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

    本篇導讀

    大雅,多為西周中後期作品。作者均為貴族,內容則與國家大事有關。其內容包括歌頌周王朝的史詩、祭祀、婚姻、宴饗、征戍、怨刺等等。後麵的作品多抑鬱不平之氣,與王室的衰微有關。

    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

    侯服於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於京。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於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注釋

    1 文王:周文王。

    2 於:音烏,歎詞。昭:顯現。

    3 舊邦:舊國。

    4 命:天命。維:是。其命維新,朱熹《詩集傳》:“是以周邦雖自後稷始封,千有餘年,而受其天命則自今始也。”

    5 有:詞頭,無義。下句同。不:通丕,大。

    6 時:通是,善。一說時,持久也。

    7 陟:上升。陟降是當時成語,王國維認為有時強調上升,有時是下降的意思。

    8 亹(wěi)亹:勤勉不倦。

    9 令聞:美好的名譽。

    10 陳:通申,不斷重複的意思。錫:即賜,賞賜。

    11 侯:即維,是。

    12 本:本宗,指有血緣關係的嫡係子孫。

    13 士:貴族士大夫。

    14 不、亦:語助詞。一說僅“亦”為語助詞,不,通丕,大。

    15 不:見上注。

    16 厥:其。猶:謀略。翼翼:恭敬謹慎。

    17 思:發語詞。皇:美好。

    18 克:能。

    19 維:是。楨:骨幹。

    20 濟濟:整齊美好。

    21 寧:安寧。

    22 穆穆:恭敬嚴肅。

    23 於:音烏,歎詞。緝熙:持續廣大的意思。敬:恭敬。止:語助詞。

    24 侯:乃。服:臣服。於周服,即“服於周”的倒文。

    25 靡常:即無常。

    26 殷士:殷商之貴族士大夫。膚敏:即黽勉。於省吾《澤螺居詩經新證》:“膚敏乃黽勉的轉語。膚與黽,敏與勉並係雙聲。……此詩是說,殷士助祭於周,但興亡之感,不能無動於衷,隻有俯首就範,黽勉從事而已。”

    27 裸:祭禮名,以酒灌地以求降神。《左傳》:“君冠,必以裸享之禮行之。”將:舉行。於:往。京:周的國都。

    28 常:通尚,仍然。服:穿戴。黼(fu):黑白相間斧形花紋的禮服,為殷商禮服。冔(xu):殷商時期貴族戴的冠。

    29 藎:通進。藎臣即所進之臣,指商之舊臣。一說藎字即“餘”的意思,藎臣就是殷遺餘民。

    30 無念爾祖:周人勸誡殷商舊臣不要再放不下自己的先祖。

    31 聿(yu):通“遹”,即“述”的意思。

    32 言:語助詞。命:天命。

    33 喪:失去。師:民眾。

    34 鑒:借鑒。鄭玄《毛詩箋》:“宜以殷王賢愚為鏡。”

    35 駿:長久。不易:不容易。

    36 遏:中止。命之不易,無遏爾躬,朱熹《詩集傳》:“遏,絕。言天命之不易保,故告之使無若紂之自絕於天。”

    37 宣昭:宣揚昭明。義:美。義問即美好的聲譽。

    38 有:同又。虞:考慮。殷:依的假借,依從。

    39 載:事。

    40 臭:氣味。

    41 儀刑:動詞,效法。

    42 作:則。孚:信服。

    賞析與點評

    這是一首讚頌周文王的詩。詩作特別強調文王取得天下是受之天命,並告誡後人要以殷商滅亡為鑒,才能江山永保。詩作多用頂真,結構井然有致。

    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迴,以受方國。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於周於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注釋

    1 明明:光明。在下:人間。

    2 赫赫:顯著、顯赫。在上:天上。

    3 天:天命。忱:通諶,信任。斯:語氣詞。天難忱斯謂上天難以倚信。

    4 維:是。不易維王,《韓詩外傳》:“言為王之不易也。”

    5 位:立。於省吾《澤螺居詩經新證》:“位、立古同字,金文位字皆作立。天立殷適,使不挾四方,言天立殷嫡,使不能挾有四方也。”殷適:即殷的嫡子,紂。適,通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6 挾:擁有。

    7 摯:古諸侯國名,任姓,殷商屬國。仲氏:第二個女兒。任:姓。

    8 曰:發語詞。嬪:出嫁。

    9 王季:文王之父。

    10 行:列,指齊等。

    11 大任:即摯君之女,任姓。王季之妻:文王之母。有身:懷孕。

    12 昭:光明。

    13 聿(yu):語助詞。懷:招來。

    14 厥:其。迴:違反。

    15 方國:四方來依附之國。

    16 監:監視。

    17 有:詞頭,無義。有命,即天命。集:歸向。朱熹《詩集傳》:“言天之監照,實在於下,其命既集於周矣。”

