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 作者:樊樹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末清初吳應箕為楊漣所寫的傳記,筆底帶有感情:“……,(楊漣)疏草傳誦天下,時甲子六月事也。逆擋功齒憾入骨,然外廷多正人,且欲殺漣而無名。自外廷與內構,而漣始削籍矣……乙醜四月,五虎梁夢環參奏汪文言及漣,左光鬥、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皆緹騎逮治,後先拷死。時賈繼春繼起用,即追論漣移宮通王安犯上,罪當死。難以坐贓,於是借封疆一案,謂漣等受熊廷弼銀鬻獄,誣坐贓二萬兩,竟以此殺漣。漣立朝廉直,天下所知。當被逮,郡邑震驚,集眾至數萬,欲禁官旗奪漣,漣叩頭乞父老得解散。村市設醮祈生還者數百處。比就道,士民乞送者萬計,下至老嫗菜傭瞽蹩乞兒,各爭持一錢為贈,官旗皆感泣……漣下鎮撫(司),許顯純以鍛鍊贓銀,痛加掠治。漣人叱顯純:‘熊廷弼初在遼陽,我有奏疏,廣寧陷後,我奉命而出,及失事入,我有何辭一死之語,熊廷弼恨欲殺我,此豈受賄為營脫者?……汝昧心殺人,狗豬不食其餘。’顯純大怒,將頭而亂撲,齒頰盡脫,漣罵不絕口,仍加鐵釘貫胸,立刻死……死七日,始得領埋,時盛夏屍爛,僅存殘骨一具而已。”
崇禎元年,明思宗清查閹黨逆案,並且對遭到閹黨迫害的官員平反昭雪,宣布楊漣等人在獄中被強加的誣陷,官復原職,給還誥敕。楊漣之子楊子易向皇帝呈上父親臨死前所寫的絕筆與血書。明思宗為楊漣追贈官銜與諡號:“故都察院左副都禦史贈右都禦史楊漣,諡忠烈。”
楊漣可以瞑目了。然而人們的思索仍然難以停息,如此剛直不阿的忠烈之士,為什麽生前遭到這樣不公平的對待,死得令人慘不忍睹?為什麽這樣的現象,以後還屢屢出現?楊漣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嗚唿!
黨爭漩渦中的鄭振先鄭鄤父子
中國傳統政治始終糾纏於朋黨之爭,爾漢的黨錮之禍,唐的牛李黨爭,北宋的元祐黨籍,南宋的偽學逆黨等,便是其犖犖大者。明代也不例外,官僚們拉幫結派,互相攻訐,門戶主爭充斥於政壇。到了萬曆時代,愈演愈烈,圍繞權與利的爭奪,競爭趨於白熱化,出現了浙黨、昆黨、宣黨、齊黨、楚黨、秦黨之類。官僚中有派係門戶本不足為奇,何以清一色以地域為紐帶,令人不可思議。後來焦點集中到了浙黨與東林,夏允彝《倖存錄》在論及“門戶大略”時,如此說:“自萬曆以前,未有黨名,及四明(沈一貫)為相,以才自許,不為人下,而一時賢者如顧憲成、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之流,蹇諤自負,每相持。附四明者,言路亦有人。而(顧)憲成講學於東林,名流鹹樂於趨之,此東林、浙黨所白始也。”蔣平階《東林始末》也有類似說法。
其實這種說法是似是而非的。所謂朋黨,是指官僚結成的幫派,浙黨是以內閣首輔沈一貫為魁首的官僚幫派,是毫無疑問的。東林則是革職官僚顧憲成與高攀龍建立的民間教育團體--東林書院,兩者根本不在同一檔次上,何以一定要把東林作為萬曆三十年代以來浙黨的一個對立麵?
然而不少人還是不由自土地被卷進東林與浙黨的黨爭漩渦。那些進士出身的文人,初涉政壇,對政壇中黨爭陷阱的險惡估計不足,稍不留神就卷了進去,而成為黨爭的犧牲品。鄭振先鄭鄤父子的悲劇就在於此。就他們本人而言,身受儒家正統教育,一身正氣進入政壇,看不慣上層官僚的不正之風,口無遮攔地品評人物,非議朝政,結果受到當權者
以黨爭為藉口的整肅,家破人亡,實在是很不公正的。
鄭氏父子所代表的鄭氏家族,出於元明兩代受到朝廷旌表的金華府浦江縣“義門鄭氏”。朝廷旌表“義門鄭氏”的用意在於,提倡以肅睦治家的“孝義之門”,家庭中凜如公府,從而達到家國一體的社會理想境界。“義門鄭氏”其中的一支從浦江縣遷往常州府武進縣,成為鄭振先鄭鄖父子家族,後人在談到鄭振先鄭鄤的籍貫時,都說他們是常州武進人,而不知其祖籍是金華浦江,可謂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義門鄭氏”遵循儒家傳統倫理道德,製訂嚴格的家規《鄭氏規範》,要求族人以孝義為民,以清正為官,鄭振先鄭鄖父子在家訓的薰陶下,以這種道德規範待人處世,進入官場亦復如此,與上下左右顯得格格不入。
鄭振先,萬曆二十三年進士及第,先後在工部營繕司、兵部武選司、禮部儀製司任職。萬曆三十六年四月,上了一本措辭嚴厲的奏疏--《直發古今第一權奸疏》,矛頭直指掌握朝廷人權的內閣大學士朱賡、李廷機。
沈一貫下台後,朱賡、李廷機推行沒有沈一貫的沈一貫路線,被正直人士戲稱為“衣缽相傳”,紛起抨擊,鋒-芒最為尖銳的就數禮部儀製司主事鄭振先。他把朱賡、李廷機斥責為“古今第一權女奸”,比以往歷史上的奸相更為陰險更善於掩飾:“以避權而擅權,以擅僅為無權,屈曲迂互,層層幽秘,朝野疑而不可知,知而不可。言”,“此自沈一貫開從來奸相未有之竅,至於今日愈出愈奇,所以(李)林甫輩猶拙也”。他把政壇最高層的不良傳統,稱之為“燈燈相續”,“薪薪無窮”。
</br>
崇禎元年,明思宗清查閹黨逆案,並且對遭到閹黨迫害的官員平反昭雪,宣布楊漣等人在獄中被強加的誣陷,官復原職,給還誥敕。楊漣之子楊子易向皇帝呈上父親臨死前所寫的絕筆與血書。明思宗為楊漣追贈官銜與諡號:“故都察院左副都禦史贈右都禦史楊漣,諡忠烈。”
楊漣可以瞑目了。然而人們的思索仍然難以停息,如此剛直不阿的忠烈之士,為什麽生前遭到這樣不公平的對待,死得令人慘不忍睹?為什麽這樣的現象,以後還屢屢出現?楊漣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嗚唿!
