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 作者:樊樹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藥材:諸味俱有,惟無川芎,常價一百斤價銀六十七兩。其次則甘草,每百斤二十金(銀二十兩)以為常。
你看,如此巨大的一個市場,如此巨大的利潤,對商人的誘惑力之大可想而知,要想禁是禁不住的。
王直在沿海活動的最後目的,是“要挾官府,開港通市”。這八個字的含義十分清楚,要求政府放棄不合時宜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走私貿易合法化。在當時的形勢下,這個要求是合理的。隨著葡萄牙商人、西班牙商人的東來,已經把中國捲入“全球化”貿易的漩渦之中,海禁政策與此格格不入,朝貢貿易又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海外貿易的增長速度。王直雖然帶有謀求私利的動機,但是他對於國際貿易形勢的判斷比那些保守的官僚更勝一籌。
王直在接受朝廷招撫後所寫的《自明疏》是一篇有價值的史料。他首先說明:“竊臣(王)直覓利商海,賣貨浙(江)、福(建),與人同利,為國捍邊,絕無勾引黨賊侵擾事,情,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夫何屢立微功,蒙蔽不能上達,反罹籍沒家產,臣心實有不甘。”接著他向朝廷報告日本的情況;“日本雖統於一君,近來君弱臣強,不過徒存名號而已。其國尚有六十六國,互相雄長。”而且他們也在搞海禁,“夷船”(外國商船)已經很少來了。最後他向皇帝懇請:“如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馬微勞馳驅,浙江定海外長塗等港,仍如廣中事例,通關納稅,又使不失貢期。”也就是說,把廣東允許開放通商口岸,設立海關收取關稅的做法,推廣到浙江沿海,並且恢復日本的朝貢貿易關係,那麽,東南沿海的所謂“倭患”就可以得到解決。
王直的建議無疑是有價值的,但是政府方麵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麵上答應“姑容互市”,要他“悔罪自贖”,當他幾次協助官軍擒拿海盜後,政府方麵卻背信食言,派參將俞大猷、湯克寬統兵前往烈港襲擊王直。王直從此怨恨政府之失信,且藐視官軍之無能,決計報復,擺出一副與朝廷勢不兩立的架勢,僭號稱王。他身穿緋袍,腰佩玉帶:隨從為他打著金頂五簷黃傘,手下頭目都用大帽袍帶、銀頂銀傘;五十名侍衛都用金甲銀盔、出鞘明刀,在定海操江亭稱“淨海王”。以後又建造巨艦,長約一百二十步,可容納二千人,甲板上可以馳馬往來。以後又到日本薩摩洲的鬆浦津, 自稱“徽王”;不時派兵前往沿海騷擾劫掠,成為沿海數省的心腹大患。
地方官知道這是他們自己“以賊攻賊”策略招來的大禍,但不敢實事求是上報,竟然謊稱“倭寇”來犯,矇騙朝廷,以便推卸自己的職責。而王直為了日後能夠推脫責任,每次騷擾劫掠沿海地方之後,就放出風聲:這是“島夷”(倭寇)所為。於是上下掩飾,禍亂愈演愈烈,真相愈來愈混亂。
到了真相——所謂“倭寇”其實是王直所部——逐漸明朗後,朝廷任命兵部尚書張經為總督,率領四方精兵協力進剿。但是,官軍毫無士氣,一觸即潰,朝野上下一籌莫展,不得不乞求招撫,宣布:如有能擒斬首惡王直者,授予世襲指揮僉事:如王直等悔罪率眾來降,亦授予世襲指揮僉事。有的官員表示堅決反對,以為這種“以賞勸惡”的辦法不能解決問題,去了一個王直,會產生另外的“王直”。後來改為一麵圍剿,一麵宣布願意投降的脅從者可以不殺,但首惡不赦。議來議去,議而不決,“剿”與“撫”兩方麵都沒有起色。