    18 初載:即位初年。

    19 作:作成。合:配偶。

    20 洽(hé):古水名,也作“合”,今名金水河,源出陝西省合陽縣西北。陽:河流北麵。

    21 渭:渭水。涘:水邊。

    22 嘉止:即嘉禮,婚禮。止通之,句尾虛詞,無義。

    23 大邦:大國。子:女子,指太姒。

    24 伣(qiàn):譬如。天之妹:天女。

    25 文:禮儀。祥:吉祥。

    26 親迎:古代婚禮“六禮”之一,指新郎親到女家迎娶。

    27 造舟:連接船隻搭成浮橋。造通艁。梁:水橋。

    28 不:一說發語詞,無義。一說通丕,大。光:光彩。

    29 於:在。周:周國。京:周之京都。

    30 纘(zuǎn):美好。莘:古代諸侯國名,在今陝西渭南縣,周文王妃太姒即莘國之女。

    31 長子:即長女,指太姒。行:列,指齊等。

    32 篤:厚。

    33 右:音義同佑,保佑。命:命令。爾:指武王。

    34 燮:應天順人。

    35 旅:古代軍隊編製單位,一旅為五百人。

    36 會:通旝,旌旗。

    37 矢:誓師。牧野:古地名,今河南省新鄉市郊區。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曾大敗殷紂王的軍隊於此。

    38 維:發語詞。予:我,周武王自稱。侯:是。興:興起。

    39 臨:察看。女:即汝,指各路誓師軍隊。

    40 貳:有二心。《毛傳》:“言無敢懷二心也。”

    41 洋洋:寬廣。鄭玄《毛詩箋》:“言其戰地寬廣,明不用權詐也。”

    42 檀車:堅固的兵車。煌煌:鮮明。

    43 駟:四馬。騵:赤身白腹的馬。彭彭:強健。

    44 維:發語詞。師:官名,太師。尚父:即薑太公,名呂尚。

    45 時:是、這。維:語助詞。鷹揚:老鷹飛揚,比喻勇猛奮發。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鷹揚,古以指眾帥,蓋謂以師尚父為眾帥之長,則群帥莫不奮發如鷹揚也。”

    46 涼:亮之假借,輔助。一說通倞、諒。

    47 肆:迅猛。

    48 會:適逢。清明:天氣晴朗。林義光《詩經通解》:“會朝清明,言適會早晨清明之時也。”

    賞析與點評

    此詩敘述周人討伐殷商的經過,並以文王為中心,概述其先祖,再寫其父母,然後詳細鋪陳文王事跡、子孫,證明文王才德兼備,得以克服商而得天下。

    綿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複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薑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畝。自西徂東,周爰執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迺立皋門,皋門有伉。迺立應門,應門將將。迺立塚土,戎醜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注釋

    1 綿:即綿。瓞(dié):小瓜。綿綿瓜瓞,喻子孫繁盛。

    2 民之初生:指周之先世。

    3 土:讀作杜,《漢書》引作杜,水名,在今陝西省。沮、漆:都是水名,又合稱漆沮水。古漆沮水有二:一近今陝西邠縣,即公劉遷住之處;一近今陝西歧山,即周文王祖父太王遷住之處。以上二句說明周先民開始發跡之地。另外一個說法是沮字通徂,是“去”或“往”的意思。

    4 古公亶(dǎn)父:周文王祖父太王。古公為稱號,亶父是名。

    5 陶:通掏,挖掘。複:《說文》引此詩作“,是從側掏出的窯洞,上覆以土,也是一種穴。家室:即宮室。以上二句指亶父初遷新土,居處簡陋。

    6 朝:早。走:此句《玉篇》引作趣。趣即趨,趣馬,即驅馬疾馳。

    7 率:循。滸:天涯。這句是說沿著水路自西而下。

    8 岐下:岐山之下。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

    9 爰:於是。下同。薑女:即太薑,亶父之妃。

    10 聿:語助詞,義同乃。胥:相、視察。胥宇,即考察地形,選擇居處,如後世所謂相宅。

    11 周:岐山下地名。原:高平的土地。自文王至西周滅亡前這裏是周人活動的中心地區,在今陝西武功、鳳翔一帶。膴(wu)膴:指土地肥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2 堇(jin):野生植物,可吃。荼:苦菜。飴(yi):一種糖,類今之麥芽糖。堇、荼菜本苦味,詩人雲其味如飴,以言周地土質之美。

    13 契:刻。龜:指占卜的龜甲。

    14 迺:即乃。下同。慰:滿意。

    15 迺左迺右:指劃定定居處左右的用途。

    16 疆:劃分疆界。理:仔細分開每區界限。

    17 宣:開墾。畝:做成田畝。

    18 徂:往。周:周地。自西徂東,周爰執事,指周地內大家都在工作。

    19 司空:官名,掌管營建。金文中稱“司工”。

    20 司徒:官名,掌管人力。金文中稱“司土”。

    21 縮:束。版:築牆夾土的板。載(zāi):築牆長板。

    22 廟:供奉祖先的宮室。翼翼:莊嚴貌。

    23 捄(jiu):聚土、盛土。陾(réng)陾:擬聲詞,倒土的聲音。

    24 度:向版內填土。薨薨:擬聲詞,倒土聲。

    25 築:搗土。登登:搗土聲。

    26 削屢:將牆土隆起的地方削平。馮馮:也是形容搗土聲。

    27 堵:古代牆壁的麵積單位,五板為一堵,百堵即為一小城。

    28 鼛(gāo):用於役事的鼓。這句形容勞作場麵之盛,即使鼛鼓大作也不能勝也。

    29 皋門:王都的郭門。

    30 伉:高。

    31 應門:王宮正門。

    32 將(qiāng)將:嚴正貌。

    33 塚土:大社。社是祭土神的壇。

    34 戎:西戎。醜:惡類。攸:語助詞。行:離去。

    35 肆:故。殄(tiǎn):絕。厥:其,指古公亶父。慍:怒。

    36 隕:失。問:恤問。

    37 柞(zuo):櫟樹。棫(yu):小木,叢生,有刺。行道:道路。兌:通達。以上二句謂柞棫剪除,道路開通。

    38 混夷:即昆夷,西戎之一種。王國維認為即經傳中之葷粥、獯鬻、(左犭右嚴)狁、獫允,乃漢代匈奴的前身。駾(tui):奔突貌。

    39 喙(hui):困極。

    40 虞:古國名,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芮(rui):古國名,今陝西省朝邑縣南。質:要求評理。成:平息。相傳虞、芮爭田,久而不定,到周求周文王評斷。入境後被周人禮讓之風所感,最後彼此都不爭了。

