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頌
本篇導讀
魯頌,一般認為是歌頌魯僖公(前六五九—前六二七年在位)的作品。詩的作者,有人說是魯僖公時期,追隨慶父的公子魚(奚斯),也有人說《閟宮》一篇是魯文公時期的大夫史克所作。四篇詩按內容可分為兩類,《閟宮》和《泮水》風格似《雅》,《駉》和《有駜》則頗近《風》。
駉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騅有駓,有騂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駱,有駵有駱,以車繹繹。思無,思馬斯作。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魚,以車祛祛。思無邪,思馬斯徂。
注釋
1 駉(jiong)駉:馬肥壯貌。牡馬:公馬。
2 坰(jiong):野外。
3 薄言:語助詞。
4 驈(yu):兩腿白色的黑馬。皇:黃白色夾雜的馬。
5 驪(li):黑色的馬。
6 彭彭:通“騯騯”、“旁旁”。原指車輪輾動的聲音,用以形容車馬的行動或車馬之盛。《詩經》別處或者作“駟介旁旁”(《清人》)、“行人彭彭”(《載驅》)、“駟騵彭彭”(《大明》)、“出車彭彭”(《出車》)、“四牡彭彭”(《北山》、《烝民》)、百兩彭彭(《韓奕》)。
7 思:語助詞。無疆:沒有止境。
8 臧:善。
9 騅(zhui):青白色夾雜的馬。駓(pi):黃白雜毛的馬。
10 騂(xing):赤色的馬。騏:青黑色的馬。
11 伾(pi)伾:有力貌。
12 無期:無限期。
13 才:才幹。
14 驒(tuo):毛色呈鱗狀斑紋的青色馬。駱:黑色鬃毛的白馬。
15 駵(liu):即騮,赤身黑鬃的馬。駱(luo):白鬣的黑馬。
16 繹繹:連續不斷,猶言“一輛接著一輛”。
17 (yi):厭倦。
18 作:一說振作。一說有作為。
19 駰(yin):色淺黑帶白的馬。騢(xiá):赤白相間的雜毛馬。
20 驔(diàn):脊毛黃色的黑馬。魚:指雙眼毛色皆白的馬。
21 無邪:不偏差,指向前走。
22 徂:善跑。
賞析與點評
此詩讚美魯國國君重視馬政。詩作極重鋪陳不同種類馬匹,側麵歌頌國君養殖馬匹有道。
有駜
有駜有駜,駜彼乘黃。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鷺,鷺於下。鼓咽咽,醉言舞。於胥樂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飲酒。振振鷺,鷺於飛。鼓咽咽,醉言歸。於胥樂兮!
有駜有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載燕。自今以始,歲其有。君子有穀,詒孫子。於胥樂兮!
注釋
1 駜(bi):馬肥壯貌。
2 乘黃:四匹黃馬。
3 明明:通“勉勉”,操勞勤勉。
4 振振:鳥飛貌。這裏指舞者羣動的樣子。鷺:鷺羽,舞者所持之物。
5 於:語助詞。
6 咽咽:鼓聲。
7 於:發聲詞。胥:皆。
8 駽(xuān):青黑色的馬。
9 有:有年,即豐年。
10 穀:福祿。
11 詒:通“遺”,讓人享有。
賞析與點評
此詩描寫魯僖公在祈年以後的宴飲活動。
泮水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旂。其旗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思樂泮水,薄采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其馬蹻蹻,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群醜。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於征,狄彼東南。烝烝皇皇,不吳不揚,不告於訩,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車孔博,徒禦無。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注釋
