。後梁大將劉□率兵在莘縣布下防線,增修營壘,加固城防,並且疏浚河池,在從莘縣到黃河邊修築了一條通道,專門輸送糧餉。梁末帝催促劉尋進攻李存勖。劉□說:“晉軍並不容易攻打,我正在觀察敵情,一旦有了機會再迅速出擊,我哪裏敢拖延時間偷安而導致內部產生危機?”梁末帝於是又派人視察,並詢問劉□作戰方針,劉□迴答說:“我也並沒有什麽奇特策略,隻要能給我的部下每人十斛糧食,就可以打敗敵人。”末帝聞知大怒,說:“劉□是用糧食來治療饑餓病的吧。”又派特使來監督作戰。劉□對部下說:“大將遠征在外領兵作戰,即使是皇上的旨意有時也可不接受。同敵軍交戰中,要隨機應變,哪能事先決定作戰的方法呢?從目前情況看,敵方已經作了充分準備,不是輕易可以擊敗的,諸位將軍以為如何?”各位將領要求出戰,劉尋默默不答。有一次,劉□把各位將領召集到帳前,每人發給一碗水,讓他們喝下。大家迷惑不解,有的喝了,有的借故沒有喝。劉□說:“喝一碗水都這樣困難,那滔滔不盡的河水又怎能一下喝完呢?”各位將領聽了,大驚失色。當時正碰上李存勖率兵進逼劉□的營地,劉□仍按兵不動。末帝又屢次派人責成劉□馬上作戰,他這才親率萬餘名將士突然襲擊魏州,抓的俘虜和繳獲的物品實在不少。等了一會兒,李存勖的援兵趕到,劉□便命部隊退迴去。後來又在故元城交戰,劉□因被李存勖和李嗣源、李存審前後夾擊,被打得大敗。
九十八、畏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軍中有畏怯者,鼓之不進,未聞金先退,須擇而殺之,以戒其眾。若軍中之士,人人皆懼,不可加誅戮;須假之以顏色,說之以利害,示以不畏,喻以不死,則眾心自安。法曰:執戮禁畏;太畏則勿殺戮,示之以顏色,告之以所生。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假如軍中有畏敵怯戰的人,聽到擊鼓進軍的號令不前進,沒有聽到鳴金收兵的號令他先撤退,必須選擇情節嚴重的執行軍法斬首,以此警戒其餘的人。假如全軍人人都懼怕敵人時,就不可以單純采取殺戮的辦法了,必須以勇武必勝的神色,向士卒表明敵人並不可怕,講清勇與怯在對敵作戰中的利害關係,曉諭他們以敢於戰鬥才能避免死亡的方策。這樣,士兵情緒自然安定下來。兵法說:在對敵作戰中要用殺戮的辦法來製止畏敵怯戰的問題發生,假若人人懼怕就不能殺;將帥應向部隊展現自己英勇無畏的精神麵貌,告訴他們以敢戰而求得生存之策。
【奇略戰例】
《南史》:陳武帝討王僧辯,先召文帝與謀。時僧辯婿杜龕據吳興,兵甚眾。武帝密令文帝速還長城,立柵備之。龕遣將杜泰乘虛掩至。將士相視失色,帝言笑自若,部分益明,於是眾心乃定。
【戰例今譯】
據《南史》記載:南朝梁敬帝時期,陳霸先率兵進攻王僧辯,事先召集他的侄子陳蒨商定作戰計劃。當時,王僧辯的女婿杜龕率兵拒守吳興,其部隊人數很多,陳霸先密令侄子陳蒨迴到長城,構築營柵工事以防備杜龕來攻。杜龕派遣部將杜泰率兵乘虛前來襲擊長城,陳蒨部隊將士對敵人的突然到來大驚失色。但陳蒨卻異常鎮靜,談笑自若,對兵力的部署安排,更加周密明確,使部隊情緒迅速安定下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九十九、好戲
【奇略原文】
夫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實不獲已而用之。不可以國之大,民之眾,盡銳征伐,爭戰不止,終致敗亡,悔無所追。然兵猶火也,弗戢,將有自焚之患;黷武窮兵,禍不旋踵。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
【奇略今譯】
兵器,是殺人致死的兇險器具;戰爭,是違背道德的野蠻活動,隻有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使用它。因此,不能以國家大、人口多,就傾盡全力進行征討,使戰爭無休無止,終有一天非失敗滅亡不可,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發動戰爭如同玩火一樣,如果不加收斂將有自焚的危險。所以,恃強好戰,用兵不止,禍患到來之速將在來不及轉身的瞬間。兵法說:國家雖然強大,連年戰爭不停,就非滅亡不可。
【奇略戰例】
隋之煬帝,國非不大,民非不眾,嗜武好戰,日尋幹戈,征伐不休,及事變兵敗遼城,禍起蕭牆,豈不為後世笑乎?籲,為人君者,可不慎哉?
【戰例今譯】
隋煬帝當時所控製的國土並非不遼闊,他所統治的人民也並非不眾多,隻因他窮兵黷武、嗜好戰爭,連年用兵,征戰不停,一旦發生突然事變,首先在遼城軍事失利,然後引起朝廷內部分崩離析,這樣悲慘結局豈不為後代人們所恥笑嗎?啊!身為國君的人,能夠不慎重對待嗎?
一○○、忘戰
【奇略原文】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亂,聖人之深戒也。天下無事,不可廢武,慮有弗庭,無以扞禦。必須內修文德,外嚴武備,懷柔遠人,戒不虞也。四時講武之禮,所以示國不忘戰。不忘戰者,教民不離乎習兵也。法曰:天下雖平,忘戰必傾。
【奇略今譯】
凡是太平而不忘記危難,治世不可忘記戰亂,這是明智的人所深以為戒的。天下安定的時候,不能廢棄武備,如果考慮不周全,有事時就沒有防禦能力。所以,對內必須修明政治,對外必須嚴整武備。用籠絡手段使遠方的人來朝,武備也不能不考慮。一年四季講習武備的禮節,是為了表示國家沒有忘記戰爭;不忘記戰爭,還要表現在教導百姓不停止軍事訓練上。兵法說:天下雖然安定,忘記戰爭就必定遭受危險。
【奇略戰例】
唐玄宗時,承平日久,毀戈牧馬,罷將休兵,國不知備,民不知戰。及安史之亂,倉卒變生於不圖,文士不足以為將,市人不足以為戰,而神器幾危,舊物幾失。籲,戰豈可忘乎哉!
【戰例今譯】
唐玄宗時,天下安定時間很久了。刀槍毀壞,馬放南山;罷免武將,不用軍隊;國家不懂武備,百姓不懂戰爭。等到安史之亂,事變突起,讀書人不會為將帶兵,百姓不會臨陣作戰,以致社稷幾乎危亡,先代的遺物完全失守。啊!軍事作戰,這樣重大的問題,怎麽可以隨意忘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