    41 蹶:動。生:古性字。此指文王感動了虞、芮國君禮讓的天性。

    42 予:我們,周人自稱。曰:語助詞。疏附:即胥附,來親附者。

    43 先後:先後來親附之人。

    44 奔奏:奔走四方之臣。

    45 禦侮:捍衛國家之臣。

    賞析與點評

    此篇敘述周族先祖古公亶父定居渭河平原,振興周族的光榮事跡。全詩共九章。首章以“綿綿瓜瓞”起興,簡潔概括周人生生不息的曆史。以下至第八章,則鋪敘太王率族遷岐、建設周原的勞作畫麵。緊接著歌頌周王的武功文治,更插入文王平息虞芮之爭的事跡,表明周人以德取得天下,實乃天命所歸。

    棫樸

    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趣之。

    濟濟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周王於邁,六師及之。

    倬彼雲漢,為章於天。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注釋

    1 芃(péng)芃:草木盛貌。棫(yu)、樸:叢生有刺的小木。

    2 薪:動詞,采集木柴以為薪。槱(you):堆積木柴,點火祭天神。

    3 濟濟:莊嚴貌。辟王:君王,此處指當時的周天子。

    4 趣:同趨,即急步趕赴。此句猶言“追步左右”。

    5 奉:捧。璋:半圭。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白虎通義》:‘璋以發兵何?璋半圭,位在南方,陽極而陰始,起兵亦陰也,故以發兵也。’是璋古用以發兵。”

    6 峨峨:壯盛貌。

    7 髦士:才俊之士。攸:所。

    8 淠(pi):船行搖晃貌。涇:水名。

    9 烝(zhēng):眾。徒:船夫。楫:動詞,劃船。

    10 於邁:出征。

    11 六師:即周六師,又稱宗周六師、西六師,周天子最嫡係的軍隊。及:隨行。

    12 倬:廣大。雲漢:天河。

    13 章:文采。

    14 壽考:長壽。

    15 遐:何。作人:作育英才。

    16 追:雕。陳啟源《毛詩稽古編》:“章,周王之文也。相,周王之質也。追琢者其文,比其修飾也。金玉者其質,比其精純也。”

    17 相:質。

    18 勉勉:通舋舋,勤奮不已。我王:指當時的周天子。

    19 綱紀:治理。

    賞析與點評

    這也是一首讚美周天子的作品。應該是用於祭祀中詠唱。一般認為,詩中既然提到“周王壽考”、“勉勉我王”等,所指周王應該是時王,即當時的周天子。

    旱麓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幹祿豈弟。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載,騂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莫莫葛藟,施於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迴。

    注釋

    1 旱:山名,在今陝西省南鄭縣。麓:山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2 榛(zhēn)、楛(hu):木名。濟濟:眾多貌。

    3 豈弟:即愷悌,和樂平易貌。

    4 幹:求。祿:福。

    5 瑟:鮮亮貌。玉瓚:朱熹《詩集傳》:“圭瓚也。以圭為柄,黃金為勺,青金為外,而朱其中也。”

    6 流:流水之口。在中:流在器之中央。

    7 攸:所。

    8 鳶:鳥名,狀似鷹但嘴較短,尾較長。戾:至。

    9 遐:何。作人:作育英才。

    10 清酒:清醇之酒。載:設。

    11 騂(xing):赤色牲。備:齊全。

    12 享:獻。

    13 介:通匄、丐,求。景福:大福。

    14 瑟:茂盛貌。柞、棫:木名。

    15 燎:一種祭天之禮。以牲置於柴上,煙焰上達於天。

    16 勞(lào):慰勞。一說保佑。

    17 莫莫:盛貌。

    18 施(yi):蔓延。枚:樹幹。

    19 迴:邪。

    賞析與點評

    本詩歌頌祭祀的過程。詩中“君子”是參與周王祭祀的卿士,觀行文作者也是貴族士大夫。

    思齊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薑,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

    雝雝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聞亦式,不諫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譽髦斯士。

    注釋

    1 思:發語詞。齊(zhāi):即齋,肅敬。大:音太,下同。大任即文王之母,王季之妃。

    2 媚:美好。周薑:文王之母。一說即太王古公亶父之妃太薑。

    3 京室:王室。周人有京宮,其主要宮殿建築曰“京大室”。

    4 大姒:文王之妃。嗣:繼承。徽音:美譽。

    5 百斯男:指子孫眾多。

    6 惠:恭順。宗公:先公、先祖。

    7 罔:無。下同。神罔時怨,即神沒有怨恨。

    8 恫:痛。

    9 刑:通“型”,是典型、儀法的意思。寡妻:嫡妻。

    10 禦:治理。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刑寡妻,至兄弟,以禦家邦,即身修、家齊、國治之道也。”