1 思:發語詞,下同。泮(pàn)水:《毛傳》:“泮水,泮宮之水也。天子辟雍,諸侯泮宮。”《釋文》:“泮宮,諸侯之學也。”
2 薄:發語詞,下同,其義若“往”。芹:《鄭箋》:“芹,水菜也。”
3 戾止:《毛傳》:“戾,來。止,至也。”戾通蒞、蒞。
4 言:發語詞。旂:音義同旗。
5 茷(pèi)茷:旗飛揚貌。茷茷如發發、淠淠、旆旆,是風動旗揚的聲音。
6 鸞:通鑾,車馬上的鸞鈴。噦(hui)噦:鈴聲。
7 小、大:指官職的高低。
8 於:語助詞。邁:行。
9 蹻(jué)蹻:馬強壯貌。
10 昭昭:明亮。
11 載:則、又。色:顏色溫潤。
12 匪怒伊教:指不以發怒來教化人。
13 茆(mǎo):水草名。
14 錫:賜。難老:長壽。此是當時祝壽的成語。金文作“霝(令)冬(終)難老”。
15 長道:大路。
16 屈:征服。醜:俘虜。
17 則:法則。
18 允:信。允文允武,指魯侯文德武功並重。
19 昭假:神靈降臨。昭通卲,“顯耀”的意思;假通徦、遐、、格、各,“到來降臨”的意思。
20 靡:無。孝:一說孝順先祖,一說效法先祖。
21 克:能。
22 攸:是。服:降服。
23 矯矯:武貌。虎臣:猛將。
24 馘(guo):割俘虜或戰死的敵人的左耳以計數論功。
25 淑:善。問:審問。皋陶(yáo):古之善鞠獄者,這裏指監獄官。
26 獻囚:即獻俘。囚,所俘獲者。一說獻通“讞”,議罪。
27 克:能。廣:推廣。德心:善意。
28 桓桓:威武貌。金文中作。
29 狄:通逖,當讀作剔,征服治理。東南:指淮夷。
30 烝烝皇皇:形容聲勢浩大。
31 吳、揚:喧嘩。
32 訩(xiong):爭辯。陳奐《詩毛氏傳疏》:“不告於訩,言不窮治兇惡,唯在柔服之而已。”
33 角弓:以角裝飾的弓。觩(qiu):曲貌。
34 束矢其搜:朱熹《詩集傳》:“觩,弓健貌。五十矢為束。或曰:百矢也。搜,矢疾聲也。”
35 博:大。
36 徒:徒步。禦:禦車者。無(yi):不厭倦。
37 淑:善。逆:違命。
38 式:發語詞。固:堅定。猶:通猷,謀劃。
39 淮夷卒獲:指外族最後都被平定了。
40 翩:飛貌。鴞(xiāo):惡聲之鳥,即今貓頭鷹。
41 泮林:泮水之林。
42 黮:通葚。桑黮,即桑葚,植物名。
43 懷:感念。
44 憬:覺悟。
45 琛:珍寶。
46 元龜:大龜,龜板可用於占卜。象齒:象牙。
47 大賂:即大輅、大路,又稱戎輅,高級車。南金:指南方出產的青銅。
賞析與點評
此詩寫魯僖公受俘於泮宮,極盡鋪陳獻俘的場麵,除稱頌國君文治武功之外,也刻畫了魯國軍隊的威儀。最後表明淮夷歸順,貢獻不絕,是一篇典型的宮廷樂歌。
閟宮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薑嫄,其德不迴。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後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
後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於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於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鹹厥功。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於魯。大啟爾宇,為周室輔。』
乃命魯公,俾侯於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旂承祀,六轡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後帝!皇祖後稷!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載嚐,夏而楅衡,白牡騂剛。犧尊將將,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常。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發台背,壽胥與試。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泰山岩岩,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於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複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發兒齒。
