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汴梁迴信了,或者說是潰兵的突進達到安南人的底線,即便是那位,四五日了,仍然無法在推進半裏······
安南的使臣又來了,同時抵達的還有朝廷的詔令。
在某一日,有了這麽一個三方會談。很詭異的,在安南的境內,大宋的叛逃者,大宋的追擊者和安南軍坐在一起商討······
“章子厚,我爹爹讓你來拿我人頭嗎?”
難以突進,不得不麵對南征軍了。雖然已是末路,那位的氣勢一點沒輸。
“把段廉義交給我,殿下的人頭本帥拿不得!”
這是三方會談,章惇也無法說的太明白。他相信,那位的思維完全可以把事件的來龍去脈貫通了。
可憐的安南使臣,在自家門前,卻成了陪客。這還沒開始,就已經把角色確定了,似乎他就是來陪場的。
“表兄與我有恩······”
這算是求情嗎?章惇連眼皮都沒抬一下。尊稱殿下,隻是因為出身,是禮教,事實上在現在,所謂的殿下,章惇可以隨時讓他成為階下囚。
場麵很冷,也很尷尬,除了征詢一句人頭的事,各方都沒開口。
對於章惇而言,拿到段廉義的人頭,南征軍就算是完成任務了,就可以大軍迴朝了。之所以有這麽一個扯淡的場麵,完全是朝廷照顧安南的體麵。
“章帥,我安南郎頌、高邦之地······”
“本帥不管此事,拿到段廉義的人頭,本帥自會率軍北上······”
一句話推出去了。事實上,朝廷的詔令也是如此,言辭上的斥責,背後的意味,見仁見智。章惇明白,估計安南方也明白。
安南使臣看了看二皇子,最終還是沒開口。大宋的南征軍還在,畢竟那還是上國的二太子,誰知道大宋到底幾個意思······
宋人狡詐,安南國弱,不敢造次,隻能是看著,陪著,等著最後的裁決。升龍府也是這樣的意思。
該提的一定要提,盡量不去招惹任何一方。這就是原則。
看大宋的二太子那神情,安南使臣也不敢去觸這個黴頭。所以,就再一次尷尬了。
怨氣並不是針對安南使臣的,可偏偏他有點如坐針氈的感覺。
章惇再次提及段廉義,就是在告知,這一點沒有迴旋的餘地。
“我需要考慮······”
章惇沒動身子,連拱手的迴禮都沒有。有些話沒說白,並不代表不明白。自這一刻起,他們之間已經不再是君臣,不再是皇家和士族,是代表著不同的勢力。
那位走了,安南的使臣還在發呆,章惇沒有在意,似乎章惇也在發愣······有點感慨,或者有點思潮湧動,腦子裏有點亂。
“章帥,如何處理還望章帥明示,到底是怎樣個章程,我安南方一直遵行上國決斷······”
就這點小聰明,還想在章惇麵前耍?熟親熟近,怎麽都輪不著安南。
“劉使,既然是三方會談,還是待明日吧。本帥還是那句話,拿到段廉義的人頭就撤軍······”
這叫什麽話?這是在我安南的境內呀!可惜,實力上的差距,這使臣還隻能就這樣陪著笑,嘴裏連連稱是。
這叫什麽事呀?難不成呢大宋一直拿不到那個段廉義的人頭,就一直要駐守在我安南不成?還有這宋國的二皇子,聽這意思,宋國是不準備捉拿了?
這會談到底談了個啥?不對!宋國二太子、段廉義、宋國大帥一直強調的撤軍條件。雖然會談沒幾句話,好像信息並不少。
······
“大帥,朝廷到底是幾個意思?還打不打戰了?”
王舜臣老是糾結在打戰上。不過,前麵的問題應該不是他問的。章惇隨意的看了看自己的這些屬官······
“都坐吧,事已至此,有些事也該說明白了。朝廷的詔令,除了斥責我部擅自進入安南之外,沒有任何明示,是因為本帥辭陛時,官家已經有過交代了。”
“之所以在善闡府圍三缺一,乃至後期尾隨追擊而不殲滅,目的就是為造成現在的局麵。說白了,段廉義從離開大理,沒有出家為僧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必須死。而對於那位,不做處置!”