    11 雝:音義同雍。肅肅:敬。朱熹《詩集傳》:“言文王在閨門之內則極其和,在宗廟之中則極其敬。”“雝雝在宮,肅肅在廟”兩句當合在一處看,“雝雝肅肅”即“肅肅雝雝”,也即“肅雝”,莊敬肅穆的樣子。

    12 不:即丕,大。顯:光明。亦:即以,下同。臨:臨民。

    13 射(yi):通“”,厭倦。保:保民。無射亦保,指文王不厭倦地保護他的子民。

    14 肆:故。戎疾:災難。殄:通“沴”、“戾”,滅絕、災難。

    15 烈:通“癘”、“厲”,疾疫。不:無意義。假:通“蠱”。瑕:通“遐”。

    16 不聞:未曾聽聞。亦:也,下同。式:法度。

    17 入:合於善。

    18 成人:成年之人。古時男子二十歲成年。

    19 小子:童子,未成年者。造:成就。

    20 古之人:即文王。無(yi):不厭倦。譽:稱譽。這兩句指古之人無厭於有名譽之俊士。

    賞析與點評

    本詩開首提到了三位與王室關係重大的女性,大任、周薑和太姒,正麵烘托周王的賢德。接著言及周王為人,修身完備,故此再推進一層,延伸至國家。薛瑄《毛詩傳說匯纂》說:“《思齊》一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備焉。”

    皇矣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鬆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臨衝閑閑,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衝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注釋

    1 皇:大。

    2 臨:視。有赫:威嚴貌。

    3 莫:安定。一說通瘼,病的意思,指民間疾苦。

    4 二國:指此前的兩個朝代:夏、商。

    5 獲:一說得,一說善。

    6 四國:泛言四方之國。

    7 爰:乃。究、度:朱熹《詩集傳》:“究,尋;度,謀。……彼夏商之政既不得矣,故求於四方之國。”

    8 耆:怒。

    9 憎:惡。式:語助詞。廓:大。

    10 眷:迴顧。

    11 宅:居。此維與宅,朱熹《詩集傳》:“以此歧周之地,與大王為居宅也。”

    12 作:斬。屏(bing):除去。

    13 菑(zi):樹木立瞂枯死。翳(yi):樹木倒著,枯樹。《毛傳》:“木立死曰菑,自斃為翳。”

    14 修之平之:修剪整齊。

    15 灌:叢生木。栵(liè):砍而複生之樹。

    16 啟、辟:開辟。

    17 檉(chēng):西河柳。椐(ju):靈壽樹。

    18 攘、剔:去除。

    19 (yǎn)、柘(zhè):木名。

    20 串夷:即混夷,外族。王國維認為即甲骨文中的鬼方,文獻中又稱為昆夷、獯育、獫狁、允等,是漢代匈奴的前身。載路:逃跑。

    21 厥:其。配:配偶,指太王之妃太薑。

    22 省:視。山:指歧山。

    23 柞、棫:木名。拔(pèi):拔除。

    24 兌:通的意思。謂修整出道路。

    25 帝作邦:上天為周立國。對:揚、顯。

    26 大:音太伯,即泰伯,太王長子。

    27 因心:出於本心。友:友愛兄弟。

    28 篤:使……厚。慶:福。

    29 載:則。錫:賜。光:光顯。

    30 奄有:盡有。

    31 王季:《左傳》、《禮記》並作文王。

    32 度(duo):心智能判別義理。

    33 貊(mo):不聲張。

    34 克明:朱熹《詩集傳》:“克明,能察是非也。”

    35 克類:朱熹《詩集傳》:“克類,能分善惡也。”

    36 順、比:朱熹《詩集傳》:“順,慈和遍服也。比,上下相親也。”

    37 靡:沒有。悔:恨。

    38 施(yi):延伸。

    39 無然:不可如此。畔援:連綿詞,義同“畔奐”、“泮渙”、““判渙”、“畔換”,即離散的樣子,也與“盤桓”同源。

    40 歆(xin)羨:羨慕。

    41 誕:發語詞。岸:高位。

    42 密:古國名,在今甘肅靈台縣。不恭:不恭順。

    43 距:抵抗。大邦:指周朝。

    44 阮、共:古國名,均在今甘肅涇川縣。徂:往。

    45 赫:盛怒貌。斯:其。

    46 爰:於是。旅:軍隊。

    47 按:止。

    48 祜:福。

    49 以對於天下:王先謙《詩三家義傳疏》:“對為遂,遂又為安。《孟子》雲:‘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即其義也。”

    50 依:據。京:高丘。

    51 阮疆:阮國的邊界。這句是追溯在阮國疆界息兵的時候。

    52 陟:登上。

    53 矢:陳兵。

    54 鮮:善也。

    55 岐之陽:岐山之南。

    56 將:側。

    57 之:是。方:向。萬邦之方,指周朝為萬邦所傾向。

    58 懷:眷念。

    59 聲:喜怒之聲。以:與,下句同。色:喜怒之色。

    60 長:常。

    61 不識不知:不去識別自己不了解的事物。

    62 則:法則。

    63 詢:自尋。仇方:同盟國。

    64 同:和協。

    65 鉤:鉤梯,引上城的器械。

    66 臨:臨車。衝:衝車。

    67 崇:古國名。墉:城。

    68 閑閑:車強盛貌。

    69 言言:高大貌。

    70 訊:俘虜。連連:持續不斷。

    71 攸:發語詞。馘(guo):也作“聝”,古人戰勝後割取對方戰死者的左耳以計功。安安:緩慢。

    72 類、祃(mà):祭祀名。國家有戰事,軍隊出征時的祭祀。類字也作“禷”、“纇”。

    73 致:使被征地的人民前來。附:讓被征地的人民親附。

    74 侮:輕慢。

    75 茀(fu)茀:兵車強盛貌。

    76 仡(yi)仡:高聳貌。

    77 肆:突擊。

    78 忽:滅也。

    79 拂:違逆。

    賞析與點評

    這是一篇描寫周朝開國的史詩。詩人先寫西周的天命所歸及太王經營岐山、打退外族的情況,再寫王季如何繼續發展國家事業,最後陳述文王討伐外族,萬邦臣服。

    靈台

    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虡業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鍾,於樂辟廱。