黨爭漩渦中的鄭振先鄭鄤父子
中國傳統政治始終糾纏於朋黨之爭,爾漢的黨錮之禍,唐的牛李黨爭,北宋的元祐黨籍,南宋的偽學逆黨等,便是其犖犖大者。明代也不例外,官僚們拉幫結派,互相攻訐,門戶主爭充斥於政壇。到了萬曆時代,愈演愈烈,圍繞權與利的爭奪,競爭趨於白熱化,出現了浙黨、昆黨、宣黨、齊黨、楚黨、秦黨之類。官僚中有派係門戶本不足為奇,何以清一色以地域為紐帶,令人不可思議。後來焦點集中到了浙黨與東林,夏允彝《倖存錄》在論及“門戶大略”時,如此說:“自萬曆以前,未有黨名,及四明(沈一貫)為相,以才自許,不為人下,而一時賢者如顧憲成、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之流,蹇諤自負,每相持。附四明者,言路亦有人。而(顧)憲成講學於東林,名流鹹樂於趨之,此東林、浙黨所白始也。”蔣平階《東林始末》也有類似說法。
其實這種說法是似是而非的。所謂朋黨,是指官僚結成的幫派,浙黨是以內閣首輔沈一貫為魁首的官僚幫派,是毫無疑問的。東林則是革職官僚顧憲成與高攀龍建立的民間教育團體--東林書院,兩者根本不在同一檔次上,何以一定要把東林作為萬曆三十年代以來浙黨的一個對立麵?
然而不少人還是不由自土地被卷進東林與浙黨的黨爭漩渦。那些進士出身的文人,初涉政壇,對政壇中黨爭陷阱的險惡估計不足,稍不留神就卷了進去,而成為黨爭的犧牲品。鄭振先鄭鄤父子的悲劇就在於此。就他們本人而言,身受儒家正統教育,一身正氣進入政壇,看不慣上層官僚的不正之風,口無遮攔地品評人物,非議朝政,結果受到當權者
以黨爭為藉口的整肅,家破人亡,實在是很不公正的。
鄭氏父子所代表的鄭氏家族,出於元明兩代受到朝廷旌表的金華府浦江縣“義門鄭氏”。朝廷旌表“義門鄭氏”的用意在於,提倡以肅睦治家的“孝義之門”,家庭中凜如公府,從而達到家國一體的社會理想境界。“義門鄭氏”其中的一支從浦江縣遷往常州府武進縣,成為鄭振先鄭鄖父子家族,後人在談到鄭振先鄭鄤的籍貫時,都說他們是常州武進人,而不知其祖籍是金華浦江,可謂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義門鄭氏”遵循儒家傳統倫理道德,製訂嚴格的家規《鄭氏規範》,要求族人以孝義為民,以清正為官,鄭振先鄭鄖父子在家訓的薰陶下,以這種道德規範待人處世,進入官場亦復如此,與上下左右顯得格格不入。
鄭振先,萬曆二十三年進士及第,先後在工部營繕司、兵部武選司、禮部儀製司任職。萬曆三十六年四月,上了一本措辭嚴厲的奏疏--《直發古今第一權奸疏》,矛頭直指掌握朝廷人權的內閣大學士朱賡、李廷機。
沈一貫下台後,朱賡、李廷機推行沒有沈一貫的沈一貫路線,被正直人士戲稱為“衣缽相傳”,紛起抨擊,鋒-芒最為尖銳的就數禮部儀製司主事鄭振先。他把朱賡、李廷機斥責為“古今第一權女奸”,比以往歷史上的奸相更為陰險更善於掩飾:“以避權而擅權,以擅僅為無權,屈曲迂互,層層幽秘,朝野疑而不可知,知而不可。言”,“此自沈一貫開從來奸相未有之竅,至於今日愈出愈奇,所以(李)林甫輩猶拙也”。他把政壇最高層的不良傳統,稱之為“燈燈相續”,“薪薪無窮”。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