留下了後麵的,讓諸位將領自己領會,能懂多少算多少。
“大帥,二皇子離開時的拱手禮……是跟安南使臣等同的……”
折可行似乎明白了,也似乎不明白,倒是注意了二皇子離開時的禮節了。
那不是皇子跟臣工的禮節,是平等?或者說是羈糜州對待上國大帥的意思……
“他到底還是懂了……”
章惇跟種建中對視了一眼……不得不承認,那位確實算是個大才,可惜了……
次日,發起會談的還是那位。這一次他來時,帶著段廉義的人頭……
章惇不爽,似乎那位也不爽,就安南的使臣心裏高興。
大宋南征軍拿到了段廉義的人頭,也就不會繼續在安南境內待著了。
“世間再無段廉義……”
那位的話說的輕巧,偏偏把章惇堵著了。
很明顯,這不是段廉義,也可以是段廉義。
好在那位沒有隱瞞,很直白的說了,才讓章惇難以決斷。
“可以,若再有段廉義,段氏一族,本帥會讓其雞犬不留!”
章惇斟酌了,還是接受了這樣的結果。
官家的意圖,章惇有個大概的揣度,既然官家有另外的意圖,不管是鍛鋼也好,還是預設後路也罷,給那位留一個幫手也對。
“章帥,請章帥帶句話:孤不會讓……失望的,孤都明白……”
那位這時候有點哽咽,章惇明白他所說的,大宋的將帥都明白那位想說什麽。
這感覺,不好受!
“章帥,我還有個請求,望王師能十日後撤退……”
“可以!”
章惇沒含糊,別說其他,就憑剛才那位的情緒,章惇覺得假不了。
人都有衝動的時候,也有犯錯的可能,隻不過這位的錯犯的大了些,大到了不可饒恕的地步。
反過來再來一次,未必會是這樣的結局。
在親近程度上,還是長幼有序上,多數臣工都偏向太子。對這位在一定程度上,章惇對他有些憐憫……
安南的使臣又來了,同時抵達的還有朝廷的詔令。
在某一日,有了這麽一個三方會談。很詭異的,在安南的境內,大宋的叛逃者,大宋的追擊者和安南軍坐在一起商討······
“章子厚,我爹爹讓你來拿我人頭嗎?”
難以突進,不得不麵對南征軍了。雖然已是末路,那位的氣勢一點沒輸。
“把段廉義交給我,殿下的人頭本帥拿不得!”
這是三方會談,章惇也無法說的太明白。他相信,那位的思維完全可以把事件的來龍去脈貫通了。
可憐的安南使臣,在自家門前,卻成了陪客。這還沒開始,就已經把角色確定了,似乎他就是來陪場的。
“表兄與我有恩······”
這算是求情嗎?章惇連眼皮都沒抬一下。尊稱殿下,隻是因為出身,是禮教,事實上在現在,所謂的殿下,章惇可以隨時讓他成為階下囚。
場麵很冷,也很尷尬,除了征詢一句人頭的事,各方都沒開口。
對於章惇而言,拿到段廉義的人頭,南征軍就算是完成任務了,就可以大軍迴朝了。之所以有這麽一個扯淡的場麵,完全是朝廷照顧安南的體麵。
“章帥,我安南郎頌、高邦之地······”
“本帥不管此事,拿到段廉義的人頭,本帥自會率軍北上······”
一句話推出去了。事實上,朝廷的詔令也是如此,言辭上的斥責,背後的意味,見仁見智。章惇明白,估計安南方也明白。
安南使臣看了看二皇子,最終還是沒開口。大宋的南征軍還在,畢竟那還是上國的二太子,誰知道大宋到底幾個意思······
宋人狡詐,安南國弱,不敢造次,隻能是看著,陪著,等著最後的裁決。升龍府也是這樣的意思。
該提的一定要提,盡量不去招惹任何一方。這就是原則。
看大宋的二太子那神情,安南使臣也不敢去觸這個黴頭。所以,就再一次尷尬了。
怨氣並不是針對安南使臣的,可偏偏他有點如坐針氈的感覺。
章惇再次提及段廉義,就是在告知,這一點沒有迴旋的餘地。