    於論鼓鍾,於樂辟廱。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注釋

    1 經:度量、規劃。始:開始。靈台:台名。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秦杜鎮。相傳為周文王所築,用於觀測天象,也用於遊觀。

    2 營:建立標記。一說與經同,度量、規劃。

    3 庶民:平民。攻:建造。

    4 不日:不到一日,即很快。成:完成。

    5 亟:同急,趕快。

    6 子來:舊說像兒子般來建造靈台。趙岐《孟子注》:“眾民自來趣之,若子之為父使也。”但“子”在這裏應該是通“茲”,即由此而來的意思。

    7 囿,古代帝王畜養鳥獸的園林。

    8 麀(you):母鹿。攸:語助詞。

    9 濯(zhuo):肥大光澤。

    10 翯(hè):潔白光澤。

    11 沼:池塘。

    12 於:音烏,歎詞。下文同。牣(rèn):滿。

    13 虡(ju):古代懸掛鍾磬架子兩旁的立柱。業:安在懸掛鍾盤的架子橫木上麵的大木板。維:與。下句同。樅:古時懸掛鍾磬的木架上所刻的鋸齒,也叫崇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4 賁(fén)鼓:即鼖鼓、大鼓。鏞:大鍾。

    15 論:通倫,指鍾聲和諧,有理有序。

    16 樂:快樂。辟廱(bi yong)離宮。

    17 鼉(tuo)鼓:即以揚子鱷的皮所製的鼓。逢逢:鼓聲。

    18 矇、瞍:均指眼睛沒有瞳仁的盲人,古代以盲人擔任樂官。公:通功,成功。

    賞析與點評

    此詩寫周文王建造靈台,逍遙園林之樂。

    下武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後在天,王配於京。

    王配於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媚茲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於萬斯年,不遐有佐。

    注釋

    1 下:後代。武:繼承。武是“步武”、“踵武”的意思。

    2 世:代。哲王:賢君。

    3 三後:指周的三位先王,即太王、王季、文王。後,君王。

    4 王:此處特指武王。配:上應天命。京:指周初所造的京宮,在王都鎬京。

    5 世德:世代累積的功德。求:通“逑”、“仇”,匹配。

    6 言:語助詞。命:天命。

    7 孚:使人信服。

    8 下土:人間。式:榜樣。

    9 孝思:孝順先人之思。一說言、思皆為語助詞。

    10 則:法則。

    11 媚:愛戴。一人:指周天子。

    12 應侯順德:吳闓生《詩義會通》:“侯,乃也;應,當也。‘應侯順德’,猶雲應乃懿德。”意思是“能當得起此懿德”。

    13 昭:光明。嗣服:後進,指成王。

    14 茲:同哉。許:通“禦”,是進的意思。

    15 繩:繼承。武:足跡。祖武指祖先的功業。

    16 於:音烏,感歎詞。斯:語助詞。

    17 祜:福。

    18 不遐:即“遐不”的倒文。

    賞析與點評

    詩人在這首詩中讚美武王的美德能繼承周代先人的功業,故而能開國立業,福澤綿延。

    文王有聲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文王烝哉!

    築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後烝哉!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後維翰。王後烝哉!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

    鎬京辟廱,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注釋

    1 有聲:有其聲譽。

    2 遹(yu):義同乃,通“聿”,語助詞。駿:長久。

    3 烝:美。或為“不顯不承”的“承”,義為持久。

    4 崇:古國名,在今陝西鄠縣,周文王曾討伐崇侯虎。

    5 作邑:建都。豐:地名,今陝西西安灃水西岸。

    6 伊:為,下同。淢(xu):通“洫”,即溝洫,或護城河。

    7 棘:急。

    8 後:君主。王後,舊說指周文王。但也許是指周人先公先王中的其他人。

    9 公:同功。濯:光大。

    10 垣:城牆。

    11 攸:所。同:聚。此句指四方諸侯來會。

    12 翰:楨幹、主幹。

    13 豐水:豐邑東麵的河流。

    14 維:發語詞。績:指大禹治水的功績。

    15 皇:大。皇王指周武王。辟(bi):即法則。

    16 鎬:西周國都,故地在今陝西西安灃水以東。辟:指開辟池沼,建立宮殿。廱(yong):天子行禮奏樂的離宮,亦為學宮。

    17 思:語助詞。

    18 考:稽查。卜:龜卜。

    19 宅:居。

    20 正之:占卜得吉兆。

    21 成之:成其功。

    22 芑(qi):杞柳。

    23 仕:事。

    24 詒:通“遺”。燕:通“晏”,安。翼:保護。詒厥孫謀,以燕翼子,陳奐《詩毛氏傳疏》:“詒,遺也。上言謀,下言燕翼,上言孫,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韻耳。言武王之謀遺子孫也。”