徂來之鬆,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鬆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注釋
1 閟(bi):深閉。宮:宗廟。閟宮,指魯國魯僖公所建的新廟。侐(xu):清靜。
2 實實:堅固。枚枚:細密。
3 赫赫:顯赫。薑嫄:後稷的母親。
4 迴:邪。
5 依:眷顧。
6 彌月:滿月,指懷孕足十月。
7 重穋(lu):穀物。《毛詩正義》:“後熟曰重,先熟曰穋。”
8 稙(zhi)、稚(zhi):穀物。《毛傳》:“後種曰稙,先種曰稚。”
9 奄有下國:即領有邦國。
10 秬(ju):黑黍。
11 纘(zuǎn):繼承。緒:功業。
12 翦:剪的異體字,滅除。
13 屆:通“極”、“殛”,討伐。陳奐《詩毛氏傳疏》:“致天之屆,猶雲致天之罰耳。”
14 貳:通“忒”、“貣”,二心。虞:欺瞞。一說通“娛”,荒怠。
15 敦: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此詩敦亦當讀屯,屯,聚也。猶《商頌》‘裒荊之旅’,裒亦聚也。蓋自聚其師旅為聚,俘虜敵之士眾,亦為屯聚之也。”
16 鹹:備、成。
17 王:成王。叔父:指周公。
18 建:立。元子:長子,即周公之子伯禽。
19 啟:開拓。宇:居,指魯國的疆域。
20 魯公:指伯禽。
21 錫:賜。
22 附庸:朱熹《詩集傳》:“附庸,猶屬城也,小國不能自達於天子,而附於大國也。”土田附庸,西周金文中作“仆墉土田”,亦即民人、城郭、山川、土地。《左傳》中作“土田陪敦”,義相近,隻是這裏強調賞賜的重器。
23 周公之孫,莊公之子:《毛傳》:“周公之孫,莊公之子,謂僖公也。”
24 旂:音義同旗。承:奉。
25 耳耳:通“弭弭”、“彌彌”,盛貌。
26 忒(tè):過錯。
27 皇皇後帝:指上天。
28 騂(xing)犧:純赤色的犧牲。
29 是饗是宜:鄭玄《毛詩箋》:“天亦饗之宜之。”
30 皇祖:指伯禽。
31 載:則。嚐:朱熹《詩集傳》:“嚐,秋祭名。”
32 夏:夏日。楅(fu)衡:架在牛角上的橫木,防止其觸碰人。
33 白牡:白色公牛。騂:赤色牲。剛:犅的假借字,指公牛。
34 犧尊:朱熹《詩集傳》:“犧尊,畫牛於尊腹也。或曰,尊作牛形,鑿其背以受酒也。”將將:嚴整貌。
35 毛炰(páo):指肉連毛一起燒。胾(zi):切好的肉。
36 籩、豆:祭祀用的器皿。籩,竹製。豆,木製。大房:朱熹《詩集傳》:“大房,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37 萬舞:舞名。本為商人的樂舞,魯人祭祀時也沿用。洋洋:眾多貌,指舞者眾多。
38 孝孫:指魯僖公。慶:福。
39 臧:善。
40 保:安。
41 常:永保安寧。
42 不虧不崩,不震不騰:指魯國基業安定,不受震動、驚擾。
43 三壽:西周常用祝福語,即長壽的意思。
44 朱英、縢:《毛傳》:“朱英,矛飾也。縢,繩也。”
45 二矛重弓:指一車有二矛二弓。
46 公徒:指追隨戰車的步兵。貝胄:用貝殼裝飾的甲冑,《毛傳》:“貝胄,貝飾也。以朱綅綴之。”
47 烝:眾。增增:眾多貌。
48 膺:擊。
49 荊舒:楚國和舒國,泛指南方諸邦國。承:承受抵禦。
50 黃發台背:長壽之象。台字亦作“駘”、“鮐”。
51 胥:相較。試:比並。
52 艾:《方言》:“艾,長老也。東齊魯衛之間,凡尊老謂之叟,亦謂之艾。”
53 眉壽:鄭玄《毛詩箋》:“眉壽,秀眉,亦壽征。”眉,金文中多作“舋”。
54 岩岩:山石層疊貌。
55 詹:通“瞻”,仰望。
56 龜:山名,在今山東新泰縣西南。蒙:山名,在今山東蒙陰縣南。
