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安南使臣什麽事,所謂的三方會談,就這樣敲定了。
宋軍會在十日後撤軍。
讓安南使臣忐忑的是,這上國二太子,到底該怎樣處置?
“章帥,郎頌和高邦…~”
鼓足了勇氣,使臣再一次提起。沒辦法,從章惇這得不到準信,他沒法交差。
“本帥十日後撤軍,大宋不會侵占下國疆域…~不過有一點,若因為戰事而耽誤大宋糧食供給,本帥將再次率軍南征。”
“到時候,都多想想,事情不會這樣簡單的結束。另外,本帥提個警告:火器之威,僅限於宋人使用,記住是使用!”
章惇不確定那位是不是知曉火藥的配方,或者說知道一點都可能給大宋造成威脅。
之所以這樣說,是警告,也是探詢。
“孤是宋人,至死不變,章帥還請放心。市易或許是個方法……”
章惇沒迴話,章惇感覺這有點大發了。
關鍵是,章惇這時候居然有個感覺,好像從太子遇襲,就是在演一場戲……
若真的如此,那也太可怕了!不會,應該不會……
太子遇襲了,可太子毫發未傷,二皇子忤逆了,二皇子也毫發未傷。
因為太子遇襲,官家明確了太子的大統繼承人之名分,二皇子謀劃奪嫡了,二皇子卻得到了開疆擴土的機會…~
一旦朝廷真的允許與這位市易火器,將工坊城庫存的淘汰火器交易給二皇子……章惇都能想到安南的結果了。
這一次,章惇沒有無禮,起身迴了禮…~因為他實在是不確定這到底是不是官家的局!
就連安南的使臣,也帶著驚詫離開了……大宋的章帥居然跟他迴禮了!
章惇如此,還是在變態,給他們兩不相幹的態度。
話說的明白,大宋撤軍,那麽留在安南的將不再是大宋軍卒,也將與大宋無關。
大宋隻要求,不得因為戰事影響南糧北運。
至於安南如何對待這部分軍伍,不是大宋該考慮的,那是安南的事。
不過,章惇不以為安南敢把二皇子怎樣了,即便是這些人在這裏打不開局麵,二皇子的性命,也應該沒什麽問題…~就這感覺,因為有強盛的大宋存在。
“大帥,這幾天二皇子一直在朗頌和高邦募兵,都是宋人……”
這樣的奏報,章惇能想到,在那位要求十日後撤軍時,章惇就想到了。
這裏都是些商賈不假,可即便是商賈,那也是有玩命想法的商賈。
更不用說還有各式各樣的護衛,甚至有退役了的軍卒。
當然,新軍軍卒不存在,國朝現在有專門負責新軍軍卒退役安置的衙門……因為火器的原因,朝廷對新軍軍卒管製很嚴格。
早些年的那些禁軍廂軍,並不是都樂意轉民,不都樂意受朝廷管製。
雖然數量不多,也是有的。這部分人大多數都遊走在與外朝市易的營生上,甚至衍生了一種護衛商賈的行業…~鏢行。
二皇子多年遊曆,不可能想不到這點。
從善闡府出逃,想必段廉義和那位收拾了不少硬貨,也算是有了他們起步的基礎……
章惇想不明白,自己這幾天為什麽一直糾結這些。可就是舍不得出來…~他似乎有種窺探官家內心的感覺,仿佛能從這個大謀局中更多的了解官家。
可惜,糾結了很久,他還是沒法確定。
甚至用官家所謂的邏輯推理,仍然是各占一半,不能肯定這是個謀局。
章惇一直這樣發愣,將領們也沒來叨擾他。反正目前也沒什麽事,就是看熱鬧而已。
十天,整整十天,章惇就一直在推演,始終還是沒能確定……
朝廷的詔令明示了,南征軍迴撤,不必繼續轉道大理,隻需要從廣南西路北上即可……
“彝叔,章惇這幾天一直在糾結一件事……”
章惇是個直性子,或者說喜歡直白,但也不是棒槌。在跟種建中討教時,還是有了一點猶豫。
“子厚到底何事讓你如此糾結?十數日,連舜臣都不敢接近了,都能看得出你有心思……”
章惇有心思,幾乎是全軍都知道的。
這時候,種建中直接把身份置換成了朋友,而不是上下級。
“彝叔,不怕你笑話,這些天我一直在想。從太子遇襲,到二皇子最後經略安南,這會不會是官家的謀局?”