    賞析與點評

    從內容來看,這首詩的寫作時代似當於成、康之際。如談及“詒厥孫謀,以燕翼子”一句,子孫當指成王、康王。但從詩的用語和用韻來看,不會早於西周中期。

    生民

    厥初生民,時維薑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後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後稷呱矣。實覃實籲,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誕後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即有邰家室。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恆之秬秠,是獲是畝。恆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卬盛於豆,於豆於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後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

    注釋

    1 厥:其。下同。生民:鄭玄《毛詩箋》:“言周之始祖,其生之者,是薑嫄也。”民,特指周人。

    2 時:這。維:是。薑嫄:古代傳說中帝嚳的妃子,周始祖後稷的母親,周王朝曾為她單獨立廟。

    3 首“克”字指能夠。後“克”字則為襯字。禋(yin):祭祀。

    4 弗:通祓,用祭祀除去災難。

    5 履:踏,踐。《史記》:“薑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欲踐之。”帝:上帝。武:足跡。敏:大腳趾。歆:心有所感貌。

    6 攸:語助詞。介:休息。止:止息。

    7 載:語助詞。震:通娠,懷孕。夙:將生育的時候,或說初生之始。

    8 生:生育。育:養育。

    9 後稷:周的始祖,名棄。

    10 誕:生下來。彌月:即懷孕足月。

    11 先生:指第一胎。先,首。如:而。達:順利。

    12 坼(chè)、副:裂開。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這句似指產門未破裂。”

    13 菑:古“災”字。

    14 赫:顯示。靈:神靈。

    15 不:一說發語詞,無義。一說通丕,大。寧:安。

    16 康:安。

    17 居然:陡然。

    18 誕:這裏是虛詞,意為乃。寘:即置,棄置。隘巷:狹窄的小巷。

    19 腓(féi):庇護。字:乳哺。指牛羊遇棄兒後稷而庇佑哺乳之。

    20 平林:平地上的樹林。

    21 會:適逢。

    22 覆:遮蓋。

    23 呱:小兒哭聲。

    24 首“實”字通寔,是,後“實”字則為襯字。覃:長。籲:大。

    25 載:滿。朱熹《詩集傳》:“滿路,言其聲之大也。”

    26 匍匐(pu fu):手足並行。

    27 克:能夠。岐:通跂,站起來。嶷:通?,站直。

    28 就:尋求。

    29 蓺(yi):種植。荏菽:大豆。

    30 旆(pèi)旆:枝葉茂盛。

    31 禾役:禾穗。穟穟:禾苗美好貌。

    32 幪(méng)幪:茂盛。

    33 瓞(dié):小瓜。唪(fěng)唪:果實累累。

    34 穡:種植五穀。

    35 有相之道:有幫助長得更茂盛的方法。

    36 茀:拔除。豐草:茂盛的野草。

    37 黃茂:良種的穀。

    38 方:通放,禾苗吐芽生長。苞:禾苗含苞漸長。

    39 種: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穀種生出短苗。”褎(you):枝葉生長也。

    40 發:發莖,禾苗舒展發育。秀:穀類植物吐穗開花。

    41 堅:穀物飽滿。好:穀粒顏色美好。

    42 穎:穀穗飽滿下垂。栗:穀粒飽滿。

    43 即:往。有:詞頭,無義。邰:古國名,在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家室:居住。

    44 降:賜予。

    45 維:是。秬(ju):黑黍,古代一種良種的黍,一個殼裏有兩顆米。秠(pi):一個殼裏的兩顆米。

    46 穈(mén):一種優良品種的黍,初生時葉赤色,生四葉後赤青相間,七八葉後色轉純青。芑(qi):一種良種的黍。初生時色微白,也叫白粱粟。

    47 恆:通亙,遍。恆之,指遍地種植。

    48 獲:收割。畝:堆放田中。

    49 任:擔。負:背。

    50 肇:開始。

    51 我:後稷自稱。

    52 舂(chong):用杵和臼把穀類的殼搗掉。揄(you):舀取。

    53 簸(bo):用簸箕揚去殼米中的糠皮或雜物。蹂:用手來迴地搓,使糠和米分開。

    54 釋:淘米。叟叟:淘米聲。

    55 烝:同蒸,蒸熟。浮浮:熱氣上騰。

    56 謀:謀劃。惟:考慮。

    57 蕭:一種蒿子,有香氣,古人采以供祭祀用。脂:油脂。

    58 羝:公羊。軷:通撥,音同撥,剝皮。

    59 燔:燒肉。烈:將肉掛在火上烤熟。

    60 興:興旺。嗣歲:明年。

    61 卬(yǎng):同仰,舉。豆:古代盛肉或熟菜的食器。

    62 登:通豋,古代祭祀時盛肉食的禮器。

    63 居:語助詞。歆:享受,指祭祀時神靈來享受祭品的香氣。

    64 胡:大。臭:香氣。亶:確實。時:善好。

    65 庶:幸而。

    66 迄:至。

    賞析與點評

    這是一篇有關周民族的神話作品,追述自己祖先的起源,並以後稷誕生的事跡,歌頌祖先神跡,讚美周民族的輝煌曆史,特別強調在農耕方麵的勞作和祭祀的過程。

    行葦

    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或肆之筵,或授之幾。

    肆筵設席,授幾有緝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殽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序賓以賢。敦弓既句,既挾四鍭。四鍭如樹,序賓以不侮。

    曾孫維主,酒醴維醽,酌以大鬥,以祈黃耇。黃耇台背,以引以翼。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注釋