57 荒:奄,涵有。大東:極東。
58 同: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諸侯殷見天子曰同,小國會朝大國亦曰同。”
59 鳧(fu):山名,在今山東鄒縣西南。繹:山名,在今山東鄒縣東南。
60 徐宅:徐國。
61 貊(mo):嚴粲《詩緝》:“若淮夷也,南夷之蠻也,東夷之貊也,又及彼南方之夷荊楚也。”
62 諾:應諾。
63 若:順從。
64 純嘏(gu):金文中作“屯魯”,鄭玄《毛詩箋》:“純,大也。受福曰嘏。”
65 常、許:《毛傳》:“常、許,魯南鄙、西鄙。”
66 宇:居,指疆域版圖。
67 燕:通“宴”、“晏”,安樂。
68 宜大夫庶士:指大夫眾士都安適。
69 有:保有。
70 兒齒:兒字通“齯”,指老人的牙齒。
71 徂來:即徂徠,山名,在今山東泰安縣東南。
72 新甫:山名,在泰山旁。
73 斷:橫截。度(duo):剫(duo)之假借,裁割。
74 尋:古代度量單位,八尺為一尋。
75 桷(jué):方形的屋椽。舄(xi):粗大貌。
76 路寢:宗廟的正寢。碩:大。
77 新廟:指閟宮。奕奕:大貌。
78 奚斯:陳奐《詩毛氏傳疏》:“奚斯,公子奚斯,即魯大夫公子魚也。”
79 孔:非常。曼、碩:朱熹《詩集傳》:“曼,長。碩,大也。”
80 萬民是若:順應萬民的期望。
賞析與點評
此詩以魯僖公作閟宮為中心鋪展,歌頌僖公的文治武功。這首詩是《詩經》中最長的一篇,全詩分九章,共一百二十句。詩的結尾提到“新廟奕奕,奚斯所作”,漢代以後有不少學者認為這首詩,甚至包括《魯頌》四篇都是奚斯的作品。但是詩中說的也可以是新廟為奚斯所作,未必言詩是奚斯的作品。
本篇導讀
魯頌,一般認為是歌頌魯僖公(前六五九—前六二七年在位)的作品。詩的作者,有人說是魯僖公時期,追隨慶父的公子魚(奚斯),也有人說《閟宮》一篇是魯文公時期的大夫史克所作。四篇詩按內容可分為兩類,《閟宮》和《泮水》風格似《雅》,《駉》和《有駜》則頗近《風》。
駉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騅有駓,有騂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駱,有駵有駱,以車繹繹。思無,思馬斯作。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魚,以車祛祛。思無邪,思馬斯徂。
注釋
1 駉(jiong)駉:馬肥壯貌。牡馬:公馬。
2 坰(jiong):野外。
3 薄言:語助詞。
4 驈(yu):兩腿白色的黑馬。皇:黃白色夾雜的馬。
5 驪(li):黑色的馬。
6 彭彭:通“騯騯”、“旁旁”。原指車輪輾動的聲音,用以形容車馬的行動或車馬之盛。《詩經》別處或者作“駟介旁旁”(《清人》)、“行人彭彭”(《載驅》)、“駟騵彭彭”(《大明》)、“出車彭彭”(《出車》)、“四牡彭彭”(《北山》、《烝民》)、百兩彭彭(《韓奕》)。
7 思:語助詞。無疆:沒有止境。
8 臧:善。
9 騅(zhui):青白色夾雜的馬。駓(pi):黃白雜毛的馬。
10 騂(xing):赤色的馬。騏:青黑色的馬。
11 伾(pi)伾:有力貌。
12 無期:無限期。
13 才:才幹。
14 驒(tuo):毛色呈鱗狀斑紋的青色馬。駱:黑色鬃毛的白馬。
15 駵(liu):即騮,赤身黑鬃的馬。駱(luo):白鬣的黑馬。
16 繹繹:連續不斷,猶言“一輛接著一輛”。
17 (yi):厭倦。
18 作:一說振作。一說有作為。
19 駰(yin):色淺黑帶白的馬。騢(xiá):赤白相間的雜毛馬。
20 驔(diàn):脊毛黃色的黑馬。魚:指雙眼毛色皆白的馬。
21 無邪:不偏差,指向前走。
22 徂:善跑。
賞析與點評
此詩讚美魯國國君重視馬政。詩作極重鋪陳不同種類馬匹,側麵歌頌國君養殖馬匹有道。
有駜
有駜有駜,駜彼乘黃。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鷺,鷺於下。鼓咽咽,醉言舞。於胥樂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飲酒。振振鷺,鷺於飛。鼓咽咽,醉言歸。於胥樂兮!