“我需要考慮······”
章惇沒動身子,連拱手的迴禮都沒有。有些話沒說白,並不代表不明白。自這一刻起,他們之間已經不再是君臣,不再是皇家和士族,是代表著不同的勢力。
那位走了,安南的使臣還在發呆,章惇沒有在意,似乎章惇也在發愣······有點感慨,或者有點思潮湧動,腦子裏有點亂。
“章帥,如何處理還望章帥明示,到底是怎樣個章程,我安南方一直遵行上國決斷······”
就這點小聰明,還想在章惇麵前耍?熟親熟近,怎麽都輪不著安南。
“劉使,既然是三方會談,還是待明日吧。本帥還是那句話,拿到段廉義的人頭就撤軍······”
這叫什麽話?這是在我安南的境內呀!可惜,實力上的差距,這使臣還隻能就這樣陪著笑,嘴裏連連稱是。
這叫什麽事呀?難不成呢大宋一直拿不到那個段廉義的人頭,就一直要駐守在我安南不成?還有這宋國的二皇子,聽這意思,宋國是不準備捉拿了?
這會談到底談了個啥?不對!宋國二太子、段廉義、宋國大帥一直強調的撤軍條件。雖然會談沒幾句話,好像信息並不少。
······
“大帥,朝廷到底是幾個意思?還打不打戰了?”
王舜臣老是糾結在打戰上。不過,前麵的問題應該不是他問的。章惇隨意的看了看自己的這些屬官······
“都坐吧,事已至此,有些事也該說明白了。朝廷的詔令,除了斥責我部擅自進入安南之外,沒有任何明示,是因為本帥辭陛時,官家已經有過交代了。”
“之所以在善闡府圍三缺一,乃至後期尾隨追擊而不殲滅,目的就是為造成現在的局麵。說白了,段廉義從離開大理,沒有出家為僧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必須死。而對於那位,不做處置!”
留下了後麵的,讓諸位將領自己領會,能懂多少算多少。
“大帥,二皇子離開時的拱手禮……是跟安南使臣等同的……”
折可行似乎明白了,也似乎不明白,倒是注意了二皇子離開時的禮節了。
那不是皇子跟臣工的禮節,是平等?或者說是羈糜州對待上國大帥的意思……
“他到底還是懂了……”
章惇跟種建中對視了一眼……不得不承認,那位確實算是個大才,可惜了……
次日,發起會談的還是那位。這一次他來時,帶著段廉義的人頭……
章惇不爽,似乎那位也不爽,就安南的使臣心裏高興。
大宋南征軍拿到了段廉義的人頭,也就不會繼續在安南境內待著了。
“世間再無段廉義……”
那位的話說的輕巧,偏偏把章惇堵著了。
很明顯,這不是段廉義,也可以是段廉義。
好在那位沒有隱瞞,很直白的說了,才讓章惇難以決斷。
“可以,若再有段廉義,段氏一族,本帥會讓其雞犬不留!”
章惇斟酌了,還是接受了這樣的結果。
官家的意圖,章惇有個大概的揣度,既然官家有另外的意圖,不管是鍛鋼也好,還是預設後路也罷,給那位留一個幫手也對。
“章帥,請章帥帶句話:孤不會讓……失望的,孤都明白……”
那位這時候有點哽咽,章惇明白他所說的,大宋的將帥都明白那位想說什麽。
這感覺,不好受!
“章帥,我還有個請求,望王師能十日後撤退……”
“可以!”
章惇沒含糊,別說其他,就憑剛才那位的情緒,章惇覺得假不了。
人都有衝動的時候,也有犯錯的可能,隻不過這位的錯犯的大了些,大到了不可饒恕的地步。
反過來再來一次,未必會是這樣的結局。
在親近程度上,還是長幼有序上,多數臣工都偏向太子。對這位在一定程度上,章惇對他有些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