“且聽我說完……”
其實種建中根本沒有打斷他的意思,反倒是也被驚著了。
“彝叔,本來章惇沒這樣想,甚至到了安南境內,我都沒這樣想,隻是二皇子的那句:孤懂得了,還讓我把話帶到。還有市易火器……讓我有了這心思……”
折磨了十幾天,說出來以後,章惇輕鬆了好多。
再看到種建中那副沉思的樣子,就更舒坦了。
人就是這,自己不愉快的事,隻要能拉進同病者,就能分擔很多。
“子厚,我認為官家這樣安排二皇子,確實是有所指向。不過,以我來看,官家這是個謀局……”
“你確定?”
章惇不敢確定,沒想到種建中就敢直接下結論?
“子厚,你也聽我說完。我認為的謀局與你所想不同。我認為官家的謀局,是在太子遇襲後,皇城司調查清楚與二皇子有關之後才有的。”
“這一步,官家不會是早就設計好的。首先,太子迴朝,乃是禮部倡議。其次,官家不敢以襲擊太子作為試探,若太子真出現意外呢?”
“所以,不可能是從開始的謀局。我所說的謀局,是僅僅針對二皇子的安排。”
“二皇子流放安南,並允許南征軍放出部分兵力,再加上二皇子本身的謀略,我以為,官家是在為大宋準備一條後路……”
“曾與歐陽公交流過,國朝經過官家的各項改革後,甚至說完成九州一統,金甌無缺後,大宋需要的是蕭規曹隨,按部就班。如此,太子便成了最合適的大統繼承人。”
“可子厚,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二皇子更像官家一些。這一點官家應該也為難。”
“所以,便借太子遇襲的事,將二皇子放逐安南,給他一個開拓疆域的機會,是給大宋備個後路…~即便是皇家,也難免子不賢孫不孝的。”
確實,誰家也難說能千秋萬代。好像種建中所說的更契合一些。
唉,不好說。
宋軍會在十日後撤軍。
讓安南使臣忐忑的是,這上國二太子,到底該怎樣處置?
“章帥,郎頌和高邦…~”
鼓足了勇氣,使臣再一次提起。沒辦法,從章惇這得不到準信,他沒法交差。
“本帥十日後撤軍,大宋不會侵占下國疆域…~不過有一點,若因為戰事而耽誤大宋糧食供給,本帥將再次率軍南征。”
“到時候,都多想想,事情不會這樣簡單的結束。另外,本帥提個警告:火器之威,僅限於宋人使用,記住是使用!”
章惇不確定那位是不是知曉火藥的配方,或者說知道一點都可能給大宋造成威脅。
之所以這樣說,是警告,也是探詢。
“孤是宋人,至死不變,章帥還請放心。市易或許是個方法……”
章惇沒迴話,章惇感覺這有點大發了。
關鍵是,章惇這時候居然有個感覺,好像從太子遇襲,就是在演一場戲……
若真的如此,那也太可怕了!不會,應該不會……
太子遇襲了,可太子毫發未傷,二皇子忤逆了,二皇子也毫發未傷。
因為太子遇襲,官家明確了太子的大統繼承人之名分,二皇子謀劃奪嫡了,二皇子卻得到了開疆擴土的機會…~
一旦朝廷真的允許與這位市易火器,將工坊城庫存的淘汰火器交易給二皇子……章惇都能想到安南的結果了。
這一次,章惇沒有無禮,起身迴了禮…~因為他實在是不確定這到底是不是官家的局!
就連安南的使臣,也帶著驚詫離開了……大宋的章帥居然跟他迴禮了!