有駜有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載燕。自今以始,歲其有。君子有穀,詒孫子。於胥樂兮!
注釋
1 駜(bi):馬肥壯貌。
2 乘黃:四匹黃馬。
3 明明:通“勉勉”,操勞勤勉。
4 振振:鳥飛貌。這裏指舞者羣動的樣子。鷺:鷺羽,舞者所持之物。
5 於:語助詞。
6 咽咽:鼓聲。
7 於:發聲詞。胥:皆。
8 駽(xuān):青黑色的馬。
9 有:有年,即豐年。
10 穀:福祿。
11 詒:通“遺”,讓人享有。
賞析與點評
此詩描寫魯僖公在祈年以後的宴飲活動。
泮水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旂。其旗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思樂泮水,薄采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其馬蹻蹻,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群醜。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獻囚。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於征,狄彼東南。烝烝皇皇,不吳不揚,不告於訩,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車孔博,徒禦無。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注釋
1 思:發語詞,下同。泮(pàn)水:《毛傳》:“泮水,泮宮之水也。天子辟雍,諸侯泮宮。”《釋文》:“泮宮,諸侯之學也。”
2 薄:發語詞,下同,其義若“往”。芹:《鄭箋》:“芹,水菜也。”
3 戾止:《毛傳》:“戾,來。止,至也。”戾通蒞、蒞。
4 言:發語詞。旂:音義同旗。
5 茷(pèi)茷:旗飛揚貌。茷茷如發發、淠淠、旆旆,是風動旗揚的聲音。
6 鸞:通鑾,車馬上的鸞鈴。噦(hui)噦:鈴聲。
7 小、大:指官職的高低。
8 於:語助詞。邁:行。
9 蹻(jué)蹻:馬強壯貌。
10 昭昭:明亮。
11 載:則、又。色:顏色溫潤。
12 匪怒伊教:指不以發怒來教化人。
13 茆(mǎo):水草名。
14 錫:賜。難老:長壽。此是當時祝壽的成語。金文作“霝(令)冬(終)難老”。
15 長道:大路。
16 屈:征服。醜:俘虜。
17 則:法則。
18 允:信。允文允武,指魯侯文德武功並重。
19 昭假:神靈降臨。昭通卲,“顯耀”的意思;假通徦、遐、、格、各,“到來降臨”的意思。
20 靡:無。孝:一說孝順先祖,一說效法先祖。
21 克:能。
22 攸:是。服:降服。
23 矯矯:武貌。虎臣:猛將。
24 馘(guo):割俘虜或戰死的敵人的左耳以計數論功。
25 淑:善。問:審問。皋陶(yáo):古之善鞠獄者,這裏指監獄官。
26 獻囚:即獻俘。囚,所俘獲者。一說獻通“讞”,議罪。
27 克:能。廣:推廣。德心:善意。
28 桓桓:威武貌。金文中作。
29 狄:通逖,當讀作剔,征服治理。東南:指淮夷。
30 烝烝皇皇:形容聲勢浩大。
31 吳、揚:喧嘩。
32 訩(xiong):爭辯。陳奐《詩毛氏傳疏》:“不告於訩,言不窮治兇惡,唯在柔服之而已。”
33 角弓:以角裝飾的弓。觩(qiu):曲貌。
34 束矢其搜:朱熹《詩集傳》:“觩,弓健貌。五十矢為束。或曰:百矢也。搜,矢疾聲也。”
35 博:大。
36 徒:徒步。禦:禦車者。無(yi):不厭倦。
37 淑:善。逆:違命。
38 式:發語詞。固:堅定。猶:通猷,謀劃。
39 淮夷卒獲:指外族最後都被平定了。
40 翩:飛貌。鴞(xiāo):惡聲之鳥,即今貓頭鷹。
41 泮林:泮水之林。
42 黮:通葚。桑黮,即桑葚,植物名。
43 懷:感念。
44 憬:覺悟。
45 琛:珍寶。
46 元龜:大龜,龜板可用於占卜。象齒:象牙。