嘉靖三十四年權奸嚴嵩的親信、工部侍郎趙文華以奉命祭海神的名義前往江南視察“賊情”,精通權術的浙江巡按胡宗憲與他勾結,排斥和趙文華有矛盾的總督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由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撫。這種權力的改組,並沒有改變形勢,官軍依然屢戰屢敗。趙文華與胡宗憲恐怕遭來政治麻煩,秘密議定招撫王直。於是派遣辯士蔣洲、陳可願,以及先前與王直友善者多人,出海招撫王直。與此同時胡宗憲大搞心理戰術,派人把關入金華監獄的王直母親、妻子接來杭州,好生款待。過了幾天後,要王直母親寫信勸王直歸降,信中寫道:朝廷願意寬宥你的前罪,願意放寬海禁,允許日本互市,今派遣蔣洲等人帶信前來說明。
嘉靖三十四年八月,招降的一行人等從定海出發,十一月抵達日本五島,與王直會晤。蔣洲等向他表示胡宗憲的慰勞之意,並說胡宗憲是你的同鄉,推心置腹,任人不疑,願意寬宥前罪,保全骨肉,而且允許通市謀利。次年四月,王直派他的養子毛海峰護送招降隊伍歸國,試探虛實;而把蔣洲留下,作為人質。胡宗憲為了考察毛海峰的歸順誠意,要毛海峰率部攻打徐海。毛海峰害怕萬一兩敗俱傷,將進退失據,藉口此事必須其父王直親自決定,前往日本,把情況報告王直。王直以為時機已經成熟,便率領他的部下千餘人返迴浙江沿海的岑港,表示願意投降,以求得通商的權利。
胡宗憲以為時不可失,機不再來,特地安排了場麵壯大、聲勢煊赫的受降典禮。在王直受撫以後,繼續對他恩寵有加。對於這種做法,反對者議論紛紛,揚言胡宗憲接受王直的巨額賄賂。此時,趙文華得罪罷官,胡宗憲失去內援,態度立即變化。他在奏疏中表態:王直等是海氛禍首,罪在不赦,今自來送死,請廟堂處分,臣當督率兵將殲滅其餘黨。王直被關入監獄後,他的部下知道當局已經變卦,據守岑港與官軍抗衡。
</br>
你看,如此巨大的一個市場,如此巨大的利潤,對商人的誘惑力之大可想而知,要想禁是禁不住的。
王直在沿海活動的最後目的,是“要挾官府,開港通市”。這八個字的含義十分清楚,要求政府放棄不合時宜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走私貿易合法化。在當時的形勢下,這個要求是合理的。隨著葡萄牙商人、西班牙商人的東來,已經把中國捲入“全球化”貿易的漩渦之中,海禁政策與此格格不入,朝貢貿易又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海外貿易的增長速度。王直雖然帶有謀求私利的動機,但是他對於國際貿易形勢的判斷比那些保守的官僚更勝一籌。
王直在接受朝廷招撫後所寫的《自明疏》是一篇有價值的史料。他首先說明:“竊臣(王)直覓利商海,賣貨浙(江)、福(建),與人同利,為國捍邊,絕無勾引黨賊侵擾事,情,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夫何屢立微功,蒙蔽不能上達,反罹籍沒家產,臣心實有不甘。”接著他向朝廷報告日本的情況;“日本雖統於一君,近來君弱臣強,不過徒存名號而已。其國尚有六十六國,互相雄長。”而且他們也在搞海禁,“夷船”(外國商船)已經很少來了。最後他向皇帝懇請:“如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馬微勞馳驅,浙江定海外長塗等港,仍如廣中事例,通關納稅,又使不失貢期。”也就是說,把廣東允許開放通商口岸,設立海關收取關稅的做法,推廣到浙江沿海,並且恢復日本的朝貢貿易關係,那麽,東南沿海的所謂“倭患”就可以得到解決。