章惇如此,還是在變態,給他們兩不相幹的態度。
話說的明白,大宋撤軍,那麽留在安南的將不再是大宋軍卒,也將與大宋無關。
大宋隻要求,不得因為戰事影響南糧北運。
至於安南如何對待這部分軍伍,不是大宋該考慮的,那是安南的事。
不過,章惇不以為安南敢把二皇子怎樣了,即便是這些人在這裏打不開局麵,二皇子的性命,也應該沒什麽問題…~就這感覺,因為有強盛的大宋存在。
“大帥,這幾天二皇子一直在朗頌和高邦募兵,都是宋人……”
這樣的奏報,章惇能想到,在那位要求十日後撤軍時,章惇就想到了。
這裏都是些商賈不假,可即便是商賈,那也是有玩命想法的商賈。
更不用說還有各式各樣的護衛,甚至有退役了的軍卒。
當然,新軍軍卒不存在,國朝現在有專門負責新軍軍卒退役安置的衙門……因為火器的原因,朝廷對新軍軍卒管製很嚴格。
早些年的那些禁軍廂軍,並不是都樂意轉民,不都樂意受朝廷管製。
雖然數量不多,也是有的。這部分人大多數都遊走在與外朝市易的營生上,甚至衍生了一種護衛商賈的行業…~鏢行。
二皇子多年遊曆,不可能想不到這點。
從善闡府出逃,想必段廉義和那位收拾了不少硬貨,也算是有了他們起步的基礎……
章惇想不明白,自己這幾天為什麽一直糾結這些。可就是舍不得出來…~他似乎有種窺探官家內心的感覺,仿佛能從這個大謀局中更多的了解官家。
可惜,糾結了很久,他還是沒法確定。
甚至用官家所謂的邏輯推理,仍然是各占一半,不能肯定這是個謀局。
章惇一直這樣發愣,將領們也沒來叨擾他。反正目前也沒什麽事,就是看熱鬧而已。
十天,整整十天,章惇就一直在推演,始終還是沒能確定……
朝廷的詔令明示了,南征軍迴撤,不必繼續轉道大理,隻需要從廣南西路北上即可……
“彝叔,章惇這幾天一直在糾結一件事……”
章惇是個直性子,或者說喜歡直白,但也不是棒槌。在跟種建中討教時,還是有了一點猶豫。
“子厚到底何事讓你如此糾結?十數日,連舜臣都不敢接近了,都能看得出你有心思……”
章惇有心思,幾乎是全軍都知道的。
這時候,種建中直接把身份置換成了朋友,而不是上下級。
“彝叔,不怕你笑話,這些天我一直在想。從太子遇襲,到二皇子最後經略安南,這會不會是官家的謀局?”
“且聽我說完……”
其實種建中根本沒有打斷他的意思,反倒是也被驚著了。
“彝叔,本來章惇沒這樣想,甚至到了安南境內,我都沒這樣想,隻是二皇子的那句:孤懂得了,還讓我把話帶到。還有市易火器……讓我有了這心思……”
折磨了十幾天,說出來以後,章惇輕鬆了好多。
再看到種建中那副沉思的樣子,就更舒坦了。
人就是這,自己不愉快的事,隻要能拉進同病者,就能分擔很多。
“子厚,我認為官家這樣安排二皇子,確實是有所指向。不過,以我來看,官家這是個謀局……”
“你確定?”
章惇不敢確定,沒想到種建中就敢直接下結論?
“子厚,你也聽我說完。我認為的謀局與你所想不同。我認為官家的謀局,是在太子遇襲後,皇城司調查清楚與二皇子有關之後才有的。”
“這一步,官家不會是早就設計好的。首先,太子迴朝,乃是禮部倡議。其次,官家不敢以襲擊太子作為試探,若太子真出現意外呢?”
“所以,不可能是從開始的謀局。我所說的謀局,是僅僅針對二皇子的安排。”
“二皇子流放安南,並允許南征軍放出部分兵力,再加上二皇子本身的謀略,我以為,官家是在為大宋準備一條後路……”
“曾與歐陽公交流過,國朝經過官家的各項改革後,甚至說完成九州一統,金甌無缺後,大宋需要的是蕭規曹隨,按部就班。如此,太子便成了最合適的大統繼承人。”
“可子厚,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二皇子更像官家一些。這一點官家應該也為難。”
“所以,便借太子遇襲的事,將二皇子放逐安南,給他一個開拓疆域的機會,是給大宋備個後路…~即便是皇家,也難免子不賢孫不孝的。”
確實,誰家也難說能千秋萬代。好像種建中所說的更契合一些。
唉,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