    1 敦(tuán):聚貌。行:道路。

    2 方:開始。苞:發苞。體:成形、生長。

    3 維:發語詞。泥泥:茂盛貌。

    4 戚戚:親密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5 具:即俱也。爾:即邇,近。

    6 肆:陳列。筵:席。古人席地而坐。

    7 幾:桌幾。

    8 緝(qi):輪換不斷。禦:侍奉。

    9 獻、酢:朱熹《詩集傳》:“進酒於客曰獻,客答之曰酢。”

    10 爵、斝(jiǎ):酒器名。奠:放置。

    11 醓醢(tǎn hǎi):帶湯的肉醬。薦:進。

    12 燔:燒肉。炙:烤肉。

    13 嘉:美。殽:即肴。脾:切碎的胃。臄(jué):舌頭。

    14 咢(è):擊鼓不唱歌。或通“諤”,大聲唿喊的意思。

    15 敦:通雕,畫。敦弓,帶彩畫的弓,天子所用之弓。

    16 鍭(hou):箭。鈞:通均,四枝箭重量相同。

    17 舍矢:射箭。均:指每人射一箭。

    18 序:排列。以賢:指按其射箭才能排序。

    19 句(gou):拉滿弓。

    20 挾:持,指四人都手中持箭。

    21 樹:立,指射中。

    22 不侮:恭敬嚴肅。

    23 曾孫:主祭者。主:做主。

    24 醴(li):甜酒。醹(ru):酒味醇厚。

    25 大鬥:柄長三尺之鬥,舀酒用。

    26 黃耇(gou):高壽。

    27 台背:即鮐背,長壽老人。

    28 引:在前引導。翼:在旁輔助。

    29 祺:吉祥。

    30 介:通匄、丐,乞求。景:大。

    賞析與點評

    此篇應是周王室與族人飲宴之作。其中涉及周禮中的大射、大饗等禮儀的細節。

    既醉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既醉以酒,爾殽既將。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公屍嘉告。

    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類維何?室家之壼。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君子萬年,景命有仆。

    其仆維何?厘爾女士。厘爾女士,從以孫子。

    注釋

    1 德:恩惠。

    2 君子:主人,亦指君王。

    3 將:疑即金文中的?,將祭祀之物置於容器內。殽:即肴。

    4 昭明:顯明、光明。

    5 融:十分明亮。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言其明高出,足以照臨四方,所謂居上克明也。”

    6 高朗:指聲譽高明。令:善。

    7 有:又。俶(chu):始。

    8 公屍:祭祀中裝扮神靈的人。嘉告:以善言告之。

    9 籩豆:古代食器。靜:善。嘉:美。指食器裏的食物美好。

    10 朋友:幫助祭禮的群臣。攸:以。攝:輔助。

    11 威儀:禮節。

    12 孔:甚。時:適宜。

    13 孝子:君子之子嗣。

    14 匱:竭。

    15 錫:賜。類:善。

    16 壼(kun):親睦。

    17 祚:福祿。胤:後代子孫。

    18 被:覆蓋。祿:福。

    19 景命:大命。仆:附著的意思,即有追隨者。

    20 厘:賜予。

    21 從:隨。

    賞析與點評

    此篇是周王祭祀祖先,卜祝者對周天子祝頌之辭。詩作最特別之處是多用頂真,讀來格調高古。

    鳧鷖

    鳧鷖在涇,公屍來燕來寧。爾酒既清,爾殽既馨。公屍燕飲,福祿來成。

    鳧鷖在沙,公屍來燕來宜。爾酒既多,爾殽既嘉。公屍燕飲,福祿來為。

    鳧鷖在渚,公屍來燕來處。爾酒既湑,爾殽伊脯。公屍燕飲,福祿來下。

    鳧鷖在潀,公屍來燕來宗,既燕於宗,福祿攸降。公屍燕飲,福祿來崇。

    鳧鷖在亹,公屍來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屍燕飲,無有後艱。

    注釋

    1 鳧(fu):野鴨。鷖(yi):鷗鳥。涇:水中;一說指涇水、涇河。

    2 公屍:祭祀時扮演先代周王之人,一般是周王未成年的嫡孫。燕:宴會。來:是。

    3 爾:指主人。

    4 馨:香美。

    5 來:是。成:成就、實現。

    6 沙:水邊。

    7 宜:合宜。

    8 為:實現。

    9 渚:水中陸地。

    10 處:作客。

    11 湑(xu):濾掉渣滓。

    12 伊:是。脯:幹肉。

    13 來下:降下。

    14 潀(zhong):兩水相會處。

    15 宗:樂。

    16 宗:宗廟。

    17 攸:乃。降:降臨。

    18 崇:充、充滿。義與重通。

    19 亹(mén):通“湄”,水涯。

    20 止:止息。熏熏:和悅貌。別本作“醺醺”,微醉的樣子。

    21 旨酒:美酒。欣欣:香氣盛貌。

    22 燔炙:烤肉。芬芬:香味。

    23 後艱:以後的災難。

    賞析與點評

    此詩描寫周王舉行宴會,歌頌扮演先王的公屍,同時為國家祈福。各節首句以水鳥起興,然後轉入描述公屍的安樂宴飲。歌者讚頌天子的酒宴,並祝福周王福澤連綿,永享太平。

    假樂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幹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受祿無疆,四方之綱。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於天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