王直的建議無疑是有價值的,但是政府方麵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麵上答應“姑容互市”,要他“悔罪自贖”,當他幾次協助官軍擒拿海盜後,政府方麵卻背信食言,派參將俞大猷、湯克寬統兵前往烈港襲擊王直。王直從此怨恨政府之失信,且藐視官軍之無能,決計報復,擺出一副與朝廷勢不兩立的架勢,僭號稱王。他身穿緋袍,腰佩玉帶:隨從為他打著金頂五簷黃傘,手下頭目都用大帽袍帶、銀頂銀傘;五十名侍衛都用金甲銀盔、出鞘明刀,在定海操江亭稱“淨海王”。以後又建造巨艦,長約一百二十步,可容納二千人,甲板上可以馳馬往來。以後又到日本薩摩洲的鬆浦津, 自稱“徽王”;不時派兵前往沿海騷擾劫掠,成為沿海數省的心腹大患。
地方官知道這是他們自己“以賊攻賊”策略招來的大禍,但不敢實事求是上報,竟然謊稱“倭寇”來犯,矇騙朝廷,以便推卸自己的職責。而王直為了日後能夠推脫責任,每次騷擾劫掠沿海地方之後,就放出風聲:這是“島夷”(倭寇)所為。於是上下掩飾,禍亂愈演愈烈,真相愈來愈混亂。
到了真相——所謂“倭寇”其實是王直所部——逐漸明朗後,朝廷任命兵部尚書張經為總督,率領四方精兵協力進剿。但是,官軍毫無士氣,一觸即潰,朝野上下一籌莫展,不得不乞求招撫,宣布:如有能擒斬首惡王直者,授予世襲指揮僉事:如王直等悔罪率眾來降,亦授予世襲指揮僉事。有的官員表示堅決反對,以為這種“以賞勸惡”的辦法不能解決問題,去了一個王直,會產生另外的“王直”。後來改為一麵圍剿,一麵宣布願意投降的脅從者可以不殺,但首惡不赦。議來議去,議而不決,“剿”與“撫”兩方麵都沒有起色。
嘉靖三十四年權奸嚴嵩的親信、工部侍郎趙文華以奉命祭海神的名義前往江南視察“賊情”,精通權術的浙江巡按胡宗憲與他勾結,排斥和趙文華有矛盾的總督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由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撫。這種權力的改組,並沒有改變形勢,官軍依然屢戰屢敗。趙文華與胡宗憲恐怕遭來政治麻煩,秘密議定招撫王直。於是派遣辯士蔣洲、陳可願,以及先前與王直友善者多人,出海招撫王直。與此同時胡宗憲大搞心理戰術,派人把關入金華監獄的王直母親、妻子接來杭州,好生款待。過了幾天後,要王直母親寫信勸王直歸降,信中寫道:朝廷願意寬宥你的前罪,願意放寬海禁,允許日本互市,今派遣蔣洲等人帶信前來說明。
嘉靖三十四年八月,招降的一行人等從定海出發,十一月抵達日本五島,與王直會晤。蔣洲等向他表示胡宗憲的慰勞之意,並說胡宗憲是你的同鄉,推心置腹,任人不疑,願意寬宥前罪,保全骨肉,而且允許通市謀利。次年四月,王直派他的養子毛海峰護送招降隊伍歸國,試探虛實;而把蔣洲留下,作為人質。胡宗憲為了考察毛海峰的歸順誠意,要毛海峰率部攻打徐海。毛海峰害怕萬一兩敗俱傷,將進退失據,藉口此事必須其父王直親自決定,前往日本,把情況報告王直。王直以為時機已經成熟,便率領他的部下千餘人返迴浙江沿海的岑港,表示願意投降,以求得通商的權利。
胡宗憲以為時不可失,機不再來,特地安排了場麵壯大、聲勢煊赫的受降典禮。在王直受撫以後,繼續對他恩寵有加。對於這種做法,反對者議論紛紛,揚言胡宗憲接受王直的巨額賄賂。此時,趙文華得罪罷官,胡宗憲失去內援,態度立即變化。他在奏疏中表態:王直等是海氛禍首,罪在不赦,今自來送死,請廟堂處分,臣當督率兵將殲滅其餘黨。王直被關入監獄後,他的部下知道當局已經變卦,據守岑港與官軍抗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