47 大賂:即大輅、大路,又稱戎輅,高級車。南金:指南方出產的青銅。
賞析與點評
此詩寫魯僖公受俘於泮宮,極盡鋪陳獻俘的場麵,除稱頌國君文治武功之外,也刻畫了魯國軍隊的威儀。最後表明淮夷歸順,貢獻不絕,是一篇典型的宮廷樂歌。
閟宮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薑嫄,其德不迴。上帝是依,無災無害。彌月不遲,是生後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麥。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
後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於文武,纘大王之緒,致天之屆,於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敦商之旅,克鹹厥功。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於魯。大啟爾宇,為周室輔。』
乃命魯公,俾侯於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孫,莊公之子。龍旂承祀,六轡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後帝!皇祖後稷!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載嚐,夏而楅衡,白牡騂剛。犧尊將將,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萬舞洋洋,孝孫有慶。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常。不虧不崩,不震不騰。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富。黃發台背,壽胥與試。俾爾昌而大,俾爾耆而艾。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泰山岩岩,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於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複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發兒齒。
徂來之鬆,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鬆桷有舄,路寢孔碩。新廟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碩,萬民是若。
注釋
1 閟(bi):深閉。宮:宗廟。閟宮,指魯國魯僖公所建的新廟。侐(xu):清靜。
2 實實:堅固。枚枚:細密。
3 赫赫:顯赫。薑嫄:後稷的母親。
4 迴:邪。
5 依:眷顧。
6 彌月:滿月,指懷孕足十月。
7 重穋(lu):穀物。《毛詩正義》:“後熟曰重,先熟曰穋。”
8 稙(zhi)、稚(zhi):穀物。《毛傳》:“後種曰稙,先種曰稚。”
9 奄有下國:即領有邦國。
10 秬(ju):黑黍。
11 纘(zuǎn):繼承。緒:功業。
12 翦:剪的異體字,滅除。
13 屆:通“極”、“殛”,討伐。陳奐《詩毛氏傳疏》:“致天之屆,猶雲致天之罰耳。”
14 貳:通“忒”、“貣”,二心。虞:欺瞞。一說通“娛”,荒怠。
15 敦: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此詩敦亦當讀屯,屯,聚也。猶《商頌》‘裒荊之旅’,裒亦聚也。蓋自聚其師旅為聚,俘虜敵之士眾,亦為屯聚之也。”
16 鹹:備、成。
17 王:成王。叔父:指周公。
18 建:立。元子:長子,即周公之子伯禽。
19 啟:開拓。宇:居,指魯國的疆域。