    注釋

    1 假樂:嘉樂,假字亦通侃,都是喜樂的意思。金文中常用“侃喜”、“喜侃”等詞。君子:指周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2 顯顯:光顯。令德:美德。

    3 宜民宜人:《毛傳》:“宜民宜人,宜安民,宜官人也。”

    4 右:通佑,助。命:天命。

    5 申之:陳奐《詩毛氏傳疏》:“申之,言申之以福也。”

    6 幹:俞樾認為當作千。千祿百福相對為文。

    7 穆穆:嚴肅恭敬。皇皇:光明。這裏“穆穆皇皇”指的是周王與諸侯卿士祭祀時莊敬肅穆的樣子。

    8 宜君宜王:宜為君宜為王。

    9 愆:過失也。忘:通亡,失。

    10 率:循。由:從。舊章:先王流傳下來的規章製度。

    11 抑抑:通懿懿,壯美貌。

    12 德音:語言。秩秩:有序。一說偉大光輝的樣子。

    13 群匹:陳奐《詩毛氏傳疏》:“此群匹為群臣。”

    14 綱:綱紀。

    15 之:是。

    16 燕:通宴、晏。朋友:在金文中或作“倗友”或“好倗友”,是指尊奉周王的異姓諸侯。

    17 百辟:眾諸侯。

    18 媚:愛戴。

    19 解:音義同懈,懈怠。

    20 攸:所。塈(xi):通,愛戴。

    賞析與點評

    這是為周宣王成年行冠禮而寫的詩篇。魏源《詩古微》說:“《假樂》,美宣王之德也。宣王能順天地,祚子孫千億,卿士多賢,皆得獲天佑所致也。”作品表現了對君王的期望,希望新天子能順從民心,天下安寧。

    公劉

    篤公劉,匪居匪康。迺埸迺疆,迺積迺倉;迺裹餱糧,於橐於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幹戈戚揚,爰方啟行。

    篤公劉,於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迺宣,而無永歎。陟則在巘,複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迺陟南岡。乃覯於京,京師之野。於時處處,於時廬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篤公劉,於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豕於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迺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篤公劉,於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止基乃理,爰眾爰有。夾其皇澗,遡其過澗。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注釋

    1 篤:忠厚。公劉:人名,周族祖先,曾率領部族由邰遷豳。

    2 匪:為襯字。康:安樂。

    3 迺:同乃,音義同乃,於是。埸(yi):修整田界。疆:義同埸。

    4 積:動詞,露天堆積轂物。倉:動詞,把糧食裝在倉裏。

    5 裹:包裹。餱糧:幹糧。

    6 於:在。橐(tuo):口袋。囊:口袋。朱熹《詩集傳》:“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7 思:發語詞。輯:和睦。用:以。光:顯耀。

    8 斯:語助詞。張:把弦安在弓上。

    9 幹:盾牌。戈:戟類兵器。戚:斧。揚:也名鉞,大斧。幹戈戚揚,鄭玄《毛詩箋》:“公劉之去邰,整其師旅,設其兵器。”

    10 爰:即於,指於是。方:開始。啟行:出發。

    11 於:在。胥:視察。斯:此。原:指豳的原野。

    12 庶、繁:眾多。

    13 順:民心歸順。

    14 陟(zhi):登上。巘(yǎn):小山。

    15 舟:通周,環繞、佩戴。

    16 維:是。瑤:似玉的美石。

    17 鞞(bing):刀鞘,即刀劍套。琫(běng):刀鞘口上的裝飾品。容刀:佩刀。

    18 逝:往。百泉:指泉水眾多之處。

    19 瞻:視。溥:廣大。

    20 南岡:陳奐《毛詩傳疏》:“山脊曰岡。岡即豳山之岡也。豳山在百泉之南,故曰南岡。”

    21 覯(gou):遇見。京:豳地。

    22 於時:即於是。下同。處處:居住。王力《古代漢語》:“處處、旅旅、言言,語語都是動詞複說,表示人民安居樂業、笑語歡樂的情況。”

    23 依:依傍。

    24 蹌蹌:整齊美好。濟濟:通躋躋,這裏指人數眾多,整齊美好。

    25 俾:使。筵:動詞,設筵。幾:動詞,設幾。

    26 既:已經。登:登上筵席。依:依靠著幾。

    27 造:通祰,告祭。曹:祭祀豬的祖先。

    28 執:捉。牢:關牲畜的欄圈。

    29 酌:斟酒。匏(páo):葫蘆。

    30 君:奉為君。之:指公劉。宗:奉為宗,做周人的族主。這兩句是說用酒食奉獻給公劉,並宗奉他。

    31 既:已經。溥:指橫向擴大其土地。長:指縱向開疆拓土。

    32 景:通影,測定日影。岡:登上山岡。鄭玄《毛詩箋》:“以日影定其疆界於山之脊。”

    33 相:察看。孔穎達《毛詩正義》:“視其陰陽寒暖所宜。”陰:山北。陽:山南。

    34 單:通禪,更番輪換。指分其軍隊為三,輪番更代。一說單是一種軍旗,又一說單是壇的意思,謂登壇誓師。

    35 度:測量。隰原:低濕的平原。

    36 徹:十成的產糧抽取一成叫徹。徹田,指開墾田地,征收糧食。

    37 夕陽:山的西麵。

    38 豳居:豳人居住的地方。允:確實。荒:廣大。

    39 館:修建房舍官室。

    40 涉:渡水。渭:渭水。為:而。亂:橫流而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詩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致並收藏詩經最新章節