20 魯公:指伯禽。
21 錫:賜。
22 附庸:朱熹《詩集傳》:“附庸,猶屬城也,小國不能自達於天子,而附於大國也。”土田附庸,西周金文中作“仆墉土田”,亦即民人、城郭、山川、土地。《左傳》中作“土田陪敦”,義相近,隻是這裏強調賞賜的重器。
23 周公之孫,莊公之子:《毛傳》:“周公之孫,莊公之子,謂僖公也。”
24 旂:音義同旗。承:奉。
25 耳耳:通“弭弭”、“彌彌”,盛貌。
26 忒(tè):過錯。
27 皇皇後帝:指上天。
28 騂(xing)犧:純赤色的犧牲。
29 是饗是宜:鄭玄《毛詩箋》:“天亦饗之宜之。”
30 皇祖:指伯禽。
31 載:則。嚐:朱熹《詩集傳》:“嚐,秋祭名。”
32 夏:夏日。楅(fu)衡:架在牛角上的橫木,防止其觸碰人。
33 白牡:白色公牛。騂:赤色牲。剛:犅的假借字,指公牛。
34 犧尊:朱熹《詩集傳》:“犧尊,畫牛於尊腹也。或曰,尊作牛形,鑿其背以受酒也。”將將:嚴整貌。
35 毛炰(páo):指肉連毛一起燒。胾(zi):切好的肉。
36 籩、豆:祭祀用的器皿。籩,竹製。豆,木製。大房:朱熹《詩集傳》:“大房,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37 萬舞:舞名。本為商人的樂舞,魯人祭祀時也沿用。洋洋:眾多貌,指舞者眾多。
38 孝孫:指魯僖公。慶:福。
39 臧:善。
40 保:安。
41 常:永保安寧。
42 不虧不崩,不震不騰:指魯國基業安定,不受震動、驚擾。
43 三壽:西周常用祝福語,即長壽的意思。
44 朱英、縢:《毛傳》:“朱英,矛飾也。縢,繩也。”
45 二矛重弓:指一車有二矛二弓。
46 公徒:指追隨戰車的步兵。貝胄:用貝殼裝飾的甲冑,《毛傳》:“貝胄,貝飾也。以朱綅綴之。”
47 烝:眾。增增:眾多貌。
48 膺:擊。
49 荊舒:楚國和舒國,泛指南方諸邦國。承:承受抵禦。
50 黃發台背:長壽之象。台字亦作“駘”、“鮐”。
51 胥:相較。試:比並。
52 艾:《方言》:“艾,長老也。東齊魯衛之間,凡尊老謂之叟,亦謂之艾。”
53 眉壽:鄭玄《毛詩箋》:“眉壽,秀眉,亦壽征。”眉,金文中多作“舋”。
54 岩岩:山石層疊貌。
55 詹:通“瞻”,仰望。
56 龜:山名,在今山東新泰縣西南。蒙:山名,在今山東蒙陰縣南。
57 荒:奄,涵有。大東:極東。
58 同: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諸侯殷見天子曰同,小國會朝大國亦曰同。”
59 鳧(fu):山名,在今山東鄒縣西南。繹:山名,在今山東鄒縣東南。
60 徐宅:徐國。
61 貊(mo):嚴粲《詩緝》:“若淮夷也,南夷之蠻也,東夷之貊也,又及彼南方之夷荊楚也。”
62 諾:應諾。
63 若:順從。
64 純嘏(gu):金文中作“屯魯”,鄭玄《毛詩箋》:“純,大也。受福曰嘏。”
65 常、許:《毛傳》:“常、許,魯南鄙、西鄙。”
66 宇:居,指疆域版圖。
67 燕:通“宴”、“晏”,安樂。
68 宜大夫庶士:指大夫眾士都安適。
69 有:保有。
70 兒齒:兒字通“齯”,指老人的牙齒。
71 徂來:即徂徠,山名,在今山東泰安縣東南。
72 新甫:山名,在泰山旁。
73 斷:橫截。度(duo):剫(duo)之假借,裁割。
74 尋:古代度量單位,八尺為一尋。
75 桷(jué):方形的屋椽。舄(xi):粗大貌。
76 路寢:宗廟的正寢。碩:大。
77 新廟:指閟宮。奕奕:大貌。
78 奚斯:陳奐《詩毛氏傳疏》:“奚斯,公子奚斯,即魯大夫公子魚也。”
79 孔:非常。曼、碩:朱熹《詩集傳》:“曼,長。碩,大也。”
80 萬民是若:順應萬民的期望。
賞析與點評
此詩以魯僖公作閟宮為中心鋪展,歌頌僖公的文治武功。這首詩是《詩經》中最長的一篇,全詩分九章,共一百二十句。詩的結尾提到“新廟奕奕,奚斯所作”,漢代以後有不少學者認為這首詩,甚至包括《魯頌》四篇都是奚斯的作品。但是詩中說的也可以是新廟為奚斯所作,未必言詩是奚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